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十航班之戀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十航班之戀
類型冒險
平台Microsoft WindowsOS X
開發商Blendo Games
發行商Idle Thumbs
音樂克里斯·雷莫
引擎id Tech 2
模式單人
發行日Microsoft Windows
  • 全球:2012年8月
OS X
  • 全球:2012年11月

三十航班之戀(英語:Thirty Flights of Loving是布蘭登·鍾旗下獨立遊戲公司Blendo Games開發的第一人稱視角冒險遊戲,2012年8月發行Microsoft Windows版,同年11月發行OS X版。布蘭登·鍾將id Software在《雷神之鎚II》首創的Id Tech 2引擎略加修改後用於遊戲開發,音樂由Idle Thumbs成員克里斯·雷莫作曲,主要情節是三人企圖搶劫及案發後的影響。

《三十航班之戀》是2008年遊戲《嚴肅的骨頭》的續作,玩家操縱人物都是身份不明的間諜,但遊戲內容沒有直接聯繫。Idle Thumbs為重振播客在Kickstarter發起眾籌,《三十航班之戀》是活動獎品,發行時還附有免費的《嚴肅的骨頭》副本。新作獲電子遊戲媒體普遍好評,Metacritic的平均評分達88,續作《四邊形牛仔》於2016年7月25日面世。

遊戲玩法

[編輯]

《三十航班之戀》是第一人稱視角冒險遊戲,估計平均通關時間為15分鐘[1]。玩家使用方向鍵(包括WASD鍵)和滑鼠控制未透露姓名的間諜[2],在遊戲中走私酒類。玩家與兩名非玩家角色合作,分別是爆破專家安妮塔(Anita)和負責造假的博爾赫斯(Borges)。[3]遊戲過程是三人準備搶劫及事發後的影響,中間的搶劫過程省略,但從情節發展來看肯定出了岔子[3]

《三十航班之戀》採用與《嚴肅的骨頭》相同的方塊畫風,上圖中的玩家角色和博爾赫斯正在藏身處準備搶劫

《三十航班之戀》與《嚴肅的骨頭》敘事結構不同,不採用直線敘事,強迫玩家通過線索和細節推斷情節[3]。玩家執行任務期間需要同各種對象及環境互動,換取目標和指引。玩家基本不能變更遊戲機制,只能自由移動,根據進度需要拾取物體。遊戲中的多個階段可以執行包括喝酒在內的幾種可選操作。[3]

情節

[編輯]

遊戲開始時,玩家從小巷經過,在此期間可以了解部分遊戲元素,如移動方法和按鍵分配。經過酒吧和多條小巷後,安妮塔和博爾赫斯出現。接下來三人下飛機,鏡頭一閃,玩家看到安妮塔和博爾赫斯中槍並躺在裝滿板條箱的房間,玩家抬起博爾赫斯走出房間,外面看起來是機場。接下來玩家又進入光線很暗的房間,安妮塔坐在椅子上剝皮吃橘子。走過又一條小巷後,三人一起參加婚禮。

安妮塔和玩家喝醉酒,其他角色開始跳舞,在屋內飛來飛去。接下來玩家又來到暗室,看到安妮塔剝皮吃橘子,然後又出現在前面她和博爾赫斯倒地的機場房間。畫面顯示玩家把博爾赫斯抬上行李車離開機場,接著出現在槍戰現場,再是一段騎摩托車的畫面並以撞車告終,玩家隨後進入博物館。館內有許多印有遊戲名稱和製作人員姓名的牌匾,玩家離開後進入新地點,這裡在解釋伯努利定律中的低氣壓和高氣壓理論。此後玩家再度進入摩托車騎行畫面,遊戲至此結束。

開發

[編輯]
《三十航班之戀》由布蘭登·鍾開發

《三十航班之戀》由Blendo Games發行,布蘭登·鍾(Brendon Chung)獨力開發,他是Pandemic Studios關卡設計師,曾參與《全能戰士》(Full Spectrum Warrior)和《魔戒:征服》(Lord of the Rings: Conquest)等遊戲研發。設計師將id Software在《雷神之鎚II》首創的Id Tech 2圖形引擎修改後用於開發《三十航班之戀》。[4]戴維·海德(David Hyde)和「瘋狗」(Mad Dog)共同開發「拉撒路」(Lazarus)遊戲增強插件[5]。據布蘭登·鍾透露,雖已接觸更新、更「強大而靈活」的遊戲引擎,但他還是選擇已在開源平台發布的老引擎,這樣遊戲就能免費重新發布[4]。《三十航班之戀》的啟動原始碼已按第二版GNU通用公共許可證發布,屬免費軟體[6]

遊戲構想源自《嚴肅的骨頭》原型,但因對話太多放棄。Idle Thumbs後來邀請鍾為Kickstarter活動開發遊戲,鍾於是重啟原有設想。[7]遊戲主開發階段共花費不到三個月時間,用於創建遊戲內容,此後用於完善、修改程式錯誤的時間更長。鍾在新遊戲沿用多種《嚴肅的骨頭》已有元素[5],並採用各種工具創作遊戲元素。例如Blender創建模型,AudacityAdobe Photoshop製作音效和圖像紋理,遊戲關卡用GtkRadiant創作。[5]

鍾通過遊戲環境表明玩家和非玩家角色組建的是犯罪團伙,他有意避免使用畫外音,通過環境把玩家認知與主角認知之間脫節的部分聯繫起來[7]。安妮塔和博爾赫斯出場時本有對話介紹,但後來被刪。Idle Thumbs的工作人員覺得各人物間的關係不夠明朗,所以鍾又新增部分情節[7]。鍾在遊戲中納入自動生成非玩家角色的系統,這樣就無需手動編寫遊戲中每個人物的腳本。鍾還進一步指出,雖然各角色可以在路途上隨機遊蕩,但遊戲偶爾會出現故障,特別是在樓梯附近。自動生成非玩家角色的程式碼本是為監控遊戲原型設計,該遊戲始終沒有落實。[7]

遊戲中本來有幾位主要角色在街頭吃麵的內容,為此還專門設計第一人稱視角的飲食模擬器,但在最終發布版本換成騎摩托車的橋段[7]。槍戰本來配有「音樂韻律」,靈感源自紀錄片《機械生活》,之後同樣被刪[7]。最後一關的博物館是仿照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模[7]。據鍾透露,他在開發關卡前先要花時間研究,「了解事件原理」。在他看來,研究過程與遊戲的特徵和基礎息息相關。[7]《三十航班之戀》是鍾根據《雷神之鎚II》系列地圖「Citizen Abel」(意為「公民阿貝樂」)設計的第七款遊戲,最早的兩款都是在1999年完成程式設計,第三到五種是在2000至2004年間編寫[7],第六種便是2008年的《嚴肅的骨頭》,也是首款發行遊戲[7]。鍾通過Idle Thumbs播客介紹包括《三十航班之戀》在內每種遊戲的開發過程,這些遊戲的情節都發生在同一個世界[8]

《三十航班之戀》與《嚴肅的骨頭》一樣包含文化隱喻和彩蛋。據Kickstarter活動透露,遊戲致敬的作品和人物包括電影《禿鷹七十二小時》(Three Days of the Condor)、《竊聽奇謀》(The Conversation);導演史蒂芬·索德柏昆汀·塔倫提諾;遊戲《魔域》、《黑街聖徒3》;動畫片《狂歡三寶》、《航空小英雄》等。[9]《三十航班之戀》不再像鍾過去的絕大多數游泳那樣採用已有音樂作品[7],遊戲中的音樂由Idle Thumbs成員克里斯·雷莫Chris Remo)作曲[10],其他音效由賈里德·愛默生-詹森Jared Emerson-Johnson)和小安東尼·洛卡西歐A.J. Locascio)提供,充分利用Soundsnap網站提供的音效素材庫[2]

發行

[編輯]

2012年2月,《三十航班之戀》與Idle Thumbs為重振播客在Kickstarter所發活動的其他專案一起公布[11][12]Idle Thumbs團隊曾與鍾探討《嚴肅的骨頭》續作,作為Kickstarter活動的獎品[13]。遊戲定於2012年8月正式發行,但支援Kickstarter眾籌活動便可提前獲得[14]。參與眾籌還能獲得正式發行版中沒有的「高布倫模式」,玩家在該模式操作的人物外貌酷似男演員傑夫·高布倫[14][15]。2012年7月,眾籌活動用戶可以提前在Steam購買附有免費版《嚴肅的骨頭》的《三十航班之戀》,其他用戶需再等一個月[14]Mac OS X版於同年11月發布[16]

評價

[編輯]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Metacritic88/100[17]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Destructoid9.5/10[18]
Edge9/10[19]
Eurogamer9/10[3]
IGN8/10[20]

《三十航班之戀》受到普遍好評。根據Metacritic網站收集的十份評論文章,主流評論員對遊戲平均評分88(最高100)[17]。派屈克·漢考克(Patrick Hancock)在Destructoid網站授予遊戲9.5分好評(最高十分),聲稱「你眼中的直線敘事從此將大不相同」[18]

GameSpot網站刊登卡羅琳·佩蒂(Carolyn Petit)的評論,稱「《三十航班之戀》的樂趣來自那些沒有顯示出來的事物」,包括搶劫在內的許多情節都是如此,全靠玩家推斷和想像[21]。《PC Gamer》雜誌的格雷厄姆·史密斯(Graham Smith)對遊戲的極簡敘事風格推崇備至,斷言《三十航班之戀》用13分鐘講的故事比絕大多數遊戲花13個小時表達得更好[1]。馬克·布朗(Mark Brown)在《聯線英國》(Wired UK)雜誌發文,稱讚鍾充滿信心和派頭地交出又一部令人難忘的作品……「採用15年前的遊戲引擎製作,前後20分鐘內沒有任何配音,畫面充滿金屬光澤,以超短篇幅講述立方體搶劫的故事」[22]

IGN網站刊登內森·穆尼爾(Nathan Meunier)的評論,讚揚遊戲從一開始就令人著迷,只要短短幾分鐘就令玩家把之前的所有設想和期待拋諸腦後,全心全意投入其中[20]。英國電子遊戲雜誌《Edge》感覺《三十航班之戀》仿佛耐人尋味的心理驚悚片,就像魏斯·安德森重拍希區考克的作品[19]。文中認可遊戲「奇妙且模凌兩可」的情節,「以巧妙取景和精細製作取代對話,以隨時可能切換的跳躍剪輯啟動過場動畫,令遊戲體驗更上一層樓」[19]。希臘雜誌《個人電腦大師》(PC Master)同樣稱讚遊戲敘事風格,聲稱《三十航班之戀》「企圖模糊遊戲與藝術的界限」[23]。《三十航班之戀》入圍2013年獨立遊戲節敘事獎,但最終不敵理察·霍夫邁爾(Richard Hofmeier)的《小販人生》(Cart Life,2011年)[24]

續作

[編輯]

四邊形牛仔》(Quadrilateral Cowboy)是《三十航班之戀》的續作,由布蘭登·鍾開發,2016年7月25日發行。遊戲情節與兩部前作發生在同一宇宙但沒有直接聯繫,圍繞負責監督特工侵入建築盜取檔案的黑客展開。[25]新作不再沿用前作的Id Tech 2引擎,而是採用《毀滅戰士3》中的id Tech 4引擎。據鍾透露,與老版相比,新引擎提供「更多更加現代的功能」。[2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Smith, Graham.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tells a better story in 13 minutes than most games do in 13 hours. PC Gamer. 2012-03-06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2. ^ 2.0 2.1 Chung, Brendon.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manual). Blendo Games. 2012. 
  3. ^ 3.0 3.1 3.2 3.3 3.4 Welsh, Oli.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Review. Eurogamer. 2012-08-23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4). 
  4. ^ 4.0 4.1 Chick, Tom. The man behind the strange wonderful world of Gravity Bone. FidGit. Sci Fi. 2009-01-01 [2010-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3). 
  5. ^ 5.0 5.1 5.2 Rose, Mike. Road to the IGF: Blendo Games'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Gamasutra. 2013-01-16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6. ^ Thirty Flight of Loving FAQ. Blendo Games. 2012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Chung, Brendon.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developer commentary). Blendo Games (2012)
  8. ^ Tone Control - Episode 7, Brendon Chung. Idle Thumbs. 2014-01-15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1). 
  9. ^ Valjalo, David. The 27 Homages Of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Rock, Paper, Shotgun. 2013-02-01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7). 
  10. ^ Sliva, Marty. 1UP's Favorite Games of 2012: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1UP.com. 2012-12-25 [2016-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2). 
  11. ^ Meer, Alec. Gravity Bone's Sequel: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Rock, Paper, Shotgun. 2012-02-28 [202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12. ^ Hamilton, Kirk. Indie Darling Gravity Bone Gets a Sequel. Kotaku. 2012-02-28 [202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2). 
  13. ^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Trailer. Kickstarter. 2012-02-28 [202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3). 
  14. ^ 14.0 14.1 14.2 Sarkar, Samit.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now available, includes 'Gravity Bone'. Polygon. 2012-08-21 [202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15. ^ Stevens, Ryan. Reset: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is the Best Cutscene Ever. GameTrailers. 2012-08-11 [2014-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16. ^ Hinkle, David.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now seducing Mac. Joystiq. 2012-11-14 [2015-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31). 
  17. ^ 17.0 17.1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Metacritic.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5). 
  18. ^ 18.0 18.1 Hancock, Patrick. Review: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Destructoid. 2012-09-18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19. ^ 19.0 19.1 19.2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review. Edge. 2012-08-28 [2014-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2). 
  20. ^ 20.0 20.1 Meunier, Nathan.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Review. IGN. 2012-08-29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21. ^ Petit, Carolyn.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One of the Least Reviewable Games of the Year. GameSpot. 2014-03-13 [202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22. ^ Brown, Mark. Dramatic, minimalist 30 Flights of Loving is a heist game without the heist. Wired UK. 2012-08-22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2). 
  23. ^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review. PC Master (Greece). 2012-10. 
  24. ^ 2013 Independent Games Festival Winners & Finalists. Independent Games Festival (United States). 2013 [2016-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25. ^ Matulef, Jeffrey.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dev shows off upcoming cyberpunk game Quadrilateral Cowboy. Eurogamer. 2013-02-06 [202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2). 
  26. ^ Campbell, Colin. What the Hell is Quadrilateral Cowboy?. IGN. 2013-02-04 [202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