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Allervous/沙盒/3

座標38°26′59″N 43°27′39″E / 38.449636°N 43.460825°E / 38.449636; 43.460825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瓦拉加萬克修道院
1913年的修道院[1]:133
基本資訊
位置 土耳其凡城尤卡勒巴克拉奇勒(Yukarı Bakraçlı)[2][3]
座標38°26′59″N 43°27′39″E / 38.449636°N 43.460825°E / 38.449636; 43.460825
宗教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功能狀態已被破壞
建築詳情
建築風格亞美尼亞式
建立者謝涅克里姆·阿爾茨魯尼英語Senekerim-Hovhannes Artsruni
奠基11世紀初
地圖
Allervous/沙盒/3在土耳其的位置
Allervous/沙盒/3
瓦拉加萬克修道院在土耳其的位置
地圖

瓦拉加萬克修道院亞美尼亞語Վարագավանք,意為「瓦拉格的修道院」;[A] 土耳其語Yedi Kilise,意為「七教堂」)是一座已經不復存在的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修道院,位於土耳其東部凡城東南9公里的埃雷克山坡上。

瓦拉加萬克修道院由瓦斯普拉坎亞美尼亞國王謝涅克里姆·阿爾茨魯尼英語Senekerim-Hovhannes Artsruni建造於11世紀初,最初是阿爾茨魯尼的墓地,後來成為凡城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大主教的所在地,自成立以來命運多舛,飽受兵燹之禍。該修道院被歷史學家阿拉·薩拉菲安描述為亞美尼亞教會最偉大的修道院中心之一,另一位研究亞美尼亞歷史的學者羅伯特·H·休森亦將其描述為凡湖地區最富有、最著名的修道院。1915年4月至5月,亞美尼亞大屠殺期間,鄂圖曼帝國軍隊襲擊了該修道院,並燒毀了其大部分建築。其剩餘的部分也在20世紀60年代進一步遭到破壞,只有少數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

歷史

[編輯]

前身

[編輯]
亞美尼亞僧侶和男孩在瓦拉加萬克修道院內謝涅克里姆國王的寶座前,攝於19世紀末

據史料記載,在公元三世紀末,聖赫里普西姆英語Hripsime將她脖子上佩戴的真十字架的殘骸藏在今修道院的遺址上。公元653年,當該位置被發現時,卡托利科斯建造者拿施斯在當地建造了聖跡教堂[5],羅伯特·休森將其描述為「一座簡樸的隱居處」[6]。拿施斯還設立了瓦拉格聖十字節,亞美尼亞使徒教會通常會在最接近9月28日的周日慶祝該節日,這個日期大概在十字架節兩周後[7]

亞美尼亞國王加吉克一世英語Gagik I of Armenia的女兒、瓦斯普拉坎未來君主謝涅克里姆·阿爾茨魯尼英語Senekerim-Hovhannes Artsruni的配偶胡舒什王后於981年在此地修建了一座教堂,供奉使徒教會神學裏的耶穌[6]。中世紀晚期,該教堂被改建為城堡,與此同時,人們還在城堡的北部修建了聖霍夫漢內斯教堂[5]

建造

[編輯]

謝涅克里姆·阿爾茨魯尼英語Senekerim-Hovhannes Artsruni統治初期,他主持修築了瓦拉加萬克修道院,用於存放自聖赫里普西姆時代以來一直保留在此地的真十字架遺物[6][8]。1021年,當拜占庭佔領瓦斯普拉坎後,謝涅克里姆將聖物帶到了錫瓦斯,次年他的兒子阿托姆在那裏建立了聖跡修道院。1025年,謝涅克里姆去世後被埋葬在瓦拉加萬克修道院,真十字架也回到了該修道院內[5]。由於擔心遭到穆斯林的襲擊,瓦拉加萬克的古卡斯神父於1237年帶着真十字架前往亞美尼亞東北部的塔武什,定居在阿納帕特修道院,該修道院後來更名為諾爾瓦拉加萬克。1318年,蒙古人入侵該地區並洗劫了瓦拉加萬克修道院,除了庇護僧侶的聖霍夫漢內斯教堂外,凡城一帶所有的教堂都被摧毀了。在蒙古人離開後30年間,人們修復了這座修道院[5]

近代

[編輯]
《瓦斯普拉坎之鷹》

1534年,薩法維王朝皇帝塔赫瑪斯普一世的部隊洗劫了修道院。1648年,凡城一帶發生地震,瓦拉加萬克修道院及其鄰近的建築皆被地震摧毀。修道院院長基拉科斯獲得了凡城富商的經濟資助,隨即着手修復修道院。據同時代一位住在大不里士的歷史學家阿拉克爾所述,基拉科斯共修復翻新了四座教堂[5]。1648年,建築師蒂拉圖爾在聖母教堂西側建造了一個方形前廳,並在19世紀時作為教堂使用。前廳西側是17世紀的三拱形露天門廊,北側是聖十字教堂,南側是17世紀的錫安教堂。教堂西側入口的門楣上還刻有烏拉爾圖楔形文字銘文[5]。1651年,霍沙普城堡的蘇萊曼王子領軍入侵修道院,將聖十字架、手稿和珍寶劫走,其中十字架後來被贖回,並於1655年被帶到凡城的蒂拉邁爾教堂。與此同時,瓦拉加萬克修道院也在17世紀末衰落,1679年,由於經濟困難,修道院出售了珍寶。大主教舒沙內齊於1724年對修道院再度進行了翻修。1779年,巴格達薩爾神父在修道院前廳牆壁上裝飾了繪有國王阿布賈爾五世狄奧多西一世、聖赫里普西姆、加百列等人的壁畫。根據建築史學者穆拉德·哈斯拉江英語Murad Hasratyan的說法,壁畫融合了亞美尼亞、波斯和西歐藝術風格[5]

1803年,瓦拉加萬克修道院周圍修建了一堵牆。十四年後,大主教加盧斯特將聖十字教堂徹底翻修,並將其改建為手稿存放處。1832 年,凡城的塔穆爾帕夏搶劫了修道院的財寶,並勒死了院內的神父。1849年,希羅揚神父修復了被地震摧毀的錫安教堂,並將其改建為小麥倉庫[5]。在19世紀50年代以後,修道院成為西亞美尼亞地區的文教中心,姆克爾蒂奇·赫里米安英語Mkrtich Khrimian於1858年成為該修道院院長,並將他在伊斯坦堡創辦的《瓦斯普拉坎之鷹英語Artsvi Vaspurakan》遷到院內,在修道院內印刷出版,成為亞美尼亞第一家本土報刊,直到1864年停刊,而赫里米安也因此被亞美尼亞人譽為「亞美尼亞本土報刊之父」[9][10]。赫里米安還在修道院內建立了一所現代學校,向民眾教授神學、音樂、語法、地理、亞美尼亞歷史等科目,小說家拉菲亦曾短暫執教於此,1862年,第一批畢業生從該校畢業[5]

參考

[編輯]

引注

[編輯]
  1. ^ 在古典亞美尼亞正字法中也拼寫為Վարագայ վանք(Varagay vank)[4],在正字法改革後寫作Վարագա վանք(Varaga vank),在西亞美尼亞語中讀作Վարաքավանք(Varakavank)。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achmann, Walter. Kirchen und moscheen in Armenien und Kurdistan. 25. Wissenschaftliche veröffenlichung der Deutschen Orient-gesellschaft. Leipzig: J. C. Hinrichs. 1913 (德語). 
  2. ^ More Armenian churches to be renovated in eastern Turkey. Hürriyet Daily News. 2010-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5) –透過Anadolu Agency (英語). 
  3. ^ Ermeni kilisesi için geri sayım. Radikal. 2010-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土耳其語). 
  4. ^ Թուրքերը Կ՛առաջարկեն Քանդել Վարագայ Վանքի Կողքի Մզկիթը. Asbarez. 200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0) (亞美尼亞語).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Hasratyan, Murad. Վարագավանք. Yerevan State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Armenian Studies. "Christian Armenia" Encyclopedia. 2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亞美尼亞語). 
  6. ^ 6.0 6.1 6.2 Hewsen, Robert H. Van in This World; Paradise in the Next: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Van/Vaspurakan. Hovannisian, Richard G. (編). Armenian Van/Vaspurakan需要免費註冊. Costa Mesa, California: Mazda Publishers. 2000: 28. ISBN 1-56859-130-6 (英語). 
  7. ^ Divan of the Diocese. Feast of the Holy Cross of Varak. Burbank, California: Western Diocese of the Armenian Church. 201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5) (英語). 
  8. ^ Sinclair, T. A. Yedi Kilise (Armn. "Varagavank"). Eastern Turkey: An Architectural & Archaeological Survey, Volume I. London: Pindar Press. 1989: 190–192. ISBN 978-1-904597-70-4 (英語). 
  9. ^ 張玉川; 陳力丹. 用传播维系失落的家园、民族和文化——亚美尼亚新闻传播史. 《當代傳播》. 2024, (03): 84–85. CNKI DACB202403014需註冊賬號查閱. 
  10. ^ Վ.Ա. Պարսամիան. Հայ ժողովրդի պատմություն (1801֊1917 թթ.). Երևան: "Լույս" Հրատարակչություն. 1974: 676 [2024-11-23]. OCLC 16811639 (亞美尼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