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齋夜話
《冷齋夜話》(簡稱《夜話》)通行本十卷。北宋僧人釋惠洪撰。其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流傳甚廣。[1]作者惠洪(1071-1128),筠州高安(今屬江西)人,俗姓喻,字覺范,又名德洪,別號甘露滅、冷齋、儼或老儼。其人工詩能文,著述豐富。[2]《夜話》的性質,學術界的歸類不一。《歷代詩話》、《歷代詩話續編》未收入,顯然未將之歸入詩話一類。郭紹虞先生《宋詩話考》收入,將其認定為詩話。《全宋筆記》收入,整理者黃寶華先生認為是詩話性質的筆記。其論詩的條目較多,與詩話還是有明顯的區別,歸為筆記,當更恰當。[3]
政治背景
[編輯]趙匡胤在陳橋驛(在開封東北四十里)組織兵變,代周自立,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國後將近二十年間,利用武力和外交的手段,吞併了南方的幾個獨立王國,和建都在太原的北漢。但版圖小於漢、唐,燕雲十六州終未能收復,與邊疆民族遼和西夏政權衝突不斷。北宋初期為了防止中晚唐以來藩鎮武力割據的政治局面重演,各種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在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同時,也客觀上使當時人民有比較安定的環境來從事農業、手工業的生產,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並有利於宋代文學藝術的高度發展。北宋王朝在防範武人跋扈方面收到了成效,然而同時也大大削弱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加以北宋歷朝皇帝對武將的猜忌,在邊疆有事時每派宦者監軍,多方牽制。對外戰爭的失利,這就使北宋比之我國歷史上的其他統一王朝表現得特別軟弱。為選拔官僚,北宋還進一步發展了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這就使中小地主階級的士子,有更多的機會參加政權。它也使更多士子「一經皓首」,畢精神於無用之地。宋初科舉承唐五代餘風,偏重詩賦,到仁宗以後,就更重策論。文人執掌政權和當時科舉制度密切相關。由於軍隊的缺乏作戰能力和對外戰爭的接連失敗,北宋王朝每年要向遼和西夏交納銀絹,使國內人民主要是農民階級,在徭役、賦稅的沈重負擔之下,還兼受遼、夏貴族的剝削。
在內憂外患之下,到宋仁宗即位以後,促使一部分正視現實的文人如范仲淹、歐陽修等,從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出發,提出了厚農桑、減徭役等改良政治的主張,企圖以此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他們的政治主張遭到保守派的反對,這就是慶曆黨爭。宋神宗即位,新黨王安石的變法運動開始。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在朝廷裏全面主持變法。反對變法的臣僚如文彥博、富弼、司馬光、蘇軾等,紛紛被貶謫或自求外放。蘇軾先是自求外放,既而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1079)。神宗英年早逝(1085),十歲幼子哲宗繼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哲宗元祐元年(1086)高氏全面起用舊黨、排擠新黨。元祐八年(1093)高氏去世,哲宗親政。哲宗憤恨垂簾期間自己形同傀儡,遂棄舊黨而起用新黨,帶來政局的再一次動盪。後宋徽宗即位,崇寧元年(1102)親政後,迅速改變政治面目,禁毀「元祐學術」與豎立「元祐黨人碑」,對舊黨實施了更大規模、更為嚴重的政治迫害。在此黨禁時期,惠洪卻仍與元祐黨人黃庭堅、張商英、陳瓘等名士往來唱酬,雖獲罪發配海外,終仍不悔。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侵愈烈,徽宗讓位於欽宗。欽宗即位後即貶斥蔡京等人,才廢除「元祐黨禁」。
文學背景
[編輯]作者簡介
[編輯]成書過程
[編輯]陳新《夜話》點校說明:「卷十最後一條記蔡卞之死。蔡卞死於政和末年(1118),當是本書著作時簡單的下限」。[5]張伯偉亦稱:「《夜話》卷十記蔡卞死事,蔡卒於政和末年(1118),此書當完成於其後」。[6]
據周裕鍇先生考證,宣和三年(1121)初夏,惠洪在長沙,與《彥周詩話》作者許顗「所住開軒相對」,多有唱和交流,惠洪聽從許顗意見,刪去「詩至李義山」[註 1]句發生在此間,《夜話》成書也在本年。陳自力亦稱:「許顗所謂『覺范作《夜話》』,當指惠洪對此書進行修繕定稿。惠洪於宣和三年(1121)移居南台寺,當時許顗正在潭州,《夜話》的定稿當在此年」[1]許顗《彥周詩話》云:洪覺范在潭州水西小南台寺。覺范作《夜話》有曰:「詩至李義山,為文章一厄」。仆至此蹙額無語,渠再三窮詰,仆不得已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覺范曰:「我解子意矣」。實時刪去。今印本猶存之,蓋已前傳出者。[7]由此可知在宣和三年(1121)《夜話》已經刊印。
又《詩話總龜前集》卷十九《紀實門》下引《夜話》一則:「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無心花里鳥,更與盡情啼。」余兒時每哦此詩,了不解其意。此處引文中「年五十八」為惠洪自指,也就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然而另有《五百家注昌黎文集》:「魯直云:『吾兒時每哦此詩,而了不解其意,自出峽來,吾年五十八矣,時春曉,偶憶此詩,……」《唐音癸簽》卷二十:「韓退之詩:『喚起窗全曙,……』山谷曰:吾每哦此詩,而了不解其意。自謫峽川,時春晚,憶此詩方悟之。」[8]皆稱「不解其意」、「年五十八」等語出自黃庭堅。黃庭堅生於1045年,五十八歲即1104年。
故《夜話》初成於政和末年(1118)前後,至宣和三年(1121)時已有印本行世,但內容仍在不斷增刪調整,何時最後「定稿」,尚無法確定。[1]
版本源流
[編輯]流傳版本
[編輯]《夜話》版本眾多,版本間源流不清,而且個版本差異較大。[1]目前可見的最早版本是刊刻於元至正三年(1343) 的《夜話》殘卷孤本,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現僅存八卷(1-6、8-9),八卷內又有殘缺,《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1402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528有着錄。[1]《中國叢書綜錄》著錄現存完整十卷本《夜話》11種:《稗海》本(萬曆本、康熙重編補刊本、乾隆修補重訂本),《津逮秘書》本(汲古閣本、景汲古閣本)、《四庫全書》本、《學津討原》本(嘉慶本、景嘉慶本)、《筆記小說大觀》本、《殷禮在斯堂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9]
此外,故宮藏有《夜話》元明時期刻本,據《欽定天祿琳琅書目》等著錄,乾清宮昭仁殿「天祿琳琅後編」藏書中鑑藏兩部元刊本《夜話》,可惜後來天祿琳琅藏書多有散失,這兩部《夜話》去向不明。[10]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部《夜話》,收入海南出版社《故宮珍本叢刊》474冊,已影印出版。
日韓等國家亦有多個版本的《夜話》流傳,嚴紹璗《日藏漢籍善本書錄》著錄日本現存《夜話》版本:
靜嘉堂文庫藏本 原鄭傑 陸心源皕宋樓等舊藏。
日本十五世紀有《冷齋夜話》十卷。
明正天皇寬永年間(1624-1644)京都櫻町有活字刊印本《冷齋夜話》十卷。
明正天皇正保二年(1645年)刊印《冷齋夜話》十卷。此本有靈元天皇寬文六年(1666) 及八年(1668)後印本。
光格天皇文化年間(1804- 1817)刊印《冷齋夜話》十卷。[11]
卞東波等人檢索收有日本35所學術機構藏書目錄的「日本所藏中文古籍資料庫」,發現流傳版本更多,如,舊稱鎌倉時代(1185-1333)末期刊本(即五山版)、江戶初期活字本、天保二年(1831) 刊本等,近藤元粹編《螢雪軒叢書》第九卷亦收入《夜話》十卷。[12]古朝鮮一帶也有《夜話》流傳的記載,鞏本棟《關於漢籍東傳的研究》:例如宋釋惠洪的《筠溪集》《甘露集》和《冷齋夜話》,朝鮮時代的各種書目都未著錄,我們卻可以從高麗李仁老的《破閒集》中尋到是書傳入東國的痕跡。……而《冷齋夜話》,不但李仁老在《破閒集》中曾論及,金昌協《農岩集》卷三十四《雜識》外篇也談到過。[1][13]
各版特點
[編輯]早在清末民初,五山版《夜話》就被中國學者發現。1912年7月,董康、羅振玉逢日本書坊嵩山堂出售五山版《夜話》,借來請王國維對校《津逮秘書》。有多位學者指出五山版《夜話》源出元本,王國維先生稱其「當自元本出」(給繆荃孫信),「其源當出元刊」(校對識語,見於《殷禮在斯堂叢書》),內藤湖南亦稱之「室町時代覆元本」。五山版《夜話》較明清版本更完整,但也不是最完整的版本。《類說》收錄的《二禽名》等六條「未見於《夜話》今傳本,即指流傳較廣的明清版本,而五山版亦未見此六條目,可見也有缺失。[1][14]
諸本之中,國家圖書館藏《夜話》殘卷年代最早,可惜只剩殘卷。《故宮珍本叢刊》收錄故宮現存的一部《夜話》,稱為「元至正三年(1343) 刻本」,實為明前中期刻本。早於明後期的《稗海》本和《津逮秘書》本,部分保存宋元舊本原貌,具有一定價值。[1]
明清版本中,明代毛晉《津逮秘書》本、商浚《稗海》本和清代《四庫全書》本流傳較廣。其中前兩者現在流傳較廣,影響較大,但古今學者對此三本評價都不高。[1] 各版本差異[1]中有詳細論述。
文學思想
[編輯]《冷齋夜話》繼承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學思想,又有許多獨特的識見。惠洪是北宋著名詩僧,一生作詩數千首,與當時文學家蘇軾、黃庭堅、李之儀、秦觀、李格非等關係密切。所著《冷齋夜話》具體完整地闡釋了江西詩派「奪胎換骨」的著名理論,被當代學者廣泛關注。個別學者還論及其以禪喻詩、杜甫詩論等,但至今未有相對全面闡述其文學思想的著述。[3]
文氣論
[編輯]關於文氣論。惠洪認為,詩文創作如果以氣灌注,不論何種題材,都可以有感人的藝術魅力。[3]其論范仲淹詩云:范仲淹少時求為秦州西溪監鹽,其志欲吞西夏,知用兵利病耳。而廨舍多蚊蚋,文正戲題其壁曰:「飽去櫻桃重,飢來柳絮輕。但知離此去,不用問前程。」雖戲笑之語,亦愷悌渾厚之氣逼人,況其大者乎!(《冷齋夜話》卷五)[15]又謂黃庭堅詩,由於大氣貫注,所以格高意遠:山谷在星渚,賦《道士快軒》詩,點筆立成,其略曰: 「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及一杯水,願得青天化為一張紙」,想見其高韻,氣摩雲霄,獨立萬象之表。筆端三昧,遊戲自在也。(《冷齋夜話》卷五)[15]反之,如果乏氣,就難以寫出打破世俗禁忌的精彩詩篇:「今人之詩例無精彩,其氣奪也。」 (《冷齋夜話》卷四)[15]
又論陶淵明詩:東坡每曰古人所貴者,貴其真。陶淵明恥為五斗米屈於鄉里小兒,棄官去,歸久之,復游城郭,偶有羨於華軒。(《冷齋夜話》卷一)[15]蘇東坡認為,陶淵明詩歌之所以取得極高成就,關鍵在於字裏行間充溢着真誠的人格精神。[3]惠洪在此基礎上發揮道:李格非善論文章,嘗曰諸葛孔明《出師表》、劉伶《酒德頌》、陶淵明《歸去來辭》、李令伯《陳情表》,皆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是數君子在後漢之末、兩晉之間,初未嘗以文章名世,而其詞意超邁如此,吾是知文章以氣為主,氣以誠為主。故老杜謂之「詩史」者,其大過人在誠實耳。誠實著見,學者多不曉。(《冷齋夜話》卷三)[15]文氣是作家內在生命精神的體現,賦予氣以「誠」的內涵,這是惠洪對文氣的獨特領悟。[3]
「遊戲三昧」是禪宗語言,"遊戲"指自在無礙,昧"指"正定",即不失定意,意謂習禪悟道達到無任何束縛,超然自在的境界。惠洪將它引用到詩歌範疇內,《冷齋夜話》云:舒王宿金山寺賦詩,一夕而成長句,妙絕。如曰:「天多剩得月,月落聞津鼓。」又曰「乃知像教力,但渡無所苦」之類,如生成。惠洪認為創作詩歌要秉持"遊戲"的態度,自由隨性、輕鬆自在的心態。不要刻意追求形式,拘泥苦澀技巧,否則只會陷入"疲費精力",同時要追求"三昧",使詩歌展現出超脫自在、灑脫無礙、自然圓融、渾然天成的境界。而要達到"三昧"境界,就必巧注重詩歌句法,要注意詩句字詞的運用,以免影響詩歌整體意味,要注意方言、典故的使用,使詩歌更圓融自然。[2]
妙觀逸想
[編輯]惠洪首創"妙觀逸想"說:詩者妙觀逸想之所寓也,豈可限以繩墨哉?如王維作《畫雪中芭蕉》詩,法眼觀之,知其神情寄寓於物,俗論則譏以為不知寒暑。荊公方大拜,賀客盈門,忽點墨書其壁曰:「霜筠雪竹鍾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坡在儋耳作詩曰:「平生萬事足,所欠惟一死。」豈可與世俗論哉?予嘗與客論至此,而客不然予論,予作詩自志,其略曰:「東坡醉墨浩琳琅,千首空餘萬丈光。雪裏芭蕉失寒暑,眼中騏驥略玄黃」[15]『妙觀』是釋家的認知範疇,主體以智慧之心、對世界作神秘的、直覺的、超越常規的關照。'妙觀』指創作過程中自由自在、灑脫不羈、變化無礙的審美構思。"妙觀逸想"的外在表現是"奇"。"奇"代表獨特,與眾不同,也就是違背常態、常規、常理。而這種違反常理的觀照卻表現自由灑脫的人生追求,即「逸想」。[2]
換古奪胎
[編輯]江西詩派重要的理論之一「奪胎換骨」首次較為完整地出現在這一詩話首卷。惠洪肯定黃庭堅提出的「換骨奪胎」法:詩意無窮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思,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這句話首先說明了「奪胎換骨」法的起因,也是作用,即以此法來彌補有限之才追求詩意無窮,不得其工之弊。隨後對「奪胎換骨」之法的概念作了界定[16]
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孫可.《冷齋夜話》成書過程及版本源流考[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8(06): 61-66+93.
- ^ 2.0 2.1 2.2 唐娟. 惠洪《冷齋夜話》研究[D]. 廣西師範大學, 2015.
- ^ 3.0 3.1 3.2 3.3 3.4 張瑞君. 惠洪《冷齋夜話》的文學思想[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31(02): 86-90+197.
- ^ 曾文樹. 《冷齋夜話》文藝思想之研究[D]. 國立中央大學, 2007.
- ^ (宋)釋惠洪,等. 冷齋夜話·風月堂詩話·環溪詩話[M].陳新,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88.
- ^ 張伯偉. 稀見本宋人詩話四種[M].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2.
- ^ (清)何文煥. 歷代詩話[M].北京: 中華書局, 1981.
- ^ (明)胡震亨. 唐音癸簽[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 ^ 上海圖書館. 中國叢書綜錄(第2冊)[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 ^ 查雪巾,卞東波. 《冷齋夜話》宋本原貌及元刻本考論[A]// 蔣寅, 張伯偉. 中國詩學(第17輯).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
- ^ 嚴紹璗. 日藏漢籍善本書錄[M].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
- ^ 卞東波. 《冷齋夜話》日本刊本考論[A]// 卞東波. 宋代詩話與詩學文獻研究.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
- ^ 鞏本棟. 關於漢籍東傳的研究[J]. 學習與探索. 2006(2): 165-166.
- ^ 大阪府立圖書館. 恭仁山莊善本書影[M]. 京都: 小林寫真製版所, 1935.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朱易安, 傅璇琮, 等, 編. 全宋筆記[M]. 鄭州: 大象出版社, 2006.
- ^ 成明明. 《冷齋夜話》與江西詩派[J]. 雲南社會科學, 2005(01): 124-127.
註釋
[編輯]- ^ 許顗《彥周詩話》云:洪覺范在潭州水西小南台寺。覺范作《夜話》有曰:「詩至李義山,為文章一厄」。仆至此蹙額無語,渠再三窮詰,仆不得已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覺范曰:「我解子意矣」。實時刪去。今印本猶存之,蓋已前傳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