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私观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日本文化私観 |
假名 | にほんぶんかしかん |
平文式罗马字 | nihon bunka shikan |
文学 |
文学 |
各国文学 记事总览 |
出版社・文学期刊 文学奖 |
作家 |
诗人・小说家 其他作家 |
《日本文化私观》,是日本文学家坂口安吾在1942年(昭和17年)发表的随笔,与《堕落论》并称坂口安吾随笔代表作。
概要
[编辑]坂口安吾在《日本文化私观》一文中,大力抨击“民族性”以及“传统”两个概念。他称自己对于日本古典文化知识一窍不通,只懂得酩酊大醉之乐,却从来不认为自己不是日本人。坂口指出所谓的日本传统和民族性明明与日本国民的个性背道而驰,却必须背负在身上。传统虽具有一定重要性,但是能创造传统的却是活著的人,因此传统与民族性是符合自身需求的,并非遵守过往规则。
日本人,生性不爱记仇,而武士道却强调复仇的概念,为不适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没有必要继续承受。
日本的文化人,如工程师和艺妓,过于“社交懒惰”,对于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皆无全盘理解,又不从事学习,是一大弊端。
日人推崇以节俭为美德的“农村文化”,但坂口安吾认为这种文化的精神不过只是“不屈不挠的研究如何逃税罢了”,是种伪善的文化,无法成为进步的动力,连富翁都要省一、两块停车钱,无法透过消费刺激经济。
和服一直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服饰,坂口安吾却认为没有非穿不可的理由,说不定和服根本不适合日本人,穿在高大的西方人身上或许更威风;反之,或许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西方服饰,才符合日本人的需求。就算在习惯转变的过程中看来万分滑稽,遭受西方嘲笑,也不重要,他认为只要日人对于新事物的便利性感到心满意足就够了。
坂口安吾认为事物的实用性就是美感。就算京都的寺庙或奈良的佛寺全毁了,除了感到可惜外,不会有其他不便;但若是市区的电车因毁损而停驶,可就麻烦大了。坂口安吾还提到家乡有一座木制古桥被拆除,换成铁制的,起初非常惋惜,后来却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是有必要做的事。同理,就算有日本式老旧建筑要被西式建筑替代了,不用感到难过,因为日本人会因此获得更加便利的生活。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日本文化私観’:新字新仮名 - 青空文库(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