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1911年—1912年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國旗
國旗
首都廣州
常用語言粵語
政府軍政府
都督 
• 1911-1912
胡漢民
立法機構廣東諮議局
歷史 
1911年10月10日
• 建立
1911年11月9日
• 解散
1912年
貨幣中華民國金幣券
清朝貨幣
前身
繼承
大清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廣東歷史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南越國 前206—前111
西漢交趾刺史部 前111—8
交趾刺史部(鄧讓割據) 8-30
東漢交趾刺史部 30—191
交州刺史部(士燮割據)191—226
孫吳廣州 226—280
晉朝廣州 280—420
劉宋廣州 420-479
蕭齊廣州 479-502
蕭梁廣州 502-557
陳朝廣州 557-589
馮政權 589—689
唐朝嶺南道 689—907
後梁嶺南道 907—917
南漢 917—971
宋朝廣南東路 978—1279
元朝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司 1279–1354
何真政權1354–1368
明朝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中華民國廣東省 1912–1949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1911–1912
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 1917–1921
廣州中華民國政府 1921–1922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1923–1925
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 1931–1936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1949至今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武昌起義成功後,1911年11月9日於廣東成立的革命軍政府,武裝力量是陳炯明所領導的循軍

歷史

[編輯]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通用銀票壹圓,上有陳炯明頭像。

1911年辛亥革命,10月底,廣東同盟會會員陳炯明鄧鏗彭瑞海等人在廣東化州南海順德三水等各地組織民軍起義。

11月8日,在胡漢民勸說下,廣東水師提督李准新軍第二十五鎮統制龍濟光同意反正,民軍聲勢浩大,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召集各界代表在廣東諮議局討論廣東獨立問題,決定次日宣佈廣東獨立。

11月9日,陳炯明率部光復惠州,同日,廣東諮議局宣佈廣東脫離大清獨立,成立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推舉胡漢民為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經各方支持,組成一支北伐軍共約8,000人,姚雨平任總司令,馬錦春為副總司令。[1]

起義後廣東各界「策劃廣東自保」。廣東的士紳階層在晚清的諮議局改革中曾初嘗現代政治參與的滋味,對於他們來說,辛亥革命是一個讓他們主導實踐廣東獨立自主的機遇[2]。廣東獨立後擔任廣東民團總長的劉永福就在安民公告中如是說: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廣東省成為中華民國中的一省。

外交關係

[編輯]

與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的關係

[編輯]

11月7日,為聯絡革命聲勢、統一鬥爭,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都督黎元洪致電廣東在內的獨立各省,徵詢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意見,9日,黎元洪再次通電粵省軍政府在內的各省都督府,請迅速派代表到武漢,商議組織臨時政府問題。

舊址

[編輯]
廣東諮議局大樓今貌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的立法機構廣東諮議局原址為宣統元年(1909年)所建的廣東諮議局大樓,廣東獨立後,這裏成為了廣東國會所在。1911年11月9日,廣東各界代表在該處宣佈廣東脫離清政府獨立,並成立都督府,推選胡漢民為都督。

第二次護法運動期間,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廣州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現在這裏是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位於現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俞允堯,〈民元粵軍北伐始末〉,載《歷史大觀園》總第68期,中山大學歷史系,1991年2月,第45頁
  2. ^ 《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 左岸文化. 2017年: 237 (中文(中國大陸)). 
  3. ^ 《劉永福歷史草》. 中正書局. 1936年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