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成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成梁
性別
出生1526年
遼寧鐵嶺
逝世1615年
北京
國籍明朝
別名李引城
教育程度私塾
職業軍人
活躍時期16世紀
親屬九子
經歷
  • 牙兵、牙將
    遼東總兵
    太傅
    劾罷
代表作

李成梁韓語:이성량,1526年—1615年),汝契引城,鐵嶺(今遼寧鐵嶺)人, 明朝後期將領,朝鮮人李英後裔。

李成梁前後兩次任遼東總兵,第一次是二十二年,第二次是八年,一共三十年時間。鎮守遼東30年期間組織遼東鐵騎,先後十次奏大捷。[1]明史》說李成梁「英毅驍健,有大將才……」「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兩百年來所未有」。但晚年因位望益隆,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萬曆三十六年被劾罷。萬曆四十三年卒。

生平

[編輯]

李成梁的高祖李英自朝鮮投奔明朝,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遂世居遼東鐵嶺。成梁早年家貧,不能襲職,四十歲猶為諸生。嘉靖末入京襲職為指揮僉事,積功升為險山參將。隆慶元年(1567年),抗擊土蠻汗,入援永平有功,進升為副總兵。隆慶三年,以軍功進秩一等。隆慶四年(1570年)九月代替殉職的王治道成為遼東總兵。署理都督僉事,整飭邊務,抵禦察哈爾部土蠻、內喀爾喀速把亥炒花,朵顏部董狐狸長昂,建州女真王杲、王兀堂、葉赫部清佳努楊吉努,聲威大振。隆慶五年,在卓山擊敗土蠻,以功署理都督同知,世蔭千戶。又在遼陽北河、前屯、鐵嶺、鎮西諸堡擊敗土蠻,增秩二等。萬曆元年(1573年),為了加強對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禦,遼東總兵李成梁擴築寬甸等六堡。六堡位於鴨綠江以西,毗連建州女真,地理位置重要。

萬曆二年(1574年),女真首領、建州都指揮王杲大舉犯擾遼陽瀋陽。李成梁督兵進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斬首一千餘級。王杲再出兵犯邊,又為明軍所敗,王杲被捕死。李成梁以功進左都督,世蔭都指揮同知。民間傳言此役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被俘,為李成梁收留,充當僕役。[2]萬曆三年,擊敗土蠻、炒花,加太子太保,世蔭錦衣千戶。次年,擊敗黑石炭、大委正。萬曆五年(1577年)五月,土蠻再次入寇,聯營直至遼河以東,李成梁襲擊土蠻,大勝而還。萬曆六年(1578年)正月,速把亥集合土蠻軍大舉入寇,李成梁再擊潰之,加太保,世蔭本衛指揮使,世蔭指揮僉事。十二月,擊敗速把亥、炒花等三萬騎,晉封寧遠伯。萬曆七年,敗土蠻對錦州等的進犯。

遼寧錦州北鎮廣寧城李成梁石牌坊

明萬曆八年(1580年),皇帝為表彰李成梁鎮守遼東軍功,建石坊(位於今日遼寧省錦州北鎮市[3]在永奠堡等地擊破建州都督王兀堂。萬曆九年初,擊敗土蠻汗、黑石炭。

萬曆十年(1582年)三月,李成梁派李平胡在鎮夷堡擊殺速把亥,以鎮撫遼東之功,世蔭錦衣指揮使。王杲子阿太(亦作阿臺)和明作對,九月,遼東總兵李成梁進攻阿太之古勒寨。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再度發兵攻王杲之子阿臺,阿臺中箭身亡。錄功,世蔭指揮僉事。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是王杲的孫女婿,死於這次戰鬥。努爾哈赤日後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之後,欲為報父祖之仇為藉口叛明「七大恨」之一。十二月,與巡撫李松謀斬葉赫部首領清佳努、揚吉努,世蔭錦衣衛指揮使。萬曆十三年,擊退速把亥子把兔兒對瀋陽、開原、鐵嶺等地進犯,改蔭都指揮使。

李成梁晚年在軍事上常謊報軍情,殺良冒功,在長子李如松死後生活上更是逐漸貴極而驕,奢侈無度,「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已,以是灌輸權門,結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為之左右」。李成梁的家院「附郭十餘里,編戶鱗次,樹色障天,不見城郭。妓者至二千人,以香囊數十綴於繫襪帶,而貫以珠寶,一帶之費,至三四十金,數十步外,即香氣襲人,窮奢極麗」。萬曆六年三月,發生李成梁所部殺降冒功的事,張居正知有隱情,[4]但對李成梁父子有所偏袒。張居正死後,李成梁照常侵吞邊餉,殺良冒功,盡露暮氣。萬曆十九年(1591年),以謊報戰功,李成梁為言官所劾罷官。[5]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為大學士沈一貫力薦成梁復起遼東,此時老將已無遠志,遼東少事,以閱視敘勞,加封太傅,再鎮遼東。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成梁以「地孤懸難守」,棄遼左六堡,徙六萬四千餘戶居民於內地,「居民戀家室,則以大軍驅迫,死者狼藉」,大受朝野譴責。[6]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又被劾罷,熊廷弼守遼東時,指出李成梁罪可至死。[7]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卒於北京,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

後事

[編輯]

成梁死後三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詔告對明朝的「七大恨」檄文,正式對朝廷宣戰。

家庭

[編輯]

成梁多子,長子李如松曾威震朝鮮,擊敗小西行長,其他如李如柏李如楨李如樟李如梅,族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皆驍勇善戰,有父兄之風,時人譽「李家九虎將」。

女婿韓宗功

後裔入清朝為漢軍旗人,家族分支後代有清朝正黃旗漢軍隱士詩人李鍇家族、正藍旗漢軍河道總督李宏 (清朝)與巡撫巴哈布家族。

在中國的先世

[編輯]

據《李氏譜系》的記載(康熙壬寅(1722年)十世裔孫李樹德重修), 鐵嶺李氏原是唐末年渡鴨綠江,朝鮮人則認為這一支家族是出自星州李氏,14世紀末在始祖李膺尼帶領下由朝鮮遷至鐵嶺,後編入明朝衛所並出仕做官。

族譜以出任鐵嶺衛指揮僉事李英為一世祖,之上還有李哲根穗李和山李廈霸努李把圖理李膺尼五位祖先,但「因鼎革,碑記殘毀,譜系散失,是以五位之世次無考未敢妄注也」。

第二世為李文彬,第三世為李春英(或作李春美),第四世李涇,均世襲鐵嶺衛指揮僉事。李涇有子四人,居長者即明末遼東名將李成梁。李氏從第三世春字輩起,五個兄弟析為五房。李成梁一系屬老長房,以下依次為老二房、老三房、老四房、老五房。

與努爾哈赤的關係

[編輯]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發兵攻王杲之子阿臺,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是王杲的孫女婿,死於這次戰鬥。塔克世雖屬王杲一系,但已歸附李成梁,卻因此戰死,實為成梁與尼堪外蘭故意為之,對此努爾哈赤極為不滿:「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為辭?」成梁自知理虧,將塔克世的土地、人馬等送給努爾哈赤,令讓他承襲都督指揮銜,以為補償。努爾哈赤後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之後,欲為報父祖之仇為藉口叛明「七大恨」之一。李成梁晚年仍與努爾哈赤往來甚密,濘曾一度有倚仗努爾哈赤之兵襲占朝鮮自立的野心。[8]於邊事又常敷衍,只要努爾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給官」,甚至「棄地以餌之」,因此被宋一韓熊廷弼等廷臣所參劾。[9][10]建州勢力能夠在遼東崛起,甚至清朝成功建立,也與李成梁的包庇和輕視不無關係,為清兵入關也埋下伏筆,間接促使日後明朝沒法鎮壓中原農民軍,因此需為明朝滅亡負上一定的責任[8]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載:「寧遠伯李成梁父子威名素著,諸子家丁,驍勇善戰。賊降夷雜種,出入邊徼,心輕中國,獨憚李氏耳。」
  2. ^ 黃道周《博物典匯·建夷考》:「先是奴酋父他失有膽略,為建州督王杲部將,呆屢為邊患。是時李寧遠為總鎮,誘降其酋父,為寧遠伯嚮導討王杲,出奇兵,往返八日而擒呆。酋父即負不賞之功,寧遠伯相其為人有反狀,懸之,以火攻,陰設反機以焚之死。時努爾哈赤甫四歲,寧遠不能掩其功,哭之甚哀,撫努爾哈赤與速爾哈赤如子。奴酋稍長,讀書識字,好看三國、水滸二傳,自謂有謀略,十六歲始出之建地」。事實上努爾哈赤生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李成梁於隆慶四年(1570年)代遼東總兵時,努爾哈赤已經12歲。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書云:「先是李寧遠搗阿台,夷其巢,努爾哈赤祖叫場,父搭失,並從征為嚮導……因兵火死於阿台城下,方十五六歲,請死,成梁哀之,且虜各家救書無所屬,悉以屬奴」。
  3. ^ 北寧市位於遼寧省錦州,2006年3月17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改名為北鎮市。
  4. ^ 書牘十《答本兵方金湖言邊功宜詳核》:「遼左之功,信為奇特,伏奉聖諭俯詢,謹具奏如別揭。但細觀塘報,前項虜人有得罪土蠻,欲過河東住牧等語,雖其言未可盡信:然據報彼既擁七、八百騎,詐謀入犯,必有準備;我偏師一出,即望風奔潰,駢首就戮,曾未見有抗螳臂以當車轍者,其所獲牛、羊等項,殆類住牧家當,與入犯形勢不同。此中情勢,大有可疑。或實投奔之虜,邊將疑其有詐,不加詳審,遂從而殲之耳。今奉聖諭特獎,勢固難已,但功罪賞罰,勸懲所系,萬一所獲非入犯之人,而冒得功賞,將開邊將要功之隙,阻外夷向化之心,其所關係,非細故也。」
  5. ^ 《明史·列傳一百二十六》:而其戰功率在塞外,易為緣飾。若敵入內地,則以堅壁清野為詞,擁兵觀望;甚或掩敗為功,殺良民冒級。閣部共為蒙蔽,督撫、監司稍忤意,輒排去之,不得舉其法。先後巡按陳登雲、許守恩廉得其殺降冒功狀,擬論奏之,為巡撫李松、顧養謙所沮止。既而物議沸騰,御史朱應轂、給事中任應徵、僉事李琯交章抨擊。事頗有跡,卒賴奧援,反詰責言者。及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相繼謝政,成梁失內主,遂以去位。
  6. ^ 《明史·列傳一百二十六》:當萬曆初元時,兵部侍郎汪道昆閱邊,成梁獻議移建孤山堡於張其哈剌佃,險山堡於寬佃,沿江新安四堡於長佃、長嶺諸處,仍以孤山、險山二參將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道昆上於朝,報可。自是生聚日繁,至六萬四千餘戶。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懸難守,與督、撫蹇達、趙楫建議棄之,盡徙居民於內地。居民戀家室,則以大軍驅迫之,死者狼籍。成梁等反以招復逃人功,增秩受賞。
  7. ^ 《明神宗實錄》卷455,萬曆三十七年(1609)二月辛己
  8. ^ 8.0 8.1 《滿洲開國史講義》第117頁,孟森著,中華書局2006年版
  9. ^ 《清史講義》第97頁,孟森著,中華書局2010年版
  10. ^ 《明史講義》第239頁,孟森著,中華書局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