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貞觀政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歷史文獻,為唐代史學家吳兢所撰,共有十卷,分四十篇。 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雜史類。

《貞觀政要》一書以君臣對答的方式,分類編撰貞觀年間唐太宗和身邊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溫彥博劉洎馬周戴冑孔穎達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論,方便後人參考前人經驗,以古為鏡,擇善而從。

可能因為與作者吳兢同為諫臣的緣故,魏徵在書中的地位重要。吳兢完成此書之後曾經上呈給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不料非但沒有得到讚賞,反而因此而被貶官。

目錄

[編輯]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陽公、中書令河東公,以時逢聖明,位居宰輔,寅亮帝道,弼諧王政,恐一物之乖所,慮四維之不張,每克己勵精,緬懷故實,未嘗有乏。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謨諫奏之詞,可以弘闡大猷,增崇至道者,爰命不才,備加甄錄,體制大略,咸發成規。於是綴集所聞,參詳舊史,撮其指要,舉其宏綱,詞兼質文,義在懲勸,人倫之紀備矣,軍國之政存焉。凡一帙一十卷,合四十篇,名曰《貞觀政要》。庶乎有國有家者克遵前軌,擇善而從,則可久之業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豈必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而已哉!其篇目次第列之於左。

  • 卷一:君道第一、政體第二
  • 卷二:任賢第三、求諫第四、納諫第五、直諫(附)
  • 卷三:君臣鑑戒第六、擇官第七、封建第八
  • 卷四:太子諸王定分第九、尊敬師傅第十、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規諫太子第十二
  • 卷五:仁義第十三、論忠義第十四、孝友第十五、公平第十六、誠信第十七
  • 卷六:儉約第十八、謙讓第十九、仁惻第二十、慎所好第二十一、慎言語第二十二、杜讒邪第二十三、悔過第二十四、奢縱第二十五、貪鄙第二十六
  • 卷七:崇儒學第二十七、文史第二十八、禮樂第二十九
  • 卷八:務農第三十、刑法第三十一、赦令第三十二、貢賦第三十三、辯興亡第三十四
  • 卷九:征伐第三十五、安邊第三十六
  • 卷十:行幸第三十七、畋獵第三十八、災祥第三十九、慎終第四十

傳播

[編輯]

元朝時期,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曾下詔下令將《貞觀政要》、《帝范》、《資治通鑑》和儒家經典《尚書》、《大學衍義》等書翻譯成蒙古文並刊行天下,令蒙古人色目人誦習。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