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廖家祠堂
西螺廖家祠堂 |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云林县西螺镇福兴里福兴路222号 |
建成时间 | 大清道光26年(1846年) |
官方名称 | 廖家祠堂 |
类型 | 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登录种类:祠堂 |
西螺廖家祠堂,又名继述堂,位于台湾云林县西螺镇。该祠堂是台湾张廖氏族的重要发源据点,为崇远堂前身[1]。最初于清代道光年间兴建,平时用于教化宗亲子弟,每年春秋二时合族祭祖,为七崁氏族之精神中心[2]。光绪17年因秋台倒塌,日治大正15年(1926年),于昭和3年(1928年)年春完工,现存宗祠为民国44年重建的成果。民国74年(1985年)被内政部公告为指定台闽地区第三级古迹,民国96年(2007年)重新编为县定古迹。
沿革
[编辑]清朝康熙年间,张廖氏先民自福建漳州一带渡海来台,落脚于二仑一带,随后同乡族人相继来台,散居于二仑、仑背、西螺、土库等二十五个地区开垦,发展出七大部落的特殊氏族组织“七崁箴规”[3],基于宗族制度所形成的“七崁文化”成为典型的特殊地方组织之一[1]。道光26年(1846年)宗亲廖秋红等八人为遵行祖训及加强族间的族谊,合资购置下湳地区田产,道光28年(1848年)创建继述堂,于翌年完工[1]。
继述堂成立后,成为七崁张廖氏族的精神中心,但后来因人为与天候因素而逐渐倾圮。光绪初年,廖、李、锺三氏因白马事件引发长达两年四个月的“三姓械斗”,造成宗祠失修。而长年械斗之后,廖家的经济能力也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宗族认为继述堂的风水不佳,反对现地整修,造成修复窒碍难行。光绪17年(1891年)继述堂因秋台侵袭后倒塌,直至大正13年(1924年),才由廖重光、廖富渊、廖学昆、廖旺生、张崇岳等五人组成建筑委员会主导重建,并于大正15年(1926年)秋天正式动工兴建[1]。
当时许多著名匠师皆参与此次重建,如西屯廖老番负责庙体设计与主持大木总工程,丰原张文贵负责泥作工程,廖伍负责剪黏工事。至昭和3年(1928年)春完成,耗时约一年半,耗资壹拾肆万元日圆。1955年再度整建,1985年11月27日经公告为第三级古迹[1]。
建筑特色
[编辑]现存正厅、左右护龙与砖造水井,正厅用以供奉廖氏祖先牌位,左护龙目前供后代居住,右护龙已闲置荒废[1]。
室外
[编辑]整座建筑以木作与石作为主,被誉为台湾各姓宗祠之优。左护龙外观稍有异动,但窗户仍保有日治时期中西合璧的风格;右护龙仍保留白灰与红砖制成的外檐[1]。
室内
[编辑]拜亭内部以八架卷棚大木结构建成,原皆为木柱,前柱已改为洗石子方柱,柱上刻有题联“肯构肯堂爰绳祖武;茍完茍美远绍前徽”;后柱仍保存良好。各构建以雕刻与彩绘装饰,歇山屋顶为单脊燕尾,脊堵以剪黏装饰,檐口采用滴水式封檐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