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渣·馬田·杜·加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渣·馬田·杜·加爾
出生1881年3月23日 編輯維基數據
塞納河畔訥伊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1958年8月22日 編輯維基數據 (77歲)
墓地Cimetière de Cimiez 編輯維基數據
母校
職業作家檔案管理員劇作家 編輯維基數據
獎項諾貝爾文學獎、Grand Prix littéraire de la Ville de Paris 編輯維基數據
簽名

羅渣·馬田·杜·加爾(法語:Roger Martin du Gard,1881年3月23日—1958年8月22日),法國小說家。馬田‧杜‧加爾在1881年3月23日生在法國塞納河畔一個基督教徒家裏。少時聰穎、愛好文學,深受法文教師的器重。在老師的啟發下,對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古文字頗有研究的父親,對馬田‧杜‧加爾影響也很大。1903年,22歲的馬田‧杜‧加爾考入法國文獻學院,幾年的學習研究,使他榮獲文獻專家的學位。這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馬田從文獻學院畢業後,任職於巴黎國家古文學文庫。在此後的四、五年間,馬田利用工作之便,閱讀了更多數量的古典文學作品,在社會上結識了羅曼·羅蘭安德烈·紀德等小說家,並成為好友。在他們的感召下,馬田提起筆來嘗試小說的創作。[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發表了兩篇小說:《成功》(1910年)、《讓·巴洛瓦》(1913年)。1916年回到巴黎,從事戲劇活動。1920年春天開始醞釀長篇巨著《蒂伯一家英語The Thibaults》(Les Thibault),《蒂伯一家》共八卷——《灰色筆記本》、《教養院》、《美好的季節》、《診斷》、《小妹妹》、《父親的死》、《1914年夏天》、《結尾》,從1922年開始寫作,直到1940年全部完成。1937年以《蒂伯一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他的長篇小說《蒂伯一家》中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和真實性。這是對人類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作品在台灣的出版

[編輯]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馬田卡德》,台北市:九華文化 1980年。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頁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