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新
李鼎新(1861年—1930年)字承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中華民國海軍上將,曾任海軍總長。
生平
[編輯]清末的活動
[編輯]1881年(光緒7年),李鼎新畢業於馬尾船政局後學堂第4期駕駛(操舵)班。同年,赴英國留學,入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繼續學習操舵。此外,他還在北海以及西印度群島實習。5年後,李鼎新歸國,出任北洋海軍右翼中營遊擊。1889年(光緒15年),升任定遠艦署理副管駕。3年後,被任命為正式的副管駕。
甲午戰爭爆發後,李鼎新參加黃海海戰,海軍提督丁汝昌在戰鬥中負傷。定遠艦管駕劉步蟾及副管駕李鼎新代為督戰。翌年,北洋艦隊覆滅,清軍大敗,李鼎新提醒朝廷海軍改革的必要性。此後,他的海軍軍官職務被罷免。
1901年(光緒27年)11月,袁世凱就任直隷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鼎新再度被任用。以後,歷任海圻艦管帶、山海關艦隊副司令。1911年(宣統3年)春,海軍部成立,李鼎新獲授海軍正參領,署理軍法司司長。
北京政府的活動
[編輯]中華民國成立後,李鼎新留在北京政府的海軍部,從參事一直升至海軍參謀長。1912年(民國元年)10月,獲授海軍少將。12月,升任海軍總司令,獲授海軍中將,駐紮上海。翌年,二次革命爆發,李鼎新奉袁世凱之命,擊敗了在上海起義的陳其美軍。因立下軍功,8月獲加海軍上將銜。
1915年(民國4年)12月上旬,李鼎新下屬的肇和艦策劃反袁世凱的起義,獲得有關情報察知此事的李鼎新成功鎮壓了起義,但事件引起了袁世凱的不滿,12月21日袁世凱令海軍總司令李鼎新褫職留任,並且褫奪其上將銜海軍中將。同月,袁世凱稱帝,李鼎新和其他海軍將領持異議,故未獲得爵位,由此李鼎新對袁世凱懷恨在心。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6月16日,李鼎新恢復原官[1][2]。當時國務總理段祺瑞未肯遵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讓國會復會,25日,李鼎新竟在上海率海軍第一艦隊、練習艦隊加入護國軍,要求恢復約法和召開國會、成立內閣三事[3]。29日,黎元洪命令召集國會。7月14日,軍務院宣告撤消,李鼎新即於18日要求北京派員到上海商討善後[4],因此薩鎮冰被派往上海接洽。8月15日,李鼎新宣佈裁撤駐滬海軍臨時總司令部,艦艇各回本隊,由所屬司令管理,中央直接調遣[5]。
升任海軍總長
[編輯]1921年(民國10年)5月,靳雲鵬內閣成立,李鼎新被任命為海軍總長。在北京政府內的派閥鬥爭中,李鼎新成為直系的一員。
1922年,福建省在皖系徐樹錚的策劃下,直系的福建督軍李厚基在駐馬尾的海軍兵變中被扣留。因此李鼎新派上海的艦隊到福建省的直系地盤防衛。結果,李厚基被南方政府的許崇智戰敗,被迫退出福建。1924年(民國13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敗北,李鼎新被迫去職。此後,李鼎新從政界及軍界完全引退。
1930年(民國19年),李鼎新在上海病逝。享年70歲。
來源參考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陳孝華「李鼎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伝 第9巻. 中華書局. 1997. ISBN 7-101-01504-2.
-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國(北洋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