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醫學堂
北洋軍醫學堂始創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是今天中華民國國防醫學院(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enter,NDMC),或稱國防醫學中心的前身。以此稱謂使中華民國國防醫學院成為中華民國軍事院校中歷史最悠久之學府。
歷史
[編輯]北洋軍醫學堂創立於1902年11月14日,為當時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所創立,以由北洋軍政司軍醫局負責籌辦。軍醫局總辦徐華清兼任學堂總理。聘請日本駐軍醫院的院長平賀精次郎陸軍二等軍醫正為總教習。專門培養北洋陸軍軍醫為目的,1902年12月1日舉辦首期招生考試,錄取正備學員46人。1902年12月開始授課。1903年春,複試甄選,正取學生37人,為錄取的學員扣除名額,為附課者。根據《北洋軍醫學堂章程》,學制三年半,設立總會辦兩員、總教一員、分教八員。北洋每年撥款2萬兩經費。1906年創辦藥科。鄭壽、孟目的、陳璞等先後擔任主任。
1906年底由清政府陸軍部接管,更名為陸軍軍醫學堂。1907年2月,第一期畢業生三十五名,全都擔任官職,配屬北洋各鎮。1907年春招考第二期80人,分正副兩班。1908年續招40人。1912年更名為陸軍軍醫學校,李學瀛主持校務。1913年大總統頒佈的《陸軍軍醫學校條例》規定「陸軍軍醫學校為養成軍醫司藥各等人才、編輯教科書及施行軍事衛生試驗之所。」置職員:校長一人(軍醫監一等軍醫正),教務長一人(一二等軍醫正),教官若干人(二、三等軍醫正及司藥正),助教若干人(一二等軍醫司藥及上中尉或文官),學生監一人(二三等軍醫正),副官二人(一二等軍醫或上中尉),軍需一人(一二等軍需),此外得僱用助手書記等員。
1928年(民國17年)該校被南京國民政府軍政部接收,將醫科期限由四年改為五年,增加一年為醫院臨床實習,藥科由三年增加為四年。1933年學校遷至南京東廠街。1936年(民國25年)更名稱「中央陸軍軍醫學校」(因為1933年海軍軍醫學校已經停辦),校長蔣介石兼。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華,9月遷往廣州的廣州分校。1938年(民國27年)廣州危急,學校先遷往桂林,1940年遷至貴州安順北兵營(北大營),南京本校5個班、廣州分校3個班;附屬醫院設在縣學宮(現為安順二中),門診部在軒轅宮(現為工人文化宮)。藥圃設在武當山,藥品製造研究所在城北郊小梅山。學校教育長張健中將實際負責。副教育長於少卿少將,總務長張治白上校,特別黨部書記長兼政治部主任張豐胄少將。1941年開辦牙醫系第一期,修業五年。並開設專科班、護訓班。1942年開辦高級護士訓練班。1943年招收高級護理職業班、藥劑班。在安順共招新生5屆,畢業學生5屆,醫科畢業500餘人,藥科畢業150人。
1946年復員遷到上海江灣。1947年學校改組,與軍醫預備團及陸軍衛生勤務訓練所合併為國防醫學院。
校址
[編輯]初暫在東門外「浙江海運局」。後遷入天津南斜街原浙江會館。1904年秋創立天津北洋官醫院,院址在河北金家窯(三岔河口水師營舊址)。學生每年增加,校舍感到狹小,所以1906年6月,在海河北岸的河北新區黃緯路蓋建新校舍,1906年12月遷入河北黃緯路新校址,校門朝南開。學堂範圍約是黃緯路、宇緯路、三馬路和四馬路之間的部分或全部,現為勝天裏小區樓群所在地(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為東興里),為歐式建築,能收容學生200人。當時有學生150餘名,分為3個班。
1917年遷入北京,校址位於東城朝陽門北小街北口路東的明朝舊太倉,清朝分為富新倉、興平倉、南新倉和舊太倉四座倉,其中西側是富新倉,現為陸軍總醫院的宿舍區。1913年在這片區域的西側偏南臨街始建北洋陸軍軍醫學校校址,院內建築為東西並列的兩座回字建築結構,南門外各有一座牌坊。兩座牌坊遺存至今。這片區域西南角建有「陸軍獸醫學校」。
學校概述
[編輯]學校的教職人員,在徐華清總辦及平賀精次郎總教習之外,作為日本教習有醫學士高橋剛吉、陸軍一等軍醫我妻孝助、陸軍一等軍醫醫學士味岡平六、一等藥劑官藥學士宮川漁男等4人。其他還有漢文教習、日文教習、體操教習(中國武官)各1人。監督、會計、庶務等全都是中國人。
北洋軍醫學堂的規則,摘要如下:
1. 本學堂專以培養陸軍人才為宗旨。學生畢業後直接向個營派遣,充當醫官。不准另行就業。
2. 本學堂以研究東西醫學為正課,兼習物理、化學,以及英文、日文和漢文。其課程,
- 此外,還有貫通每年的軍事體操課。
3. 教職員設有總辦、會辦、監督、文案、出納各1名。教習設有總教習1名,專科教習4名,國文教習2名。
4. 學生定員是100名,4年畢業。入學資格是年齡必須在18至25歲,資質聰敏、身體強壯、文理通順者,在考試的基礎上,准許臨時入學。3個月後經過複試,准許正式入學。
5. 一切學資全部由官方供給。每月供給各生飯費4兩。另外給與零用錢,上級生每月6兩,下級生每月3兩。其他還供給筆、紙、墨、書籍以及茶、燈、燭等。此外年終考試中達到最優等者,酌給獎賞;連續獲得優等者,每月增給零用錢作為獎勵。
6. 學生畢業後擔任軍醫長,在職經過3年者,由練兵處選拔成績顯著者擔任副軍醫官,經過任職6年工作勤勞卓著者,升任正軍醫。此外,選拔畢業生中優等者,到海外留學,學習專門醫科。
7. 聘請精通醫學兼懂東西方文字的翻譯1名,選擇東西醫學之所長,編譯成書,以備教學之用。
(以上所述只是學校在北洋軍醫學堂的稱謂下的學校概況,以後的學校概況請參考國防醫學院的內容)
附錄
[編輯]北洋軍醫學堂下轄醫院兩家。一家為北洋軍醫學堂舊址改建北洋防疫醫院。一家為河北金家窯原三岔河口水師營舊址上改建的天津官醫院。
參考文獻
[編輯]- 天津史志叢刊. 1, 二十世紀初的天津概況 [地方志] / 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部編 ; 侯振彤譯 (1986年4月第1版) 內部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