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北黨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北黨爭清朝初年的南方北方士大夫朋黨之爭,可以說是東林黨爭的餘緒[1]

过程

[编辑]

清初大量引用明朝旧宦,明末党争的弊端在清初政局立即反映。[2]“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如順治時期馮詮陳名夏的北黨與南黨之爭,馮詮原是依附魏忠賢閹黨,而陳名夏是東林黨之後。陈名夏作为南党的首领,“所推毂南人甚重,取忌于北”。

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浙江御史吴达上疏弹劾阉党余孽冯铨及其党羽孙之獬等,给事中许作梅莊宪祖等纷纷上疏支持吴达。多尔衮最初未表态,终于决定支持冯铨一派,公開申斥龚鼎孳,並将李森先革职。孙之獬也被革职,永不叙用。

顺治五年,陈名夏吏部尚书,又與多尔衮手下谭泰多方結交。顺治八年五月,候外转御史张煊上疏论陈名夏十罪二不法,結果谭泰出面替陈名夏擔保,张煊反被誣殺。三个月后,谭泰因早年依附多尔衮被处死,陈名夏本人“厉声强辩、闪烁其辞,及诘问辞穷,乃哭诉投诚之功”。順治帝並沒有殺害陈名夏,只是革職,後发正黄旗汉军,闲散官随朝。

順治十一年(1654年)陳名夏因反對薙髮令,倡言“留髮复衣冠,天下即太平”为寧完我所劾,第二天三月初二中午,順治帝亲自讯问,侍臣当众宣读寧完我的劾奏,不等侍臣读畢,名夏极力辩白。帝大怒:“即使要辩解,为何不等宣读完毕?”命陳名夏跪着与寧完我对质。三月初三刑科右给事中劉餘謨、御史陈秉彝替名夏緩頰,雙方爭執不下。劉餘謨喋喋不休,帝為之大怒,下令將其革職,審訊繼續進行。陈名夏被转押吏部,至十一日吏部主張論斬。十二日,改绞死。臨死前向门客柳生说:“我色竟不动也。”[3]顺治得知其正法後,“悯恻为之堕泪”[4]。名夏之子陳掖臣被押到燕京,杖四十,流放东北

康熙時,黨爭與满洲贵族内部矛盾纠缠在一起,康熙時期的朋黨主要有鳌拜黨、明珠黨、索額圖黨、皇子黨等。康熙帝深知黨爭之害,但鑑於滿之間的矛盾,卻也不加以整頓,他與滿人權貴談話總稱南方官員為“蠻子”,甚至罵道:“蠻子那有一個好人!”[5]

康熙二十七年初,明珠被劾罷職,徐乾學黨掌權。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洪昇撰有傳奇戲曲《長生殿》,傳唱甚盛。當時正逢康熙帝的母親佟佳太后喪期。給事中黃六鴻以“國恤張樂”為大不敬之罪名,上章彈劾洪昇。由於洪昇與南黨徐乾學高士奇等人物較為接近,北黨欲藉此事濫興大獄[6]。康熙帝知道是黨爭作祟,從輕發落,故示寬柔。

參見條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说:“安为首辅,与南人相党附;珝与尚书尹旻、王越又与北人为党,互相倾轧。”
  2. ^ 《清史稿·徐乾学传》载:“明有南北党之目,互相抨击。”
  3. ^ 谈迁《北游录》
  4. ^ 《清世祖实录》,卷98,顺治十三年丙子条
  5. ^ 李光地:《榕村續語錄》“本朝時事”
  6. ^ 王泽弘说:“何期朋党怒,乃在伶人戏?”(《鹤岭山人诗集》卷十二《送洪肪思归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