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廈門特別市 (汪精衛政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廈門市(1939年7月1日—1943年3月30日)和廈門特別市(1943年3月30日—1945年9月)是日本占領廈門時期的行政區劃。

1938年5月13日,廈門島日軍占領;6月20日,成立廈門治安維持會。1939年7月1日,成立廈門市政府,受興亞院廈門連絡部控制。李思賢為市長。1943年3月30日,廈門市轉由汪精衛國民政府直轄,並升格為廈門特別市;11月19日,廈門特別市政府調整管轄區域為:廈門島、鼓浪嶼金門島小金門島浯嶼及其他附屬島嶼。廈門特別市政府原擬設市中心區、禾山區、鼓浪嶼區、金門區和浯嶼區,但後來僅設金門浯嶼鼓浪嶼3個行政公署,市中心區和禾山區一直未設立,行政區域也沒劃定,實際上仍是以警區代替政區。1944年,廈門島設94個保,鼓浪嶼設5個保。1945年9月抗日戰爭結束後,廈門特別市政府瓦解。1945年10月4日,國民政府下轄的廈門市政府重建[1][2][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廈門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厦门市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4年1月 [2024-04-15]. ISBN 7-80192-02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6). 
  2. ^ 厦行政建置和政区演变. [2023-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1). 
  3. ^ 《廈門抗日戰爭時期資料選編》,廈門市地方志辦公室、廈門市檔案館,198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