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投票/页顶自动转换标签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要求将页面转换正体/简体改为繁体/简体

[编辑]

理由很简单。正对异,简对繁,要么把简体改成异体,要么把正体改回繁体。何况所谓的“正”是相对于政权而言的,谁都认为自己的是“正体”。---- >>φ(◎◎へ)Talk 03:10 2006年11月25日 (UTC)

我比较赞同恢复“台湾正体”,这样既能保持“正体”的称呼,又可以理解为“在台湾是正体,在大陆就不是了”。-- ran留言) 03:14 2006年11月25日 (UTC)
其实还是“繁体”最合适,很中立的词。---- >>φ(◎◎へ)Talk 03:41 2006年11月25日 (UTC)
错!“正体”才最合适!或许“简体”可以改为“贱体”或“残体”比较好! //(^O^);;; --影武者 05:43 2006年11月25日 (UTC)
倒不如把它们叫作‘传统中文/简化中文’吧。--Shinjiman 04:53 2006年11月25日 (UTC)
简体/繁体,或者简体中文/传统中文,不过后者有些拗口,而且香港繁体标签应该用什么名字?我建议检讨一下当前的繁简转换政策。上次香港繁体标签的设立我是投反对票的。因为我认为,繁简转换的机制应当仅用于繁简字形的转换,而不是不同地区用词的转换。转换机制中词汇转换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部分简体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问题,现在被用作用词转换带来很多问题。本身不同的用词就是一种知识,如果进行转换就剥夺了读者学习这一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这种不同的用词并不是绝对的,现在中文世界交流这么频繁,各方的用词早就互相渗透影响,我们在维基百科上反而画地为牢可能并不明智。最后,因为中文断词困难,这种用词转换经常会产生很多莫名其妙的结果。所以我建议要么仅仅设立繁简字转换,废除用词转换,将不同的用词在正文中注明;或者将繁简字转换与用词转换分离:全局的字形转换与局部的用词转换,也就是说,设立适用于全中文维基的繁简字形转换表,另外在文章内设立地域相关的用词转换表,避免全局用词转换带来的歧义。--Alexcn 05:34 2006年11月25日 (UTC)

我赞同叫台湾正体或者传统中文,但绝对反对改为繁体。汉字谁是正谁是伪不是靠领土大小、人口多寡和经济势力来决定的,而是看谁的文化最正和道义最正决定的。中共对传统文化之破坏有目共睹。我是中国大陆人,可我在参数设置中都是设为正体字的,也没有觉得不适应。而且,简体字与异体字也不等同,两者不可混淆。很多中文字也不止正体与简体两种写法。--左图右史 06:04 2006年11月25日 (UTC)

谁是正体不是文化决定的,而是由统治者的立场决定的。对于商朝甲骨文是正体,秦始皇灭六国文字唯以秦体为正,清朝以康熙字典为正,民国以繁体字、共和国以简体字为正。很显然每个人都说自己的字是正体。---- >>φ(◎◎へ)Talk 07:22 2006年11月25日 (UTC)
“正体”一词最大的问题是不中立。至于正统道义等等,不是维基能判断的。维基只是百科全书,完善条目是一切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至于个人倾向还是放在一边的好。--Alexcn 07:04 2006年11月25日 (UTC)

分离转换(表)和用词的建议很好。至于"Traditional Chinese"本身的异写(祇是<-->只是),我想就是所谓港澳繁中的来源,其实大可不必,我认为港澳台朋友不会不明白;如果真的要详细说明,不如在维基词典等空间发表吧。也许这样吧,考虑左兄的建议,“繁体”改成“传统中文”四字,此功能应当兼容“港澳繁体”。传统中文可以免除正简或繁简的歧义问题。--Xieza 06:14 2006年11月25日 (UTC)

正简体的字在语义上也有区别。我以前看过一位大陆教授专门写的讲词语的书。就说“检讨”一词,在台湾就相当于大陆的“总结”一词。而在中国大陆,这个词是个非常严重的词,是做了错事后才能用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左图右史 06:38 2006年11月25日 (UTC)
的确,不过这可能已是过去式了。记得在1990年代中港两地教师交流的初期,就发生过这样的问题。当两地教师的联合活动完结,“一起坐下检讨这次活动”时,惹来了大陆教师的反感。在双方把要做的事情说明清楚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误会。--石添小草 07:06 2006年11月25日 (UTC)
检讨等一些和大陆不一样的词汇是受日本殖民影响,日语里“检讨”就是讨论。“正体”明显感情色彩严重,意指简体为“异体”,真不明白以“中立”为支柱原则的维基怎么会采用这样的词汇。---- >>φ(◎◎へ)Talk 07:15 2006年11月25日 (UTC)
没必要这么剑拔弩张吧。很显然这是一种文革思维,即不是黑就是白,不是正就是异。从字形来看,简体字还真是异体字。不过上面的同仁是明显泛政治化了。--左图右史 07:21 2006年11月25日 (UTC)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文革思维。我记得以前一直都是简体、繁体用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正体”了。---- >>φ(◎◎へ)Talk 07:27 2006年11月25日 (UTC)

因为繁体字这种说法多为大陆人用,这样难道不会觉得大陆中心吗?如果觉得台湾中心也不好。那就用“传统中文”、“简化中文”。何如?--左图右史 07:32 2006年11月25日 (UTC)

多少会有一些大陆中心的成分,但是至少我认为目前用语中最好的一个,因为“简”“繁”并没有感情色彩存在。至于“传统中文”“简化中文”这种不伦不类的用法只怕更多人会反对。---- >>φ(◎◎へ)Talk 07:36 2006年11月25日 (UTC)
我只知道英文把正体字写成Traditional Chinese,不过不知道简体字的英文是什么。顺便说起,虽然台湾被日本统治了50年,不过香港却只被日本统治了几年。因此,诸如“检讨”等字,个人猜想应该还是古汉语用法,后来又传到日本。而且,现在普通话的语法与口音,均离古汉语相差甚远。台语、吴语等南方方言倒是比较接近古汉语。--左图右史 07:41 2006年11月25日 (UTC)
检讨一字在香港是英文evaluation的对译。意谓事后讨论总结经验。很久以前香港人也认为检讨有问罪之意,现在则否。文化不同,对同一事有不同看法。HenryLi 11:55 2006年11月25日 (UTC)
中文自己的词汇没必要去参考英文吧。检讨的确可能是古汉语用法,不过我认为还是受日本影响。-->>φ(◎◎へ)Talk
请各位就事论事不要跑题。特别提醒影武者不要毒化讨论气氛。现在讨论话题有:
  1. “正体”标签是否需要修改
  2. 若改,如何修改,各个标签用词如何保持一致。
请就上述问题继续讨论。我的意见:traditional chinese应指繁体字,simplified chinese应指简体字或简化字。但是台湾所指的“正体字”仅仅是繁体字的子集。而且我们也没必要拘泥于英文。希望能找出中立、客观,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Alexcn 08:08 2006年11月25日 (UTC)
我还是觉得“传统中文”与“正体字”比较好。因为正简字的差别并不仅有字型,还有语义。如果要让字体转化仅限地区的话,那么上面的标签就变成“中国大陆”、“港澳”、“台湾”。--左图右史 08:14 2006年11月25日 (UTC)
地区相关的是用词转换,而不是字形转换。我前面已经解释过为什么我反对用词转换。--Alexcn 08:22 2006年11月25日 (UTC)

我认为应用正体,因为没有PRC的简,又何来ROC/HK的繁呢? 至于在正体前分别冠上台湾及港澳,并无不妥,事实两地用字是有分别。 我认为反对者如早前问版面列表中的中文版面为何最后一样,都是大XX主义者。--Onon19820531 08:22 2006年11月25日 (UTC)

虽然没有简体就不会有繁体的概念,但不代表就应该用“正体”。我反倒觉得你是大XX主义者。遗憾的是维基现在已经很少能听到大陆人的声音了。另外我想问的是,原来维基一直用“简体/繁体”用很长时间了,什么时候改成“简体/正体”的呢?理由??---- >>φ(◎◎へ)Talk 08:31 2006年11月25日 (UTC)
人都是这样的,觉得占了便宜就要装作没什么的样子,假装看不到没占到便宜的人眼红。台湾先占用了“正体”一词,所以就叫大陆人不要想太多,说正体是中立名词云云,其实哪个心里没有一丝一毫觉得占到“正”字便宜的感觉。如果真的没有,我想他的中文大概没学到精髓。如果今天是大陆先占用“正体”一词,情况可能就猪羊变色了。话说回来,大陆人自己也习惯叫自己为“简体”,如果真的对“正体”这个词这么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在开始拼命叫自己为“正体”,以现在的国际、政治、文化、人口实力,用不了多久“正体”两字就变成大陆的了,信不信?(笑) 台湾很多人都爱用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国语辞典,我们来看看那本辞典对正体二字的解释为何:[1]--百楽兎 11:42 2006年11月25日 (UTC)

因为从来就没有所谓繁体,而中文字不是由简体字繁化而来,所以叫繁体就不恰当。至于是不是正体,对台湾和港澳来说,就是正体。对大陆就不知道了。在未广泛推行简化字之前,中文就是中文,书体就系楷书。在之后,中文仍是中文,简化字就是简化中文,书体叫简体也可以。所以如果叫正会令人觉得冒犯,叫港澳楷书,台湾楷书,大陆简体也可。HenryLi 12:14 2006年11月25日 (UTC)

我也知道叫繁体好像刻意说“传统字”太繁,但是你认楷书一词很多人会明白吗?要兼顾中立和普及程度,还是用繁字较好。说到繁体中文应否叫繁,相信绝大部分香港朋友都很清楚--香港市面上所有提及“繁简”概念的产品和网页,甚至香港政府都称之为繁体中文。香港人对这个概念很模糊,只有较为执著于传统字的朋友认为正体才是恰当,可是又失却了中立。故此,这正正是顺得哥情失嫂意,说正体,简体就“好像”是异体;说繁体,传统字就“好像”是太繁琐。“正体”按不同人的观点,可以指不同形式的语言概念(不必是汉语,其他语言都可能因政治原因有此情况),既然如此,还是叫繁体吧。--Xieza 12:56 2006年11月25日 (UTC)
所谓台湾正体、香港繁体,不大正确,香港与台湾字型上是一样的,所谓不同是名称等的用法,但简体则有字型上的不同。现在的表达方式却像有三种不同的文字系统似的,我认为应命名为‘简体’‘正体(港澳)’‘正体(台湾)’,这样才可以表达字型系统只有两种。主体是正体而不应是地方,‘正体(台湾)’代表:正体字、于台湾地区用法,但如果‘台湾正体’感觉是:台湾的正体字,而非正体字在台湾的使用。--Onsf 16:12 2006年11月25日 (UTC)
“正体(港澳)”?港澳有以繁体为正,以简体为异吗?--Alexcn 03:17 2006年11月26日 (UTC)
其实在某些字上,港台之间的某些字型的写法都不一样,好像【窗】字和【葱】字等,在Firefox中亦已经设计了针对zh-hk语言标签,可以指定的字型。--Shinjiman 16:59 2006年11月25日 (UTC)

算了,看来在港台人霸占下的维基里讨论这个问题不会得出任何结论。你们喜欢正就正吧,我也懒得管了。---- >>φ(◎◎へ)Talk 01:05 2006年11月26日 (UTC)

罢占?--Theodoranian|虎儿 =^-^= 01:47 2006年11月26日 (UTC)
说霸占是夸张了,但是现在来自大陆用户的声音微弱确是事实。--Alexcn 03:17 2006年11月26日 (UTC)

既没有简体字,也没有繁体字。中国大陆是叫“简化字”。-Hello World! 02:10 2006年11月26日 (UTC)

Salvête Omnês!能否告诉我“繁体字”在大陆叫什么。--Alexcn 03:17 2006年11月26日 (UTC)
繁体和简体只是相对而言来说的。您认为“繁”字是什么字?是繁体还是简体?我同意上面HenryLi所说,从来就没有所谓繁体。但依一般人日常使用而言,使用“繁体字”三个字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Hello World! 04:03 2006年11月26日 (UTC)

繁/简体的称呼,确实含有简优繁劣之意;而正体字的称呼,又有贬对方为异、伪的意思。二者都不中立,但正体字这名称的不中立性质更甚。而且正体字这称呼依我的印象似乎只是出于政治人物的口,是一些政治人物的原始研究,并非正式名称,政治味道浓厚。在没有经过讨论的情况下,中文维基会用这样的名词令人吃惊,也不恰当,到底是谁改的?谁知道来龙去脉?

正体字的称呼极不恰当,争议甚大。如果是指创造先后而言,那甲骨文才是正体字。应用人数多寡而言,那简体字也可视为正体字,而小篆是中国第一种全国统一的文字,也有资格称为正体字。

为何中文维基会不经过讨论就做出这种必定会引起争议的修改?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要知道中文维基是地球人的,不是台湾人的。--真实事求是() 13:12 2006年11月26日 (UTC)

其实对于用“正体”还是“繁体”的争论,只要我们抛开政治上的异见,就很容易找到答案。首先,“正体”是一个有歧义的词,百楽兔给出的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国语辞典就已经清晰地列出关于“正体”的一大堆歧义,请见[2],而繁体是没有歧义的,请见[3]。其次,在全球知名网站的台湾版本中,都是用到“繁体中文”一词,如:Yahoo奇摩Google台湾。以上可见“繁体中文”比“正体中文”更常用,而且没有歧义,其它全球的知名网站都是用简体和繁体来区分两种字体的。--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4:35 2006年11月26日 (UTC)

我个人认为还是“简体”“繁体”这种预定俗成的说法比较好,比较中性。我不知道是不是“繁体字”在台湾的官方叫法为“正体字”,或者到底有多少人对此说法认同。在大陆,“简体”也只是俗称,这里没有“简体字”,只有“汉字简化方案”,“简体字”的正式叫法为“规范汉字”,这是不是比“正体字”的叫法还霸道?倘若我们发动“正名”,你们是什么感觉呢?绝大多数大陆人对“繁体字”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并且对“繁体字”阅读没有障碍(包括我),但同时很多人对汉字的简化也是抱着认可和赞赏态度的。当一个大陆人看到首页上“正体字”标签时,他可能认为是对他所熟悉的“简体字”以及价值观念的歧视”。不同背景的华人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理应互相尊重。可能楼上的一些人对汉字的简化或者更深一层次的什么东西不满,于是把情绪在这里发泄,上纲上线,那我可否理解你们是在宣扬或者挑衅什么东西。这是不是和维基的原则相违背呢?--lastman 18:46 2006年11月26日 (UTC)

那么就改成“简体”、“繁体(台湾)”、“繁体(港澳)”,会显得比较中立,况且这是用户界面,主要的目的是要让人看懂,而不是去宣传某一种字体的正统性或者优越性。-- ran留言) 19:27 2006年11月26日 (UTC)
楼上的你错了!我建议最好还是分类为“大陆简体”、“台湾正体”、“新加坡简体”、“港澳繁体”比较好!--中华英雄 20:23 2006年11月26日 (UTC)
也可以啦,总之比现在的“正体”要中立。但是看了上面的讨论后,我觉得“繁体”比“正体”更中立,而且是约定俗成的说法。-- ran留言) 21:15 2006年11月26日 (UTC)
我这样解释吧:假如有人把繁体字条目移动到正体字,别人肯定会以不中立为由,把条目移动回去。条目尚且如此,何况用户界面呢?我们以中立为根本的维基百科,怎么会让这种不中立的词语存在于用户界面中?我同意上面繁体字用户真实事求是的观点,这完全违背了维基百科的精神,不但让人惊愕,也非常的不恰当。
我知道有很多人对简体字有敌意,认为简体字是对汉字的亵渎。可是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个人的主观意识绝对不应该影响到维基百科的内容。更何况这是维基百科的用户界面,是体现维基百科对读者基本态度的地方。在这种场合里,维基百科怎么能让个人观点凌驾于中立精神以上呢?“繁体中文”是约定俗成的说法,Yahoo台湾和Google台湾也在使用,为什么大家就不能接受呢?
所以我认为“正体”应该改为“台湾繁体”或“繁体(台湾)”。“台湾正体”我也可以接受,但是这终究不是最中立的说法。
-- ran留言) 21:37 2006年11月26日 (UTC)
那么既然ran先生认为“繁体”才是中立的看法,要不要依照另一位影武者用户的鄙视主张,就是“简体”改为“贱体”或是“残体”可以吗?--中华英雄 21:46 2006年11月26日 (UTC)
“贱体”、“残体”是明显的贬义词,不管是谁在使用,用在什么场合,都带有非常明显,非常偏激的鄙视意义。这和“繁体”的用法相差太远了,“繁体”不但是约定俗成的说法,是被Google和Yahoo等国际网站所采用的中立词语,而且很多大陆人提到繁体时,都是带有正面的感情的,都会说“繁体字比较好看”,甚至还有人想要“学校教授繁体字”、“国家恢复繁体字”,假如“繁体”是贬义词的话,那还会有这样的说法吗?-- ran留言) 21:57 2006年11月26日 (UTC)
“繁体”本来就是贬义词,“繁”就是“繁复”之意,也算贬称为“烦体”。所以还是“正体”比较好听,因为是“正人君子”所使用的文字。--中华英雄 22:32 2006年11月26日 (UTC)
“繁体”什么时候变成贬义词了?那么Yahoo和Google用“繁体”两字做什么,不怕被人骂吗?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辞典对“繁体字”是如此定义的:
书写笔画较繁的字体。如“邊”是“边”的繁体字,“擔”是“担”的繁体字。简称为繁体。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辞典把自己的正字叫做“繁体字”,这足够证明“繁体字”不是贬义词。(“繁”本身是中性词,指事物“众多”,而繁体字的笔画比简体字众多,是客观事实。而且以“繁”组成的褒义词也很多,比如“繁盛”、“繁荣”、“繁华”、“繁茂”等,为什么一定要取“繁复”之意呢?)
还有,你说“正体”是“正人君子”所使用的文字,就更加证明“正体”的说法是不适合维基百科的。维基百科是中立的场所,不是宣传阵地,我们既不应该刻意用贬义词,也不应该刻意使用褒义词。
-- ran留言) 23:02 2006年11月26日 (UTC)
ran先生是拥有加拿大国籍的华人,好像太不了解现在台湾人的思维。我认为还是“台湾正体”最好,你可以去上“外独会”的网站看看……。--中华英雄 06:25 2006年11月27日 (UTC)
哪里不了解了?这件事和外独会又有什么关系?请拿出具体的论点来。-- ran留言) 06:32 2006年11月27日 (UTC)
原因只有这四个字──“政治正确”,ran先生明白了吗?请参考右边的文章连结。--中华英雄 06:50 2006年11月27日 (UTC)
“正体”这个带有明显价值评判色彩的词语,为什么比“繁体”政治正确?你还是没有拿出具体的论点来,我上面提出了一大堆论点和论据,国语辞典的定义都给出了,你却好像没看见似的,却开始给我扔网站连接,拿我的国籍说事,这样还怎么讨论?请问“正体”和“繁体”相比,哪一个比较中立?哪一个更加适合全世界用户共同使用的,一向以中立自诩的中文维基百科?大陆对简体字的正式称呼是“规范汉字”,试问假如维基百科也跟着这样叫的话,大家能够接受吗?-- ran留言) 06:59 2006年11月27日 (UTC)
我看再这样争执下去也是没完没了,那么我尊重ran先生的建议,但也希望拥有加拿大国籍的ran先生,可以尊重一下台湾人的观感,感谢你到此与我讨论这个题目。--中华英雄 07:17 2006年11月27日 (UTC)
看来又要办个投票,让大家决定该用台湾正体还是台湾繁体好了。--Computor 23:58 2006年11月26日 (UTC)
身为一个台湾的用户,看看身边的情况,我可以老实说台湾人对于‘繁体’还是‘正体’这两个名词根本没彼岸的朋友们想像的那么‘在意’。可能得拜微软之赐,大部分的人其实熟悉的用法是‘繁体’居多,‘正体’这用法就如同很多人曾提过,是由台北市长马英九大力推行的(虽然之前学界的确有针对此点做过很多辩论),虽然我个人对于马市长的观感是正面的,但却觉得过度推行这名词有点政治主张的意味。除了少数人之外,其实在台湾这件事获得的回响,并没有各位想像中那么高。--泅水大象 讦谯☎ 05:55 2006年11月27日 (UTC)
既然“正体字”这称呼在台湾并不普及,且有争议,那就更不适合在维基使用。--真实事求是() 11:49 2006年11月27日 (UTC)
没有错,所以希望部分朋友不要误会“正体”这个用语在台湾被某些人推广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挑衅“简体”,事实上,个人推测马英九使用此一用语与其说是为了和简体对抗,不如说是以另一种形式和泛绿比赛谁比较能呛中共,以一改其支持汉语拼音给人的观感,其目的应是对内。只是这个当下,简体不免被吃豆腐而已。
话说回来,之前听说要对抗正体,也有人把简体称做珍体的。未命名 06:19 2006年11月27日 (UTC)
若如你所说,“正体字”是马英九为了呛中共而创的原始研究,那更不适合在维基界面使用,维基不是搞政治的地方。--真实事求是() 11:49 2006年11月27日 (UTC)

作为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普通维基人,我认为“正体”这个词确实有些有失中立。汉字是一种历经数千年演化的书写方式,没有一种汉字字体比其他字体更“正”。简体和繁体只是从如何书写的角度加以区分的,简体和繁体这两个词本身是中性词,没有正面或者负面的意义(至少目前在中国大陆这边没有从中添加多少正面或者负面的意义)。因此我不赞同上面一位朋友所称“繁体”是个贬义词的说法。如同lastman所言,中国大陆这边,从上小学起,教授现代汉语的老师(中国大陆称为语文教师)就强调要写“规范汉字”、“标准汉字”,即现在俗称的简体字。如果未来中国大陆的维基人也要求正名,上面的“简体”标签将变为“规范字体”、“标准字体”之类的名称。这样改,恐怕港澳台等使用繁体字的朋友也多少会感到不合适和无法接受吧?因此,我觉得应尽量避免在中文维基百科中涉及用户体验的环节出现一些明显有争议和不够中立的词语。--漢龍對話 06:52 2006年11月27日 (UTC)

昨晚我看到一个香港的电视节目,说外国掀起了一股学中文的狂热。(对繁体/正体使用者)可悲的是,他们学的都是简体中文。如果这个趋势持续,简体字在外国人眼中才是正统的中文字(“正体字”),而“传统中文”将来则可能不被国际承认了。 -- Kevinhksouth (Talk) 07:13 2006年11月27日 (UTC)
我认为中文简繁正体并不是依“老外眼中的中文”来做认定啊!Traditional Chinese是学习中国文学、中国历史等等科目的必备文字,就算是欧美人士要学这一学科,都是要懂Traditional Chinese的,且国际并没有承不承认的问题吧,有在流通使用的语言就是存在。而要加上地名的话,是否应该通通都加?变成中国简体、台湾正体、港澳繁体这样。没道理只要台湾、港澳的加,简体一样也要加地名。又或者是干脆通通不要加地名,就简体、正体、繁体就好了,反正各地的人自己知道要去点那一个,何必画蛇添足硬加地名? Ccjudy 09:28 2006年11月27日 (UTC)
香港与台湾用的字是一样的,所以如果台湾的叫正体则香港的亦应叫正体,台湾叫繁体则香港应叫繁体,没可能一个叫正一个叫繁。我之前说了,台湾正体、香港繁体,表现出来的感觉是两种不同的文字系统,实际上是同一种系统两种不同的表达,所以我认为不应把地区放前作主词,现在的表现好像台湾正体是台湾用的特别文字,港澳繁体是港澳用的特别文字,这是不正确的。应用‘繁体(台湾)’/‘正体(台湾)’与‘繁体(港澳)’/‘正体(港澳)’,以表达出是同一个正体/繁体,只是有地区使用差异。(实际上只是处理译名时的差异=_=)--Onsf 13:15 2006年11月27日 (UTC)
之前常有人会质疑巳经有粤语维基,为什么中维基会加上一个港澳繁体,正是名字上不清晰,造成别人看了就想成是港澳专用的文字=粤语,实际上内容是和台湾正/繁体没有差别,只是译名转换。所以这名称是应该要更改的。--Onsf 13:23 2006年11月27日 (UTC)
我在上面都略提过了,中文/粤语维基(什么也好,总之是用中文字的维基)根本用不着什么港澳繁体,那只是不知哪位朋友自行创作。问问台湾朋友,你们写台湾会否经常写成台湾,“才”字会否写成才,“只”会否写成祇?我明白港澳台朋友写同一种字体,有不同写法,又有不同词汇,不过实在不需要专门做个转换页。--Xieza 16:01 2006年11月27日 (UTC)

提醒讨论的大家一件事,这次的变更是经过正式投票的,过程可以参考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体”转换标签,我不理解的是经过讨论定案的事为何现在又跑出一堆问题,当然不是投票后就不能改,只是这样会不会有一点没完没了。

其次我个人以一个台湾人的立场出发观察,繁体与正体两种称呼在台湾都有人使用,但说真的没有几个人会很在乎这件事,会有繁体中文这样的称呼是台湾的教育部推广的(只不过马英九名气大,很多人以为是他带头的,其实应该不是,应是某些文化人士提倡,教育部与马英九先后响应)事实上近期以来也逐渐成为一种正式称呼,许多报章开始使用这个词,但是是不是带有政治意味?我不这样认为,会使用正体这样的称呼是相对简体字而来,其标榜的是“正统的中文文字”的意义,是一种从文化出发的想法并不是出于政治动机,是提醒大家以中文的字体来说,繁体中文是正统的中文字这样的角度,就以部分人的角度来看(这里强调这不是我个人意见),被称为繁体中文其实是贬抑,繁体就是正统传统的中文字,支持繁体中文字的人认为简体字不是正统的中文字,是政治上人为的政策结果,不是一种正常的文化演变,例如楼上提到的台、才、只等这些是自然演变,早在中国政府推动简化字政策前就存在的,但是现有的简体字许多是人为创造然后由政府推行的,因此他们认为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因此推动繁体中文的称呼,成为台湾教育部、部分政治人物与许多文化人士大力提倡的一种称呼,当然以实用的角度出发,简体字使用者较多,书写也省事,但是简体字不是正统的中文字,把正体字称之为繁体字与简体字相提并论,这对某些台湾文化界人士来说是不可以原谅的,当然多数的人对此事没啥感觉的,只有少数敏感人士特别厌恶繁体一词,以上所述是我所知繁体中文一词的来源,提供讨论者参考。我个人认为,繁体中文一词实际上已经逐渐在台湾文化界与教育界形成共识,事实上我也从来没看过有任何台湾人反对繁体中文一词(恕我孤陋寡闻,我真的没见过反对意见),反而是赞成者居多,由此观点出发,使用台湾正体一词,应是台湾主流看法。我个人认为既然此次增加港澳繁体标签主要是为了方便不同地区繁体使用者在区别上方便,使用当地成为主流的名词应是正确做法,当然海峡对岸的朋友许多人可能看了认为刺眼,真的这么困扰的话,要改无不可吧?!反正台湾多数人根本不在意,只不过是什么是主流使用的词应是百科应该采用的,这是我的看法,毕竟标签是为了使用者的区隔方便,用该使用群地区正确的词才是正确吧?

至于上面有朋友提到台湾教育部的辞典提到繁体一词等等,其实繁体中文一词的产生恐怕是这两三年的事,台湾教育部编写辞典是在这之前。 --robinhou 18:33 2006年11月28日 (UTC)

大部分我是同意,但我不太同意正不正统这种东西,传统的“正统”观念,不是一个好东西,是被利用来打击异见的利器,就像某些宗教很喜欢强调正信,其实也是在打击新兴宗教。不过,即使如此,我这里的论述层面和“真实事求是”及“travel”讲得不同,希望二位在这里别引用我的话,若有空我会直接和你们对话。
至于是谁先推广的是另一回事,喊得最大声的的确是马英九。未命名 18:53 2006年11月28日 (UTC)
您说的也是,正统不正统的确是一种本身就带有一点偏见的东西,搞不好一开始直接英翻中成“传统中文”还比较好些呢,现在这样的称呼讲繁体有人不满意,讲正体有人不爽,真的是莫名其妙何苦来哉。
的确马英九是很大声,不过我想那是他本身的媒体能见度高,故我们会这样认为,在他之前就有人提倡并见诸媒体,马英九只不过是跟着喊而已,搞得看起来就好像是马英九大力提倡,当然可能是因为我很讨厌马英九所以会这样想...--robinhou 19:15 2006年11月28日 (UTC)
我觉得把讨论转移到“政治正确”上就是一个错误. 目前的讨论内容来看,大陆对于“台湾正体”的用法政治未必正确,台湾对于“繁体”的用法也是政治不太正确,因此以政治正确的理由来讨论,永远不会有结果。

何况,中文wikipedia又不是大陆或台湾的网站,为什么要遵守那里的主观性的政治正确呢?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42 2006年12月1日 (UTC)

您说的有道理,但是就我看来,会从繁体改成正体,然后引发一连串问题,这些通通都是政治正不正确导致的结果,反对繁体与反对正体的看法基本上多少都带有些微的政治角度,所以啦,如果不想办法找一个更好的名词替代,我认为这个讨论永远没完没了,就算办了投票也没有,因为永远都会有人提出意见--robinhou 17:11 2006年12月1日 (UTC)
Shizhao的这句话“中文wikipedia又不是大陆或台湾的网站,为什么要遵守那里的主观性的政治正确呢?”说的很有道理。--travel 17:18 2006年12月1日 (UTC)
中文维基不仅仅只有台湾用户,“正体”这个词会有政治、地域偏向,本身就违反避免地域中心中立的观点两项方针。维基作为国际网站用“正体”属于偏向台湾用户,请行政员考虑行动64.94.46.59 14:09 2006年12月22日 (UTC)

这边的网民以讹传讹,台湾人称呼“繁体中文”的比例极少!台湾教育部的“正体字”解释跟正统一点关系都没有

[编辑]

“繁体中文”一词我的印象是先出现在 Mozilla Taiwan 的翻译者的个人发明,后来随着 Mozilla 的 fans 推广。但不代表使用 Mozilla 中文版的人就认同这种翻释。所以至今还是小众用法。这种命名方式就跟国民党政府把 Mandarin 叫做“国语”一样别扭!! 语言、文字跟桌、椅、车子、电脑、操作系统、牛肉面一样,每个人都在用,谁实力强,谁就是老大,把 OS 叫做正宗操作系统就会让更多人认祖归宗吗?谁是老大也不重要,重点是要如何沟通?要求香港人、马来西亚人、或美国人说“国语”不会很怪吗?这种取名方式,我觉得带有自己安慰的性质。 台湾教育部国语辞典所说的“正体字”,是指跟那个字的起源或演进符合,每一个笔画都可以有涵义的字。至于因为人偷懒省笔或写错的字,因为是有头有脸的人写的,(或是人家取名字为了笔画而造字),一直流传下来,这个就不是正体字,是同一个字的其他以讹传讹或习用的写法。这跟什么政治正统一点关系都没有! 请大家不要再以为台湾人都喜欢叫“繁体中文”了。厌恶但没时间也不想理会的可能才是台湾主流。--Neil68 00:20 2006年12月14日 (UTC)

恐怕不是以讹传讹,而是有些人在故意模糊事实。若在台湾也是小众所用的名词,那当然不适合在维基使用。此外,这名词不适合在维基使用的因素还有此名词被马英九一宣传,有了政治意味;这名词歧意多、不中立等。--真实事求是() 14:55 2006年12月14日 (UTC)
其实我还蛮同意你说的“有些人在故意模糊事实”,因为有大量“繁体中文”的沙猪在这里推销他们的“繁体中文”称呼,连带使得这里的香港或大陆的人以为台湾就叫做“繁体中文”。其实没有,完全没有!台湾外交部的官方网页我看也是承包网页的人的个人意见,就看看外交部怎么答复。如果来到台湾,找人问“繁体中文”,我看 90% 以上没听过什么叫“繁体中文”(就算马英九曾在电视前推销,恐怕他的 fans 也不会记得这件事)。毕竟在台湾,能有时间上网不断推销这种说法的,就是那一些族群。他们的声音可以在这里大声叫,但这就是网络特性,一家小店也可以在网络上搞得像世界级企业。事实上,主流用法根本没注意到那小角落的声音,而不是不反对。因为根本还不成气候。结果他们花时间(专职的??)拼命坚持,用投票法决定百科全书的编辑,这种多数暴力,真的很荒谬。网络上搞投票最好笑!你要调查意见,取样要有代表性,讨论的事务跟投票人要有切身相关。随便号召一群同好来投票表决,真是完全强奸了民主投票的意涵!--Neil68 04:57 2006年12月15日 (UTC)
所以这次“正体字”事件表面上看是小事,其实性质很恶劣,包括欺骗、不尊重甚至污辱恐吓其他地区的维基人(你可以看一看我的讨论页)、包庇错误、扣帽子、将政治带入维基、漠视维基规则等。这也是为何我反对到底的原因。没得商量、妥协,手段实在是太恶劣了,如果让他们得逞,那中文维基就没有了将来,这次很可能祇是投石问路之举,如果小的搞成功,将来就搞大的。必须在这次事件上遏止他们继续恶搞。我甚至认为这次是中文维基设立以来的最恶劣事件。
要提醒你必须注意维基礼仪,要不然会被人扣不礼貌,甚至疯子的帽子,结果让讨论转移了焦点。你可以尽量收集资料,提出在正体字这名词在台湾使用者不多,而繁体这称呼早已被广大台湾人民所接受的事实。--真实事求是() 09:51 2006年12月17日 (UTC)
用Google做这类调查很方便,这是我得到的结果:
关键词 "繁体中文" "繁体中文" 合计
Google全球 1050000 8720000 9770000
比例 10.75% 89.25% 100%
关键词 "正体" "繁体" 合计
Google全球 13400000 72000000 85400000
比例 15.69% 84.31% 100%
用Google Trends查关键词搜索量(限定台湾区域):
--- 量子公民talk 13:27 2006年12月22日 (UTC)
在台湾也属于小众,有争议,被视为政治化的名词,在属于全地球人,标榜中立的中文维基标签上能否使用?答案是不辩自明的。若有人还是要继续争辩,个人觉得很难继续善意推定其用意。--真实事求是() 04:03 2006年12月23日 (UTC)

马英九对正体字的谈话,供大家参考。--真实事求是() 15:33 2006年12月24日 (UTC)

台湾教育部的正式回复

[编辑]

承办单位:国语会
回复内容:
○先生 您好!
  对于 您关心台湾语言文字发展的精神,至感敬佩。
  有关“正体字”、“繁体字”名称乙节说明如下:本部自民国62年即开始进行国字整理工作,85年公告并推行国字标准字体楷、宋母稿,国民中小学科书亦采用本部颁定之标准楷体字。相关字辞典则以“正字”、“异体字”称之。“正字”是指据本部于民国70年间所整理的常用、次常用、罕用等三正字表;“异体字”则是指对应正字的其他写法。
  有关“繁体中文”、“繁体中文”两种说法,通行使用多年,在国际上繁体字、传统字的用法也十分通行,并未造成混淆不清的情形,不必刻意求其整齐划一,刻意修改或强调,并无任何实质的意义。所提供http://tinyurl.com/ymyxnl 网址 (有关正体、繁体、简体等讨论意见)与相关建议,业留供本部办理相关业务时参考,并致谢忱。
  敬祝 平安快乐!
                         教育部敬复

先谢谢教育部用非常快的速度回复了我的问题! 接下来是我的解读:
(抱歉, 上面提供的网址改成全形字, 不然会被维基当 spam 挡掉...)
以最主要的两段来说, 第一段是事实的描述, 这正是大家所熟知的“正字”解释, 就是笔画正确、符合造字原理的字。
至于第二段, 则跟第一段毫无因果关系! 所谓 "通行使用多年" 是的确出现很多年 (我先在 Firefox 的中文化看到“繁体中文”的说法), 但教育部国语会并没有说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 只是说 "未造成混淆不清"。我只能说, 基于马英九是中国国民党主席, 教育部国语会内应该也是信仰分歧吧...。基本上“国语会”本身的称呼即有很大争议!! 能在里面任职的人也是能够包容各种声音, 慢慢朝理想推进的, 否则光是自我介绍“在国语会任职”就很别扭了。我的结论就是: 教育部现在尚无能力强势主导某种用法, 可是教育部的回复显然并不认为“繁体中文”是错误用法, 因为教育部的回文中并无对这三种称呼进行解释。不过官方用法会变成民间用法的最终托辞, 我将再努力请教育部、外交部、侨委会等单位至少改称为“中文版”就好, 不必成为仿效的对象。--Neil68 05:47 2006年12月27日 (UTC)

台湾正体的称呼极不恰当,要求恢复繁体

[编辑]

依泅水大象的说法,正体字这称呼在台湾尚有争议,也不及繁体字这称呼普及,显然在台湾只是一种小众的称呼,台湾正体这名词更可视为某些台湾维基人的原始研究,维基用这名词很不恰当,。

另外,中文维基是属于地球人的,繁体字更是全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繁体字的使用不只是港台澳,六千万海外华人中不少使用繁体字,现在繁体变成台湾正体,那使用繁体字的海外华人到底是在使用什么字?当然不会是在使用“台湾正体”。台湾正体这么不中立,政治化的原始研究名词,竟然会成为中文维基的界面用词,某些台湾维基人的这种作法,是会使中文维基与陈水扁一样沦为国际笑柄的。

而且,界面改名这么重要的事,某些台湾维基人竟然在没有与其他维基人商量,举行投票的情况下,就自行改名,显然很不尊重其他地区的维基人,错把中文维基当成台湾维基。--真实事求是() 12:17 2006年11月27日 (UTC)

不好意思!我坚持“台湾正体”或“繁体中文”这个名称。什么“繁体”中文?应该是“烦体”(麻烦的字体)中文吧!--中华英雄 12:50 2006年11月27日 (UTC)
请真实事求是兄不要扭曲解读我的原意,我的意思只是说,在台湾对于使用‘繁体’还是‘正体’这种争论,一般人根本兴趣缺缺不想理会,并没有大陆朋友们想像的那么‘一面倒’,虽然学界对此有各种不同的主张,但是真正大声呼吁某种用法才是正确的人士,多少都带有一些政治上的意图,这只是告诉大家一个现况而已,怎会over-generalize到说这是原始研究,好歹支持‘正体’这用法的马英九也是国内数一数二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因此我相信背后支持此用法的台湾人还是有些数量,在此我得严正撇清,真实事求是兄的发言与我的原意差了十万八千里,请别拿鸡毛当令箭到处乱射!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对于画面右上角那个语言转换标签的写法赶到困惑,为何不干脆用个‘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新加坡’或用各地区的旗帜当标签就好?为何非得在上面写个正体还是繁体之类画蛇添足的文字,然后再绕着这文字转呀转地吵闹不休,是嫌版上太平静没事找事做吗?在很多多语言的网页上大家都很习惯看到国旗就代表不同语言版本的意思,我相信维基百科的用户天天出入各大网站,没几个人看不懂这样的标示方式的!--泅水大象 讦谯☎ 13:21 2006年11月27日 (UTC)
“鸡毛当令箭到处乱射!”?泅水大象何必自贬,把自己的发言视为鸡毛?不过承蒙你提醒,我倒觉得这次私自将繁体转为违反维基精神,充满政治味道的名词--正体字的台湾管理员倒真的是“把鸡毛当令箭”,管理员有权力违反维基的规则吗?我认为这位管理员必须被罢免。
我如何曲解你的原意了?你说的不就是“正体字”这名词在台湾岛内也“有争议,不是大众使用的名词,鼓吹者具有政治意图”,既然如此,对懂得维基规则的一般人而言,自然会得出不适合在维基使用这结论。如果思想深刻的泅水大象兄得出的结论竟然相反,我倒要请教为何“有争议,不是大众使用的名词,鼓吹者具有政治意图”的名词可以在维基界面上使用。
“干脆用个‘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新加坡’或用各地区的旗帜当标签”?真想不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泅水大象会做出这建议,要知道使用中文者不只以上地区,全世界的国家都有华人居住,并且现在随着中国大陆的崛起,很多非华裔都在学习中文,难道所有地区的人都要设自己的分页?那维基岂非有几百个分页?若不设分页难道这些人一上来就要做出政治选择?要支持‘中国大陆’‘台湾’‘港澳’还是‘新加坡’?如此一来,中文维基就因为某些台湾人的缘故,成为世界笑柄了。其实这种混扰现在就已经出现了,试想一个使用繁体的海外华人现在上来维基,看到分简体、台湾正体、港澳繁体,请问他应该到那个界面?所以说,台湾人再胡闹下去,中文维基就如台湾的政治一般,成为世界的笑柄。--真实事求是() 11:24 2006年11月30日 (UTC)
SElephant的语气很不友好。比如“请别拿鸡毛当令箭到处乱射!”,希望你不要挑衅,请你向真实事求是道歉。
而且你说的“没几个人看不懂这样的标示方式的!”也是把你的个人观点强行推广,很不礼貌。请你注意你的言行。--travel 17:28 2006年11月27日 (UTC)
如果真实事求是兄对于我的发言有意见,我可以跟他另行沟通,此事与您无关,但我并不喜欢上述那种拿我的发言反过来攻击我的台湾同胞的作法,因为那并不是我的原意。至于转换标签的替代性写法,我只是提出一种可行的作法,要不要用大家可以讨论透过共识来决议,又不是啥都没说就直接放上去了,焉有‘强行推广’之理,更与礼不礼貌扯不上关系,请您不要把您对其他人的个人恩怨挟带到每一件事情上,谢谢!--泅水大象 讦谯☎ 03:04 2006年11月28日 (UTC)
我看到你说的那两句挑衅的话语很有问题,就指出来了,和你所谓的个人恩怨没有直接的关系,你不要胡乱揣测。--travel 14:53 2006年11月28日 (UTC)
上边巳经在讨论了,为什么又另开相同的题目?--Onsf 13:25 2006年11月27日 (UTC)
  • 回应真实事求是兄:我知道真实事求是兄充满不平的语调,是因为“正”字被用到,所以忌妒了。你大概想着:“台湾或中华民国乃位于黄土境外,乃是一角之屿,乃是南蛮国家,怎能逾越身份的使用“正”字呢?”讲老实话,我跟你一样对“正体字”这三个字也颇感冒,总觉得正体字的推行是较不重视本土化的台北市牵着民进党教育部鼻子走。真兄,你可能对这事情了解不深,才会发出如此不平。台北市祭出正体字与仿中国的罗马拼音的等等语言措施,其实在很深层一面是为了在“去中国化”或“台湾本土化”浪潮下,反操作的去“维护中国文化”。换个角度来说,“正体字”或相对的“异体字”称呼对你们是鸭霸了点,因为相较起来你们习用的简体字就“名不正,言不顺”。不过,再怎么说,包含正体字﹔台北市教育局所推动的很多语言政策,其所维护与发扬的基本根基可是站在您那边的啊,我觉得去反对“跟自己一国”的语言名称或文字政策,是有些愚蠢。另外,你别说“阿扁”沦为国际笑柄的这种话,因为这类型的话,只适合出现于政治论坛,在维基上,这种文字并不太适合。假使真要说闹笑柄,你拥戴或维护的中国政府闹出的也不会太少。--winertai 04:27 2006年11月28日 (UTC)
winertai既然承认“正体字”是鸭霸了,又何必说支持“正体字”这个名称的人是站在中国大陆那边的?明显是鸭霸,还要打着友军的旗号掩人耳目,还要别人接受,做人何必那么虚伪呢?--travel 15:03 2006年11月28日 (UTC)
我向来看不懂Travel的文字,要论虚伪,我不及阁下万分之一。至少,我不曾虚伪的干过隐身份骂人,斗不过人就搞恫吓人、罢免人、找人小辫子的勾当。关于这讨论,我不知你哪只眼睛看到我要别人接受正体字的话语,看来阁下除了我先前建议的要去看心理医生外,大概也要去看看眼科。--winertai 16:14 2006年11月28日 (UTC)
移自winertai讨论区:是你自己要往枪口上撞﹔既然你要吵,那好啊,我陪你玩玩。--travel 17:00 2006年11月28日 (UTC)
因为这句话,我放弃与Travel的任何沟通。我不知枪口上撞在中国大陆的用法,在台湾,这句枪口已经是相当严重的威胁恫吓语言。--winertai 17:10 2006年11月28日 (UTC)
好啊,既然你缩了,我也不和你计较了。--travel 17:15 2006年11月28日 (UTC)
...........(无言)。--winertai 17:25 2006年11月28日 (UTC)
能不吵就不吵嘛。--travel 17:29 2006年11月28日 (UTC)
travel用户的留言语气令人感到不舒服,真是没有教养!--中华英雄 10:09 2006年11月29日 (UTC)
什么人就什么对付。某些人既然要那么做,我也就有对应的方式和语气。--travel 22:12 2006年11月30日 (UTC)
  •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把标签做成“正体/繁体”,一样也是四个字,而且照顾了前面有人提出的,此繁体不一定只用于台湾,也用于海外华人区的问题。--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08 2006年11月28日 (UTC)
这个建议不错,值得考虑。--travel 15:16 2006年11月28日 (UTC)
  • 这名称的问题,根本就是我先前讲的,中国维基朋友认为台湾正体的这称呼侵犯了宗主的地位,也明显违反的中立原则,而这看法在他人看来,仅是小事一桩。如果照这样说来,任何名词修正或退让都是无济于事的,也就是正体两字消失或存在的零和情况。所以Louer兄的提议,我并不看好。--winertai 16:29 2006年11月28日 (UTC)
“而这看法在他人看来,仅是小事一桩。”这句话里的“他人”是哪些人?为什么他们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travel 17:25 2006年11月28日 (UTC)
我想这‘他人’就包含了我在内,至少我相信有不少台湾的用户与我一样,对于用‘正体’这称呼好还是用‘繁体’这称呼好,根本没有啥偏好(或说根本不想多考究),我相信对于成就一套百科全书的大业来说,一个辅助用标签的用字,的确只是小事一桩!--泅水大象 讦谯☎ 17:37 2006年11月28日 (UTC)
既然没有啥偏好,也觉得是小事一椿,那就改回原来的繁体好了。大家都高兴。--travel 18:29 2006年11月28日 (UTC)
这点我个人没啥意见,但并不表示所有人都没意见。事实上我认为真正该用的应该是以地区作区别而非字体区别,因为港澳与台湾虽然都是使用繁体/正体字码,但关键的差别并不在字型上面,而是在用语与译名习惯上。这只是一种想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多思考是否有这样使用的可能性!--泅水大象 讦谯☎ 19:28 2006年11月28日 (UTC)
说了半天,原来你前面说的“至少我相信有不少台湾的用户与我一样”云云是在忽悠。--travel 19:30 2006年11月28日 (UTC)
‘不少人’跟‘大家’的涵盖范围似乎并不是一样的喔,前者是部分集合,后者是全集合,依照您的聪慧资质应该不会理解不了这种简单的基本数理概念吧......--泅水大象 讦谯☎ 19:44 2006年11月28日 (UTC)
哦,是这么回事情呀,原来你的那个“不少人”还是个少数派。--travel 19:58 2006年11月28日 (UTC)

嘿嘿,我看把标签都改成“中国大陆正体”“台湾正体”“港澳正体”“新加坡正体”好了,大家都作正体,也免得台湾维友专美把别人都比下去了。这个提议还真不错,自己先(+)支持一下。--lvlLll2cl3rl3l~|留言 23:50 2006年11月28日 (UTC)

既然都是正体,互除一下,正体都可以消掉了,就剩大象兄上面的提案了。:D --Theodoranian|虎儿 =^-^= 03:52 2006年11月29日 (UTC)
Theodoranian的话很有问题,哪里来的“就剩大象兄上面的提案了。”?他也不想想他回复的这个段落的标题是什么。看来他真的像他自己评价自己的那样。而且句尾那个丑陋的表情符号也用的莫名其妙。--travel 22:18 2006年11月30日 (UTC)
所谓的“正体”与“港澳繁体”都是同一东西,部分人好像没有专重过港澳和海外华人的感受。Dobs 05:00 2006年11月29日 (UTC)
最好的方法就是改成“中国大陆”(或“中国”)、“港澳”、“台湾”。这样就不会纠葛于正体繁体了。挂旗帜的话肯定还会有争议,写地名最简单。--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8:01 2006年11月29日 (UTC)
(+)支持:赞同这样的作法,如此将可以完全避免牵扯上‘繁体’‘正体’何者正确的困扰,算是比较有建设性的折衷之道。--泅水大象 讦谯☎ 08:57 2006年11月29日 (UTC)
SElephant的评价真是肉麻。--travel 22:23 2006年11月30日 (UTC)
(+)支持,同意上述意见--无墓孤魂(鬼话连篇) 17:23 2006年11月29日 (UTC)
发现firefox2用的是“繁体中文(繁体中文)”与“简体中文”。--Onsf 18:37 2006年11月29日 (UTC)
重申一次,我认为如果决定使用的名称是正体,那就应该把港澳亦改为正体,如果决定用繁体则把台湾改为繁体,现在看起来像两种不同的文字系统,实不恰当。于一页当中,不应同时使用两种不同名称,会使读者感到混乱,应统一取其中一种。--Onsf 18:39 2006年11月29日 (UTC)
特别是上方讨论巳表示清楚,正体是“正统的中文文字”的意义,港澳地区使用的亦是正统的中文文字,如前所说只是译名等不同,但文字上是没有差别的,现在港澳地区却使用“港澳繁体”而非正体,给人的印象却是说港澳地区的文字不是“正统的中文文字”,这明显是不正确的。简体的话是把“正统的中文文字”作简化而生,所以叫作简体没有问题。但香港使用的文字却不是把“正统的中文文字”繁化而成的!--Onsf 18:49 2006年11月29日 (UTC)
不论如何,港澳地区人士的确称他们使用的文字为“繁体”,请不要把台湾某部分人的观点(什么“正体”、“港澳繁体”)强加在他人身上。Dobs 03:55 2006年11月30日 (UTC)
好诡异,我明明记得User:Onsf是香港人,因此这样的想法其实也代表了某部分港澳朋友的观点,为何讲得好像都是台湾人在吃香港人豆腐似的?如果想要避免字码版本的歧异问题,强烈建议各位思考一下只写地区名当标签的可能性。--泅水大象 讦谯☎ 05:57 2006年11月30日 (UTC)
好诡异,SElephant明明是台湾人,为何要把一个香港用户的话当成令箭?--travel 22:26 2006年11月30日 (UTC)
令箭?Onsf兄是香港人,因此纵使只有他一个香港人有此想法,也至少足以代表一部分来自香港的看法。我只是在提醒Dobs兄先看清楚每个人的立场后再开口,因为他的发言很明显的骂错人了......--泅水大象 讦谯☎ 02:34 2006年12月1日 (UTC)
令箭是你自己用过的词语,请你不要不认帐。既然是提醒,本来可以用友好的语气,你为什么要用什么“好诡异”之类的挑衅词语?Dobs是在讨论问题,请你不要污蔑别人是在骂人。--travel 15:59 2006年12月1日 (UTC)

我认为现在当务之急是先恢复“繁体”界面,中文维基有两个界面是不能动的,简体与繁体,那是为全球用简体与繁体者而设,现在某些台湾维基人以“台湾正体”占据“繁体”界面的做法不能接受。

至于要不要设“台湾正体”界面,正体字这不中立的名词是否适合在维基使用,那可慢慢讨论。即使是有13亿人口的大陆人,要求将简体正名,欲设“大陆规范汉字”界面,那也只能另设,而不能将简体界面直接换成“大陆规范汉字”界面,台湾维基人们,不觉得你们霸占繁体界面的做法很霸道,过分,不为维基着想吗?请管理员正视此事。--真实事求是() 04:45 2006年12月2日 (UTC)

这个标题是开了吵架的吗?

[编辑]

有人不讨论问题,就在这边挑人态度、挑人语气,嫌人丑陋、嫌人肉麻。这是故意在挑起吵架吗?我建议有关正体繁体的讨论现在停止。--Theodoranian|虎儿 =^-^= 03:07 2006年12月1日 (UTC)

有人吵架不是关闭讨论的理由。维基的生命力在于互相尊重,因此持不同意见的人能在此基础上交流、沟通,最终达成互相理解、提出解决的意见。现在当务之急是停止争吵,就事论事解决问题。--Alexcn 17:53 2006年12月1日 (UTC)
我的意见就是这个讨论串因为有发展成为争吵趋势,因此希望大家可以冷静几天。(以下的言论不予回应,以免有违我发言的初衷。)--Theodoranian|虎儿 =^-^= 06:54 2006年12月2日 (UTC)
Theodoranian一向喜欢拉偏架,打着中立的幌子,偏向台湾人。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只提丑陋和肉麻,却不提掉下来的鸡毛。最先挑衅的是SElephant,也就是Theodoranian嘴里的大象兄,他自然是站在一边的了,可是现在却要拉架,能不偏吗?而且,争吵归争吵,可以停止争吵,你又有什么权力要求别人停止对于繁体字的讨论?--travel 16:08 2006年12月1日 (UTC)
反对你的就是拉偏架啦,要讨论,怎么带哩,态度很重要,尤其是用文字在沟通的时候。态度不好,不要怪到别人身上。不能理性讨论的,本来就可以停止,等到各方整理一下思绪之后再继续。你把这理当讨论区?那你来错地方。--cobrachen 16:27 2006年12月1日 (UTC)
反对我本身并不是拉偏架,但是拉偏架确实是拉偏架,关于拉偏架的证据,我已经说明了。我本身态度不好,这个已经被Ktsquare等人指出来了,我也承认。但是既然要打着幌子来拉架,就不要偏,其他人身上的鸡毛也要被批评。--travel 16:34 2006年12月1日 (UTC)
我觉得要讨论问题应该要理性的面对,像小孩子一样的你一言我一句的,根本不是讨论,简直就是吵架,也许有几个人写的文字比较刺眼,但是这不代表我们讨论时也就可以跟着使用刺眼的文字来以牙还牙,我希望能够回归正题讨论,不要每个人嘴里都像含了炸药似的吵来吵去,请适可而止!--robinhou 16:50 2006年12月1日 (UTC)
在网络论坛其他地方,Travel大言不惭的带有枪口那几个字,就可能构成永远封禁的命运,遑论其他对人不对事的“因应”卑劣语气。反正,我是认为网络跟现实世界一样,“要脸怕不要脸”、“要命怕不要命”--winertai 05:15 2006年12月1日 (UTC)
我说了什么人就什么对付,我也不是乱来,winertai你自己干了什么你自己明白,用不着在这里装无辜。当然我前面有些话说重了一些,如果你确实受到了伤害,那么我可以向你道歉。--travel 16:13 2006年12月1日 (UTC)
打了人一巴掌再来道歉,那都已经显现不出诚意,而且如果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说别人如何如何更是站不住脚,要讲理,想过再讲,讲了又要道歉,那你为什么不先考虑过再讲?--cobrachen 16:39 2006年12月1日 (UTC)
我打那个人一巴掌的行为是错的,但是不要以为那个人就是完全无辜了,我说过什么人就什么对付,我不是乱来。我的行为有需要反省的地方,其他人同样有错误。不要偏袒一边。--travel 16:46 2006年12月1日 (UTC)
别人有错不代表你就可以打巴掌,也不代表你打巴掌就可以被接受。既然知道自己是错的,那就先反省你自己。你的问题是你该反省的,而不是不反省的时候还要指著别人说:你为什么不纠正其他人的错误。你的错是你的错,不需要去提到其他人。如果同意与你不同意见的叫做偏袒,那么,这根本不是什么理性的讨论,终止了也好。你对这个投票的结果有意见就去发起另一次投票啊,光在这边骂人你就对了?--cobrachen 16:50 2006年12月1日 (UTC)
你说的很对,别人有错不代表我可以打他巴掌,我应该先反省我自己。谢谢指教。--travel 16:52 2006年12月1日 (UTC)
Winertai兄不要误解,travel兄是心直口快的人,枪口什么的更不是威胁,我倒认为象travel兄这种心直口快的老实人,比起笑里藏刀,机关算尽者可爱多了。--真实事求是() 04:45 2006年12月2日 (UTC)

看了这么一大长串讨论,说真的,这样下去根本没完没了,况且这次的更动是有投票过的,如果有人觉得不妥,应当理性发表意见,看是不是要再投票一次,而不是使用攻击性的言词来讨论问题,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robinhou 03:16 2006年12月1日 (UTC)

在维基,投票也许是处理问题最简单的方式,但肯定不是最好的方式。还是沟通解决比较好,投票是下策。--Alexcn 17:53 2006年12月1日 (UTC)
请问“枪口”的意思是如何相当严重的威胁恫吓语言?我纯是想知道其意义,不是打埋伏。zzz....很困 找我 05:42 2006年12月1日 (UTC)
全文是“是你自己要往枪口上撞,既然你要吵,那好啊,我陪你玩玩”。--winertai 05:52 2006年12月1日 (UTC)
这明显是严重的挑衅行为,但是如何是威胁恫吓?travel应因为这句对winertai致歉。zzz....很困 找我 06:07 2006年12月1日 (UTC)
这明显是严重的挑衅行为,但是如何是威胁恫吓?无论如何,travel都应向winertai致歉。zzz....很困 找我 07:07 2006年12月1日 (UTC)
感谢Ktsquare的指教,关于您的意见,我在上面回应了一下。--travel 16:17 2006年12月1日 (UTC)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没有无聊到和别人胡乱争吵,我承认我说的一些话比较冲,但是我都是有所指的,和我争吵的那些人的态度和语气也非常的差。有些人还喜欢袒护那些人。--travel 16:43 2006年12月1日 (UTC)
请就事论事讨论,提出你的意见和解决方案。--Alexcn 17:53 2006年12月1日 (UTC)
我的意见是改成台湾繁体 。--travel 23:33 2006年12月1日 (UTC)

"正体"是要给台湾人看的吧 既然这样就应该尊重台湾人的意见,维基不应该为了大陆仔的意见而改了台湾人的惯用法,另外,台湾人比较习惯条目用注音排序,但维基确只用汉语拼音,不知道可不可以考虑增加注音地目录?--Rabbit 15:19 2006/12/2

字形转换还是用词转换?

[编辑]

繁简转换应当是用于字形的转换,而不是不同用词的转换。现在的问题是把不同的用词与不同地域之间的不同用词等同,而不同地域之间使用的字形又有不同。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使得问题看上去很复杂。如果把字形和用词的问题分开来看,可能简单一点。很明显,中文世界只存在两种字形,或者叫书写方式:一个是简体,一个是繁体(或者叫正体,无所谓)。而不同的用词不仅仅存在于简体体系和繁体体系之间,也存在于这两个书写体系内部,比如大陆不同省份之间,大陆与新加坡,港台之间,甚至不同的人对用词也有自己的选择。所以,用词不同的问题是独立于繁简两种书写体系的。用繁简转换的办法来处理不同用词这一并不相关的问题,是不合适的,因此造成现在这么多争执。在没有繁简转换的时候,或者在同一书写体系内部,我们对于不同用词的处理原则是“先到先得”。为什么我们对于不同的用词不继续采用这个早就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现在的转换标签的争吵,本质上说就是把字形的不同和用词的不同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再加上地域中心的思维导致的。我的建议:繁简(简正)转换机制只适用于字形的转换;用词不同的问题用“先到先得”政策处理。对不同的问题以不同的政策处理,回归问题的本源。--Alexcn 07:05 2006年12月2日 (UTC)

我认为在加入港澳地区的标签之后(记得转换标签启用初期还有个新加坡的选项),转换标签的作用已从字码的不同向前迈进到用词的不同,因此才会提出在标签上只保留地区别而不提字码别的主张,这点有部分算是符合Alexcn兄的说法。因此再次呼吁大家考虑一下只使用地区别作为标签,把简体、繁体、正体的纷争丢一旁别理会的处理方式,毕竟点选入台湾与港澳的标签后读者原本就预期会看到繁(正)体字码,点入中国大陆与新加坡后会看到简体字码,在页面上有写没写作用差别不大,但不写却可以免除很多纷争,大家应该寻找解决问题的折衷方法,而不是吵到最后就离题了。--泅水大象 讦谯☎ 08:42 2006年12月2日 (UTC)
我的意见是繁简转换只处理字形,用词不同不必转换。用词本身和字形是两个问题,如果港台陆之间需要转换,那么他们内部的不同用词是不是也要转换?用词转换是没有必要的。而且用词转换严重依赖的中文分词技术很不成熟,按词转换会生成很多莫名其妙的转换结果。--Alexcn 09:06 2006年12月2日 (UTC)
设地区标签的建议并不可行,中文维基属于地球人,全球使用中文者不单是大陆、台、港、澳、新加坡的居民,还有遍布全世界的海外华人以及非华裔,若都要设地区分页,中文维基将有几百个分页,结果是沦为国际笑柄。以设地区标签取代字体不但不能减少纷争,还会使事情更加复杂化。--真实事求是() 08:22 2006年12月4日 (UTC)
N个月前我已经提出不要滥用传统-简化字的这个转换解决很多ACG条目命名的建议,结果还是没人理会呢,叹气--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16:31 2006年12月2日 (UTC)
我赞同Alexcn的意见,不可因用词不同而设不同页面,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用词多有差异,再加上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人,若都因用词不同而要求设分页,那将有几百个分页。
我的意见是,设简体/繁体分页就可以了。即使讨论投票结果还是要设用词转换分页,也不可占着简体/繁体分页,因为这是属于全球使用简、繁二体者的分页。
现在繁体分页被台湾正体占去的做法并不可取,是否要设台湾正体分页,或正体字这不中立的名词适不适合在中文维基使用,可慢慢讨论,当务之急应先恢复繁体标签,以尊重、方便全球的繁体字使用者。--真实事求是() 08:22 2006年12月4日 (UTC)
我觉得问题是一样的,繁体分页不存在被台湾正体占据的问题,因为繁体有两个分页,一个是香港一个是台湾,我想讨论到这里应该是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需不需要依地区用语的不同设立地区分页,二是如果要设需不需要使用台湾正体这样的名称。
我的意见是需要设地区分页,理由很简单,中文维基的系统原本就支援四种用字,依据Help: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处理一文中“用字模式选择”一节的说明:“目前中文百科系统支持中文的zh-cn(中国大陆用字),zh-tw(台湾用字),zh-hk(香港用字),和zh-sg(新加坡用字)四种用字模式。”也就是说这根本就是原本的功能,只不过原本分页只有设zh-cn与zh-tw,后来经过投票增加了zh-hk的分页,然后zh-tw又改叫台湾正体于是引发一连串问题,其实我们要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原本的繁体分页是zh-tw,这根本上不尊重zh-hk的使用者,所以会投票增设分页,因此基本的功能是应该继续使用的,该讨论的是zh-tw要叫什么名字,我觉得上面的名字很不错,直接叫台湾用字、香港用字、中国大陆用字如何?否则简繁正副这样的用词老是会被有心人贴上标签,继续使用会没完没了的--robinhou 09:03 2006年12月4日 (UTC)
我已多次说明,世界上使用繁体字者的不单居住在台湾、香港、澳门三地(你漏了),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人甚至非华裔多有人使用繁体,我已多次说明为何你还是视而不见?台湾正体占了繁体页面的做法极不恰当,请不要歧视这些繁体字使用者。设地区分页的做法会使事情更糟,因为使用中文者遍布全球,若都要求设地区分页,中文维基将会有几百个分页,贻笑大方。
“台湾用字、香港用字、中国大陆用字”的称呼不准确,在大陆,香港,台湾都有简繁二体的使用者,大陆用字?是指简体还是繁体?大陆使用繁体者就该受到忽视吗?没有必要去遵照不合理的“原本功能”,“Wiki”的精神就是不断改进。若认为zh-cn、zh-tw不尊重其他使用简/繁体字者,可以转名为zh-jt、zh-ft,改进是将错误改成正确,而不是要正确去迎合错误。
简繁体的称呼早就为国际所接受,我个人认为这次事件是某些台湾维基人在无事生非而已。--真实事求是() 09:46 2006年12月4日 (UTC)
真实事求是兄的意见是:维基根本从开始之前就不要预设四种用字模式?是这样的意思吗?(有错请纠正)
先澄清一点,我没有忽视繁体使用者有很多地方都有这件事实,我想我说的跟你说的是两回事,系统原本就有四种用字模式,而这种分别应该是原本的系统的设定,如果你有看过Help: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处理内的说明,就可以知道这样的分别是为了解决用字的差异等等问题,而这次的分页问题基本上也是根源在这基础上产生的,除非你要更动系统,否则地区分页一定要设的,不设的话,zh-hk的使用者有时会看到zh-tw的系统,这不是很怪异吗?你说这样的分别是歧视其他繁体使用者,那我也只能说请当初设这四种用字模式的人出来解释一下好了,为何这样做?系统应是有其极限的,还是说我们硬要将繁体的界面统一为一种,这样才不是歧视其他地区的使用者?
我也请真实事求是兄不要忽略了繁体的界面有两种,zh-tw与zh-hk,台湾正体没有独占繁体界面,以前的那个繁体界面跟本就是zh-tw,只是两种的其中一种,结果zh-hk的使用者在界面里面找不到可以使用的分页,被说是歧视zh-hk使用者,所以才要投票设立新的分页啊
我想讨论这么多,理由应该都是讨厌正体两个字吧,那真的如此就找几个好一点的词,请管理员办个投票,看是要回复繁体还是继续叫正体,还是要改叫其他的词,大家的立场都表述的差不多了,再讲下去扯再多都是浪费大家的时间。--robinhou 13:45 2006年12月4日 (UTC)
我的意思是,系统只是一种器具,是人用器具,以人为考虑重点,而非以器具为考虑重点。维基要否设地区分页,不是依系统名称来决定的,更没有了四个系统就一定要设四个地区分页的道理。有了系统就必须要设分页,那就象有了枪就一定要杀人一样,说得通吗?
且系统叫什么名称,看到的人估计不会很多,若因这理由就改界面,就必须分出台湾繁体及香港繁体,我认为那是小题大作,抓不到重点。应是系统依照维基所需做出改变,而非维基去迎合系统设定。我认为,无论是以维基海纳百川的精神,或维基将来的发展而言,让全球人使用的繁/简体二界面不可更改,必须马上恢复。至于要否设地区分页,可否用正体字这不中立的名词,则慢慢另行商概。--真实事求是() 07:35 2006年12月5日 (UTC)

插一下话,在参数设置中,界面语言和中文字体两项目前还是以繁体、简体来区分的。如果这里有结论而结论不是以繁简来区别的话,届时那边顺便也改改。--百楽兎 15:18 2006年12月4日 (UTC)

如果要修改那边的文字,则需要在Names.php中作出修改。我个人认为zh-cn和zh-sg的值为【中文(简体)】及zh-tw和zh-hk的值为【中文(繁体)】是一项很严重的错误。建议更改zh-cn为【中文(中国)】;zh-sg为【中文(新加坡)】;zh-tw为【中文(台湾)】;zh-hk为【中文(香港)】。另外同时设立zh-hans【中文(简体)】和zh-hant为【中文(繁体)】。--Shinjiman 07:50 2006年12月5日 (UTC)
又或者把zh-hans设定为【中文(简化字)】和把zh-hant设定为【中文(传统字)】会否好一些?--Shinjiman 07:54 2006年12月5日 (UTC)
作为要求新增zh-hk标签 (即现在的“港澳繁体”标签)的提议者,我是根据在我加入中文维基前已有的四个语系zh-cn, zh-tw, zh-hk, zh-sg来构想出将中文维基的用字按地理位置来划分的想法的,我认为一个人的用字是受地理和文化因素影响的,并以此为本提议中文维基页面上加入一直被忽略但大量被使用的zh-hk的标签。虽说真实事求是兄的主张 - “简体”、“台湾正体”和“港澳繁体”三个标签难以代表全球汉语使用者的用字差异 - 是合理的,但在zh-tw长期占据中文维基的繁体的情况下,zh-hk使用者利益受到漠视,本人不得以才提出要求zh-hk需从zh-tw独立出来 (仅指在中文维基的用字系统中而不是文化上的完全割裂),并与众维基人讨论按地理位置来分开三种最常使用的语系。讨论中我对zh-tw标签的繁体/正体命名持开放态度 (不过我坚持港澳没有所谓的“正体”),也没有成为最后命名zh-tw跟zh-hk标签的人,然而此举却在我的预期外引发了繁/正之争,实属不幸。为免zh-cn, zh-tw, zh-hk沦为维基人政治立场上的意气之争,本人提议将现在的“简体”、“台湾正体”和“港澳繁体”标签,改为“中国”、“台湾”和“港澳”,以消弭两岸维基人在政治立场上的纷争。 kknews - 齐来消灭社区主页上的红字连结 12:37 2006年12月5日 (UTC)
“中国”、“台湾”和“港澳”反而会造成政治立场上的纷争吧!
不过我关注的不是这里,您说“在zh-tw长期占据中文维基的繁体的情况下,zh-hk使用者利益受到漠视”,我记得编辑中文维基最多的是港澳朋友啊,目前为止,这个论点几乎都是空泛的指摘,而未有具体的说明,可不可以举个例?未命名 13:04 2006年12月5日 (UTC)
我已于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体”转换标签中多次为设立zh-hk标签的合理性辩护,寻找一下应该可以找到您想要的答案,目前中文维基已新增了zh-hk标签,事过境迁,我希望大家能集中精力冷静解决目前的繁/正之争的问题。 --kknews - 齐来消灭社区主页上的红字连结 13:17 2006年12月5日 (UTC)
虽然我当时投的赞成票,但我对其他人赞成的原因还是一头雾水,事实上,该讨论页正是我指的“几乎都是空泛的指摘,而未有具体的说明”,是不是可以举个例,这样造成了什么不方便?如果所谓的不方便是指“看到很多台湾用语”,那么我只是要说明,即使是zh-tw我们也“看到很多港澳用语”,甚至不只是“很多”而是“更多”。未命名 02:44 2006年12月6日 (UTC)

不太董为什么一定要使用繁/正/简体的名称,为何不能就使用“中国大陆用字”、“台湾用字”、及“港澳用字”的名称呢?两岸三地由于繁简字体以及用字遣辞的不同,所以需要繁简字辞转换,而根据使用者来源地所分划的转换标签名称有何不妥?对于海外非两岸三地的华人来说,并不会有什么不尊重的地方,因为到头来居住在海外并且能流利的使用中文也关心中文世界大小事的华人,终究是来自于两岸三地其中之一,因此用字遣辞的习惯应该是与其来源地相同,那自然的将会选择他们熟悉的转换选择。太多事情本身并没有任何外加涵义,太多事物的意义都是人为附加上去的,别想太多了吧,想太多只会让事情搞得更复杂,最后就不了了之收场也不是大家乐见的。-- Nikopoley✪尼可波里|《举手发言》 17:24 2006年12月6日 (UTC)

海外华人觉得受不受尊重,由他们自己判断,不是由你来断定的。试想如果一个海外华人用繁体字,他又不喜欢台湾和港澳,那他要用什么页面?而且,使用中文者还有很多非华裔,他们又将如何做选择?为什么中文维基要人做这种莫名其妙关于地区的选择?而且“中国大陆用字”这种名词不够准确,谁规定大陆人不可以在维基用繁体字?所以维基基本上要保留简,繁二体页面,方便也尊重全球简,繁二体使用者。现在台湾正体取代繁体的做法,就如河南简体取代简体页面一样不恰当。
其实维基有两个页面就可以了,繁体及简体,上面我也已经说过多次,有用词不同的地区不只港台而已,大陆各地区的用词差异更大,更不要说海外华人了,如果大家都象台,港一样要求设地区分页,那中文维基将会有几百个分页(我已经重复多次了),贻笑大方。不要认为这不会发生,你看看先有闽南语维基,然后粤语,吴语,文言文维基的情况,就知道我的说法非无的放矢。所以说,设地区分页的做法不恰当。--真实事求是() 10:10 2006年12月7日 (UTC)
嗯,好吧,我承认我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的。因为我在台湾长大学的是繁体中文台湾字词,如果你要我看繁体的大陆用词的话我会头昏,就算我在美国住了这么多年,认识了一堆大陆人朋友,虽然讲的都是国语/普通话/Mandarin,但是听他们说话时的用字遣词还是会让我听不懂大陆人在说什么,如果你跟我说打印機,我会面露三条斜线然后跟你说"那是印表機啦"。两岸三地这么多年的隔离所造成的用字遣词的不同并不是一个繁/简转换界面就能简单的解决的。而大陆内部不同省份的用字差异不可能比两岸三地之间的差异大,就像一个北京人跟我说"計算機",我会想他在说calculator,但是武汉人及苏州人朋友就会跟我说"他是指computer啦"。况且非中文母语使用者也得找个来源学中文吧,如果他选择的是大陆教材,那么他学的当然会是简体及大陆用字,港台方面便同理可证。我个人对正/繁体的名称没有意见,这两个词对我来说代表一样的东西。不过当然以上言论都只是我的一己之见,犹如英文一般It's just my 2 cents.--不值钱的两分钱。-- Nikopoley✪尼可波里|《举手发言》 20:32 2006年12月7日 (UTC)
既然我们在维基能接受不同的观点,为什么不能容忍不同的用词方式?何况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是宝贵的知识,至少我自己是很乐意知道别处人是如何遣词的,所以我一直用的是“不转换”。--Alexcn 15:10 2006年12月8日 (UTC)
关于闽南语、粤语、吴语、文言文维基的情况,我并不反对各种语言维基的成立。其实闽南语、粤语、吴语、文言文等应该属于语言,就像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都是语言,互不相属,但是属于同一个语言家族。-- Nikopoley✪尼可波里|《举手发言》 20:32 2006年12月7日 (UTC)
中国各地的名词差异并不小,以马铃薯为例,就有山药蛋(华北)、土豆(东北)、洋芋(西北)、洋番芋(江浙一带)等称呼。而海外华人,尤其是移民年代比较久远的也会产生本身的名词,例如我们马来西亚华人就把菜市场称为巴刹,机车称为摩托车等。差距并不会比台、港二地小。以设地区分页来解决名词有异问题,将没完没了。所以我才建议,干脆只设简,繁二体页面即可,即使要设地区分页,也应该保留简,繁二体页面,以方便,尊重其他还没设地区分页者。
我也不反对各种方言维基的成立,只是以此例子说明,以设地区分页解决问题,很可能会令中文维基出现很多地区分页而已。--真实事求是() 09:39 2006年12月8日 (UTC)

对标签转换的几个疑问

[编辑]

到底是谁改动了标签?管理员能够轻易的改动标签吗?知情者请说明。--真实事求是() 10:02 2006年12月6日 (UTC)

http://wiki.gdrain.workers.dev/w/index.php?title=MediaWiki:Variantname-zh-tw&action=history --travel 11:02 2006年12月6日 (UTC)
MediaWiki:Variantname-zh-tw的近期历史:
  1. 繁体User:Kevinhksouth改成台湾正体
  2. 台湾正体User:Theodoranian改成TW正体
  3. TW正体User:Shizhao改成正体
  4. 正体User:Ran又改成台湾正体
MediaWiki:Variantname-zh-tw的近期历史:
  1. disable状态被User:Kevinhksouth改成港澳繁体
各位管理员的行为很怪异。完。64.94.46.34 14:04 2007年1月2日 (UTC)

何时方要改正错误,恢复繁体页面?

[编辑]

繁体字的使用者不只是台湾、香港、澳门三地,以台湾正体取代繁体页面的做法,与用河南简体取代简体页面的做法一样,其错误是不辩自明的。

我认为,繁/简体页面乃为全球使用简/繁体者而设,是中文维基必备的二个页面,即使要设地区页面,必须另设而非占有此二页面,所以繁体页面必须马上恢复。至于要不要设地区分页,正体字适不适合在维基使用,那可慢慢另外讨论。马上改正错误,恢复繁体页面是当务之急。--真实事求是() 06:59 2006年12月9日 (UTC)

Wikipedia:文明中有一段文字

“任何人数居多的群体都保证不会侵害其他的个体——维基人谨慎地避免诸如中国中心、汉族中心、男性中心、异性恋中心等等的各种倾向;同时任何人数占劣势的群体都保证不会无故怀有受迫害的心理,也不应该要求额外的权利——中国海外人士、少数民族、女性和同性恋人士等等不会仅仅因为人少而觉得受到排挤和歧视。”

由于维基在大陆被封,台湾人在维基已非少数,中文维基要提防的已非中国中心,而是台湾中心。现在繁体页面被台湾正体占领的做法,显然已经严重侵犯到其他使用繁体字者的权利,是严重违反维基文明的行为。不了解行政员为何不马上采取行动改正?--真实事求是() 03:44 2006年12月10日 (UTC)

[建议]关于字体转换标签名称的折中方案

[编辑]

现在关于字体转换标签名称的方案似乎变成了僵局。因此我在这里提出新的折中方案,干脆把上面的“不转换 - 简体 - 台湾正体 - 港澳繁体”改成“不转换 - 字体1 - 字体2 - 字体3”之类的吧!这样有如下好处:

  • 避免为简体繁体残体正体之类的名称争执不休;
  • 避免出现字体转换标签名称覆盖面有限而产生争议;
  • 避免出现标签上标注的是地名还是政治名之争;
  • 考虑到全球各地使用中文的用户感受,不至于出现某种标签“占用”另一种标签的情况;
  • 避免现在页顶标签栏明显超长(对管理员而言)。

字体1、字体2、字体3分别对应目前的哪种标签,我个人无所谓。另外,对于标签的新名称,我有如下方案:

  1. 阿拉伯数字顺序方案:“字(体)1、字(体)2、字(体)3、字(体)4”,依此类推。中间的“体”字可省略。
  2. 英文字母顺序方案:“字(体)A、字(体)B、字(体)C、字(体)D”,依此类推。中间的“体”字可省略。
  3. 汉字数字顺序方案:“字(体)一、字(体)二、字(体)三、字(体)四”,依此类推。中间的“体”字可省略。
  4. 汉字天干顺序方案:“字(体)甲、字(体)乙、字(体)丙、字(体)丁”,依此类推。中间的“体”字可省略。

欢迎大家探讨。--漢龍對話 08:52 2006年12月10日 (UTC)
补充:如果非要争这个1号标签,干脆把1号标签给“不转换”好了。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弄得现在这么麻烦,真是头大。--漢龍對話 11:43 2006年12月10日 (UTC)

看似很好,不过我想知道是正体(繁体)抢一号的头香还是简体抢一号的头香?要么象选举一样举行抽签如何?--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9:04 2006年12月10日 (UTC)
我上面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无所谓。--漢龍對話 09:18 2006年12月10日 (UTC)
还是标地名最好。但是,如果标政治名,就应该都标政治名;如果标地名,就应该全标地名。如:中国大陆/港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中华民国。如果仅仅因为写“台湾”都觉得是台独都认为是台独的话,那该如何称呼九州岛南面吕宋岛北面那个36000平方公里的岛?TW岛?--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10:27 2006年12月10日 (UTC)
估计您没有仔细看前面的讨论。有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外的维基人认为现在字体转换标签上注明“台湾”“港澳”的方式值得商榷,因为还有大量使用繁体/正体的网民位于港澳台以外的其他地方。所以我才提出以上的新方案,希望尽可能的避免或者减少争执。--漢龍對話 11:43 2006年12月10日 (UTC)
不是,我的建议是干脆废掉字体的标签,只写地名。--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11:47 2006年12月10日 (UTC)
如果按照您所说的在标签上只写地名,那么在新加坡使用简体的网友,就应该选择“中国大陆”标签吗?这样肯定会被当作“中国中心”。而同样的道理,在海外唐人街的那些使用繁体/正体的网友,选择“台湾”或者“港澳”标签,会不会有“台湾中心”或者“港澳中心”的嫌疑?--漢龍對話 12:04 2006年12月10日 (UTC)
所以说中文维基基本上必须有二页面,繁体与简体,让全球使用繁简二体者使用,首要之急是必须尽快恢复繁体页面,而正体字,地区分页的问题可以慢慢讨论,我不了解为何到现在行政员还没采取行动。现在繁体页面被取消的做法已经严重的违背wikipedia:文明--真实事求是() 10:24 2006年12月11日 (UTC)
若是标签中写“字1”、“字2”... 等,我想会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特别是一般的读者和新用户。没有人知道究竟1、2、3...这些编号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看起来很像未完工的东西。我支持“不中举的秀才”提出的标示地名做法。--MIKE 11:54 2006年12月10日 (UTC)

那些标签所代表的变数(variant)分别为zh、zh-cn、zh-tw、zh-hk,本来就具有地域性,硬是要把地域性排除掉反而会表里不一,只是眼不见为净罢了。--百楽兎 12:08 2006年12月10日 (UTC)

字型是一个方面,另外更重要的是用词的不同。香港与台湾所使用的字型与台湾基本相同,由于用词相差太大,所以才设置。如果新加坡和海外的用词与大陆或台湾基本相同,差异性不足以单独设置一个标签的话,那么就不该设置。--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13:27 2006年12月10日 (UTC)
总是觉得这个是由一个已经过时的RFC 3066所引致的,因此后来在数个月前才出现RFC 4646才能承认zh-hans及zh-hant的认受性。--Shinjiman 13:56 2006年12月10日 (UTC)
我个人认为添加港澳繁体本身就是个很失败的决定,各地的方言都难以避免,是不是也应该支持什么北京简体,河北简体之类的提议,但既然维基人已经达成共识,我也仅是表示异议而已,或许我也会在适当的时候依照维基规则,提请删除该标签。此外,再对上面几点发表一些意见,首先坚决反对使用所谓123的代码,维基新人还要先学习一下才能读懂,只是凭添麻烦。我认为所谓简体字与正体字没什么地域区别,保留原来的简体正体表示方法即可,至于港澳繁体,就叫港澳繁体算了。其次对于排序,我认为既然港澳繁体后来出现,如果短期内无可预见的同类标签再度增长,那一般会遵循后来后置的原则。--Ffn 15:16 2006年12月10日 (UTC)
我个人认为如果只要保留传统字和简化字两个标签,则必须先解决其MediaWiki软件的内部转换表结构中的继承问题,如【hk继承tw】和【sg继承cn】等。然后才可以将其简化成两个标签。--Shinjiman 04:45 2006年12月11日 (UTC)

是不是可以分别称为‘正体’和"简字正体",我相信这样称呼不会有人搞不清楚各代表什么意思;而且你正我也正,就没有政治不正确的问题了吧?67.103.245.50 03:14 2006年12月15日 (UTC)

12月12日

[编辑]

有关自动转换标签的检讨及讨论

[编辑]

前言:在2006年10月27日至11月10日进行了一次关于“应否增加“香港繁体”转换标签”的投票,前后引来不少维基人关注以至激烈讨论,我们亦在上一次投票时制定于一个月后重新检讨机制。事隔一个月,至今仍有不少争论声音,主要是对“繁体”和“简体”一词的应用存在纷歧,此外也有海外维基人对于“台湾正体”一词表示陌生,但又因用语不同,不想使用“港澳繁体”。因此,为平息争议,我们正式从过往的讨论中考虑,有建议以下新方案:

  • 1a“简体、繁体、台湾正体、港澳繁体”
  • 1b“简体、繁体、台湾、港澳”
  • 1c“简、繁、台、港澳”
  • 2a“中国大陆、台湾、港澳”
  • 2b“中、台、港澳”
  • 3a“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新加坡”
  • 3b“中、台、港澳、新”
  • 4a“简体、台湾正体、港澳繁体”
  • 4b“简体、台湾、港澳”
  • 4c“简体、台、港澳”

解释:

  • 1a、1b、1c是针对海外维基人而新设“繁体”标签,转换表则是使用zh-hant,对于一些港、台两地共用的名词转换,会以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为准,但若为一些港、台两地不同的名词转换,会以先到先得的形式显示,就是按条目中的名称作繁简转换。1b、1c分别是1a的简化版本。
  • 2a、2b则是以地区分列,让正体和繁体之间的争议减低,只以地域主要用语分视。2b是2a的简化版本。
  • 3a、3b与2a、2b相若,只是增加了新加坡一地区,加强各地区转换的方便性。3b是3a的简化版本。
  • 4a、4b则是以维持目前的显示方式为主。4b、4c是4a的简化版本,同时取消了正体和繁体一词,让争议减少。

请在下面继续讨论,尽可能以达成共识为目标,并专重他人。若有其他不同的方案欢迎提出,如对各方案仍存在纷争,我们将会再次举行一次选举,以多数社群意见表决。Stewart~恶龙 14:29 2006年12月12日 (UTC)

我觉得字的选用毕竟跟词的地域风格是两回事。言繁简或言正简,是指字体的不同。但今天要分的应该是不同地域风格的使用者,希望看到他们熟悉的字、词,我觉得2a、2b、3a、3b会是比较好的,也比较不会有正不正、繁不繁的理解争论问题,不过新加坡我是比较怀疑目前有需要独立出来,新加坡的华语虽是官方语言之一,但国语是马来文、行政语言是英语,个人以为当新加坡名称分歧的量到相当程度,也很多新加坡用户有需要,再分出去就好了。--魔法设计师 14:46 2006年12月12日 (UTC)
我是支持1a或1b的,原因主要有:1、解决了一些海外繁体用户的使用问题,因为我们在skpye里做了一些小范围的调查,确实有很多台湾以外的人原来并不知道台湾正体就是繁体。2、这个方案等于在原来“简体、繁体”的方案中增加两个区域语言标签,不会影响到旧用户的习惯。同时我也反对2a、2b、3a、3b,因为他们都只有区域而没有字体,这种标签非常不便,一个新用户进来之后,很难明白那就是语言标签。--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6:31 2006年12月12日 (UTC)
百科全书用政治方法(投票)解决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文字是文字,中文就是简体字和繁体字(标准称呼“传统中文字集”,俗称“繁体字”),用语是用语,香港有香港用语,台湾有台湾用语,年轻人有年轻人用语,黑道有黑道有语。文字和用语是独立的,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正交,可以拓展出一个二维平面来。文字只是用来看和念,词汇才是各区域的发明、创造、和教育。贴心的词汇转换和文字没有关系,台湾用语也可以用简体字写出来。文字的选择是基于视觉的感受和认知辨识,用语的选择是为了快速了解内容。熟悉各地区语言文字的人可能偏好原始文章,一看就知道是哪里的观点。贴心的转换功能已破坏了这识别性,何况词汇的快速流通可能很快就模糊了区域性。硬要将二维展为一维,那就请同时注明区域和文字。至于“繁体中文”一词,并非当今主流,管理员不可依个人政治偏好强迫推广小众观念,这种管理员已违背维基基本精神。--Neil68 18:37 2006年12月12日 (UTC)
楼上说的有道理。而且英文维基也没有为了美国人把“colour”转换成“color”,为了英国人把“color”转换成“colour”。反正都能看懂。-下一次登录 01:29 2006年12月13日 (UTC)
我也比较同意上面的说法。另外,wikipedia的所有语言版本都是遵循ISO 639标准的,因此我们的设置同样也应该遵循这个标准。我不清楚zh-hant是否已经在标准里,但是zh-hant针对的是字的繁简不同,而不是用词。此外,中国大陆和简体严格来说不能对应的,大陆也可以出版繁体字的书籍(当然主要是与中国古代有关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2 2006年12月13日 (UTC)
zh-Hans、zh-Hant、zh-Hans-[CN/TW/HK/MO/SG]、zh-Hant-[CN.TW/HK/MO/SG]等标签已经收录在RFC 4646的标准内。此外好像simple和zh-classical不是在ISO 639或RFC 4646的标准内。--Shinjiman 03:16 2006年12月13日 (UTC)
其实我跟上面几位(魔法设计师Neil68百無一用是書生、印象中还有Alexcn)有共同的一点,就是,正/简(或曰繁/简)是汉字形体的分别,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新马则是现代标准汉语书面语的用语分别。前者用zh-Hant/Hans表示,后者用zh-CN/TW/HK/MO/SG/MA表示,并且两组可以任意交叉使用,只不过我们最常用的是zh-Hant-TW, zh-Hant-HK, zh-Hans-CN三种。
其实我不喜欢把后者的地区用语转换用得过多过滥;有的情况在我看来,是在人为操控资讯,例如“梵蒂岡”会被变成“教廷”,但两者并不等同(顺便还会带出“梵蒂岡城國”变成“教廷城國”的错误名字”),或者我们的用户“威巴士”会被变成“威公車”(这真有点过分了),而且我也很不喜欢把标题的名字的用T标签换掉。
我认为,我们在利用维基的正简转换系统时,应该注意形体上的zh-Hant/Hans,与用语上的zh-CN/TW/HK,两类的分别。zh-Hant/Hans转换表,是用于处理简化字“多字合一”的带来的分词问题(例如正体要用“划船”“前仆後繼”“人云亦云”“天后座”,至于“这只是”/“这只是”的问题好像还无法解决);zh-CN/TW/HK转换表,是用于处理不同地区的用词用语问题(例如“巴伦西亚/zh-hk:華倫西亞/zh-hant:瓦倫西亞”)。两者应该严格分开,也就是说,zh-Hant不会处理“巴伦西亚/zh-hk:華倫西亞/zh-hant:瓦倫西亞”或者窜动“梵蒂岡/教廷”“巴士/公車”的问题,而仅是纯粹处理多合一简化字与正体字对应问题。而维基界面,我希望仅提供字体的转换连结(zh-Hant/Hans),zh-Hant不等于zh-TW;而对于地区用语,则仅在用户参数设置中提供。因此提出下列几个附加选项,供各位参酌:
  • 5a“简、正”(地区用语在用户选项提供;zh-Hant不等于zh-TW)
  • 5b“简、繁”(地区用语在用户选项提供;zh-Hant不等于zh-TW)
  • 5c“简体、正体”(地区用语在用户选项提供;zh-Hant不等于zh-TW)
  • 5d“简体、繁体”(地区用语在用户选项提供;zh-Hant不等于zh-TW)
  • 5e“简化字、正体字”(地区用语在用户选项提供;zh-Hant不等于zh-TW)
  • 5f“简化字、繁体字”(地区用语在用户选项提供;zh-Hant不等于zh-TW)
至于海外维基人(新马、亚洲、欧洲、美洲等)是否知道“正体”或“繁体”,我想不必考虑,看到“体”字就知道这是traditional Chinese(或者就目前来讲,看到“台湾”二字也知道这是traditional Chinese),因此我觉得海外维基人应该不是问题。--roc (talk) 04:42 2006年12月13日 (UTC)
我个人比较偏向以2a“中国大陆、台湾、港澳”以地域常用词汇习惯作划分,海外维基人若使用繁体可选用台湾地区的或港澳的版本,而新加坡转换使用不多。然而,我对最终使用哪一种模式没异议,可自由使用zh-cn、zh-hk与zh-tw的选项便足够。Stewart~恶龙
我反对“中国大陆、台湾、港澳”这种标签,新手很难明白这是字体转换。“台湾正(繁)体”或“台湾正/繁体”怎么样呢?虽然很难看。--Alnhfa 00:40 2006年12月15日 (UTC)
若没有进一步共识,我将于1星期后——12:00 2006年12月20日(UTC+8)再发动一次投票,以社群表态去决定最终定案,以消除持续的争辩。Stewart~恶龙 14:23 2006年12月13日 (UTC)
这种事情不能表决,也不用表决。为什么不能表决?因为网络上的投票完全不客观,在维基这种随时可以注册的地方更荒谬。为什么不用表决?只要想想争议为何而起?把对的改成错的当然很多人要跳出来。你再把名字改回去,看看发出声音的人会不会那么多?各位看到这篇的朋友,请再去看Wikipedia talk:页顶自动转换标签,里面还有相当多的论述。理由都说了,如果不能做决策,选择错误最少的方案,而要诉诸表决的话,显然不是能力不足就是别有目的。--Neil68 05:25 2006年12月15日 (UTC)
支持魔法设计师、Neil68、百无一用是书生和roc的意见。字形转换和用词转换应该分开处理。转换标签的名称相比较而言只是细枝末节。希望这里的讨论先确定是否将字形转换和用词转换分离处理,然后再考虑标签的名称问题。用词转换和字形转换其实并不是同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大陆人完全可能希望看到繁体的维基,却未必希望看到港澳台的用词。另外,我私下里认为,用词转换在某种意义上不符合维基精神。请看一个貌似荒谬的假设:用类似当前繁简转换的技术,在维基里只要给不同、乃至对立的观点加上标签,那么甚至观点也可以转换。于是每个人选中自己的“观点标签”,整个维基就都是自己顺眼的观点,那么维基就天下太平再无争吵,大家各取所需,井水不犯河水,维基的NPOV居然就如此轻松地实现了?!请想一想,支持用词转换的理由——“让各地中文用户看到自己熟悉的用词方式”,这和上面这种用“观点”转换的办法让用户只看到自己喜欢的观点,在本质上有多少不同?
最后,我非常赞同Neil68的看法,投票表决也许是看起来最方便的办法,但远不是弥合分歧、达成共识的正道。--Alexcn 13:23 2006年12月22日 (UTC)
这个假设纯属猜测,用词转换的长远目标是希望尽量透过不断改善中的用词转换表来自动转换条目中的用词,其次才以手动方式解决,可减少很多人为操作和干扰的成分。如果有人偏要在此上花心思搞事将之转换为“观点的转换”,相信广大有理智的维基人也会马上帮忙解决。若不设立用词转换,问题并不是“让人看不惯”那么简单,事实上有很多用词上的差异令外人根本不知道它代表什么,令中文维基变成一本令人费解的百科全书。 --kknews 13:36 2006年12月22日 (UTC)
我想kknews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事实上我是做了这么一组类比:(不同观点,它的处理方法)<->(不同用词-它的处理方法)。为什么能作这种类比,因为这两者在一点上共通的,那就是对自我中心的坚持:一个是对自己赞同的观点的坚持,另一个是对自己习惯的语境的坚持。那么,对这两者的处理方法也应该构成一组类比。对于自己观点的坚持,我们有NPOV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放弃对自我的执着,认清对方观点的价值,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双方做出中立的表述;如果我们认为NPOV原则在处理观点的自我中心上是有效的,那么对于用词和语境的坚持,我们也应该以相通的原则来解决:那就是放弃自己的坚持,合理地共存。前面我假设的那种荒唐的“观点转换”,就是把当前处理用词的方法平移到对立观点的处理上去,这样我们可以认清对于同样是坚持自我的两个问题,我们现行的两种处理方法和原则(NPOV和用词转换)是如何自相矛盾的。
所以,我的意见是,仅仅保留字形的转换,而让不同的用词方式合理的共存:在同一个页面上只能使用一种名称,对各种名称做充分的消歧义保证不同用词之间的联系。
另外,kknews和很多人都提到不同用词的差别影响阅读的问题,而我认为,这种不同恰恰是一种值得传播的知识,而用词转换无疑是剥夺了读者学习这种知识的机会。请设想,当您阅读遇到生词生字的时候,是责怪编者没有用您熟识的字词来表达,还是去查字典辞典?何况,在维基,这个查字典的动作更是简单到只需点一下wiki link。--Alexcn 14:43 2006年12月22日 (UTC)
区分不同地区的用词就是为了让各种用词和平共存于中文维基,反之让作者自己选择用词反而会令部分坚持自己用词的人引发编辑战。维基是为读者服务的,我们不能期望所有读者在看到陌生用词之后可以马上了解它的意思,我想大部分读者想要知道的是条目的内容而不是想要知道其他地区的用词。由于一条条目中可以有很多编者,若每个编者都坚持自己使用自己的用词,不是会让读者看得眼花花吗?这样的一个条目绝对不符合百科全书的资格。
此外,只要点选一下上面的用词转换标签就可以看到其他语系的用词,何以有剥夺学习其他用词之理? --kknews 15:18 2006年12月22日 (UTC)
“区分不同地区的用词”真的就能“和平共存”了?这种和平共存在我看来跟种族隔离有的一比。真正的用词共存,应该像观点的共存那样,是有交流、互相理解的,而不是各自划个圈,不相往来。我们的观点要NPOV、要理解共存,不要“观点转换”;同样我们的不同用词也应该要交融要共存,不要用词转换。--Alexcn 04:36 2006年12月23日 (UTC)
不同用词的和平交流只是你个人的主观愿望,要所有人都接受别人的用词是很困难的。中文维基过去就出现不少好事之徒将一条条目里面的不同地区的用词统一为自己的用词,结果引起其他人的不满,爆发编辑战、舌战等等。将“用词转换”与“观点转换”作类比是不适合的,否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将“字型转换”与两者作类比,然后说中文维基不需要繁简转换,直接显示作者所用的字型呢? --kknews 04:53 2006年12月23日 (UTC)
现在离题远了点,还是先讨论是否把繁简字形和各地用语分开处理吧。不过最终我们还是会面对是否取消用词转换的问题的。--Alexcn 05:18 2006年12月23日 (UTC)
选项会不会太多了?这会不会导致票源太过分散而使得最后通过的方案其实是少数人的方案?是不是可以把投票分成两次,一次决定要分成两种或四种,一次决定要叫什么名字。67.103.245.50 06:04 2006年12月22日 (UTC)
反对这项在尚未准备好时仓促发起的投票。64.94.46.59 14:01 2006年12月22日 (UTC)

关于5a, 5b, 5c, 5d, 5f

[编辑]

字型用词两者分开处理是很好想法,不过我认为这5a, 5b, 5c, 5d, 5f几个标签并不适当,因为读者若要更改用词就必须要成为中文维基的注册用户。当初新增“港澳繁体”标签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让非注册用户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看的地区用词 (基于非注册用户无法使用zh-hk及浏览器的自动语系判定技术不成熟)。另一方面来说,若非注册用户选择zh-Hant,那到底他会看到的是zh, zh-cn, zh-tw, zh-hk还是zh-sg? 若将之预设成zh-tw或zh-hk,恐怕又会出现某种语系霸占另一种语系的争议。

无论如何,5a, 5b, 5c, 5d, 5f的选项都会令非注册用户出现无法选择地区用词的情况。我们也不应推辩说浏览器的自动语系判定可以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这技术仍有缺憾 (不是住在香港的人就一定会用语系设定为香港的电脑,同理海外华人若使用英文电脑那自动判定又该如何处理?),另一方面它剥削了读者自己选择阅读哪种地区用词的权利,5a, 5b, 5c, 5d, 5f只是一堆令问题本末倒置的选项。

我再次强调zh-tw与zh-hk用词上的分别并不是colour和color的分别那么简单 (你知道什么是格魯吉亞喬治亞吗?),有必要就不同地区用词上的差异给予读者选择的权利,有人说中国方言甚多,一一分野浪费资源而反对按地域分类,但我们目前只就一早已有的zh-cn, zh-tw, zh-hk, zh-sg进行区分,并没有其他方言要求加入。试想想,若不分野 (不让读者选择),那我们应以大陆、台湾还是香港的用词作为中文维基的主要用词? (或者有人会提出让作者自己自由选择)这情况下若有人看不惯一个条目中某地区的个别用词,而将它改为自己熟识的用词,会不会又因此而爆发编辑战或大陆与台湾的政治争论? (就最近爆发的所谓“中共派遣管理员”的无谓争论来看,若某类条目出现大量大陆或台湾用词,很可能又有人会指责中文维基已被北京或台北渗透等等,令争议点由“条目的观点”扩散至“条目的用词”)因此,像2a, 2b, 3a, 3b那样以地域区分用词是最好的,不过将字型用词分开处理的想法也很好,例如用简体一样可以看到台湾和香港的特有用词,至于我们应怎样做才可以做到这点 (在同时确保非注册用户的选择权之下),就要大家一起讨论了。不过,我们也要注意zh-cn, zh-tw, zh-hk的正确作用是“用词的区分”,不可被有心人仕将之演变为“观点的区分 (如以不同语系看同一条条目会看到不同的内容等等)”。 --kknews 19:30 2006年12月21日 (UTC)

这个是无法避免的问题,5a, 5b, 5c, 5d, 5f系列的选项会造成zh(即zh-hant),这个转换表只包含港澳(zh-hk)以及台湾(zh-tw)都相同的用语转换,我个人也不太支持,甚至认为是一种倒退,且解决不了“繁体”与“正体”之争的问题。Stewart~恶龙 06:05 2006年12月22日 (UTC)
我觉得应该将两件事区分开来,要否设地区分页及能否用正体字这名词,不可混为一谈。2a、2b、3a、3b不可行,使用汉字者不祇上述地区,并且要一个不属于上述地区的中文使用者选择上述地区,不尊重且有氾政治化的嫌疑,也违背了wikipedia:文明。--真实事求是() 11:22 2006年12月22日 (UTC)
这些东西,不一定要所谓的“解决”的,只要不反感就可以接受了
另外,Stewart兄,似乎你对于zh-hant的用途还是抱着转换“用语”而不是转换“用字”的想法呢!--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11:24 2006年12月22日 (UTC)
即使按照真实事求是你的要求即时将繁体和简体页面恢复,也只会马上遇上一个问题,就是zh-hant到底应被预设为zh-tw还是zh-hk? 若勉强将之预设为两者其中之一,那不是又出现了你所谓的zh-tw或zh-hk垄断了所有繁体使用者的情况吗?那是不是又违背了你自己经常强调的wikipedia:文明呢?请注意我们并没有一种能够中立于zh-tw及zh-hk的语系可以被预设成zh-hant。当然,我们非常乐见zh-Hans和zh-hant的作用在于仅转换字型而不转换用词 (同时维持zh-cn, zh-tw, zh-hk的情况下),不过以目前中文维基的系统架构来说,zh-Hans和zh-Hant似乎仅能被设为地位等同于zh-cn, zh-tw, zh-hk,暗示zh-Hant的预设用词必须从zh-tw或zh-hk两者当中选择。
所谓按照地区划分并不代表这会剥削海外华人的权利,“大陆用词”、“台湾用词”和“港澳用词”等名称仅代表了当中各所含的用词是从该地区发明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散布的,以“大陆用词”来命名由大陆发明的专有用词并无不当,当中也没有暗示这三个语系就是汉语的全部。
我们不应拘泥在“繁体”、“正体”之争上,那是部分政治意识过盛的人所挑起的无谓争论而已,不要误踏他们的陷阱。避开他们所设的政治炸弹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文化层面入手,以地域来命名zh-cn, zh-tw, zh-hk等标签。 --kknews 13:01 2006年12月22日 (UTC)
您这是为“台湾正体=zh-tw”从而强制占用全球非简体中文使用者的转换标签找到了理由。64.94.46.59 14:01 2006年12月22日 (UTC)
我的意见是,使用中文者遍布全球,用词有异的问题不单发生在港台之间,若因此要设地区分页,将没完没了。最好的方法是接受,即简,繁体一例用一样的词,用词不必转换,只是字形转换而已。即使要设地区分页,那也必须要有简、繁二体,只转换字形的公用分页,以让全球没有地区分页的维基人使用的。人家英文维基也没有搞美式英文,澳式英文,能够求同存异,顾全大局,为什么港台人就做不到呢?用词有异的问题,以及条目名称要用何用词,可以商讨,基本上若是大众化的事物,就使用最普遍的词,地区性的事物,可以考虑用当地华人用词即可。其他地区的用词,可用“又称...”的方式在条目内文内列出。
所谓正、繁之争议,只是在台湾岛内的争议,而且是小小的争议,并无延伸到岛外,因台湾岛内小小的正、繁争议,全球化中文维基就因此要改变简繁体的使用更是滑稽,这才是你所说的“误踏他们的陷阱”,让他们成功的将台湾的政治操作影响维基。即使是地区分页,我认为“台湾正体”的标签也不能设立,因为正体字在台湾岛内也有争议,还是等台湾岛内人士达成共识,他们政府宣布在台湾繁体字就称正体字,再来改变也不迟,现在的“台湾正体”标签,其实对反对正体字这名词的台湾人也很不尊重。
“大陆用词”、“台湾用词”和“港澳用词”虽然避开了字体的争议,但会产生更大的问题,首先谁规定大陆人不能用繁体字,港澳人不能用简体字上维基?一个使用繁体的大陆人,难道他要上“台湾用词”或“港澳用词”,或者选择不上维基?难道维基不欢迎他?而且以地区用词设分页的做法一开,我相信各种地区的用词分页就如雨后春笋,中文维基将有几百个分页,如此怪异现象将被国际媒体所注意报道,结果贻笑国际,给全球华人丢脸。--真实事求是() 03:44 2006年12月23日 (UTC)
格魯吉亞条目中当然可以注明格魯吉亞别称喬治亞,可是一但格魯吉亞或喬治亞的名称出现在其他条目上那我们又该如何?在其他条目上一一注明吗?不会很碍眼吗?所有人编辑时也会记得要注明吗?就怕一些敏感的条目若只出现大量大陆用词,又会被海外媒体批评中文维基被北京渗透等云云。最后,作为香港人,我不支持以“正体”命名繁体,不要以为我用繁体留言就支持“正体”。 --kknews 05:11 2006年12月23日 (UTC)
同一条目内部只使用一种名称,初次出现时注明其他名称。至于“一些敏感的条目若只出现大量大陆用词,又会被海外媒体批评中文维基被北京渗透等云云”,我看不出来有什么好怕的,媒体无知我们也要给他们绑架么。另外好像这里很少有人担心有人说条目被香港或者台湾渗透?检视一下对中立原则的理解吧。--Alexcn 05:26 2006年12月23日 (UTC)
我不是认为Kknews你支持正体,而是指出正繁体的争议被有心人夸大了,实际上正繁体的争议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被维基重视的程度,更不要谈在维基标签上使用正体字这名词了。
赞成Alexcn的意见,同一条目内部只使用一种名称,有条目的词就鼓励用条目的名称,其实个人认为,全要用非条目名称的用词也可以,有内部连接,不会造成阅读上太大的麻烦,反而能够让不同地区的人认识各自的用词,增加这方面的知识。有各地区的用词,也能够展现维基属于全球的特色,对维基的形象没有什么不好,反而会令人觉得维基能够包容,包纳,尊重不同地区的用词,真的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然这祇是我个人的观感,有些人会比较喜欢整齐划一。--真实事求是() 13:54 2006年12月23日 (UTC)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Jasonzhuocn(留言)于05:32 2006年12月23日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繁体与正体·歧视·偏见

[编辑]

建议还在争论的维基人来看这个: 蔡志浩的《繁体与正体》

改称"Simplified"与"Traditional"会不会好一点?

[编辑]

尽管这是“中文”维基百科,但是“正体”/“繁体”的争端始终要结束。既然有人支持“正体”,有人支持“繁体”,那么干脆全部改成英文“Simplified”、“HK/Macau Traditional”、“TW Traditional”、“Sg Simplified”(这个可选)。--Алексеевский Talk to me 13:35 2006年12月23日 (UTC)

以地区取代字型的方法根本行不通,也触犯了维基规则,2a、2b、3a、3b 等选项应该消去

[编辑]

以地区取代字型的方法为何根本行不通,其实我前面已经提到多次,但发现很多人没有留意到或不了解,又重复提出相同的意见,所以在此做出详细解释:

1.地区取代字型虽然避开了字体的争议,但不准确,因为来自相同地区的人,使用何种字体是没有限制的,大陆人也可以使用繁体,港澳人也能用简体。若以地区取代字型,一个使用繁体的大陆人,难道他要上“台湾”或“港澳”页面?或者选择不上维基?难道维基不欢迎他们?

2.华人遍布全世界,使用中文者也不仅华裔,以地区取代字型,那岂非要设几百个地区分页?若规定祇能设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地区分页,其他地区的人祇能择其一来使用,显然是很霸道的作法,严重违反了wikipedia:文明。而且要上中文维基者选择地区,有将维基政治化的嫌疑。以地区取代字型也很有地区中心的味道在,多少违背了维基的中立原则。

3.根本不需要为了避开字型的争议而使用地区标签,繁简体的称呼早就为全球大部分人所接受,包括广大的台湾民众在内,所谓正、繁之争议,其实只是在台湾岛内的争议,而且是小小的争议,并无延伸到岛外,正繁体的争议被有心人夸大了,实际上正繁体的争议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被维基重视的程度,更不要谈在维基标签上使用正体字这名词了。

因台湾岛内小小的正、繁争议,全球化的中文维基就因此要改变简繁体的使用,甚至避开使用字体改用地区做标签,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大动作,其实这是误中了某些人将台湾政治争议带到维基的圈套。

即使是地区分页,我认为“台湾正体”的标签也不能设立,因为正体字在台湾岛内也有争议,还是等台湾岛内人士达成共识,他们政府宣布在台湾繁体字就称正体字,再来改变也不迟,现在的“台湾正体”标签,其实对反对正体字这名词的台湾人也很不尊重。

若有遗漏,请大家补充。--真实事求是() 16:23 2006年12月23日 (UTC)

winertai说台湾教育部已经将繁体字“正名为”“正体字”。要求所有机关学校,以后“不得将正体字误称为繁体字”。台湾教育部附和的台湾官方已经祭出“繁体字”是错误称呼的公文或法规(例如:《文书处理实施要点》)。既然台湾官方已经确认在台湾繁体字就叫正体字,那“台湾正体”四个字,已经有了正当性,而除此之外的标签,没有跟台湾官方的必要,自然应当沿用简繁体的称呼。--真实事求是() 15:25 2006年12月24日 (UTC)
看到 winertai 写的那些话,我花了很多时间努力去找教育部的官方文件,是有称呼“繁体中文”的电子报(出现少少几次),但没看到相关规定。winertai 所举出的仍是台北市教育局还有其他台北市局处的规定,希望 winertai 能提供更明确台湾教育部的规定。不然我目前仍认为这只是台北市地方政府的习惯的“叛逆”作风。--Neil68 06:22 2006年12月27日 (UTC)

维基人:就这样维持现状,谁为此负责?

[编辑]

就这样维持不符方针的不中立现状?这个“探讨”要到什么时候才有人负责……64.94.46.32 05:51 2006年12月25日 (UTC)

当初这个标签在投票的时候,我就已经提出避免地域中心的质疑。为了方便中文使用者而在mediawiki增加繁简两种不同的字体,其顾虑是正当的;但是,在mediawiki增加所谓港台标签则是公开藐视避免地域中心政策。以英文维基百科为例,美式英文与英式英文有很大的差异,但从不会在mediawiki搞个什么莫名奇妙的“USA”“British”的标签。政策明白指出你不能假设读者来自哪个区域,即便繁体读者大多来自港台地区,你也不能随便将繁体字冠上港台的名义。
这个投票进行时我就已经对此提出警告:当我们要实行一个会影响到所有的人界面的举动时,要考虑到的不只是对部分读者的影响(就好像有部分香港维基人称这只是与“香港人的利益”有关,不会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这样的论调听了熟悉吗?),而是应该考虑到这样的举动对所有人造成的影响、有无违反既有的政策、是否会引发更多负面的后果。对我而言这两个标签在最初投票时就是没有正当性的,因为那已经公然违背了基于中立政策的地域中心方针。遗憾的是部分维基人基于地域中心偏见推销这两个标签,短短不到几个月,围绕这两个标签引起的争议已经浪费了不知道多少时间,连个繁体正体都可以引起那么多毫无意义的纠纷。现在为了收拾残局而要搞另外一个投票,只不过是证明了我当初提出的警告,实在讽刺。Lecter 咖啡馆♨ 06:47 2006年12月26日 (UTC)
我个人认为,如果能恢复到以前的繁体和简体两种标签最好。如果一定要有台湾、香港这类的地区标签,至少也要将以前最基本的繁体标签保留。另外,我也觉得在转换标签上面添加地区名称有些不合理。目前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地能够使用多种语言(含方言)的人数不胜数;另一方面,很多语言都在相互交融,产生了大量共同的新词汇。因此,涉及到全球用户体验的基本用户页面上,应尽可能避免过于地域化的划分。以前中国大陆的编辑者较多数的时候,条目时常出现“中国中心”。目前“中国中心”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却又出现了别的地域中心的苗头,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漢龍對話 11:59 2006年12月26日 (UTC)

很多人根本就不明白,不是不想将上面标签简单地分繁体简体,不是不想避免区域化,而根本就是Mediawiki将字分为zh-cn、zh-tw及zh-hk等。假如恢复以前的繁体标签,繁体标签将会由zh-tw独占,并不能代表繁体的全部。并非来自台湾的繁体使用者,想使用繁体时却被导向带有台湾用词的zh-tw,相信这并不是理想的安排。 -- Kevinhksouth (Talk) 12:10 2006年12月26日 (UTC)

应是技术服从维基的原则做出改变,而非维基为了技术而改变原则,没有Mediawiki设定错了就必须一错到底的道理。你说的问题已经有包括我在内的人提出解决的设想,需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我在这里重提一遍:
维基应有供全球人使用,基本的二页面,即简及繁体,已有人建议设hans及hant来供此二页面使用,而此二页面祇做字型转换,不做用词转换。
对于有不同用词的概念,要用何词可商讨解决。在条目题目,大众化的事物可用多数人的用词;区域性的事物可考虑用当地华人的用词。而条目内容若有不同用词的概念,必须全用同一个用词,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解决。此用词首次出现时,可挂号写出其他地区的用词,但若已有内部连接,就没有这种必要。
维基各条目内有各种用词,喜欢整齐划一者可能会不习惯。但我却认为这可以成为中文维基的特色,也是维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最佳注脚。实在的好处是可以让人增加不同地区中文用词的知识,并由此可学习尊重来自其他地区者的良好态度。--真实事求是() 12:54 2006年12月26日 (UTC)
请容我对“基本的二页面”有些许意见。是否必须只有此“基本的二页面”呢?而其他的页面就不可以呢?这实在有点观点与角度的问题。把用词转换都放到页顶自动转换标签其实只为方便用家而为之举,多加几个标签只作用词转换,跟用作字型转换的标签,只是实际使用的人数比较少,作用本质无没大分别。现在的纠纷似乎在于“正”“繁”之争,取消所有标签其实无补于是,顶多是以“先到先得”而回复“繁体”标签。但不代表讨论会就此告终呢。 --218.102.93.124 15:43 2006年12月26日 (UTC)
我非常同意真实事求是的意见!老实说, 台湾、香港、大陆现在交流这么频繁,根本用词都混在一起了!我们也讲“晚上好”,我们也讲“没事”,我们也讲“软件”“硬件”。你现在硬要把某用词归类为某个地域使用, 三五年后可能这些标签的处境更尴尬!--Neil68 06:07 2006年12月27日 (UTC)
以我所知,“用词都混在一起”只是对中文自行发明的词和意译的外来词语才可以,音译的词实在相异太大,难以混在一起。另外,用词标签不是要“把某用词归类为某个地域使用”,只是方便使用者使用某个地域的用词而已,一个字在多个地域使用从来不是问题。如果相异的词语很少,用词标签可能的确作用不大;但现时相异的音译词并不少,而且在将来不见得会减少几多。--Cosferia 07:39 2007年1月1日 (UTC)
就以美国电影名称为例,两岸四地译名鲜有一致情况,始终文化背景有异。Stewart~恶龙 20:43 2007年1月2日 (UTC)

正体这个词与台湾的政治正确

[编辑]

如果非要钻研,因汉字的多义性,我们能随意解释。

  • 繁体
正面解释:繁荣、繁多、繁华
反面解释:繁复、繁琐、繁杂
  • 简体
正面解释:简洁、简捷、简便
反面解释:简陋、简略、简单

由此我认为维基人被怂恿用“正体”这个词,是因为“正”这个字不易反面解释,便于偏向台湾的政治正确64.94.46.39 06:44 2006年12月25日 (UTC)

“如果非要钻研”确可能如此,但如果稍加钻研,就知道简体字又有“简化字”的称呼。繁体字如果依此推论就是“繁化字”,一些人的不满之处正在于此,不必假定此等理论必定与政治正确有关。 --218.102.93.124 15:25 2006年12月26日 (UTC)

从来就没有“繁化字”的称呼,无需去理会这种没有根据,缺乏智慧的联想而产生的不满。若连这种缺乏根据的联想也能做为理由,那香港的“香”字在广东话中也有“死”的意思,“香港”这词会令人误解为“死港”,香港是否因此要改名?--真实事求是() 12:05 2006年12月30日 (UTC)
一,上句218.102.93.124是我留的,主要是不希望有人认为“反对繁体”一定是因为政治正确
二,阁下可能可以十分肯定“繁简”相对之下繁体不是“繁化”的意思,但很多人都不能呢,除非阁下有确实的证据。我想来也觉得“繁化”一说有其合理的地方。想起来小时候,80年代的香港是用“正笔简笔”或“深笔简笔”是形容的,“繁体”是来自微软的译法,但原因就不明。我想历史中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看待这问题,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还是向前望。所以我的想法是大家不应拘泥于海峡对岸的人是否有贬低自己之意,而是应该极力创造一个大家都觉得没有贬低自己的多赢方案,才可以达到共识,总比阁下花尽口水说服所有人“繁体”没有贬低之意来得快和有效。 --Cosferia 07:25 2006年12月31日 (UTC)
上面我是指“繁体从来就没有“繁化字”的称呼”。繁化字的称呼是有的,那是指历史上某些繁化的汉字1,现在的简体由繁体简化而来,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把繁体认识为繁化字当然就是谬误,这应该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事,而你竟说“阁下可能可以十分肯定“繁简”相对之下繁体不是“繁化”的意思,但很多人都不能呢”,你应要提出证据,到底是很多什么人把繁体误认为繁化字,这些人为什么连这种简单的常识都搞不清楚?--真实事求是() 08:00 2006年12月31日 (UTC)
我承认没有什么证据证明,只是我都对此有疑问而已,但这不代表你所言的就是“常识”。这一句“简体由繁体简化而来”,并没有考虑未有简体之前的情形。“繁体”二字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出处正是使人疑惑的地方。我可以想到的出处是因为新造的是简体,原有的就是繁体,但这只是对比的结果,没有考虑到未有简体之前已有繁体,用楷书写了数百年的事实。
总括而言,我的目的不是要说正体是正宗一类说话,只是想说明“繁体”的称呼并不是理所当然。阁下觉得“繁体”的称呼是理所当然的常识,是“谁都知道的事情”,而没有提出繁体出处没有贬义的证据。我觉得这应该要有证据支持才是。--Cosferia 07:11 2007年1月1日 (UTC)
这标题不是我开的,我从来没说过繁体没有任何问题,64.94.46.39不也提出正、反二面的解释吗?我祇是说相对而言,用繁体的问题比正体少很多,我支持用简繁体的因素有:
  1. 简繁体的称呼早就为世界上大多数人所接受,包括多数的台湾民众,证据请看上面的讨论。
  2. 若要说令人产生疑惑,正体比繁体更甚,正体字的称呼早就有了,是指官方所确定的汉字写法,与其相对的是异体字。现在说繁体是正体字,那将置简体于何地?产生的疑惑比繁体大多了。
  3. 正体字多歧意、繁体字明确很多。
还有很多,无需一一列出,这些上面的讨论中都有,你可以去看看。--真实事求是() 10:36 2007年1月1日 (UTC)

繁化字当然有,由“自”字变成“鼻”字就是繁化汉字。现在讨论的什么繁体/正体/简体/简化字,实在没有一个词语能使我满意。之所以用繁体和简体(简化?)的原因是这两个名字较多人知道它是什么而已。--Hello World! 14:53 2007年1月6日 (UTC)

关于开此投票的一点担忧

[编辑]

目前投票选项的地域性很强,无法保证投票人的投票立场,最有可能的预见结果即,哪个地区人多相应选项胜出。全民投票是件很民主的事情,但很多时候民主其实是可怕的,西方成熟的民主政治中,会有众议参议的区别,也会有需要首脑独裁的情况。

在网络环境下,这个矛盾确实很难解决,而且很多时候会与维基的体制有关,简洁可行的解决办法我还没有想出,在此,也抛砖引玉向各位维基人求教了。--Ffn 13:13 2006年12月26日 (UTC)

我建议的设立简繁二体公用页面一事,已经有很多维基人赞同了,我看无需投票也可先进行此事。至于要否设立地区用词分页,能商讨解决就商讨解决,若不能才用投票解决。--真实事求是() 10:54 2007年1月1日 (UTC)
既有人支持维持现状,于是保留选项。况且若投票结果没有占多数是不能达成的,而且选项汲取了不同的维基人的需求,不明白为什么说地域性很强,不给大家各种选项反而是不公平。Stewart~恶龙 18:49 2007年1月2日 (UTC)

对地区用词分页的看法

[编辑]

地域用词分页的设计很有问题,除了不符合维基的避免地域中心外,还违反了文明,因为一地区的人要用简或繁体,用何用词,是自由的,在维基大陆人也可以用繁体,港台人也可以用简体,同样的,大陆港台人也可用对方的用词,这在两岸三地频繁来往的今天,用词混用更显平常。而且什么才是正宗的港台地区用词,也不容易确定,例如在台湾,女朋友也叫马子,到底那一个才是台湾用词?

至于习不习惯的问题,维基是全球化的网页,上维基来就应“享受”全球化的味道,如果要看港台用词,何不去阅读港台刊物?上维基还要求必须要看到自己熟悉的地区用词,就像一香港人到东京旅行,不去吃拉面、寿司、天妇罗,还成天要求吃碗仔翅、臭豆腐、鱼蛋粉,喝鸳鸯,每天晚上都要打五圈一样,那又何必到东京旅行?干脆留在香港爽快。--真实事求是() 10:54 2007年1月1日 (UTC)

  • 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是出自于条目内容的,而且主要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用来描述中文维基百科的用词自动转换并不完全适用。世界上有全球化,同时亦存在反全球化,为什么就要对港台用词存有偏见?“中国大陆的维基人的确也可以使用繁体”不错,所以维基早就设有了贴心的转换标签,你不会因为现行的安排而不能看到繁体版,因有转换页存在。女朋友和马子均是台湾用词,只是前者可作书面语,后者是俗称而不能。这个例子不太适合,更地道的广州话用语你要看看粤语维基百科,不过大概还有对港澳繁体、台湾正体的用词不同不能接受吧。认同有时两岸四地用语混用,但还是不能忽视当中的差异,不是说我们不能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而是为了更尊重各地差异而设立自动转换,这才是符合各地维基人利益的求同除异态度。事实上我对于大家选择哪一种方案均表示专重,但对阁下所提及的例子感觉有偏原意。Stewart~恶龙 20:37 2007年1月2日 (UTC)
现在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公用的繁体版,不是所有地区的人都喜欢、都能接受全是港、台用词的页面的。其实这件事令我最不能接受的是,香港和台湾人祇顾自己要看到本身地区用词,竟然没有顾及其他地区的繁体字使用者,占用了“繁体”。就算是祇有zh-tw或zh-hk,但连关心此事的发言也没有看到,地域中心心态之强,令人吃惊。你说设立地区用词分页是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请问这是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的态度,表现吗?--真实事求是() 12:07 2007年1月3日 (UTC)
享受个屁?上维基不是为了要看世界如何全球化,百科全书的作用当然是用来查阅的。拿东京来比喻中文维基是对香港人的重大侮辱,东京是外国人的地方,用外国人的语言,没有人会说香港游客的语言,也没有商店会卖香港食物,要求别人说中文、提供港式食物当然不合理。反之中文维基是个有说中文的人、有中国文化的网站,它完完全全的是一个中文网站而非外国网站,香港用词为何不可与其他用词一起出现在中文维基上?按照真实事求是拿外国的东京比喻中文维基来说的话,香港人对中文维基来说就是“外国人”,是“游客”,而非“公民”,所以香港用词不应出现在中文维基里,要来中文维基的香港人应该跟随大陆人、台湾人这些“公民”所订的标准。
我不知道为何大家仍不了解各地用词差异之大是不可能简单以“全球化”一词便说过去的,而且还处处想要削弱中文维基上的香港人的权益,巴不得消灭港人。我认为真实事求是的言论已严重地侮辱中文维基上的香港人,要求他马上就伤害各地人民感情的言论道歉。 --kknews 17:59 2007年1月3日 (UTC)
不好意思,我的举例失准。我的意思当然不是香港人“不是公民”,而是要说到了国际场合,要适应国际化,不需要去特意要求一切与家乡一样而已,毕竟国际场合又非你的家乡,当然有差异,要享受家乡味倒不如留在家乡岂非更好?且当你做出要求时,会侵犯到其他人的利益,就像现在这样,要求了“港澳繁体”,结果令非台港澳的繁体字使用者无栖身之地,不是吗?我不会去反对地区分页的设立,这里祇是说出我的看法而已。--真实事求是() 12:56 2007年1月4日 (UTC)
虽然我对真实事求是兄的见解有所保留,但说话也要注意一点礼仪。这种言论有一点夸大事件,请保持冷静,事情才得以解决。谢谢!Stewart~恶龙 18:24 2007年1月3日 (UTC)
就“缺乏一个公用的繁体版”一事,首先我重申我没有反对,只是认为要取消现存的台湾、香港用词转换表是有点倒退。需知道即使是中国大陆地区用语(zh-cn),有时跟港澳地区一样,有时跟台湾地区一样,有时却别具一格。因此转换表对于各地华文地区使用者除了是方便外,更是一种需要,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明白一些字里行间的他地用语,例如是专业的电脑词汇,对于初学者绝对是困难,难道我们要每个词也要使用“网际网络(又称因特网或互联网)”的方式显示?!至于说“地域中心心态之强”,我不明白为什么专重各地语言文化会被说成这样,再者“繁体页”(zh-hants)的建立也是为照顾海外中文阅读者,我已经就skype及维基百科各讨论中的意见而在投票页上加上选项,而且我一向不认为“简体”、“台湾正体”、“港澳繁体”三种选项便代表了全球中文阅读者,但肯定此三种是最大主流,故此连“新加坡”(zh-sg)的选项也应要求而加上。关于“请问这是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的态度,表现吗?”我认为我本身并没有忽略到任何一种意见,只是希望你能考虑改变一下思维,想想其他维基人的选择权。诚心希望阁下能理解。Stewart~恶龙 18:24 2007年1月3日 (UTC)

对转换标签的检讨开始了没?

[编辑]

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体”转换标签#结果执行中,有“新安排将在一个月后(2006年12月17日)检讨”之句,不知检讨有没有在进行?--真实事求是() 12:07 2006年12月21日 (UTC)

中文维基不仅仅只有台湾用户,“正体”这个词会有政治、地域偏向,本身就违反避免地域中心中立的观点两项方针。维基作为国际网站理应不用“正体”。
刚刚想到的一个新法子,有关的转换标签能否利用图像显示?如果可以的话,用图像又是否可作为另一种的解决方式?--Shinjiman 18:07 2006年12月21日 (UTC)
有人提出过,但后来以“高化台湾”“青天白日满地红不能上首页”为由拒绝了。--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2:04 2006年12月22日 (UTC)
不是以上述理由反对,维基是中立,避免政治化的,青天白日满地红若有必要当然可以上首页;若无必要也不可故意为了政治理由放到首页(正体字能不能用亦同此理)。反对的理由是以地区取代简、繁体不准确,因为大陆地区的人也可用繁体;台湾、香港人也可用简体,若以地区分,一个用繁体的大陆人难道要去台湾页面?另外一个反对理由是,设立地区分页到底合不合适的问题,关于这点之前已经讨论很多,你可翻看之前的讨论。
据我所知,正体字这名称在台湾使用者是小众中的小众,繁体这名词也早就为台湾民众所接受,我到过台湾,现实生活中也有接触到台湾人,印象中他们也是用繁、简体等称呼,正体字的说法我只在某个教历史的台湾教授口中听过一次,左图右史对台湾很感兴趣,可以对正体字这名词考察一翻,到现在为止其来龙去脉还不清楚。把它搞清楚了,可否在维基使用就清楚了。--真实事求是() 08:48 2006年12月22日 (UTC)
这不一定是用国旗的,有没有考虑过利用一些那些地区的景点代替?--Shinjiman 04:53 2006年12月22日 (UTC)
那就用地图吧。景点太多了。--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4:56 2006年12月22日 (UTC)
如果是用地图的话,对于‘中国’地图的定义怎样处理?此外,这些景点是否有足够代表性?(中文(中国)、中文(台湾)、中文(香港)、中文(澳门)、中文(新加坡))。--Shinjiman 06:15 2006年12月22日 (UTC)
地图、图像均一样会引起争议,还是确切讨论吧...Stewart~恶龙 06:45 2006年12月22日 (UTC)
图象太小,有些看不清呢。再说了选了哪个似乎对别的都不公平。而且中正纪念堂和天安门都是政治色彩浓厚的地方。中国的景点实在太多。台湾的可以是101,香港的应该是维港,新加坡应该是人鱼狮比较有代表性。--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11:48 2006年12月22日 (UTC)
中国大陆可以使用长城(没有争议吧),台湾就不清楚了。--Алексеевский Talk to me 13:38 2006年12月23日 (UTC)

用脚本节省空间

[编辑]

直接画5个标签太占网页空间了,可以用JavaScript在顶部制作功能:

不转 简体 繁体[地区]

直接点击“繁体”会进入zh-TW状态。 当点击[地区]后变成

不转 简体 台湾/港澳[字体]

点击“台湾”后变成

不转 简体 台湾正体[字体]

点击“港澳”后变成

不转 简体 港澳繁体[字体]

再次点击[字体]则会返原始状态:

不转 简体 繁体[地区]

这样既节省空间,也能满足政治正确需求。64.94.46.10 06:20 2006年12月26日 (UTC)

你的提议不错,如此能够避免因设立地区用词页面使得标签杂乱的问题。再综合之前的其他建议,即公用的简、繁二体页面用hans和hant,此二页面只转换字形,不转换用词,我看那就差不多了,多数人应能接受,只剩技术问题需要解决。hant设立后,建议将“直接点击“繁体”会进入zh-TW状态”改成“直接点击“繁体”会进入hant状态”。
维基是不考虑政治正确的。任何政治正确都违反了中立的原则,陷入了地域中心。--真实事求是() 10:07 2006年12月26日 (UTC)
觉得真实事求是兄应该看了政治正确条目(特别是英文版的)再说吧……
难道按照“政治正确”对“傻子”改称“智力障碍症患者”就是违反中立原则,陷入地域中心?这不见得吧?--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17:48 2007年1月2日 (UTC)
我说的是政治正确,我不认为64.94.46.10要表达的是你那“傻子”改称“智力障碍症患者”的政治正确,可能祇是连结错误,我认为他是在指“正体字”符合台湾的政治正确,若他是指你说的那个,请问具体是指什么?另外你对政治正确的理解有问题,不是所有的“傻子”都是“智力障碍症患者”,有些祇是对某些事情搞不清楚而已,你把这些人叫着“智力障碍症患者”反而是不政治正确了。--真实事求是() 16:11 2007年1月7日 (UTC)

关于设立简繁公用页面

[编辑]
1月4日或之前的讨论内容(因篇幅过长,此部分被暂时隐藏)

之前关于简繁页面的讨论,我提出需设简繁二体公用页面,此看法已与部分维基人取得共识。以下是相关意见之整理,大家可看看有什么要补充的。

中文维基使用者来自全球各地,即使设再多的地区分页也难以包括所有地区,是以需设立简繁二体公用页面。

而现在只有港澳台页面却无公用繁体页面,已严重违反文明方针,必需尽快做出改进。

设立后就包括“不转换”、“繁体”、“简体”、“台湾正体”、“港澳繁体”五个方式。

简繁页面将做出以下设定:

  1. 设立zh-Hans及zh-Hant作公用字体转换,转换可直接对应的汉字
  2. zh-CN、zh-SG、zh-TW、zh-HK作为地区用词转换,转换地区用词及已分化汉字

祇做繁简字体转换、自会面对一个概念有不同词项的问题,以下是关于不同词项的解决方法。

条目题目

商讨解决,大众化的事物可考虑用多数人的用词;区域性的事物可考虑用当地华人的用词。其他用词应以“也称……”或“在(地区名称)……称”列出。命名常规

条目内容

  1. 一条目内,除为说明地区用词不同,同一概念表现全用同一词项。(如“互联网”无论写成什么在zh-TW中均转为“網際網絡”)
  2. 若词项无条目,可括弧(也称……)、(某地区称……)或注解的方式列出其他词项;若已有条目,就没必要了。

维基各条目内有各种用词,喜欢整齐划一者可能会不习惯。但我却认为有以下几种好处。

  1. 此为中文维基的特色,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最佳注脚。
  2. 可让读者增加不同地区中文用词的知识。
  3. 在了解尊重各自用词的过程中,可默化潜移的培养维基人尊重不同地区的人、物、文化的良好态度。
  4. 避免维基产生更多地域中心色彩浓厚的地区用词分页。
  5. 有些地区的人为了让其用词更多的在维基显现,会努力创造更多的新条目。--真实事求是() 10:16 2007年1月1日 (UTC)

公用繁体页面必须设立的理由

[编辑]

除港澳台三地外,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海外华人使用繁体字,而使用繁体字者应远不止此数,因为很多海外华人两岸三地的书籍,电视节目都有接触,6000万海外华人中不少是简繁都通的,另外也有大陆人喜欢用繁体,总和起来人数不少。

之前的繁体是zh-tw,转台湾用词,所以港澳维基人才要求另设港澳繁体,用香港用词。同理,现在其他地区使用繁体者也未必能够接受台港用词,但若全都如香港维基人般设立自己的地区用词分页,又会使维基复杂化,所以我认为最好方法是另外设立一个公用的繁体页面,即然600多万的香港人可以设立自己的地区用词分页,至少有2000万人的其他地区的繁体字使用者祇不过要求设立一个公用的繁体页面,我不认为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此事。

另外,现在要其他地区使用繁体者必须依附在“台湾正体”及“港澳繁体”的作法,个人认为已经有歧视的味道,严重违反了wikipedia:文明中“不会仅仅因为人少而觉得受到排挤和歧视。”的规定。--真实事求是() 15:30 2007年1月3日 (UTC)

和议区

[编辑]

若支持以上意见请和议,让此设想早日进入解决技术问题的阶段。--真实事求是() 10:16 2007年1月1日 (UTC)

  1. (+)支持,这个构想很好。现在的处理方式实际上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下一次登录 13:15 2007年1月1日 (UTC)
  2. (+)支持条目内容提议已经引发争端,请先解决转换标签问题。--- 量子公民talk 13:29 2007年1月2日 (UTC)
  3. (+)支持强烈支持。目前的词汇繁简转换存在很大的问题,正体字的当机立断竟然被自动转换成简体的“死机立断”(路易西安纳购地)。建议只保留字体的转换,取消单词的自动转换。另外,单字的繁简对应也要好好修改一下,乾隆竟然被简化成“干隆”。正体字的干,左侧偏旁应该是十日干,而非“乾”字的十日十。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4:16 2007年1月3日 (UTC)
    • 应该把当机/死机的转换取消。-- ran留言) 15:50 2007年1月3日 (UTC)
  4. 提案有点多,条目标题和内容的部分持保留。赞同在台港之外,另成立公公用繁体按钮的提议原则上赞成,但实际的技术上希望可以克服。(标签可能会有维护上的问题)--ffaarr (talk) 08:16 2007年1月8日 (UTC)
  5. (+)支持,支持设立不转换词汇的版本,即应有 zh-hant, zh-tw, zh-hk 三个选项。--Hello World! 12:01 2007年1月13日 (UTC)
  6. (+)支持,直接取消地区词转换,采用重定向,条目中说明其他地区用法,和重新定义命名规则Wikipedia talk:马新简体标签显示民意调查#我提供的解决方法来解决.--Ksyrie 01:31 2007年1月28日 (UTC)

反对区

[编辑]

有反对意见者请提出,若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以上设想将实现。--真实事求是() 10:16 2007年1月1日 (UTC)

  1. (-)反对,在未解决我各项疑问前,我不希望所谓的“简单处理”是最好的处理--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17:59 2007年1月2日 (UTC)
  2. (-)反对,不少词汇非纯粹条目名称,如:台湾使用“计画”,香港使用“计划”,加上一些常用的人名、地名,如:中国大陆使用“布什”,香港使用“布殊”,台湾使用“布希”。这些词汇经常在不同的条目、模板中频繁出现。假使取消地区性用词自动转换,我认为是一个倒退。而且亦未解决到“正体”、“繁体”之争。Stewart~恶龙 18:21 2007年1月2日 (UTC)
    (-)反对,这个提议不成熟。--Jasonzhuocn...台湾社群Blog18:26 2007年1月2日 (UTC)
    看到阿仁的意见后,我收回我的反对票。--Jasonzhuocn....台湾社群 07:29 2007年1月7日 (UTC)
  3. (-)反对:我原本并不反对为了照顾台湾与港澳地区以外的用户之权益,另外开一个繁体公版的提案,在我原本的预想中这个繁体公版是会直接忽略zh-tw或zh-hk标签,不对里面的内容作转换而已,但并不会影响使用这两套标签系统的用户在阅读上的便利性。以这样的提案来说,我顶多只是担心实际开此公版之后,会有多少非台湾或港澳地区的用户真的愿意贡献力量去维护它的问题。但是,我在仔细看了上面那提案的详细内容,尤其是‘条目内容’里面那三条规则之后,却突然意识到此提议其实是在建议取消目前现有的台湾正体与港澳繁体两个转换版本或至少为这样的可能性铺路,硬性规定所有人都要用那统一的公版(因为很显然,现有的转换标签功能根本无法在满足这样的规则下,又同时能在台湾与港澳版上顺利进行转换),因此很遗憾在有人提出更有建设性、更能符合大部分用户使用便利性的版本之前,我必须对目前的提案投出反对票(特别强调的是,我反对的是目前的提案细节,而非反对建立一个繁体公版)。--泅水大象 讦谯☎ 18:49 2007年1月2日 (UTC)
  4. (-)反对: 建议太敏感,很容易触动中港台不同网民的神经,反而影响维基运作。--Yau 21:51 2007年1月2日 (UTC)
  5. (-)反对: 我非常能理解真实事求是兄的初衷,但是我对具体实施方案仍有一定的保留,具体原因放在讨论底部。-- ran留言) 22:32 2007年1月2日 (UTC)
  6. (-)反对: 不理解这样和现在的处理有什么本质区别。转换了会有人说不该转,不转有人会说看不懂。不满意的人总会有。现在这样蛮好。 - Munford 02:15 2007年1月3日 (UTC)
  7. (-)反对:我想补充的是中文维基百科现在的用户主要有三类:第一是使用国语简体的中国内地用户或海外用户;第二是使用国语正体/繁体的台湾地区用户;第三是使用繁体粤语书面语编写的港澳地区用户,而不分拆中文维基百科的情况下,就应该同时兼顾此三类用户,设立繁简转换和地区转换。地区转换除了是因为粤语和国语语言问题(译名等),其实也因为台湾地区有独特的用语。(注:港澳地区使用的粤语书面语跟国语的相似度、比粤语口语的接近得多。)TThk 13:58 2007年1月3日 (UTC)
  8. (-)反对,如果确实存在某种不同于中港台地区的“用语圈”,自然可以添加新的转换标签。但人为的制造一个公用繁体或公用简体,我看不出对什么人有好处。北美,欧洲,或者其他地区的华人都没有创造自己的“用语圈”,无非是沿袭中港台地区的词汇。目前的这个建议,实际上对谁都没有用处。--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53 2007年1月3日 (UTC)
  9. (-)反对,阶段不适宜进行,我理解真实事求是兄的说话,但是由于人名方面,很难使他人接受惯用的译名,假如真实事求是能够居于香港或台湾几年的话,就明白原因,将会你会看到主页是George W Bush(对,用拉丁字就是王道),因为没有译名的差异。而滨崎步可能会出现“滨崎あゆみ”不中不日的笑话。--费勒姆 费话连篇 06:14 2007年1月4日 (UTC)
  10. (-)反对,我认为没有存在的必要。假设一篇文章被港台两地的编辑者都编辑过,将会造成两地用语的混乱,例如:科特迪瓦条目中,可能一下称该国家为“象牙海岸”,一下称之为“科特迪瓦”。没有一本百科全书的文章会这样写。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14:04 2007年1月4日 (UTC)
  11. (-)反对,为免造成混乱,维持现状最好。--Iflwlou 16:14 2007年1月5日 (UTC)

意见区

[编辑]

有补充的意见请列在这里。--真实事求是() 10:16 2007年1月1日 (UTC)

具体实现除了用脚本节省空间也可以设计成列表框(ListBox),就像参数设置里那样。--- 量子公民talk 13:29 2007年1月2日 (UTC)
条目内容提议也许会让部分人感觉太严,建议优先解决转换标签违反维基方针的问题。--- 量子公民talk 13:29 2007年1月2日 (UTC)
对不起,没看懂“简繁公用页面”是什么东西,是准备替代现在的繁简转换标签么,最好有个简要说明,还有这种提议放在这里当然快捷一些,但是涉及维基的基本风格,呈现方式等根本问题,不是开一个正式投票好一些。--Ffn 14:02 2007年1月2日 (UTC)
关于这一起事,不是单单只有管理员用户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种的修改是需要修改系统的转换表,以及修改系统中的转换从属关系,以解决这种的问题。--Shinjiman 16:59 2007年1月2日 (UTC)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回去繁简页分离的时代……--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17:42 2007年1月2日 (UTC)
回上面的Ffn,由于使用繁体者不祇港台澳三地,在之前的讨论有多人同意要设公用繁体页面,在台港人坚持保留地区用词分页的情况下,产生的折衷的方案是设不转换、简体、繁体、台湾正体、香港繁体五个标签,我现在建议的是简、繁二体公用页面的设计,由于还在讨论阶段,先不设正式投票页面,先看看各位的反应,现在看到这样的反应,显然还不到正式投票的时候。--真实事求是() 11:22 2007年1月3日 (UTC)
1、整齐划一只能代表严格,不代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增加不同地区中文用词的知识应该靠维基词典,而不应该是百科全书;
3、只会激化少数人的心理不平衡心理;
4、用词分页只是针对现有的词汇而言,不一定要针对新的词汇;
5,不符合逻辑关系
--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17:59 2007年1月2日 (UTC)

(!)意见,希望User:真实事求是修改投票内容。目前的提议范围过大,不易达成共识,可以先投票实现用脚本节省空间(或列表框)方案,其他暂时不变。--- 量子公民talk 04:30 2007年1月3日 (UTC)

简化字和传统字的转换一定会涉及词汇转换(或者叫“词语修正”)的问题的,Kallgan请留意。--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05:53 2007年1月3日 (UTC)

本投票中文转换实现

[编辑]

条目题目、条目内容 两部分提议超出范围,仍希望真实事求是撤下它们。

发现投票内容似乎没说清,探讨一下:

目的是修改MediaWiki的中文转换程序。

修改前

实体 zh zh-CN zh-TW
ddd zh-SG zh-HK
标签 不转换 简体 (无) 台湾正体 港澳繁体

修改后

将实体拆分为两层,字体地区

字体 zh zh-Hans zh-Hant
地区 zh zh-CN zh-TW
zh-SG zh-HK
标签 不转 待定

具体实现可用脚本节省空间或类似参数设置里的列表框。反对事情还没清楚先开始无谓的大战。--- 量子公民talk

现时的转换应该是这样的:
实体 zh zh-CN zh-TW
zh-SG zh-HK
语言 中文 中文(中国) 中文(新加坡) 中文(台湾) 中文(香港)

ZhConversion.php以及LanguageZh.php。从当中可见到zh-SG的转换表继承zh-CN转换表,以及zh-HK转换表继承zh-TW转换表是当中的一个最主要的转换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要从这里着手。--Shinjiman 07:59 2007年1月4日 (UTC)

继承关系也可保留,为节省空间直接改到上面了。
如果真设这么多东西,转换程序会变得异常复杂……两种方法:
  1. 直接对应的汉字在zh-Hans与zh-Hant间转换,已分化汉字及用词在地区间转换
  2. 根据现在的语言状况,可以直接将zh-CN链接成zh-Hans,zh-Hant链接成zh-TW
--- 量子公民talk 10:05 2007年1月4日 (UTC)
我觉得最理想应该如此吧:
字体 zh zh-Hans zh-Hant
地区 / zh-CN zh-SG / zh-TW zh-HK
效果 不转换 纯简体 中国大陆用语简体 新加坡用语简体 纯繁体 台湾用语繁体 港澳用语繁体
即是有7种不同的选择(“不转换”即是完全不转换;“纯简体”和“纯繁体”即是纯粹转换繁体字和简体字,不做用语转换)。问题只是页顶没有可能全部显示这7个选择。 -- Kevinhksouth (Talk) 12:08 2007年1月4日 (UTC)

对真实事求是兄所提议的公用分页的一点拙见

[编辑]

变更转换方式非管理员权限

[编辑]

另,改标签名称和改转换方式是两件全然无涉的事情,改标签的名称由管理员可做更改。改转换方式却是MediaWiki的程式工程师的任务,在中文维基百科发起讨论或做民意调查,能够展现各种不同意见的声音,但对转换方式可能没有强制效力。以上仅就标签名称衍生而来的转换方式提议发表一点小看法。--Jasonzhuocn...中华民国维基媒体协会将于近期成立 1/6协会发起人会议18:53 2007年1月2日 (UTC)

可能你没有看之前的讨论,我做这些建议的原因在之前的讨论早已多次说明。简单解释一下你的疑问,我说的违反文明,是指现在繁体页面被港、澳、台三地人士占去,这已经严重违反了Wikipedia:文明中的一段“扩展地讲,任何人数居多的群体都保证不会侵害其他的个体——维基人谨慎地避免诸如中国中心、汉族中心、男性中心、异性恋中心等等的各种倾向;同时任何人数占劣势的群体都保证不会无故怀有受迫害的心理,也不应该要求额外的权利——中国海外人士、少数民族、女性和同性恋人士等等不会仅仅因为人少而觉得受到排挤和歧视。”
使用繁体的海外华人据统计有2000万,而现在维基竟然没有页面让其使用。所以我提议必须设立繁体公用页面。以上是公用页面的设定,并无牵涉到地区用词分页的问题。我认为既然是公用,就无需也不能转换用词,因为若要转换用词,就必须规定用那一个地区的词,既然都是某个地区的用词,那就不是公用页面了。其他的请看回之前的讨论,很多观点我已重复多遍。--真实事求是() 11:02 2007年1月3日 (UTC)
有关的传统字(繁体)公用页面根本就从未设立过,在以前的[繁体]页面标签只是将字词转换为台湾用语。--Shinjiman 13:09 2007年1月3日 (UTC)
上面的“恢复”已改成“设立”,手快之误。我知道之前的繁体是zh-tw,转台湾用词,所以港澳维基人才要另设港澳繁体,用香港用词。但使用繁体者不单是台港澳三地,其他人也与香港维基人一样,未必会接受台港用词,但若全都如香港维基人般设立自己的地区用词分页,又会使维基复杂化,所以我认为最好方法是另外设立一个公用的繁体页面,即然600多万的香港人可以设立自己的地区用词分页,至少有2000万人的其他地区的繁体字使用者(不祇这数,很多大陆人也喜欢用繁体,而且海外华人多简繁都懂)祇不过要求设立一个公用的繁体页面,我不认为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此事。--真实事求是() 15:06 2007年1月3日 (UTC)
有误解的地方,先说声抱歉,以上回应兼覆真兄同日于Wikipedia talk:投票/页顶自动转换标签#对地区用词分页的看法的讨论段落。Jasonzhuocn....台湾社群 16:20 2007年1月3日 (UTC)

Ran的看法

[编辑]

关于是否应该取消港澳转换,是否应该取消用词转换的问题,我其实蛮能理解真实事求是的初衷的,现在转换的词语越来越多,引申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麻烦,再加上港澳繁体的添加,让人觉得中文维基会被各地用语之间的转换淹没。不过,我觉得取消用词转换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

两岸用词区别的本质,和英美之间的,或者大陆以内(如南北之间)的词汇差异并不一样

[编辑]

英美之间有不少用词区别,如卡车在英国叫lorry,在美国叫truck;中国内部也有不小的用词差异,南北各地的用词各不相同,但是英文维基并没有实行英美用词转换,中文维基也没有实行北京简体、上海简体等用词转换。那么中文维基为什么还要实行大陆、香港、台湾之间的用词转换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英美之间的还有中国内部的用词差异,主要都是停留在方言、口头语这一层面的差异,在书面语中,差异就小得多,并且可以互相理解;而大陆、香港与台湾却已上升到“标准语”这一层的差异,主要因为三地都有各自的语言规范机构,各自的机构也没有足够的沟通,没有将许多新造的译名统一;不但如此,由于三地长期隔绝,许多有差别的词语并不能互相看懂。

如:pants在英国指内裤,在美国指裤子,英美之间对话时,容易产生误会;但是英美都能认同underpants只能指内裤,trousers只能指长裤,shorts只能指短裤,在书面语中也多用这些不容易引起误会的词语。又如:父亲母亲丈夫妻子等家庭用语,还有马铃薯番茄小米花生等作物,在中国各地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但是各地都能认同马铃薯番茄小米花生为通用书面词语,因此不需要转换。两岸之间其实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上面所指的几种作物,至少书面语在两岸是相通的。我们需要转换的,都是两岸不相通,而且互相根本不能看懂的词语。如:

  • 一些现代科技有关的术语
  • 一些商业品牌名称
  • 一些外国人名、地名

这些名称在两岸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译词,假如我们硬把所有的词语改成一个国家/地区的用词的话,其他地区的人不但看着会觉得别扭,连理解都会成问题。

如: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中的译名在简体版和繁体版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假如我们硬将所有的译名都改成一种标准的话,习惯另一种标准的人很有可能完全看不懂,这本身就不符合百科全书的职责。

反对,我那英语举例,英语地域差异不见得比中文小,可是一直采用同一的命名法.--Ksyrie 21:18 2007年1月27日 (UTC)

维基百科不是发表创新意念的地方

[编辑]

维基百科是百科全书,不是发表创新思想的地方,不是教授人家怎么看懂对岸用语的地方。假如我们的读者必须要学会看对岸的词语,才能看维基百科的条目的话,那么这所展示的并不是维基百科的成就,而是维基百科的失败,只可能导致维基百科社区的分化。

词语转换,保证维基百科繁简共存共荣

[编辑]

当初为何要发起粤语、吴语、闽南语等维基百科?或者我们问得再深一层,当初为何要发起中文维基百科?原因很简单,因为英语的句型并不能自动转换成国语的句型,国语的句型也不能转成粤语的句型。假如有人到英文维基去写中文的文章的话,肯定会被别人拿掉,因为英语国家的人看不懂;而假如有人到国语维基写粤语的文章的话,也会被人拿掉,因为粤语的句型不符合国语的句法,而且也没有办法转换成国语的句法。(假如有AI翻译软件能完美地把文章从英文转成中文,中文转成英文的话,那么我们不就不需要中文维基了吗,英中共存岂不是更好?)

繁简中文之所以还能够并存,就是因为中文维基百科能够相当完美地把同一篇文章转成两种或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不但如此,转换后的结果,能让读者看得非常习惯,就好像是在看自己国家/地区的出版物一样顺畅。大陆人用大陆词语输入的文章给台湾人看时,台湾人会觉得是台湾人写的,不会觉得哪个地方的用词有误。(当然我这里讲的是理想情况,实际上大家只要看得习惯,不会觉得哪个词语看不懂或者看得别扭,就足够了。)这是靠词语转换才能实现的,假如我们把词语转换取消了,那么繁简中文为何不能像英文和中文一样,开设两个不同的维基百科呢?

繁体合并才是真的不尊重繁体用户;繁体公版没有根据,操作起来会有困难

[编辑]

繁体假如要合并,那么用语必须要采用港澳,台湾当中的一个。无论采取哪一个,都会对另外一边不公平,这才是真正的不尊重繁体用户。

而关于设立繁体公版的问题,这个提案虽然看似很公平,照顾到了港台以外的繁体用户(包括我在内),但是操作起来却会有相当的困难,因为世界上除了香港、澳门、台湾以外,根本就不存在另外一个使用繁体而又有定义标准字体、标准用字、标准用词、标准译名的国家或地区。试想,这个繁体公版应该用哪一个“裡/裏”字?用哪一个“著/着”字?对外国人名应该如何翻译,是用台湾译名,香港译名,还是把大陆译名繁体化?总之,我觉得既然有香港繁体和台湾繁体存在,那么繁体公版不但没有存在的需要,也没有存在的根据。

词语转换应该有严格的标准,新加坡简体改设为新马简体;但是词语转换不应该取消

[编辑]

当然,词语转换泛滥,容易滋生地域中心主义,所以对于哪种词应该转换,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比如有A词在大陆用,B词在台湾用,C词两边都用且又适合书面语的话,那么就应该用C词,在C条目中解释A、B,同时A和B之间不需要转换。

还有,我个人认为,新加坡简体和大陆简体之间的差别不大,近年来新加坡采用简体中文,中文标准大多以中国大陆为凖,所以新加坡简体转换应该取消,目前新加坡简体并没有设标签,却无人提出意见,就足够证明这一点的可行性。

至于香港繁体转换和标签的去留,我认为应该让港、澳的维基人来决定。

看了阿仁的意见后,我决定收回以上建议,同时我支持阿仁所提出的把新加坡简体改成新马简体的建议。-- ran留言) 08:04 2007年1月7日 (UTC)

以上是我的想法,请不要见笑。-- ran留言) 06:31 2007年1月3日 (UTC)

你对地区用词分页的设立提供了很好理论依据,但似乎没有注意之前的讨论,公用简繁体页面并不牵涉到地区用词分页的问题。要建立公用繁体页面是因为使用繁体者不祇港台澳三地,现在这些人似乎无容身之地,所以在港台人坚持要设立地区用词分页的情况下,产生了一个折衷方案,就是另设一个繁体公用页面给其他地区的繁体使用者。要其他地区的繁体使用者祇能选择使用台港地区用词分页是违反wikipedia:文明的,建立繁体公用页面能够纾解此一问题。既然是公用,我认为转换字型就好,用词无需也不能转换,因为若要转换用词就必须规定用那一地区的词,那就成了另外一个地区分页了,所以才有上面的设想,不是无故创新。不会去动台湾正体与香港繁体,请放心,这里要讨论的是公用的简繁体页面。--真实事求是() 11:44 2007年1月3日 (UTC)
假如繁体公版只作单字转换的话,那么用户所看见的就是大陆、港澳、台湾用语大杂烩,完全依原作者的用词来决定,这样并不见得对台港以外的繁体用户更加公平。-- ran留言) 15:47 2007年1月3日 (UTC)
我倒认为“大杂烩”的公版,比起要人去用纯台湾、香港用词公平多了,杂显示大家平等,谁都不是主,没有谁必须以谁为标准的问题,而在台湾正体、港澳繁体,台湾、香港用词可是那里的主人,高高在上。而且以维基是全球化的网站这一点来说,没有页面容纳除港、澳、台之外的繁体使用者,在情在理是说不过去的,也违背了维基“海纳百川”的原则。说真的,若我是初来乍到新人,看到现在的转换标签,又是台湾正体、又是港澳繁体,我会惊讶于一个网上百科全书竟然有这么强烈的地域色彩,更离谱的是竟然没有页面容纳我这其他地区的繁体字使用者,我会认为维基的管理人员很有问题,然后拂袖而去。
“大杂烩”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既然是公版就不能规定用词,因为规定用词就必须有“标准用词”,“标准用词”不可能自己设计,又必须选则某地区的用词,那就成了另外一个地区页面,而不是公版了。但不转换用词就会遇见用词有异的问题,这就是为何我会在上面列明解决的方法,还提出了五点“大杂烩”的优点。“大杂烩”不足惧也。--真实事求是() 11:58 2007年1月4日 (UTC)
我想提醒一下的是真实事求是兄应该想一下实务上的问题,虽然简简单单说‘转换字型就好,用词无须也不能转换’,但别忘了无论是简体版、台湾版还是港澳版都是建立在同一个资料上面,如果其他版有在使用转换标签但这计划中的‘繁体公版’不进行转换,那该如何运作?这点是让人有点担忧的。我认为如果真要建立此版,到头来可能还是非得多加上zh-hant标签,否则你终究还是得在原本的简体、台湾与港澳三种标签里选一种当预设,以免没人负责维护加上zh-hant标签的内容时,系统会出错。--泅水大象 讦谯☎ 16:52 2007年1月3日 (UTC)
事实上这个还只是技术性问题,但我真正担忧的是页面上一些常用词汇如:
关于新加坡简体,我印象中在人名和地名上与大陆的用词相差很大,取消实在不妥。至于无人提意见,恐怕还是新加坡的参与者太少的缘故--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52 2007年1月6日 (UTC)
我认为大杂烩并不能给任何人提供额外的便利,公版文章前后不连贯,一会儿用香港词一会儿用台湾词,难道海外华人就更容易看懂?而且我已经说过,词汇教育不是维基百科的职责。假如读者必须一边学单词一边看条目,这只能表示维基百科做得很失败。-- ran留言) 08:04 2007年1月7日 (UTC)
繁体公版是一定要设立的,这是对其他繁体字使用者的尊重。对海外华人来说,纯台湾词汇,纯香港词汇也是“必须一边学单词一边看条目”,没有什么不一样。现在维基要其他繁体字使用者去学习、适应纯台湾,纯香港词汇就是一种很失败的作法,为何不见你反对?公版不一样的情况是可以使用各地的词汇,不一定要以台湾,香港的用词为标准,在编辑时比较自由,方便。
其实在祇有简,繁体的时代“一边学单词一边看条目”是全体维基人都在做的事,当时有出现任问题吗?你认为那时候的维基很失败吗?其实很多维基人都已经适应了,后来祇是某些香港人小题大作,所以才会出现什么地区用词分页。--真实事求是() 11:12 2007年1月7日 (UTC)

我想同时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使用者说些话,我虽然国籍上是马来西亚公民,但我家在新山,离新加坡只有约2公里多而已,从我家去新加坡,如果没有塞车,15-20分锺便可到了,基于历史因素,加上一半的时间在新加坡长大和受教育,一半的亲戚是新加坡人,对于象我这样的一个马来西亚人,新加坡的感觉是非常特别的,我不懂得如何形容.我想老一辈和那些有双边关系的新加坡人可以很容易理解我的感受,我想这些人对马来西亚的感觉大概也是如此.所以,是的,新加坡简体和中国大陆简体确实有别,而且差别可以很大,不能取消,而且取消新加坡简体似乎等同否定马来西亚简体,也就等同否定8-9百万马新华人的存在。这比香港还要多。阿仁 08:10 2007年1月7日 (UTC)

既然无法阻止地区用词分页的设立,那就建立马新简体。另外新马一带也有很多人使用繁体,人数不少,简繁都用是新马与台湾,香港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新马两地的地区用词分页我认为应特别一点,要设两个“马新简体”及“马新繁体”。我现在认为有词汇差异的地方都应该设立地区用词分页。--真实事求是() 11:12 2007年1月7日 (UTC)
我们所指出的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绝对没有小题大作,真实事求是在不了解状况之下,往往发表针对香港人的言论,真是令人很失望。 --kknews 13:14 2007年1月7日 (UTC)
你们面对的问题不就祇是某些用词不同吗?这问题其他维基人也有面对,甚至更严重,例如新马的人面对的相关问题并不比你们少,但几年下来大家都能求同存异,甚至习惯了,我相信大家都还不至于看不懂,所以觉得小题大做。而且就算香港人为了“看得舒服”要搞地区用词分页,也要搞得漂亮一点,不是像现在祇顾自己舒服,搞得某些繁体字使用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我觉得设立公版繁体这件事香港人应该主动去负责,因为问题是香港人搞出来的。到现在我似乎还没看你对的公版繁体的关心。--真实事求是() 16:53 2007年1月7日 (UTC)
先要澄清一下,zh-hk与zh-tw的存在跟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在“港澳繁体”的标签出现前zh-tw跟zh-hk就已经存在了,你不要因为大家反对你的提议就对zh-hk大造文章。以前大家是因为没有选择才被迫使用他们不习惯的字词,现在我们都习惯使用地区用词转换了,不应该倒退回去。 --kknews 17:03 2007年1月7日 (UTC)
我了解zh-cn、zh-sg、zh-hk与zh-tw早就存在。但那次“港澳繁体”标签的投票确实考虑欠周详,没有顾虑到港澳台之外的繁体字使用者,祇想到自己的方便。所以我认为既然因此造成他人的不便,那是否要做出补救呢?最好就是那次投赞成票的人主动去帮助设立公版繁体,这才是负责任的维基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我不会因为大家反对你的提议就对zh-hk大造文章。其实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进行如此长时间的讨论,也不是为了我自己,我简繁都懂,繁体没页面用最多用简体。说真的我对这问题很厌烦了,他花了我太多的时间,希望能够早日解决。--真实事求是() 17:52 2007年1月7日 (UTC)
我本对设立只转换字型而不转换用词的页面是很赞成的 (在技术许可下及保留地区用词下),然而真实事求是在争取设立此页的同时,不断散发针对地区用词转换的言论,令我不得不与此人站在对立面上。地区用词转换不会碍到繁简公页的设立,有关人仕应关心如何说服别人设立此页,而不是在这里声讨存在已久的地区用词转换机制,树立敌人。 --kknews 17:27 2007年1月7日 (UTC)
在维基说出对地区分页的看法难道是禁忌?不知道犯了那条维基的规则?请不要把与你意见不合者当敌人,这里祇是一个网上百科全书。--真实事求是() 17:52 2007年1月7日 (UTC)

我对于本问题的关切与大象相同。希望各位在讨论时,不要忘了每个条目都只有一篇文章,并不是真的有数个版本,让条目看起来不同的有两种东西,一是“字词转换表”,那是针对大规模的转换,要在这个层次上设置繁体公版时就会先面临到要用台湾、香港或其他地区为预设的问题。除了转换表之外,第二种让文章看起来不同的东西是“标签”,用在条目内的转换,包括了普通标签、T标签与A标签,即使我们可以用zh-hant做为与zh-tw、zh-hk一起加入标签内的代码,但是zh-hant也必然要面对用哪一个当预设的问题。换句话说,即使设立繁体公版,并不能解决所谓的预设问题。在我看来,如果要加新马标签我并不反对,但是这不是一个公平/不公平的问题,真要公平,那干脆把中文维基给拆了,拆成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文(中国香港、澳门)、中文(台湾)、中文(新加坡)、中文(马来西亚),兄弟登山,各自努力。--Theodoranian|虎儿 =^-^= 15:24 2007年1月7日 (UTC)

维基是以语种分的,不是以地区分的,真的能够设立(中国香港、澳门)、中文(台湾)、中文(新加坡)吗?--真实事求是() 16:53 2007年1月7日 (UTC)
如果各位真的觉得各地区所使用中文彼此之间有那么大差距的话,那把各地中文视为不同的语言也不是不可以。就看大家怎么想吧!我建议大家的讨论时尽可能谨慎、口气不要太激烈、不要使用太多比喻,以免在自己眼中看起来是不知道犯了什么禁忌,实际上却是不经意地得罪了其他群体。--Theodoranian|虎儿 =^-^= 09:07 2007年1月8日 (UTC)

真实事求是:假如海外繁体用户看香港繁体和台湾繁体的时候,都是一边学单词一边看条目,那么海外繁体用户自己使用的是什么标准呢?难道是“大杂烩”标准么?海外繁体用户在接受中文基础教育时,总得有个曾经遵循过的标准吧?这个标准可能是大陆词语,新马词语等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提议设立大陆繁体,新马繁体,而是要搞谁也看不懂的大杂烩繁体?

而且按照以上的讨论趋势,看来我们得设立十几种转换标签?三种字体(不转换、简体、繁体)乘五种用词(大杂烩、大陆、港澳、台湾、新马)等于十五,总之标签放在页面上边是肯定不行了,恐怕要挪到左边。从原则上我不反对,但是我也希望大家在不停地添加新的标签的同时,能够考虑一下实施和维护的困难。-- ran留言) 19:45 2007年1月7日 (UTC)

海外华人的用词并没这么简单,可参考下面阿仁的总结。很多海外华人是大陆港台的书籍,电视节目都看的。我不认为他们使用文字会故意去分那个是香港用词,台湾用词,混合用词其实才符合许多地区的用词习惯。且现在大陆港台来往密切,用词混合现象也进一步加剧,搞不好最后也成为你说的“大杂烩”。我想加拿大也混有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移民,其实也算是个“大杂烩”,我不太了解为何你对“大杂烩”这么反感?可否告之一二?“大杂烩”有什么不好吗?“大杂烩”其实换句话就是“海纳百川”。
即使是“大杂烩”,公用简繁页面可以供以下人士使用:
  1. 让没有地区转换标签,但又不想用现有地区转换标签者使用。例如现在的状况,其他地区的繁体字使用者至少有公版使用。而不是不知何去何从?
  2. 让反对设立地区转换标签者使用。
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地区用词很重要的,有些人更认为如此坚持详分地区用词根本就是钻牛角尖,所有用词都为我所用不是更好?语言是流通的,尤其是资讯发达的现代,真的有必要坚持纯地区用词吗?“大杂烩”真的这么不好吗?--真实事求是() 10:58 2007年1月11日 (UTC)

其实我在上面的意见也说过,不过再在这说一次,要成立zh-hk的标签的目的主要是因为香港与台湾语言的差异,也因为此导致人物等译名、用字的不同,希望大家不要王集中在地区方面再争议。分拆非全因地域性问题,而是因为语言和字体的问题,如下:

  • zh-cn 使用简体、国语的用户
  • zh-tw 使用繁体、国语的用户
  • zh-hk 使用繁体、粤语书面语的用户(粤语口语跟书面语差异大,而书面语与国语只有用字的差别)

因此若不想把维基地区化,考虑更改以语言及字体为名也是一个考虑的方法。TThk 11:38 2007年1月9日 (UTC)

新加坡简体/马来西亚简体

[编辑]

早在1年前,我就已经提出将新加坡简体更名或是另设马来西亚简体,新加坡简体本质上马来西亚没有差别,由于历史因素新加坡中文本来就是从马来西亚中文发展过来的,而维基百科上只设新加坡简体,这有矮化马来西亚之嫌,马来西亚的中文使用者比新加坡多至少2-3倍,马来西亚的中文也比新加坡发达.只因为这里多数人不了解马来西亚而这样设立中文维基,对马来西亚中文使用者非常不公平。最重要的是中文维基百科上的马来西亚使用者多过新加坡使用者,不要告诉我那些刚刚从中国大陆或台湾搬去新加坡的,那些不算是新加坡使用者!!!因为他们使用的中文绝对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不一样!700百万香港人可以有自己的繁体页面,600百多万的马来西亚人为什么不可以拥有,新加坡只有2百多万。还有那些提出取消新加坡简体的,请你去了解及尊重别国的国情,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加起来比香港人还要多,至少接近900百万,而且这还不包括印尼的华人,如果要取消新加坡简体的,也请取消香港繁体!

现在看到这样的讨论,说实话,我非常生气!!!你们这些大陆人,台湾人和香港人只会维护你们本身的利益和方便!!!完全忽略了维基百科是个国际大家庭,不是地区百科全书!!!你们把你们各自的地方色彩带入维基,使维基百科出现强烈的地方色彩!!!!

我没法再忍受这一年多来,我提出的要就不被这里的人重视.只因为这里多数人是大陆人和台湾人!!!我现在强烈要求,请立刻设立马来西亚简体或是将新加坡简体更名为马新/新马简体,或者我将发动马来西亚各报章关注关于维基百科矮化马来西亚中文使用者之嫌.二,我会发信给维基媒体基金会关注这件事.三,我从此不再贡献中文维基百科,直到此事的到解决。

第二个方法,支持设立简体和繁体公版,但不废除港台繁体版,那些反对公版的,你们就会考虑到你们自己地区的文化色彩,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老实说对你们的行为我感到很反感!!!这根本就是违反维基百科的精神!!!我在这里特别针对台湾人和香港人,发现从你们的讨论,你们真的好自私,你们就只会顾及维护你们本身的文化色彩,如果你们那么喜欢你们自己本身地方色彩的语言的话,去向维基媒体基金要就将中文维基分家,分成中国维基,香港维基和台湾维基..到时候我在设立一个马来西亚维基!!

我可以理解真兄的感受,我也是马来西亚人,老实说要我将繁体归类为台湾或香港,我觉得很不舒服,我一直在问我自己,繁体几时变成了台湾或香港的专利?我要特别强调,繁体/正体不是台湾人或是香港人的专利,繁体是属于每个要使用它的人。维基百科这样的分类等同说繁体一定要是台湾或是香港的,没有别的,请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繁体,我要放在那里?中国大陆的繁体又要如何?中国大陆的繁体何时变成台湾的?以及海外华人的繁体?海外华人绝对不属于香港或台湾的?那些还有中华民国国籍或是香港护照的海外公民不算海外华人.所以这是非常荒谬的,我不是台湾人也不是香港人,为什么我用的繁体一定要归类为台湾或香港!除非这里变成台湾大百科或是香港大百科,这样便没话好说。

对不起,身为管理员不该这样说话,但是以上的讨论让我非常不爽,我无法再忍受各地维基人只维护本身地方的行为!这对中文维基百科的发展不利!干脆将中文维基分家好了.

请注意维基百科不能因为某个地区的人比较多而将那个地区使用的语言定位法定或官方语言,而排除其他语言,更不能因为某地区的人因为在维基的人数不够多,就当作不存在,这是超荒谬的!如果要以人数顶夺的话,请取消所有的繁体,只设立简体而已,反正2300万加700万的台港人在13多亿的大陆人中是超微不足道的,当作不存在好了.如果台湾人和香港人放弃使用本身的中文,而一律改用中国大陆版的中文,那么我也放弃使用马来西亚版的中文,如果台湾人和香港人想继续使用自己的中文,那么请你们尊重我身为马来西亚人想使用马来西亚中文的权力,请不要剥削我的基本权力!--阿仁 07:00 2007年1月7日 (UTC)

不好意思,假如我对新马简体的理解不够深,我在此向你致歉,同时我也想说明一下,我并非是想维护大陆中心主义或者港台中心主义,我本人就住在加拿大,所以我绝对不会认为中文维基是中港台维基。
不过关于公版的问题,我之所以反对,主要是因为我觉得没有可行性,假如设立的话并不会给中港澳台新马以外的用户提供便利,最终会显得多余,仅此而已。-- ran留言) 07:55 2007年1月7日 (UTC)
好吧...接受你的道歉.老实说,看了大家的言论后,真的一肚子气,尤其是当中不少发言来自管理员和一些我认识的维基人,真的教我很生气。对于公版的设立,我原来的想法是那些非中港台澳新马的人,他们的中文归于何处?不过现在再想了一会儿,发现我之前忘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不转换’的功能...其实那些没法归类可以直接纳入不转换,不知道这样是否行得通?又或者,繁体公版的设立是以不转换为基础,也就是以一对一的繁体为基础,不以任何地区用语为基础,或者繁体公版可以以1949年前中华民国的用语为基础,因为我敢说,现在海外华人继承下来的繁体中文是1949年前中华民国的中文,而且1949年前所有的中文基本上都是统一的,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到中国大陆,基本一率使用中华民国的用语,我不清楚英治香港,所以不敢发言.中文开始分裂的时期应该是从中共执政后,先是有大陆和台湾的差别,再来因为当时马新和中国断绝关系,使得中文和中共的中文出现分歧,以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独立运动和民族运动等也使得中文出现更多的分歧.此时台湾的发展也让本身和之前的中华民国有差别.至于其他地区的海外华人,也根本就是刚刚从中华民国移民过来的,所以自然使用中华民国用语.我猜想1949年前的中华民国的中文应该算是标准的繁体中文,所以1949年前的中华民国中文是当今所有中文使用者的祖先?不知大家觉得如何?阿仁 08:44 2007年1月7日 (UTC)
不转换页面简繁体都有,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公版简繁体必须成立。以不转换和繁体公版对应,可以考虑,这是最简单的方法,避开了很多技术问题。以1949年前的用语为公版繁体的标准会有问题,因为有些用词已经淘汰、有些新词当时还没有,且来自各地区的人未必能够适应这些用词。
其实设立简繁体公版的最大阻碍在于,“简体”已经被“台湾正体”及“香港繁体”绑住了。因为用词转换是A词对B词,所以A页面及B页面都必须用标准用词,若“简体”不设标准用词,“台湾正体”及“香港繁体”将会大受影响,出现很多非台湾及香港用词。但我认为上次的投票祇决定“港澳繁体”要否设立,港台人不能以此限制“简体”页面的去向。“港澳繁体”的设立,除了造成很许多繁体字使用者的不便外,看来还令“简体”失去了自由。--真实事求是() 12:49 2007年1月7日 (UTC)
那么就不要绑了,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讨论两人三脚中间的那个结要怎么打才你不痛我也不痛,或是你痛一点我痛一点?我建议先分成简繁两种字体版,各字体下再依地域来分。如果简繁两种字体版之间有某种机制可以维持同步,那很好。如果不行,各做各的也没什么不好。等到问题理清楚了,解决了,再回头来合并也不晚。这一分,简繁两体的公版母版自然而然就成立了,也不用谁被谁绑住而感到委曲,也不再有‘自制’变‘自制’、‘克制’变‘克制’、‘只是’变‘只是’这些清也清不完的不是bug的bug。67.103.245.50 06:35 2007年1月9日 (UTC)

Stewart的意见

[编辑]

之前以为讨论已经告一段落而设了投票页,后来我明白到有想继续讨论的而冻结投票。现时又有人另立投票了,而且选项收窄了,令人不解。关于只设繁体和简体的不妥之处我不妨再举例子,一些词汇如:台湾用“计画”、香港用“计划”;中国大陆用“布什”,香港用“布殊”,台湾用“布希”。这些词汇经常穿插于条目的字里行间,要是用之前提及的方式“计画(计划)”;“布什(香港称布殊,台湾称布希”是可以,但频繁地出现在每个条目中会是怎样的情况可以想像。希望大家能考虑这一点。真实事求是兄之前担心只设台湾正体或港澳繁体有欠公平,未有照顾海外中文使用者,而又担心大量增加其他地区的中文转换页又会造成过多现象,我希望再重申一次“简体、台湾正体、港澳繁体”是三大主流用语地区,再加上“繁体”(zh-hants)后更几乎是照顾了绝大部分使用者。最后一点是“繁体”(zh-hants)事实上即使完善了,但在部分字汇上如果因港澳及台湾地区用词不同可能会造成繁体转换表(zh-hants)真空而缺乏转换,最终只能从简体转换表中作单字转换,即使每次也在繁体转换表中加上XXX或yyy之类的自动转换,仍会出现一些争议问题。 Stewart~恶龙 19:28 2007年1月3日 (UTC)

这里的主要目的是讨论,收集各种意见,论格式、操作也不符合Wikipedia:投票,本打算若多人支持我的意见,我会与你商量,让你将在Wikipedia:投票/页顶自动转换标签内的选项范围收窄,然后举行正式投票。现在既然是如此结果,自然不会对你设的投票做出任何要求,请继续举办你的投票,我认为现在大家也讨论得差不多了,收回之前的反对。
公版繁体(zh-hants)的设定在技术上确实有很大的麻烦。--真实事求是() 12:55 2007年1月5日 (UTC)

Shizhao的意见(关于其他姊妹计划)

[编辑]

另外,请大家注意其他姊妹计划的繁简转换问题。我认为讨论时应该一并考虑。对于上面的一些讨论,在其他姊妹计划可能会有另外的问题。例如wikisource,就完全没有繁简用词转换的必要,只需要字的转换就可以。也就是说wikisource不需要区分zh-tw, zh-hk,而只需要区分zh-hans和zh-hant。wikitionary可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47 2007年1月6日 (UTC)

wiktionary不应作繁简转换。之前那边就讨论过这会影响wiktionary收录日语。--Hello World! 15:08 2007年1月11日 (UTC)
还有,我觉得wikibooks可以直接继承wikipedia的转换表,不知道可否用技术方法实现。-- ran留言) 08:19 2007年1月7日 (UTC)
在以前都有过一番的讨论:Wikipedia talk:繁简处理#正简体转换、繁简体转换Help talk: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处理#关于繁简预设转换。当中Zhengzhu曾提及到:

我将程序修改了,zh-hk将会自动采用zh-tw的转换表,下次程序更新时就会体现出来。这样可以减少一些维护工作。-Zhengzhu 12:59 2005年3月18日 (UTC) [4]

此举不但不能减少维护工作,反而这种的工作负担还增加了不少。--Shinjiman 09:04 2007年1月7日 (UTC)
此外,当中Zhengzhu亦提及过:

看来这个问题还需要详细解释一下。目前系统仍然支持四种书体,即zh-cn,zh-sg, zh-tw 和 zh-hk,在个人参数里可以随意选择。界面部分只显示两种,主要是出于美观考虑。在具体转换的时候,四个转换表都是有效的,根据每个用户的选择。但是考虑到很多zh-tw适用的转换,在zh-hk里也适用,所以向zh-hk转换时会先参考zh-tw的转换表,再使用zh-hk的转换表。这样大部分维护工作可以在zh-tw进行,对zh-hk的维护则只用处理zh-tw和zh-hk之间的差异。-Zhengzhu 15:09 2005年4月15日 (UTC)

可能他未能了解到台港之间的差异是比想像中少,故此才作出此举。从他的讨论可看出他是惯用简化字的,不知台港之间的用词也不足为奇。--Shinjiman 09:14 2007年1月7日 (UTC)
我认为根本就是当时引入繁简转换(设立zh-cn、zh-tw、zh-hk、zh-sg四个版本)时,未有仔细考虑到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才导致现时才出现争论。原因可能是繁简转换已是当时的重大突破,不想节外生枝,也可能是当时港澳维基人仍是维基社群的少数,因而未有提出这些问题。换句话说,这些争论本来最早可以在刚引入繁简转换时便出现,但却潜伏到现在才爆发出来。因为繁简转换要推行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所以要找一个大家满意的共识就比刚引入繁简转换时困难得多了,更可能涉及繁简转换系统的修改。 -- Kevinhksouth (Talk) 12:51 2007年1月7日 (UTC)
zh-hk必须从zh-tw里分割出来,zh-hk盲目跟从zh-tw只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kknews 13:02 2007年1月7日 (UTC)
建议取消非外语人名、地名类的单词转换,例如“软件”、“软件”,在港澳繁体版和简体版,“软体动物”显示成“软件动物”。另外,关于乾(汉语拼音gān)和干,简化字同时以“干”代表,但乾念qián的时候就不会简化为“干”,而是保持原貌。建议取消简化字一字代多字的自动转换,只保留一字代一字的繁简转换,以免造成错误,例如“后”错误显示为“后”,“里”错误显示为“里”,“发”错误显示为“发”等--Ws227 22:34 2007年1月7日 (UTC)
zh-hk和zh-tw的问题,主要是词汇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把写在系统上的大部分词汇转换移走,只剩下繁简单字转换,和如 ws227 所以说的“以后”、“皇后”、“乾隆”一类明显不过的词汇转换(此种词汇转换源于繁简多一对应,不是源于hk、cn和tw的用词不同)。之后,zh-hk、zh-tw、等等都可以建立在 zh-hant 之上。(如可改程式的话,可设以下版本: zh-hans, zh-hant, zh-hk, zh-tw 几个。zh-hans, zh-hant 不涉及任何词汇用字上的转换)--Hello World! 15:00 2007年1月11日 (UTC)

总结

[编辑]

看了大家的讨论,以及大杂会的的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马新两国虽然以简体中文为标准中文,并且有一定的规则。但是两国的民间人士仍有不少使用繁体。针对这问题,我认为同时设立【马新简体】及【马新繁体】两个不同的标签最好不过了,另一方面,由于【马新简体】一般上都有被’规划’,所以一般上不会有太多问题,相反的【马新繁体】是没人“管”的地区,而一般新马人写繁体时,很多时候以简体为标准,然后以一对一的方法换成繁体,但是因为没人“管”,加上喜欢使用繁体的新马人士,其教育背景也大不同.

1.最明显的使用繁体最多的自然就是那些在台湾留学的马来西亚人和新加坡人,这些人很自然的会使用台湾繁体,以台湾繁体为标准,
2.另一种人就是去香港留学或香港做生意,以及从小到大看港剧,受香港文化影响较多的人,这类人通常住在马来西亚中部,比如吉隆坡,巴生港口一带,这些人的日常用于是粤语,所以这些人写繁体字的时候以香港为标准,
3.第3种人是那些老一辈新马公民,他们有不少是1949年前从中国移民过来的,也有不少是本土出生,但不管如何,这些人所使用的繁体,是1949年前中华民国教育局规划的,因为当时新马的华文学校的课本基本上是中华民国教育局编写的,
4.第4种人,就是像我这样的人,不受过台湾教育,也不太受香港文化影响,1949年后出生,我的中文纯粹是以马新简体为标准,只因喜欢繁体,所以使用繁体,所以写繁体是一对一的换过来。

总结以上的马新繁体,可以说马新繁体是个“大杂会”,既然马新繁体本来就是个大杂会,何不干脆将那些无法规划的繁体也纳入其中,因为本来就是个大杂会,由于文章只有一个版本,所以马新繁体以不转换版本为标准,也就是说当中的所有的辞汇是以原来在【不转换】的情况下为标准,而将那些在【不转换】情况下的简体字以一对一的方法换成繁体,所以在词汇上马新繁体是个大杂会,但是字体上是标准正体。 马新繁体看起来似乎很“乱”吧,但事实上,在马新两国,这里的繁体的本来就是那么“乱”,维基百科是纪录事实的工具,不是去修改或规划别人语言的工具,【马新繁体】中的“大杂会”及“乱”可以很切帖的反应出马新两国繁体社会的原来面貌,让那些没去过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人感受当地人使用繁体字时就是这个样子。阿仁 20:58 2007年1月7日 (UTC)

我觉得目前的境况是大家都过于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如换一个角度,大家都舍弃一些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够达成共识?或者实现一个更好的办法?我的建议是干脆所有地区用词的转换标签都不要,只保留不转换、zh-hans, zh-hant三个标签,其中zh-hans, zh-hant也只做字对字的转换。同时采用sr wikipedia的转换方式,使用http://wiki.gdrain.workers.dev/zh-hans/ http://wiki.gdrain.workers.dev/zh-hant/ URL。而不同地区的用词完全在用户设置里自己设置zh-cn, zh-tw等,对于匿名用户则根据浏览器语言设置来判断(也就是目前的方式)。这样虽然牺牲了各地用户的部分利益,但是也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大家都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也避免了地域中心。大家都面临自己设置语言环境的问题。

但是字上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还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没有考虑。另外一种做法更复杂一些,就是分两层,第一层只有字的转换:zh-hans, zh-hant,第二层才是词的转换。例如在http://wiki.gdrain.workers.dev/zh-hant/ 下,可以再设置台湾、港澳等繁体标签。

此外,我认为繁简体标签的使用应该有一个标准,目前来说也就是遵循ISO 639。只有在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讨论,否则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只能是自说自话。

返回到现实来,所有的讨论都涉及到了技术上的变。在技术没有变化之前,目前恐怕只能维持现状了。恐怕又要像繁简转换之前一样,技术构想持续讨论,只是等待技术上的实现。--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28 2007年1月8日 (UTC)

沿着阿仁和大家的思路,我发觉如果增设语言标签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就应该增设【中国大陆繁体】和【广东珠三角简体】两个标签,理由如下:1、【中国大陆繁体】:在中国大陆1960年代之前受教育的老人,一些台资、港资公司上班的员工,一些和台港澳常有生意往来、文化交流的人士,大多都在使用繁体,或至少简繁混杂使用。而人数也远远超过【港澳繁体】的使用人数,单单那些1960年代之前受教育的老人就以亿计。2、【广东珠三角简体】:广东珠三角属粤语区,当地的电视台、电台以及一些报纸大多用粤语的译名,这些译名和【港澳繁体】的译名相同,和【中国大陆简体】的译名有很大差别,如“贝克汉姆”而不是“贝克汉姆”(见南方都市报)、如“冼拿”而不是“塞纳”(见广州日报)、如“朗拿度”而不是“罗纳尔多”(见羊城晚报)。【广东珠三角简体】的使用者以千万计,肯定也超过【港澳繁体】的使用人数。
全世界有十多亿华人,估计很快就有其它维基人沿着香港维基人、阿仁和我以上的思路继续挖掘,那么仅以【港澳繁体】的标准来入选,我估计到最后整个首页只会剩下字体转换标签,所以我觉得增设语言标签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便复杂化。
同时我觉得书生的这个提议很好:“只保留不转换、zh-hans, zh-hant三个标签,其中zh-hans, zh-hant也只做字对字的转换”,也正如他所说的“这样虽然牺牲了各地用户的部分利益,但是也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大家都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也避免了地域中心。大家都面临自己设置语言环境的问题。”,所以我支持书生的这个提议。--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3:06 2007年1月11日 (UTC)
不行,我已说过这样会牺牲了非注册使用者,也剥削了他们选择用词的权利,页面上的标签必须存在,这样也方便了在文章中添加手动转换标签的人,因为他们必须不断在不同地区用词之间切换来了解其他地区的用词,及确认所添加的转换是否显示正确。若每次都要在参数设置中转换,对他们来说太麻烦了。 --kknews 13:22 2007年1月11日 (UTC)
我认为上面的意见虽然立意良好,但却忽略了务实问题。虽然很多人都以‘使用这种用语版本的人口有XX万’来作比较,但事实是有使用这些用语习惯的参与者数量却非常稀少或甚至根本找不到(我实在很好奇维基百科的编辑参与者里面,有谁是在1950年之前受过教育的?)虽说参与者的比例与阅读者的比例不见得成正比,但某语版的参与者如果太少,就会缺乏人手帮忙增添该语版的用语转换标签,变成特别成立了一个用语转换版本却完全没有实用度的状况。很显然,目前有在帮忙进行转换标签用语订正的用户,大都集中在zh-cn, zh-tw与zh-hk三种版本上,因此假如zh-hans、zh-hant甚至zh-sg、zh-my这些标签如果真的建立,也不见得会有几个人愿意帮忙监督,这是第一大隐忧。
第二大隐忧则是曾经一度发生在转换标签还没有制订前,很多新来乍到但不熟悉当时双字码并行政策的参与者,会很习惯性的在看到自己不熟悉的用语时,立刻将其删除修改成自己看得习惯的用法,甚至全文转码都时有所见,也造成很多老维基人疲于奔命只为了将这些‘无知的无心破坏’给回复。我可以预见如果大部分初来的用户看到的都是大杂烩版本的zh-hans、zh-hant的话,他们才不会乖乖的到用户个人设定页去把偏好设定成zh-cn、-tw、-hk,也不会想办法接纳其他地区用语习惯的差异,他们十之八九第一个动作就是动手乱改,然后我们还得花更多时间去将错误的修改改回来。所以除非有很严谨的配套措施,否则我可以预见这种太过乌托邦的理想作法一旦实现,下场就是一团混乱。基本上我不反对大家争取自己的权益,只是想提醒大家,当权益争取到时,各位是否愿意相对地贡献自己的心力在维持这些争取到的利益上(例如真的花时间帮忙增添转换标签),而不是抱持着‘只要把别人的利益剥夺掉跟我一样烂就叫公平’的想法在思考这件事。此致。--泅水大象 讦谯☎ 13:42 2007年1月11日 (UTC)
要说维护的话,在捍卫地区用词机制的同时,我最近在很多国家的条目中加入了地区用词转换 (国家名称差异太大了),只是就如泅水大象所说的,包括我在内,根本没有多少人会加入zh-sg的转换。我唯一有印象的zh-sg转换,是有人在快速面条目所增加的。所以,除了zh-cn, zh-tw, zh-hk之外,在没有人维护的情况下,增加其他地区用词转换可以说是没必要,因为它们只会成为zh-cn, zh-tw, zh-tw三者的附庸,看起来没分别。 --kknews 13:53 2007年1月11日 (UTC)
如 zh-my-hans, zh-my-hant, zh-sg-hans, zh-sg-hant 没有人维护的话,就干脆用 zh-hans 和 zh-hant 算了。亦,如没有 zh-my-hans, zh-sg-hans 的话,也不见得需要有 zh-cn. 以我所见,只弄以下四个便够了: zh-hans, zh-hant, zh-hk, zh-tw --Hello World! 15:04 2007年1月11日 (UTC)
从RFC 4646的语言标签定义中,新加坡简化字应为zh-hans-SG,新加坡传统字应为zh-hant-SG;马来西亚简化字应为zh-hans-MY,马来西亚传统字应为zh-hant-MY。--Shinjiman 01:01 2007年1月12日 (UTC)

反对因为不够人维护就不设立的想法,有没有人使用和有没有必要设立是两回事。而且现在不够人不代表以后不够人。而且,请问设立了,就算目前不够人维护,请问隐忧在何处?会破坏维基马?microsoft word有很多功能,但是很多功能很多人都没有用,这些功能会对microsoft word造成隐忧吗?整个维基百科的条目,很多本来就不够人维护,请大象兄注意,维基百科没有条例规定任何会员或管理员一定要按时维护,而是大家依据自己的时间自己决定要不要花时间维护。你说这样的话,我觉得你非间接性的强人所难,还有,设立新马标签不一定只有新马使用可以维护,其他地区也可以维护,就好像台湾标签不一定只有台湾人可以维护,谁都可以。而且你说这样的话,我觉得你带有地区中心的味道,请你顾及地区使用者的感受,因为你这样的话让我觉得,在不足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人的情况下,一切由大陆人,台湾人和香港人当家作主!这就是我现在看了你这番话之后的感受。你还不如干脆告诉我以后我的发言和条目一切都要使用台湾用词,因为我的新马用词因无人维护,所以通通要变台湾用词,没有在维基百科的容身之处。

至于广东珠江的例子,我觉得这不是个国家也不是个独立地区,拿这样的地区和新马两个独立国家比较不太适合,就算香港也有本身独立大陆以外的特性,但广东没有。

我举个我一直以来非常不高兴的例子,这条目骨痛热症,中港台使用一律称为骨痛热症,但是在新马,没有人使用骨痛热症一词,恐怕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词,因为我开始写这条目的时候我自己也并不知道中港台使用骨痛热症一词。新马两国所有的媒体,官方文件等都使用骨痛热一词。在各种标签的设立下,现在这条目在【不转换】的情况下也使用骨痛热症一词,这对新马两地使用者非常不公平,这让写这条目的作者我非常愤怒!我觉得这简直是歧视新马中文使用者。而且本来说好【不转换】的标题依据主要原创者的母语习惯,我觉得这非常好,也鼓励大家开创更多新条目,如果其他地区觉得不舒服的话,就使用标签转换,然而现在【不转换】下也要被某地区霸占,把其他地区排在外,你说我可以不出声吗?我现在的感受就是新马使用者不被尊重,台湾想要使用本身地区的用词,我是非常尊重,香港人要使用我也尊重当地人,大陆人要使用我也尊重,我重来都不去修改任何条目原来的辞汇,就是因为我尊重各地用词习惯的不同,我也觉得这样可以让维基多姿多彩,让读者认识不同中文使用者的用词习惯,维基百科本来就是要推广知识,让读者学东西,但是让我失望的是,很多中港台使用者,并不抱着尊重其他用户习惯的态度,只以自身文化为中心。如果骨痛热条目原来被中港台使用者编写而使用骨痛热症一词,我绝对不会去修改,最多只在文中加入一小段说明,但是当反过来的时候,你们却那么强硬的要修改。这例子就明显的衬托出很多中港台使用者没有包含别人的精神。

我不想再浪费时间去教大家如何互相尊重,最后,我只想问那些反对的人,请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使用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在维基百科有无容身之处?我可以很坦承的告诉大家,新马使用者在中文维基的人数的确不够去维护这东西,很需要各地使用维护,我虽然很想花更多时间维护维基,但我个人也没有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维护,因为我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不是写维基百科,我不想荒废我的学业,因为荒废我的学业随时可以危害到病人的安全亦可以让我失去当一名医生的资格。我在目前的阶段只能有时间提意见,要不要接受大家自己判断好了,要将这里变成以个国际性质的多元化中文维基,好像英文维基那样,还是只是个中港台维基,好像日语韩语维基那样,大家自己决定好了。

【不转换】【简体】【正体】【港澳】【台湾】【新马简体】6个标签,所有标签以不转换为蓝本,所有的新条目必须在不转换的状态下开创,各自地区的标签在不转换页面设定,繁体公版以不转换原文用词为蓝本,以先到先用原则为标准,只是字体是繁体字,没有地区的规定,这样就不用新马繁体了,在不转换的先到先用原则下,也请各地使用者示出包含精神,也培养大家的包含精神,其他的标签就像现在这样,在不转换的原文设定,那些看【不转换】不舒服的人,特别是香港人和台湾人,就麻烦你们自己去按【港澳】或【台湾】的标签。如果新马简体没有足够的人维护,那么新马简体就以不转换原文先为标准,只是字体是简体,至到有人去修改。经过我说了那么多,如果大家还是觉得【新马简体】和【正体】两个标签没有必要存在的话,我想我在维基百科的存在也没有必要了,反正各地区只要所谓的’自己人’来突显’自己文化’的力量,我在任何地方又不能当’自己人’,这里已经成了中港台维基,和我原来知道的中文维基背道而驰了,在这样排外的情况,我想向那些曾经支持我的人说声谢谢,请愿谅我不想在这样的地方苟且偷生,对不起,那些反对的人的反对理由真的只顾自己,让人觉得很心寒。——阿仁 01:20 2007年1月12日 (UTC)

先说明一下,我对于是否设立 zh-sg 或 zh-my 意见是中立。我知道讨论这种东西定会引起很大争议,但起码我们先要取个共识。我见讨论了这么久,似乎有个共识是,先设立 zh-hans 和 zh-hant ,处理单字转换和繁简多一转换,再在此基础上建立 zh-cn, zh-tw, zh-hk, zh-sg, zh-my. 标签问题只是个版面设计问题,容后再讨论可以吗?当前急务并不是在讨论应否放6个标签、或究竟应写正体还是写繁体,而是要解决词汇被过度或胡乱转换的问题。 --Hello World! 01:45 2007年1月12日 (UTC)
zh-sg本来早在引入转换系统时便已经存在了,只是在上面的转换标签隐藏了而已。--Shinjiman 03:16 2007年1月12日 (UTC)
大象兄的意见值得考虑。那么不知道两层转换的设想是否可行?第一层转换只有繁体简体字的转换标签,当进入转换为简体时,出现第二层标签,包括各地简体的转换。

另外,我觉得还是应该以地区和国家现有的汉字标准为准。例如大陆只有简体的标准,那么只设zh-cn等等。希望大家先研究一下以汉语为官方语言地区的各种汉字标准或其他官方的规范。--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37 2007年1月12日 (UTC)

cn, hk, sg, my, tw, 和 hans, hant 根本是两样东西。如果要设立两层转换,而又要兼顾以后会有使用者使用的话,在程式上便要预留 zh-hans-my, zh-hant-my, 甚至是 zh-hant-cn, zh-hans-hk 等供人选择。--Hello World! 01:54 2007年1月12日 (UTC)

设立两个层次也是不错的意见,先有繁体和简体,然后在繁体和简体下设立各地区,只要可以容纳各地区使用者的方案我都支持.

【不转换】-
1.【简体】
【中国大陆】、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管理马来西亚中文的是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去年已经出版了一本规范后的用词手册,新加坡主要是媒体管理,特别是联合早报.至于两国之间有没有差别,目前我看不出来,新加坡由于历史因素受马来西亚影响,目前更因为很多处理新加坡华文事务的人,往往都有马来西亚背景,所以新马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异。如果说标准的话,那么新马两国只有简体标准没有繁体标准。而新马的简体是以中国大陆为蓝本,只是用词不同。
2.【繁体】
【香港】、
【台湾】-阿仁 01:59 2007年1月12日 (UTC)

不转换/简/正(繁)或可用一个标签或按钮来轮换,不必做成三个标签,可以省点空间。67.103.245.50 02:35 2007年1月12日 (UTC)

To 阿仁兄:请不要这么激动!我想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打从一开始我就从来没有反对过繁体公版的设置,我只是想提醒大家除了单纯的‘理念’之外,实务与可能发生的新问题也是值得三思以求周全,只要凡事都是三思后才上路,我都没有意见。在你的发言中有提到,目前使用新马用语习惯的参与者数量的确有限不足以确保该用语版本的维护,并认为维护的任务应该是由所有的维基人一同来分担,这点很抱歉我必须有点不客气的指出,你的想法实在有点太粗糙了——我想反问,除了新马地区的用户之外,其他地区的用户就算想帮忙订正标签,我们该如何知道新马地区的习惯用法是怎样?所以到头来该用法标签的转换,还是要该地区的用户自己去搞定才行,这是其他人想帮也帮不上忙的。这也是我说的,除了争取权益之外,也别忘了相对的要有所贡献,维基百科并不适合光只是高谈阔论但却没有动手做的人(注:这句话并没有针对任何人,或说,所有人都应该被包含在针对范围内)。
还有,如果各位有常在帮忙转换标签的维护的话,就会留意到转换标签也有一定要填入预设值的问题,以目前的状况为例,预设值是无论任何状况下,当动用到转换标签时,一定要填入zh-cn标签的内容,而zh-tw或zh-hk则必须要二选一,转换功能才能正常,如果今天发生的用词落差是出现在港澳与台湾用语之间,某个用户可能只会输入zh-tw与zh-hk标签的内容但却忘了zh-cn标签,其结果是台湾与港澳的用户可以看到正常转换,但大陆的用户反而会看到转换标签源代码而出错。因此,除非有人愿意像User:Kknews那样到处去添加预设转换值的内容,否则转换版本越多出错的机会就越大。这只是一个‘提醒’,我从没有说过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我反对增添适合新马地区用户专用的转换版面(如果我的发言会带给人家我反对繁体公版或新马版本的感觉,在此严正澄清我绝对没有此意)。
至于页面上的标签设置,我倾向于将所有存在的转换版本都显示在画面上,其理由就如同我之前提过的,避免不熟悉政策的新用户在看不习惯其他地区用语时乱改造成更大的混乱。在各个版本的建议之中,我觉得书生兄所建议的两层显示应该会是比较适当的作法。--泅水大象 讦谯☎ 04:01 2007年1月12日 (UTC)
有关当动用到转换标签时,一定要填入zh-cn标签的内容。是现时软件的缺陷之一。我觉得转换标签的预设值应是zh,而不是zh-cn。把转换标签预设作zh-cn是很POV的作法。--Shinjiman 04:37 2007年1月12日 (UTC)
您误会了,其实转换标签的预设目前是‘一定要至少有简体与繁体标签各一个以上’,但因为简体部分目前只有zh-cn一种标签,当然是唯一的选择,但繁体标签目前有zh-tw与zh-hk两种,所以才会二者择其一就OK。繁简不分的预设值目前的确是zh标签,但在大部分的状况下,我几乎没看过有人会添加zh标签(Kknews是我最近留意到唯一有在做这件事的人)。--泅水大象 讦谯☎ 06:30 2007年1月12日 (UTC)
有些时候zh标签甚至会被人故意删除,最初的时候是因为我看到在“不转换”下有些文章会出现错误,所以才增加zh标签的,虽然现在就算没有zh标签也不会出现错误了,可是不必删除zh吧。这几天不断增加地区用词转换,很累人,快疯了。 --kknews 13:53 2007年1月12日 (UTC)
至大象兄,如果现在不设,新马使用者或了解新马用词的用户就算想要贡献也没法贡献,就算只有一个人写一个条目的标签,至少已经有人开始去做,只是需要时间增加而以,如果你一开始就要求很多人才可以动工的话,那么中文维基百科就不会有今天了,请你回想中文维基开版时只有多少人贡献,难道维基媒体要说,等中文维基够人才开版吗?当时开版又有谁可以保证一定会花时间维护?同样的道理,开设新标签也要从0开始,不能以这种因不够人而不设,这种理论让人看了很生气,因为你已经直接剥夺了我偶尔想要贡献的权力.如果开设并不会对维基造成利益冲突,而且只会带来好处,你的理由根本不能成立.顺便说一下,你应该用你的理由去要求维基媒体关闭那些小型语言维基百科,还有那些方言百科,反正就如你所说,没人维护,所以不该存在.另外,谁说只有新马公民才了解新马,记得去年就有一个台湾人写了不少马来西亚的东西,她懂得比我还要多。虽然目前只发现一位,但我相信,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存在,所以不要做这种假设来削弱别人。--阿仁 00:40 2007年1月13日 (UTC)
To 阿仁:如同我一直在强调的,我从没有反对设置繁体公版或新马版本标签过呀!之前的发言都只是想要提醒大家在讨论太多的理念问题之余,要多注意务实,只是如此而已。因此,我不是很懂你一直在反驳我的用意是什么,而且我也认为你曲解了部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我说大家要记得争取到权益以后也要尽义务,这跟反对大家争取权益不是同义吧?)--泅水大象 讦谯☎ 08:19 2007年1月13日 (UTC)
我不高兴的是你明明知道我目前本来就没有那么时间处理维基百科的站务,而你给我的感觉就是你一直抓着我这点不放,一定要我执行我自己提出的计划不可,而我如果没法花太多时间处理,那就不应该成立,直接说白了就是我所提出来的任何意见,只要我不能处理或是没人可以帮忙处理,都不应该成立,所以虽然你没有直接反对,但是你用这样的理由来反对,已经非间接性的反对了。你这些理由看似没有时间的人就干脆别说话,反正说了等于白说。-阿仁 18:02 2007年1月13日 (UTC)
算了,如果你认为所有意见不与你完全一致的人都是在反对你的话,那就继续这样认为好了。该表达的意见已经说得很多我也不想再重复了,至于旁人看了觉得谁的意见有道理,就由他们去决定吧!--泅水大象 讦谯☎ 18:52 2007年1月13日 (UTC)

在港台内部也有不同译名

[编辑]

之前看到有人称地区分页要成立是由于港台之间有大量用词不同,尤其是翻译的名词方面,若不分开将会对阅读造成极大困难云云。但我随便查了查,发现其实在港台内部也有这种现象,

台湾

布兰妮布莱妮

布什布希

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意大利義大利

香港

布什布殊

吉尼斯世界紀錄健力士世界紀錄

原来在港台内部就有这种现象,照理说港台人该早已该适应这种不同译名的情况,不会因此对阅读造成太大的困扰才是,何必又一定要设立地区分页来绝决这问题呢?用祇转换字体的简繁公用页面不就好了吗?这样也不用花时间,精力去搞用词转换;维基也不必增加太多的标签。

还有,港台用词之间的不同到底是多少?我觉得有没有1%也值得怀疑。真的有必要如此大费周章的设地区分页吗?本来就杂,何不祇用简繁公用页面呢?--真实事求是() 17:07 2007年1月13日 (UTC)


中港台各地用词部分差异列表(因篇幅实在太长而隐藏)

不同地区间用词差异有多少?既然你那么想知道的话,我就大发慈悲告诉你吧,随便找就可发现一堆。知道了以后就请不了解状况又在说三道四的人闭嘴。

国家:

 非洲
乍得/查德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
尼日利亞/奈及利亞
塞拉利昂/獅子山
毛里求斯/模里西斯
津巴布韋/辛巴威
埃塞俄比亞/衣索比亞
肯尼亞/肯亞
盧旺達/盧安達
索馬里/索馬利亞
坦桑尼亞/坦尚尼亞
 亚洲
北韓/朝鲜
南韓/韩国
老撾/寮國
馬爾代夫/馬爾地夫
哈薩克/哈萨克斯坦
吉爾吉斯/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塔吉克斯坦
土庫曼/土库曼斯坦
烏兹别克/乌兹别克斯坦
阿塞拜疆/亞塞拜然
塞浦路斯/賽普勒斯
格魯吉亞/喬治亞
卡塔爾/卡達
沙特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也門/葉門
 大洋洲
新西蘭/紐西蘭
湯加/東加
瑙魯/諾魯
 欧洲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维那/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
黑山/蒙特內哥羅
聖馬利諾/圣马力诺
斯洛文尼亞/斯洛維尼亞
 美洲
哥斯達黎加/哥斯大黎加
危地馬拉/瓜地馬拉
洪都拉斯/宏都拉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千里達及托巴哥

城市:

薩拉熱窩/塞拉耶佛
第比利斯/提比里西
阿比讓/阿必尚
萬象/永珍
阿布賈/阿布札
拉各斯/拉哥斯
雅加達/耶加達
悉尼/雪尼
除以上城市外,更多请参看各国首都列表

人物:

 美国
布殊/布希/布什
切尼/錢尼
侯賽因/海珊
克林頓/柯林頓
尼克遜/尼克森
詹森/強森
 苏联 (俄国)
赫魯曉夫/赫魯雪夫
史太林/史達林/斯大林
戈爾巴喬夫/戈巴契夫
葉利欽/葉爾欽
 古巴
卡斯特羅/卡斯楚
捷·古華拉/切·格瓦拉
 英国
貝理雅/布萊爾
馬卓安/約翰·梅傑
戴卓爾夫人/柴契爾夫人
 阿拉伯
賓·拉登/本·拉登

饮食:

三文治/三明治
沙律/沙拉
蛋黃醬/美乃滋
薄餅/披薩/比薩餅
啫喱/果凍
益力多/養樂多
牛油/奶油/黃油 (Butter)
忌廉/奶油 (Cream)
芝士/起司/乳酪 (Cheese)
乳酪/優格/酸奶 (Yoghurt) (如果没有地区用词转换机制,你能分辨出原文所指的是这四种奶制品中的哪一种吗?)
蘋果批/蘋果派
雲呢嗱/香草
曲奇/餅乾

其他概念:

阿爾蓋達組織/基地組織
波斯灣戰爭/海灣戰爭
的士/計程車/出租車
巴士/公車
乒乓球/桌球 (Table tennis)
桌球/撞球/台球 (Billiards) (跟奶制品的问题差不多)
荷李活/好萊塢
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很抱歉弄了一个那么长的列表,但为了避免大家被一些生事者误导,本人才出此下策。)
花一点点时间就找到一大堆同意不同字的词语了,当然实际上不只这么少,还要想知道更多吗?请自己去找吧。
请强迫我们接受陌生用词的人,把这个表里的所有词语记熟再说废话。

我强烈抗议有部分不了解状况的维基人处处针对用词转换机制,并强迫他人接受陌生的用词,我对此非常愤怒。让读者自己选择地区用词是维基人的共识,请停止对此的挑战,并将讨论带回如何解决“繁体”、“正体”之争的问题上。 --kknews 18:47 2007年1月13日 (UTC)

我的意思是在港、台内部也有不同译名在杂用,也不见有人认为是大问题,为什么在维基就会变成严重问题,必须要分得这么清楚呢?比如你举的例子当中,桌球与乒乓 在台湾都有用。好萊塢与荷李活在香港都有用。
强迫?我连管理员都不是,新马人在维基的人数又不及港台多,能够强迫什么人?Kknews言重了,也被怒火遮盖了眼睛,我祇是在讨论而已。也请不要敌视与你意见相反的人,这里祇是一个网上百科全书而已。在维基是有言论自由的,即使是真的不了解我认为也可以发言,不要去限制任何人发言。我提出了质疑,你就依理反驳就好。不要愤怒,大家祇是在讨论。可喜的是在维基事情会越辩越明。
说了你可能不相信,你举的例子我倒是大部分都认识,各地译名有异的事我早就知道,因为我有上网看各地新闻,新马的译名,与中港台也有异,老实说这些以我个人而言,这些从来不是个问题。可能对某些人而言会有问题吧?我不是已经说过由于港台人的强烈意愿,我已不反对地区分页的设立吗?这里祇是因为发现原来港台内部也有不同译名,某些人之前给的理由好像站不住脚,所以觉得应该要进行讨论而已。但因地区分页的设立造成的地区分页越设越多及令维基管理更加困难的问题,还是需要留意的。以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倾向维基祇有公用简繁体就好。
现在维基最主要的问题在公用简繁体页面的设立,“正”“繁”之争由于之前winertai说台湾教育部已经支持正体的称呼,我认为“台湾正体”四字已有其正当性,但其他地区没有必要跟台湾,还是继续沿用繁体比较好。--真实事求是() 11:41 2007年1月16日 (UTC)
如果不是想要挑战用词转换机制的话,那就跟本不用把所谓的“站不住脚的理由”拿出来“讨论”,因为这显然无助于解决你我所关心的“繁”、“正”之争问题,结果只是在加剧争议而已,居心叵测。 --kknews 11:56 2007年1月16日 (UTC)
反对地区标签的设立不叫居心叵测。 请不要敌视意见有异者,也尊重其他人的言论自由。你举的例子其实站不住脚,你竟然举粤音,都已经有粤语维基了,那些粤音用词不适合在中文维基使用。如果用普通话发音,用词有异的状况就会更少。港澳繁体的设立,站得住脚吗?--真实事求是() 13:27 2007年1月23日 (UTC)
一方面说什么“我已不反对地区分页的设立”、另一方面又说“反对地区标签的设立不叫居心叵测”,这不是有阴谋那是什么呢?从台湾和中国大陆译名差异甚大来看,同样使用普通话 (国语)也可以有如此差异,证明你的推论不合理。我们从一开始就叫人不要把粤语维基和香港译名混为一谈,到场你还找这个来说,显然是找麻烦。 --kknews 14:13 2007年1月23日 (UTC)
kknews,就是你香港中心的态度,使维基百科陷入分化的那么人,身为香港人的我,我以你为!不懂的事你应该学,你应该多到台湾人的讨论区学习一下,否则你这种人应该立即去粤语维基百科,嗰度一定冇晒喺中文维基嘅争议。さよなら--费勒姆 费话连篇 14:24 2007年1月23日 (UTC)
这不用你担心,我平时上的台湾网站比香港网站还要多。地区用语标签就是要消除地域中心,指责我地域中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kknews 16:11 2007年1月23日 (UTC)

香港内部译名其实也正受内地的译名“侵占”,少量亲中机构的用字更为严重;但是直至目前,十个香港人最少九个不认识布什这译名,而吉尼斯世界纪录,我是香港人,也从未听过,百个香港人也可能没有一个认识,这些译名也不在销量较高及收视高的大众传媒中出现,故香港内部对于常用的译名并没有分歧;可能出现不协调的,就只有少见报的体育运动员而已。
至今,我仍然认为中文维基只需设立两种对换表,粤语与国语,及繁体及简体。至于设立公用页面问题,仍担心“先到先得”的问题,及如何处理现有条目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必有一场大混战。TThk 17:42 2007年1月13日 (UTC)

我认为在国际环境下,香港人,台湾人也好,谁都好,请你们不要整天只想要用自己的名称,既然这是国际环境,大家应该花一点时间去学别人的用词。偶尔也接受别人的用词。阿仁 17:52 2007年1月13日 (UTC)
如果想要学习别人的用词,在现行机制下,我们只要按一下上面四个地区用词转换标签就知道别人的用词了。相反,将标签移除 (百无一用是书生)、甚至将地区用词转换机制完全取消 (真实事求是),才是剥夺我们学习别人用词的机会和选择权的方案。我们不可能假设真实事求是所倡议的“大烩杂”模式下,同一个条目里的用词必然是“大烩杂”的,因为我们难以排除有人将所有用词统一的可能性,在用词统一又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我们未必有机会知道其他地方的用词。 --kknews 19:20 2007年1月13日 (UTC)
未必,不要忘记有条目的用词,在条目内已经清楚的列名各地的不同用词。--真实事求是() 11:44 2007年1月16日 (UTC)
我们难以在每一个条目都列明各地用词的,例如在布殊的条目可清楚列出他所有的译名,可是在介绍美国的条目里就不能了,因为这不是介绍他个人的条目。一般使用者在编辑内容时也只会使用本土用词,很少会在其他条目也添加不同译名。 --kknews 12:06 2007年1月16日 (UTC)
祇要在本条目内列明即可,其他的根本不必。--真实事求是() 13:27 2007年1月23日 (UTC)
那就麻烦了,写个没有人看得懂的百科出来,谁看得懂?不要以为你自己看得懂很多各地用词就把同一个标准加在别人身上啊。 --kknews 14:13 2007年1月23日 (UTC)
有时又不一定叫侵占,虽然主权移交后香港传媒碰上陌生的外语名,都只会参考大陆的译名,少数情况下(例如想介绍台湾的新产品/概念)才用台湾的译名(怎说都好,都是国音译名)。其实我觉得没什么不妥,近者有叶利钦、普京等名字以国音(提供者极可能是大陆官方)译,远者有可口可乐那些……您可以说,不应抹杀粤音的译名,可是呢,问题在于粤音译得很不一致,时常有错漏,而且其他不懂粤语的华人读者未必看得明白。设立对换表、转换表,我都不反对,可是想说点弦外之音:汉字不表音,做译名特别麻烦,长远计未来什么新造译名都得用国音,既可避免混乱,又免除转换和沟通的麻烦。无论考虑普世认受程度和语音本身,国音远远优胜粤音。--Xieza 18:10 2007年1月13日 (UTC)
希望将来全世界华人能够共同商讨,统一译名,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那时候维基也不用设立这么多页面了。--真实事求是() 11:56 2007年1月16日 (UTC)
真兄的四个例子,小甜甜布兰妮在台湾的艺名,应从台湾代理发行的唱片公司;布希译名从中华民国外交部;金氏记录好像也是有他在台湾专有的名字。台湾有台湾的标准,香港有香港的标准,标签分立是必须的,不能够要求查阅的使用者注册一个账号登入后才能看到正确的译名。--Jasonzhuocn....对话~Blog 18:39 2007年1月13日 (UTC)
还有其他例子,我的意思是,在港台内部也有译名相异的问题,大家都能接受,为什么在维基就因此必须要设地区分页呢?--真实事求是() 11:56 2007年1月16日 (UTC)
坚持使用不同用词的仅属少数,通常它们都不是主流媒体。例如你指出的香港文汇报,不难发现它在主流媒体都使用“布殊”时,仍坚持使用大陆的“布什”的理由,因为它是一份亲中报纸。值得注意的是,文汇报由于其保守立场,读者人数不多,而香港最多读者的各份主流报纸 (加起来占瓜分了绝大部分的市场)、香港所有的电视台、电台,均使用“布殊”一词。 --kknews 12:15 2007年1月16日 (UTC)
有些词是这样,有些则不,例如乒乓与桌球,在台湾都有人用,用乒乓的人数也未必少。--真实事求是() 13:27 2007年1月23日 (UTC)

不同意“十个香港人最少九个不认识布什这译名”、“吉尼斯世界纪录百个香港人也可能没有一个认识”之说,这只反映香港相当一部分人少接触其他地区的资讯,对其他地区的名词一无所知(这有些可笑,某些人觉得自己不知道、不认识的事,其他香港人都同样不认识),但这些名词在香港什少出现却是真的。--Dobs 15:59 2007年1月23日 (UTC)

二次总结及技术讨论

[编辑]

经过以上讨论,我想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不反对设立【不转换】【简体】【公版繁体】【港澳】【台湾】【马新简体】6个标签,既然如此,我希望大家可以集中讨论如何设立及其技术问题,不要再讨论是否要拆掉xx地区的标签。因为这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论以及伤害该地区的用户。另外,我知道user:zhengzhu是写这个系统的人,但是目前有谁可以去修改这个系统?大家也提出自己对于技术问题的看法吧。阿仁 22:32 2007年1月13日 (UTC)

如果“马新简体 (zh-sg)”的内容能够跟zh-cn有分别的话我想维基人是不会反对设立的,可是以目前zh-sg的用词转换率及使用率来看,zh-cn与zh-sg两者几乎无差异,难以自成一国。即使今天我们成功增加了zh-sg的标签,恐怕明天也会有别的维基人以“zh-cn与zh-sg没有差异”为由要求删除zh-sg (例如像真实事求是那样误以为zh-tw跟zh-hk没有差异而处处攻击zh-hk的人)。因此,星马人仕若要其他维基人接受zh-sg (及防止生事者质疑),我建议你们在提案增设zh-sg标签之前,应该马上去增加zh-sg转换表的内容及各条目内的zh-sg手动转换,用行动向所有维基人证明zh-cn跟zh-sg的差异及其独立存在的必要,否则zh-sg将会处处受到挑战。当zh-sg的内容增加至一定水平后,不但生事者无法为难zh-sg,其他维基人也会欢迎zh-sg标签的设立。 --kknews 22:54 2007年1月13日 (UTC)

我只能说我时间有限,如果你有空的话,很欢迎你帮忙维持,我不想再浪费时间辩论谁的东西应该被拆掉。我希望大家可以专注技术问题,那些有时间来挑战是否要拆掉任何地区标签的人,不如把时间花在维护这些标签上。阿仁 02:45 2007年1月14日 (UTC)

主人的名称问题--亚细安

[编辑]

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亚细安是新马两国的称呼,也由于新马两国是亚细安的发起国和当今成员国,故这组织的正式名称应该依从主人,中港台称亚细安或亚细安,现在的问题是,这是主人名称的问题,而非单纯的地区用词差别,根据英语维基的做法,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直接依据主人的名称,以主人作为整篇文章的用语,这做法也非常公正。但是中文维基多了个转换标签,是英语所没有的,我现在的问题是,在转换标签下,大家是否也应该尊重主人的名称,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转换标签不应该使用,只是在文章中说明各地区对该组织的称呼。因为我现在的感觉是亚细安在被转换成其他地区如大陆简体或香港繁体的环境下,就会显示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个称呼在新马两国没人使用,这让我感觉到整个条目非常以中国或香港为中心,好像我的国家的名称也要让中国来取名...总之这种感觉很奇怪,因为中国不是成员国,中国应该依从主人的名称,就好像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称呼中国为支那,尽管日本人解释支那并没有歧视的涵意,但中国人希望有决定本身名称的权力,同样的,别人也一样。我希望大家就这问题讨论,我想这种情况并不只有这条目才出现。

另外我希望大家记得,基本上所有的维基,以主人名称为本,不管其他名称多么的受欢迎,但应该以官方为本。由于其他维基没有转换标签的问题,故在转换标签下,我本人的看法是,希望大家也尊重主人对自己的称呼。 ——阿仁 04:58 2007年1月14日 (UTC)

英国现任首相的官方中文译名是“貝理雅”,可是大陆和台湾依然译为“布萊爾”。我认为长夜无风在有争议的名称上加上地区用词转换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A|zh-hans:东南亚国家联盟;zh-hk:東南亞國家聯盟;zh-sg:亚细安;zh-tw:東南亞國協;}-)。既然大家要求zh-sg标签的设立,那么也不应该干涉其他地区的用词,加入转换后zh-sg下依然会显示亚细安,我想这样已经解决了zh-sg使用者被迫阅读另一种用词的问题,干涉他地用词是非常不合适的。这里最严重的问题是,“亚细安”一词对中港台三地民众来说跟本完全没听过。 --kknews 05:19 2007年1月14日 (UTC)
当务之急是将首页上的{{Itn}}回退至长夜无风的版本,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称谓。 --kknews 06:00 2007年1月14日 (UTC)
反对,你根本就不尊重别人的名称,不要拿布莱尔当例子,因为根本就没有当时人反对,所以你才可以使用,要是当时人强烈反对,按维基百科的条例,那就名从主人。阿仁 06:06 2007年1月14日 (UTC)
正因为我尊重“亚细安”一词,才没有提议把此改回“东南亚国家联盟”,而是加入用词转换,删除异地用词转换才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如果你看编辑记录,现时参与“亚细安”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编辑战的人都是我以外的人,我连条毛都没改过,证明不只我一人对此词有意见。 --kknews 06:22 2007年1月14日 (UTC)

现在的问题不是干涉其他地区用词.为什么你这个香港人就不能尊重一下我的国家,为什么你就不能尊重我的国家给自己的组织取的名称,为什么你一定要修改不可。我不喜欢别人称呼我为某某名字,为何你一定要那么称呼,你就不能尊重主人吗?连百度百科都使用亚细安,英文版的做法也一律尊重主人,为什么香港人要这种特权,请你尊重别人。如果中文版在这里出了个新的规定可以不尊重主人,那么中文维基就已经违反的维基的中立原则,而且以后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所以名从主人是泛维基的做法。阿仁 06:03 2007年1月14日 (UTC)

这跟我是否香港人无关,请你冷静一点。所谓轩一发而动全身,从刚刚我没有参与的编辑战来看,在没有共识之下随便更改异地的用词是很容易会引起争议的。既然我们有地区用词转换机制可用,为何不可大家退一步加入-{A|zh-hans:东南亚国家联盟;zh-hk:東南亞國家聯盟;zh-sg:亚细安;zh-tw:東南亞國協;}-的转换呢?异地使用者是没有权去更改别人的用词的请尊重当地使用者的习惯,正如我们尊重zh-sg使用者而加入“亚细安”一词的转换一样。还有,我不知道你为何一遇上不合意的事就大动肝火、甚至失去理性,我认为身为管理员应有身为管理员的冷静和沉着,如果你继续以这种语气讨论下去,相信我们的讨论不会有和平的结果。 --kknews 06:16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已经说明了,这不是标签问题,而我希望的是,在维基百科上,其他地区的用户应该尊重主人的名称,而不是另外为主人取名字,这个例子就好比韩国的首尔.请名从主人。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没法冷静,我先说声抱歉,只是我觉得这几天来,特别是你和大象的言论,让我觉得你们有不断在压住我的感觉,加上这里除了真兄以外根本就没有其他马来西亚人或新加坡人,而其他台湾人,香港人或大陆人似乎也不体谅我的感受帮忙说话,所以我整个感觉就是你们这帮台湾人,香港人只顾照顾自己的利益,非常自私,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既然你那么强烈,所以我才决定以强烈手法回应。有得罪之处还请愿谅。如果我不强烈回应,你们就只会一直压过来。要是马来西亚人的在维基的人数也象香港或台湾一样多,我想这种问题早就被解决,就算有这种问题,会有很多人出来说话,然而,除了我和真兄外,就已经不会有人照顾新马人的感受了,根本就没有人说些公道话,而你们所谓的公道话,就是要先维护本身的利益,只要本身的利益受到伤害,就会去踩别人。阿仁 06:27 2007年1月14日 (UTC)
这同时让我回顾英文维基的做法,。英语的用词不同,说实话,其实比中文还要麻烦,但他们并没有标签,而是以条目原来的作者或是内容为主来决定名称,不象中文那样,香港人写别人事情的条目是还坚持使用香港人用语...这种情况在英语维基一定被强烈反对和纠正。阿仁 06:33 2007年1月14日 (UTC)
从亚细安条目的讨论页中可以看到,以前大家就知道名称应该命名为亚细安,可是因为众多提出者,没有一个是马来西亚人或新加坡人,所以根本没有人去理会,还坚持让这个条目以中港台为中心的名称命名了那么久,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就算在知道事实的基础上,这里众多维基人还是不忘以自己本身的地区为中心来编写文章,这让我很失望,也让我很担心中文维基的未来,我希望各位维基人,如果你们真的认同维基的精神,请你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以自身为中心,请暂时抛开你来自某某地区的思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写去感受.请顾虑这是一个中立的百科全书,不是某某地区的百科全书。阿仁 07:33 2007年1月14日 (UTC)
请大家停止修改亚细安,不管你们的地区如何称呼,亚细安是该组织的中文官方名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教育课本是如此编辑的。请以官方名称为标准。这是维基百科的最基本原则,请各地管理员严格遵守。阿仁 06:46 2007年1月14日 (UTC)
这与首尔不同,各地媒体均已改用首尔,维基百科同样使用首尔很正常。但是“亚细安”一词的确在东南亚以外的地区根本就没有被使用,而我们所做的只是以地区标签显示最常用的名称,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A|zh:亚细安;zh-hans:东南亚国家联盟;zh-hk:東南亞國家聯盟;zh-sg:亚细安;zh-tw:東南亞國協;}-” 这样的标签,预设(不转换时)还是会显示亚细安,只有用了cn, tw及hk地区转换才换上当地最常用的名称。而且,维基百科并没有责任纠正其他地区最常用的名称并不是官方名称的问题,只须在条目客观叙述中台港民众均没有使用官方名称的事实便已足够。 -- Kevinhksouth (Talk) 07:57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现在不是要纠正其他地区的用户,只是维基百科应该以官方名称作为标准名称,这是泛维基的做法阿.现在的问题是中文维基多了个标签的问题,难道在有标签的情况下,大家可以不用官方名称,而以自己的地区为中心吗,这就是我要带出来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认为,在各自标签下,可以以本身地区为中心而编辑文章,那么维基百科在各自标签下,便不是NPOV了。阿仁 08:05 2007年1月14日 (UTC)

“亚细安是新马两国的官方名称”是只有媒体在用吗?! 有没有政府在使用的Reference?! 以方便加到条目中。“新马两国是亚细安的发起国和当今成员国”但不表示该两国家或组织有声明一定要用他们的官方名称吧?! “东南亚国协”或“东南亚国家联盟”不是也取其意思吗?! 反而“亚细安”是一种音译...如果“东南亚国协”或“东南亚国家联盟”含有负面或中伤意思,我才建议修改。Stewart~恶龙 08:12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不知道要去那里弄个官方文件给你,因为都是用英文写的,但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教育部出版的课本是使用亚细安一词,希望这样可以满足你。没错,“东南亚国协”或“东南亚国家联盟”正也取其意思,而且我本人也认为这个名称比亚细安更来得恰当,但事实上这并非新马两国所使用的词,另外,要求我找参考加到文章中会不会强人所难,难道说,你写香港条目的时候,我也应该要求你加个参考告诉所有的新马人,那个条目的官方名称叫香港特别行政区吗? 新加坡旅游局的网站不知道够不够满足你: http://www.visitsingapore.com/publish/stbportal/zh/home/getting_around/touring_the_region/asean_tourism_-_unlimited.html 阿仁 08:29 2007年1月14日 (UTC)

不,我不质疑你说新马两国用“亚细安”是常用名称的真实性,但说是该组织的中文官方指定名称则...不会有点武断吗。当然,这仍可加作Reference在条目中。但“新马两国是亚细安的发起国和当今成员国”但不表示该两国家或组织有声明一定要用他们的官方名称吧?! 这与韩国政府要求大家都称“汉城”为“首尔”,《哆啦A梦》的作者要求为其作品正名好像不太相同。像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却没有要求大家一定要正名,使用这个名称。会不会我们有时执著了一点?! Stewart~恶龙 08:53 2007年1月14日 (UTC)

投票

[编辑]

既然大家对这个问题有较严重的分歧,那就通过投票来解决吧。

  • 反对使用标签转换
  • 支持使用标签转换
  1. (+)赞成--Hennessy 08:22 2007年1月14日 (UTC)
  2. (+)支持Stewart~恶龙 08:31 2007年1月14日 (UTC)
意见

我其实觉得在没有确定是否官方中文名称之前未有需要投票,不过还是表态一下...Stewart~恶龙 08:31 2007年1月14日 (UTC)

不是给了个新加坡旅游局的网址吗...新加坡旅游局是新加坡政府的...而且新马两国的课本的确使用这词,请不要请人所难,我现在不再新加坡或马来西亚没法拿课本给你看.阿仁 08:35 2007年1月14日 (UTC)

哈,被我找到了,这是新加坡教育部的网站,看看亚细安奖学金一栏,请大家注意,新加坡政府使用亚细安一词,而不是亚细安或亚细安...这是官方的奖学金,名称叫亚细安奖学金,这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家喻户晓的奖学金.

新加坡教育部:

http://www.singaporeedu.gov.sg/cn/htm/mis/faq02.htm 

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

http://www.confucianism.org.my/html/yaxian_index.htm

马来西亚针织厂商会:

http://www.mkma.org/zw/newsletters/2005/Sept%202005/index.htm 

这是新加坡政府的文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致词,整篇文章由新加坡政府自己翻译,请注意文中只用亚细安一词。http://www.gov.sg/NDRally2006(Chinese)v2.pdf 阿仁 08:46 2007年1月14日 (UTC)
将“Asean”称为“亚细安”是有充足理由的,请看“第三届中国—亚细安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官方网站、“第四届中国—亚细安博览会”的官方网站,这个峰会和博览会都是中国和Asean各国互动的盛会,中国、Asean各成员国和Asean的首脑都有出席,而没有Asean的认可,这些网站都不可能以“亚细安”来称呼“Asean”。--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9:02 2007年1月14日 (UTC)

这例子不好,这根本就是中国的网站...这个网站所使用的中文名称根本不需要成员国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从来都没有说过新马两国反对使用这一词,只是新马两国不会使用这一词.在中国不是成员国的情况下,你是否应该尊重成员国的习惯呢?阿仁 09:23 2007年1月14日 (UTC)

这些名称是会议的名称,而不仅仅是网站的名称,而会议是中国与Asean的互动会议,怎么不需要Asean的认可?再请看以下的图片,[5][6][7],网上还有很多,因为中国和Asean互动的会议非常多,请些都是现场的照片。
既然你认为新马两国的习惯应该尊重,很自然中国大陆的习惯也应该尊重,而这样的译名又是得到亚细安的认可的,所以我认为用A标签注明中国大陆的用法是有充分理由的。--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9:52 2007年1月14日 (UTC)
这是我随便在网上找的http://www.nanning.gov.cn/1871/2006_11_24/1871_173264_1164331659354.html

可见,中国大陆也使用亚细安一词...在中国大陆政府部门也使用亚细安和亚细安一词的同时,而且不是只有那么一个而已哦,还有很多呢,两者如要选其一,你是否应该选择有官方身份的那个呢?--阿仁 10:22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还找到一堆新加坡政府网站称Asean为“亚细安”的呢,请看[8][9][10],所以“亚细安”和“亚细安”一样是新加坡的官方称呼,亚细安连特别地位都没有,只是新马的媒体常用一点而已。--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0:51 2007年1月14日 (UTC)

亚细安一词在新马的出现是因为最近中国崛起才有的...以前,我小时后从来都没有看过亚细安一词.阿仁 12:28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所设计的公用简繁二页面,就有建议“地区性的事物可用当地华人的用词”。我看将来在不转换、简体、繁体用亚细安,港台地区分页就用他们的译名。对了,现在地区分页的成立难以阻挡,为公平起见,也是时候该设立大陆简体了,大陆内部的用词也有异,有没有必要设立多个页面?--真实事求是() 12:07 2007年1月16日 (UTC)

只要建了有人维护,也没什么不好。只是不知会不会又有人抱怨简体公版被一堆地区页面绑死了,失去了自由。67.103.245.50 03:47 2007年1月17日 (UTC)
失去了自由是事实,公版的建立确实因“被一堆地区页面”而面临严重的技术问题。我还是认为祇建立简繁二公版就好,但既然地区页面的设立无法阻挡,大陆设立地区页面也是应该的,是不是要跟“台湾正体”一样,正名为“大陆规范汉字”呢?--真实事求是() 13:08 2007年1月23日 (UTC)

反对举行投票

[编辑]

这种投票根本没有意义,因为那些住在该地区的用户,就算违反维基百科的精神,你们还是一定支持你们的地区...而且你们人那么多...这根本就是不公平。阿仁 08:32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也不太认为目前需要投票,但对于你说我们一定怎么怎么的感到有点先入为主,既然你不相信社群,相信我们只是一直偏帮什么,我也无话可说...唉...Stewart~恶龙 08:57 2007年1月14日 (UTC)
不是我不相信社群,我一开始就很喜欢这里,可是现在才发现你们只顾自己而已,难道不是吗,你们这批香港人,从一开始要求设立港版繁体,到现在你们一直只顾著维护自己的港版,有时候,我很怀疑你们这批香港人,到底来维基的目的和在?是来把维基百科香港化的?还是来壮大香港人的声音??要是你认为你自己还是个公平的人的话,请你暂时抛开你身为香港人的角色,以其他国家人民的角度去看这件事,你再来告诉我你的看法.或许我整个过程中有些激烈,得罪之处也希望大家包含,可是我希望大家也考虑到我的心情,我现在以一个马来西亚人面对这里广大的台湾和香港人,我并没有后援,因为在这里真的没有什么马来西亚或新加坡人.老实说,我已经很累了,已经快要放弃了...阿仁 09:06 2007年1月14日 (UTC)
如果经过我举了那么多官方文件后,大家还反对的话,我真的无语了....阿仁 09:06 2007年1月14日 (UTC)
这个议题因为人数比例差异很巨大的原因,目前来说以参考性质的民意调查取代投票会比较合适。希望能够先把讨论气氛缓一缓,静一静审视一下前几天的讨论再回来讨论,别太激动了。不是每位朋友都能每天都盯着维基的最新的讨论。想尝试下个讨论整理都需要一段时间,内容太多几天之内难以消化。--Jasonzhuocn....对话~Blog 09:26 2007年1月14日 (UTC)
这不是先入为主而是什么呢?明显地Seasurfer对香港人有严重的偏见。我们只顾维护zh-hk标签?如果不是有生事者不断攻击zh-hk标签的话,我们需要花那么多功能天天在这里舌战吗?我们来维基是把这里香港化?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会去增加那么多的zh, zh-cn, zh-tw, zh-hk的手动转换标签吗?在“亚细安”事件上我们没有以香港人的身份思考,而是以所有人的利益思考,你可以问问看,有多少zh-cn跟zh-tw的用户知道“亚细安”一词?或者让我反过来说吧,请你暂时抛开你身为马来西亚人的角色,以所有zh-cn, zh-tw, zh-hk, zh-sg的用户的角度去看这件事。
“亚细安”一词无论对zh-cn, zh-tw, zh-hk的用户来说都很陌生,被群起而攻之也是理所当然的,维基人只会按事实而非人种定断是非,将数量甚多的反对者全部定义为“地域中心者”或人多欺人少,显然是一种被害妄想,或企图转移视线,淡化反对声音众多的事实。 --kknews 09:27 2007年1月14日 (UTC)

你会说亚细安一词对中港台三地的人很陌生,难道你使用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一词对马新两国的人来说就不陌生吗?你说我先入为主,你现在所提出来的”陌生论”,不就是你以你自己的角度去看吗,你有想过,生为成员国的国民看到自己的组织被取个陌生的名字,而取名的人是个没关系的非成员组织,你觉得我感受如何,你们整天所谓的陌生,就是中港台以外的就是陌生,可是我们新马来说,新马以外的也是陌生阿...难道我看你们港人的文章时候,我不觉得陌生吗,很多用词跟我原来的用词不一样...不要以为只有中港台的人才会有陌生的感觉,我们看你们的文章时也觉得很陌生.阿仁 09:46 2007年1月14日 (UTC)

所以才会有地区用词转换机制的存在,既然你认为中港台的条目陌生,又那么想要增设zh-sg页顶标签,那么你更应该去为zh-sg争取更多利益,如增加转换内容、页顶标签等,而不是去修改异地的用词,然后让它们全变成自己的用词。在已有zh-sg的情况下,还说陌生实在是很奇怪。“亚细安”一词不是由我们少数维基人发明的,它是中港台三地对于ASEAN一字普遍认同的翻译。 --kknews 09:56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从来都没有想要修改他人用词,例如,马新称骨痛热症,中港台称骨痛热症,由于这只是地区不同的缘故,骨痛热并不属于任何一国的国民所有,所以在中港台的标签下,我不但不反对改为骨痛热症,也非常赞同,只是在不转换的情况下,应当保留原文...但是亚细安一词不一样...是一个属于新马等国家的组织,而且这组织不属于中港台的...而且新马本来就有个官方中文名字...所以维基百科应该使用官方中文名字才是,这不就是维基的官方立场吗?你如果想要推翻我使用官方名字的看法,请你先推翻整个维基社群使用官方名字的原则.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向非官方名字妥协...另外不要拿布来尔当例子,我本来就不赞同这种做法,我一直认为维基应当使用官方名称.有个统一性比较好.--阿仁 10:13 2007年1月14日 (UTC)

阿仁只列举了“亚细安”是新、马等国家的中文官方称呼的证据,但并没有列举“亚细安”是ASEAN中文官方名称的证据,而新、马两个国家并不能代表ASEAN。而在我列举的ASEAN和中国交往的各项会议当中所用的名称,都是以“亚细安”作为ASEAN的中文译名,这表明ASEAN至少是认可这个中文译名的。ASEAN认可的一个中文译名,我就不知道有什么理由不可以在维基上使用?--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0:33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从来都没有说新马不认可阿..不要歪曲我的意思...但是认可后,也并不代表这是原来的名字,最多只能说不介意.阿仁 12:37 2007年1月14日 (UTC)

使用官方名称不是唯一的准则,请参看Wikipedia:命名常规,名命时应使用最常用的名称,也就是说,中国、香港使用“东南亚国家联盟”,台湾使用“东南亚国协”,新加坡使用“亚细安”。为什么不能以贝理雅作例子?是因为它对你不利吗?那我提另一个例子吧,科特迪雅要求各国不要意译其国名,可是台湾依然将之称为象牙海岸,这又是一个违反“使用官方名字的原则”的例子。 --kknews 10:31 2007年1月14日 (UTC)

既然中港台要使用亚细安,那你们就用好了,但是不转换情况下一定要保留亚细安.另外,不是只有新马使用亚细安,文莱和印尼和泰国的华人也使用.但是现在在不转换情况下也显示东南亚国家同盟,所以那些把我之前在不转换情况下显示亚细安移走的人,请你们帮移我回去.谢谢.阿仁 12:37 2007年1月14日 (UTC)

这倒没所谓,zh跟zh-sg的内容就请你自己去编辑,但愿zh-cn, zh-tw, zh-hk的内容不会再有更改。 --kknews 12:43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就知道你会说这种自私的话,事实上你的行为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你只顾编香港标签,我是真的不会编才来要求大家帮我编的,我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这些功能.再加上我之前已经试过了...我是真的不知道要怎样在不转换情况下显示亚细安.阿仁 12:49 2007年1月14日 (UTC)
请勿人身攻击,我回你的话时我看到的字是“既然中港台要使用亚细安,那你们就用好了,但是不转换情况下一定要保留亚细安.另外,不是只有新马使用亚细安,文莱和印尼和泰国的华人也使用.阿仁 12:37 2007年1月14日 (UTC)”,那时候你还没有要求帮忙 (那时候根本没有但是现在在不转换情况下......帮移我回去.谢谢.的字眼),我怎知道你不懂?只是后来你更改留言了,就变成这样,请参看编辑记录。另外最好也看看我编辑过后的“亚细安”是否合你“口味”。 --kknews 13:04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记得当时你我出现编辑冲突...所以造成我必须按两轮..阿仁 00:42 2007年1月15日 (UTC)
有些话请从对方的角度来想一想,来维基的人都是贡献知识的,我认为“自私”这种性质在这里较少。
  • 为什么有些人“只顾编香港标签”,只是因为他们不清楚别的地区应该用什么词,留待他人编辑,这也是对别的地区的人的尊重。
--Isnow 13:14 2007年1月14日 (UTC)

请参看上面我与大象兄的对话,我一向都有编辑zh, zh-cn, zh-tw, zh-hk的标签的,以免有人以为我“只顾编辑zh-hk标签”而大造文章。至于zh-sg我真的不知道它的用词才没有进行编辑,如果这样也是罪过的话,那以后我只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追加zh-sg标签。关于“亚细安”方面,因为你要求多多我才不敢自己改,在没看到你的求助之前我认为让你自己改是最好的了,不过后来既然你要求到了,我就好心改一改吧,只是不知道我改完后会否又会触怒你。 --kknews 13:26 2007年1月14日 (UTC)

回阿仁,既然您是管理员的话,就请您维护一下 zh-sg 的转换表好了,免得被其他国家的管理员改了后被您指责。说实在的,为什么在“不转换”的情况下要写成“亚细安”呢?这与硬把别人的贡献作繁简转换没有两样。既然该标签名叫“不转换”,显示的字就应该是贴文者所用的字,而不应该在标签名字叫“不转换”时,背后背着别人转换。--Hello World! 15:26 2007年1月14日 (UTC)
如果只是一般的用词,不涉及人,国家或组织,我也非常赞同保留原作者的用语,但在涉及当事国的情况下,应该名从主人,我想这是一个既本礼仪.尤其是当出现这种争执的时候名从主人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阿仁 00:42 2007年1月15日 (UTC)
要重新强调的是,我不反对名从主人(相反地还应鼓励),但请您弄清楚 (1) 标签上的“不转换”就是不转换,写明是“不转换”就不应该转换,该由撰写原文的人决定。原文的人写亚细安就是亚细安,写亚细安就是亚细安。您要投诉的话就请向该撰文者投诉。(2) 该文不是已经名从主人地移到了亚细安去了吗?(3) 引申下去,强要别人接受一个译名也不是一个符合礼仪的做法。--Hello World! 08:55 2007年1月15日 (UTC)
既然基本目的已成,为免进一步的冲突,zh的内容就让他去决定吧。zh的内容应以哪一种用词作标准,本来就很有争议性,这个问题就暂时阁置吧。我一般的做法是跟从原作者,不过有时候因为使用Copy & Paste的关系,zh的内容未必跟从原作者。 --kknews 15:52 2007年1月14日 (UTC)

谢谢你帮我改...只是不知道台湾标签下为何显示亚细安,是系统问题吗?阿仁 00:42 2007年1月15日 (UTC)

另外,关于你之前提出的,科特迪雅的例子,老实说你不提我也不知道这例子的存在...我本身看法是名从主人,我的确认为如果该国政府已经要求世界各国不要使用科特迪瓦的名称,台湾当局的确应该严格遵守,因为我认为这是对该国人民的一种尊重...就好像韩国政府那样要求大家不要用汉城...我们应该尊重的他们的意愿.而且在维基百科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尊重别人...这些例子对我们这次的讨论是否对我有利是毫无关系的.因为我从以前开始就一直倾向名从主人,假设有一天,香港人要为自己某个东西取个名字,如果新马刚好又有别的名称,我也会舍去新马的名称也改用香港人的名称,因为我觉得这是对港人的一种尊重,港人的事情港人自己决定,其他人跟随就好了.阿仁 00:42 2007年1月15日 (UTC)

也许是大家的观点与角度不同,才争吵了这样久吧。在你假设的情况下,我倾向的做法反而是在zh-sg的转换中显示新马的名称,以对新马人的一种尊重。大家对如何看待“尊重”出现了差别,就不难理解何以发生上面的冲突了。 -- Kevinhksouth (Talk) 00:52 2007年1月15日 (UTC)
阿仁是正确的,地区性的事物要叫什么名称应是当地人做主,其他人跟随就是。这就像某人要改名,其他人应该跟随,而不是以习惯了、流传广为由仍然称呼此人的旧名,很不礼貌。--真实事求是() 12:17 2007年1月16日 (UTC)

马新简体标签

[编辑]

我尝试一下取消MediaWiki:Variantname-zh-sg的“disable”(即重新启用标签),但为免影响大多数人的版面,故我同时改了MediaWiki:Common.css,从CSS的技术把它重新隐藏。如欲显示zh-sg可在阁下的用户的Monobook.css中加入li#ca-varlang-3 { display:inline; }重新把它显示。(从修改用户 Monobook.css 的方法,各位也可自行决定显示或隐藏哪个标签,隐藏方法) --Hello World! 06:25 2007年1月17日 (UTC)

我这里没有隐藏起来,现在页面上5个转换标签(包括不转换),已经超出了页面宽度。--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35 2007年1月17日 (UTC)
多是您浏览器内的Monobook.css未有更新。试更新浏览器的缓存。 --Hello World! 06:37 2007年1月17日 (UTC)
我这里也是有马新简体的显示,purge了仍然有。--瀑布汗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这里凉爽) 07:55 2007年1月17日 (UTC)
purge的动作只会更新HTML网页,您要按Ctrl+F5或Shift+Ctrl+R(视乎浏览器设定)去连CSS也更新。我用Firefox 2和MSIE 6试过都没有问题。--Hello World! 11:00 2007年1月17日 (UTC)
这样的处理不错,以后缺省的标签显示也应当用CSS来进行,以方便有定制化需求的人们。— fdcn  talk  2007年1月17日13:40 (UTC+8 1月17日21:40)

理论上那几个繁体简体的标签上的字可透过修改 monobook.js / common.js 的方法改掉。迟些再研究。--Hello World! 14:41 2007年1月17日 (UTC)

如何修改monobook.js / common.js?--蜜蜂 (Talk) 17:03 2007年1月17日 (UTC)

港澳繁体变为#ca-varlang-4了。--Gakmo (Talk) 18:06 2007年1月17日 (UTC)

我还是没法显示...今天下午有显示,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呢?为什么会这样,有人知道吗??阿仁 01:45 2007年1月18日 (UTC)

为什么要把他隐藏起来呢,这样新用户根本没法知道...而且设定隐藏对新马用户不公平,因为其他地区都是不隐藏,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是对的????阿仁 01:52 2007年1月18日 (UTC)

我终于明白怎么用了,我重新予设马新简体自动显示,如同其他地区,让用户在第一接触维基时便知道有马新简体这功能.呼...真累..花了老半天研究.阿仁 02:33 2007年1月18日 (UTC)

另外是否会影响版面的问题,基本上只有管理员级以上的会员的版面才看起来会很长,一般用户的版面基本上挫挫有余显示所有的东西。阿仁 05:02 2007年1月18日 (UTC)
关于“而且设定隐藏对新马用户不公平”和“重新予设马新简体自动显示”的问题,建议重来一趟投票;我把它重新隐藏的唯一原因是这个关于界面的改动并未经过投票。即使不进行投票,也建议各位了解一下为什么以前要把“新加坡简体”作隐藏。--Hello World! 09:33 2007年1月18日 (UTC)


已经有用户向我反映了加入新马简体后页顶显得有点长了。这个改动并未经过投票确认,强烈建议先行回退,待发起投票并得到通过后才补回。 -- Kevinhksouth (Talk) 10:12 2007年1月18日 (UTC)

为什么要把zh-hk放到最后呢?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zh-hk应该放在zh-tw的右面、zh-sg的左面吧。 --kknews 11:43 2007年1月18日 (UTC)

先后次序是系统预设的--Hello World! 12:55 2007年1月18日 (UTC)

强烈反对投票..你们在维基人数已经占优势,你们这种思想就已经不公平了,所有地区应该一视同仁,如果香港标签可以不隐藏,那么新马也一样.你们这批香港人根本就在歧视新马人.请弄清楚这里是维基百科,不是香港百科.另外,再怎么说新马华人人数比港澳还多.如果那些人觉得过长,那么就自己在自己的电脑设定好了,但是不应该剥削其他人的权力.阿仁 17:18 2007年1月18日 (UTC)

如果大家觉得标签长,我本人是认为普通用户如果使用1024x768的萤幕或以上,应该是刚刚好的.但是可以考虑修改标签名,比如改成这样【不转换】【大陆】【台湾】【马新】【港澳】,也就是去掉简体繁体之类的字眼,反正那些字眼有时也是多余的.阿仁 17:41 2007年1月18日 (UTC)
我倒是认为不用改字眼。能否调整一下栏目的宽度呢?--Xieza 15:57 2007年1月20日 (UTC)

你们根本没有经过投票,这项本应无效,但管理员却要自行加入,像独裁和不民主,还有我用1280x1024,画面都被扯开了。--什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02:59 2007年1月21日 (UTC)

这里来来去去只有一个人在认为如果举行投票,必定会得出他不喜欢的结果云云。我只是懒得与他作编辑。--Hello World! 12:20 2007年1月21日 (UTC)

很奇怪。加入“港澳繁体”的时候,要扰攘了大半个月的讨论和投票,才能付诸实行。反而“马新简体”在没有任何详细讨论及投票表决之前,便已经加上去了,而且并没有什么人提出反对,这是为什么呢?此例一开,是否以后作出重大改动时,管理员可以凭一己之见即时作出更改,而毋须经过社群讨论和表决呢?管理员理应有责任回退任何未经社群共识的重大改动。我只是因为早前积极处理“港澳繁体”,为了避嫌,以及避免有偏帮香港维基人而打压马新维基人的指责,我才没有作出回退。但为何其他管理员却无动于衷,默许这次未经表决、未确认得到社群共识的改动呢?再重申一次:我并非反对“马新简体”,现在的问题只是未确认得到社群共识,而确认的方法就是以投票表决。 -- Kevinhksouth (Talk) 14:47 2007年1月22日 (UTC)

我认为,这事件不能投票,因为在这里新马维基人仍处于少数,而且是极少数的那种,所以投票不公平,只能达成共识而已.不是每件事情都要拿来投票的.为什么我那么没信心,这也是被你们这几个香港人联手逼出来的,你们的语气和态度让我觉得有不断被压的感觉,要我如何相信你们.阿仁 01:53 2007年1月23日 (UTC)

如果大家坚决要公投,我也没话好说,我绝不会参与投票,因为我的立场已经很清楚,马新中文的地位和中港台应该平起平坐,在任何情况下没有理由被矮化,马新两国也是大中华地区以外唯一大量使用中文的国家,如果连香港这种只有地区地位的地方语言都能给予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这种国家级的地位,新马两国身为两个主权国家,而且人数比香港还多,在维基只因当前人数不够多,而被矮化,那么这是维基百科最大的笑话.另外或许香港人听了会不舒服,那些常常拿地区不同来比较的人,说什么以后会有更多大陆不同地区的人也来搞这种事情,如广东珠海地区,我必须让大家认清一个事实,在中港澳台新马当中,真正属于地区地方语言的只有港澳而已,因为港澳不是国家,只是中国大陆的两个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才是真正的国家.所以请大家不要再常常使用地区一词啦,比如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马新地区等等...因为大陆,台湾,新马严格上不能算是地区,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内的地区语言...只有港澳才符合地区的资格,港澳的中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地区的地方语言.所以以后如果中国大陆某某省某某地区也要求某某标签,不要拿新马当例子,因为新马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新马是受世界各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承认的主权国家.真正在维基上的开辟地区标签的劈山祖师是香港地区,也只有港澳标签算是地区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体,中华民国正体和马新简体全都是国家级的语言,这4个国家都有国家级的指定机构规划中文.阿仁 02:41 2007年1月23日 (UTC)
  • 过长:可削 “编辑本页” 成 编辑,“计划页面”成 计划页。 ---Hillgentleman | 03:17 2007年1月23日 (UTC)
恩,完全赞同你的看法,或者我们也可以试着学文言文那样...反正中文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也喜欢你尝试解决问题的态度,好过某些人脑海里就整天想要将别人踢出局.阿仁 03:51 2007年1月23日 (UTC)
你这样是在一切决定前便假设了前提:香港人必然会反对新增zh-sg,可是事实不见得是那样,总会有香港人有不同的意见的,不可能所有香港人都会反对。可是,如果你真的那么希望我们反对的话,我们也乐意依照去做。只是,假设情况真的是你宣称的那样的话,中文维基除了香港人外,还有大陆维基人跟台湾维基人,他们加起来也不会比香港维基人少,如果提议合理的话应该会受到大陆和台湾的维基人支持,那么你为什么要害怕投票呢?还是说你自己也清楚知道设立zh-sg标签的理据原本就站不住脚,大部分大陆和台湾的维基人也不会认同呢?可是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不单是香港人的问题了,那把所有的责任全部都推到香港人身上,并不断攻击我们,又有何居心呢?不要忘记,是你的同胞真实事求事先攻击我们,我们才不得不防卫的,现在你也加入攻击我们,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马来西亚华人在歧视香港人呢?如果在我们防卫自己的合理权益时无心得罪到马来西亚华人,请多多见谅,我们绝对不是存心跟各位作对,只是我希望一些人不要混淆视听、颠倒是非,随便把各种罪名加诸在香港人身上。 --kknews 06:58 2007年1月23日 (UTC)
我没有攻击香港人,如果kknews认为我对“香港繁体”有意见就是攻击香港人,那理解就过于狭隘,希望kknews能够放开胸怀。我从来认为维基祇是一本网上百科全书,没有必要把不同意见者当敌人,有各地区的人编辑,维基才成维基,若维基的编辑者单一地区化,那维基就成为香港维基或新加坡维基了,发挥不了其功用。不要排斥任何地区的人,也不要敌视异见者,这才符合维基百川归海的精神。--真实事求是() 12:55 2007年1月23日 (UTC)
那请你去对你的同胞阿仁说,如果他认为我及其他香港人要求投票就是在歧视马来西亚人的话,那理解就过于狭隘,希望阿仁能够放开胸怀,不要再以被害妄想的心态抹黑我们,那我也不会“误解”你们了。 --kknews 13:43 2007年1月23日 (UTC)

不需要投票,依理而言,新马的用词即然与台港澳一样与其他地区有异,那自然是可以设标签的,否则就是违反了wikipedia:文明。每一次相同事例都要投票,很浪费资源。要么全都不设地区标签,要么用词有异的地区全都可设地区标签,若差别待遇就是违反文明。香港不是实行习惯法的吗?这点应该了解吧。--真实事求是() 12:55 2007年1月23日 (UTC)

真实事求是恐怕曲解了习惯法的含义了, 如果在一个目前发生的状况需要群众参与处理, 就算这状况的处理手法是已经出现过先例, 这还是需要一个"主持人"(例如法庭的法官)决定是否按照先例来处理现在的状况 (虽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得到同意), 但不可能在不公告群众的情况下自行执行处理手法. -- 同舟 16:30 2007年1月29日 (UTC)

港澳繁体本身也要经由投票而成的,所以新马应该一样。我本身也是个香港人,但是我也支持多一种标签,不过维基上每一件大修改也要征同各人的意见,所以先设立投票吧。--エンオウイ (talk) 14:16 2007年1月23日 (UTC)

同AP71,是次更变未经过讨论和投票,建议暂时隐藏或回退。--minghong 16:49 2007年1月23日 (UTC)

不能因为个别人仕的执着影响大局

[编辑]

纵观各人的意见,在大部分人都认为有必要举行投票的情况下,真实事求事阿仁两人却不断发出反民主的声音,从“亚细安”争议起就不断拒绝举行投票,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无不是他们都把所有人都当作敌人,或连自己也对提议没有信心,知道自己的提议根本站不住脚,没有多少人会支持他们,因此拒绝投票。不仅如此,二人还不断散发抹黑的言论,意图损害某一族群的名声来混淆视听,好让他们为拒绝投票找到理由。维基是个寻求共识的地方,我们认同若在普遍认同下可不举行投票而实行,然而在目前争夺不休的情况下,举行投票是唯一可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Wikipedia:投票就可被人随意解释,在状况对自己不利时就以“反文明”等理由拒绝投票,如果维基变成那样的话,那我们以后大概做什么事也不用投票就可随意决定了。不管怎样,在这议题上举行投票都符合中文维基的利益,首先,所有维基人都不用因为个别一、两个人的执着而被剥夺选择是否设立的权利;第二,对倡议设立zh-sg标签的人来说,一但投票获得通过,zh-sg标签的设立将更有合理性及合法性,日后将可减少很多针对zh-sg的攻击,面对责难时也可有依据辩解。试想想,连经过投票才设立的zh-hk标签也连番受生事者挑战了,那么未经投票的zh-sg标签日后所面对的挑战不会比zh-hk少。不管怎样,我们不能让真实事求事阿仁个别的两人来决定中文维基的大事,像是否增设zh-sg标签这样的问题上必须由所有维基人来决定,因此当务之急是把zh-sg标签移除或隐藏,待投票通过后才重新放回去。 --kknews 13:43 2007年1月23日 (UTC)

我觉得kknews应该对增加维基了解,而不是在无知的情况下胡乱指责他人。
首先,维基不是民主试验场,内文规定“寻求共识的主要方法是讨论,而不是投票。投票有时虽然有助表明共识,但应该小心运用,而其结果不应该强制是永久的。
在英文维基就说得更明白Don't vote on everything
Wikipedia:投票中也有“维基百科不是一种民主政治。一般情况下通过取得共识(consensus)达成的决议要优于一个严格的多数表决制(majority rule)的结果。但是,有时候对于某些事情使用投票方法,可以很快表明不同维基人的立场,而且可以显示什么意见是大多数人支持的,以此来帮助尽快的达成共识。共识是经由一群理性的维基人讨论而产生的。投票不是被禁止,但应该小心使用。
所以我与阿仁认为不需要浪费资源去投票,是非常符合维基规则的。反倒是kknews与你的同志们在无知的情况不断的违反、破坏维基的规则。港澳繁体标签的设立用投票解决根本就是错误,违反维基精神的作法。
我认为kknews必须向我与阿仁道歉,因为你无端攻击我们“不断发出反民主的声音”,这是非常严重的人身攻击。--真实事求是() 10:32 2007年1月25日 (UTC)
明显的,这句是“Don't vote on everything”而不是“Don't vote on anything”,有些争议性的事情总要投票决定的。从现时所谓的“民意调查”的结果来看,显然是你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如果两位一开始能够对自己的提议更有信心,不去攻击别的族群,也乐于先听取各方意见而后行,也不会有今天的结果。至于,事实如何,我想各位从两人种种言行可以看清楚,我就不必多说了。 --kknews 12:53 2007年1月25日 (UTC)
你竟然不道歉,看来我高看你了。
明显的是,在讨论中,你们已经提不出任何理由来反对新马简体,那为何还要进行投票?结果已经讨论出来了。与投票不同的是,在讨论中,反对是必须要列出理由的,而投票放一个(-)反对就可以了,很明显用讨论解决是比投票恰当的,投票很容易形成“多数暴力”的现象,要知道多数未必就是正确,若多数就是正确,那中国人就是全世界最正确的,而印度人则第二正确。如果你反对设立新马简体,请给出你的理由,若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站得住脚的理由,那新马简体就可马上成立,已经在讨论中解决了,完全没有进行投票的必要。
更明显的是,港澳繁体标签的设立明明有很多东西需要探讨,有很多反对意见,那些意见也还言之成理,为何会仓促以投票解决,结果搞到怨声连连,对其他维基人造成巨大影响,结果让正体字这政治味道浓厚的名词进入维基,最严重的是竟然没有页面让港台之外的繁体字使用者,严重违反了wikipedia:文明,将来还可能造成中文维基地区标签泛滥,让中文维基成为国际笑柄,这就是用投票解决问题带来的恶果!
我觉得设立港澳繁体标签的投票有进行检讨的必要,应该要先撤回那次投票的决定,然后改用讨论解决问题。请上次投赞成票的人主动提出撤回那次投票的决定,以显示你们是负责任的维基人。--真实事求是() 14:17 2007年1月25日 (UTC)
那就奇怪了,zh-hk标签是在有充分讨论的情况下才开始进行投票的,当时举行投票的目的就是希望收集更多意见,以及防止独裁,完全合法、合理。至于今天种种的争议,我认为是部分人一时大意没有从其他人的角度思考,或对问题理解不足才会造成的,zh-sg日后也会遇上相同的问题。反之,zh-sg标签在没有充分讨论下就直接放上去,不管有多少人支持或反对,都很容易被视为独裁者的行为,其公正性当然会令人质疑,因此我们才不管怎样也要争取投票。我之前也提出过,随便成立zh-sg后会面对很多挑战,因此举行投票证明其合法性是其中一个减少日后争执的方法。我建议你放下成见从另一个角度看,投票尽管无法消除所有争议,但它仍不失为一个减少日后面对种种麻烦的方法,无论对中文维基还是zh-sg使用者也是有利的。
另外,“正体”一词不是我们创造的,我们也不会用这个名称,把这个问题的责任放在我们身上是很不公道的。无论如何,在有zh-hk标签之前,zh-cn及zh-tw早已经开始称为“简体”和“繁体”了,在台湾一片“政治正确”的声音下,不管zh-hk有否设立,迟早也会有人要求把上面的“繁体”改成“正体”而爆发争议的。 --kknews 14:45 2007年1月25日 (UTC)
“不管有多少人支持或反对,都很容易被视为独裁者的行为,其公正性当然会令人质疑,因此我们才不管怎样也要争取投票”
看来你还是读不明白维基的规则,还是把投票当成维基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至于为何我会将台湾正体的出现,认为是你们的责任,请看回那次的投票,你对这问题的不了解,又再次显示了投票解决问题的弊病,一个对维基规则无知,搞不清楚投票内容,不去了解讨论投票内容的人,也能够投下(+)赞成票,来决定中文维基的前途。--真实事求是() 11:40 2007年1月29日 (UTC)
真实事求是, 你真是语出惊人, 竟然认为台湾正体的出现是香港人的责任, 从头到尾正体这词都是部分政治感强烈的台湾人的杰作, 香港人也只是寂默地接受了, 你就将别人的问题找另一户来背黑锅!? 请你向全香港人道歉! -- 同舟 13:28 2007年1月29日 (UTC)
首先,上面的讨论我从没有说过全都是香港人的责任,请不要在维基耍摸黑的肮脏手段。还是你与kknews一样,没有仔细看讨论就无知的乱说话。
至于香港人有没责任,由于没有地区标签的设立也不会有正体字的介入,香港人当然有责任。而且台湾正体四个字是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体”转换标签的投票的结果执行,里面有以下这段:
“在尊重投票结果下,香港用语转换表的页顶标签将被加入,并按多数人的意见,将新增的标签命名为“港澳繁体”,旧有的台湾用语转换表的页顶标签,则由“繁体”更名为“台湾正体”。
“台湾正体”的是那次投票产生出来的结果,香港人有没有责任?你自己说。--真实事求是() 15:13 2007年1月29日 (UTC)
你是, 你的回答仍旧是写下“香港人有没有责任?你自己说。”, 那次投票时所有人的焦点都是在是否加上香港繁体转换标签而没有理会“台湾正体”的问题性. 你尊贵的意见一刀切认为这是全都是香港人的责任, 你说投票不公正有漏洞, 但是次投票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和意见, 并不是只依靠你单方面认为的法西斯主义而通过, 一个月后你很有意见的为什么不动员投票将“台湾正体”改为“台湾繁体”? 另外请你引述文章时请将前面的“讨论期经过延长后,支持一方已详细解释清楚反对一方提出的质疑,但反对一方却没有新论点作出反驳。”都包括进去, 不要只拿对你有利的内容来攻击别人. 最后我不反对加上新马, 反正现在的布置也没有了之前的排板问题, 最好尽早决定是否将其他地区汉语都加进去, 免得以后又发生这种无益的争论. -- 同舟 16:04 2007年1月29日 (UTC)

我没有说过全都是香港人的责任,在早前的讨论我甚至没有提到香港人三字。Sameboat不要“生安白造”。对我而言“台湾正体”的事已由讨论解决,如果你有意见大可自己搞投票,没有必要我来做。我认为讨论最重要的是诚意,就事论事,不要用各种策略来对付对手,这里又不是政坛或商场,只是一个网上百科全书,有异见者不是敌人,不需要用手段,策略来对付人。

依讨论过程来看,讨论是于10月18日开始,10月27日就开始投票,间隔不过十天,10月28日赞成票就超过反对票的总数,即13票,大局已定。

而且投票的举行没有列在公告栏,很多其他地区的人都不知道,但在香港维基人布告板就明确列出。这样的操作手法,什么“支持一方已详细解释清楚反对一方提出的质疑,但反对一方却没有新论点作出反驳。”根本就是门面话而已。--真实事求是() 08:04 2007年1月30日 (UTC)

想说明以下几点:

1.希望阿仁在说别人地区中心时换个角度想想,说别人地区中心等如是一种人身攻击,假使我说你是新马中心也是一样道理的。想想大家来维基的目的吧,不是为了排斥对方吧?!
2.我支持中文维基百科应照顾不同人仕的需要,尤其是少数社群的意见,但是阿仁几次以这种理由不接受投票,及多次作出一些未经社群共识的改动,是不是指社群共识不重要?大众社群的意见便一定不合理?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说新马简体绝对要不得,但这种重大改动至少要有其他维基人和议吧,现在我却连应有的讨论也看不见...而真实事求是兄提到“要么全都不设地区标签,要么用词有异的地区全都可设地区标签”假若这是文明,我不能接受,这种非黑则白的立论我不明白如何可以在这里起到关系,而且也没道理拉到香港的习惯法来。香港也是有投票制度的。
3.我是支持可设zh-sg的,也将提议设到之前的投票页中可见,是早在真实事求是兄提出认为应改为zh-hant和zh-hans时。然而,香港人却在此一位置被看成逢新马维基人必反的情况。

最后还是建议大家不妨放低成见,事实上讨论已进行多时,若没有进一步的方案,我建议还是采取投票,将各个不同的方案提出并表决出认为最符合各个维基人及读者利益的。Stewart~恶龙 18:11 2007年1月23日 (UTC)

你要清楚的知道,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拿来投票的.不投票不等同不尊重整个维基社群.共识也是一种尊重大家的方法.阿仁 23:32 2007年1月23日 (UTC)

标签过长问题

[编辑]

若加语言标签会过长,可否把语言标签改成下拉式选单方式?这样方式是否要改动Mediawiki程式码?--Ellery 16:01 2007年1月23日 (UTC)

不知单单靠JavaScript能否足够应付?如果不能的话,看来便只能在php中修改。--Shinjiman 16:06 2007年1月23日 (UTC)

反对投票

[编辑]
1.马新不比港澳,港澳是地区不是国家,既然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自然受到承认,那么同样是国家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当然也要自然给予同等地位.不要把新马当成像港澳一样的地区.所以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投票.
2.我是为了避免多数暴力.这种事情太明显了不用解释.就这样,我不想在这件事情上浪费时间.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并不反对,所以我现在只需要一个共识.阿仁 23:28 2007年1月23日 (UTC)
某人在维基百科上发动什么港人大团结这种口号,就已经是多数暴力的前兆,我如果承认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马新中文的命运,等同给予马新中文在维基百科上灭亡的机会.阿仁 23:55 2007年1月23日 (UTC)
个人建议阿仁最好不要用这种思考方式去替别人乱贴标签,以为只要不是来自新马地区的用户就是敌人、会反对你的提案。事实上,就是因为这种硬碰硬的不良沟通态度,我相信有很多原本还算支持你意见的用户,也会因为你这种大刀一划对面是敌的态度,蓄意不出声或甚至反对。我想大家都听过太阳和北风在比赛让路人脱衣的寓言,你这一阵子的发言口气就像是北风,但除了因为语气不善树立越来越多的敌人之外,真的有成功说服更多人吗?--泅水大象 讦谯☎ 03:09 2007年1月24日 (UTC)
  • 引文:'"但是,有时候对于某些事情使用投票方法,可以很快表明不同维基人的立场,而且可以显示什么意见是大多数人支持的,以此来帮助尽快的达成共识。" --( Wikipedia:投票 )
  • 投票(en:straw poll, 民意调查) 为辅助达成共识之工具。投票结果不是共识。参阅元维基上之。---Hillgentleman | 23:40 2007年1月23日 (UTC)

民意调查的想法不错.但是要特别强调,是民意调查不是投票.阿仁 00:01 2007年1月24日 (UTC)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阿仁 00:21 2007年1月24日 (UTC)

为什么不用中文

[编辑]

我还是觉得…转换系统是有必要存在的。

文章是要用文字来表达的,什么字都可以。 对一个会八国语言的人来说。 只要看得懂字,同一篇文章的语意,用什么字都会得到一样的意思。

真正会有问题的是:语意,而不是用什么字。 不要把名词当形容词用。

中文就是中文。 繁体跟简体只是一个形容词。

为了统一中文语意的名词问题,应该要用转换器。如:计算机=电脑=computer,这部分只能靠维基来建设。 为了地区性的形容词汇,则应当另设一个词汇转换表。如:未经简化的中文字,叫繁体中文,已经简化的中文字,叫简体中文。我记得网站可以自动语言选择,看是那个地区的人在看文章。 为了语法问题,譬如有人提到检讨这词的问题:这是动词,一样的,可以用转换表的方式来达成,不过这个转换表必需维基来提供,但是由个地方的人来维护。

如果在这里吵的是两种字体的名字,还是一样,繁简的用法是我比较乐见的。 因为他只是个字,不是词汇。 字没有形容上或表示名称上的问题。词汇才有。

至于,有人说中文古文…我不得不说,我古文也还可以。 我能写文言文作文。

不过我比较怀疑,今日,文言文如何通行全世界? 对我来说文言文只是中文的一个语法,就像绝句,律诗一样。

很多的中文方言,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古字太多,而且一个字就可以是一个动词,或形容词。 这问题就反应在港澳的中文上。

我打这篇只是一个参考。 大家想想看。

这让我想到一件事…华人一盘散沙………… 我翻译过一次,2005年的欧盟版,我最后选择了日文的汉字翻译。而且,我最后没有把翻译给放上正式的版面。

结论:

入口只有一个:维基中文或中文维基。 每遍文章都加一个繁简转换,来转换字。 名词统一。 标签可以有新马,港澳,台湾,中国。来因应不同地方的语法。

澳门繁体

[编辑]

为什么要增加“澳门繁体”转换标签?难道港澳之间也有差异?-- By LNDDYL.(留言2014年10月2日 (四) 04:1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