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广州市文化馆

坐标23°04′46″N 113°19′23″E / 23.079426°N 113.323170°E / 23.079426; 113.32317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州市文化馆
入口牌匾
成立1956年
地址 中国广州市海珠区新滘中路288号
坐标23°04′46″N 113°19′23″E / 23.079426°N 113.323170°E / 23.079426; 113.323170
類型文化馆
建築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所有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網站https://www.gz-arts.com/
地图
地图

广州市文化馆(英語:Guangzhou Cultural & Arts Centre;加挂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是广州市设立的大型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隶属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馆址位于广州海珠湖东北侧、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南段的中心,占地约1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亿人民币[1],截至2023年5月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文化馆[2]

历史

[编辑]

广州市文化馆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7月的广州市群众艺术馆,2001年6月,迁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2号华盛大厦北塔(又称“华盛馆(公共文化活动中心)”)。2007年,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广州市文化馆内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2009年6月,更名为广州市文化馆。2009年2月,位于海珠区艺苑路47号的海珠分馆(又称“艺苑馆(公共文化学习中心)”)开馆。

2013年,广州市提出建设“一园四馆”(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和岭南大观园),经征求专家意见后,将广州文化馆和岭南大观园合建,选址海珠湖[3],2014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ECOM联合体的“岭南园·源岭南”方案,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项目的国际设计竞赛中标[4]。2017年11月,新馆正式开工,2022年9月完工,2022年10月起,广州市文化馆搬迁至新馆,原“华盛馆”停用,“艺苑馆”移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使用。2023年1月18日,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向公众开放。2023年8月,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3年11月24日,新馆入馆人次达到100.2万[5],仅用时251天,累计入馆人数破百万[6]

建筑

[编辑]

新馆为岭南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群,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7]。园内通过八座景观桥梁贯穿水体“一湾水”,串联各个庭院的馆阁楼台,形成“园中有园”的景观[8]

  • 公共文化中心:建筑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新馆最核心的建筑体,外观为汉唐风格,以中心阁为中轴,西侧为办公、培训区,东侧为800座位剧场、演艺排练区。其中。中心阁高约39米,为馆内最高、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设有“花城百花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亦可作为展览区和观景平台。
  • 翰墨园:位于公共文化中心东南侧,建筑面积约0.21万平方米,是新馆中唯一一个完全建立在山坡上的场馆,是书法绘画篆刻陶瓷剪纸摄影等艺术的展览及交流场地,以倚流亭为主体,以连廊连接各大展厅。
  • 曲艺园:位于公共文化中心南侧,东侧为广府园,西侧和南侧为海珠湖,总建筑面积约0.64万平方米,采用“多戏台设计”,为传统戏剧、曲艺、音乐等表演艺术类展演空间。主楼为三层高的阁楼,与中心阁相对,上层屋面为十字脊的歇山顶,下层屋面为四坡顶
  • 广府园:位于园区中间位置,东临水街与广绣园相望,总建筑面积约0.21万平方米,采用镬耳屋、屋脊灰塑,砖雕、石雕、石柱、虾公梁等传统岭南建筑风格,借鉴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等岭南名园的特色,以画舫、六角亭、临水阁、观鱼亭、望月楼等构成典型的广府庭院。
  • 广绣园:位于园区东南部,总建筑面积约0.18万平方米,以广府典型的府宅园林为蓝本,以“广绣”为展示主题。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