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蒙古地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古地方
外蒙古
 中華民國地方
1928年-1946年
1953年-2002年

  中華民國歷史上曾主張的蒙古地方位置
國家 中華民國
首府庫倫
面積 
• 1936
1,730,000平方公里(670,000平方英里)
人口 
• 1936
616,000[1]
歷史 
• 國民政府名義上設立
1928年
1945年10月20日
• 國民政府接受公投結果,承認外蒙古獨立
1946年1月5日
• 中華民國在控蘇案通過後,再度宣稱蒙古地方
1953年2月24日
• 中華民國再次承認蒙古國
2002年10月3日
前身
繼承
外蒙古
蒙古人民共和國
圖瓦人民共和國
今屬於 蒙古國
 俄羅斯
 中華人民共和國
蒙古歷史
蒙古歷史
蒙古高原歷史系列條目
匈奴 東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鮮卑
鮮卑 丁零
柔然 高車
突厥汗國 鐵勒
東突厥
薛延陀
唐朝單于都護府·安北都護府
後突厥汗國
回鶻汗國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遼朝 克烈 乃蠻
蒙兀
蒙古帝國(諸汗國
元朝嶺北等處行中書省
北元後蒙古帝國時期
韃靼(東蒙古) 瓦剌(西蒙古)
喀爾喀 四衛拉特
清朝清代蒙古)·準噶爾汗國
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內札薩克·外札薩克
中華民國境內盟旗
塞北四省
博克多蒙古國
外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國
中國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國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義

蒙古地方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名義上設置的行政區劃之一,成立於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北伐後,蒙古地方與西藏地方同為中華民國同以「地方」為名的特別行政區劃,相當於級行政區。行政院也設置直接對口部會蒙藏委員會。此外,比照省政府蒙古盟旗行政機關則為設於塞北四省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

蒙古地方的制訂與北洋政府外蒙古區劃相當,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從未實際控制該地區。該地區約有173萬平方公里[註 1]。以面積言,蒙古地方為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的第二大,僅次於新疆省,其轄下有4部2地區及1164牧場36佐領[註 2]等次區劃。不過蒙古地方因地形關係與《中俄蒙協約》內禁止漢人移民等因素,其行政區域內人口並不多,1936年擁有約61.6萬人口。[1]

北洋皖系徐樹錚於1919年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同年10月出兵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1921年3月蒙古人民革命後,大蒙古國恢復獨立。蒙古君主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逝世後,在蘇聯第三國際蒙古人民黨的支持與行動下,蒙古政府於1924年11月26日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改首都庫倫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11年作獨立紀元,允許蘇聯紅軍駐軍。故在中國國民政府的「蒙古地方」區劃制定之前,蒙古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就已事實上與中國分離,但當時的中國英國美國日本等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依照《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換文之規定,進行獨立公投。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接受公投結果,正式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2][3]

1953年2月1日,聯合國大會第六屆會議通過第505號決議。同年2月24日,中華民國以蘇聯未履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為由,在立法院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拒絕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1961年聯合國安理會166號決議通過,蒙古加入聯合國。目前與其面積幾乎相同的蒙古國已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之一,也獲得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2002年10月3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公告再度承認蒙古為獨立國家。[4]2005年原公告行政區劃停止適用後,2006年《蒙古盟部旗組織法》正式被中華民國廢止。[5]2012年5月21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正式否認外蒙古為中華民國固有領土。[6]

地理範圍

[編輯]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蒙古地方地圖(國民政府未實際統治)

名義上,蒙古地方的範圍即1913年中俄聲明確定的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外喀爾喀四部、科布多唐努烏梁海)。首府為庫倫(今名烏蘭巴托)。實際上,蘇聯的兩個衛星國(蒙古和圖瓦)的面積較中國方面主張的外蒙古範圍要大。當時蒙古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之間事實上的邊界控制線西起阿爾泰山分水嶺,經戈壁沙漠一線到東部的大興安嶺哈拉哈河為止,而圖瓦人民共和國統治着蒙古高原西北介於薩彥嶺唐努山之間的狹長地帶。總的來說,區域大約相當於今蒙古國大部分地區,俄羅斯聯邦所屬圖瓦共和國全境。

就1931年頒定的《蒙古盟部旗組織法》而言,蒙古地方包含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三音諾顏部札薩克圖汗部三音濟雅哈圖盟唐努烏梁海。不過事實上,中華民國雖於蒙古地方設治,但實際統治時間短暫(主要在1919年至1921年),蒙古除了多次獨立外,也長期受俄國影響並被蘇聯控制。1920年代初,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就廢除了清代蒙古遺留的舊行政區,逐步改革為現代蒙古國行政區劃

盟旗區劃

[編輯]

中華民國未能實際統治其主張的蒙古地方,但名義上仍沿用(汗部)、為區劃,1928年至2004年間,區劃也多有更動。依中華民國主計處單位原有的《中華民國各省縣行政區域代碼》[註 3]而言,蒙古地方劃分克魯倫巴爾和屯盟汗阿林盟齊齊爾里克盟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三音濟雅哈圖左翼盟三音濟雅哈圖右翼盟及唐努烏梁海等。另以1940年代-1950年代間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劃分來看,詳細的蒙古地方全區劃如下:

蒙古地方(據中華民國舊行政區代碼之區劃)
行政代碼 汗部 旗府(現代位置)
38001 克魯倫巴爾和屯盟 車臣汗部 東路車臣汗旗 車臣汗(今 蒙古國肯特省溫都爾汗
東路左翼左旗  蒙古國東方省巴彥烏拉縣英語Bayan-Uul, Dornod東南
東路左翼右旗  蒙古國肯特省巴特瑙諾夫縣英語Batnorov, Khentii西北
東路左翼前旗  蒙古國東方省哈拉哈高勒縣
東路左翼後旗  蒙古國蘇赫巴托省達里甘噶縣英語Dariganga, Sükhbaatar
東路左翼中旗  蒙古國肯特省巴特瑙諾夫縣英語Batnorov, Khentii
東路左翼後末旗  蒙古國東方省馬塔德縣英語Matad
東路中左旗  蒙古國蘇赫巴托省圖門丘格特縣英語Tümentsogt
東路中右旗  蒙古國東方省哈拉哈高勒縣
東路中前旗 克魯倫(今 蒙古國東方省喬巴山市
東路中後旗  蒙古國肯特省額門鄂代拉蓋爾縣英語Ömnödelger西
東路中末旗  蒙古國肯特省加爾施爾縣英語Galshar一帶
東路中左前旗  蒙古國東方省喬巴山市西
東路中右後旗  蒙古國中央省蒙根莫里特縣英語Möngönmorit東北
東路中末右旗  蒙古國東戈壁省德勒格雷赫縣英語Delgerekh一帶
東路中末次旗  蒙古國肯特省賓代爾縣英語Binder
東路右翼前旗  蒙古國肯特省額門鄂代拉蓋爾縣英語Ömnödelger
東路右翼後旗  蒙古國蘇赫巴托省達里甘嘎縣英語Dariganga一帶
東路右翼左旗  蒙古國肯特省溫都爾汗西南
東路右翼中旗  蒙古國中戈壁省巴彥扎爾嘎朗縣英語Bayanjargalan
東路右翼中前旗  蒙古國肯特省溫都爾汗西南
東路右翼中左旗  蒙古國肯特省喬巴山市
東路右翼中右旗  蒙古國肯特省達爾汗縣英語Darkhan東南
38002 汗阿林盟 土謝圖汗部 後路土謝圖汗旗  蒙古國前杭愛省布爾德縣英語Bürd一帶
後路左翼前旗  蒙古國布爾干省黑希格溫都爾縣英語Khishig-Öndör西
後路左翼後旗  蒙古國中戈壁省德勒格爾杭愛縣英語Delgerkhangai西南
後路左翼中旗  蒙古國東戈壁省賽汗都蘭縣英語Saikhandulaan
後路左翼末旗  蒙古國東戈壁省曼達赫縣英語Mandakh, Dornogovi一帶
後路左翼中左旗  蒙古國中戈壁省鄂勒吉特縣英語Ölziit
後路左翼右末旗  蒙古國中戈壁省古爾班賽汗縣英語Gurvansaikhan
後路左翼左中末旗  蒙古國前杭愛省巴彥溫都爾縣英語Bayan-Öndör東北
後路中旗 庫倫(今 蒙古國烏蘭巴托市
後路中次旗  蒙古國東戈壁省呼布斯高勒縣英語Khövsgöl, Dornogovi
後路中左旗  蒙古國布爾干省達辛其楞縣英語Dashinchilen
後路中右旗  蒙古國中央省達辛其楞縣英語Dashinchilen
後路中右末旗  蒙古國中央省額爾德尼桑特縣英語Erdenesant
後路中左翼末旗  蒙古國色楞格省巴彥錯格特縣英語Bayantsogt西南
後路右翼左旗  蒙古國布爾干省布爾干市
後路右翼右旗  蒙古國前杭愛省巴彥溫都爾縣英語Bayan-Öndör西南
後路右翼後旗  蒙古國布爾干省達辛其楞縣英語Dashinchilen東南
後路右翼左後旗  蒙古國鄂爾渾省額爾登特市
後路右翼左末旗  蒙古國色楞格省鄂爾渾縣英語Orkhon
後路右翼右末旗  蒙古國中央省巴特蘇木貝爾縣英語Batsümber
後路右翼右末次旗  蒙古國布爾干省色楞格縣英語Selenge東北
38003 齊齊爾里克盟 三音諾顏部 中部三音諾顏旗  蒙古國前杭愛省海爾汗杜蘭縣英語Khairkhandulaan
中部左翼左旗  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古爾萬布拉格縣英語Gurvanbulag西北
中部左翼右旗  蒙古國南戈壁省諾莫岡縣英語Nomgon, Ömnögovi西南
中部左翼中旗  蒙古國布爾幹省巴彥阿格特縣英語Bayan-Agt一帶
中部左翼左末旗  蒙古國後杭愛省巴騰蓋拉縣英語Battsengel東南
中部右翼末旗  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博木博果爾縣英語Bömbögör一帶
中部中左旗  蒙古國後杭愛省塔里亞特縣英語Tariat
中部中右旗  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沃勒吉特縣英語Ölziit
中部中前旗  蒙古國前杭愛省阿爾拜赫雷市
中部中後旗  蒙古國扎布汗省察干海爾汗縣英語Tsagaankhairkhan一帶
中部中左翼末旗  蒙古國後杭愛省楚魯特縣英語Chuluut西北
中部中右翼末旗  蒙古國後杭愛省成和爾縣英語Tsenkher
中部中末旗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塔里亞蘭縣英語Tarialan
中部中後末旗  蒙古國後杭愛省溫都爾烏蘭縣英語Öndör-Ulaan一帶
中部右翼前旗  蒙古國布爾干省賽汗縣英語Saikhan西北
中部右翼後旗  蒙古國後杭愛省熱爾嘎蘭特縣英語Jargalant一帶
中部右末旗  蒙古國扎布汗省伊德爾縣英語Ider
中部右翼中左旗  蒙古國前杭愛省納林台勒縣英語Nariinteel東南
中部右翼中右旗  蒙古國後杭愛省布拉幹縣英語Bulgan一帶
中部右翼中末旗  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巴查干縣英語Baatsagaan一帶
中部右翼左末旗  蒙古國前杭愛省巴特沃吉勒縣英語Bat-Ölzii
中部右翼右後旗  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巴彥布拉格縣英語Bayanbulag西
中部額魯特旗  蒙古國前杭愛省哈爾赫林縣英語Kharkhorin一帶
中部額魯特前旗  蒙古國後杭愛省巴特曾格勒縣英語Battsengel
38004 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 扎薩克圖汗部 西部扎薩克圖汗旗及左翼後左旗  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阿爾泰市
西部左翼左旗  蒙古國扎布汗省桑特馬爾嘎茨縣英語Santmargats
西部左翼右旗  蒙古國科布多省多爾貢縣英語Dörgön
西部左翼前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溫都杭愛縣英語Öndörkhangai
西部左翼後旗  蒙古國科布多省多爾貢縣英語Dörgön
西部左翼中旗及右翼後旗  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巴彥烏拉縣英語Bayan-Uul
西部左翼後末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溫都杭愛縣英語Öndörkhangai
西部中左翼左旗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車車爾勒格縣英語Tsetserleg, Khövsgöl
西部中左翼右旗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西奈伊代爾縣英語Shine-Ider
西部中左翼末旗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木倫市
西部中右翼左旗  蒙古國科布多省車車格縣英語Tsetseg
西部中右翼末旗  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通黑勒縣英語Tonkhil
西部中右翼末次旗  蒙古國扎布汗省桑特馬爾嘎茲縣英語Santmargats
西部右翼右旗  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錢德曼尼縣英語Chandmani
西部右翼前旗  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鄂爾德訥縣英語Erdene
西部右翼右末旗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托木爾布拉格縣英語Tömörbulag西
西部右翼後末旗  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阿爾泰市西南
西部輝特旗  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熱爾嘎蘭縣英語Jargalan
38005 三音濟雅圖左翼盟 科布多地區 杜爾伯特汗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左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前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後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上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下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前左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前右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後左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杜爾伯特中後右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輝特下後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蘭固木
38006 三音濟雅圖右翼盟 科布多地區 杜爾伯特前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蘭固木
杜爾伯特前右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蘭固木
杜爾伯特中右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蘭固木
輝特下前旗  蒙古國烏布蘇省烏布蘇湖
札哈沁旗  蒙古國科布多省莫斯特縣
明阿特旗  蒙古國科布多省緬嘎德縣英語Myangad
額魯特旗  蒙古國科布多省額爾德訥布仁縣英語Erdenebüren一帶
38007 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 托錦旗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托賈區
薩拉吉克旗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坦德區一帶
庫布蘇庫諾爾旗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昌德曼溫都爾蘇木英語Chandmani-Öndör
唐努旗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捷斯赫姆區一帶
奇木奇克旗[註 4]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准-赫姆奇克區東南
達爾哈達沙畢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察干烏爾縣英語Tsagaan-Üür
烏布爾蘇門、達諾伊翁、司哈夫喀拉內屋 不詳(三地在中華民國方面的資料中將其列為旗,但在蒙、俄兩國任何時期的資料中均無類似地名)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卡赫姆區一帶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切季霍爾區南岸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准-赫姆奇克區一帶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林沁勒呼木貝縣英語Renchinlkhümbe北岸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察干烏拉縣英語Tsagaan-Uul一帶
烏梁海二佐領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察干烏拉縣英語Tsagaan-Uul西北
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屬烏梁海三佐領  蒙古國庫蘇古爾省烏蘭烏拉縣英語Ulaan-Uul
烏梁海三佐領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准-赫姆奇克區
烏梁海四佐領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蘇特霍爾區
烏梁海四佐領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卡赫姆區
三音諾顏部烏梁海十三佐領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蘇特霍爾區

以上各盟旗之代號均已在2005年10月3日棄用。

兩岸間的態度

[編輯]

中華民國

[編輯]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名義上宣稱蒙古為其領土。中華民國政府開始時不同意在法律上承認外蒙古維持獨立的現狀。1945年8月,蘇聯對日本宣戰。一百五十萬蘇軍在蒙古集結後進攻中國東北、朝鮮等地的日本關東軍。其間外蒙古提供後勤並派軍隊參加蘇軍對日軍在內蒙古的作戰。為繼續取得同盟國對中國戰區的支持,以及避免蘇聯援助中共和在東北駐軍不撤走,8月14日,經過與蘇聯兩個多月的談判,中華民國政府同意雅爾塔協定相關內容。宋子文王世傑等在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的授權下與蘇聯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條件下,允許將依公正之公投的結果決定是否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10月20日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7]

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國民政府公告說:「外蒙古人民於1945年10月20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國防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法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由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8]

然而到了1953年2月24日,依聯合國通過的「控蘇案」,甫已撤退至臺灣中華民國立法院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拒絕承認外蒙古獨立的事實,稱《聯合國大會決議案五〇五》是外交上的「重大勝利」。從此又片面宣稱蒙古為中華民國領土。國民大會秘書處自民國68年(1979年)5月至民國80年(1991年)10月所編的《會議實錄》所附的《中華民國全圖》都宣稱中華民國疆域包括蒙古地方。[9]都自稱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像秋海棠。但是1961年蒙古加入聯合國,中華民國放棄使用否決權。

直到1990年代,中華民國在台灣民主化和本土化。1993年民進黨籍立委對此首度提出挑戰,向司法院就領土定義聲請釋憲,指出上述說法無視於國際法中「對國家承認是無條件且不得撤銷」之慣例。[10]而司法院作出的回覆則為領土問題為政治議題,非司法院所能解釋。

2012年5月21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表示「民國35年我國憲法制定公佈時,蒙古(俗稱外蒙古)獨立已為我政府所承認,因此,當時蒙古已「非」我國憲法第4條所稱的『固有之疆域」。雖「於民國42年提經立法院決議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但並未完成憲法領土變更之程序」。[6]「國際法上國家之承認,原則上屬於『無條件與不可撤回的』,當時承認之相關要件迄今仍存在」,否定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理領土,說明「『蒙古國』為我政府所承認之國家」,證實已徹底揚棄對外蒙古的主權聲索。[6]

2017年9月15日,中華民國政府裁撤蒙藏委員會,降為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外交部及大陸委員會亦承接蒙藏會部分職能。[11]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現在實際統治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6日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實際和法理上都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及其繼承政權的主權國家地位。

現狀

[編輯]

2002年,中華民國行政院立法院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實施細則》內的「外蒙古」(蒙古地方舊稱)有關條文移除,明訂「大陸地區」僅為「中共控制之地區」,並在修訂的《編印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中要求將蒙古與中國大陸的邊界(即中蒙邊界)以國界標示[註 5]。中華民國在外交部網站的各國介紹中加入蒙古國[12]蒙古國亦為其政府所承認之國家[6]。2002年台灣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設立代表處,而蒙古亦於2003年在台北市設立代表處。2005年10月3日台灣又棄用法理上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13]。政府也不再發行「中華民國全圖」[14][15]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發售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均已將蒙古排除在中國之外作為獨立國家標示[16][17],教科書亦然。包含外蒙古在內的「中華民國全圖」(俗稱「秋海棠」)則已相當罕見或不再發行。民間也普遍視蒙古國為主權國家。

註釋

[編輯]
  1. ^ 唐努烏梁海盆地的17萬平方公里。
  2. ^ 1911年蒙古從清朝獨立前之區劃。
  3. ^ 1988年制定,2005年停止適用。
  4. ^ 又稱肯木次克旗。
  5. ^ 編印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已於2004年廢止。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 1.1 1936-37期間多中國人口統計 1936-37年の中国人口(統計). 一橋大學經濟研究所. [2024-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日語). 
  2. ^ 蘇聯撤軍與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 中國文化研究院.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2). 
  3. ^ 蒙古不是中華民國固有之疆域. 自由時報. [2021-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 
  4. ^ Mongolian office to ride into Taipei by end of the year. Taipei Times. 11 October 2002 [28 Ma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February 2009). In October 1945, the people of Outer Mongolia voted for independence, gaining the recognition of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 Due to a souring of relations with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early 1950s, however, the ROC revoked recognition of Outer Mongolia, reclaiming it as ROC territory. {...} Long a province of China, Mongolia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in 1921 with Soviet backing. After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s recent decision to exclude Mongolia from the official ROC map, on 3 Oct,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nounced that Taiwan recognizes Mongolia a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 81 years after Mongolia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5. ^ 廢止蒙古盟部旗組織法. 中華民國總統府. 中華民國總統府公報. [2006年1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年8月1日). 
  6. ^ 6.0 6.1 6.2 6.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0-04.
  7. ^ D BAYARKHUU; 許馨(譯). 蒙古的主權與外部環境 (PDF). 蒙藏現況雙月報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2023-0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1-15). 
  8. ^ 李明峻. 蒙古公民投票案例實踐解析 (PDF). 新世紀智庫第49期. 2010-03-30 [2020-10-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02). 
  9. ^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電子藏書:國民大會歷次會議實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六次會議實錄》,1979年5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七次會議實錄》,1985年5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八次會議實錄》,1991年4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臨時會實錄》,1991年10月 :《中華民國全圖》
  10. ^ 司法院釋字第328號解釋. [2012-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4). 
  11. ^ 蒙藏委員會9月15日已走入歷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自由時報
  12. ^ 蒙古國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2-06.,中華民國外交部
  13. ^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7-21.
  14. ^ 台当局弃用「中华民国全图」. [2012-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15. ^ 內政部函:「一、本部前曾於民國87年出版「中華民國全圖」,後因考量銷售量偏低、圖資內容不符現況,目前已停止銷售。」[查證請求]
  16. ^ 大陸地圖 得依中國現狀標示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4., 自由時報, 2002年11月30日
  17. ^ 官方地圖 將標示蒙古為國家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4., 自由時報, 2002年10月3日

來源

[編輯]
出版物
  • 《編印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1998年
  • 《蒙古分旗圖》,1940年
  • 《中華民國省情與地方建設》,1935年,中華民國行政院
網頁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