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外观
主办城市 | 德国柏林 | ||
---|---|---|---|
口号 | 我呼唤全世界的青年 Ich rufe die Jugend der Welt! | ||
参赛国家及地区 | 49 | ||
参赛运动员 | 3961(3633 , 328 ) | ||
比赛项目 | 19大项129小项 | ||
开幕典礼 | 1936年8月1日 | ||
闭幕典礼 | 1936年8月16日 | ||
正式宣布开幕 | 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 ||
运动员代表宣誓 | 鲁道夫·卡尔施(脚车) | ||
奥运圣火点燃 | 弗里茨·希尔根(田径) | ||
主体育场 |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 | ||
夏季奥运会 | |||
| |||
冬季奥运会 | |||
|
第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Games of the XI Olympiad,法语:les Jeux de la XIe Olympiade,德语:die Spiele der XI. Olympiade),一般称为柏林奥运,于1936年8月1日至8月1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背景
[编辑]申请主办这届奥运会的城市有[1]:
柏林、巴塞罗那、亚历山大、布达佩斯、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都柏林、法兰克福、赫尔辛基、洛桑、纽伦堡、里约热内卢和罗马。
1936夏季奥运会申办国投票结果 | ||||||
---|---|---|---|---|---|---|
城市 | 国家 | 票数 | ||||
柏林 | 德国[a] | 43 | ||||
巴塞罗那 | 西班牙 | 16 | ||||
亚历山大 | 埃及 | 0 | ||||
布达佩斯 | 匈牙利 | 0 | ||||
布宜诺斯艾利斯 | 阿根廷 | 0 | ||||
科隆 | 德国[a] | 0 | ||||
都柏林 | 爱尔兰 | 0 | ||||
法兰克福 | 德国[a] | 0 | ||||
赫尔辛基 | 芬兰 | 0 | ||||
洛桑 | 瑞士 | 0 | ||||
纽伦堡 | 德国[a] | 0 | ||||
里约热内卢 | 巴西 | 0 | ||||
罗马 | 意大利 | 0 |
焦点
[编辑]- 国际奥委会1932年将1936年奥运会会址定于柏林,当时希特勒的纳粹党尚未执政且反对奥运会,宣称“奥运会是犹太人和和平主义者玩的花样,德国运动员和黑人同场竞技有损日耳曼民族的尊严。”国际奥委会成立代表团,前往柏林调查该城市是否具备举办奥运会的条件;调查团抵达德国时,正好赶上1933年纳粹党上台执政,希特勒一反先前态度并宣布“全力支援奥运会”。为此,希特勒下令政府拨款二千万马克(合当时八百万美元)资助柏林奥运,在柏林修建可容纳十万人的德意志体育场。政府要求艺术家在体育宣传画中,展现雅利安人种的发达肌肉和英雄般的力量,强调 “雅利安人种优势论”,奥运成了希特勒和纳粹宣传其政治主张的舞台。1954年,国际奥委会专门发表声明,就当年的错误选择向公众道歉。
- 第一次透过电视播放奥运会和第一次大会开幕式表演,柏林奥运也是日后历届奥运以火炬接力跑方式传递圣火的起源,以往只是在希腊采集圣火,但没有用人进行传递。据IOC资料,柏林奥运的圣火从希腊传经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最终到达德国。1936年7月20日正午,于希腊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点火仪式,以凸透镜借助太阳光点燃火种,再交由火炬接力队员一路传送至大会场中。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由本届开始被写入奥委会规定,成为开幕仪式之一,此后这项火炬接力便成奥运传统习惯,往后各届奥运主办国无不大花心思来为圣火点燃仪式翻新花样。
- 国际奥委会在开赛之前,驱逐了一名号召全球运动员抵制本届奥运会的德裔美国人、奥委会委员欧内斯特·李·杨克。之后,支持本届奥运会的美国奥委会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用另外一名运动员顶替了杨克的位置。
- 美国黑人选手杰西·欧文斯在柏林奥运以百米以10秒3夺冠、跳远以8米06摘金、200米以20秒7折桂、4×100米接力和队友合力以39秒8加冕,共计四枚金牌让这位黑人选手以杰出的运动才能在全世界面前击碎了“雅利安人种优越论”。
- 莱尼·里芬斯塔尔拍摄记录柏林奥运的《奥林匹亚》电影(Olympia)。对于这部电影是否应与其较早拍摄的纳粹党集会纪录电影《意志的胜利》一样,归类为纳粹宣传影片有许多争论。这部影片获得1938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 原预定1940年配合日本皇纪2600年,由日本东京及札幌分别举办夏季及冬季奥运,但因侵华战争扩大及日本军部反对,于1938年日本政府交还主办权,1944年亦因二战停办,使柏林奥运成为1945年二战结束前最后一届奥运。
- 中国由王正廷和马约翰领队,共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脚车、篮球和足球六大项比赛,另附武术表演队和体育考察团[2]。由于长达一个月的舟车劳顿,运动员途中体力消耗极大,表现均欠于国内水平。除符保卢闯入撑竿跳高的决赛外,均未得到复赛资格[3]。
- 据1989年至2005年间的《中华民国年鉴》英文版记载,《中华民国国歌》于本次奥运会遴选为世界最佳国歌[4][5]。
- 朝鲜(时值朝鲜日治时期)运动员孙基祯在马拉松项目取得金牌,成为首位夺得奥运金牌的韩国人。但孙只能代表日本上场,颁奖仪式上升日之丸国旗、演奏《君之代》国歌。而孙基祯当时拒绝以日文汉字签名,只签署朝文,甚至在签名旁边描画朝鲜半岛的外形,并肯定地对记者表示他的祖国是朝鲜。《东亚日报》当时刊登了孙基祯出席颁发礼的照片,但他身上的日本国旗被移走,结果被朝鲜总督府发现并拘禁了《东亚日报》的相关报社职员,《东亚日报》因此被迫停刊,日方将此次事件称为日章旗抹消事件[6]。
- 被怀疑可能是最早使用禁药的奥运会,因为体育兴奋剂类固醇类在1935年由德国人发现。
比赛项目
[编辑]参赛国家及地区
[编辑]一共有49个国家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其中阿富汗、百慕大、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列支敦士登以及秘鲁都是首次参加奥运会。 按照运动员出场顺序排序。
奖牌榜
[编辑]* 主办国家/地区(德国)
排名 | 国家 / 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计 |
---|---|---|---|---|---|
1 | 德国* | 38 | 31 | 32 | 101 |
2 | 美国 | 24 | 21 | 12 | 57 |
3 | 匈牙利 | 10 | 1 | 5 | 16 |
4 | 意大利 | 9 | 13 | 5 | 27 |
5 | 芬兰 | 8 | 6 | 6 | 20 |
6 | 法国 | 7 | 6 | 6 | 19 |
7 | 瑞典 | 6 | 5 | 10 | 21 |
8 | 日本 | 6 | 4 | 10 | 20 |
9 | 荷兰 | 6 | 4 | 7 | 17 |
10 | 奥地利 | 5 | 7 | 5 | 17 |
11 | 瑞士 | 4 | 9 | 5 | 18 |
12 | 英国 | 4 | 7 | 3 | 14 |
总计(共12个国家 / 地区) | 127 | 114 | 106 | 347 |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WebCite query result.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7).
- ^ 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柏林奥运会.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7).
- ^ 郭潔唏噓71年前奧運 複賽中國僅一人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21-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6).
- ^ 朱梅丽; 张惠贞等.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Taiwan 2001.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200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英语).
- ^ Berlin Summer Olympics, 1936.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0).
- ^ 1936:竞赛情况 - 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6).
参见
[编辑]- 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举办于德国的奥运会
- 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加米施-帕滕基兴
- 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柏林
- 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慕尼黑
- 举办于柏林的其他综合运动会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中国奥委会有关第十一届奥运会的资料
- 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特别专题:1936年柏林奥运会
-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 1936年纳粹德国举办柏林奥运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前任者: 洛杉矶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11届: 柏林奥运会 1936年 |
继任者: 东京(因二战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