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曹振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曹振镛
《玉瀾堂十五老臣像》之曹振鏞像,清·沈振麟繪
《玉瀾堂十五老臣像》之曹振鏞像,·沈振麟繪
大清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籍貫安徽歙县
族裔漢族
字號俪笙、怿嘉
諡號文正
出生乾隆二十年(1755年)
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下托山
逝世道光十五年(1835年)
京師顺天府
親屬曹文埴(父)
曹恩汴曹恩濙(子)
曹紹橚曹紹桐(孙)
出身
  •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進士出身
著作

曹振鏞(1755年—1835年),字懌嘉[1],号俪笙[2]安徽歙縣雄村人。清朝嘉慶道光年間重臣。

曹振镛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嘉庆年间,担任少詹事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年间,历任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晋封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死后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生平

[编辑]

乾隆年间

[编辑]

曹振鏞是尚書、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第二甲传胪曹文埴之子,先世为曹全晸,振镛为其三十六世孙。家族初在婺源晓鳙,后迁雄村[2]母程氏,奉直大夫程志深之女。

乾隆二十年十月十四日辰时,曹振镛出生於下托山,幼年时期,其师父方昌镐的教育十分严厉,背书稍差一字就要求重背,后又师从海宁查祖香学作文。

乾隆三十八年,娶妻鲍氏,贡生鲍立然之女。四月应童子试,得第一,八月复得第一,遂为徽州府附生。

乾隆三十九年,振镛赴江宁乡试,得第二。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应礼部会试,第三十五名。五月初六,赐進士出身,由選庶吉士留館[3]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院大考三等,乾隆帝认为曹振镛为曹文埴之子,才能可用,特擢升为侍讲。累迁至侍读学士[4]

嘉庆年间

[编辑]

嘉庆三年(1798年),曹振鏞大考二等,迁任少詹事。后因父丧回乡,服丧完毕后,担任通政使。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吏部侍郎[5]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升任工部尚书[6]。奉命撰《清高宗实录》,书成后,加太子少保[7],调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随后,又升任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晉太子太保[7][8]

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间,嘉庆帝六次谒陵,五次秋狝木兰,曹振鏞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5][9]。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驾崩,军机大臣撰写遗诏,称乾隆帝诞生于避暑山庄编修刘凤诰发觉其中错误,告知曹振镛,曹振镛召对陈述此事,道光帝大怒,罢免军机处全体,并任命曹振镛为军机大臣[10]

道光年间

[编辑]

道光元年(1821年),曹振鏞晋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道光三年(1823年)万寿节,道光帝赐宴十五老臣,曹振镛年齿居末,特命与宴绘像。道光四年(1824年),充任上书房总师傅[7]。道光六年(1826年),入值南书房。道光七年(1827年),平定张格尔之乱,晋太子太师[11]。道光八年(1828年),张格尔就擒,晋升为太傅,赐用紫缰[7],图形紫光阁,位列功臣之中。曹振镛上疏固辞,道光帝下诏军机大臣另外绘制一张图,以全其让功之心,而彰显他辅弼的功劳。道光帝亲自书写赞语赐给他:“亲政之始,先进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问学渊博,献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丝纶。”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万寿庆典赐双眼花翎[12]

道光帝晚年倦勤,“一时言官,多好毛举细故,相率为浮滥冗琐之文以塞责”[13],曹振鏞教皇帝在奏章裡挑錯字,“必严斥罚俸降革,中外震悚”[14]。时人称其所出的计谋,多误国之方[15]。然而曹振镛在任军机大臣期间,负责具体事务办理,对改革弊政多有建树[16]。曹振镛三次当学政,主持乡试会试各四次,都能尽心尽力;阅评考卷能遵纪守法,不淹没博学之士;对殿试考生,必预先一一校阅考卷,工作一丝不苟,不出差错。曹振镛是盐商子弟,祖上以盐业起家,有一批亲属是扬州盐商,世代享有特权。两江总督陶澍提出盐政改革,取消商盐垄断权,实行凡纳税皆可贩盐的盐票法。这一改革严重损害盐商利益,也损害曹振镛亲属的利益,亲属叫苦不迭,纷纷投诉到曹振镛,曹振镛说:“焉有饿死之宰相家?”一笑了之[17]

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曹振镛逝世,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书说:“大学士曹振镛,人品端方。自授军机大臣以来,靖恭正直,历久不渝。凡所陈奏,务得大体。前大学士刘统勋朱珪,於乾隆、嘉庆中蒙皇祖、皇考鉴其品节,赐谥文正。曹振镛实心任事,外貌讷然,而献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赖而人不知。揆诸谥法,足以当‘正’字而无媿。其予谥文正。”赐文正,入賢良祠[18],有人譏其「不文不正」。

作为道光帝的亲信[19],曹振鏞一生官運亨通,门生向他請教如何平步青雲,他說:“無它,但多磕頭、少說話耳!”[20]门生后辈有入御史者,必戒之曰:“毋多言,毋豪意兴!”時人譏其「庸碌」[21]。著有《纶阁廷辉集》、《话云轩咏史诗》。清代有《一剪梅》用來諷刺曹振鏞:“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無庸,議也無庸。八方無事歲歲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通,大家襄贊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榮封子蔭郎中,流芳後世更無窮,不諡文忠,便諡文恭。”[22]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363》,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 ,下冊 ,1353
  2. ^ 2.0 2.1 《曹文正公年谱》元
  3. ^ 名詞解釋:  散館為明、清兩代於進士中甄別人才的方式之一。緣明、清兩代在新科進士中選取優秀人才,入翰林院教養、甄別,以為任用,稱為庶吉士;庶吉士三年學成後即考試甄選,成績優者,留在翰林院為編修、檢討,稱為留館,而成績次者,則派為給事中、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稱為散館。教育大辭書.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4. ^ 清史稿》(卷363):“曹振鏞,字儷笙,安徽歙縣人,尚書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大考三等,高宗以振鏞大臣子,才可用,特擢侍講。累遷侍讀學士。”
  5. ^ 5.0 5.1 清史列傳 ,32卷 ,771-775
  6. ^ 清史稿》(卷363):“嘉慶三年,大考二等,遷少詹事。父憂歸,服闋,授通政使。歷內閣學士,工部、吏部侍郎。十一年,擢工部尚書。”
  7. ^ 7.0 7.1 7.2 7.3 清國史館傳稿 ,701001097號
  8. ^ 清史稿》(卷363):“高宗實錄成,加太子少保。調戶部,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十八年,調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尋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晉太子太保。”
  9. ^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 ,14冊38卷
  10. ^ 清史稿》(卷363):“二十五年,仁宗崩,樞臣撰遺詔,稱高宗誕生於避暑山莊,編修劉鳳誥知其誤,告振鏞,振鏞召對陳之,宣宗怒,譴罷樞臣。尋命振鏞為軍機大臣。宣宗治尚恭儉,振鏞小心謹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
  11. ^ 清史稿》(卷363):“道光元年,晉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三年,萬壽節,幸萬壽山玉瀾堂,賜宴十五老臣,振鏞年齒居末,特命與宴繪像。四年,充上書房總師傅。六年,入直南書房。七年,回疆平,晉太子太師。”
  12. ^ 清史稿》(卷363):“八年,張格爾就擒,晉太傅,賜紫韁,圖形紫光閣,列功臣中。振鏞具疏固辭,詔凡軍機大臣別繪一圖,以遂讓功之心,而彰輔弼之效。御製贊曰:“親政之始,先進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問學淵博,獻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絲綸。”親書以賜之。十一年,以萬壽慶典賜雙眼花翎。”
  13. ^ 李岳瑞:《春冰室野乘》
  14. ^ 《曹振镛之误清》,《清朝野史大观》卷七
  15. ^ 《名人軼事》卷一“曹振鏞之誤清”:“宣宗倦于大政,苦于章奏不能遍阅,振鏞在樞府,乃獻策曰:‘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章奏,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者。’宣宗從之。其嗣後章奏中,有極小錯誤,必嚴斥罰俸降革,中外震悚。皆矜矜小節,無敢稍縱,語多吉祥,凶災不敢入告。及洪楊難作,互相隱諱,莫敢上聞。至於屢陷名城,始為奏達,皆曹振鏞隱蔽之罪釀成之。闕風濡染,以至晚清之將亡,在政府者尚循斯轍。當其得諡文正時,當世已有不文不正之謗,則振鏞之罪惡可知也。”
  16. ^ 黎东方. 黎东方讲史 细说清朝.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55. ISBN 978-7-208-11918-5. 
  17. ^ 清史稿》(卷363):“振鏞歷事三朝,凡為學政者三,典鄉會試者各四。衡文惟遵功令,不取淹博才華之士。殿廷禦試,必預校閱,嚴於疵累忌諱,遂成風氣。凡纂修會典、兩朝實錄、河工方略、明鑑、皇朝文穎、全唐文,皆為總裁。駕謁諸陵及秋狝木蘭,每命留京辦事。臨雍視學,命充直講。恩眷之隆,時無與比。數請停罷不急工程,撙節糜費。世以鹽筴起家,及改行淮北票法,舊商受損,振鏞曰:“焉有餓死之宰相家?”卒贊成,世特以稱之。”
  18. ^ 清史稿》(卷363):“十五年,卒,年八十有一。自繕遺疏,附摺至十馀事。上震悼,詔曰:“大學士曹振鏞,人品端方。自授軍機大臣以來,靖恭正直,歷久不渝。凡所陳奏,務得大體。前大學士劉統勳、朱珪,於乾隆、嘉慶中蒙皇祖、皇考鑑其品節,賜諡文正。曹振鏞實心任事,外貌訥然,而獻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賴而人不知。揆諸諡法,足以當'正'字而無媿。其予諡文正。”入祀賢良祠。”
  19. ^ 茅海建.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ISBN 978-7-108-04281-1. 
  20. ^ 朱克敬《瞑庵二識》:“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21. ^ 陳其元《庸閒齋筆記》“董曹兩相國遺事”條曰:時有無名子撰一聯嘲之云:“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師。 ”二公聞之,笑相謂曰: “此時之庸碌、笑啼,頗不容易。”
  22. ^ 谭伯牛. 谭伯牛专栏:饿死宰相. 南方都市报. 2014-09-11 [2016-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0). 

外部連結

[编辑]
官衔
前任:
戴衢亨
戶部漢尚書
嘉慶十四年七月丁卯-嘉慶十八年九月庚辰
(1813年8月19日-1813年10月10日)
繼任:
潘世恩
前任:
鄒炳泰
吏部漢尚書
嘉慶十八年九月庚辰-嘉慶十八年九月甲申
(1813年10月10日-1813年10月14日)
繼任:
章煦
前任:
刘权之
体仁阁大学士
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 - 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
繼任:
伯麟
前任:
明亮
武英殿大学士
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
繼任:
穆彰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