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對德意志人的驅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及戰爭結束時候,數百萬德意志公民(不論民族或是否與納粹德國有聯繫)以及德意志裔人(不論國籍)被迫從其他歐洲國家遷徙回德國。受到影響的範圍包括前德意志帝國的東部領土(戰後歸波蘭蘇聯)以及納粹德國占領區(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北部及其他中歐東歐國家)。

至1950年,超過1200萬德意志人被迫遷徙或被從中東歐驅逐出去,他們多數遷移到了戰後的德國盟軍占領的奧地利。也有一些來源表明,倘若加上1950年後的遷徙人口和遷徙人口的子女,總數將會達到1400萬人。此外,在冷戰時期西德政府將納粹在東歐和西歐占領區的地方官員和殖民者也視在其列,這部分人群數量達到100萬。在總數中大部分都來自於德國的前東部領土:來自波蘭和蘇聯的達到700萬人,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達到300萬人。德意志人口的遷移也是整個戰後人口遷移英語World War II evacuation and expulsion(本身達到2000萬人)中數量最大的一部分。

納粹德國的長期目標是德意志化或滅絕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的當地人口。「東方總計劃」旨在消滅超過4500萬至7000萬來自中東歐的「無法被德意志化的人口」,但這一計劃隨著戰爭的失敗而最終未能實現。因此,戰後的人口遷徙事實上是戰後歐洲對於地緣政治和民族分布的重新調整,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戰爭本身導致的,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歐洲政局的變化導致的,同時還是對於戰時暴行的補償。

由驅逐和遷徙行動導致的死亡人數存在一定的爭議,從500,000人到220萬人不等。現德國政府、德國公民教育部和德國紅十字會都堅持將死亡人數置於200萬至250萬區間內。近年德國史學家將這一數字估計為473,000人,並認為190萬人的估計是不可靠的。德國歷史博物館估計為60萬人,不支持先前政府所估計的200萬人的研究結果。

德意志人的遷徙發生在三個存在一定重疊的階段中:第一階段是1944年中期至1945年初德意志人在蘇聯紅軍推進下的主動撤離[1];第二階段是在德國國防軍失利之後的無組織遣散[1];第三階段是在波茨坦協定重新劃定中歐各國國界(範圍主要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之後較為有組織和人道的遷移[1][2]。此外許多德意志人被送往了關押營和勞改營[3]。1950年,最主要的遣散行動已經完成[1],此時仍然生活在東歐的具有德意志血統的人估計在700,000人至270萬人之間。

另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Gibney, Matthew J; Hansen, Randall. Immigration and Asylum: From 1900 to the Present. Santa Barbara, Calif.: ABC-CLIO. 2005: 197. ISBN 1-57607-796-9. 
  2. ^ Agreements of the Berlin (Potsdam) Conference, July 17 – August 2, 1945. PBS. [29 August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2). 
  3. ^ *Hoffmeister, Gerhart; Reinhardt, Kurt Frank; Tubach, Frederic C. Tubach, Frederic C , 編. Germany: 2000 Years : Volume III : From the Nazi Era to German Unification 2.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1992: 57 [28 August 2009]. ISBN 0-8264-06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