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社會主義
外觀
歡迎來到社會主義主題
社會主義(英語:socialism)是一種政治、社會、經濟哲學,包括各種以社會共有生產資料為特點的經濟與社會體系。其中,社會共有生產資料可以透過國家擁有、集體擁有、工人自治、勞工合作甚至公民持股達成。雖然社會主義種類千千萬萬,沒有一種定義可以概括,但是每一種都認為應該由社會控制生產資料。 (閱讀全文……)
特選條目社會主義社會是一種社會形態,一般指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重視社會福利,採用生產資料公有制,通常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由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性社會型態。在社會主義社會,經濟成果是根據按勞取酬的原則分配(即「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特色人物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字仲甫,號實庵,1914年始用筆名獨秀,安徽省安慶府懷寧縣人,中國近現代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1915年,他創辦了《新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開創人和領袖之一。1920年起,他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及初期領袖,但於1927年因中國國民黨清黨,中共遭到重大打擊,被共產國際認為負領導責任而被迫辭職,1929年因中東路事件中反對當時中共提出的「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並以托洛茨基主義立場批評中共,被中共開除黨籍。後成爲中國托洛茨基主義的早期領袖之一,對斯大林主義進行了批判,1931年建立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1932年被國民黨政府判處「以文字為叛國之宣傳」罪。1937年因抗日戰爭爆發提前出獄,後脫離托派組織,並開始反思蘇聯模式的缺陷,進一步批判斯大林的極權主義,1942年在四川江津去世。 陳獨秀一生經歷複雜,對他的評價也複雜,而且隨時間變化。關於新文化運動,他自稱「蔡先生、適之和我,乃是當時在思想言論上負主要責任的人」,毛澤東稱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關於政治,1945年中國共產黨雖說評價他「做了啟蒙運動的工作,創造了黨」,但「1927年,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思想,發展為投降主義路線,在黨的領導機關中佔了統治地位,...以至於...這次革命終於失敗了」,近年來有學者認爲陳獨秀不應爲中共所謂「機會主義」的問題負責。1932年國民黨政府判處他犯了「以文字為叛國之宣傳」罪。1940年代,胡適稱他爲「終身的反對派」,「從苦痛的經驗中悟得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 (閱讀全文……)相關話題分類精選語錄
歡迎參與!歡迎大家踴躍參與維基專題: 社會主義併合作改進維基百科上與社會主義相關的各個頁面。 其他維基媒體透過主題探索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