跳至內容

使用者:林高志/沙盒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列表

[編輯]
古物 照片 級別 保管單位 公告日期 地址 備註 參考
元倪瓚容膝齋圖軸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08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元王冕吳鎮梅竹雙清 卷 2=[1]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3年6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宋拓至道御書法帖 冊 2-[2]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3年6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明王寵千字文 卷 2-[3]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3年6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交叉分子束儀器(HOPE) 國寶 高雄市

三民區

九如一路720號

23/6/19-[4]
Puljetji佳興部落手紋
  • 民俗
屏東縣泰武鄉佳興社區發展協會 20/9/17
原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總辦公廳
  • 辦公廳舍
1943(民國32)年11 月 高雄市楠梓區

左楠路2號23/2/20-[5]

原南國運送店 日治時期-[6]
嘉義市西區

北興街35號-23/2/2

花蓮市延平王廟開基延平王神像 花蓮縣

花蓮市

國強里豐村73號

[7]
花蓮市延平王廟東溪窯纏枝牡丹紋筒式青瓷爐
  • 一般古物
花蓮縣

花蓮市

國強里豐村73號

23/1/4 [8]
壯圍二戰時期海岸防禦陣地群
  • 縣(市)定古蹟-其他設施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30504000004 壯圍鄉宜蘭縣壯圍鄉大福村壯濱路6段156巷7號(大福海巡安所周邊)

宜蘭縣壯圍鄉

宜蘭縣壯圍鄉壯濱路二段196巷18號(壯圍丘遊客中心周邊)

2023-03-27
傅園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傅斯年先生為「五四運動」代表人物之一,亦為現代中國知名的教育家及歷史學家,為一代宗師。「傅園」的存在,成為臺灣大學的精神文化象徵。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傅園的配置與建築形式,有其時代意義,以西方古典樣式,希臘傳統多立克式的建築標準設計,搭配前方東方色彩之半月池,位於主校門一側,環境優雅,在市區環境內極為稀有。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本區早年在日治時期為台大之小型植物園,種植代表東南亞地區的種植種類達68種之多,具本市植栽歷史之價值。

.Da'an District

傅園 162611.jpg


傅園162054.jpg

23/5/1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陽明醫院舊址牆面 . 本建物創建於戰後初期,原為第一旅館,之後改為陽明醫院,見證草山早期發展歷史脈絡與生活場景。 2. 唭哩岸石砌牆,反應地方性建材特色。番仔砥砌之牆面及入口雨庇、門柱形塑之空間,可做為陽明山前山地方發展史之解說場域。 23/4/6 臺北市

北投區

臺北市北投區建國街5號(舊門牌為建國街3號)

[9]
衡陽路13號店屋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日治時期市街改正建物,立面紅磚造並飾簡化後古典元素,裝飾作工細微,保存當時營造工藝,建物立面、木造屋架 與樓板保存良好,可與鄰棟街屋形成歷史街區風貌。 2、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本建物為台北新公園連接至西門的榮町道上重要建築物,見證日治時期對本町、榮町的都市想像;並建物創建後均作商業使用 ,其遞嬗過程可見日治至今日之商業空間歷史。 日治時期

13號店屋/@25.0421283,121.5104283


衡陽路13號 150333.jpg

[10]
衡陽路15號店屋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日治時期市街改正建物,立面、屋架、開窗、樓板及大部分室內結構保存尚佳,可與鄰棟街屋形成歷史街區風貌。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原為日治時期福田商會支店,後於1960年代為發行文星新誌之文星書店舊址,目前仍規劃為相關文物展示,具有歷史見證之意

衡陽路15號店屋

15號/@25.0424273,121.5109543


衡陽路15號 150227.jpg

[11]
衡陽路17號及重慶南路1段119號店屋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日治時期市街改正建物,位於本町通與榮町通交叉口的三角窗,建築物代表當年主要樣式,包括辰野式、唐破風和洋 折衷式的立面、一樓騎樓拱廊呈現該時期特色,本建物立面相當精緻,展現不同風格,具有當代建築史之價值。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日治時期為西尾商店及福田商會經營,為日人重要商號,見證日治初期台北城內都市空間與商店建築想像,戰後亦曾為金石堂 書店之重要分店,見證重慶南路書街歷史。

中正區衡陽路17號及重慶南路1段119號

Chengzhong District Zhongzheng District

25.0424338,121.5108964

衡陽路17號 150435.jpg

23/5/1-直轄市定古蹟 [12]
藝苑藏真(下) 冊 宋林椿山茶霽雪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1-23/2/15-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230215000004
宋元集繪 冊 宋林椿寫生海棠 重要古物 [13]
宋賢牋牘 冊 宋薛紹彭書尺牘 重要古物 [14]
宋元名繪 冊 宋惠崇寒林鴛鳥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1-[15]
廣州街200號(仁濟醫院) 2層磚造木構屋頂造。外牆為洗石子、鋁窗、花格鐵窗。可見證1950 年代臺灣醫院建築之構造及工法,具建築史價值。

仁濟院為艋舺地區重要地主,且病院與艋舺地區發展有密切關聯,而本建物扮演地方醫療之重要角色,具備歷史性之價值。

萬華區廣州街200號

25.0366783,121.4959052


Wanhua District

仁濟醫院淡北育嬰堂1106.jpg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於昭和六年(1931)1月15日開始使用,地點位於現今板橋民族路現址,根據當地耆老表示,因此處位居板橋平原地區較為高起的山崙處,設立此放送所,對於播音的波傳送較為有利,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建築完工於昭和五年(1930),為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所督造。 大正十四年(1925)6月17至26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於始政30周年進行實驗性廣播,昭和三年(1928)11月1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台北放送局開設,進行試驗性廣播,同年11月22日台北放送局成立,正式開始實驗放送,昭和六年(1931)1月15日開始使用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1945年11月1日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接收。 本建築是日治時期五大廣播設施之一,強化台北放送局之無線電波遠送至民雄,逹成全台廣播之功能。戰後本建物從日治「無線電放送局」,演變為「中廣板橋發射站」,具廣播史價值。 二、建築完工於1930年,為日治時期著名的建築設計者台灣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所督造。立面設計強調水平線條與弧線形式,為台灣日治後期現代主義風格,目前大致保持完整,具建築史價值。

新北市 板橋區

民族路130巷67號


25.0074588,121.4626223

Banqiao District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144136.jpg

廣州街200號(仁濟醫院) [16] 2層磚造木構屋頂造。外牆為洗石子、鋁窗、花格鐵窗。可見證1950 年代臺灣醫院建築之構造及工法,具建築史價值。 2.仁濟院為艋舺地區重要地主,且病院與艋舺地區發展有密切關聯,而本建物扮演地方醫療之重要角色 臺北市

萬華區

廣州街200號

龜山迴龍寺 [17] 22/11/7 桃園市

龜山區

萬壽路一段38號

新屋蚵間石滬群 變更/修正

2022-11-08

桃園市

新屋區

蚵間福興宮旁,漂流木公園至觀海涼亭一段

原巴旅館澡堂 變更/修正

2022-12-12

三重先嗇宮 變更/修正

2022-12-27

布農族傳統織布工藝 谷秀紅(Cina Savung) 南投縣-12/28 [18]
大安區青田街11巷1號 建築物完成於日治時期昭和4年(1929),由臺北帝大教授今村完道家族居住。 2. 本件為日治時期之木造獨棟住宅,周邊設有庭院及圍牆,現為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原有室內空間改建為展覽空間或辦公空間,並於西南側增建儲藏間及辦公空間。今觀其1.基礎、2.地坪、3.結構梁柱、4.牆體、5.門窗、6.天花、7.屋頂等保存狀況均大致良好。 3. 現有建物已修繕,有部分增建,但材料與空間大致保持原有形式,從應接室、座敷、居間、茶之間等等皆可看出興建初期的生活空間。 1號/@25.0270318,121.5299503

Da'an District

青田街11巷1號171852.jpg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21228000001 2022年12月8日 大安區青田街11巷1號
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 21-9-24
竹圍福海宮-福海宮主祀輔信王公,為桃園轄境內較為少見的信仰神祇,係大園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

  二、廟宇雖為1990年後重建,惟重建過程集結書法、木雕、彩繪、泥塑、剪黏等名師傳統技藝於一體,均為當代已不易再現之傳統工藝,具一定之價值。

桃園市大園區竹圍里65號

地址、地號及面積,俟遷移後另行公告

1/22- [19]
  • 文件:沛化八卦山大佛12.jpg
  • 文件:沛化八卦山大佛13.jpg
  • 文件:沛化八卦山大佛14.jpg
  • 文件:沛化八卦山大佛15.jpg
  • 文件:沛化八卦山大佛16.jpg
  • 文件:沛化八卦山大佛28.jpg
  • 文件:沛化八卦山大佛30.jpg

列表2

[編輯]
古物 照片 級別 保管單位 公告日期 地址 備註 參考
林風眠(,廣東梅州梅江區人)90回顧展-黃光男常玉 。舉辦藍蔭鼎(宜蘭羅東阿束社)遊美畫展、張大千畫展等 徵集張大千、黃君璧高逸鴻劉延濤(今河南省鞏義市)等21位名家書畫 1981年7月邀集近代水墨名家張大千、黃君璧、張穀年胡克敏姚夢谷(安徽桐城縣)、范伯洪蘇峰男李奇茂-安徽省羅芳(生於湖南長沙)、羅振賢蔡友
衡陽路54號店屋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衡陽路早年為西門街及牌坊街,為本市最早之商業街,共同見證日治時期域內區榮町繁華,以及近代北市區商業發展史。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54號店屋位於日治時期榮町二丁目,為1912~1915 年臺北市區改築時興建三層店屋,表現日治時期店屋仿西洋建築風格特色;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木及磚等混合形式構造,建物內部線腳、泥塑裝飾燈座尚存,保有百年前的營造技術與設計特色;為本市最早完成日治都市改正計畫,具現代都市計畫史特色。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衡陽路榮町街區,四連棟形式店屋,基本建築架構尚存,於本區域實屬罕見,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另建物彰顯本市早年商業區之建築及商業活動,具稀少性及保存價值。
  • 直轄市定古蹟
衡陽路54號-23/10/21
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25巷2、2-2、2-3號 歷史建築本體為為南京西路25巷2、2-2、2-3號建築本體,建物為大同區圓環二小段231、367、368(206.36平方公尺)建號,建築物坐落土地為大同區圓環段段二小段191(567平方公尺)地號等1筆土地。 (實際保存面積須以保存範圍實測數據為準)-23/8/31-南京西路25巷2、2-2、2-3號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為日治末期之仿西洋式豪宅,具當代接受西洋文化影響之建築物,具有地域特色。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建築裝飾上車寄採複合柱式,柱頭為仿柯林斯栓式,露臺採瓶形欄杆,出簷飾洋式牛腿,具藝術價值。 3.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建物為加強磚造三層,所用之材料包括白色外牆磁磚及洗石子做法,具體呈現本市當年地域之特色。 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25巷2、2-2、2-3號-[20]
撒奇萊雅族衣飾 [21]-23/8/17 本館典藏之Sakul部落撒奇萊雅族衣飾,包含女子穿戴之額飾pacaes、上衣2件pakitupen、內裙cudungan、外裙3件sukun;男子穿戴之額飾ulet、片裙2件palimayen;以及男女皆可配戴之珠串項鍊mansen,共11件。以上物件均屬於族人參與部落祭儀時不可或缺的lusid(盛裝,各性別與年齡階級者參與儀式之完整裝束)。 女子上衣、內裙、外裙等,均以黑色棉布手工裁製而成,並選用紅、白、藍等色系之毛線或細布條內捲斜針縫製成延伸至衣物背面之緄邊與裝飾線條,並用相似色系之細棉線繡上方形、十字形等刺繡紋樣。男子片裙均為7至8片布條貼縫繡有複雜紋樣的黑色布塊,並利用粉紅、藍、綠等色系之毛線流蘇裝飾,最後拼接於長形淺色布條上。女子額飾pacaes為傳統撒奇萊雅女子頭飾的其中一個重要部件,此件額飾以長方形紅色細棉布為底,上下緣以白布條平針疏縫收邊,並用棉線以米字型方式綴有昭和時期硬幣,主要為1938年至1943年間發行的一錢鋁幣2種。男子額飾ulet為男子頭飾的主要部件,由紅毛線與11片白色貝片製成,並有7顆小的玻璃珠綴飾。本館典藏之珠串項鍊,由淺藍色細玻璃珠串成。 目前各公立館舍收存之撒奇萊雅族服裝,多為正名運動所新製的樣式,雖然關係著族群意識的凝聚,但只詮釋了達固部灣戰役的歷史敘事,缺乏原有物質文化的延續性以及族群互動的歷史性。從語言、文化、物件的角度來看,正名後的服裝造成Sakul部落與傳統文化間的斷裂,致使部分語詞丟失以及技藝流失。目前,Sakul返鄉青年們正以文健站為基地,在與耆老們的密切合作之下,努力追逐部落尚未失傳的織布文化。2019年至今,Sakul青年們透過老照片比對以及大量的訪談,蒐集了部落傳統盛裝lusid所包含的物件、涉及之族語詞彙以及織作方式,並指出對於Sakul部落族人而言,傳統衣飾一方面乘載了族人的地方感與部落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落所經歷的環境變化以及多族群接觸下複雜的物質交換過程。
雕人像板 本件雕刻木柱為Kasavakan建和部落於1929年遷至現址並重新設立palakuwan青年會所後,由當時仍屬青年階層之族人Lansiu林賢優 、Adang劉清福主刀雕刻完成,作為樑柱立於青年會所內。 兩片雕刻木柱屬於單面深浮雕,雕刻內容為正面女像與側身男像。其中,正面女像的左手彎曲於腰側,右手置於腹上,其乳部、生殖器、牙齒等均有明顯刻劃,頸部配戴項飾、額上亦有頭飾,右手下方則有蛇文。側身男像頭部帶有羽飾並轉向側面,刻有一對眼鼻及一隻耳朵,從手掌方向與臀腿姿勢來看,其身軀似作背向,但卻有以小洞表示之兩乳及臍部(陳奇祿、唐美君,1958)。兩件雕刻的裝飾圖紋相似,均係於人物周邊雕刻波浪狀紋飾,並於人物頭飾上方刻有連續方形構成之圖紋。其中正面女像的頭部右側高起處,工整地刻有「正夫」二字。 根據部落耆老口述,此物件係是由真人躺在木板上,並以木炭描繪其輪廓後雕刻完成的(趙剛,2005:128)。此種寫實風格的人物表現方式,以及側身像的歪曲透視形式,是同時期大型木雕作品中罕見者(陳奇祿、唐美君,1958)。 2017年8月,建和部落族人來館調閱此組木雕柱,作為重建青年會所時復刻雕刻柱之參考。後於2018年由頭目Haku帶領部落木雕師重製完成,立於新建之青年會所中。2022年2月8日,建和部落會議同意與本館進行共作文資提報。 23/8/17-[22]
開封街1段79號店屋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為日治大正年間都市改正計畫的保存實例,建物位於博愛路及開封街口,立面保存完整、飾帶、溝紋磚、四柱三窗與泥塑裝飾尚存,從都市景觀的角度,具有重要的地位。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本棟建物為京町改築時期之店屋,外觀比例及所用材料,具當代建築的特色,具有建築史價值。 3、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為日治時期京町改築之店屋,建物保有原有立面、構造與部分上下推拉窗,呈現京町之街道景觀特色,見證日治到今日的都市紋理及空間使用。 23/7/13
戰俘墓碑 1759 CLACK E.A. 25 AUG 1945 2349752.(Sigmn.)CofE R.C.of Sigs.Att.155 Fd Regt. R.A 23/7/13_

第1759章 CLACK E.A. 1945 年 8 月 25 日 2349752.(簽名)CofE R.C.of Sigs.Att.155 Fd Regt。 RA

信義區
陳寶琛題「鴻案耋齡」壽匾 23/7/13-[23] 潘O源中山區
艋舺啟天宮鎮殿軟身媽祖神像 23/7/13-[24] 萬華區廣州街253巷27號-清代同治年間
熱蘭遮堡遺構 變更/修正

2023-07-18

20230823認識文化台北(補),#35歷史建築,

永樂國小(原永樂公學校)校舍,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66號。


永樂公學校創校歷史悠久,為大稻埕地區重要之新式教育小學,感恩樓、合作樓、創新樓皆建於1936年,具當時「折衷主義」設計風格,走廊有連續之拱形廊。


大稻埕位於台北盆地西側,東側為雙連,南接萬華,西臨淡水河,東北與大龍峒相鄰,行政區劃屬於臺北市大同區延平次分區(包括大有、永樂、南芳、玉泉、延平、朝陽等里)。 狹義的範圍為重慶北路一段以西,忠孝西路二段以北(延平北路一段至重慶北路一段以鄭州路為界),淡水河以東,民權西路以南的區域。


20230823認識文化台北(補)

雕人像板 1般古物-南港區 23/8/17-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5]
撒奇萊雅族衣飾 1般古物-南港區 23/8/17-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6]
衡陽路2號店屋 指定理由1、本建物興建於日治時期,坐落於台北新公園出口衡陽路轉角位置,維繫台北新公園與衡陽路店屋之重要景觀,具都市景觀意義。

2、建物為四柱三窗,店面為轉角三坎、一落店屋,保有山頭、飾帶、泥塑裝飾等立面元素,立面曾修復,惟不減損其價值。公園號酸梅湯為臺北知名老字號,承載市民城市歷史記憶,見證臺北城發展之生活樣貌。

23/3/3-2022-03-03

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1130096411號

指定衡陽路2號店屋為直轄市定古蹟

變更/修正

2022-07-21

東港朝隆聖堂湄洲朝天閣天后元君駕前護衛聖將
  • 民俗
23/8/14-
「有教無類」匾 匾名:「有教無類」,上款:「中華民國三十九年八月」。中款:「榮典之璽」方印。下款:「蔣中正」、「蔣中正」方印。寬258公分,高無法測得。全幅為木質目視無接縫為整塊板製成,黑底金字楷書陰刻,所有字皆漆金漆,中款方印底為紅色嵌方框。匾無邊框,匾座為獅座,匾下方有圓孔掛勾。懸掛於大成殿神龕最上方。 .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3款「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本匾為1950年臺北孔廟重建完成後擴大舉行祭孔大典時,由總統蔣中正先生頒贈之匾,能反映國民政府來臺之初對儒家思想教化之傳承與重視。 2.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5款「數量稀少者」:匾面中行文字「有教無類」上方中央刻有「榮典之璽」印文,為目前已知臺南孔廟之外唯一刻有「榮典之璽」印文的蔣中正總統贈匾,數量稀少。 23/7/13-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大同區

大龍街275號

創建台北孔子廟碑 碑名:「創建台北孔子廟碑」,上款:「總統府資政前考試院院長賈景德敬撰並書」。下款:「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八月穀旦」。背面上款:「台北市孔子廟建設執事人員如左:」。下款:「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八月穀旦」。長方形石碑,碑體,寬106公分,高215公分,深12公分。材質為灰黑色的安山岩,碑文以線雕刻,正反二面皆陰刻文字。碑額雕雙龍戲珠,塗金、紅二色漆。石碑立在洗石子長方形基座上,基座側面裝飾包巾,立於台北市孔廟文化園區內,向北。 正面碑文線雕陰刻,字上紅漆,共18列,每列41字,全碑文含碑名及上、下款共752字。背面碑文線雕陰刻,字上紅漆,但漆已褪色為淺紅色,共17列計82個人名。 此碑為沿革記事類型碑,在碑文的開頭肯定了孔子的儒學在我國的教育地位,而後紀錄了光緒年間到日治時期孔廟的變遷及發展,至民國48年修建完成,成立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人、事、時、地、物紀錄的相當完整。由此碑文中可知,台北孔廟在日治時期是由地方仕紳自動認捐建廟,且年年舉行釋奠典禮,在日治時期仍然尊孔不綴,努力維繫漢文化。
  • .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2款「具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此碑紀錄清領至民國48年臺北孔廟的變遷及發展情況,各項人、事、時、地、物紀載完備,能反映地方重要人物與史事淵源。 2.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3款「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碑文內容說明自日治時期至民國48年地方人士捐錢、捐地重建臺北孔廟之事蹟及其歷程,充分反映臺北孔廟重建期間地方仕紳對儒學的尊崇,以及當地政經和人文環境之歷史變遷。 3.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5款「數量稀少者」:數量稀少。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牌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牌,正面以朱漆為地,雕刻「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貼於牌身,牌頭及兩側牌帶皆各由三尾四爪蟠龍以透雕手法作為表現,共刻出九隻蟠龍,再敷飾金箔片。牌座上有欄杆以透雕技法刻有吉祥圖案及淺浮雕卷草紋作為裝飾。束腰上以松、竹、梅之透雕為主要視覺。牌座勒水以透雕麒麟回首表現,牌腳為螭虎吞腳踩一小獅。 23/7/13-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大同區

大龍街275號

犀角雕「東山高蹈」圖杯
牙雕花鳥紋筆筒
牙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經文筆筒
透雕牧童騎牛筆山
牙雕十八羅漢臂擱
.牙雕螭龍筆擱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

2.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

23/7/13
牙雕山水圖掛畫 23/7/13-符合一般古物

財團法人台北市雙清文教基金會

牙雕羅漢座像 本件以圓雕刻一笑獅羅漢,牙材奶白,打磨光潤。身披袈裟的羅漢盤腿坐在岩壁上,衣紋服貼流暢自然。右手抱著一隻背披鬃毛的瑞獅,瑞獅挺直身軀拽著羅漢耳釘,互動親暱自然、憨態可人。
23/7/13-符合一般古物

財團法人台北市雙清文教基金會

萬華區
艋舺啟天宮鎮殿軟身媽祖神像 此尊軟身媽祖為鎮殿神像,粉面,頭頂髮式為如意雲頭髻,頭後有俗稱媽祖頭之三片式髮片,細眉開眼繪有眼珠,挺鼻小口,彩繪細緻法像慈祥。身體部分由一整顆木頭雕刻而成,身上刻有內著樣式的紋樣,底座平整以利擺放於椅上祭拜,背部有入神孔內有入神物,上半部髹有粉色漆,下半部髹有藍漆。手部以外接方式固定於身體上,榫接處以竹釘固定,可活動部位為肩部、手腕及手掌,手掌捏法印,平時受祭拜時可插握奏板,手部下半部髹有粉色漆。腿部以嵌入方式榫接於身上,同樣以竹釘固定,可活動部為大腿、膝蓋、腳掌,腳掌髹有粉色漆。手足部分關節經過現代修復可見以竹筷固定。 23/7/13-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3款「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艋舺料館在北臺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啟天宮的開設足以反映該時代政經、社會和文化變遷。 萬華區
陳寶琛題「鴻案耋齡」壽匾 中堂主題「鴻案耋齡」是高浮雕技法,髹以墨漆,上下款與底匾浮雕高度略低中堂,加深中堂立體感。底層細灑鏍鈿,並善用壽、蝴蝶紋做堵圖界堵,以洋溢吉祥氛圍,襯托中堂的雅正

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4款「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雕刻精美,書法及漆藝均美觀難得。 2.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6款「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展現清末福州之漆藝與木雕工藝,顯示福州製匾成就與特色。

2323/7/13 中山區
戰俘墓碑 本件「戰俘墓碑」保存良好,碑文亦清楚,其上可看出戰俘個人的身分資料。碑文內容如下: 1759 CLACK E.A. 25 AUG 1945 2349752.(Sigmn.)CofE R.C.of Sigs.Att.155 Fd Regt. R.A 23/7/23-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3款「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此墓碑體現二戰具體而微的歷史,反映戰俘在戰爭結束時的身分轉折,可以作為臺灣歷史特殊戰爭經驗的見證。

2.符合一般古物指定基準第5款「數量稀少者」:墓碑材質為水泥製,就「戰俘墓碑」而言,誠屬少見。

信義區
大村貢旗洋樓
大安十二甲東門住宅利用信用購買組合房舍 2-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30802000001-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1)「東門住宅利用信用購買組合」創立於1934年,其成員包含了總督府或市役下營繕課和土木課之囑託、技手等,本建物為該組合所建,約建於1940年代。是永康街地區少數留存之實例,見證當時未獲官方配給官舍之公務人員,自力貸款並合作興建住宅的城市發展歷史。 (2)建築物格局完整,仍保存木構造「軸組」、「欄間」、「床之間」等日式住宅特有之構建原物,具有顯著稀少性。約建於1940年代

23/7/12-大安區

永康街31巷11號

臺北市大安區

永康街31巷11-1號

民樂街58號店屋
白鶴獅製作技術 23/5/23-黃厚銘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ptp/20230730000001?preserverId=21898
柳營王醮
  • 民俗
北埔大坪國小育英樓 2-[27] 23/3/20-日治時期昭和18年(1943)
臺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3號」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本建物為 1920 年代台北市城內京町建築組合興建之代表性作品,雖部分立面外觀加做裝飾材料,然整體立面開窗比例及整體建築風格仍維持原貌;此外屋簷線腳、屋脊收邊、落水管頂端銅作、騎樓牛腿等作法仍保有原形,形塑京町通的建築樣貌,表現當代台北市地域 風貌。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在 1936 年總督府公布「臺灣都市計畫令」前,市區改正因涉及私有產權和利益,故京町改築是在總督府指導下策動民間仕紳的示範案例。本建物原為近藤商會支店,近藤兄弟是城內京町改築的重要推手之一,建築設計、施工及監造為長期配合總督府市街改正的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此案例促成本市近代建築及都市設計之發展,是本市都市發展史上的重要見證。 3、地區性建築物類型之特色者:「京町改築家屋設計標準」在建築造型上反應當時歐美現代主義風格潮流,建築物立面採簡潔風格,立面均不作裝飾。此風格引響及1930年代以後本市沿街店屋立面,多以四柱三窗或三柱二窗為主流之鋼筋混凝土或磚造建築物,成為本市老城區建築物類型之特色。 23/7/7-[28]-

24.1574877,120.65755


博愛路93號 164546.jpg

臺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3號」
博愛路132號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建物位於博愛路、永綏街口,具有日治時期台北城內都市空間歷史涵構的重要意涵,見證京町與大和町空間發展歷史 。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本棟建物為京町改築時期之店屋,建物之立面騎樓裝飾、屋面骨架及外部形式仍為原貌,可見證日治中後期之城內風貌。 3、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為日治時期京町改築之店屋,京町改築係由日治仕紳與地方政府相互配合推動,本建物位於臺北公會堂街口轉角,具地 標性意義。 日治時期-23/7/4-[29]

25.0429748,121.5088056


博愛路132號 165135.jpg

博愛路132號
2-1962(民國51)年-[30] 23/3/27 宜蘭縣羅東鎮

倉前路41號

宜蘭市陳土金醫師宅 2-1935(昭和10)年 23/5/8-[31]
  • 宜蘭縣 宜蘭市 和睦路22號
柳營王醮 22/11/17-1856年(清咸豐6年)
  • 每逢(隔)3年舉行一次
  • 主辦單位 名  稱:柳營代天院
府城縣城隍夜巡
  • 民俗-臺南市全臺首邑縣城隍廟
22/11/17-[33] 1711年(清康熙50年)
豐蓮山牧馬侯祠 變更/修正

2023-06-12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變更/修正

2023-06-08

安西街21巷1號 本建築位於大稻埕地區,呈現巷弄內民宅建築之特色,並可與周邊建築共同形成大稻埕地區之生活狀況。大正11年(1922年)首次登記為土木造瓦葺平家,1922~1946年期間修建為2層樓,為一坎一進格局。1922年興建的1層住宅,後期增建2樓(時間不詳,只於1946年登記)從立面外觀明顯可見。 5-31-大正11年(1922年)-[34]

25.059866,121.5075951 大同區安西街21巷1號-Datong District


安西街21巷1號 171403.jpg

後浦林斐章派下大宅 [35]-清道光年間 5/31-金門縣金城鎮珠浦北路12巷2號
腳踢轆轤製陶(車做) 吳正宏從小跟隨父親吳文生習藝,接受泉州派傳統「車做」的完整養成訓練;長年持續從事傳統陶瓷製作,尤其腳踢轆轤製陶法,並已具備大磁手之技藝;熟知登錄項目之流派知識,並充分掌握相關工序、工法等技藝,正確體現該文化表現形式。

吳氏長期參與各項陶藝推廣活動,除傳授技藝予其子吳明儀,並培育多位陶師, 吳氏是泉州晉江磁灶第23代傳人,家傳淵源深厚,是鶯歌當地堅持傳統手工製陶重要耆老,為晉江磁灶陶藝流派文化脈絡下之適當保存者。

5/29-
外麻里巴社tjuljasua lja sulunung家屋壁板 1 23/6/2-屏東縣獅子鄉

楓林村2巷26號

[36]
同安街28巷1號日式宿舍 本案原為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石井稔教授家族所有。戰後則由同樣任職理農學部的陳玉麟教授及家人入住。陳玉麟於台大農化系任教期間,創立農業化學實驗室,並曾任該系主任及研究所長,對台灣農業研究及教學方面的發展貢獻良多。見證「臺北城外南方市區計畫」當時發展的狀況。 23/5/15-中正區同安街28巷1號-25.024827,121.5191338

[37]

Zhongzheng District

同安街28巷1號 175146.jpg


XXDatong District

前龜山陸光三村活動中心 桃園市龜山區光峰路43號
臨沂街65巷11號日式住宅 本建物始建於1930年日治時期為私宅,所有者為法官石崎皆市郎臺灣總督府法院判官1930年於此興建自宅,1936年自國庫買下自宅土地。此宅於1950年被接管,成為臺灣大學教授宿舍。 臨沂街65巷11號日式住宅-25.0357756,121.52718 23/4/28-[38]
溫州街22巷6、8號 建物為日治時期之盼任官丙種官舍。昭和4(1929)年7月1日購得本區土地後,在隔年昭和5(1930)年5月10日竣工,同年8月28日由總督府官房會計課配給臺北帝國大學使用,作為臺北帝國大學職員與家眷居住。本區原有五棟10戶,其為目前僅存三段6戶中之一。 大安區溫州街22巷6、8號-25.0236187,121.529921

Da'an District

23/4/10-[39]
「Puljetji佳興部落手紋」增列屏東縣普樂地文化資產傳承保護協會為保存團體 23/4/11-[40]
淡水渡船頭燈杆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段1027地號(部分)及其毗鄰土地 23/4/25-[41]
銅鑼惇敘堂 2 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澗窩68號 23/3/23-[42]
公館西河堂林屋下公廳 2 苗栗縣公館鄉館東村10鄰142號-清代 23/3/21-[43]
台北建國花市
江子翠段第二崁小段259地號
保存者姓名

禹招補

[44]
琉璃珠qata增列江雅蕾
顏柱 [45]
魯凱族傳統石板屋建造技術 邱金士 屏東縣政府 [46]
魯凱族傳統石板屋建造技術 杜冬振 21/5/24
佑我開山匾 南投縣鹿谷鄉 同治13年(1874)-一般古物-吳光忠 [47]
莊敬夫「松鹿圖」 南投縣南投市建國路135號 清乾隆、嘉慶年間- 23/3/21-[48]
排灣族來義鄉tjiljuvekan a vecik(手紋、身紋) 23/11/3??
新北市八里區公所 基地座落新北市八里區新開闢的都市計畫區的綠帶上。東北側鄰近十三行博物館公園,由此可延伸至八里淡水河岸的觀光休憩區,西北側有興建中的台北港,未來有捷運及公路銜接淡水大橋,南側為觀音山。八里行政中心的都市發展策略包括:

塑造地面層可延伸的屋頂公園,不僅維持都市計畫綠帶原有功能,同時引入山、海和遠觀十三行博物館遊憩區的視覺聯繫。

延續海岸防風林特色塑造周圍綠帶,有綠蔭停車場區、陽光草坪區、舊街綠廊區和迎風草坡區。結合周邊綠帶與汽車停車場、公車、Ubike、自行車道和林蔭步道等交通系統連接建築物開放空間,建立此區為八里的入口門戶。連接停車場的中庭廣場,可引入各樣的風土市集活動,迎賓性的弧形廊道,設置公共藝術玻璃彩繪,表現地方人文特色。

新北市八里區八里大道18號
八里大眾廟
  • 此廟建於清嘉慶年間,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且保存良好。 現有建築雖迭經重修,但格局依舊,且保有道光丁酉年之楹聯、光緒丙戌年之門聯,且多出自當時監生、貢生之手。大眾廟為八里鄉民重要的信仰中心,位在淡水河左岸,見證八里鄉乃至淡水河流域的開發史。
新北市

八里區

龍米路2段200巷5號

25.1590055,121.431533,

New Taipei City

Bali District

八里國民小學紅磚教室 本建築係1950年代戰後初期所建紅磚構造教室,其承重牆、磚砌支柱、屋頂支架仍保存舊貌,建築整體之結構、空間格局可供人們理解戰後初期國小教室建築之面貌,並且為八里鄉現存較為古老的教室建築,具地方教育文化之歷史意義。 新北市

八里區

中山路2段338號

25.1500909,121.4017467

草屯和梨園紅底高繡團龍蟒袍 南投縣

草屯鎮23-3-29

[50]
草屯和梨園白靠 南投縣

草屯鎮23-3-29

[51]
黃成金墓園 1.墓園始建於 1972 年,規模龐大且形制完整,有牌樓、台階,完整的浮雕與龜殼墓,有多位名人題贈輓聯石刻。 2.石雕以舊圖稿為本,雕刻工藝精緻,反映 1970 年代民間石刻工藝,及墓葬建築水準。 3.墓主黃成金歷任政商要職,對戰後臺灣社會、經濟具有貢獻。 [52] 6號/@25.1374224,121.5475172,17
黃成金墓園 Shilin District, Taipei City 臺北市士林區建業路73巷6號23/3/23-[53] 6號/@25.1374224,121.5471364
莊敬夫「松鹿圖」 23/3/21 南投縣南投市建國路135號-[54]
佑我開山匾
  • 清光緒元年(1875)
  • 作者 吳光忠
南投縣鹿谷鄉23/3/21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230323000001
力社村陳家古厝 23/3/11-屏東縣崁頂鄉力社村舊店路31號-[55]
沉香雕刻 022-11-01變更/修正2023-01-31-李文武-臺中市政府 [56]
歷史建築「迪化街1段148號店屋」 本建築由李春生家族興建,戰後初期即由李國衡逐步購得,民國59年在此成立「聯華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至今,係戰後臺灣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見証。建物內仍保存李國衡使用辦公桌等器物,于右任、溥心畬、董作賓等書畫大師相贈之書畫作品,為大稻埕商家發展事跡留下紀錄。
2023-3/6-迪化街1段148號店屋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30313000001 歷史建築「迪化街1段148號店屋」

25.0560647,121.5065204


Datong District, Taipei City

迪化街1段148號店屋143737.jpg

和美阮氏修義堂 變更/修正

2023-03-03

彰化縣

和美鎮

東坡路76巷6號

三峽區 三峽區,舊稱「三角湧」,1920年改為現名,為中華民國新北市市轄區之一,位於臺北盆地的西南隅,三面環山,僅西北一隅面向大漢溪河谷平原,為新北市面積次大的行政區(僅次於烏來區)。東為新店區烏來區,南為桃園市復興區,西為桃園市大溪區,北為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

三峽市區早期由於地處山麓地帶,又有溪流匯集,市況一度甚為繁榮,直到日治時代後期均有船舶運輸,碼頭地點約在目前祖師廟前的橋頭位置,其後因沙石淤積而不再有航運之利,發展漸趨停頓,人口數也長期停滯。2000年代,原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獨立為國立臺北大學,將總校區移至市區以北隆恩埔一帶,同時規劃臺北大學城,形成新興社區(北大特區),人口大增,至2009年,三峽人口已突破10萬人。2010年代,行經本地的捷運三鶯線動工,政府還規劃於北大特區東南側(劉厝埔麥子園一帶)進行都市重劃,即「麥仔園都市計畫區」,惟因徵收民地、拆遷民宅導致當地居民屢次抗議,暫緩辦理。

士林區石角魚路古道捐題石碑

22/10/31 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一段12巷197號

根據目前辨識石碑上的人名,部分為士林區的仕紳與頭人,包含曾任第二屆士林鎮長的丁雲霖(1900-1967)、成立於1936年的「株式會社林瑞記商行」名稱林瑞記與多位1946-1950年間的士林鎮在地里長。這對石碑不僅極可能恰好敘說日本時代後期、二戰結束到國民政府初來乍到的歷史時空,更是當代士林區(芝蘭一堡)在地文史、產業發展歷程的歷史佐證。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與士林當地居民生活、地方經濟變遷與人流、物流發展有密切關係。 2.具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石碑上捐獻人名為士林至草山名望人士,可考證過去住民的人際網路。 3.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此碑位於清代經日治至戰後初年魚路之最後一段路的地標,反映金包里與士林之商業關係。 4.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石碑石材取自當地,反映過去士林山區採石歷史。
中和太武山莊 太武山莊為金門防衛司令部、金門縣戰地政務委員會所興建之職舍,以安定軍文職人員及其家屬,見證金門於動員戡亂時期戰地政務與臺灣關係之特殊體制。 新北市中和區民有街55號、57號、59號

55號/@25.0040037,121.4739188

Zhonghe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中和太武山莊 170012 1.jpg

五股西雲寺
五股西雲寺-Wugu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新北市五股區西雲路185巷3號- 3號/@25.0965406,121.444039

五股守讓堂 大約於大正六年(1917)落成,自民國五十八年(1969)起,陸續因高速公路施工而拆除土地及建物,民國七十二年(1983),守讓堂已無人居住,民國九十五年(2006)三月,古厝正身、屋內石雕、大廳梁柱及圓拱門遭到拆除及破壞,同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因為道路拓寬之故,於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修復工程時將右護龍及右稍間、右盡間易地重建 五股新北市五股區新五路二段169號。169號/@25.0831553,121.4384682

五股守讓堂 171027.jpg

空軍三重一村 空軍三重一村,是一空軍防砲部隊的眷村,於民國四十三(1954)年由蔣宋美齡女士協同中華民國婦女反共聯合會募款出資興建完成,至今已有50餘年的歷史。 三重區正義南路86巷-86巷/@25.0579047,121.4973371

Sanchong District


空軍三重一村 174043.jpg

深坑老街 深坑名稱因地理位置四面環山,形似坑底而得名,過去深坑是台北往返宜蘭必經之路,再加上附近地區茶葉與染料以此為集散地,成為今日深坑老街的由來。老街入口有一顆大茄冬樹地標,最有名的是豆腐美食,令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各種豆腐料理:紅燒豆腐、黑豆腐、碳烤臭豆腐等,令人垂涎三尺。深坑還有四寶:綠竹筍、黑豬肉、白豆腐與文山包種茶,餐廳也應景推出四寶餐,使得到深坑老街因美食而聞名。 121.61473/25.001691

222新北市深坑區深坑街109-39


深坑老街 170507.jpg

深坑國小禮堂,新北市深坑區文化街45號 大正二年(1913),深坑公學校因而得以收購深坑廳武德會演武場一棟,作為教室及宿舍使用;至大正七年(1918),始有磚造教室兩間落成。 新北市深坑區文化街45號45號/@25.0015373,121.6141989

深坑國小禮堂 160838.jpg

深坑黃氏永安居 在大正年間完工。明治末期,起造人黃則水兄弟購買萬順寮的土地,並在其上興建永安居,嗣後將子孫遷入居住。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三段8號

8號/@25.0011529,121.6087298 No. 8, Section 3, Beishen Road, Shenkeng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Shenkeng District

深坑黃氏永安居 174327.jpg

深坑黃氏興順居 興順居為黃世賢之子黃炎大房黃連山一派於深坑地區所建,約於明治四十四、四十五年(1910、1911)起造,大正二年(1913)落成,自建築完工後至今未經過大規模修建,並且空間仍維持正常使用及居住。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二段133號/-pit area

Shenkeng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133號深坑黃氏興順居/@25.0024087,121.6130066,17

深坑黃氏興順居164032.jpg

士林區石角魚路古道捐題石碑 根據目前辨識石碑上的人名,部分為士林區的仕紳與頭人,包含曾任第二屆士林鎮長的丁雲霖(1900-1967)、成立於1936年的「株式會社林瑞記商行」名稱林瑞記與多位1946-1950年間的士林鎮在地里長。這對石碑不僅極可能恰好敘說日本時代後期、二戰結束到國民政府初來乍到的歷史時空,更是當代士林區(芝蘭一堡)在地文史、產業發展歷程的歷史佐證。-22/10/31-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與士林當地居民生活、地方經濟變遷與人流、物流發展有密切關係。

2.具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石碑上捐獻人名為士林至草山名望人士,可考證過去住民的人際網路。 3.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此碑位於清代經日治至戰後初年魚路之最後一段路的地標,反映金包里與士林之商業關係。 4.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石碑石材取自當地,反映過去士林山區採石歷史。 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一段12巷-

臺北市士林區芝玉路1段197巷1號-Shilin District, Taipei City

臺北市士林區岩山里辦公處

士林區/@25.1349191,121.4624032XX 1號/@25.1075437,121.5312709

竹圍福海宮 竹圍福海宮已有160年歷史,為大園地區重要信仰中心,廟宇雖經燒毀後於1990年後重建,惟重建過程集結書法、木雕、彩繪、泥塑、剪黏等名師傳統技藝於一體,均為當代已不易再現之傳統工藝,具一定之價值。 廟宇仍保留相當多的文物,比如神像、令旗、轎等,鐘、鼓分別位於前殿三樓的鐘鼓樓,屬於舊廟遺留之大型文物。福海宮後方草地上留有始建時期舊廟殘留的構件,如:石牌刻字、柱礎、石柱及石堵。 附著於廟宇之宗教活動「飛輦轎、過金火」於2013年9月27日登錄為桃園市無形文化資產,考量歷史場所與民俗活動之間的整體性價值,登錄為歷史建築。 22/11/4-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20831000001 桃園市 - 大園區 - 竹圍段竹圍小段
甘露水 [57] 23/2/14 臺中市

西區-國立臺灣美術館

博物館、圖書館

龜山迴龍寺 迴龍寺從石觀音信仰開始建廟因緣,大正11年(1922)地方莊紳商人協議遷廟重建,13年(1924)募資興築大殿,至昭和2年(1927)鐘樓、鼓樓、拜亭與東、西廂落成,是仰賴地方群策群力所完成的廟宇興建。昭和2年(1927),迴龍寺在地方莊紳與凌雲禪寺協助下,成為臨濟宗聯絡寺廟,並獲日治時期天皇頒御尊牌,成為正式寺院的發展脈絡,是臺灣寺廟於日治時期從民間信仰加入佛教系統的代表。 23-1/17-22/11/07-桃園市

龜山區萬壽路一段38號


Taoyuan City Guishan District

38號/@25.0197375,121.4066639

[58]龜山迴龍寺163128.jpg
明志書院 明志書院為北臺第一所書院;其所遺朱子祠亦為全臺唯一主祀儒學大師朱熹之祠堂;該祠旁祀胡焯猷先生,表揚他私人興學的偉大風範,具教育文化之意義。

乃永定貢生與北臺重要墾戶胡焯猷捐宅所建,在北臺拓墾史與客人招墾史上具見證意義。 現存構造物已經改建,雖仍為磚砌,但已非清代所用之磚,惟整體外形仍具古意,左山牆上舊碑仍存。

276號/@25.0468819,121.424468,

明志書院 170336.jpg

泰山區明志路二段276號
頂泰山巖 泰山地區約為雍正五年(1727年)始有漢人進行開墾,此後乾隆十三年(1748年)更有貢生胡焯猷與林作哲、胡習隆等人組成「胡林隆墾號」開墾泰山核心地帶,並包含水田及大圳,此地逐漸富庶繁榮,亦吸引許多漢人移民移入。 而早期移民由於地緣之因,經常供奉較接近或熟悉的山巖之祖師,頂泰山巖便是其中之一,山巖名稱以顯應祖師黃惠勝為名。泰山頂泰山巖之創建係由福建省安溪縣李氏二十三世「克」字輩與「符」字輩共同奉迎顯應祖師來臺,並將祖師廟建造於八里坌保山腳莊大崎腳厝(即今日位址)。咸豐三年(1853年)因艋舺發生械鬥事件禍及祖師廟,遭到焚毀,約於同治六年至同治九年間(1867-1870年間)新廟建成,原名福山巖,而後更名為泰山巖。 昭和七年(1932年)由中和大木匠師陳應彬主持設計監造重修廟宇。
新北市

泰山區

應化街32號


32號/@25.0436029,121.4211303

頂泰山巖 171258.jpg

New Taipei City

Taishan District

新莊樂生療養院文化景觀 政府對於漢生病患之安置皆採取隔離安置之方式。院區創建於昭和五年(1930年),由日本官方強制介入執行,全部院區由行政、醫療、生活起居、信仰、市場、餐廳、澡堂、福利社等建築群組合而成,不僅只是醫療單位,同時也是院民終身之住所,文化景觀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 794 號-Xinzhuang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794號/@25.0224286,121.4067756

新莊樂生療養院 161956.jpg

新莊樂生療養院#46市定古蹟, 主建築為兩棟地上八層地下一層的大樓,醫療大樓提供民眾一般醫療服務,另一棟供樂生舊院區之院民使用。

樂生是台灣第一間痲瘋病院,作為慢性傳染病、癩病防治的專門機構。百年前,癩病特效藥尚未問世,加上對痲瘋病的不瞭解。早年痲瘋病被誤認為無藥可治、且高傳染性的瘟疫。市定古蹟,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 794 號-Xinzhuang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新莊樂生療養院154850.jpg

Koma(黃麻)考古遺址 [59] 花蓮縣卓溪鄉玉山國家公園境內 指定/登錄

2022-08-18

四八高地考古遺址 [60] 2022-08-17,花蓮縣

花蓮市

海岸路附近

四八高地考古遺址
獅頭製作 變更/修正

2023-01-09-桃園市政府

葉佳水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 淡水臺銀宿舍建築物面寬28公尺,縱深39公尺,整體形狀方整。外觀下設有磚造腰積,腰積以清水磚逐皮順砌而成,並於換砌孔(窗)頂部以十塊紅磚丁砌出拱圈樣貌。 freshwater area-12巷/25.0337685,121.5346828

Tamsui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0088.jpg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12巷235號
平鎮千頃第 23/1/17-[61] 1935年建造-桃園市平鎮區

鎮鏞路660號

大樹姑婆寮山頂莊家古厝 [62]-民國8年(1919) 22/11-/18 高雄市

大樹區

姑山里姑山路119號

泰山李石樵故居 更/修正

2023-01-31

東港開基共善堂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 [63] 2020-09-10 屏東縣東港鎮頂中街頂中里16號
華視新聞與資料膠卷 [64] 22/12/8/-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臺南市官田區大崎66號
蒔繪名片盒 [65]
犀角雕隨形素面杯 [66] 郭○廷
犀角雕梅花杯 [67] 22/10/31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犀角雕荷塘春色杯 [68] 22/10/31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台北靈安社霞海城隍老祖 本尊霞海城隍老祖為木雕硬身神像。本體的姿態為坐姿,上半身挺身,雙手的上手臂向下,左手的下手臂屈臂向右伸,雙手環抱於腰際,手臂與手掌隱藏於衣袖內,雙足自然垂下,端坐在圈椅上,雙腳平踏於踏几上。 五官表現男性面容,眉骨凸,眼窩深邃,雙眼半睜,眼角上翹且狹長,抿嘴,雙頰豐腴,嘴角、下顎有孔洞植鬚,惟鬍鬚已經掉光,耳朵長、厚、外撇,惟右耳有部分受損。 身軀渾厚飽滿,頭戴相帽,身穿長袍,肚腹圓凸,上腹束看帶,下腹繫銙帶,雙腳著鞋履。座椅破損嚴重,坐椅前方置踏幾。 老祖神像為木雕一體成形,表面劣化嚴重,從尚存的粧佛層檢視粧佛作法,早年的神尊底漆使用水性漆,因為年代久遠而脫漆。 另外,從神尊身上的線條都較簡單,可以對照當年先民從大陸來台發展的辛苦,神尊造型自然也較樸實,未有華麗的紋路。 台北靈安社霞海城隍老爺老祖神尊木雕主結構穩固,因年代久遠全身表面皆有不同程度的劣化,且有多處疑似清咸豐三年(1853年)頂下郊拚時遭受戰火痕跡。[69] 22/10/31-不晚於清光緒年間


台北靈安社謝、范二將軍老祖神將0170.jpg


台北靈安社謝、范二將軍老祖神將 0175.jpg

臺北市大同區歸綏街116號
台北靈安社西秦王爺大王 [70]- 西秦王爺大王鎮殿於台北靈安社社舘神龕中,神尊體態嬌小,因此神衣及神帽皆須訂製才能穿戴,王爺臉上原本蓄鬍,因為年代久遠鬍子已經掉光了,大王前方有四尊不同造型站立的侍從,其中兩尊分別手持奏板及官印,官印上書寫西秦王爺,神桌下配祀西秦王爺殿前的將軍爺神位。 22/10/31-不晚於清光緒年間

台北靈安社西秦王爺大王 0337.jpg

臺北市大同區歸綏街116號
台北靈安社謝、范二將軍老祖神將 [71]-台北靈安社謝將軍頭部較細長,頭部後面有開洞,並裝有頭髮,後方並裝有黃色篙錢,臉有長眉、吊眼、吐舌,帽子則有牛皮帽及白鐵帽兩種,神將身體為竹製骨架,手部有木製上手臂及下手臂,關節部分成彎曲狀,手臂並會前後擺動,五指成握拳狀,以方便出陣時拿扇子、絲巾,暗訪時拿刑具,謝將軍身材高挑,身穿白色、藍色或是青色神衣,肩披有「台北靈安社」五字扮帶,腰掛有「謝將軍」三字扮帶,胸與腰間亦開一洞口,作為神將會成員視窗。

台北靈安社范將軍頭部較寬大,頭部後面有開洞,並裝有頭髮,後方並裝有黃色篙錢,臉上眉毛已快掉光、吊眼、開口,鼻子部分因為早年拜廟時奔跑不慎跌倒有受損,帽子亦是牛皮帽及白鐵帽兩種,神將身體為竹製骨架,手部有木製上手臂及下手臂,關節部分成彎曲狀,手臂並會前後擺動,五指成握拳狀,以方便出陣時拿扇子、絲巾,暗訪時拿刑具,范將軍身材矮小,身穿黑色神衣,肩披有「台北靈安社」五字扮帶,腰掛有「范將軍」三字扮帶,頭部嘴巴開口處,為神將會成員視窗。

22/10/31-日治時期-清同治十年(1871)

台北靈安社霞海城隍老祖 0167.jpg

臺北市大同區歸綏街116號
台北靈安社文、武二判官神將 [72]-文判官樣貌文質彬彬,臉上帶著笑容以及酒窩,台北霞海城隍廟管理人陳文文女士稱之為最帥氣的神將,頭頂戴官位較高之方翅官帽,神將身體為竹製骨架,手部有木製上手臂及下手臂,關節部分成彎曲狀,手臂並會前後擺動,因為為文官手臂擺動幅度較小,五指成握拳狀,以方便出陣時右手持硃砂筆,左手持生死簿,身穿紅色蟒袍,胸前有一張口龍頭,作為神將會藝員視窗,兩手袖子前加白色水袖,腰間佩帶紳帶,神衣最下方則是滾邊,有人考公職時,誠心祈求文判官保佑並順利考上,因此台北靈安社文判官也是考生們的守護神。

武判官則樣貌威嚴,臉上留鬍子,眼睛是可活動式大眼,頭頂戴官位次於文判官之尖翅官帽,神將身體為竹製骨架,手部有木製上手臂及下手臂,關節部分成彎曲狀,手臂並會前後擺動,因為為武將手臂擺動幅度較大,五指成握拳狀,身穿紫色戰甲,胸前有一山洞型的開口,作為神將會藝員視窗,腰間繡有一獅頭,神衣最下方則是甲裙,身後紮有四支繡有單龍五方旗,也因如此,武判官是所有神將中最有份量,武判官早年有佩劍,繫於腰間,現已封劍未配戴,曾有社員誠心祈求武判官,小人遠離、貴人相助,因此台北靈安社武判官也是小人們的剋星。 據先賢董金塗先生所述,武判官鬍鬚一開始是白色,因長年供奉在台北霞海城隍廟經年累月的香火煙薰,變成現在黑到發亮的顏色,神將會成員每年在替文、武二判官更換神衣時,也會發現武判官的鬢角處還是保有未薰黑,呈現咖啡色的部分。

22/10/31-日治時期-大正十一年(1922)

Datong District


台北靈安社文、武二判官神將0333.jpg

臺北市大同區歸綏街116號

116號/@25.0584566,121.5154611

士林區石角魚路古道捐題石碑 [73]-根據目前辨識石碑上的人名,部分為士林區的仕紳與頭人,包含曾任第二屆士林鎮長的丁雲霖(1900-1967)、成立於1936年的「株式會社林瑞記商行」名稱林瑞記與多位1946-1950年間的士林鎮在地里長。這對石碑不僅極可能恰好敘說日本時代後期、二戰結束到國民政府初來乍到的歷史時空,更是當代士林區(芝蘭一堡)在地文史、產業發展歷程的歷史佐證。 22/10/31-日本時代後期

1號/@25.1075389,121.5334596


Shilin

  • 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一段12巷

臺北市士林區岩山里辦公處

臺北市士林區芝玉路1段197巷1號 · 里辦公處電話:02-2831-7790

土水修造技術 李清海-[74] 22/12/8-重要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土水修造技術 蘇清良-[75] 22/12/8-重要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剪黏泥塑技術 徐明河-[76] 22/12/8-重要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傳六堆大總理賴熊飛用長刃大刀 [77] 21/12/29-清領時期 屏東縣內埔鄉建興村信義路588號
溪湖田寮陳萬福故居 2-宅第-[78] 22/11/21-日治時期 彰化縣溪湖鎮中山里成功路田寮巷10號
芳苑洪家古厝 宅第2-[79] 1/13-1928年 彰化縣芳苑鄉後寮村寮中巷2、4號
青田街6巷3號日式宿舍 建物與土地最早登記為1933年,岩瀨祐一為1934年購得,岩瀨對臺灣的蛇毒與血清有不少研究,後續居住者下條久馬一對臺灣的鴉片勒戒、衛生設備與熱帶醫學亦有諸多貢獻。 2.1982年於臺大管理配住予陳教授(數學系)。 3.建築物為坐北朝南,目前立面、屋頂與部分屋架尚存,有保存部分編竹夾泥牆、門窗有菱形分割、盾形固定窗與圓窗,頗具特色,玄關處保有原貌。 23/1/17-1933年,

[80]


Daan District

青田街6巷3號154621.jpg

3號/@25.0282327,121.5294876
青田街8巷12號日式宿舍 建築物完成於昭和5年(1930)由庄司萬太郎家族遷入居住,庄司萬太郎任職於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擔任歷史教授,其後代子孫多人多次抵臺造訪祖先故居,戰後由同校主任洪耀勳入住。 2.建築物為坐南朝北,木構獨棟住宅。 3.修建前屋況頗不理想,地坪多以崩陷,已無架高現象,後期修建仍保有原建物外觀芻象,內部空間都已有更替,基地西南側及東南側有新建房舍,做為居住空間,原重建物空間做為茶館及畫廊使用。 昭和5年(1930)

23/1/16-[81]



青田街8巷12號154959.jpg

12號/@25.027524,121.530933
「排灣族陶壺(三地門鄉)」 [82] 22/11-10-雷斌
「排灣族木雕(泰武鄉)」 [83] 11/1-沈萬順
「排灣族木雕(來義鄉)」 [84] 莊太吉11/1 屏東縣
「排灣族木雕(來義鄉)」 [85] 11/1-塗南峰
北港義民廟同治五年款義民香位牌 [86] 同治五年-1/7 =
北港義民廟官服義民爺公像 [87] 日治時期 雲林縣

北港鎮

旌義街20號

北港義民廟大清皇恩寵賜旌義眾魂同塋碑 [88] 乾隆五十三年6月
  • 雲林縣 北港鎮 旌義街20號
北港義民廟德化窯青花山水人物三足爐 [89] 1/7-乾隆五十三年(1788) 雲林縣

北港鎮

旌義街20號

六房天上聖母執事牌2對、龍頭仗1對、衡仗1對 [90] 1-7-光緒甲午年(二十年)(1894) 雲林縣

斗六市

本縣各輪值紅壇

龜山迴龍寺 [91] 昭和2年(1927)/11/7 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一段38號
為「芝山岩文化」命名考古遺址,且所在位置充分說 明古台北湖自然演繹及人群互動之關係,在文化發展脈絡中之定位及意義顯著。 2.臺灣第一個發現的考古遺址,且歷次考古發掘,顯示重要之學術研究史價值與意義。 3.考古遺址文化堆積內涵具特殊性及豐富性,係罕見之多文化層考古遺址,並於範圍內包含其他類型文化資產,具稀有性。 4.部分區域雖受當代建築影響,但保存狀況尚稱完整。 22/4/27 芝山岩考古遺址 [92]
7/ [93]
陽明山永明寺 陽明山永明寺(華梵大學的發源地)A

)A440優質文教機構。地址:士林區仰德

大道2段100巷20號。

永明寺為定法師(1929年-2000年,桃園人,自幼聰慧記憶超強,19歲入佛門,讀經神速,曾一夜背會「楞嚴咒」)承恩師妙法師鼓勵與大護法林阿九、李文褀獻地及諸大德善信眾等協助下,於1960年創立於山明水秀、人傑地靈的「草山永福」;建寺之初,高人曾指稱「這個地方以後會有文星出現」。

  1968年代起22年慈悲的定法師,發心堅持不退轉,特先後擴建般若禪院、玄妙堂、功德堂等建物、設備,與曉雲法師共同在永明寺創辦「蓮法學佛園、研究所」等無數龍象僧材的養成學院,奠定華梵大學根基。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00巷20號/@25.1070245,121.5456353

陽明山永明寺00736.jpg

陽明山永明寺00233.jpg
與馬專員合營。
芝山巖遺址 芝山巖遺址#36市定古蹟。位置:士林區芝山巖小山(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方,芝山岩一帶)。

  此處遺址是台灣考古史上最早被發現的一個史前遺址,遠自光緒22年(西元1896年)挖掘後,即不斷進行研究和調查。芝山巖在遠古時期是台北盆地湖泊中之一小島,據考古研究顯示,主要它保存著兩層史前文化,即芝山巖文化與圓山文化,也許有更早的大坌坑文化,年代大約在四千年至五千年以上。

  圓山文化遺址的分佈範圍較廣,在芝山巖山頂、山坡及至誠路及雨聲路環山道路兩側均可見。而芝山巖文化遺址分佈的範圍較小,僅見於西北角的石頭公廟與雨農國小之間。芝山巖文化在台灣所發現的史前文化中,出土內文物涵非常豐富,陶、石、骨、貝器之外,並有稻米、草編、木器等進步的遺存物。

是當時人類,叢林狩獵,捕撈魚貝,在洪荒之中和大自然博門的艱辛景況。

士林區芝山巖小山

士林區芝山巖小山/@25.0510792,121.5077788

Shilin

芝山巖遺址00794.jpg

松山慈祐宮 松山慈祐宮A優質文教機構。地址:松山區八德路四段761號。

  松山慈祐宮,主祀天上聖母的民間信仰,該廟宇為同安人士的信仰中心,是的大型傳統廟宇。原名錫口媽祖宮。鄰近有饒河街夜市松山車站,並有台北捷運松山線松山媽祖廟座北朝南,廟貌宏偉巍峨,共六層樓,佔地六百餘,有圖書館並熱心社會福利活動,曾被暫列為第三級古蹟,而後因正殿失火,僅有神祇座像完好無缺,因此向政府申請撤銷古蹟的認定。

「松山慈祐宮」,雍正末年閩南泉州僧人衡真和尚(法脈:佛教臨濟宗;俗名林守義),由福建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神像,渡海於滬尾登陸,沿途化緣乾隆年間行抵錫口,因當地士紳祖籍泉州,對海神媽祖信仰真摯,乃倡議留下金身供奉,在乾隆18年覓地建廟,乾隆22年竣工。與一般媽祖廟不同,「松山慈祐宮」並不面向水域,反倒是背水朝山,在風水學上,松山地形狀似鯉魚,北濱基隆河,南對大尖山,是風水絕佳之「鯉魚穴」。

  慈祐宮是松山地區發展的起源地。松山曾經叫做錫口,慈祐宮廟頂上,有很多的雕飾,除了人物外,還有飛躍的青龍。每年農曆4月,慈祐宮信徒會輪流主辦「媽祖過爐」慶典,來表達對媽祖的敬謝,非常熱鬧。

松山區八德路四段761號

Songshan District

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761號/@25.0510957,121.5756322

松山慈祐宮01843.jpg

  「台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創建於一九二0年,原係日本人子弟專用小學,戰後曾長期做為台北市政府辦公使用。該校舍採對稱的「學院派」形式,紅磚外觀優美,正面整排連續採光窗。主體建築中央高塔及兩角隅的翼塔為主要特色,其主體中央高塔上方一座突出的鐘樓成為醒目的視覺焦點,頗有中世紀英國教育兒童守時意義。整體平面建築為ㄩ字形,內側設拱廊圍繞操場。

  隨著臺北市的發展,市政府遷往信義區的新市政中心,原有前棟建築改為當代藝術館,與後棟建成國中結合成難得的藝術展覽與教育共構空間。本建築為紅磚造左右對稱配置,中央及左右側各設入口,中央入口大廳的二樓為大集會廳,室內空間跨度大且天花板較高,。

  該棟建築於指定為古蹟並經修復後,於2001年5月26日開幕,由文化局委託財團法人當代藝術基金會經營管理,作為當代藝術館使用,結合古蹟建築與當代藝術,提供市民新的藝文交流體驗的場所。當代藝術基金會於2007年12月31日與市府簽署的委任合約屆滿,台北當代藝術館於2008年1月1日起,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負責營運。

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台北市市政府舊廈1360.jpg

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25.0507246,121.5167858
新興國中 新興國中A468優質文教機構(行天宮發源福地、網球高手成長搖籃)。中山區林森北路511號。

  自2000年起,與雙連教會等連續舉辦「錦州社區慶祝母親節藝文活動」,學童參加毛筆大楷、作文、畫圖等比賽感謝母親,為維持秩序請家長上3樓聽演講如「文房四寶藝術之美」勸善找回道德等活動。至今已第18年,多數由筆者及專家等演講。更是許多網球國手的成長大本營。

  勸善中心理念;我們愛「誠實的孩子、誠實的學生、誠實的朋友」,古今中外謊言禍害最大,比仇恨、敵人、天災更甚。

  歷年網球名將有:謝淑薇、王宇佐、詹詠然、張凱真等人,已連續22年稱霸。

  106年升學,有八成上建中等公立高中,成績輝煌,感謝朱校長、老師、同仁等努力功不可沒,品學技藝兼優超棒。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11號/@25.0617989,121.5237942 新興國中1704.jpg
雙連長老教會A446優質文教機構。地址: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11號。

  1913年基督教「教士會」有感於馬偕醫院病患、醫護人員及鄰居福音需求,設立「牛埔莊講義所」,此即雙連長老教會前身。歷經四次遷移改建,至1971年在現址興建12層「雙連大樓」建築物美輪美奐,為社區地標。

經首任陳溪圳牧師55年之用心牧養,及彭德貴、陳文欽牧師與各長老、執事等熱心主理,本諸弘揚耶穌基督真理為宗旨,教徒廣佈並為國際知名教會。

  另有創辦於1928年的雙連幼稚園(早年附設於教堂內,現遷北投區承德路)教學認真。安養中心於1999年建立於新北市三芝 占地遼闊安置數百人。

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11號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11號/@25.060177,121.5210143

雙連長老教會00449.jpg
合庫圓山 合庫圓山藝文櫥窗A447優質文教機構。地址: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89-4號。

  1999年合庫林高志經理等同仁瞻仰馬偕博士豐富的鄉土文物資料後,敬佩不已,加上921震災時之人、物驟逝,體悟到珍惜文化與社區關懷的重要性,即重新定位「一生的朋友」為服務理念。特闢建員工藝文櫥窗換景30餘次主題並分送文化資訊,希望藉文化故事,讓大家認識、珍惜文化資產。

  廢墟變景點合庫圓山懷璧其罪成廢墟,真心誠意的改造活化為景點,解除十餘年搬家和賤賣公產陰影;並樹立關懷社區、熱心公益與文化銀行形象,此為鄉土付出、奉獻,無意間獲得區民的嘉勉、回饋與愛護,或許是創意行銷的體現。

  員工藝文櫥窗:每月更換,計換景30多次,有話題、文化、成效;員工也因需要準備布置,就會去找資料、充實內涵,文化素養提高,是一批難得的文化種子,與顧客的溝通話題增加。吸引許多路人與觀光客拍照,也應可達到美化市容的效果,有近20家媒體,報導金融業加郵局有千餘分行門面,僅此換景30多次金融業員工藝文櫥窗。

   合庫獎勵函:於該分行設立藝文櫥窗、屢獲各大媒體報導並多次參與社區藝文活動(如:發行鄉土郵票並捐助世界展望會與雙連教會、認養永盛文化公園、搶救鐵工廠古文物、設藝文圖書專櫃於新興國中、頒發十年文化獎、企業學校社團等演講、導覽分送故事老照片

  …等)於提昇本行企業形象、貢獻良多。嘉獎三人次(謝明助、蘇黃鎮)。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89-4號/@25.059084,121.5209522

合庫圓山01437.jpg創

合庫圓山00996.jpg
圓山別莊#84市定古蹟。地址: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1號。

  圓山別莊是日治時期大稻埕茶商陳朝駿1913年所建。聘請日本建築師建造。類型上歸類於近郊賓客接待型別莊,是仿英國都鐸時期半木結構建築,規模與日本神戶的洋人館相似。當時因陳氏在大稻埕另有商行、工場與宅邸,圓山別莊成為陳朝駿接待茶商公會重要會員及其他紳商的社交場所。亦是家族成員暫居之所,後門可由水路抵達大稻埕。

  別莊出現許多刻意作成樹枝狀的露木結構外,構架亦以磚塊或石灰或石泥填平。外觀上,因為深色木材與黃色牆面而呈現強烈色彩對比。牆身更有少見的新藝術圖案。此種類似童話故事般的建築,為台灣所罕見,戰後為黃國書居住使用。後因韓戰爆發,圓山別莊附近一帶成為駐防美軍眷屬住宅區,故此棟建築出租作為藝品館展售使用,後藝品館沒落,而無人居住。直至民國68年(1979年)因興建美術館由台北市政府管理,於民國71年(1982年),由公園路燈管理處保護並進行整修,民國76年(1987年)移交美術館,成立美術家聯誼中心作為藝文界活動場所。是近代史上的重要見證,具有歷史價值,仿英國都鐸時期的半土構造建築,是台灣罕見之建築形式,作工精緻,造型優美,保存良好,具有建築藝術價值。

  2003年由港人陳國慈律師認養,成立「台北故事館」,成為一處以推廣生活文化和古蹟再利用的迷你型博物館。2015年起古蹟階段性體檢,暫時熄燈,2015年郭木生文教基金會接棒經營。

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1號

圓山別莊 0914.jpg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1號/@25.0731323,121.5224215
實踐大學 該校創辦人謝東閔以「力行實踐,修齊治平」為辦學理念,並認為家庭為國家之本。於是在1958年創辦家政學校,並以「實踐」為名。提倡以研究治理家庭為對象的家政學乃為該校創辦之初衷。同時在教學、研究方面期望能夠達到根本、務實的精神,並以實用為導向。

該校在草創之初僅有家政科。其後在家專時期增設現等屬於家政、民生領域之科系。其後於學院及大學時期,配合經濟與科技之發展,陸續增設管理設計等領域之科系。同時遵守根本、務實,並以實用為導向之教育理念。

目前該校的教育目標乃希望培養品格陶冶、人文關懷、文化創意、產業需求與國際視野之學生,並以教學型大學為其發展目標。

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H棟-綜合大樓/@25.0837391,121.5439023 實踐大學9425.jpg
北投普濟寺 20220423認識文化台北,北投普濟寺#53市定古蹟。地址:臺北市北投區溫泉路112號。

  普濟寺與同為台北市市定古蹟臨濟護國禪寺都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布教據點。奉祀之主尊為「湯守觀音」,係由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課長村上彰一選刻並命名「湯守觀音」,於1905(明治38)年10月17日舉行盛大的開光點眼儀式。

  直到1915(大正4)年12月改建,為表彰及紀念他對北投的貢獻, 乃以渠之諡號(天皇敕封)將本寺命名為「鐵真院」,嗣後並立石碑撰載其生平事略。並在寺中設立「村上彰一翁碑」。

  1949年,藏傳佛教格魯派第十七世甘珠活佛駐錫於此,將鐵真院更名為「普濟寺」,並由于右任手題橫匾墨寶。

普濟寺的建築甚簡單,為單簷的歇山式建築。面寬亦比一般佛寺小,約為三開間。是一個方形的小佛寺,為一典型之日式寺廟。普濟寺正門旁有鐘形窗,設計特殊,所使用的建材則都是高級檜木,保養相當良好,在入口玄關可看到斗拱、虹樑的精美雕刻。

 因位於小山坡上,庭院面積廣闊,視野甚佳,花木扶疏環境清幽。

20220423認識文化台北

台北市北投區溫泉路112號/@25.135996,121.5090883 北投普濟寺 8287.jpg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83市定古蹟。地址:中山區中山區林森北路62號。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所屬建築落成於1937年,為一位哥德式新教教堂。1930年代中期,以民房充當教堂的該教會決定於原址興建新建堂,並由台日基督徒合力籌募。因此成為台灣首座臺人基督徒與日人基督徒共同作禮拜的處所。

  該教堂主要以採洗石子外飾。外觀為具有尖塔,鐘樓,彩繪玻璃窗,闢尖拱窗及扶壁的哥德式教堂。該教堂聖臺建築中,左為司會,右為證道的配置方式,亦為聖公會教堂的特色。室內該建築最醒目的是三層樓的鐘樓及屋內的懸挑式拱型支撐,此特色亦為台灣罕見。

1040910認識文化台北:蔡瑞月(舞蹈研究社)#92市定古蹟。地址: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48巷8、10號。

  蔡瑞月是戰後台灣舞蹈界的啟蒙者,在舞蹈教育與現代舞之推展各方面有不可磨滅地貢獻。她個人在逆境中力爭上游,堅強的毅力令人敬佩,對年輕一代的舞蹈家有深遠的影響。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的建築原為日據時期的文官宿舍,1925年前後建造,平面格局大體相同。從1950年代以來為了配合實際的用途,陸續有多次增建或改建,這些結果亦都視為舞蹈社歷史累積的一部份。不幸失火,已整修恢復原貌。  因著台灣舞蹈先驅蔡瑞月女士在舞蹈社的舞蹈教學、演出、國際交流活動,而讓的空間意義,轉變為「台灣舞蹈搖籃地」。

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48巷8、10號

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48巷8、10號/@25.0670427,121.5167821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0431.jpg
景福宮 景福宮原是一座兩坪大之鄉土地公廟,開基於西元1875年,位處於稻田盎然,青竹翠綠之純樸農莊上,物產豐富,農耕牛隻處處可見,美景天然,成就以「牛埔仔」為名。

地方士紳葉松麟、邱烏羊等提議擴建,信徒獻金捐地,現門牌為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1號,迄今已歷120有餘年,為台灣早期之土地公廟,廣供信眾參拜,香火鼎盛。

隨著時代進步,市區發展,信眾日增,家家安居樂業,深鹹得助於土地公神威顯赫庇祐,遂於1951年間,地方熱心善信顏滄海發起重修擴建,紛紛響應,工畢廟觀煥然一新。

成為臨近十三里民眾之信仰中心,香火更盛。越兩年,即於1953年向台灣土地銀行日產代管部承購廟地,即日治時代之宮前町四九九及四七二之十三、十四番地之土地三筆,概數百坪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1號

景福宮3363.jpg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1號/@25.067043,121.5233482
中山國民小學(原宮前公學校) 中山國民小學原為日治時期「官前公學校」,光復後並持續作為國民小學功能至今,具見證臺北地區學童初等教育及地方發展歷史之意義。 2.校園內之大智樓、大仁樓、大勇樓建物,其整體配置格局於日治至光復初期即已形成,建物之拱廊立面、南向主入口之正立面突出等校舍形式為其特色,現存三樓及部分大仁樓、大勇樓建物雖為光復後所增建,但仍延續原有空間特色。 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69號

中山國民小學132929.jpg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69號/@25.0636402,121.5247756
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 2007-02-27

北市府文化二字第09630214700號

指定/登錄

2021-01-18

內埔莊役場 2001-06-13

九十府文資字第3449號

變更/修正

2022-04-15

  大同大學 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40號。

  大同大學係1942年,林尚志先生開辦大同高中,後次第升格設立,其特色是長期與大同公司等建教合作,結合理論與實務。林挺生校長係創辦人之公子,並為大同等公司董事長,也曾擔任台北市議長多年。校園內典雅的尚志教育研究館。

2.聖多福天主教堂,地址:中山北路3段57號。

  教堂神父通曉菲律賓母語,故週日常出現千名菲僑到此作禮拜,目前已成為他們之信仰中心,也是會後交換訊息、連絡感情、購物、歌舞表演之處,頗像菲國嘉年華會。

3. 台北市景福宮,地址:中山區德惠街11號。

原是一座兩坪大之鄉土土地公廟,開基於西元1875年(光緒元年),位處於稻田盎然,青竹翠綠之純樸農莊上,物產豐富,農耕牛隻處處可見,美景天然成就以「牛埔仔」為名。1995(民國八十四)年全部翻修,美輪美奐。與統一飯店互利, 2000年興建地上三層、地下三層廟宇式大樓,三樓供奉的神明是觀世音菩薩,三樓的左右牆飾更加精緻。

4.晴光市場,位置:中山北路3段15號

  晴光市場舊稱宮前町,1951年因美軍駐於附近,許多官兵福利品如:旁氏冷霜、玻璃絲襪、蘋果等進口貨,皆以此為大集散地。另舶來品店林立,當年在大家的印象是「有錢人消費的地方」,美軍撤離後,鄉土美食、攤販等續營業,假日常有大批外勞聚集市況鼎盛。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40號高中部/@25.0666839,121.5188874 大同大學 161403.jpg
8認識文化台北:台北市市政府舊廈#69市定古蹟。

位置: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台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創建於一九二0年,原係日本人子弟專用小學,戰後曾長期做為台北市政府辦公使用。該校舍採對稱的「學院派」形式,紅磚外觀優美,正面整排連續採光窗。主體建築中央高塔及兩角隅的翼塔為主要特色,其主體中央高塔上方一座突出的鐘樓成為醒目的視覺焦點,頗有中世紀英國教育兒童守時意義。整體平面建築為ㄩ字形,內側設拱廊圍繞操場。

  隨著臺北市的發展,市政府遷往信義區的新市政中心,原有前棟建築改為當代藝術館,與後棟建成國中結合成難得的藝術展覽與教育共構空間。本建築為紅磚造左右對稱配置,中央及左右側各設入口,中央入口大廳的二樓為大集會廳,室內空間跨度大且天花板較高,。

  該棟建築於指定為古蹟並經修復後,於2001年5月26日開幕,由文化局委託財團法人當代藝術基金會經營管理,作為當代藝術館使用,結合古蹟建築與當代藝術,提供市民新的藝文交流體驗的場所。當代藝術基金會於2007年12月31日與市府簽署的委任合約屆滿,台北當代藝術館於2008年1月1日起,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負責營運。

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25.0510215,121.5174599

Datong District

台北市市政府舊廈 7621.jpg

草山水道系統 20220422認識文化台北:草山水道系統#111市定古蹟。

  草山水道系統,地址:北投區湖田段2小段597地號及士林區福林段2小段540地號等72筆地號之部分土地。

  草山水道系統為台灣第一個系統性古蹟。興建於1928年,至1932年完工,為治台北市第二套飲用水源工程。計有取水井導水渠水管調整井、水管橋、發電所等,共14項設施,全長超過十幾公里。部分仍持續使用中。

  水管路分為平面段與階梯段,供行人行走的路則稱為水管路步道

  平面段,指的是氣瀑室至調整井之間幾乎相同等高線的部分,輸水管就位於道路下方。步道陰涼,有豐富自然生態資源,像赤蛙、藻類等。

  階梯段,指的是從調整井下山到三角埔發電所的部分,輸水管大多位於階梯步道旁,多為露出地面的大型黑色金屬製水管。利用水的落差將水送至三角埔發電所發電,此水管原為陶瓷製,後來才使用高壓鋼鐵管。

  三角埔為天母地區舊名。三角埔發電所是全台唯一用自來水的發電廠,完工於1931年(昭和6年),利用上方調整井(標高300公尺)與發電所之間落差進行發電。

  筆者自天母登山階梯步道開始,全程約2.6公里,至文化大學附近,約使用100分鐘,沿途風景秀麗,蟲鳴、鳥語花香很愉快的旅程。


20220422認識文化台北

北投區湖田段2小段597地號

北投區湖田段2小段597地號/@25.153132,121.4473865

草山水道系統 4321.jpg
臺北酒廠 酒廠佔地六公頃餘,建築主體結構主要為加強磚造,開口部及樑帶以鋼筋混凝土樑加強,立面部分佐以面磚藝術裝飾,廠房內部為大跨距空間,有木構造及鋼構架之屋頂形式。其中三樓試驗室、烏梅酒廠、煙囪因保存完好,具時代見證意義,已指定為古蹟本體。臺北酒廠光復後生產的烏梅酒,乃無意中發展出的成功產品。日人撤退後遺留的梅酒、李酒、烏龍茶酒久無銷路,酒廠人員試將三者混合發現風味絕佳,於民國四十一年裝瓶出售,爾後還生產荔枝酒、安和醇酒、紅葡萄酒、嘉賓酒等各式飲酒。 民國七十九年因水污染問題難以克服而結束作業移往龜山新廠。民國八十六年六月起,藝術家們催生華山藝文特區,利用閒置廠房進行藝術展演、實驗創作,頗受各界重視。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臺北酒廠0958.jpg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25.0451525,121.5258461
原樟腦精製工場
立法院議場 1960年興建之議場,位在中庭中軸線上,外觀簡潔、比例優美,為虞曰鎮建築師所設計之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議場為國家議事之場域、重大法案之催生地,見證臺灣民主發展,其歷史地位具代表性。
臺北市中正區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號

立法院議場 0945.jpg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號/@25.0434759,121.5181736
建國啤酒廠 建國啤酒廠#94市定古蹟。釀造大樓#224、儲酒室#225,包裝工場#226歷史建築。

地址:中山區八德路二段85號。

  建國啤酒廠,前身為高砂麥酒株式會社的酒廠成立於1919年,在日治時期為臺灣唯一生產啤酒的酒廠。其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建築於2000年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而二次大戰後才興建的釀造大樓、儲酒室與包裝工場則在2006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高砂麥酒株式會社,相關機械設備自美國進口,原料的麥芽亦自國外進口,廠房1920年落成;第一批產品則趕在「始政紀念日」,為生啤酒。但創社初期,由於設置超過銷售能力的生產設備,以及產品因原料而帶有苦味經營不善。

  1922年臺灣酒類的生產販售實施專賣制度,但是啤酒直到1933年才納入專賣制度,不過由於收購高砂麥酒的成本問題,因此生產仍委託高砂麥酒負責,販售則由專賣局收購後交由各地中盤商販售。

二戰後,高砂麥酒改為「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啤酒公司」,民國64年(1975年)才改稱「建國啤酒廠」。而從1960年代開始,由於產能已難以應付市場需求,公賣局遂先後增建了中興啤酒廠等。酒廠內除了建於日治時期的磚造建築外,被指定為歷史建築的釀造大樓、儲酒室與包裝工場分別建於1964年、1955年與1966年。酒廠還有開放式傳統發酵槽與早期鋁製的300公石酒桶,另有四座德國第三代銅製糖化釜,全世界僅存約十座。

中山區八德路二段85號。

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85號/@25.0466517,121.5327583

建國啤酒廠 1005.jpg

Zhongshan District

建國啤酒廠0036.jpg

1041130認識文化台北:紀州庵#110市定古蹟。地址:中正區同安街115號。

[編輯]

  紀州庵文學森林,經扶輪社認養又名台北城南文學公園,園區內分為四個部份,分別是紀州庵古蹟、紀州庵新館、公園綠地與停車場。

[編輯]

  紀州庵為日治時期日本紀州平松家族,在1917年開設於川端町,西元1928年(昭和3年)創立,紀州庵本店位於艋舺,而此處屬紀州庵支店,當時的建築群由三層樓的本館,長型離屋的宴會廳,加上招待貴賓的別館所組成。日治時期為川端町的主要料亭,以「料理」及「庭園花草植木」並重,除紀州庵外尚有川屋敷、新茶屋等八店,紀州庵為僅存者,建築類型見證當年螢橋地區休閒文化,而鄰近河岸特殊地形風貌頗具代表性。

  二戰期間,紀州庵暫停營業轉成安置傷患之所。終戰後,紀州庵被省政府接管作公家宿舍,其中有不少文化界人士,如王文興等,他以此場景寫出名著「家變」一書, 故頗具文學價值。

  1996年與1998年,紀州庵遭逢兩次回祿之災,本館與別館盡燬,只剩下離屋(即今存古蹟)。2002年,由「台大城鄉所」、「同安文化森林促進會」結合「城南水岸文化協會」,發起保護老樹與紀州庵行動,致使台北市政府於2004年宣布紀州庵為市定古蹟。2013年1月展開古蹟修復,2014年5月完成開幕。

    紀州庵新館的部份則定期有展出文學方面的展覽,如「林海音文學展」.等。紀州庵公園綠地,設有運動設施與座椅,供民眾休憩。

中正區同安街115號

Zhongzheng District

紀州庵2863.jpg

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15號/@25.021114,121.5181803
錢穆故居 錢穆先生為著名儒學家,對於國學之傳道授業具影響力。在台期間講學著述不斷,常於素書樓一樓客廳為研究生講學授課,本建物彰顯錢穆先生對中國文史研究及教育之貢獻,影響後世深遠。 2、民國56年錢穆先生自香港遷居台灣,本建物於民國57年興建完成,建物仿照錢穆先生在香港的居所,為一棟二層樓西式建物。 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2號

錢穆故居163433.jpg

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2號/@25.0945149,121.5458523
張羣故居 認識文化台北:張羣故居#155市定古蹟。地址: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378巷1號。(門牌有誤軍營附近勿拍照)。

建物為曾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張羣先生(1889~1990)寓所,由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建物外部為鋼筋混凝土柱廊,並採用清水磚、斬石子及空心磚(壽字)等材料,其附屬建物(原傭人房、儲藏室)並設有採光天井,為臺灣近代建築發展過程傳統與現代建築融合、轉化之見證。

建物為方形平面格局,外觀立面分割規整、比例嚴謹,四周挑高迴廊,簡潔樑柱結構表現延伸至門口、門窗部位,正向入口倒吊樑出挑,建物保持王大閎建築師的一貫風格,展現出強烈的現代式樣風貌。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具保存價值。

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378巷1號

張羣故居 5773.jpg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378巷1號/@25.0909456,121.5277648
原熱帶醫學研究所士林支所本館#530-24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300號

在二戰後,其原本熱帶醫學研究的項目間接轉由臺灣大學所屬醫學院。於1946年9月,國防部向臺大租借。原醫學研究的特殊身分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轉為衛戍工作並改稱為【梅莊】。

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300號

原熱帶醫學研究所士林支所本館152701.jpg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300號/@25.0887502,121.5254911
1.社子島中洲埔李宅#530-22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92巷15號。

建物座向為坐東北朝西南,閩南建築三合院形式,正門木板雙開門。外牆為磚造,正身正面為「凹壽」形式,山牆為單弧型馬背。護龍為磚造,前端山牆有三弧形之「水形」馬背。

2. 社子島下溪砂尾陳家祖厝#530-23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242巷46號。

建物為閩南建築三合院形式,外牆為磚石混合構造,一邊為唭哩岸石砌造,另邊為斗子砌磚造,建築本體保存完整正面為凹壽形式,兩側有木造直櫺窗。

3. 社子島頂溪砂尾陳宅#530-25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55巷13、15號。

建物為閩南建築三合院形式,為社子島地區保存尚為完整之合院宅第。建物正身立面為「出屐起」形式,正門兩側有木造直櫺窗。正面出簷以硬挑出栱支撐,左右內外護龍皆為磚造。

4. 社子島溪洲底街屋#530-26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101巷32、34號。

建物為街屋形式之磚造建築,平面格局為二戶一進形式,前有2公尺騎樓。建物以石砌基礎抬高地坪,磚造外牆,兩戶正門兩側窗戶採用木製上下推拉窗形式,窗戶上設有壽字氣窗,出簷下方採用疊澀砌法,屋頂葺閩南瓦。

5. 社子島善居室#530-27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63巷12弄5號。

建物為閩南建築四合院形式,為磚木混合構造,正身外牆下段砌石,立面及側牆為日治時期磚砌構造。建物第一落的門屋為「出屐起」形式,第二落的正身入口上方有泥塑彩繪「善居室」之門額,立面為磚造凹壽形式。

6. 社子島溪洲底王宅#530-28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106巷24、26、28、30號。

建物為閩南建築三合院形式,正身側面下部為石砌上部為磚砌,護龍為磚造。建物正身立面為磚造凹壽形式,屋簷下有通氣窗,左右硬挑步通上有斗拱。

7.社子島溪州底郭宅#530-29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106巷34、36號。

建物為閩南建築一條龍形式,外牆下段為石砌,上為斗子砌,石砌及紅磚砌外觀。建物正身為磚造「凹壽」形式,正門兩側為磚砌直櫺窗,屋脊有剪黏。

Shilin

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92巷15號 社子島中洲埔李宅0059.jpg


2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242巷46號/@25.1069301,121.476913

3.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55巷13、15號/@25.1046884,121.4828569

4.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101巷32、34號。/@25.0959265,121.4928028

5.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63巷12弄5號

6.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106巷24、26、28、30號。


7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106巷34、36號

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92巷15號/@25.106711,121.4726483,

2.社子島下溪砂尾陳家祖厝165627.jpg

3.社子島頂溪砂尾陳宅

社子島頂溪砂尾陳宅 0044.jpg


4.社子島溪洲底街屋0042.jpg

5.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63巷12弄5號/@25.095555,121.4926243

5社子島善居室 162909.jpg

6.公司/@25.0978083,121.4925962

6社子島溪洲底王宅162452.jpg


7.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106巷34、36號/@25.1031692,121.4866301

社子島溪州底郭宅161103.jpg

社子島李和興宅 社子島李和興宅#469歷史建築。地址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133巷11、19號。

為傳統合院格局,正身為二層樓磚造建築,正身雖已改建但與一般民宅不同,或與水患有關。建物左右護龍採明間凹壽作法,相關建築構造如凹壽、燈樑、疊澀等,推測為日據時期興建,保留有完整構造與紋路。


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133巷11、19號/@25.1039677,121.4810742 社子島李和興宅7785.jpg
社子島浮洲王宅 社子島浮洲王宅#468歷史建築。地址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2巷206弄1號。

本建物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為二層樓三合院格局,紅磚造建築,後部為街屋式加強磚造,以兩座樓梯連接樓上空間,建物內裝木板隔間,具保存價值。

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2巷206弄1號/@25.1101151,121.4877745 社子島浮洲王宅1255.jpg
社子島李忠記宅#467歷史建築。地址: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86號。

李忠記宅創建於日據時期,為一層樓傳統漢式正身護龍厝,三合院形式正身五開間、護龍三條,院門位於右前方。

  建物為磚造圓桁屋頂構造,外壁紅磚承重外牆,內壁採穿斗式、木構隔間,基礎以唭哩岸石墊高兩階,地坪為觀音山石,具半樓仔。

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86號 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86號/@25.106395,121.4721353
社子島燕樓李家 社子島燕樓李家#466歷史建築。地址: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63巷12弄2號。

燕樓李家為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之移民,清乾隆年間移民至臺北盆地,其中一支在淡水,另一支在社子島,本建物為其先祖住宅,具墾拓史價值。建物具完整三合院格局,正身五開間,左右帶護龍;其構造特色為外牆紅磚斗砌法,下部纍石為基、木構穿斗、瓦砌屋頂,正廟內兼有木柱及磚柱,推測此作法是為防洪水;具閩南建築特色。

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63巷12弄2號/@25.0959735,121.493119 社子島燕樓李家7816.jpg
社子島玄安宮 社子島玄安宮,#465歷史建築。地址:士林區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90號。

玄安宮創建於清代中葉,供奉神像為泉州同安縣謝家移民時奉祀之祖公佛,本建物屋頂改建時已將謝氏祖先牌位移出,目前供奉玄天上帝、中壇元帥、左右兵將及虎爺等神像,具民間信仰研究價值。玄安宮建物三面牆身為金包玉及唭哩岸岩,上覆疊澀亦保存良好,壁磚推測為清代尺寸,屋頂及正面牆雖已改建,惟具見證社子島開發史。

社子島玄安宮 7806.jpg 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90號/@25.09671,121.4929385
認識文化台北:台灣創價學會A440優質文教機構。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台灣創價學會其前身創價學會1930年在日本成立。也是國際創價學會(SGI)成員之一,於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皆有其會員活動的足跡。

台灣創價學會自1990年法人化以來,係以日蓮大聖人佛法利他的精神為根本,啟迪人心向善,以創造生命最高價值、文化紮根的方式,舉辦各項學術、藝術等文化活動。自1991年起,內政部、文建會,教育部數度授予「推展社會教育有功團體奬」等。

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台灣創價學會0306.jpg

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25.0999391,121.5483316
摩耶精舍(張大千園邸)
  • 本建築為大千先生居所園邸,深具人文、歷史、文化價值,同時園居內各處居所環境皆為大千先生自行設計督造,應予做完整保存,以利後人憑念。2.園中花草奇木亦深具保存價值,園林景觀設置亦深富文化內涵。3.大千美術上藝術造詣成就,為中外所肯定,地位崇高,其建築深具人物事件之歷史文化價值。4.考量張大千先生在台灣美術史以及整體華人藝術史的成就與地位,從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角度來看,具有歷史、文化與藝術上的價值,對於彰顯臺灣美術發展的實質觀點來看,張大千故居,也有里程碑式的作用。5.故居整體風貌完整紀錄張氏晚年家居生活,張氏對故居之感情極深,亦其安葬之地,更具意義。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342巷2號

Shilin

摩耶精舍0319.jpg

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342巷2號/@25.102678,121.5528073
岩山新村 1949年政府退守臺灣後,岩山新村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情報基地之一,具軍情文化特色;該新村由軍情局人員非計畫自力興建,且因應各時期需求陸續建成之地景,反映特定族群歷史發展及記憶。 2.岩山新村為閩南式瓦葺唭哩岸石牆體、RC構造之建築群組成,其建築材料與構造方式,具多樣性及利用地方石材之組合特色。 3.其中芝玉路一段79巷2號為王定先之住所,曾擔任正聲廣播電台我為你歌唱主持人,為企劃當時風靡全臺歌唱比賽、發行國、英、台語歌選的主要人物之一,見證電台發展之歷史。 臺北市士林區臺北市士林區芝玉路一段79巷2號、4號、10號(含附屬建物黑瓦宅)

岩山新村 1293.jpg

台北市士林區芝玉路一段79巷2號/@25.1040326,121.5339663
士林紙廠
大東路54號 大東路54號店屋#19B歷史建築。位置:士林區大東路54號。


大東路54號店屋-本建築位居士林中心地區,與周邊清末至日治時期士林新街發展相關之文化資產,共同形塑士林新街早期聚落發展之歷史。

台北市士林區大東路54號/@25.08975,121.5232903
認識文化台北:士林潘宅#112市定古蹟。位置:士林區大南路101號後廳部分

  潘氏家族渡臺始祖潘滿興,於清乾隆初業攜眷入墾桃園八塊厝,並逐漸發展為北台灣的重要家族,潘家遷台第四代潘永清、潘盛清在當時地區拓墾、興辦教育、參與政治上均舉足輕重。清咸豐九年(1859)兵災後,被推舉為芝蘭街復興重建董事;士林潘宅即為其於清咸豐十年(1860)規劃芝蘭新街時所建。潘公將其作為家族公廳,未設房間。此一屋舍以一直線分成前庭、正門、大廳、中廳後廳、後門。允有事者通行,成似如一種公路的形狀「局館」。

士林潘氏家族自清代起即發展成重要家族,其在拓墾史、教育史等方面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士林潘宅屬局館共構形式,是傳統建築中的特殊案例。

士林潘宅7225.jpg
銘傳大學 銘傳大學A441優質文教機構。地址: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250號。

  銘傳大學由包德明博士與李應兆博士共同創辦,於1956年開始籌備,1957年奉准設校,並由包德明擔任校長,李銓校長於1999年接任校長,秉持創校精神,並致力推展「全球知識在地化、在地知識全球化」教育理念。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250號

銘傳大學 7148.jpg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250號//@25.0943265,121.5112443
士林公有市場#79市定古蹟。位置:士林大南路89號慈諴宮附近。

  士林市場以攤販範圍界於東邊文林路、西邊基河路、北邊小北街與小西街內為主的三角地帶,是台北市內最大。並多次獲選為台灣代表夜市,揚名國際。

  早期商人在士林完成農產品買賣交易後,在附近三腳渡裝貨,沿基隆河經過番仔溝轉往淡水河,將貨物運送各地。

   1909年,設立士林市場一直發展至今。交易主要集中於媽祖廟「慈諴宮」之廟前,然攤販逐漸侵占廟宇用地,於是慈諴宮築起圍牆保留僅存的狹窄廟地。

士林大南路89號

士林公有市場 7191.jpg

台北市士林區大南路89-4號/111台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326巷26號/@25.0958545,121.5177541
1041011認識文化台北:芝山巖遺址#36市定古蹟。位置:士林區芝山巖小山(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方,芝山岩一帶)。

  遠自光緒22年(西元1896年)挖掘後,即不斷進行研究。芝山巖在遠古時期是台北盆地湖泊中之一小島,主要它保存著兩層史前文化,即芝山巖文化與圓山文化,也許有更早的大坌坑文化,年代大約在四千年至五千年以上。

  圓山文化遺址的分佈範圍較廣,在芝山巖山頂、山坡及至誠路及雨聲路環山道路兩側均可見。而芝山巖文化遺址分佈的範圍較小,僅見於西北角的石頭公廟與雨農國小之間。出土文物豐富,陶、石、骨、貝器、稻米、草編、木器等。叢林狩獵,捕撈魚貝。 

士林紙廠 #36B歷史建築。位置:士林區福德路31號。

士林紙廠1921 年廠房完工落成,以石灰法草漿抄造黃紙板, 為臺灣第一家機械紙板廠。二戰後士林紙廠為臺灣第一間恢復生產的紙場,並開始白紙板試抄作業。1958年時,場內設置的兩部抄紙機, 1959 年成立士林紙業,積極革新建構機械設備,並 拓展外銷市場。至1977 年時,合計年產量超過 5 萬多公噸。

錢穆故居#36C紀念建築。位置:士林區士林區臨溪路72號。錢穆先生為著名儒學家,對於國學之傳道授業具影響力。在台期間講學著述不斷,常於素書樓一樓客廳為研究生講學授課,本建物彰顯錢穆先生對中國文史研究及教育之貢獻,影響後世深遠。

民國56年錢穆先生自香港遷居台灣,本建物次年興建完成,仿照錢穆先生在香港的居所,為一棟二層樓西式建物。

士林區芝山巖小山25.1028528,121.528641

Shilin

芝山巖遺址 7120.jpg

台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芝山巖/台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326巷芝山巖惠濟宮/@25.1028528,121.528641
1050516認識文化台北:潘宮籌墓#93

位置:士林區芝蘭段2小段595地號。

  潘宮籌先生為清代台北盆地漳州移民之領袖人物,居於今士林一帶。清末兵災後,士林舊街被焚毀,潘氏家族乃率領漳人移居下樹林,並規劃新市街,以媽祖廟慈誠宮為中心,四周闢建市街,為今天士林市街奠下基礎,貢獻頗多。

  潘宮籌生前被封為二品文官,逝世後追封為一品。墓的形制原來很大,如今尚存石象及祭台。墓之石刻尚可見當時台北附近的文人雅士及官員所寫之詩文佳句。潘氏後人亦保存舊宅第於士林街鬧市中,芝山岩亦有潘氏族人之題字,足證潘家與士林及芝山岩附近之開拓史息息相關。近代其後代成立祭祀公業潘元記,負責保管維護先祖之墓園。

  潘氏家族對士林地區開發貢獻極大,而潘宮(公)為家族之「開基土」,在台北開拓史具有紀念價值。潘宮籌墓位於士林近天母之山區,依山而建,俗稱烘爐穴之風水地,形勢頗佳,在清同治九年立墓碑,如今尚保存良好。刻字仍存,具學術價值,墓園規制完整,建於清同治九年,已有百餘年歷史,仍保存完整。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迷路二次後,105年4月6日再參訪時,獲貴人陳仲勇兄11期老師陪同指引,前日另一貴人鄭兄先探路綁紅布條指標、割草,萬分感謝。位置應由忠誠路北行右轉德行東路378巷,轉338巷上坡,約2-3百公尺左右即至338巷28號,見岔路下陂過鐵管便橋,經多處竹林再請教農夫,於鐵塔附近尋到。

認識文化台北:士林公有市場#79市定古蹟。位置:士林大南路89號慈諴宮附近。

  士林市場以攤販範圍界於東邊文林路、西邊基河路、北邊小北街與小西街內為主的三角地帶,是台北市內最大。並多次獲選為台灣代表夜市,揚名國際。

  早期商人在士林完成農產品買賣交易後,在附近三腳渡裝貨,沿基隆河經過番仔溝轉往淡水河,將貨物運送各地。

   1909年,設立士林市場一直發展至今。交易主要集中於媽祖廟「慈諴宮」之廟前,然攤販逐漸侵占廟宇用地,於是慈諴宮築起圍牆保留僅存的狹窄廟地。

1041021認識文化台北:士林潘宅#112市定古蹟。位置:士林區大南路101號後廳部分

  潘氏家族渡臺始祖潘滿興,於清乾隆初業攜眷入墾桃園八塊厝,並逐漸發展為北台灣的重要家族,潘家遷台第四代潘永清、潘盛清在當時地區拓墾、興辦教育、參與政治上均舉足輕重。清咸豐九年(1859)兵災後,被推舉為芝蘭街復興重建董事;士林潘宅即為其於清咸豐十年(1860)規劃芝蘭新街時所建。潘公將其作為家族公廳,未設房間。此一屋舍以一直線分成前庭、正門、大廳、中廳後廳、後門。允有事者通行,成似如一種公路的形狀「局館」。

士林潘氏家族自清代起即發展成重要家族,其在拓墾史、教育史等方面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士林潘宅屬局館共構形式,是傳統建築中的特殊案例。

士林大南路89號慈諴宮附近
芝山巖隘門 認識文化台北:芝山巖隘門#21市定古蹟。位置:士林區惠濟宮西側。

  芝山巖隘門,建於清道光五年(西元1825年),為漳泉分類械鬥之遺蹟。此門係為昔日漳州人之防禦工事,純用當地所產石材建築,石城上設雉堞、有銃孔。原門有四,以東、西、南、北名之,今存者僅有西門。

  門內有惠濟宮、大墓公諸聖蹟,門外巨巖上刻有「洞天福地」四大字,為清代士林名士潘永清所題,闡明芝山巖富有鐘靈毓秀之美。

士林區惠濟宮西側

芝山巖隘門7028.jpg

台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326巷芝山巖惠濟宮/@25.0948018,121.5194002
士林慈誠宮 士林慈誠宮#19三級古蹟。地址:士林區大南路84號。

  士林慈誠宮,供奉天上聖母,創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原址在美國學校附近。同治3年(西元1864年),由善信潘永清、潘盛清等遷建於八芝新街,為該街守護神。民國16年建,左右兩邊由兩派匠師分別承建,因此雕琢作風有異,正殿內仍有精美交趾陶,皆為其重要特色。是士林三大宮廟之首。廟前有酬神戲臺。戲臺後是遠近馳名的士林夜市。

  士林區因為當時普設私塾、社學、義塾,文風鼎盛,遂以「士子如林」而改稱為「士林」。

  士林慈諴宮座北朝南,平面配置為二進四護龍,兩側以過水廊連接護龍,形成五個天井,為典型殿堂式閩南廟宇之格局。建築物面寬九開間。

  三川殿及正殿木雕、三川殿正立面之石雕,運用多種技法豐富精彩,廟中玻璃馬賽克及陶燒剪黏裝飾,亦具有頗高的水準。廟前的青石地舖綿延至戲台下,顯示出該廟原來的恢宏氣度。


大東路54號店屋#19B歷史建築。位置:士林區大東路54號。

台北市士林區大南路84號//@25.0894902,121.5202853 士林慈誠宮 7234.jpg
士林神農宮 士林神農宮#183市定古蹟,地址:士林區前街74號。

   士林「舊街神農宮」是士林三座宮廟中歷史最悠久的。根據廟中「芝蘭廟碑記」所記錄,神農宮的源起可追追溯至康熙48年(西元1709年),前身為「芝蘭廟」、「福德廟」,主祀福德正神,但後來廟宇遭洪水沖毀,乾隆6年(1741年)重建此廟,但據說由於工匠將廟宇蓋有燕尾翹脊,福德正神的神格不適用此高等規格,致從唭哩岸迎請一尊神農大帝作為主神,廟宇因而改作神農宮。

  士林神農宮,主祀神農大帝道教廟宇,今為多次重建後之仿古廟宇建築。

  1041020認識文化台北:天母白屋#116市定古蹟,地址:士林中山北路7段181巷23號。

   天母白屋(美軍宿舍)建於1953年,是1950年代駐台美軍興建之房舍,因外牆為白色雨淋板,又位於士林區天母,故名為『天母白屋』。建築物為一層樓,黑瓦白牆,外有庭院,內多設有壁爐,頗具美國郊區獨棟建築特色。隨著天母地區的發展,類似建築的數量已日漸減少。

其為美軍協防臺灣時期美軍駐台人員的宿舍,具有時代意義,且本地區留存的美軍宿舍已為數不多,應予保存。外牆為白色雨淋板、黑色屋瓦,內設有壁爐、外露石壁龕,且設有庭院,兼具美式、日式的建築風格。

  鄰近天母公園,且庭院完整,值得全區保存,未來再利用及發展文化、社區活動的條件優良。

士林區前街74號 台北市士林區前街74號//@25.0977734,121.521817
認識文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A438優旨文教機構,位置:校總區陽明山華岡路55號,及建國大夏館、博愛大新館、忠孝分部等四大校區。

     1921年梁啟超先生擬在天津辦一大學,定名為中國文化學院,並約地理學者張其昀協助未成。來台於1962年籌備之初,時任教育部長的張其昀先辦研究所,校名中國文化研究所,下分三民主義等十二個學門。次年五月大學部哲學等十五個學系成立,乃易名為中國文化學院,創辦人取「美哉中華,鳳鳴高岡」之意,擷「華岡」以為地名。

  校舍古色古香的傳統式瓦頂建築風格,盧毓駿教授在校園建設規畫時,欲將華岡打造為中式建築的博物館,讓多風格都能在此處展現,因此可見許多「器」字形建築坐落在校園各處。

  目前發展達校園總土地面積113公頃,校總區佔21公頃,新店華林實驗場92公頃、碧園實習農場約30公頃以及雙溪苗圃地0.06公頃,供農學院學生實習。仍續洽購或租不動產,增加學校發展。

  校園山仔后地區存有多數美軍眷舍,如今則轉為別墅、學生分租宿舍等,由於棟距、街廓、建築樣貌深具美式風格,成為進入華岡前的整體視覺意象,亦為臺灣現存最完整的美式建築聚落。然近年因土地產權關係衍生拆除美軍眷區、興建新式高樓層住宅聲浪,引發居民、學者、師生以「山仔后疊疊樂」為名,主張維持現有景觀、活化建築使用與保存歷史記憶為號召,此守護文化的精神可嘉。

陽明山華岡路55號

中國文化大學3997.jpg

台北市士林區陽明山華岡路55號//@25.1347563,121.4694757
草山派出所 草山派出所落成於日據時期(西元1934年),周邊有草山御賓館、原草山公共浴場等重要建築,為日據時期該地區之管理單位,有其重要意義。 2、建物外觀造型比例良好,前有小雨庇及雙栓,後段為木造宿舍,建物帶有「和洋混合風格」。 臺北市士林區陽明路一段66號

草山派出所140048.jpg

台北市士林區陽明路一段66號//@25.150513,121.5458006
原八芝蘭公學校講堂 變更/修正2017-07-04
士林公會堂 原為日據時期士林公會堂,為人民團體、學校、社團等舉行各種活動與交流之場所,呈現出當時社會發展狀況,同時也是見證臺灣早期公民意識提升之場域。 2.本建物戰後作為中山堂,曾為當地聯合授課之空間,留存當地居民之生活記憶,在國民教育推廣歷史與在地認同上具有價值與意義。 3.建築於1929年前完成,雖經增改建,但仍保存建築牆體、部分門扇與開窗,入口門廊(「車寄」)保有原貌,可呈現出昭和時期公會堂建築之特色。 臺北市士林區臺北市士林區大東路145號

Shilin

士林公會堂 0520.jpg

台北市士林區大東路145號/@25.0922377,121.5228833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337歷史建築。地址:士林區凱旋路49號。

俱樂部為1950-60年代駐台美軍及其眷屬社區的重要社交活動空間,也有排斥性的公共意味,表現了冷戰時期的歷史意義,後做為太平洋聯誼社,參訪時俱樂部主建築,以布幕遮蓋似在整修。

    1949年,政府渡海遷台。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避免共黨勢力在亞洲擴張,開始派駐大量部隊進駐,並對台進行經濟援助,及提供軍事訓練。為了安頓照顧駐台美軍,協商興建眷區、俱樂部、英語電台等。

    後來也在台北市區的民族東路與中山北路之間,興建美軍總部勤管司令部(今中山美術公園)。代表美式家居生活的絲襪、蘋果、西裝、可樂、面霜等,漸在鄰近小區擴散開來,也造就了中山北路晴光市場,販賣泊來品的榮景。

  前美軍俱樂部原來的停機坪,有一部分成為樹木銀行,專門收留樹木,停機坪旁,也是一大區域的眷舍,美軍宿舍最大的特徵,每棟房舍屋頂都有煙囪,屋內都有禦寒設備。臺灣地屬亞熱帶氣候,沒有使用煙囪壁爐的必要,但對居住於此的美國人,如此的設施雖然沒有實用性,卻能喚起對故鄉的溫馨回憶,才讓人有走入時空的錯覺。

駐台美軍,也連帶引進了美國文化,於當地放送的「駐台美軍廣播電臺」,以英文發音、播放西洋流行音樂為主的美軍電臺,原本只是為了服務在台服役的美國大兵,但每周播出的美國流行歌曲排行榜,是許多年輕人接觸西洋流行樂的少數管道。

 
士林區凱旋路49號。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9129.jpg

Beitou
認識文化台北:草山派出所#435歷史建築,地址:士林區陽明路一段66號。

草山派出所落成於日據時期(西元1934年),周邊有草山御賓館、原草山公共浴場等重要建築,為日據時期該地區之管理單位,有其重要意義。

建物外觀造型比例良好,前有小雨庇及雙栓,後段為木造宿舍,建物帶有「和洋混合風格」。

士林區陽明路一段66號。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298歷史建築。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5-1號。

蓬萊米為臺灣的米文化揭開歷史的新頁。1928年落成的「臺北州七星郡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及其倉庫」,是作為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耕作管理之處。竹子湖蓬萊米復耕田,雖然只有兩分地,但1920 年代,總督府除了在竹子湖設置原種田,還成立「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是典型的傳統農業型態,

  臺灣史前遺址中的碳化稻米,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的稻作圖說,臺灣的野生稻,明清時期水稻品種低腳烏尖,日治臺中州農事試驗場灌溉圳道竹子湖,因發現本區特殊地形與氣候適宜栽種試驗稻米,故日人於1923年在竹子湖設置了蓬萊米原種田,培育優良種原,而有蓬萊米發源地之稱。並於西元1928年設置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朝向以史蹟保存、文化重現為主軸。

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5-1號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 5031.jpg


青邨5335.jpg

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5-1號/@25.1682923,121.5372424

D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5318.jpg

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棚、錄音室#480歷史建築地址:,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400號。

  製片廠1951年遷移至現址,初期以拍攝新聞、紀錄片、軍教片為主,1965年開始拍攝商業片如「揚子江風雲」等,為臺灣電影發展史之見證。

  攝影棚之建築設計,以兩跨圓弧力霸鋼架屋頂創造出大跨距空間,牆面以RC加強磚造為主。

 
 
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400號

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棚 0462.jpg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400號/@25.1385161,121.4859633
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章嘉活佛是淨空老和尚的恩師,美麗莊嚴的舍利塔,就在北投奇岩路中和禪寺的後山,章嘉活佛世系與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並稱為四大活佛。第九轉世曾為薩迦五祖八思巴。第十轉世為黃教的釋迦也希,是宗喀巴四大弟子之一,活佛並創建了色拉寺。 Beitou

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4952.jpg

北投區奇岩路151號中和禪寺後方山坡,中和禪寺/@25.1306107,121.505374
北投中心新村聚落 4908.jpg
北投陳江墓園#505。地址:北投區中和街458巷底。

陳氏祖先為北投早期開拓人物,對北投開發史具有貢獻,本墓代表陳氏開拓臺北盆地之見證物。

  陳江於乾隆20年(西元1755)渡台,娶本地平埔族女為妻,乾隆51年(西元1786)逝世,墓源於乾隆年間,後依風俗撿骨遷葬,具有陳家旅渡及地方開發北投記憶之歷史價值。

  墓園格局雖無大家族的氣派,惟小而美呈現背後隱涵的地方開發史,

北投區中和街458巷底

北投陳江墓園9986.jpg

台北市北投區中和街458巷/@25.1459222,121.4939106

湖底路93號房舍

[編輯]
 本建物為日治時期所建住宅,為一層樓石造(部分木造)斜屋頂建築, 建有八角窗、溫泉浴室,整體建築樣式原為日式之「書院造」樣式, 具地域風貌特色。
 


湖底路93號房舍 湖底路93號房舍 161203.jpg
閻錫山墓 閻錫山,字伯川,號龍池,晚號還中,山西省五臺縣人,先世以務農經商為業。祖青雲公,字龍雨,創大堡義塾,喜讀經史,平日以孝悌忠義等有關故事,及歷代興衰,課教子弟。 民國38年(1949)12月8日,時蔣總統已引退,代總統李宗仁遠赴美國,閻氏乃於行政院長任內,率政府由成都遷臺,穩定大局,政府統緒賴以不墜。閻氏率政府遷臺以至於卸任閣揆,時僅三月餘(民國38年12月8日至民國39年3月6日請辭,3月15日交接。)民國39年8月12日,遷居陽明山菁山。民國49年(1960)5月23日病逝。

閻氏為國民政府重要政治人物,曾高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為當年相當重要之歷史人物,墓園為其重要的代表性建築之一。二、墓園內之墓碑、寶頂,前方層級而上的墓道及後方背山,形成一完整墓園風水形式,設計具特色、石碑保存完整、風格明顯,具歷史及建物之特殊價值。

台北市士林區永公路245巷34弄/@25.1331932,121.5585797

閻錫山墓 5280.jpg

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分所長宿舍 認識文化台北: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分所長宿舍#326歷史建築。

地址:士林區格致路70號。

  建物日治曾作為「臺北州教化聯合會會館」及「阿部伊三郎別墅」。土地最早登記者為吳氏地主及日本人等所有,昭和12年(1937)以後全部轉為日人,昭和15年(1940)進一步出現官方倡議設立的社會教化團體:「財團法人台北州教化聯合會」。

  戰後,建物土地轉由台灣省政府財政廳管理使用,初期登記使用機能為辦公室,後變更為士林園藝試驗所所長宿舍,1971年移轉公園處管理,2009年由台北市觀光傳播局編列預算整修,並於2009年6月完工,由公園處代為管理,提供市府各機關舉辦藝文活動或配合花季、花展等活動開放使用,目前閒置。

  建物為和洋併置保有洋式書齋及和式起居、臥室等格局,具有特色,部分精緻之欄間格板。戶外日式庭園、竹林等景觀優美。

原巴旅館澡堂#541歷史建築。地址:士林區陽明路1段12號。

逸園溫泉會館於1924年興建,原名「巴」旅館,由淡水忠寮燕樓派名師承建,為溫泉建築之代表,帶動草山溫泉浴之風潮。石造八角型公共浴池,以安山岩石牆、牛頭窗通氣孔具特色,屋架及塔頂通風木構屋架,在造型上甚為典雅。

士林區格致路70號

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分所長宿舍 5148.jpg

8認識文化台北:閻錫山故居#114市定古蹟、閻錫山墓#148市定古蹟。地址:士林區永公路245巷34弄273號及277號。

閻錫山(1883-1960),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國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38年北平失陷,南京撤守,閻錫山率部浴血作戰,最後守軍全部壯烈犧牲,史稱「太原五百完人」。嗣後閻錫山於廣州就任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部長,試圖扭轉大陸危局。年底,大陸撤守,政府遷台,一度代理總統。39年3月,蔣中正復任總統職,閻錫山以中樞負責有人,卸行政院長職,轉任總統府資政,晚年隱居。

  古蹟本體石頭屋名為「種能洞」,閻先生因懷念家鄉,欲仿山西高原窯洞建築,基於軍事防衛需要,擇於可居高臨下俯視淡水河口與台北盆地之防風山坡上建造。紅磚屋牆厚九十公分、樓版厚度為三十公分,窗戶加裝鋼板,具防衛功能。建物歷經半個多世紀,目前保存狀況良好,屬戰後防禦性及避世概念故居,具保存價值。

卸職後避居陽明山著述至去世。故居現為重要文化古蹟。閻錫山定居陽明山,過著「十年隱居,十年著作」的生活,故居與墓園現為市定古蹟,但仍由閻錫山侍衛打理(105年3月4日參訪時與張日明86歲老先生請益:表示山西來客指定參訪的人很多)。

   1939年12月至1943年4月任山西大學校長,其著述有:《物產證券與按勞分配》、《閻伯川言論集》等。

士林區永公路245巷34弄273號及277號

Shilin

閻錫山故居 5462.jpg

石牌漢番界碑 臺北市北投區捷運石牌站前 石牌站/@25.1144046,121.5134203

石牌漢番界碑 5257.jpg

陽明山美國在臺協會(原美援會)宿舍 陽明山美國在臺協會(原美援會)宿舍#271歷史建築,陽明山美軍宿舍群#358文化景觀。

地址:士林區中庸一路2、4號及中庸二路1、2、3、4、5、6、7、8、10及12號及陽明山美軍宿舍群全區。

本區建築係民國50年初期興建為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係現經建會前身)之宿舍。北市府決議,陽明山地區的美軍宿舍群確定全區保留,並都納入為文化景觀範圍,當中包括美軍俱樂部等。

山仔后美軍宿舍群形成的街道,使用「環道」、「囊底道」等,是台灣首次引進美式城郊住宅佈局;而雙併、平緩斜屋頂的住宅,也都是台灣首見。

防空洞、直昇機坪、戰備水池、圍牆等是美軍協助台灣的重要見證;此處全區建築物及配置,代表50年代所謂「新市鎮」的規畫案例,並保存良好。

北市府都市發展局現已將山仔后的美軍宿舍群區塊規畫為風貌保存區,但扣除指定的範圍,山仔后還有約4.2萬坪的土地,將遭到台銀拍賣,讓居民又擔心風格獨具的房舍、庭院與老樹都將消失,因此才提出登錄為「文化景觀」。

即使未來正式登錄為文化景觀,但要讓宿舍群保存,仍須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學者建議邁向世界文化遺產,筆者取經40國近二百處世界遺產,花費六年出版「環遊世界文化導覽」--為旅遊與教育文化內涵紮根而作,感謝數所大學列為參考書。依國際潮流世界文化遺產大區塊較有機會,或許是規劃的考量方向。

士林區中庸一路2、4號及中庸二路1、2、3、4、5、6、7、8、10及12號及陽明山美軍宿舍群全區。

陽明山美國在臺協會(原美援會)宿舍 5196.jpg

士林區中庸一路2、4號及中庸二路1、2、3、4、5、6、7、8、10及12號及陽明山美軍宿舍群全區。/@25.1360651,121.5436656
北投中心新村聚落 ·                           北投中心新村在日據時期為「陸軍衛戍醫院北投轉地療養所」,二戰結束後國府部隊接收並改設為國軍醫院,並同時接收部份原有建物改建成宿舍設施供眷屬住宿,眷村房舍大致分成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用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宿舍、庫房、馬廄、太平間等改建而成,第二類是婦聯會興建七棟木造石綿瓦眷舍,第三類是撥地自建列管的眷宅。 2.北投中心新村具有各式眷村建築,具有脈絡式保存可能性之眷村,且忠實呈現歷史變遷痕跡。 3.北投中心新村為迄今臺北僅存少數仍完整保存之眷村,具有歷史意義及保存價值。 臺北市北投區臺北市北投區新民路二小段516-1、517、518、533-2、215-2地號土地
北投公園 北投公園為臺北四大公園之一,1913年因應由臺北廳長井村大吉於北投溫泉公共浴場附近依自然環境整建而成,為臺灣當時最具規模的公園。 公園內代表性建物包括古蹟北投溫泉浴場、北投圖書館、紀念性建物石拱橋,以及曾為水道洩壓孔的噴水池,周邊的天狗庵古道及門柱,原內廣植熱帶植物,體現北投溫泉文化之景觀。 另因應公共浴場的開設,於周邊設立附屬遊園地,即現今北投兒童樂園。樂園內現有入口階梯、步道、門柱、溜滑梯、防空洞二處等設施,為不同時期留下的景觀元素,反應二十世紀初都市公園及休閒生活特色。 臺北市北投區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光明路範圍

Beitou

北投公園0261.jpg

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光明路範圍/@25.134861,121.5004832
認識文化台北:陽明書屋B437優美景點。地址:北投區中興路12號。

  陽明書屋位於竹子湖附近,原名為「中興賓館」,建於民國59年,於60年啟用 ,原為先總統蔣中正與夫人避暑及接待貴賓的行館,但是因主人民國64年過世,使用的時間短。後來曾為國民黨黨史會的辦公處,民國87年重新開放,由國家公園接手管理,將此處定位為紀念館。

  陽明書屋總面積約有1200坪,主要的建物為兩層樓的庭園式建築,有300坪大。行館內在一、二樓及後院均有許多長廊的設計,讓主人散步。辦公桌斜擺於角落據說為蔣先生的特有習慣,用意為可看清楚每個進來的人,有安全考量。

  二樓的迴廊現放置多幅重要歷史人物的墨寶,包括于右任、林森與蔡元培等人。行館的後花園種有茶樹及梅樹,魚池裡面的錦鯉為當年所繼續繁殖下來的,魚池旁的兩張石椅據內部人員稱:為當年主人賞魚與餵食之處。

陽明書屋1996.jpg
草山行館 認識文化台北:草山行館#185市定古蹟。

地址:北投區湖底路89號

草山行館原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招待所,是在1920年時為還是皇太子的日本裕仁天皇至台灣視察時所蓋的,曾短暫停留未超過2小時。

「草山」並非是一座山,而是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所圍的山谷地區。

行館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第一停車場旁,通過一條下坡小徑後即可見,臨近有花鐘、陽明公園等景點,向下可俯瞰鄰近北市景觀,環境清幽、視野開闊。

行館佔地約1千3百坪。其中包括主行館及四幢建物。建物本身採用木石材,以檜木為主、杉木為輔,建物為1920年代日式風格,亦具備著與鄰近同期建物相同的「外石砌、內為木製材質」之形式。

1949年政府遷台後,行館成為蔣中正的第一個總統官邸。在1950年士林官邸完工後便搬離,當時是由建築師李重耀考據日本的建築工法重新修繕、設計。

文化局將此處規劃為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另委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經營管理,並於2003年對外開放。原內部空間分為穿堂、大廳、會客室、書房等,在規劃為藝文沙龍後,現為美廬、飲和堂、萃英堂、大雅堂以及介壽堂。

中山樓之間,媒體將草山防空洞曝光,在戰時作為總統之臨時辦公處,於1954年完工,並稱為地下總統府。
 
台北市北投區湖底路89號/@25.154351,121.5358375 草山行館
北投石自然保留區 認識文化台北:北投石自然保留區#415自然地景。位置:北投區北投溪第二瀧至第四瀧間河堤內的行水區。北投石自然保留區 0230.jpg

  北投石自然保留區位於北投溪河床,是2013年依,為保存北投石而設的自然保留區。為北投石已知的兩處發現地之一,且為全台最小的自然保留區

  是台灣第一例適用「文化資產保存法」,以自然地景的身分,認定為受法律保護的珍貴礦物。台北市議員兩次質詢工務局、水利處、動保處,要求增列隔年自然保留區的維護預算、編列連續性預算,並要市府應建立相關局處之跨局處協調機制,定期管考合作,落實各項保育及復育工作。範圍[

  自然保留區範圍包括北投石含量較高且有新生成北投石之北投溪第二瀧至第四瀧間河堤內的行水區,面積約0.2公頃,兩端分別以北投溫泉博物館及熱海飯店前之木棧橋為界,長度約300公尺。其中北投溪第二瀧出露較佳的北投石晶體,但因鄰近馬路且易到達,大部份已被破壞。第三瀧的北投石保存最好,而第四瀧則以細小的北投石晶體分布為主。嚴格管制人員進出及利用事項。

北投區北投溪第二瀧至第四瀧間河堤內的行水區。/@25.1318467,121.4644393
認識文化台北:山仔后前美軍宿舍#272歷史建築。

地址:北投區士林區愛富二街1號、愛富二街厚生巷2號、4號、愛富三街2號與4號、愛富三街長生巷1號與3號、2號與4號、5號與7號、6號與8號、9號與11號、13號與15號。

  「山仔後」意指「山的後方」,從前自士林往返此地,需徒步翻越大侖尾才能到達,故得此名。宿舍約興建於 1950 年代,當時韓戰爆發後,美國成立美軍顧問團並派遺第七艦隊協防台海,為安頓美軍及眷屬,台北市在天母、陽明山文化大學一帶興建美軍宿舍。1951年時美軍顧問團規劃小組、顧問工程師沈祖海、國府外事處人員共乘直昇機盤旋,找尋適合場所,最後選定以陽明山山仔后與天母一帶,作為美軍眷舍的興建點。山仔后地區的興建戶數最多,眷舍規模最大。

  美軍宿舍的興建方式,是由美方提供房屋的設計圖與眷區的區塊規劃,再交由臺灣方面施工建造。這群美軍宿舍仿照美國鄉村別墅風格,多為一層樓的平矮房屋,每棟至少擁有80坪的建地面積,以及廣大的草地庭院,房舍間並保持著10到15米的距離,使得眷區宿舍擁有理想的採光通風與私密性。眷區的房舍間通常並無柵欄,舒適的草地形同鄰里共用、兒童玩耍的遊憩場所,代表健康化、休閒化的美式公共空間意象。

  1978年美國與中國建交後,美軍宿舍區的房屋逐漸廢棄、閒置。台灣銀行接管部份的建物後,其中一些出租做為住宅等。

 
北投區士林區愛富二街1號

山仔后前美軍宿舍0072.jpg

台北市士林區愛富二街1號/@25.1388939,121.5437302
新北投車站 0525.jpg
陽明山美軍福利社 1050404認識文化台北:陽明山美軍福利社#336歷史建築。地址:士林區長春街6巷2號,原為長春街4巷275號變更。

  陽明山美軍福利社,為1950-60年代駐台美軍及其眷屬社區的,社區的重要商業性消費空間,

「山仔後」當時還是一片農田的,因環境清幽、位置獨立,深受美軍青睞,總計興建了217戶宿舍,不但眷區規模全台最大,進駐住戶的官階也最高,也是當前全台最完整的美軍宿舍群。

  為安頓美軍及眷屬,台北市在天母、陽明山文化大學一帶興建美軍宿舍,當時民間將這些美軍宿舍俗稱為「阿督仔厝」。占地五萬餘坪的陽明山美軍宿舍群,是全台最大的美軍宿舍,原衝突與隔閡的山仔后鄰近民眾,也開始有人靠著替美軍幫傭、賺取外快生活。代表美式家居生活的西裝、可樂、三明治、籃球、萬聖節等文化,逐漸在鄰近居住小區擴散開來,山仔後也從原本儉樸傳統的農業聚落,轉變為散發洋味的商業市街。1962年文化大學創校,更使得當地的往來人口日益增加。

  美國與中國建交後,美軍宿舍區的房屋漸閒置。台灣銀行接管部份建物後,其中一些除出租做為住宅或餐廳等外,有出售等規劃。

  美軍宿舍群基地面積為4.2萬坪,市府登錄保存22棟建物,約1.1萬坪後,讓剩下的可標售土地面積正好小於10公頃、達到免環評門檻,讓大家最擔心風格獨特的房舍、庭院與景觀有可能消失。

士林區長春街6巷2號 台北市士林區長春街6號/@25.1369666,121.5414493
北投梅庭 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型態的建築特色及具日式木構造建築風格。主要結構採木構造柱樑,斜屋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構造,門口門柱上有于右任先生書寫的「梅庭」題字。屋內設有泉池,庭院寬廣,沿北投溪河谷興建,頗具野趣,古樹參天,綠意盎然,鄰接北投溪,石造坡崁兼具圍牆及城垛特色。 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6號

Beitou

北投梅庭 0189.jpg

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6號/@25.1369293,121.5065764
草山教師研習中心 0097.jpg
050301認識文化台北,草山教師研習中心#55市定古蹟、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77市定古蹟。

1.草山教師研習中心,地址:臺北市北投區陽明山建國街2號

2.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地址:臺北市北投區新民路60號

1.草山教師研習中心原為草山公共浴場,創設於西元1929年,規模宏大遠近馳名,內分男女浴池,其八角形浴池最具特色。後來公共浴場廢置,作為陽明山管理局辦公廳舍,現改為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就在中山樓的附近大馬路邊很醒目。


  這座建築的設計係運用草山附近盛產的安山岩砌築牆體,色彩呈灰紫色調,配上斜頂屋瓦,呈現鄉野別莊之情調。當時特聘請淡水名匠施工,石塊排列受西洋建築影響,被稱為「番仔砥」,為臺灣首見,尤其特色後來影響了許多其他建築。總之草山公共浴場在臺灣的溫泉產業發展與建材運用技巧方面均有其重要之價值。

2.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1898年,日治臺灣守備混成旅團軍醫部長藤田嗣章北投溫泉區創「臺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

  1949年,聯勤總部某醫院由大陸轉進後遷此。2013年,併入三軍總醫院,改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

  重要的古蹟建築,由新民路國中圍牆邊轉向醫院後面馬路邊,就可見到一座古樸的老日式建築物,保持良好甚為美觀。

臺北市北投區新民路60號

台北市北投區新民路60號/@25.1395917,121.5075771

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4075.jpg

台北市北投區建國街4-2號/@25.151488,121.5461033

陽明書屋1990.jpg
台北市北投區中興路12號/@25.1626515,121.5384056
陽明書屋B437優美景點。地址:北投區中興路12號。

  陽明書屋位於竹子湖附近,原名為「中興賓館」,建於民國59年,於60年啟用 ,原為先總統蔣中正與夫人避暑及接待貴賓的行館,但是因主人民國64年過世,使用的時間短。後來曾為國民黨黨史會的辦公處,民國87年重新開放,由國家公園接手管理,將此處定位為紀念館。

  陽明書屋總面積約有1200坪,主要的建物為兩層樓的庭園式建築,有300坪大。行館內在一、二樓及後院均有許多長廊的設計,讓主人散步。辦公桌斜擺於角落據說為蔣先生的特有習慣,用意為可看清楚每個進來的人,有安全考量。

  二樓的迴廊現放置多幅重要歷史人物的墨寶,包括于右任、林森與蔡元培等人。行館的後花園種有茶樹及梅樹,魚池裡面的錦鯉為當年所繼續繁殖下來的,魚池旁的兩張石椅據內部人員稱:為當年主人賞魚與餵食之處。


20220418認識文化台北: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204歷史建築。地址:北投區奇岩路151號中和禪寺後方山坡。

  章嘉活佛是淨空老和尚的恩師,美麗莊嚴的舍利塔,就在北投奇岩路中和禪寺的後山,章嘉活佛世系與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並稱為四大活佛。第九轉世曾為薩迦五祖八思巴。第十轉世為黃教的釋迦也希,是宗喀巴四大弟子之一,活佛並創建了色拉寺。

  歷代章嘉活佛原則置放五台山鎮海寺永樂院中,建立於乾隆51年,第15世章嘉活佛,章嘉呼圖克圖,為藏傳佛教內蒙古地區最高活佛。第十九世章嘉活佛為中國佛教會首屆及第二屆理事長,靈龕在北投荼毘,舍利多達六千餘顆,舍利塔建於荼毘北投奇岩原址。

  舍利塔約興建於1960年代,構造物本身塔身與塔座狀況尚完好,塔內舍利子於佛塔覆缽中佛像下方之涵洞,塔座仍保留雕飾花紋,構造精巧,參拜時並依禮繞塔7周後才告退。

北投區奇岩路151號

台北市北投區奇岩路151號/@25.1305932,121.5053504

八芝蘭番仔井 5351.jpg 認識文化台北:八芝蘭番仔井#361文化景觀。

位置:士林區天山段二小段37地號,登錄範圍為井口、水塘及公園內之水圳,維護範圍為天和公園。

   咸豐十年士林地方文士潘永清、施贊隆、施贊文、楊錫侯等人,選芝蘭名勝八景而得八芝蘭之名。番仔井為芝蘭八景之ㄧ,譽稱為「番井沸泉」,表現士林地區人與自然互動之歷史文化意義。

「番井沸泉」存在長久已超過三百年,見證原民生活遺跡。西元1709年漳州人移民至附近時已有此出水口,其後則做為飲用及灌溉之用,具生活自然互動之文化意義。「番井沸泉」現為公園泉池景觀,保持良好。

  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蕃井沸泉」:在舊誌曰:「在芝蘭堡,其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深尺許,多沙流泉騰沸,冬暖夏涼」。現場在芝蘭一堡三角埔,土名大稻埕三角埔山下凹地,面積約二坪。水量多,日夜連續噴出,可灌溉附近農田,又水質非常透明,可作飲用水。因原住民時代就有此泉,故稱為「蕃井」。

士林區天山段二小段37地號 37地號/@25.1347637,121.4624032
清代漢人大量移入生存空間縮小。日治因看上頂社地區白土以低價強制收購,居民被迫移居中社、番仔厝(現十信工商對面)或移出。番仔厝一帶遂成為北投社僅剩的部落,但居民漢人為主。北投番仔厝位於大業路以西,捷運北淡線以東,是平埔族嗄嘮別社原址之一。

  位於大業路517巷58號的保德宮,供奉池府王爺千歲之沈香雕像原為大陸神祇。原尊150前漂流至頂社,經護駕供祀俗稱番仔王爺。宮中還有平埔族民供拜之原土地公石雕像(青斗石刻製,背部刻有平埔社)。


保德宮、番仔厝、番仔溝 5921.jpg
士林區菁山路72巷20弄6號 1050319認識文化台北:士林區菁山路72巷20弄6號(巫雲山莊)#346歷史建築。

  巫雲山莊,在陽明山的豪宅區後方,熱鬧的文化大學邊緣,有一座安靜的石頭古厝。這裡,曾是老­農林爐世居於此的祖厝;是文化大學美術系學生口中的「現代藝術搖籃—巫雲山莊

市府早年進行士林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要在華岡藝校附近開闢陽明山15號道路。不過道路會行經古厝「巫雲山莊」及山坡地,學界與居民等連署巫雲勿拆除。屋主林樂昕將自宅申請登錄歷史建築,參與「守護百年古厝,拒絕陽明山15號道路」活動。

  據文大校友曾回憶稱:「以前在文化大學學美術,附近有家巫雲山莊 ,一票朋友常去一切隨性簡單。後來開店總覺得應該這麼自然」。

原為土埆厝,屋頂上覆蓋茅草,1940年翻建成現況一條龍形式,1964年增建左側護龍等。至1978年為屋主自家使用,1978年至2009年出租為學生宿舍,並曾為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事件的重要基地及歷史見證,亦孕育出多位知名藝術家,成為藝術創作的集散地。

建物位於山仔后地區,現況為照顧農作物之農舍,為1940年建造之磚石構造建築。1994年引發文化大學美術系事件,以居住於巫雲山莊的學生為主要成員,故此建物亦為文化大學美術系事件的重要基地,具歷史文化、建築價值 。

Shilin District-士林區菁山路72巷20弄6號

台北市士林區菁山路72巷20弄6號/@25.1387593,121

Shilin District, Taipei City

士林區菁山路72巷20弄6號(巫雲山莊)6490.jpg

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棚、錄音室#480歷史建築地址:,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400號。

  製片廠1951年遷移至現址,初期以拍攝新聞、紀錄片、軍教片為主,1965年開始拍攝商業片如「揚子江風雲」等,為臺灣電影發展史之見證。

  攝影棚之建築設計,以兩跨圓弧力霸鋼架屋頂創造出大跨距空間,牆面以RC加強磚造為主。

 
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400號。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400號/@25.1385161,121.4859633

農禪寺5959.jpg 20220420認識文化台北:農禪寺#171歷史建築。

地址:北投區八仙里大業路65巷89號

  農禪寺是法鼓山的開山宗師東初老人,根據百丈禪師創立的叢林制度,以務農維生、禪修生活為主的原則而取。最初只有一棟二層樓農舍,即這次被列入台北市歷史建築之一。這棟農舍目前位於大殿後方,1971年左右,由東初老人率領弟子建造;1975年,農舍落成啟用,二樓供奉文殊師利菩薩,稱為文殊殿。

1977年,老人即捨報往生,不過他以文化教育發揚佛教的理念,以及自力更生的農禪家風,都被的聖嚴師父繼承下來,加以落實。


另一處歷史建築「入慈悲門」三門,則位於大殿入口處,是聖嚴師父接任住持後興建。1983年,在農舍後方加建大殿,從面臨拆遷到成為歷史建築,由於師父主持禪七、佛七、講座,帶動年輕人學佛修行的風氣,也成了培養青年弘法人才的搖籃。1989年「關渡平原保護區」的公佈,農禪寺面臨了拆遷問題。為祈求問題可以順利解決,帶領近一千位信眾虔誦〈大悲咒〉不久後,即在金山鄉找到法鼓山這塊土地,農禪寺的問題也因此獲得解決。

         

  1990年8月,師父在寺內宣講「四眾佛子共勉語」,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法鼓山的方向和目標,農禪寺成為漢傳佛教在台灣的弘法重鎮。


20220420認識文化台北

北投區八仙里大業路65巷89號

89號/@25.122771,121.4936573

吟松閣(北投區幽雅路21號)、星乃湯、瀧乃湯被稱為北投三大名湯。吟松閣是台北市定古蹟,北投溫泉建築的重要景觀與歷史意象,更見證早期北投溫泉的發展。整座旅館利用地形,沿山坡配置,視野良好,沿著幽雅路越往上坡走,人煙較少。

  建於日昭和九年(西元1934),為目前台北附近所存的少數日本式木造旅館。其建築物及庭園造景深具日式風格之代表性。主體建築多為鋪黑瓦平房,室內運用大量檜木裝修, 是目前臺北附近所存的少數日本木造旅館之一,建築物以及庭園造景都帶著日式風格 內部雖然經過多次整修,但仍保留了屋前入口木門樓、魚池、小拱橋、石階與石燈籠。反映了日本大正與昭和年間的庭院設計風格。

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21號/@25.137274,121.5121183

吟松閣9340.jpg

北投磺田福佑宮#455歷史建築,北投區大業路667巷8號。

  福佑宮初設於清光緒年間,其基礎與牆面運用唭哩岸石建成,廟內留有唭哩岸石打造之神像文物。為北投地區民間傳統信仰寄託之場所與象徵,反映出福德正神為民間重要的社稷信仰文化,具地方歷史之價值。

北投區大業路667巷8號

北投磺田福佑宮9975.jpg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67巷8號/@25.1372387,121.497328
日軍震洋特攻隊格納壕 日軍震洋特攻隊格納壕#474歷史建築。位置:北投區關渡宮後方河濱公園旁,洞口前為知行路河濱段。   

 二戰末期臺灣地區的震洋特攻隊部署在高雄左營、臺北關渡等地,震洋艇平時藏在山壁挖鑿的山洞(即格納壕),各壕間有橫坑相通,格納壕為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軍事遺跡,見證二戰日軍自殺性特攻戰術的歷史。

  鄰居林君稱:震洋艇置大壕,駐軍住小壕。當時以人工挖掘而成的格納壕,其工藝技法對比現今使用大型機具開鑿的隧道工程,具特殊性。515當天行前下雨,到關渡放晴,拍照後大雨感恩。

北投區關渡宮後知行路   

台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1號/@25.1224059,121.4600445

日軍震洋特攻隊格納壕 0716.jpg
七虎籃球場 七虎籃球場#473歷史建築,地址:北投區育仁路106號,薇閣小學後及磺港溪堤防邊。

  球場完成於民國40年佔地二百多坪,居民王君稱:包括環繞球場外觀飾以唭哩岸石的15階看台以及4個天橋式的入口,又具簡易夜間照明設備,為當時臺灣首座設備完備的露天籃球場地。

  臺灣籃球運動之濫觴肇始於七虎籃球隊,在此期間常與空軍大鵬隊、美國哈林隊等球隊比賽。每有重要比賽時,亦藉空中廣播,帶動籃球運動風潮。

106號/@25.1360441,121.4986901 七虎籃球場 0149.jpg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 140437.jpg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地址:北投區溫泉路112號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建於1920年代,是北投溫泉區三大特殊建築之一。整座建築有如一座橋樑,橫跨在溪谷之上,充分配合地形深具巧思設計,最初作為招待所之用。

  1945年後,臺灣銀行接收作為俱樂部、員工宿舍等用途,2001年將附屬庭園納入「古蹟保存區」範圍。主要為「書造院」之日本住宅建築型式,及「和洋併置」樣式,融入自然中興建,2010年進行整修。

/24.1218109,120.6726999
認識文化台北:關渡自然保留區#414自然地景。位置:北投區淡水河基隆河匯流處東岸關渡堤防內。

  關渡自然公園 ,為具有保育教育研究等多功能的自然公園,南臨的基隆河口濕地劃歸為關渡自然保留區。同為臺北市僅存的濕地環境與候鳥棲地。

  約康熙39年(約1700年),此區域為一大片水域,光緒元年(約1875年)開墾成為農地

  1955年(民國44年)後由於臺北盆地抽取地下水產生地磐下陷,加上基隆河改道,此區域水患頻仍。1968年(民國57年)修築關渡堤防後,堤防外農地逐漸廢耕,加上淡水河抽砂以及海水入侵,使堤防外區域形成沼澤地。

  1971年有3位美國人,開始在臺灣賞鳥並帶動風氣,而關渡宮正前方這片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口右岸的濕地與候鳥棲地便成為賞鳥人士注目的焦點。

  由於環境遭到破壞,自1981年開始有保育人士投書市政府要求成立保護區,1983年公告為「台北市關渡水鳥生態保育區」。1996年另立「關渡自然公園」並提供為保育、教育等場所。

1關渡自然保留區#414自然地景。號/@25.1224059,121.4600445

台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1號/@25.1224059,121.4600445


台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1號/@25.1224059,121.4600445

6號/@25.1341265,121.4955947

Beitou District, Taipei City

Beitou District Taipei

北投陳氏祠堂 北投陳氏祠堂,北投陳氏族人與北投地區漢人墾拓的開發歷史息息相關,其先祖自清朝年間結伴渡台於北投定居,移民拓墾帶來的水田文化蘊涵濃厚家族倫常與宗族關係,與其相應而生的宗教、風俗及教化因此深植北投地區。 2、北投陳氏祖籍為福建泉州同安馬巷侯亭鄉,祠堂初建於1890年, 1898年遭焚毀,1910年重修擴建又稱侯亭居。堂中供奉清初以來於北投拓墾之先祖牌位,除敬天祭祖,尚具策勵後進及排解族內糾紛之功能,係北投陳氏族群重要活動場所。每年冬至仍保有祭祖活動,反映對先祖及原鄉的敬思緬懷。 臺北市北投區

臺北市北投區大同街12號

12號/@25.1328979,121.4971655
張學良故居 20220411認識文化台北,張學良故居#歷史建築,北投區復興三路70號。

  建築始建於民國49年,為張學良於民國50年至83年軟禁期間之住所,張學良為發動「西安事變」重要人物,影響中國近代史至深且遠,具見證歷史人物及事件之意義及價值。建物包括主房、車房、門房、地下禮拜堂、崗哨等,建築雖經改建,惟仍保留當年居住期間之建築配置,可提供研究張學良在臺生活的資訊。現以少帥禪園經影餐廳等。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奉天省海城(今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人,祖籍河北大城。生於台安縣桑林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的長子。

因西安事變,原軟禁新竹縣五峰鄉井上溫泉等處。

1959年再被移居到臺北北投幽雅招待所(今少帥禪園)。7月25日,張與宋美齡長談,宋美齡稱:「你的問題,時間還要久啦。須要有忍耐。我人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願多作禱告。」自此,張對自由不再抱幻想,也不再撰寫回憶錄。

1961年,開始解除「管束」(即軟禁),可以外出旅行、購物、上館子和會客,但皆需事先請示且受到監視。

20220411認識文化台北

北投區復興三路70號張學良故居。張學良故居5 2589.jpg 70號/@25.1453752,121.5021356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8253.jpg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 市定古蹟「長老教會北投教堂」位於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七十七號,北投教堂是由加拿大來臺的傳教士吳威廉〈WilliamGauld〉在一九一二年所設計建造,也是臺北附近僅存的古老教堂之一。當時附近信徒多為北投的平埔族人,在臺灣近代宗教發展史上具有見證之價值。 這座以紅磚及木屋架構成的小教堂,風格接近英式鄉村教堂,正面中央設入口,室內空間尺度親切,予人以溫暖之感。它的外牆使用加強耐震的扶壁,頗具特色,二十世紀初年由吳威廉所設計的教堂大都已改建,北投教堂為僅存的孤例,值得保存。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投教會6927.jpg 投區中央南路一段77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投教會/@25.1312866,121.4991769

新生街5號、7號、9號 日治時期為市郊山區的溫泉渡假別莊,1949 年前後,大批國民政府官員及軍民百姓遷臺,陸續來到草山居住,戰後初期的草山一改日治時期的遊憩休閒之地域性格,轉而成為國民黨政府的黨政軍決策中心。前司法院長居正之女居瀛玖及其夫張鳴曾居住於新生街7號及新生街9號(當時兩間家屋同屬一門牌「湖底路157號」),1950年5月,首任美國駐華大使藍欽入住新生街5號,1952年,中美雙方共同簽訂協議,以新生街7號連同9號、13號交換予美方,1952年5月,蘭欽夫婦搬進新生街7號,並增建迴廊與新生街5號連接,整併使用。 新生街5號、7號、9號161907.jpg 台北市北投區新生街5號/@25.1545065,121.5363382
北投區湖底路93號 台北市北投區湖底路93號/@25.1532655,121.5338954

本建物為日治時期所建住宅,為一層樓石造(部分木造)斜屋頂建築, 建有八角窗、溫泉浴室,整體建築樣式原為日式之「書院造」樣式, 具地域風貌特色。 建物鄰近歷史建築「草山行館」,同為日式溫泉建築,為陽明山後山 發展史之見證。

臺北市北投區北投區湖底路93號-湖底路93號房舍 161018.jpg
芝山岩在遠古時期是臺北盆地湖泊中之一小島 芝山岩在遠古時期是臺北盆地湖泊中之一小島,據考古研究顯示,它主要保存著兩層史前文化,即芝山岩文化與圓山文化,也許有更早的大坌坑文化,年代大約在四千年至五千年以上。由民國七十八年至八十一年間,幾次探測的結果可知,圓山文化遺址的分佈範圍較廣,在芝山岩山頂、山坡及至誠路及雨聲路環山道路兩側均可見之。 而芝山岩文化遺址分佈的範圍較小,僅見於西北角的石頭公廟與雨農國小之間。芝山岩文化在臺灣所發現的史前文化中,出土文物內涵非常豐富,除了陶、石、骨、貝器之外,並發現有稻米、草編、木器等進步的遺存物,使我們對四千年以前生活在臺北盆地的人類生活有更多的認識。
凱達格蘭北投社(保德宮、番仔厝、番仔溝及長老教會北投教堂) 具臺北盆地凱達格蘭平埔族人之歷史重要見證。 2.代表凱達格蘭平埔族人的信仰生活與清代漢人移民後之影響,透過保存之神像、祭具文物、祭典儀式,見證漢、原互動融合史之意義。 3.保德宮係土地公廟與王爺廟的複合廟,其址雖非原址,惟所在位置從未偏離過平埔族人生活範圍,整個地理環境仍保有原住民傳說、包括地名番仔厝、番仔溝、宗教信仰及漢、原間之互動關係,甚為少見。是臺北市極少保有部落痕跡、集中居住、地名完整、文化與歷史脈絡清楚之處,見證平埔族居住活動之範圍,反應地區漢、原定居之地景特色。 臺北市北投區

大業路517巷58號 / 中央南路1段77號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517巷58號/@25.1330546,121.4911331
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處為配合行政院國有土地活化政策之需,故於101年10月11日申請辦理中山樓周邊區域內相關建築物文化資產價值鑑定事宜

陽明山國家公園2021.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5.155153,121.5438693

本園區範圍內,在日治時期曾為草山林間學校之所在,在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此地區先後作為革命實踐研究院、國防研究院及國防部總作戰部青邨幹訓班等單位辦理相關幹部或學員之受訓使用。其場所使用之更迭,反映出本園區歷史意義。 3、園區範圍內相關建築物如中山樓、國建館及圓講堂,係以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藝術為藍本,在臺灣建築界極具代表性。 4、市定古蹟陽明山中山樓係於民國54年為紀念國父百年誕辰暨復興中華文化而興建,亦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期間所興建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並為當時政府舉辦國宴、召開重要會議及接待國內外貴賓之重要場所,樓內的「中華文化堂」為國民大會的專屬開會場所,見證我國憲政發展歷程,深具歷史意義。另中山樓興建於硫磺區內,其工程艱難,使得中山樓成為全世界罕見之硫磺坑上之建築物。 5、目前本園區內以陽明山中山樓為首,遠眺紗帽山,形塑成為中山樓視覺景觀軸線,並與周邊國建館、圓講堂、介壽堂、梨洲樓、舜水樓、八卦升旗台及松柏村等建物同為陽明山莊重要建築群落,並與鄰近山形地貌形成一和諧文化景觀,極具地域性特色。 6、歷史建築青邨國建館及青邨圓講堂位處中山樓視覺景觀軸線上,其中青邨國建館及青邨圓講堂曾作為國防部陽明山莊圖書館及視聽教室使用,並為總政戰部青邨幹部訓練班及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之重要建築群之一,皆以中國宮殿式建築藝術為藍本,與中山樓同為政府提倡復興中華文化之代表性建築。
圓講堂 圓講堂外貌風格與中山樓、國建館相似,皆以中國宮殿式建築藝術為藍本,與中山樓、國建館同為政府提倡復興中華文化之代表性建築。 2.圓講堂曾作為國防部陽明山莊視聽教室使用,為總政戰部青邨幹部訓練班及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之重要建築群之一,亦為光復後黨國政治體制之歷史見證。
青邨 國建館現址原為日治時代草山林間學校所在,光復後由國防部接收改稱「陽明山莊」,作為總政戰部青邨幹部訓練班基地,簡稱「青邨」。1949年10月蔣中正於此創辦「革命實踐研究院」,作為中國國民黨研究、教育訓練場所,1959年遷至木柵與中興山莊分院合併。1975年研究院再度搬回陽明山(木柵則由青邨幹訓班接收)。1994年研究院由陽明山二度遷移木柵(後於2000年更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迄今),現址再度由國防部接收使用。
陽明山中山樓 國54年政府為紀念國父百年誕辰暨復興中華,特規劃興建「陽明山中山樓」,由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負責規劃,民國54年10月興工,民國55年11月竣工。本府曾於民國88年12月31日公告為本市紀念性建築物。全樓係以中國宮殿式建築藝術為藍本,在使用上定位為國家開會、接待國賓的場所,故外觀宏偉,內部裝飾如門窗、傢俱、燈具、天花、彩畫等皆極為精緻、講究。中山樓現況保存良好,且與周邊的國建館、圓講堂、松柏村、青屯幹部訓練班等建物形成一處完整的基地,未來再利用的價值極高。 變更/修正

2005-06-14

6139-5073
7星 530-34
傅斯年圖書館 民國四十八年六月,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同意由歷史語言研究所籌建「歷史語言研究中心」,附設圖書館的計劃,在美援運用委員會補助案內補助建築「歷史語言研究所圖書館」。翌年六月,圖書館落成啟用。十二月,傅故所長遺書捐贈歷史語言研究所,為紀念傅故所長,特將此圖書館大樓定名為「傅斯年圖書館」。此棟建築外觀呈橫向長方形,外牆灰色洗石子、綠鐵窗、斜屋頂,為四層之加強磚造樓房。 530-32
士林區新園街3號 緊鄰直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為附近地區日本時代少數留存的宿舍,外部仍具全貌。 早年為革命實踐研究所宿舍,因此新園街一帶在戰後形成一個特殊的黨政工作人員社區聚落。 約建於 1930 年之前 士林區新園街3號25.1505633,121.5501271-士林區新園街3號5401.jpg 2022年3月7日 士林區新園街3號 [94]
test公私有1223 21/12/23 臺北市 - 中正區 - 永昌段三小段 - 1 [95]
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 大龍峒保安宮 2021年9月24日 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 [96]
郎靜山 湖山攬勝 8.10 重要古物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5年12月17日 [97]
常玉 四女裸像
  • 重要古物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5年12月17日 [98]
常玉 菊 8.12 重要古物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5年12月17日 [99]
馬白水 太魯閣 9.1 重要古物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5年12月17日 [100]
溥心畬十猿圖卷 27.6 重要古物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3年8月6日 [101]
溥心畬鍾馗馴鬼圖 27.5 重要古物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3年8月6日 [102]
中興館閣錄(1部10冊) 9.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03]
會通館印正宋諸臣奏議(明刊本) 19.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04]
漕船志(明刊本) 19.6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05]
龍江船廠志(明刊本)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06]
舊京詞林志(明刊本) 19.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07]
四庫全書總目(清寫本) 19.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08]
考古圖(元刊本) 19.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09]
纂圖音訓明本古今通略句解(元刊本) ☢19.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0]
寰宇分合志(明刊本) 19.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1]
標題句解孔子家語(元刊本) 20.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2]
纂圖分門類題註荀子(宋刊本) 20.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3]
纂圖互註荀子(元刊本) 20.3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4]
中說考(明刊本) 20.4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5]
忠經篆註(宋刊本) 20.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6]
文場資用分門近思錄(宋刊本) 20.6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7]
真西山讀書記(宋刊本) 20.7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8]
心經(宋刊本) 20.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19]
慈谿黃氏日抄分類(宋刊本) 20.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0]
新編音點性理羣書句解(元刊本) 20.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1]
近思後錄(宋刊本) 20.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2]
辯惑編(明刊本) 2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3]
程志(明刊本) 2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4]
辯惑續編(明刊本) 21.3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5]
尊孔錄(明刊本) 21.4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6]
魏武帝註孫子(清刊本) 21.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7]
十一家註孫子(宋刊本) 21.6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8]
神器譜(明刊本) 21.7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29]
新刊續武經總要(明刊本) 21.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0]
新刊補註釋文黃帝內經素問(元刊本) 21.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1]
新刊補註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元刊本) 21.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2]
大德重校聖濟總錄(元刊本) 21.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3]
傷寒明理論(元刊本) 21.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4]
活幼心書(元刊本) 22.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5]
本草衍義(元刊本) 22.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6]
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元刊本) 22.3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7]
十竹齋書畫譜(清刊本) 22.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8]
太古遺音(明繪本) .22.6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39]
呂氏春秋(元刊本) 22.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40]
鶴山雅言(元刊本) 22.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41]
慈谿黃氏日抄分類(元刊本) 22.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42]
遊宦紀聞(明鈔本) 22.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43]
山居四要(元刊本) 1 重要古物 [144]
精騎(宋刊本) 2 [145]
山堂先生群書考索(元刊本) 23.3 [146]
玉海(元刊本) 23.4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47]
世說新語(元刊本) 24.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48]
雲谿友議(清鈔本) 24.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49]
開元天寶遺事(明刊本) 24.3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0]
南部新書(明鈔本) 24.4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1]
新編宣和遺事(宋刊本) 24.6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2]
新編五代史平話(宋刊本) 24.7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3]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宋刊本) 25.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4]
□(使)者眷屬(日本建久六年寫卷子) 25.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5]
景德傳燈錄(元刊本) 25.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6]
古尊宿語錄(宋刊本) ☢25.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7]
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元刊本) 26.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8]
四家錄(元刊本) 26.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59]
五燈會元(宋刊本) 26.3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60]
冥樞會要(宋刊本) 26.4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61]
翻譯名義集(宋刊本) 26.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62]
1 26.6
道安法師念佛讚文附入山讚(五代寫卷子本) 26.7=1 [163]
纂圖附釋文重言互註老子道德經(宋刊本) 26.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64]
老子斷註(明刊本) 26.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65]
老子或問(明刊本) 26.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66]
沖虛至德真經(元刊本) 26.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67]
纂圖互註南華真經(元刊本) 26.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6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唐僧弘秀集(宋刊本) 27.7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69]
重校添註音辯唐柳先生文集(宋刊本) 27.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0]
張司業詩集(宋刊本) 27.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1]
歐陽行周文集(宋刊本) 27.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2]
唐李長吉歌詩(元刊本) 27.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3]
伊川擊壤集(宋刊本) 27.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4]
廬陵歐陽先生文集(宋刊本) 28.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5]
王荊文公詩(元末明初間刊本) 28.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6]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宋刊本) 28.3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7]
增刊校正王狀元集諸家註分類東坡先生詩(元刊本) 28.4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8]
豫章黃先生文集(宋刊本) 28.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79]
北湖集(清四庫館初寫本) 28.6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0]
北山小集(宋刊本) 28.7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1]
唯室集(清四庫館初寫本) 28.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2]
於湖居士文集(宋刊本) 28.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3]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元刊本) 28.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4]
育德堂外制(宋刊本) 28.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5]
滄浪嚴先生吟集(元刊本) 28.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6]
雪巖吟草甲卷忘機集(宋刊本) 29.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7]
剡源戴先生文集(明刊本) 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8]
此山先生詩集(元刊本) 3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89]
范德機詩集(元刊本) .4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0]
鐵崖先生古樂府(元刊本) 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1]
宋學士續文粹(明刊本) ☢6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2]
張文定公紆玉樓集(明刊本) 7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3]
校刻具茨先生詩集(明刊本) .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4]
復初齋文稿(清稿本) 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5]
文選(宋刊本) 29.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6]
樂府詩集(元刊本) 29.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7]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宋刊本) 29.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8]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元刊本) 30.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199]
美合集(清稿本) 30.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0]
唐三體詩說(元刊本) 30.3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1]
唐三體詩(清刊本) 30.4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2]
註唐詩皷吹(元刊本) 30.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3]
唐詩(清稿本) 30.6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4]
真文忠公續文章正宗(宋刊元修本) 30.7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5]
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宋刊本) 30.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6]
中州集(元刊本) 30.9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7]
皇明詩選(明刊本) 30.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8]
河南程氏文集(元刊本) 30.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09]
義谿世稿(明刊本) 30.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10]
坡門酬唱(宋刊本) 3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11]
孫尚書內簡尺牘編註(明刊本)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12]
文則(元刊本) 31.3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13]
醉翁琴趣外篇(宋刊本)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14]
山谷琴趣外篇(宋刊本) 31.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15]
梅屋詩餘(明寫本) 31.6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16]
竹山詞(元鈔本) 31.7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17]
滿漢西廂記(清鈔本) 31.8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18]
新定九宮大成總目(清鈔本) 31.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19]
中庸或問(元刊本) 31.11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20]
文選(宋刊本)書號13528 31.12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6月10日 [221]
冥樞會要(宋刊本) 26.4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22]
翻譯名義集(宋刊本) 26.5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23]
老子或問(明刊本) 26.10 重要古物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24]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泰和五音新改併類聚四聲篇(金刊本) 20.10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25]
重校正地理新書(金刊本) 22.4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26]
金石昆蟲草木狀(明繪本) 22.7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27]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四百八十五、卷四百八十六) 23.5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28]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三千五百七十九至卷三千五百八十一) 23.6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29]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 23.7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0]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一萬四百二十一、卷一萬四百二十二) 23.8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1]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一) 23.9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2]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一萬五千八百九十七、卷一萬五千八百九十八) 23.10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3]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四百七十八、卷二萬四百七十九) 23.11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4]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二萬五百七十二) 23.12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5]
新雕雲齋廣錄(金刊本) 24.5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6]
佛說八陽神咒經(唐末五代間寫卷子本) 24.8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7]
金光明最勝王經(唐寫卷子本) 24.9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8]
妙法蓮華經(宋刊本) 24.10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39]
大般涅槃經(隋寫卷子本) 24.11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0]
大般涅槃經(六朝寫卷子本) 24.12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1]
大般涅槃經(唐人寫卷子本) 25.1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2]
小鈔(唐寫卷子本) 25.3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3]
付法藏因緣傳(金刊本) 25.4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4]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珈瑜祇經(日本建久五年寫卷子本) 25.5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5]
淨名經關中疏(唐寫卷子本))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6]
淨名經關中釋抄(唐寫卷子本) 25.7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7]
惟教三昧(六朝寫卷子本) 25.8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8]
禪源諸詮集都序(五代寫卷子本) 25.11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49]
註東坡先生詩[1部20冊] 38.4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50]
4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尚書表註(1部2冊) 38.9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5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38.10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52]
聖宋文選(1部16冊) 38.11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53]
李賀歌詩編(1部2冊) 38.12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54]
資治通鑑(1部共計128冊) 39.1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55]
尚書(宋刊本) 39.2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09年11月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56]
翻譯名義集(宋刊本) 26.5 2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57]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金刊本) 26.6 國寶 國家圖書館 2013年8月13日 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258]
羅東聖母醫院耶穌聖心堂 教堂 1957年 2005年7月16日 羅東鎮中正南路160號
蘭陽女中校門暨傳達室 學校 1940年(校門)、1958年(傳達室) 2011年10月14日 宜蘭市女中路2號
第一商業銀行宜蘭分行 產業設施 日大正年間(1921年) 2015年3月2日 宜蘭市中山路3段77號
舊宜蘭街公設質鋪 產業 1930年(昭和五年) 2016年1月21日 宜蘭市新民路131號
舊羅東郡役所 衙署 1929年(昭和四年)落成 2016年3月18日更正2021年8月6日 羅東鎮公正路159號、159-1號及羅東鎮興東路32號
2
台灣銀行礁溪訓練中心 建築物類 日昭和年間 2002年12月24日 礁溪鄉中山路二段140號
羅東鎮東光國中舊校門 建築物類 1957年 2003年10月29日 羅東鎮興東南路201號
羅東鎮國華國中九年國教校舍 建築物類 1967年 2003年10月29日 羅東鎮國華路101號
羅東林區管理處舊辦公室 其他設施 1915年以後 2004年5月14日 羅東鎮中正北路118號
羅東林區管理處舊檢車庫 其他設施 1971年 2004年5月14日 羅東鎮羅東鎮中正北路118號
羅東林區管理處舊勞工俱樂部 建築物類 1915年 2004年5月14日 羅東鎮中正北路118號
台鐵宜蘭車站舊警察派出所 建築物類 1933年 2005年5月14日 宜蘭市光復路3號
宜蘭國民小學科學教育中心 學校 2019年3月27日 宜蘭市崇聖街2號
原熱帶醫學研究所士林支所本館 #530-24士林區 機關 日治時期 2020年12月4日 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300號
金義合行 C士林區#530-27-「金義合行」為日治時期陳氏家族所創立之家族事業所在地,經歷不同時期整併,經營油燈、玻璃、瓷器、味素等民生工業,後期再發展化工、塑膠等事業,為近代綜合商行的代表案例。 建物為四開間洋式樓房,主體為1927年創建,為三層樓三坎式店屋,二落二過水,帶1936年增建之左坎二樓半店屋。立面磚砌,貼覆不同花色馬賽克磚,內部保留公媽廳、辦公室及原有大門,後方設一花園,有水景、假山,建物現況保存完好,各項裝修精緻,具建築及藝術價值。 1 萬華區康定路279號 3-P130
博愛路4,6,8號街屋 #530-28-.本建物鄰近北門、鐵道部、臺北郵局、撫臺街洋樓等古蹟,形構北門城內都市發展紋理。1927-1931年京町改築計畫之建物,立面保有四柱三窗形式,並延續博愛路街屋意象,具歷史意義。 2 中正區博愛路4,6,8號 2-P77
仁安醫院 #530-29-仁安醫院為兩層樓的轉角建築,過去一樓為診所,二樓為住家,一樓的空間為診療室並設有車庫。已捐贈給市府,目前一樓作為日治醫生館的展示空間。 2. 柯謙諒(1896-1983)於1912 年以公費生的資格考上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17 年畢業後。1927 年在延平北路和涼州街口開設仁安醫院。從醫50 多年,看診科別包括小兒科專門、牙科、婦產科、耳科與花柳性病,最有名的是處理產婦難產。仁安醫院,為日治時期大稻埕著名的醫院之一,在當年與艋舺的朝北醫院有「北仁安南朝北」的說法。 3.仁安醫院設於太平町五丁目,日治時期的太平町,為台人的現代化街區,聚集了許多台人的醫院,蔣渭水的大安醫院、李騰嶽的宏仁小兒科醫院、林篤衷的和衷小兒科醫院都位於太平町。仁安醫院的保存見證了日治時期由台人開設的醫院林立現代化的太平町街區。 4.在醫院類型建築主要以仿石材及西式裝飾為主,柱式也是較為古典的類愛奧尼克柱式做表現,展現醫院建築古典不華麗的特質,是當時醫院類型建築的嘗試。 3 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37號 1-P23
福生堂 #530-30-建物建1922年,1945-1957年增建為3層樓,1980年代立面整修,建築線條俐落、比例優美,呈現不同時期的樣貌。

2、陳卻為大稻埕人,留學日本東京女子醫學專門學校接受婦產科專業訓練,回臺後於 1941 年開設福生堂醫院,為日治時代女婦產科醫師的先例,亦為傳統由接生婆或助產士接生轉變為現代醫療技術的歷史見證。 3、建築內部仍保存日治時期婦產科醫院的格局,包括掛號室、診療室、手術室、病房等,建築內部仍保存許多醫療設施及器具、中日文醫學書籍及重要文件,醫院與住宅相接,呈現當時婦產科醫院的風貌。

4 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144巷23號 1-P23
永樂町派出所 #530-31-建物為日治時期興建之派出所,作為殖民地時期警察機構建築類型的保存,具歷史意義。

2、本建築位於轉角處,以圓弧轉彎處作為入口,二樓開窗為圓拱形狀,出簷之託角、階梯、勒腳牆等洗石子裝修仍保存,建築樣式簡潔,保留初建時之樣貌,為大稻埕重要的機關建築。

5 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60號 1-P54
松山陳宅 #530-32-本建築為陳家於日治時期所建,陳家為地方仕紳,陳復禮在日治時期為松山庄長,其父陳能為煤礦礦主,其子陳拱北被譽為「臺灣公衛之父」,本建物為松山地區發展之歷史證物,亦見證陳家在政治、社會、文化之影響力。

2、建物原入口在饒河街上,並有後院,現存建築為日治時期建物之第二進,平面為凹壽字,從目前留存之建築仍可見原有建築格局,及做工細緻之欄杆及線腳裝修。

6 松山區松河街70號旁 11-P246
雙園小學健康樓 #537 學校 約1935~45年間完成 2019年12月24日 萬華區莒光路315號
安西街2、4、6號店屋 #541-安西街2號、4號及6號約為1930年代同時期建造之連棟紅磚造店屋立面,騎樓進深為121公分,有其地方店屋與市區發展的意涵。

2.建物格局為三(崁)店面開間,內部空間格局保持原有昭和時期之店屋型式,為大稻埕公園周邊少數留存的歷史建築,具地區風貌特色與價值。

7 大同區安西街2、4、6號 1-P60
新生街5號、7號、9號
#542-本三棟建築位於日治時期草山地區溫泉產業發展之「尖帽峽別莊地」,與周邊草山行館等皆為日治時期所興建之別墅建築,涵蓋日治、國民政府和美國在台協會管理三階段歷史意涵。

2、本三棟建築為1層樓石造建築,外牆為陽明山地區常見的石砌做法;新生街5號、7號庭院布置有石燈籠、庭石,室內引陽明山溫泉泉源,局部空間、細部則可見「數寄屋造」的表現手法,運用自然、質樸的建材塑造野趣與戶外的環境相互呼應;新生街9號內部鋪有地磚,亦有鋪設木地板之和室,為和洋折衷式建築。 3、本三棟建築曾有張鳴、居瀛玖夫婦及藍欽所居住,張鳴為淡水英專(今淡江大學)第一任校長,居瀛玖為前司法院長居正之女,張鳴、居瀛玖夫婦居住期間,將新生街9號以其上海寓所之名題字「蘭精廬」,藍欽為首任美國駐臺大使,是歷屆駐華大使任期最久的一位。

8 北投區新生街5號、7號、9號 7-P178
新慶利碾米廠 #543-碾米廠約於1930 年代開始經營,原位於迪化街1 段285 號,原名慶利,戰後搬至現址,改名為新慶利,為迪化街1段現存碾米店鋪。

2、本建築一、二進仍保存傳統閩南式店屋形式,一進內仍有碾米機具將稻米打至二樓,再由二樓處落下碾米,見證碾米廠歷史。

9 大同區迪化街1段257號 1-p60
延平北路二段70號店屋 #544-本建物建於大正12 年(1923),大正13 年(1924)第一進重建,為一坎兩進一過水二層樓,為典型迪化街區店屋形式,建築物以承重山牆(部分石砌,部分改為磚造)及杉木桁為主,整體木構造保存完整,太子窗形式及尺度巨大,具特殊性。

2、店屋曾作為多種產業店面使用,歷經羅紗店、和洋雜貨店、南北貨、蔘茸藥行,建物所屬曾由張清港、黃東茂掌管,見證大稻程地區商業發展。

10 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70號 1-p31
迪化街一段121號店屋 #545-本建物與117、119號建物曾為莊家所有,原一樓為3開間店鋪,二樓為三戶相通之住家空間,整修後仍保存清代構造如唭哩岸石條、砌牆及日治時期街屋之特色。

2、 莊輝玉為大稻埕地方商紳,與陳天來於昭和10年(1936)共同出資興建「臺灣第一劇場」,其子莊家聲民國48年繼任為董事長,後設立第一企業中心,見證大稻埕之經濟、社會與人脈交錯時代背景不同之下產生的結果。

11 大同區迪化街1段121號 1-p60
迪化街一段98號店屋 #546-本建物與南北鄰棟100號、102號建物皆出自著名布業商號「義裕貿易公司」及「臺灣鳳梨公司」之謝氏及黃氏,謝成源為臺灣鳳梨公司創辦人之一,為開創臺灣罐頭外銷產業的功臣,本建物與其家族經營之事業,如布疋業、鳳梨產業等,見證大稻埕地區經濟發展。

2、本建物仍保留1969年時的形式,內部設計具特色,磁磚、磨石子、鑄鐵欄杆、樓梯、燈具、木地板皆反映當年商業大戶使用的歷史,中間有磨石子大圓柱,顯現當年宴客室接待空間的裝修特色。

12 大同區迪化街1段98號 1-P65
傅斯年圖書館-民國四十八年六月,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同意由歷史語言研究所籌建「歷史語言研究中心」,附設圖書館的計劃,在美援運用委員會補助案內補助建築「歷史語言研究所圖書館」。翌年六月,圖書館落成啟用。十二月,傅故所長遺書捐贈歷史語言研究所,為紀念傅故所長,特將此圖書館大樓定名為「傅斯年圖書館」。此棟建築外觀呈橫向長方形,外牆灰色洗石子、綠鐵窗、斜屋頂,為四層之加強磚造樓房。 #547 13 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30號 14-p264
內湖郭氏墓 #548-墓園前方飾麒麟、南瓜;墓埕前圍飾梅蘭竹菊花鳥圖,皆以彩色洗石子製成,整體造型具有豐富的民間藝術價值。

2.墓室、伸手集墓埕前圍均為洗石子;左右伸手各飾一龍,主墓室為六角形攢尖式頂,頂有蚱蜢形裝飾,型制特殊。 3.墓型制可顯示漢民族來台,仍不忘歸故里之傳統思想,具有地方習俗文化歷史意義之見證。

墓14葬 清代時期 2021年05月4日 內湖區內湖路1段91巷底 13-p254
七星郡役所(現立法院青島第二會館) #549-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地方行政制度改正,臺北州下置七星郡,郡役所完工於昭和2年(1927),為臺北郡役所重要歷史見證。

2、建築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入口下方為一尖拱門,拱門上方三座尖拱窗,上置鏤空窗,呈現現代風格之簡潔設計。 3、原建物右翼雖已拆除,且左翼增建二樓,但日治時期原有構造尚存,可見證七星郡役所當時廳舍風貌。

辦公廳舍15 昭和2年(1927) 2021年05月7日 中正區青島東路10號 2-p78
延平北路二段6、8號店屋 #550-本建物建於日治時期,為二層樓一落一過水,二戶立面皆保存原有商號招牌,內部保存共同壁之砂岩與磚牆,8號仍保有太子樓。

2、兩間店屋日治時期位於大稻埕主要幹道「太平町本通」,6號原為萬順號製靴店,8號原為金華興金鋪,呈現當時太平町商業繁盛景況。 3、本建物對側為歷史建築「黑美人大酒家」及「大千百貨」,共同形塑主要路口的都市景觀特色。

宅第16 大正4年(西元1915年) 2021年05月31日 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6、8號 1-p23
迪化街一段256號店屋 #551-建物建於1920年間,為一坎二落一過水,建物雖經多次改建,惟大致仍維持1920年代之空間格局,拱圈、面材、磚牆及唭哩岸石亦有保留,為迪化街典型的住商合一店屋形式。  2、建物臨淡水河14號水門,原建築使用歷經多次經營轉變 ,包括江氏經營棺木店、陳氏經營油漆行、李氏經營南北貨迄今,見證大稻埕商業經營變遷歷史。 宅第17 2021年08月30日 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56號 1-P60
南京西路261號店屋 #552-南京西路261號約建於1930~1935年間、南京西路239 巷9號約建於1955年,為一坎二進一過水,建築物以承重山牆磚石混合構造及杉木桁為主,為典型迪化街店屋形式。

2、 本案建物坐落土地曾為大稻埕著名洋行「高馬士商會」所在範圍,為六館街一帶少數僅存的店屋,現況建物為有「臺灣瘧疾之父」之稱仁濟醫院院長張暮年建造,見證大稻程地區發展。

宅第18 1930-1935年間 2021年09月8日 南京西路261號 1-28
士林紙廠 #553-士林紙廠始創於1918 年,前身為臺灣製紙株式會社,經歷日治時期至戰後紙業生產過程,見證臺灣自動化工業生產紙的過程,

具經濟史價值,亦反映士林區域發展之空間紋理。 2、 廠長室、成品及物料倉庫、一號抄紙機室等紅磚建築為臺灣製紙株式會社時期第一批建物,具象徵意義。加工間、實驗室、貼糊 間、車床間、舊鍋爐間、醫務室及福利社、警衛室等提供當時紙廠運作的空間,完整呈現工業遺產整體運作的實質見證。 3、

產業19 1918年(大正8年) 2021年11月10日 士林區福德路31號 8-P195
迪化街1段349號店屋 #554-

本案基地位置及建物本身位於大稻埕北街 臨大橋頭捷運站步行入迪化街之重要節點,都市景觀之營造極為重要。 而本案希望透過歷史建築的修繕與保存,加強迪化街北側入口的歷史街區意象與視覺連續性,以及增設公共設備及街道設施減少街區治安死角,並整併北側 畸零地 拆除現有地上物依歷史 街區之傳統建築語彙及老照片考證重新規劃營造北街入口意象,為都市景觀及社區鄰里安全提供公益性價值 。

宅第20 清代時期 2021年11月24日 大同迪化街1段349號 1-P60-位於大稻埕北街 臨大橋頭捷運站步行入迪化街之重要節點,
剛才發現User:林高志/沙盒19不當添加分類及維護性模板,造成維護人員的困擾。現已依規定封鎖掉所有分類標記及相關模板,特此說明。後續若再發現類似問題,將逕行處理而不再通知。--Kolyma留言) 2021年12月19日 (日) 06:05 (UTC
西清古鑑四十卷錢錄十六卷(故殿016958-016999) 1.4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12月9日 [259]
石渠寶笈三十六卷附三卷(故殿020288-020326) 1.5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12月9日 [260]
石渠寶笈三十六卷附三卷(故殿000009-000047) 1.6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12月9日 [261]
掐絲琺瑯龍鳳提梁壺(一對) 1.7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12月9日 [262]
內填琺瑯纍絲福壽卷草瓣式盒(故琺000022) 1.8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12月9日 [263]
內填琺瑯纍絲福壽卷草瓣式盒(故琺000018) 1.9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64]
蒙兀兒帝國 單柄壺 1-10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65]
掐絲琺瑯鳧尊附座、裱錦木匣 2.1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66]
清孫祜丁觀鵬合倣趙千里九成宮圖 2.2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67]
宋人雪山行旅 2.3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68]
清余省百蝶圖 卷 2.4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69]
歷朝畫幅集冊 宋錢選野芳拳石 2.5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0]
宋馬遠對月圖 2.6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1]
明宣宗畫子母雞圖 2.7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2]
清王翬平林散牧圖 2.8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3]
清王鑑溪山深秀 2.9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4]
清王時敏松巖靜樂圖 軸 2.10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5]
陶瓷譜 冊 2.11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6]
清乾隆御筆賦得蓬瀛不可望楊大章仿仇英筆意樓閣 2.12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7]
清唐岱千山落照圖 3.1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8]
清惲壽平東籬秋色 3.2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79]
清鄒一桂杏花清高宗御題 3.3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0]
明文伯仁溪山秋霽 3.4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1]
清周鯤繪林鐘盛夏 3.5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2]
清郎世寧畫白海青 3.6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3]
唐宋名繢 冊 五代前蜀李昇岳陽樓圖 3.7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4]
清繡線乾隆書續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序 3.8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5]
三希堂法帖(一) 冊 3.9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6]
元趙孟頫書朱子感興詩 3.10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7]
清姚文瀚畫釋迦牟尼佛 3.11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8]
清王原祁晴翠浮嵐 3.12 一般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12月9日 [289]
校鐘-為日治時期迄今仍在使用之少數教育用品,亦為二戰後期少數保存之金屬器具,造型古樸、優美,承載師生校友共同回憶 日治時代旭小學校之上下課鐘,日治時代旭小學校之上下課鐘161428 (2).jpg 一般古物 東門國小 2021年12月9日 [290]
日治時代旭小學校之上下課鐘 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2-4號/@25.038555,121.5218006 一般古物 東門國小 2021年12月9日 [291]
少女像-雕刻家黃土水先生雕刻之少女胸像,少女身著冬衣,凝視前方。雕像背面貼有⼀張黃土水的日文簡介與照片。 台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25.061383,121.511449

奉安櫃

一般古物-少女像太平國小 142108.jpg 少女像太平國小少女像 2021年12月9日 [292]
奉安櫃-此物件為金屬製奉安櫃,全櫃⻑⽅體外型,漆塗⿊⾊漆料,由外⾄內設有三層雙⾨對 開。 奉安櫃太平國小奉安櫃 一般古物

少女像太平國小142211 (2).jpg

太平國小 2021年12月9日 [293]
五代梁關仝秋山晚翠軸 29-3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294]
琺瑯彩瓷青山水碗(一對 ) 29-2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0日 [295]
元趙孟頫書閒居賦卷 26-12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12日 [296]
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22-7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297]
元張雨書七言律詩 軸 22-5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298]
元王蒙具區林屋 軸 22-4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299]
元人應真像 軸 (左) 22-3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0]
元人應真像 軸 (左) 22-3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1]
唐韓幹牧馬圖(名繪集珍 冊) 22-1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2]
宋牟益擣衣圖 卷 21-12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3]
晉王羲之遠宦帖 卷 21-11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4]
宋人江帆山市 卷 21-10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5]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 軸 21-9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6]
明戴進溪橋策蹇圖 軸 20-11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7]
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 20-10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8]
民國張大千廬山圖 橫披 20-9.24?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09]
清聖祖御筆書萬世師表 20-8.244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10]
五代人秋林群鹿 軸 20-7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11]
宋人畫如來說法圖 軸 20-6.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12]
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軸 20-5.243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13]
元高克恭雲橫秀嶺 軸 20-4.242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14]
元王淵松亭會友圖 軸 20-3.241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315]
宋哲宗坐像 軸 19-9.235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316]
宋人桑枝黃鳥 19-5.231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317]
宋太祖坐像 軸 19-4.220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318]
宋人冬日嬰戲圖 軸 19-3.219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319]
宋仁宗後坐像 軸 19-2.218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320]
宋易元吉猴貓圖 卷 19-1.217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321]
唐徐浩書朱巨川告身 卷 18-12.216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322]
寶石紅釉僧帽壺 18-1.205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323]
汝窯青瓷紙槌瓶 167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324]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166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325]
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156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326]
清乾隆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一對) 139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327]
明明太祖坐像 軸 135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6日 [328]
清髠殘山高水長圖 軸 134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6日 [329]
清 乾隆「脩身理性」款紫砂茶葉末釉琴 105-OK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330]
宋米芾尺牘 卷 67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3月4日 [331]
唐閻立本職貢圖 卷 66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3月4日 [332]
宋人景德四圖 65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3月4日 [333]
南宋龍泉窯青瓷洗 62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334]
越南黎朝(十五世紀) 白瓷印花菊花碗 61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335]
元李容瑾漢苑圖 軸 39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336]
明杜堇玩古圖 軸 38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5月31日 [337]
碧玉「古稀天子之寶」、「八徴耄念之寶」璽(附紫檀木盒) 24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6月9日 [338]
明宣德寶石紅釉碗附玉托(故瓷017758) 23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6月18日 [339]
明宣德寶石紅釉碗附玉托(故瓷017759) 22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6月18日 [340]
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A20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6月23日 [341]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一對) a19 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6月23日 [342]
宋元寶翰冊 30-12XX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43]
元朱德潤林下鳴琴軸 30-11 [344]
明倪端捕魚圖軸 30-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45]
清王翬仿趙孟頫江村清夏圖軸 30-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46]
明王寵書雜詩卷 30-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47]
宋常杓篆書宋人詞冊 30-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48]
唐褚遂良臨王獻之飛鳥帖卷 30-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49]
明崔子忠畫蘇軾留帶圖軸 30-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50]
明錢穀惠山煮泉圖軸 30-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51]
元顏輝畫猿軸 30-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52]
元顧安畫墨竹軸 30-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53]
宋人畫子母雞圖軸 30-1XX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11月2日 [354]
明代帝后半身像(一)冊 29-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355]
元吳廷暉龍舟奪標軸 29-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356]
宋劉松年補衲圖軸 29-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357]
宋許迪野蔬草蟲(宋元集繪冊) 29-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358]
明呂紀雪景翎毛軸 29-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359]
宋李嵩畫羅漢軸 29-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360]
明董其昌臨爭坐位帖冊 29-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361]
明文徵明書蘭亭敘卷 29-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362]
宋人卞莊子刺虎圖卷 29-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2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63]
清雍正琺瑯彩瓷綠地萱花草蟲鍾 29-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64]
清雍正琺瑯彩瓷綠竹長春花鳥碗(一對) 28-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65]
清雍正琺瑯彩瓷月季竹石碗(一對) 28-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66]
清雍正琺瑯彩瓷竹石碗(一對) 28-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67]
清雍正琺瑯彩瓷石榴花鳥碗(一對) 28-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68]
清雍正琺瑯彩瓷綠竹長春碗(一對) 28-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69]
清雍正琺瑯彩瓷綠地月季翠竹碗(一對) 28-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0]
清雍正琺瑯彩瓷萬壽圖碗(一對) 28-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1]
清雍正 琺瑯彩瓷玉堂富貴圖碗(一對) 28-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2]
清雍正 琺瑯彩瓷石榴黃鸝碗(一對) 28-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3]
清雍正琺瑯彩瓷石榴黃鸝鍾(一對) 28-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4]
清雍正琺瑯彩瓷綠地梅竹先春鍾(一對) 28-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5]
清雍正 琺瑯彩瓷菊花鍾(一對) 28-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6]
清雍正 琺瑯彩瓷黃地蓮花鍾(一對) 27-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7]
清雍正琺瑯彩瓷黃地月季翠竹鍾(一對) 27-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8]
清雍正琺瑯彩瓷竹雀圖杯(一對) 27-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79]
清雍正琺瑯彩瓷青山水盤(一對) 27-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0]
清雍正 琺瑯彩瓷青山水盤(一對) 27-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1]
清雍正琺瑯彩瓷玉堂富貴盤(一對) 27-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2]
清雍正琺瑯彩瓷海棠繡球花盤(一對) 27-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3]
清雍正琺瑯彩瓷黃地梅竹先春盤(一對) 27-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4]
清雍正琺瑯彩瓷黃地芝蘭祝壽圖盤(一對) 27-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5]
清雍正琺瑯彩瓷竹石碟(一對) 27-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3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6]
清雍正 琺瑯彩瓷黃地蓮花鍾(一對) 27-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12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7]
宋人法書(二)冊 27-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12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8]
清雍正琺瑯彩瓷松梅圖盤(故瓷008805) 26-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89]
清雍正琺瑯彩瓷五色牡丹碗(一對) 26-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0]
清雍正琺瑯彩瓷梅竹碗(一對) 26-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1]
清雍正琺瑯彩瓷眉壽長春圖碗 26-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2]
清雍正琺瑯彩瓷山茶梅花碗(一對) 26-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3]
清雍正琺瑯彩瓷九蓮獻瑞碗(一對) 26-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4]
清雍正琺瑯彩瓷綠地芙蓉桂花碗(一對) 26-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5]
清雍正琺瑯彩瓷孔雀圖碗(一對) 26-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6]
清雍正琺瑯彩瓷芝仙祝壽圖碗(一對) 26-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7]
清雍正琺瑯彩瓷竹鵲碗(一對) 26-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8]
清雍正琺瑯彩瓷錦堂富貴圖碗 26-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399]
清雍正琺瑯彩瓷黃地芝蘭祝壽圖碗 25-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0]
清雍正琺瑯彩瓷綠地菊花鍾 25-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1]
清雍正琺瑯彩瓷三秀盤(一對) 25-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2]
清康熙洋彩瓷紅地四季花卉碗(一對) 25-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3]
清雍正琺瑯彩瓷花竹圖盤(一對) 25-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4]
清雍正琺瑯彩瓷松梅圖盤(故瓷014173) 25-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5]
清雍正琺瑯彩瓷喜報雙安把壺(一對) 25-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6]
清雍正琺瑯彩瓷時時報喜把壺 25-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7]
清雍正琺瑯彩瓷花蝶紋茶壺 25-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8]
清雍正琺瑯彩瓷虎丘山水碗(一對) 25-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09]
清雍正琺瑯彩瓷青綠山水碗(一對) 25-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0]
清雍正琺瑯彩瓷壽山福海圖碗(一對) 25-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1]
清雍正琺瑯彩瓷久安長治碗(一對) 24-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2]
清雍正琺瑯彩瓷茶梅十二喜碗(一對) 24-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3]
清雍正琺瑯彩瓷五倫圖碗(一對) 24-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4]
清雍正琺瑯彩瓷柳燕圖碗 24-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5]
明謝時臣四皓 軸 24-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6]
明陸治仙山玉洞圖 軸 24-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7]
明石芮軒轅問道圖 卷 24-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8]
明崔子忠雲中雞犬 軸 24-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19]
明冷謙白岳圖 軸 24-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0]
乃孫作祖己鼎 24-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1]
清雍正琺瑯彩瓷久安長治碗(一對) 24-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2]
亞醜方觚 24-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3]
獸面紋盂 23-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4]
縣妀簋 23-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5]
頌鼎 23-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6]
史頌簋 23-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7]
召卣 23-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8]
夷曰匜 23-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29]
師湯父鼎 23-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0]
鄂侯簋 23-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1]
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 23-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2]
越王州句劍 23-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3]
大鼎 23-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4]
鄝公鼎 23-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5]
垂鱗紋瓠形壺 22-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6]
亞醜者姤方尊(附木座) 22-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7]
政和鼎 22-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8]
夷則鎛鐘(附宋代至明代玉飾件、鎏金鈎) 22-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39]
紹興豆 22-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0]
西藏 青銅鎏金南天王立像(附木座) 22-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1]
宋李公麟山莊圖 卷 21-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2]
明宣宗書上林冬暖詩 軸 21-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3]
宋四家集 冊 21-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4]
明李東陽自書詩帖 卷 21-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5]
元陳琳溪鳧圖 軸 21-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6]
元趙孟頫趙氏一門法書 冊 21-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7]
明商喜四仙拱壽圖 軸 2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8]
清惲壽平五清圖軸 2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49]
清王翬夏山煙雨圖 卷 20-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2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0]
宋吳炳榴開見子 20-2.240-ok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1]
宋人竹樹馴雀 20-1.23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2]
民國林玉山雙鶉圖. 19-12.23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3]
明陳洪綬仙人獻壽圖 軸 19-11.23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4]
宋賢書翰 冊  (宋蔡襄致彥猷尺牘、宋蘇軾書尺牘、宋黃庭堅書藥方、宋米芾書尺牘、宋薛紹彭書詩帖01、宋薛紹彭書詩帖02、宋錢勰致知郡工部尺牘、宋劉燾書尺牘、宋韓世忠致運使直閣侍史尺牘、宋韓彥質致大縣宣教尺牘、宋汪藻致嘉謨通判朝奉尺牘、宋葉夢得書尺牘、宋吳說書尺牘、宋吳琚致觀使開府相公、宋揚旡咎書尺牘、宋張舜民書尺牘、宋范成大書尺牘、宋陸游書劄子01、宋陸游書劄子02、宋朱熹致教授學士尺牘、宋張九成書尺牘、宋陳與義書詠水仙花詩、陳奕禧題) 19-10.23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5]
明陳洪綬玩菊圖 軸 19-8.23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6]
紈扇畫冊 冊 無款松陰庭院 19-7.23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7]
明孝宗坐像 軸 19-6.23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8]
明熹宗坐像 軸 18-11.21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59]
明王問煮茶圖 卷 18-10.21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0]
明文伯仁松岡竹塢圖 軸 18-9.21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1]
宋惠崇 秋浦雙鴛 18-8.2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2]
宋徐崇嗣枇杷綬帶 18-7.2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3]
宋崔白畫枇杷孔雀 18-6.2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4]
宋王定國雪景寒禽 18-5.20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5]
宋李安忠野卉秋鶉 18-4.20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6]
宋李迪穀豐安樂 18-3.20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6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7]
綠釉陶鍾 18-2.20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8]
龍泉窯青瓷紙槌瓶 17-12.20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69]
鈞窯天藍長方枕 17-11.20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0]
黑陶繭形壺 17-10.20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1]
鈞窯天青釉紫斑如意枕 17-9.20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2]
龍泉窯青瓷弦紋貫耳壺 17-8.20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3]
定窯白瓷盤口瓶 17-7.19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4]
定窯白瓷劃花牡丹紋碟(故瓷009826) 17-6.19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5]
定窯白瓷劃花牡丹紋碟(故瓷003028) 17-5.19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6]
青白瓷水波紋枕 17-4.19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7]
哥窯青瓷葵口盤(故瓷017830) 17-3.19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8]
定窯系白瓷劃花如意枕 17-2.19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79]
汝窯青瓷碟(故瓷017698) 17-1.19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0]
汝窯青瓷碟(故瓷009827) 16-12.19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1]
哥窯青瓷葵口碟(故瓷017140) 16-11.19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2]
汝窯青瓷碟(故瓷008284) 16-10.19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3]
哥窯青瓷葵口碗 16-9.18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4]
青瓷葵口盤 16-8.18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5]
青瓷筆捵 16-7.18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6]
定窯白瓷嬰兒枕 16-6.18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7]
官窯青瓷葵花式洗 16-5.18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8]
汝窯青瓷碟(故瓷017850) 16-4.18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89]
汝窯青瓷盤(故瓷017854) 16-3.18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0]
汝窯青瓷盤(故瓷013962) 16-2.18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1]
汝窯青瓷盤(故瓷017855) 16-1.18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2]
官窯青瓷紙槌瓶 15-12.18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3]
汝窯青瓷水仙盆 15-11.17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4]
汝窯青瓷膽瓶 15-10.17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5]
官窯青瓷葵口盤(故瓷010347) 15-9.17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6]
官窯青瓷葵口盤(故瓷008823) 15-8.17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7]
官窯青瓷葵口碗(故瓷013970) 15-7.17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8]
官窯青瓷葵口洗(故瓷013967) 15-6.17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499]
官窯青瓷葵口洗(故瓷013969) 15-5.17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0]
官窯青瓷弦紋貫耳壺 15-4.17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1]
官窯青瓷三登方壺 17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2]
官窯青瓷方爐 17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3]
官窯青瓷弦紋瓶 16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4]
官窯青瓷八方弦紋盤口瓶(故瓷016924) 16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5]
官窯青瓷八方弦紋盤口瓶(故瓷017701) 16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6]
青瓷橢圓硯 16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7]
官窯青瓷葵口碟(故瓷017157) 16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8]
哥窯青瓷葵口盤(故瓷017832) 16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09]
哥窯青瓷葵口碟(故瓷003270) 16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0]
哥窯青瓷葵口碟(故瓷003271) 16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1]
官窯青瓷葵口碟(故瓷017721) 15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2]
官窯青瓷葵口碟(故瓷017720) 15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3]
哥窯青瓷葵口盤(故瓷017831) 15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7月2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4]
明至清初錯金銀雲紋犧尊 15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5]
清康熙銅胎畫琺瑯四季花卉膽瓶 15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6]
清雍正銅胎畫琺瑯藍地四季花卉渣斗 15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7]
清三松款雕竹荷葉式水盛 15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8]
清乾隆陳祖章雕橄欖核舟 15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19]
清乾隆銅胎畫琺瑯風景蓋罐 15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0]
清康熙松花石山水紋硯 14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1]
清乾隆洋彩瓷開光山水雙耳轉頸瓶 14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2]
清乾隆琺瑯彩瓷紅錦地菊花碗(一對) 14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3]
清太平有象瓷尊 14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4]
清乾隆洋彩冬景山水梅瓶(一對) 14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5]
南宋吉州窯烏金釉葉紋碗 14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6]
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碗 14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7]
金至元鈞窯天青窯變紫斑圓盤 14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8]
明永樂青花花卉紋洗 14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29]
商末周初嬰祖丁鼎 14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年12月24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0]
明仇英松陰琴阮圖 13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2月10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1]
明董其昌書呂仙詩 卷 13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2]
清姚文翰袁瑛合筆盤山圖 軸 13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3]
明王問詩帖 冊 13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4]
明沈士充天香書屋圖 軸 13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5]
明孫克弘銷閒清課圖 卷 12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6]
明周文靖雪夜訪戴 軸 12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6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7]
清 仿汝釉青瓷臂擱(故瓷17785) 12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8]
清 仿汝釉青瓷臂擱(故瓷18043) 12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39]
清 白瓷瓶 12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0]
清 白瓷雙耳三足爐 12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1]
清 仿汝釉青瓷水仙盆 12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2]
清 仿官釉青瓷瓶 12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3]
清 仿官釉青瓷弦紋瓶 12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4]
清 仿官釉青瓷筆筒 12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5]
清 仿官釉青瓷三登方壺 11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6]
清 仿官釉青瓷六方弦紋瓶(中瓷1099) 11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7]
清 仿官釉青瓷八方弦紋瓶 11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8]
清 仿官釉青瓷貫耳壺(故瓷17905) 11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49]
清 仿官釉青瓷杏葉貫耳壺(故瓷18051) 11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0]
清 仿官釉青瓷杏葉貫耳壺(故瓷17709) 11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1]
清 仿龍泉釉青瓷雞薰 11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2]
南宋 官窯青瓷龍紋洗 1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3]
金至元 鈞窯天青海棠式碟 1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4]
北宋至金 定窯白瓷劃花蓮花紋碟 1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5]
北宋至金 定窯白瓷印花舞鳳紋盤 10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6]
北宋至金 定窯白瓷劃花蟠龍紋洗 10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7]
北宋至金 定窯白瓷印花蟠龍紋碟 10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8]
北宋至金 定窯白瓷印花瑞獸紋花式洗 10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59]
明 白瓷印花天祿流雲方洗(故瓷17732) 10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0]
明 白瓷印花天祿流雲方洗(故瓷17731) 10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1]
明 仿官釉青瓷弦紋貫耳壺 10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2]
明 仿官釉青瓷三孔扁壺 10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3]
明至清 仿官釉青瓷花插 10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4]
清 白瓷鍑式洗(帶銅膽) 9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5月1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5]
宋人畫問喘圖 卷 7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6]
唐 周昉蠻夷執貢圖 7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7]
宋葉夢鼎呈判府監丞郎中劄子 7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8]
元倪瓚紫芝山房圖 軸 7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69]
宋錢選秋瓜圖 軸 7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0]
清王翬雲溪草堂圖 卷 6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1]
明董其昌臨十七帖 卷 6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2]
清 乾隆《埏埴流光》圖冊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3]
隋-初唐 玉匣鏡 6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4]
隋-初唐素月鏡附清乾隆鏡匣組 6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5]
春秋晚期 者減鐘(故銅002378) 5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6]
春秋晚期 者減鐘(中銅000049) 5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7]
清「吉笵流輝」銅器匣 5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8]
新莽-東漢早期 「仙人不老」博局鏡 附清 乾隆 鏡匣組 5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79]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 玉琮 附清宮裱綾銅膽、木座 5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0]
清 乾隆 玉仙山樓閣山子 5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1]
蒙兀兒帝國 花式玉盤 附清宮錦袱、裱錦木匣 5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2]
中亞 青玉厚足碗 附清宮裱錦木匣 5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3]
蒙兀兒帝國 玉瓜瓣杯附絲穗 5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4]
鄂圖曼帝國 扭絲紋單柄玉碗 5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5]
阿茲特克帝國黑曜石鏡 附清宮錦囊 4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6]
南宋至元 青瓷凹稜瓶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7]
清 仿官釉青瓷弦紋盤口瓶(故瓷17906) 4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8]
清 仿官釉青瓷弦紋盤口瓶(故瓷18223) 4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89]
清 仿官釉青瓷海棠式貫耳壺 4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0]
元至明 青瓷葵口碗 4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1]
明 宣德 霽青釉盤 4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2]
明 宣德 寶石紅釉碗 4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4月7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3]
宋拓晉唐小楷 冊 4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4]
明邊文進春花三喜 軸 4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5]
元王蒙東山草堂圖 軸 3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6]
明唐寅琴士圖 卷 3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7]
元吳鎮篔簹清影圖 軸 3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8]
元吳鎮篔簹清影圖 軸 3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599]
明董其昌臨顏真卿告身帖 軸 3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0]
宋元名繪 冊 宋王詵繡櫳曉鏡圖 3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1]
宋李嵩聽阮圖 軸 3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2]
集古名繪 冊 宋錢選招涼仕女 3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3]
宋元名繪 冊 元人畫招涼仕女 2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5月31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4]
雕紫檀蟠龍方盒百什件(附44件歷代珍玩)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5]
掐絲琺瑯螭耳罐(一對) 2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6]
御用金碗(附皮盒) 2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7]
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2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9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8]
清乾隆白瓷描紅荷露烹茶詩茶壺 2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18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09]
清乾隆琺瑯彩錦上添花藍地茶鍾(故瓷17017) 1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0]
清乾隆琺瑯彩錦上添花藍地茶鍾(故瓷17018) 1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1]
清乾隆青花描紅纏枝番蓮龍紋天球瓶 15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2]
清乾隆茶葉末釉獸耳壺 1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3]
清乾隆紫砂雕漆雜寶紋壺(故瓷009424) 13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4]
清乾隆紫砂雕漆雜寶紋壺(故瓷009423) 12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5]
清乾隆白瓷描紅三清茶詩茶碗 11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6]
法國十八世紀賽佛爾窯白瓷金彩花卉蓋罐 1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7]
元霽青釉盤 9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8]
元霽青釉單把杯 8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19]
明永樂青花花卉紋扁壺 7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20]
明成化五彩蓮塘鴛鴦盤 6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21]
清乾隆黃釉雙獸耳罐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22]
清乾隆琺瑯彩開光西洋人物螭耳瓶(故瓷017599) 4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23]
清乾隆琺瑯彩開光西洋人物螭耳瓶(故瓷017600)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3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24]
清乾隆琺瑯彩錦上添花黃地菊花紋碗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2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25]
南宋蠔山瓷碗 重要古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1 2021年6月23日 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