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嵛山島

座標26°55′00″N 120°12′15″E / 26.9167705°N 120.2042112°E / 26.9167705; 120.204211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6°55′00″N 120°12′15″E / 26.9167705°N 120.2042112°E / 26.9167705; 120.2042112

大嵛山島
大嵛山島
地圖
自然地理
位置東中國海
面積22.84平方公里(8.82平方英里)
最高點紅紀洞山(541.3米)
地圖
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建制鎮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嵛山鎮
人口統計
語言閩南語浙東南片[1]閩東語福寧片福鼎話[2]漢語普通話
族群漢族閩南民系閩東民系[1]畲族回族[2]

大嵛山島,舊稱盂山島,是中國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嵛山鎮的主要轄島,直徑約5公里,面積22.84平方公里,最高處紅紀洞山海拔541.3米,是福瑤列島的最大島嶼,亦為福鼎市第一大島[3]。據《大清一統志》記載,大嵛山島「山高而中坳,形似缽盂,舊名盂山。中有三十六澳,地肥饒,居民稠密。」後人將「盂山」諧音雅化為「嵛山」並沿用至今[4][2]。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將大嵛山島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5]

歷史

[編輯]

嵛山島自西晉起至明朝先後屬於溫麻縣長溪縣福寧州。明朝洪武年間,出於倭寇的防務需要,江夏侯周德興認為大嵛山島孤懸海中,便將島上居民悉數遷入福寧州的七都和八都一帶(七都在今霞浦牙城鎮一帶,八都在今福鼎境內[6]),島一度被荒廢[4],此後大嵛山島被納入福寧衛烽火寨管轄。嘉靖年間,俞大猷、戚繼光等將領率明軍在福建沿海一帶抗倭,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參將黎鵬舉在大嵛山島守衛時擊沉一艘倭舟,將殘餘倭寇追擊到三沙火燄山一帶並大破之。萬曆二十年(1592年),明廷在此地設立游軍,大嵛山島成為海上軍事要塞。[2][7]

福鼎建縣前,大嵛山島屬福寧州勸儒鄉擢秀里。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寧州升格為福寧府,原福寧州直轄區改設附郭霞浦縣,5年後,自霞浦縣分出福鼎縣,福瑤列島的大嵛山島及以北島嶼歸福鼎縣管轄,小嵛山島及以南島嶼歸霞浦縣管轄。在此期間,有福建的漁民陸續來大嵛山島開荒捕魚,使得大嵛山島人口逐漸增多,但清廷仍不准在島上進行開發。嘉慶年間,大嵛山島成為蔡牽起義軍的根據地之一。[2]

中華民國時期,大嵛山島屬福鼎縣秦嶼區管轄。民國14年(1925年),曾參加辛亥革命的福鼎人朱騰芬攜眷回鄉,致力於開發大嵛山島,大嵛山島人口增多,漸得繁榮[7]。民國23年(1934年),中共閩東特委在大嵛山島組織過海上游擊隊。民國38年(1949年),隨着第二次國共內戰的推進,福鼎縣城被中國共產黨接管,福鼎縣長曾文光逃到大嵛山島,10月8日,嵛山島島民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了大嵛山島。[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大嵛山島設立嵛山鄉,1952年劃分為東角、蘆竹兩鄉。1954年,大嵛山島及其周邊島嶼全部劃歸霞浦縣管轄,隸屬於霞浦縣海島區(1955年改稱三沙區)[8],同年,由於台海兩岸對峙,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一個獨立團、空軍的一個連登島駐紮,並持續駐防至1970年[5]。1962年,大嵛山島復歸福鼎縣轄,並成立嵛山人民公社,公社駐馬祖村[2]。1980年屬福鼎縣嵛山區,1987年屬嵛山鄉,1993年屬嵛山鎮。[9]

地理與交通

[編輯]
大嵛山島
氣候圖表
 
 
78
 
 
13
8
 
 
150
 
 
13
5
 
 
147
 
 
17
9
 
 
199
 
 
20
15
 
 
258
 
 
22
18
 
 
274
 
 
22
19
 
 
131
 
 
24
20
 
 
253
 
 
26
20
 
 
164
 
 
25
18
 
 
71
 
 
22
18
 
 
126
 
 
19
16
 
 
99
 
 
12
6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10]
英制單位換算
 
 
3.1
 
 
55
46
 
 
5.9
 
 
55
41
 
 
5.8
 
 
63
48
 
 
7.8
 
 
68
59
 
 
10
 
 
72
64
 
 
11
 
 
72
66
 
 
5.2
 
 
75
68
 
 
10
 
 
79
68
 
 
6.5
 
 
77
64
 
 
2.8
 
 
72
64
 
 
5
 
 
66
61
 
 
3.9
 
 
54
43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大嵛山島以島中部山呈盂狀而得名,中部凹陷的部分形成了一個聚水湖泊,被稱作「天湖」,該湖常年不旱,又是淡水湖,成為島民重要的飲用水來源。1979年,政府在天湖建立了一條攔水壩,使自然湖擴張為天湖水庫,面積達0.93平方公里,容量160萬立方米[2][7]。大嵛山島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7℃,最冷月2月平均氣溫9℃,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23℃。[10]

大嵛山島距大陸最近點為島西北部,距福鼎青嶼頭3.56海里,島上常年有與大陸聯通的往返班船,與福鼎沙埕桐山硤門以及霞浦三沙均有船隻來往。島上亦建成了19.8公里的環島公路。[7][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福建省寧德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宁德地区志. 福建黨史方志網. 1998-11 [2024-05-02]. ISBN 7-80122-37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福鼎縣地名辦公室. 福鼎县地名录. 福鼎縣. 1984: 181–183. OCLC 840383724. 
  3. ^ 福鼎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鼎县志. 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5: 69. ISBN 7-5037-2029-8. 
  4. ^ 4.0 4.1 廖鴻藻. 链接至维基文库 卷四百三十五至四百三十六. 連結至維基文庫 大清一统志. 維基文庫. 1820 (中文). 
  5. ^ 5.0 5.1 蔡榆. 嵛山岛传奇:远去了的炮声. 中國國家地理. 2015-08-06 [2024-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2). 
  6. ^ 劉以臧; 徐友梧 (編). 城市志·十四. 霞浦縣志. 福州洗馬橋公教印書館. 1929. 
  7. ^ 7.0 7.1 7.2 7.3 嵛山岛:海上仙山艳神州.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4-03-15 [2024-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2). 
  8. ^ 霞浦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霞浦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66–67. ISBN 7-80122-542-2. 
  9. ^ 9.0 9.1 福鼎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鼎县志(2003年版). 福州市: 海風出版社. 2003: 72–73. ISBN 978-7-80597-290-9. 
  10. ^ 10.0 10.1 NASA Earth Observations Data Set Index. NASA.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