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 | |
---|---|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 |
地址 | 中国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2号 |
邮政编码 | 300100 |
其它名称 | 私立敬业中学堂、南开私立第一中学堂、私立南开中学堂、天津市第十五中学 |
类型 | 公立学校 |
隶属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创办日期 | 1904年10月17日 |
复校日期 | 1945年10月17日 |
创始人 | 严修 张伯苓 |
校長 | 刘浩 |
党委书记 | 李轶 |
校园董事 | 孙海麟 |
校园面积 | 76666m² |
校訓 |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
校色 | 青莲紫 |
校刊 | 《校风》《敬业》《新敬业》 |
電話號碼 | 022-27483391 |
学校网址 | www |
天津市南开中学,曾名私立敬业中学堂、私立南开学校、天津市第十五中学等,于1904年由严修、张伯苓创办,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发源地。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现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
校史
[编辑]严馆时代
[编辑]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教育救国”思潮兴起。严修、张伯苓等知识分子认识到发展新式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中国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只有通过教育的革新才能改变国家日渐衰败的命运[3] [4]。1898年严修开设家馆,聘张伯苓任教[5][6],在教学内容上引入近代自然科学,舍弃经学与八股文。1901年,天津邑绅王奎章也聘请张伯苓教其子侄[7]。
建校初期
[编辑]1904年8月,严修、张伯苓在日本经过四个月的细心考察后回国,决定成立中学,将严馆、王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
1904年10月17日,中学正式开学,校舍暂处严宅。[8]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显露出强劲发展的势头,私立中学堂易名为“私立敬业中学堂”。后来又改名为“私立第一中学堂”。[9]
1906年,郑菊如先生捐助天津城西南15亩空地用作新校舍。建筑费由严修、王益孙、徐世昌、卢木斋及严子均等捐助,共计2.6万两银。1907年2月13日,新校舍建成,学堂迁入新址,因地处南开,更名为“私立南开中学堂”。1908年8月,张伯苓首度赴美国考察教育。1911年3月,直隶提学使傅增湘饬令将天津客籍学堂和长芦中学堂并入南开中学。[10]
1912年4月,遵照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私立南开中学堂更名为私立南开学校,学堂监督改称校长。到1916年,南开学校招收学生人数已扩大到一千余人[11]。1919年4月,南开学校开始在中学部以南兴建大学部校舍[12]。1922年,南开中学学制由四年制改为六年制。[13]1923年9月,女中部成立。1928年8月,小学部成立。
与南开中学相邻的60余亩土地为军阀鲍贵卿担任董事长的仁义地产公司拥有,南开中学曾借用此地为操场。1929年,仁义地产公司拟将土地拟出售,张伯苓以学生“不能没有练身体的运动课地方”为由,请鲍贵卿给予支持。于是,鲍贵卿以半卖半捐的方式,将市价18万元的土地,以5万元的价格卖予南开中学。[來源請求]
抗日战争时期
[编辑]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张伯苓洞察时局,决计在重庆设立南渝中学。1937年7月28日,侵华日军攻占天津。7月29日至30日,南开学校四部遭日军轰炸,大部分校舍被毁,此后学校被迫停课。[14]1938年部分师生内迁重庆,与同为南开系列学校的重庆南渝中学组建重庆南开中学,在天津的师生被位于天津英租界中的耀华学校收编为耀华学校“特班”。耀华学校改为上下午两班制,原南开师生下午在耀华学校校舍上课。一年后,特班改称“耀华学校华部”,耀华学校正班改为“耀部”。[15]
国共内战时期
[编辑]1945年10月2日,喻传鉴主任受张伯苓校长委托,从重庆飞抵天津,主持筹备天津南开中学复校工作。10月4日,喻传鉴代表张伯苓与在津教职工研究了复校计划。1945年10月17日,天津南开中学在六里台临时校舍举行复校典礼。1946年9月1日,南开中学在原四马路校址举行开学典礼。[16]学校再次调整领导机构,由丁辅仁代理南开中学校务主任,关健南主持教务,杨坚白主持训导,史学曾主持总务工作。1947年10月,丁辅仁病逝,校务委员会改为正式机构,关健南代理校务主任。[17]
1949年至今
[编辑]1949年1月27日,学校复课。2月4日,杨坚白当选为校务委员会主任。 1952年12月2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将私立南开中学收归公立,改称天津市第十五中学,杨坚白任校长。1955年,杨志行接任校长。1960年3月25日,复名天津市南开中学。[19]
1966年至1976年,学校各项工作被文革打乱,南开中学蒙受重大损失。1966年8月,南开中学一度被改称“东方红中学”。
1978年,天津南开中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开始面向全市招生。1990年,南开中学首次组建理科实验班。20世纪90年代,南开中学进行一系列校园改建。1993年3月2日,聂璧初市长在南开中学现场办公会上决定,曾作为南开学校大操场的南开体育场使用权由南开区体委划归南开中学,另为南开区新建一座体育场。1994年,大操场正式归还南开中学。1996年,南开中学所在的南开学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学校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修缮了范孙楼和瑞廷礼堂。[20]
2010年,南开中学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天津市南开中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1]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学校实施校园基础整修工程。[22] 2012年8月,南开翔宇学校从南开中学南院迁出。12月31日,南开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从南开中学南院迁出,至此,南院全部归还南开中学。 [23]
校史研究中心
[编辑]2010年1月,天津市南开中学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举办天津南开校史研究中心,从事南开中学校史研究、传播,是一家民营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该中心组织编撰了《天津南开中学志》《南开校史研究丛书》《天津南开中学年鉴》《南开公能讲坛录》以及“周恩来南开中学丛书”等书籍。
校园
[编辑]原有建筑物
[编辑]伯苓楼
[编辑]
伯苓楼位于南开中学北院东部,原名东楼,是南开中学的第一座建筑物,亦是南开学校中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建筑。
1906年,严修、张伯苓得邑绅郑菊如捐地,由严修、王益孙、徐菊人、毛宝君、卢木斋、严子均等捐建新校舍。1907年,学校迁此,始以地名称校,改名“私立南开中学堂”,1912年起又称“南开学校”。张伯苓办公室曾在此楼,周恩来曾在二楼上课。现在,伯苓楼二楼复刻了周恩来求学时的教室。
该楼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损毁严重,1977年10月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按原貌重建。1978年至1988年间曾辟为“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1999年4月5日,适逢张伯苓先生诞辰123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张伯苓业绩,正式命名为“伯苓楼”。南开中学1935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为伯苓楼撰写楼志。
2004年,为纪念南开中学百年校庆,伯苓楼辟为天津南开中学校史馆。[24] 2011年,伯苓楼大修,同年10月17日,校史馆修缮重张。[25] 2011年10月25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母校时,曾到此参观并签名留念。 [26]
伯苓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正门出檐外部是穹形门廊,在其上方装饰花纹中,左右各有一个单线阳文八角,嵌有“南”“ 開”字样。这是最早的南开校徽图形。[27]
范孙楼
[编辑]范孙楼位于南开中学北院东南部,始建于1929年4月4日。[28]由校友及在校学生两千余人捐资兴建。
该楼由著名设计师、南开中学1912届校友阎子亨设计。当时,设计过国民饭店、中国大戏院的乐利工程司,设计过天津音乐厅、天津麦加利银行大楼、英国乡谊俱乐部的景明工程司等国外设计公司都在争夺该楼的设计权。面对激烈的竞争,阎子亨创作出了一个中西合璧的设计方案,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也吸取了欧洲古典建筑传统手法,使这座建筑具有强烈的纪念性。这一设计方案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
1929年3月15日,该楼筹建期间,南开校董严修病逝,海内外南开校友尊称严修为“校父”,一致决定以其字“范孙”作为楼名。 根据范孙楼楼志,该楼竣工于1930年9月15日,1930年10月17日投入使用。
20世纪后半叶,学校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曾设于范孙楼。现为南开中学图书馆,一层为书库,二、三层为阅览室。此外,学校的主会客室设在一楼。现在的范孙楼楼名和楼记均由南开中学校友王增多书写。[29] 2001年,财政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翻修范孙楼,同年10月竣工。
瑞廷礼堂
[编辑]瑞廷礼堂位于南开中学北院中部。1907年,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和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捐银合计6000两建学堂礼堂,因袁世凯字慰亭,时称“慰亭堂”。1934年,章瑞庭捐资三万银元在原址重建,竣工时颇具规模,《大公报》报道称之为当时“中国第一话剧舞台”,10月17日举行落成典礼。[28] 1935年,改编自莫里哀作品《悭吝人》,由张彭春执导、曹禺主演的《财狂》在瑞廷礼堂上演,轰动华北文艺界。
1951年2月24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回母校,在此向全校师生发表讲话。
200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对瑞廷礼堂加固大修。2011年10月25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此发表了题为《我在南开中学的日子》的报告。瑞廷礼堂记由校友王增多书写。
思敏室
[编辑]思敏室建于1913年,位于南开中学瑞廷礼堂西侧,是为纪念严修之侄教师严智惺而建。严智惺长期在南开学校任教,1913年不幸病故。为了纪念他,他的戚友、学生于当年捐资修建了一座建筑,因严智惺字约敏,并命名为“思敏室”,当时成为学校师生聚会和娱乐的场所。1934年建瑞廷礼堂,思敏室作为其附属结构保留。20世纪50至60年代,南开中学美术社、器乐组在此活动。
北楼
[编辑]北楼位于南开中学北院北端,始建于1906年,最初为教室。1913年北楼改建,增加上下走廊,与其西部二斋相接,部分教室该作学生宿舍。1937年被侵华日军破坏,复校后曾进行修缮。
20世纪60年代中期北楼曾作局部修缮,将二楼走廊木制护栏更换成铁质护栏。1976年唐山大地震遭地震损毁后重建。1991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按始建原貌再次重建,并将二楼开放式走廊改建成封闭式走廊。2005年8月31日,北楼被天津市列为特殊保护历史风貌建筑。2011年,北楼进行装饰改造,南开中学艺术中心在此成立。[30]
西斋
[编辑]西斋位于南开中学北院西南部,俗称“四排房”,始建于1914年10月。原为木结构平房,从南向北,序建四排,每排十间房,各为独立小院,室外有廊,院植槐柳,曾为住校学生宿舍。二排9室、四排2室曾是周恩来求学时的宿舍,二排4室则是1959年9月至1960年7月温家宝读高三年级时住过的房间。20世纪90年代在校园建设中“四排房”格局有变,三排、四排被拆,保留一排和二排。建筑格局虽变,古朴风貌和神韵犹存。
大操场
[编辑]位于南开中学南院校区,南开中学创建初期该操场就初具规模。操场北边为篮球场,著名的“南开五虎”曾在此打球。中部是足球场,张伯苓曾在此为学生足球赛开球。南边是垒球场。西南部还设有冰球场,校史资料中有南开学生在此打冰球的照片。第3、5、10届华北运动会都曾在此举行。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空军轰炸南开中学,大操场曾遭到严重破坏,荒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南开中学还迁,由于无力复建,依然荒芜。
1952年,南开中学更名为第十五中学,操场改为天津市第七体育场。1956年,该操场转而划归南开区体委管理,更名为南开体育场。1993年3月2日,南开中学建校九十周年前夕,时任天津市长聂璧初在南开中学现场办公会上决定,曾作为南开学校大操场的南开体育场使用权由南开区体委划归南开中学,另为南开区新建一座体育场。
1994年,南开中学建校九十周年之际,大操场正式划归南开中学,修葺一新。北部依旧是篮球场,东侧新建游泳馆,中部是足球场,环绕足球场铺设塑胶跑道,足球场西侧设看台,每年的学校运动会在此举行。
新建教学楼
[编辑]含英楼
[编辑]含英楼位于北院范孙楼西侧,建于1963年,时称“新楼”。20世纪90年代,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最终采用语文教师林俊勋建议,定名为含英楼。含英两字取自韩愈《进学解》“含英咀华”之语,这是1915年校董严修为周恩来所在丁二班获国文比赛集体奖颁奖所用词。[31] 楼内一层、二层设有实验室、社团活动室,三层是行政中心。
翔宇楼
[编辑]主教学楼,位于北院西端,落成于1997年。以校友周恩来之字得名。主楼南北两侧设有平行附楼,整体建筑结构呈“日”字型。 1996年10月,翔宇楼在西后院建设开挖地基时,挖出了两颗锈蚀斑驳的未爆弹,后经考证得知均为侵华日军轰炸南开校舍时所遗留。 翔宇楼是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楼,德育处、团委办公室均设于此。
传鉴楼
[编辑]传鉴楼位于南院东侧,1998年落成,取名南英楼,最初是南英中学的教学楼。[28]2013年10月15日改为现名,以纪念第一届校友、终身服务于南开学校的教育家喻传鉴,中厅设置喻传鉴铜像。传鉴楼是初三、高三年级教学楼,教务处设于一层,五层设有实验室、机房、教师阅览室。 [1]
纪念设施
[编辑]首届毕业生纪念井
[编辑]1918年,南开中学首届毕业生捐建纪念井,纪念毕业十周年。该井原址位于伯苓楼东北角,1937年被侵华日军炸毁。2010年,伯苓楼南侧复建纪念井。 南开中学首届毕业生虽仅有33人,但英才辈出,其中有梅贻琦、金邦正、李麟玉、张彭春、喻传鉴、卞肇新等。
周恩来铜像
[编辑]1986年5月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南开中学敬立周恩来总理全身铜像,胡耀邦亲书“青年楷模”题词。
情系南开钟碑
[编辑]文化传统
[编辑]校训
[编辑]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1908年7月,严修在南开中学第一届毕业生典礼的训词中,就南开的教育宗旨明确指出:“鄙人所尤注意者,则在国民道德。今者,内政外交事变日亟,国势不振身价詎能独存?年长之英雄虽有匡时之志,而无其才;未来之英雄,无论有无其人,而时已不待,今日所赖以转移国势者,舍有志之少年,其又奚属?”严修所说的“国民道德”是爱国之德,即是“公”;而“虽有匡时之志,而无其才”之“才”,是指“转移国势”的能力,即是“能”;他激励南开毕业生要做“有志之少年”,有舍我其谁的志向。
1934年,张伯苓在纪念南开学校建校三十周年时,概括南开的教育宗旨,提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指出其“目的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并具有“日新月异,自强不息,南开师生特有之精神”。张伯苓的阐释使得严修关于“公能”校训的最初论述更加清晰而鲜明起来 [32]。
容止格言
[编辑]面必净,髮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 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 宜和,宜静,宜莊。
校歌
[编辑]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1917年5月16日,留日南开同学会在东京欢迎赴日参加远东运动会的校长张伯苓和南开运动员的茶话会上,率先提出创制南开校歌的动议。1918年末,张伯苓从美国回国后,请魏云庄创作校歌歌词。歌词拟就后,张伯苓请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美国人饶伯森配曲,然后交给音乐教师孙润生定稿、教唱 [33]。
校友
[编辑]校友会
[编辑]政界
[编辑]南开中学的在政界的校友遍及海峡两岸。
- 周恩来:1917届校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任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前主席。
- 吳國桢:1919届校友。前中華民國漢口市長,重慶市長,外交部次長,上海市長,台湾省主席。
- 屈武:1922届校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前副主席。
- 唐明照:1930届校友。原名唐锡朝,前联合国副秘书长。
- 林枫:1930届校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前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首任校长。
- 卢乐山:1934届校友。幼教专家、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 万国权:1938届校友。前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席、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孙孚凌:1938届校友。前北京市副市长、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赵启正:1958届校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
- 温家宝:1960届校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前总理。
学术界
[编辑]- 陶孟和:1906年毕业于私立第一中学堂。社会学家,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创始人。
- 梅贻琦:1908届校友。清华大学校长。
- 杨石先:1910届校友。有机化学专家、中国化学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任教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曾任南开大学校长。
- 袁复礼:1912届校友。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地貌学先驱、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
- 叶公超:1917年至1920年就读。外交家,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
- 吴大猷:1925届校友。前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 吴大任:1926届校友。数学家、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
- 钱思亮:1927届校友。前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台湾大学校长。
- 陈新民:1931届校友。冶金工程物理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叶笃正:1935届校友。气象学家,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
- 申泮文:1935届校友。无机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大中:1953届校友。清华大学校长。
文艺体育界
[编辑]- 刘奎龄:1905届校友。国画大师。
- 张彭春:1908届校友。教育家、戏剧家、外交家。
- 吴玉如:1910年代校友。国学大师、书法大师。
- 曹禺:1928届校友、剧作家。
- 金焰:1920年代校友。中国1930年代的“电影皇帝”。
- 张肖虎:1931届校友。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前主任、副院长。
- 郑念:1933届校友。原名姚念媛。《上海生死劫》作者
- 端木蕻良:1933届校友。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著名红学家。
- 韦君宜:1934届校友。作家、编辑。曾任《中国青年》总编辑、《人民文学》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 查良铮:1935届校友。笔名穆旦,著名诗人、作家。
- 周汝昌:1937届校友。著名红学家。
- 黄宗江:1938届校友。著名电影剧作家、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家。
- 沈湘:1939届校友。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前主任,国际著名声乐大师。
- 黄裳:1930年代校友。著名记者、编辑、作家。
- 资华筠:1953届校友。前中央舞蹈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杰出教工
[编辑]- 马千里:1910年代教员。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 张彭春:1916年至1918年任南开学校专门部主任兼代理校长。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代表。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
- 董守义:1920年代末体育老师,篮球教练。 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
- 范文澜:1920年代文史教员。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学部委员。
- 姜立夫:1920年代算学教师。中国现代数学先躯,著名数学教育家、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院士。
- 罗常培:1920年代国文教员。原名罗莘田,国学大师、学部委员。
- 熊十力:1920年代国文教员。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著名哲学家。
- 老舍:1920年代国文教师。原名舒庆春,被国家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 王昆仑:1920年代国文教员。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何其芳:1930年代国文教员。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学部委员。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天津南开中学 (编). 走进天津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8. ISBN 978-7-01-020884-8 (简体中文).
- ^ 南开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 (编). 天津市南开区志(1979-2010年).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8-09. ISBN 9787514432527.
- ^ 天津南开校史研究中心 (编).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04: 14. ISBN 978-7-01-014555-6.
- ^ 郑致光 杨光伟 (编).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5. ISBN 7-201-00223-6.
- ^ 彭景晖、李笑萌、陈建强. 教育救国,知识分子抗战之路. 光明日报. 2015-09-24.
- ^ 侯杰、秦方. 南开之父张伯苓. 文汇报. 2005-01-27.
- ^ 郑致光 杨光伟 (编).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8. ISBN 7-201-00223-6.
- ^ 郑致光 杨光伟 (编).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36. ISBN 7-201-00223-6.
- ^ 郑致光 杨光伟 (编).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1–12. ISBN 7-201-00223-6.
- ^ 郑致光 杨光伟 (编). 张伯苓传.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3–14. ISBN 7-201-00223-6.
- ^ 周鸿飞主编 (编). 南开校史研究丛书 第一辑.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03: 18. ISBN 978-7-5309-6400-2.
- ^ 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 南开大学校史.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9-10.
- ^ 天津南开校史研究中心 (编).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87.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南开校史研究中心 (编).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129–132. ISBN 978-7-01-014555-6.
- ^ 留取丹心照汗青——记抗日烈士天津耀华中学赵天麟校长. 徐永强. [201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 ^ 校长办公室. 南开史话——天津南开复校. 2022-05-16 [202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2) (简体中文).
- ^ 天津南开校史研究中心 (编).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市南开中学. 系列连载|南开史话73·代校长何廉. [202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 ^ 《南开校史研究丛书》编委会 (编). 南开校史研究丛书 第5辑.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2.3: 90–106. ISBN 978-7-5309-6673-0.
- ^ 天津市南开校史研究中心 (编).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322.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市南开中学 (编). 走进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2. ISBN 978-7-01-020884-8.
- ^ 天津市南开中学. 今日南开——建设优美校园 实施环境育人.
- ^ 天津南开校史研究中心 (编).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433.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市南开中学 (编). 走进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0. ISBN 978-7-01-020884-8.
- ^ 天津市南开中学校史馆. 我校举行校史馆开馆仪式. [2023-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 ^ 天津市南开中学. 中招专题|南开中学主要建筑介绍. [2023-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天津南开中学 (编). 走进天津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8: 19. ISBN 978-7-01-020884-8.
- ^ 28.0 28.1 28.2 天津南开校史研究中心 (编).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ISBN 978-7-01-014555-6.
- ^ 南开学子与“范孙楼”.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 ^ 天津南开中学 (编). 走进天津南开中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8: 83. ISBN 978-7-01-020884-8.
- ^ 天津南开校史研究中心 (编). 天津南开中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4: 414. ISBN 978-7-01-014555-6.
- ^ 天津市南开中学. 112周年校庆专版|极简南开中学史. [2023-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 ^ 天津市南开中学. 南开中学文化元素. [2023-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