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福州文庙

坐标26°4′51.6″N 119°17′49.9″E / 26.081000°N 119.297194°E / 26.081000; 119.29719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州文庙

福州文庙大成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坐标26°4′51.6″N 119°17′49.9″E / 26.081000°N 119.297194°E / 26.081000; 119.297194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6-600
认定时间2006年
福州文庙
繁体字 福州文廟
简化字 福州文庙
先师庙
繁体字 先師
简化字 先师
圣人庙
繁体字 聖人
简化字 圣人

福州文庙闽东语福州文廟平话字Hók-ciŭ Ùng-miêu)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的一座文庙,又称“先师庙”,俗称“圣人庙”(闽东语聖人廟平话字Séng-ìng-miêu)、“圣人殿”,现存建筑建于清末。1961年被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

历史

[编辑]
福州府文庙
旧时福州府文庙规制图
1926年的福州文庙大成殿,右方远处即乌塔

福州文庙初为培育生徒的学宫,兼祀孔子,位于城西北。大历七年(772年),福建观察使李椅迁至现址。五代闽国时期,闽王王审知于921年将其改设为四门学,后来废止。到了北宋太平兴国中期,转运使杨克让开始将其作为孔庙。洪武七年(1374年)建大成殿与明伦堂,永乐四年(1406年)以学厅为乡贤祠,成化十三年(1477年)大修庙学,凿泮池,并于池上修桥,弘治初年,改作棂星门,以石料代替木材,嘉靖十一年(1532年)称先师庙。康熙十一年(1672年)大修庙学、棂星门。历史上文庙三次遭到火焚。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初三,福州文庙遭火灾被毁后,于是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重建为现今的文庙。[1][2]抗战时期日军进占福州后,曾闯入文庙,在大殿操练[4]。1949年,文庙被改为福州市大根第一中心小学[5],将两厢之走廊分隔成一间间教室。1950年代初学校搬至于山南麓。[4]后来文庙又改建为红卫商场、少年宫等场所。21世纪初,少年宫搬出文庙,文物部门随之对文庙进行了修缮。[1][2]

建筑

[编辑]

福州文庙现有建筑重修于1852年(清咸丰二年),占地7552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按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外门埕、棂星门,泮池,仪门厅、大成殿,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棂星门、仪门、大成殿;两侧则是廊庑、官厅、乡贤祠等。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高19.6米,殿内四根石柱用材硕大,为文庙建筑所罕见,殿后檐间有“仰之弥高”匾额。[1][2][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福州文庙. 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社). 2005-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2). 
  2. ^ 2.0 2.1 2.2 2.3 福建省志·文物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2 [2016-02-23]. ISBN 97878012263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3.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0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4. ^ 4.0 4.1 祥季. 在福州孔庙读小学. 海峡都市报 (福州). 2016-02-23: A21. 
  5. ^ 学区. 鼓楼区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 ISBN 7801226267. [失效链接]
  6. ^ 国家文物局 (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 V. 文物出版社. 2008: 400. ISBN 978-7-5010-2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