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吟龍
汪吟龍(1898—1961)安徽省桐城縣(現樅陽縣)人,字子云[1],別署江南汪大,室名鐵硯齋,又署鐵硯齋主人[2]。中華民國儒學家、作家、官員。
生平
[編輯]汪吟龍少年時從舅父方平學,既而師從梁啓超。[1]1925年7月27日,清華國學研究院錄取首屆新生,正取30名、備取2名,其中包括汪吟龍。梁啓超擔任清華國學研究院教授(任至1927年辭職)。[3]入學後不久,學生汪吟龍、劉盼遂、聞惕、高亨、杜綱百、吳其昌等人創辦《實學》雜誌,於1926年4月問世。1927年夏,吳其昌還曾經主編出版《清華學校研究院同學錄》,由梁啓超題箋,師生都有照片,同學各列小傳,其中吳其昌親自為汪吟龍等十多位同學撰寫了小傳。[4]
後期「甲寅派」因為《甲寅》周刊而得名,政治上堅持自由主義,文化上堅持保守主義。《甲寅》周刊於1925年7月18日創刊,發行45期之後於1927年4月2日停刊。除「甲寅派」的首領章士釗之外,後期「甲寅派」的主要成員還有梁家義、瞿宣穎、唐慶增、汪吟龍、陳筅樞、楊定襄、陳拔、董時進、龔張斧等人。汪吟龍在《甲寅》周刊發表了《白話與科舉》、《文中子考信》等文章。[5][6]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控制華北,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的國立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遭閻錫山勢力驅逐。1930年5月22日,羅家倫辭職離開清華大學。一個月後,閻錫山派喬萬選接管清華大學,受到清華大學師生抵制。喬萬選不甘失敗,無視清華大學在馮友蘭為首的校務會議領導下的正常運作,派人赴清華大學各主要部門遊說,又托瞿國眷、汪吟龍等人拉攏馮友蘭、吳宓等人,但是清華大學師生不為所動。[7]
1934年,汪吟龍等人發起成立中華儒學研究會,認為「真正中國之文明,殆非儒家學說莫屬矣」。[8]1934年5月31日中華儒學研究會得到國民黨中央政府准予組織,1935年11月2日在國民政府教育部備案。1935年4月,在1923年大地震中被毀的日本東京湯島聖堂重建竣工,日本政府邀請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四聖后裔」代表、中華儒學會代表、中華儒學研究會代表多人到東京參加落成典禮。汪吟龍作為中華儒學研究會代表參加。1935年5月25日《申報》報道,中華儒學會及中華儒學研究會的代表汪吟龍、王永樂等人回到中國後,商議「籌組曲阜研究院。該院以研究東方文化、儒家學說,推行世界,促進大同為宗旨,而輔以其他有關之學科,分設各研究所。如:甲、經學研究所……現此事已得河南劉(峙)主席、山東韓(復榘)主席等贊助。」[9]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日本成立傀儡政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下屬的安徽省省會設在蚌埠,成立安徽省維新政府(1940年10月10日改為安徽省政府,隸屬汪精衛政權)。1938年,安徽省維新政府成立,倪道烺任省長,汪吟龍任教育廳長。從1938年到1941年,教育廳長先後為汪吟龍(籌備時期)、吳文、謝學霖。[10][11]
著作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方爾文、汪福來主編,桐城文化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44頁
- ^ 2.0 2.1 喬曉軍,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 (補遺二編),三秦出版社,2007年
- ^ 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生名单,凤凰网,2009-11-22. [2015-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吳令華,追憶父親吳其昌教授,清華校友網,2004-10-31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2-17.
- ^ 郭雙林,論《甲寅》雜誌與「甲寅派」,載《近代文化研究的繼承與創新》編寫組編,近代文化研究的繼承與創新,中華書局,2010年
- ^ 賈植芳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江蘇教育出版社,1985年
- ^ 王仁宇,馮友蘭代理清華校務的一段史實,清華大學新聞網,2011-8-10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2-17.
- ^ 鲍炳中,评孔大事年表,载《孔子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 [2015-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7).
- ^ 袁詠紅,20世紀30年代「讀經」的主張和爭論,史學月刊2008年07期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2-17.
- ^ 日偽時期蚌埠傀儡政權更迭情況,安徽文化網,2008-12-13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2-17.
- ^ 日伪安徽省政府年序列表及职官名录,安徽文化网,2008-06-26. [2015-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7).
12 周巨龍,中華儒學研究會與樅陽人汪吟龍,銅陵社科苑,2022-4-30,(載於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206179426022247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