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的可靠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條目的破壞

維基百科的可靠性是指相對於其他百科全書等專業來源,在數據統計、對比評審、歷史分析等方面提供信息的準確度與可靠性。關於維基百科可靠性的觀點——請參閱維基百科:免責聲明

由於維基百科允許匿名編輯以及協作編輯,對其可靠性的評估一般包括錯誤信息被修訂的速率。在維基百科建立兩年後的2003年,IBM研究者在一份研究中認為,「惡意破壞會很快被修正,其速率之快,乃至絕大多數用戶根本無法注意到其影響。」[1] 並認定維基百科擁有「令人驚奇的快速自我修繕能力」。[2]

2005年,早期一份來自《自然》的著名研究認為,維基百科的科學類條目水準已經與大英百科全書不相上下,「嚴重錯誤」率也基本相同。[3][4]

參見

[編輯]

註釋參考

[編輯]
  1. ^ history flow: resul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BM Collaborative User Experience Research Group, 203
  2. ^ Fernanda B. Viégas, Martin Wattenberg, Kushal Dave: Studying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Authors with history flow Visualizat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roceedings of the 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575–582, Vienna 2004, ISBN 1-58113-702-8
  3. ^ Jim Giles. Internet encyclopedias go head to head. 自然. 2005年12月, 438 (7070): 900–901 [2011-01-18]. PMID 16355180. doi:10.1038/438900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4).  而在2006年,來自《大英百科》的研究卻對此不以為然,並認為維基百科內容有着致命缺陷Wikipedia survives research test. BBC News (BBC). December 15, 205 [2011-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7). 
  4. ^ Fatally Flawed: Refuting the recent study on encyclopedic accuracy by the journal Na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March 20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