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投票/頁頂自動轉換標籤
- 部份討論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各區
- 關於本頁來由,請參看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
- 請同時參看Wikipedia talk:馬新簡體標籤顯示民意調查中的討論
要求將頁面轉換正體/簡體改為繁體/簡體
[編輯]理由很簡單。正對異,簡對繁,要麼把簡體改成異體,要麼把正體改回繁體。何況所謂的「正」是相對於政權而言的,誰都認為自己的是「正體」。---- 霜>>φ(◎◎へ)Talk 03:10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我比較贊同恢復「台灣正體」,這樣既能保持「正體」的稱呼,又可以理解為「在台灣是正體,在大陸就不是了」。-- ran(留言) 03:14 2006年11月25日 (UTC)
- 其實還是「繁體」最合適,很中立的詞。---- 霜>>φ(◎◎へ)Talk 03:41 2006年11月25日 (UTC)
- 錯!「正體」才最合適!或許「簡體」可以改為「賤體」或「殘體」比較好! //(^O^);;; --影武者 05:43 2006年11月25日 (UTC)
- 倒不如把它們叫作『傳統中文/簡化中文』吧。--Shinjiman ⇔ ♨ 04:53 2006年11月25日 (UTC)
- 簡體/繁體,或者簡體中文/傳統中文,不過後者有些拗口,而且香港繁體標籤應該用什麼名字?我建議檢討一下當前的繁簡轉換政策。上次香港繁體標籤的設立我是投反對票的。因為我認為,繁簡轉換的機制應當僅用於繁簡字形的轉換,而不是不同地區用詞的轉換。轉換機制中詞彙轉換的設立,初衷是為了解決部分簡體字對應多個繁體字的問題,現在被用作用詞轉換帶來很多問題。本身不同的用詞就是一種知識,如果進行轉換就剝奪了讀者學習這一知識的機會。另一方面,這種不同的用詞並不是絕對的,現在中文世界交流這麼頻繁,各方的用詞早就互相滲透影響,我們在維基百科上反而畫地為牢可能並不明智。最後,因為中文斷詞困難,這種用詞轉換經常會產生很多莫名其妙的結果。所以我建議要麼僅僅設立繁簡字轉換,廢除用詞轉換,將不同的用詞在正文中註明;或者將繁簡字轉換與用詞轉換分離:全局的字形轉換與局部的用詞轉換,也就是說,設立適用於全中文維基的繁簡字形轉換表,另外在文章內設立地域相關的用詞轉換表,避免全局用詞轉換帶來的歧義。--Alexcn 05:34 2006年11月25日 (UTC)
- 其實還是「繁體」最合適,很中立的詞。---- 霜>>φ(◎◎へ)Talk 03:41 2006年11月25日 (UTC)
我贊同叫臺灣正體或者傳統中文,但絕對反對改為繁體。漢字誰是正誰是偽不是靠領土大小、人口多寡和經濟勢力來決定的,而是看誰的文化最正和道義最正決定的。中共對傳統文化之破壞有目共睹。我是中國大陸人,可我在參數設置中都是設為正體字的,也沒有覺得不適應。而且,簡體字與異體字也不等同,兩者不可混淆。很多中文字也不止正體與簡體兩種寫法。--左圖右史 06:04 2006年11月25日 (UTC)
- 誰是正體不是文化決定的,而是由統治者的立場決定的。對於商朝甲骨文是正體,秦始皇滅六國文字唯以秦體為正,清朝以康熙字典為正,民國以繁體字、共和國以簡體字為正。很顯然每個人都說自己的字是正體。---- 霜>>φ(◎◎へ)Talk 07:22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正體」一詞最大的問題是不中立。至於正統道義等等,不是維基能判斷的。維基只是百科全書,完善條目是一切政策制定的出發點,至於個人傾向還是放在一邊的好。--Alexcn 07:04 2006年11月25日 (UTC)
分離轉換(表)和用詞的建議很好。至於"Traditional Chinese"本身的異寫(只是<-->只是),我想就是所謂港澳繁中的來源,其實大可不必,我認為港澳台朋友不會不明白;如果真的要詳細說明,不如在維基詞典等空間發表吧。也許這樣吧,考慮左兄的建議,「繁體」改成「傳統中文」四字,此功能應當兼容「港澳繁體」。傳統中文可以免除正簡或繁簡的歧義問題。--Xieza 06:14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正簡體的字在語義上也有區別。我以前看過一位大陸教授專門寫的講詞語的書。就說「檢討」一詞,在臺灣就相當於大陸的「總結」一詞。而在中國大陸,這個詞是個非常嚴重的詞,是做了錯事後才能用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樣。--左圖右史 06:38 2006年11月25日 (UTC)
- 的確,不過這可能已是過去式了。記得在1990年代中港兩地教師交流的初期,就發生過這樣的問題。當兩地教師的聯合活動完結,「一起坐下檢討這次活動」時,惹來了大陸教師的反感。在雙方把要做的事情說明清楚之後,大家才知道原來是一場誤會。--石添小草 07:06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檢討等一些和大陸不一樣的詞滙是受日本殖民影響,日語裏「檢討」就是討論。「正體」明顯感情色綵嚴重,意指簡體為「異體」,真不明白以「中立」為支柱原則的維基怎麼會採用這樣的詞滙。---- 霜>>φ(◎◎へ)Talk 07:15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沒必要這麼劍拔弩張吧。很顯然這是一種文革思維,即不是黑就是白,不是正就是異。從字形來看,簡體字還真是異體字。不過上面的同仁是明顯泛政治化了。--左圖右史 07:21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我不認為這是什麼文革思維。我記得以前一直都是簡體、繁體用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正體」了。---- 霜>>φ(◎◎へ)Talk 07:27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沒必要這麼劍拔弩張吧。很顯然這是一種文革思維,即不是黑就是白,不是正就是異。從字形來看,簡體字還真是異體字。不過上面的同仁是明顯泛政治化了。--左圖右史 07:21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檢討等一些和大陸不一樣的詞滙是受日本殖民影響,日語裏「檢討」就是討論。「正體」明顯感情色綵嚴重,意指簡體為「異體」,真不明白以「中立」為支柱原則的維基怎麼會採用這樣的詞滙。---- 霜>>φ(◎◎へ)Talk 07:15 2006年11月25日 (UTC)
- 的確,不過這可能已是過去式了。記得在1990年代中港兩地教師交流的初期,就發生過這樣的問題。當兩地教師的聯合活動完結,「一起坐下檢討這次活動」時,惹來了大陸教師的反感。在雙方把要做的事情說明清楚之後,大家才知道原來是一場誤會。--石添小草 07:06 2006年11月25日 (UTC)
因為繁體字這種說法多為大陸人用,這樣難道不會覺得大陸中心嗎?如果覺得台灣中心也不好。那就用「傳統中文」、「簡化中文」。何如?--左圖右史 07:32 2006年11月25日 (UTC)
- 多少會有一些大陸中心的成分,但是至少我認為目前用語中最好的一個,因為「簡」「繁」並沒有感情色綵存在。至於「傳統中文」「簡化中文」這種不倫不類的用法隻怕更多人會反對。---- 霜>>φ(◎◎へ)Talk 07:36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我只知道英文把正體字寫成Traditional Chinese,不過不知道簡體字的英文是什麼。順便說起,雖然臺灣被日本統治了50年,不過香港卻只被日本統治了幾年。因此,諸如「檢討」等字,個人猜想應該還是古漢語用法,後來又傳到日本。而且,現在普通話的語法與口音,均離古漢語相差甚遠。台語、吳語等南方方言倒是比較接近古漢語。--左圖右史 07:41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檢討一字在香港是英文evaluation的對譯。意謂事後討論總結經驗。很久以前香港人也認為檢討有問罪之意,現在則否。文化不同,對同一事有不同看法。HenryLi 11:55 2006年11月25日 (UTC)
- 中文自己的詞滙沒必要去參攷英文吧。檢討的確可能是古漢語用法,不過我認為還是受日本影響。--霜>>φ(◎◎へ)Talk
- 我只知道英文把正體字寫成Traditional Chinese,不過不知道簡體字的英文是什麼。順便說起,雖然臺灣被日本統治了50年,不過香港卻只被日本統治了幾年。因此,諸如「檢討」等字,個人猜想應該還是古漢語用法,後來又傳到日本。而且,現在普通話的語法與口音,均離古漢語相差甚遠。台語、吳語等南方方言倒是比較接近古漢語。--左圖右史 07:41 2006年11月25日 (UTC)
- 請各位就事論事不要跑題。特別提醒影武者不要毒化討論氣氛。現在討論話題有:
- 「正體」標籤是否需要修改
- 若改,如何修改,各個標籤用詞如何保持一致。
- 請就上述問題繼續討論。我的意見:traditional chinese應指繁體字,simplified chinese應指簡體字或簡化字。但是台灣所指的「正體字」僅僅是繁體字的子集。而且我們也沒必要拘泥於英文。希望能找出中立、客觀,各方都能接受的結果。--Alexcn 08:08 2006年11月25日 (UTC)
我認為應用正體,因為沒有PRC的簡,又何來ROC/HK的繁呢? 至於在正體前分別冠上台灣及港澳,並無不妥,事實兩地用字是有分別。 我認為反對者如早前問版面列表中的中文版面為何最後一樣,都是大XX主義者。--Onon19820531 08:22 2006年11月25日 (UTC)
- 雖然沒有簡體就不會有繁體的概念,但不代表就應該用「正體」。我反倒覺得你是大XX主義者。遺憾的是維基現在已經很少能聽到大陸人的聲音了。另外我想問的是,原來維基一直用「簡體/繁體」用很長時間了,什麼時候改成「簡體/正體」的呢?理由??---- 霜>>φ(◎◎へ)Talk 08:31 2006年11月25日 (UTC)
- 人都是這樣的,覺得佔了便宜就要裝作沒什麼的樣子,假裝看不到沒佔到便宜的人眼紅。台灣先佔用了「正體」一詞,所以就叫大陸人不要想太多,說正體是中立名詞云云,其實哪個心裡沒有一絲一毫覺得佔到「正」字便宜的感覺。如果真的沒有,我想他的中文大概沒學到精髓。如果今天是大陸先佔用「正體」一詞,情況可能就豬羊變色了。話說回來,大陸人自己也習慣叫自己為「簡體」,如果真的對「正體」這個詞這麼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現在開始拚命叫自己為「正體」,以現在的國際、政治、文化、人口實力,用不了多久「正體」兩字就變成大陸的了,信不信?(笑) 台灣很多人都愛用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國語辭典,我們來看看那本辭典對正體二字的解釋為何:[1]--百楽兎 11:42 2006年11月25日 (UTC)
因為從來就沒有所謂繁體,而中文字不是由簡體字繁化而來,所以叫繁體就不恰當。至於是不是正體,對台灣和港澳來說,就是正體。對大陸就不知道了。在未廣泛推行簡化字之前,中文就是中文,書體就係楷書。在之後,中文仍是中文,簡化字就是簡化中文,書體叫簡體也可以。所以如果叫正會令人覺得冒犯,叫港澳楷書,台灣楷書,大陸簡體也可。HenryLi 12:14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我也知道叫繁體好像刻意說「傳統字」太繁,但是你認楷書一詞很多人會明白嗎?要兼顧中立和普及程度,還是用繁字較好。說到繁體中文應否叫繁,相信絕大部份香港朋友都很清楚--香港市面上所有提及「繁簡」概念的產品和網頁,甚至香港政府都稱之為繁體中文。香港人對這個概念很模糊,只有較為執著於傳統字的朋友認為正體才是恰當,可是又失卻了中立。故此,這正正是順得哥情失嫂意,說正體,簡體就「好像」是異體;說繁體,傳統字就「好像」是太繁瑣。「正體」按不同人的觀點,可以指不同形式的語言概念(不必是漢語,其他語言都可能因政治原因有此情況),既然如此,還是叫繁體吧。--Xieza 12:56 2006年11月25日 (UTC)
- 所謂台灣正體、香港繁體,不大正確,香港與台灣字型上是一樣的,所謂不同是名稱等的用法,但簡體則有字型上的不同。現在的表達方式卻像有三種不同的文字系統似的,我認為應命名為『簡體』『正體(港澳)』『正體(台灣)』,這樣才可以表達字型系統只有兩種。主體是正體而不應是地方,『正體(台灣)』代表:正體字、於台灣地區用法,但如果『台灣正體』感覺是:台灣的正體字,而非正體字在台灣的使用。--Onsf 16:12 2006年11月25日 (UTC)
算了,看來在港台人霸占下的維基里討論這個問題不會得出任何結論。你們喜歡正就正吧,我也懶得管了。---- 霜>>φ(◎◎へ)Talk 01:05 2006年11月26日 (UTC)
- 罷占?--Theodoranian|虎兒 =^-^= 01:47 2006年11月26日 (UTC)
- 說霸占是誇張了,但是現在來自大陸用戶的聲音微弱確是事實。--Alexcn 03:17 2006年11月26日 (UTC)
既沒有簡體字,也沒有繁體字。中國大陸是叫「簡化字」。-Hello World! 02:10 2006年11月26日 (UTC)
- Salvête Omnês!能否告訴我「繁體字」在大陸叫什麼。--Alexcn 03:17 2006年11月26日 (UTC)
- 繁體和簡體只是相對而言來說的。您認為「繁」字是什麼字?是繁體還是簡體?我同意上面HenryLi所說,從來就沒有所謂繁體。但依一般人日常使用而言,使用「繁體字」三個字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Hello World! 04:03 2006年11月26日 (UTC)
繁/簡體的稱呼,確實含有簡優繁劣之意;而正體字的稱呼,又有貶對方為異、偽的意思。二者都不中立,但正體字這名稱的不中立性質更甚。而且正體字這稱呼依我的印象似乎只是出於政治人物的口,是一些政治人物的原始研究,並非正式名稱,政治味道濃厚。在沒有經過討論的情況下,中文維基會用這樣的名詞令人吃驚,也不恰當,到底是誰改的?誰知道來龍去脈?
正體字的稱呼極不恰當,爭議甚大。如果是指創造先後而言,那甲骨文才是正體字。應用人數多寡而言,那簡體字也可視為正體字,而小篆是中國第一種全國統一的文字,也有資格稱為正體字。
為何中文維基會不經過討論就做出這種必定會引起爭議的修改?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要知道中文維基是地球人的,不是台灣人的。--真實事求是(☎) 13:12 2006年11月26日 (UTC)
- 其實對於用「正體」還是「繁體」的爭論,只要我們拋開政治上的異見,就很容易找到答案。首先,「正體」是一個有歧義的詞,百楽兎給出的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國語辭典就已經清晰地列出關於「正體」的一大堆歧義,請見[2],而繁體是沒有歧義的,請見[3]。其次,在全球知名網站的台灣版本中,都是用到「繁體中文」一詞,如:Yahoo奇摩、Google台灣。以上可見「繁體中文」比「正體中文」更常用,而且沒有歧義,其它全球的知名網站都是用簡體和繁體來區分兩種字體的。--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4:35 2006年11月26日 (UTC)
我個人認為還是「簡體」「繁體」這種預定俗成的說法比較好,比較中性。我不知道是不是「繁體字」在台灣的官方叫法為「正體字」,或者到底有多少人對此說法認同。在大陸,「簡體」也只是俗稱,這裡沒有「簡體字」,只有「漢字簡化方案」,「簡體字」的正式叫法為「規範漢字」,這是不是比「正體字」的叫法還霸道?倘若我們發動「正名」,你們是什麼感覺呢?絕大多數大陸人對「繁體字」還是非常有感情的,並且對「繁體字」閱讀沒有障礙(包括我),但同時很多人對漢字的簡化也是抱著認可和讚賞態度的。當一個大陸人看到首頁上「正體字」標籤時,他可能認為是對他所熟悉的「簡體字」以及價值觀念的歧視」。不同背景的華人為了一個目標走到一起,理應互相尊重。可能樓上的一些人對漢字的簡化或者更深一層次的什麼東西不滿,於是把情緒在這裡發洩,上綱上線,那我可否理解你們是在宣揚或者挑釁什麼東西。這是不是和維基的原則相違背呢?--lastman 18:46 2006年11月26日 (UTC)
- 那麼就改成「簡體」、「繁體(台灣)」、「繁體(港澳)」,會顯得比較中立,況且這是用戶界面,主要的目的是要讓人看懂,而不是去宣傳某一種字體的正統性或者優越性。-- ran(留言) 19:27 2006年11月26日 (UTC)
- 樓上的你錯了!我建議最好還是分類為「大陸簡體」、「台灣正體」、「新加坡簡體」、「港澳繁體」比較好!--中華英雄 20:23 2006年11月26日 (UTC)
- 我這樣解釋吧:假如有人把繁體字條目移動到正體字,別人肯定會以不中立為由,把條目移動回去。條目尚且如此,何況用戶界面呢?我們以中立為根本的維基百科,怎麼會讓這種不中立的詞語存在於用戶界面中?我同意上面繁體字用戶真實事求是的觀點,這完全違背了維基百科的精神,不但讓人驚愕,也非常的不恰當。
- 我知道有很多人對簡體字有敵意,認為簡體字是對漢字的褻瀆。可是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個人的主觀意識絕對不應該影響到維基百科的內容。更何況這是維基百科的用戶界面,是體現維基百科對讀者基本態度的地方。在這種場合裡,維基百科怎麼能讓個人觀點淩駕於中立精神以上呢?「繁體中文」是約定俗成的說法,Yahoo台灣和Google台灣也在使用,為什麼大家就不能接受呢?
- 所以我認為「正體」應該改為「台灣繁體」或「繁體(台灣)」。「台灣正體」我也可以接受,但是這終究不是最中立的說法。
- -- ran(留言) 21:37 2006年11月26日 (UTC)
- 那麼既然ran先生認為「繁體」才是中立的看法,要不要依照另一位影武者用戶的鄙視主張,就是「簡體」改為「賤體」或是「殘體」可以嗎?--中華英雄 21:46 2006年11月26日 (UTC)
- 「賤體」、「殘體」是明顯的貶義詞,不管是誰在使用,用在什麼場合,都帶有非常明顯,非常偏激的鄙視意義。這和「繁體」的用法相差太遠了,「繁體」不但是約定俗成的說法,是被Google和Yahoo等國際網站所採用的中立詞語,而且很多大陸人提到繁體時,都是帶有正面的感情的,都會說「繁體字比較好看」,甚至還有人想要「學校教授繁體字」、「國家恢復繁體字」,假如「繁體」是貶義詞的話,那還會有這樣的說法嗎?-- ran(留言) 21:57 2006年11月26日 (UTC)
- 「繁體」本來就是貶義詞,「繁」就是「繁複」之意,也算貶稱為「煩體」。所以還是「正體」比較好聽,因為是「正人君子」所使用的文字。--中華英雄 22:32 2006年11月26日 (UTC)
- 「繁體」什麼時候變成貶義詞了?那麼Yahoo和Google用「繁體」兩字做什麼,不怕被人罵嗎?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對「繁體字」是如此定義的:
- 書寫筆畫較繁的字體。如「邊」是「边」的繁體字,「擔」是「担」的繁體字。簡稱為繁體。
-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把自己的正字叫做「繁體字」,這足夠證明「繁體字」不是貶義詞。(「繁」本身是中性詞,指事物「眾多」,而繁體字的筆畫比簡體字眾多,是客觀事實。而且以「繁」組成的褒義詞也很多,比如「繁盛」、「繁榮」、「繁華」、「繁茂」等,為什麼一定要取「繁複」之意呢?)
- 還有,你說「正體」是「正人君子」所使用的文字,就更加證明「正體」的說法是不適合維基百科的。維基百科是中立的場所,不是宣傳陣地,我們既不應該刻意用貶義詞,也不應該刻意使用褒義詞。
- -- ran(留言) 23:02 2006年11月26日 (UTC)
- ran先生是擁有加拿大國籍的華人,好像太不了解現在台灣人的思維。我認為還是「台灣正體」最好,你可以去上「外獨會」的網站看看……。--中華英雄 06:25 2006年11月27日 (UTC)
- 哪裡不了解了?這件事和外獨會又有什麼關係?請拿出具體的論點來。-- ran(留言) 06:32 2006年11月27日 (UTC)
- 原因只有這四個字──「政治正確」,ran先生明白了嗎?請參考右邊的文章連結。--中華英雄 06:50 2006年11月27日 (UTC)
- 「正體」這個帶有明顯價值評判色彩的詞語,為什麽比「繁體」政治正確?你還是沒有拿出具體的論點來,我上面提出了一大堆論點和論據,國語辭典的定義都給出了,你卻好像沒看見似的,卻開始給我扔網站連接,拿我的國籍說事,這樣還怎麼討論?請問「正體」和「繁體」相比,哪一個比較中立?哪一個更加適合全世界用戶共同使用的,一向以中立自詡的中文維基百科?大陸對簡體字的正式稱呼是「規範漢字」,試問假如維基百科也跟著這樣叫的話,大家能夠接受嗎?-- ran(留言) 06:59 2006年11月27日 (UTC)
- 我看再這樣爭執下去也是沒完沒了,那麼我尊重ran先生的建議,但也希望擁有加拿大國籍的ran先生,可以尊重一下台灣人的觀感,感謝你到此與我討論這個題目。--中華英雄 07:17 2006年11月27日 (UTC)
- 「正體」這個帶有明顯價值評判色彩的詞語,為什麽比「繁體」政治正確?你還是沒有拿出具體的論點來,我上面提出了一大堆論點和論據,國語辭典的定義都給出了,你卻好像沒看見似的,卻開始給我扔網站連接,拿我的國籍說事,這樣還怎麼討論?請問「正體」和「繁體」相比,哪一個比較中立?哪一個更加適合全世界用戶共同使用的,一向以中立自詡的中文維基百科?大陸對簡體字的正式稱呼是「規範漢字」,試問假如維基百科也跟著這樣叫的話,大家能夠接受嗎?-- ran(留言) 06:59 2006年11月27日 (UTC)
- 原因只有這四個字──「政治正確」,ran先生明白了嗎?請參考右邊的文章連結。--中華英雄 06:50 2006年11月27日 (UTC)
- 哪裡不了解了?這件事和外獨會又有什麼關係?請拿出具體的論點來。-- ran(留言) 06:32 2006年11月27日 (UTC)
- ran先生是擁有加拿大國籍的華人,好像太不了解現在台灣人的思維。我認為還是「台灣正體」最好,你可以去上「外獨會」的網站看看……。--中華英雄 06:25 2006年11月27日 (UTC)
- 看來又要辦個投票,讓大家決定該用台灣正體還是台灣繁體好了。--Computor 23:58 2006年11月26日 (UTC)
- 沒有錯,所以希望部分朋友不要誤會「正體」這個用語在台灣被某些人推廣使用的目的是為了挑釁「簡體」,事實上,個人推測馬英九使用此一用語與其說是為了和簡體對抗,不如說是以另一種形式和泛綠比賽誰比較能嗆中共,以一改其支持漢語拼音給人的觀感,其目的應是對內。只是這個當下,簡體不免被吃豆腐而已。
作為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普通維基人,我認為「正體」這個詞確實有些有失中立。漢字是一種歷經數千年演化的書寫方式,沒有一種漢字字體比其他字體更「正」。簡體和繁體只是從如何書寫的角度加以區分的,簡體和繁體這兩個詞本身是中性詞,沒有正面或者負面的意義(至少目前在中國大陸這邊沒有從中添加多少正面或者負面的意義)。因此我不贊同上面一位朋友所稱「繁體」是個貶義詞的說法。如同lastman所言,中國大陸這邊,從上小學起,教授現代漢語的老師(中國大陸稱為語文教師)就強調要寫「規範漢字」、「標準漢字」,即現在俗稱的簡體字。如果未來中國大陸的維基人也要求正名,上面的「簡體」標籤將變為「規範字體」、「標準字體」之類的名稱。這樣改,恐怕港澳台等使用繁體字的朋友也多少會感到不合適和無法接受吧?因此,我覺得應儘量避免在中文維基百科中涉及用戶體驗的環節出現一些明顯有爭議和不夠中立的詞語。--漢龍對話 06:52 2006年11月27日 (UTC)
- 昨晚我看到一個香港的電視節目,說外國掀起了一股學中文的狂熱。(對繁體/正體使用者)可悲的是,他們學的都是簡體中文。如果這個趨勢持續,簡體字在外國人眼中才是正統的中文字(「正體字」),而「傳統中文」將來則可能不被國際承認了。 -- Kevinhksouth (Talk) 07:13 2006年11月27日 (UTC)
- 我認為中文簡繁正體並不是依「老外眼中的中文」來做認定啊!Traditional Chinese是學習中國文學、中國歷史等等科目的必備文字,就算是歐美人士要學這一學科,都是要懂Traditional Chinese的,且國際並沒有承不承認的問題吧,有在流通使用的語言就是存在。而要加上地名的話,是否應該通通都加?變成中國簡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這樣。沒道理只要台灣、港澳的加,簡體一樣也要加地名。又或者是乾脆通通不要加地名,就簡體、正體、繁體就好了,反正各地的人自己知道要去點那一個,何必畫蛇添足硬加地名? Ccjudy 09:28 2006年11月27日 (UTC)
- 香港與台灣用的字是一樣的,所以如果台灣的叫正體則香港的亦應叫正體,台灣叫繁體則香港應叫繁體,沒可能一個叫正一個叫繁。我之前說了,台灣正體、香港繁體,表現出來的感覺是兩種不同的文字系統,實際上是同一種系統兩種不同的表達,所以我認為不應把地區放前作主詞,現在的表現好像台灣正體是台灣用的特別文字,港澳繁體是港澳用的特別文字,這是不正確的。應用『繁體(台灣)』/『正體(台灣)』與『繁體(港澳)』/『正體(港澳)』,以表達出是同一個正體/繁體,只是有地區使用差異。(實際上只是處理譯名時的差異=_=)--Onsf 13:15 2006年11月27日 (UTC)
- 之前常有人會質疑巳經有粵語維基,為什麼中維基會加上一個港澳繁體,正是名字上不清晰,造成別人看了就想成是港澳專用的文字=粵語,實際上內容是和台灣正/繁體沒有差別,只是譯名轉換。所以這名稱是應該要更改的。--Onsf 13:23 2006年11月27日 (UTC)
- 我在上面都略提過了,中文/粵語維基(甚麼也好,總之是用中文字的維基)根本用不著什麼港澳繁體,那只是不知哪位朋友自行創作。問問台灣朋友,你們寫台灣會否經常寫成臺灣,「才」字會否寫成纔,「只」會否寫成祇?我明白港澳台朋友寫同一種字體,有不同寫法,又有不同詞彙,不過實在不需要專門做個轉換頁。--Xieza 16:01 2006年11月27日 (UTC)
提醒討論的大家一件事,這次的變更是經過正式投票的,過程可以參考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我不理解的是經過討論定案的事為何現在又跑出一堆問題,當然不是投票後就不能改,只是這樣會不會有一點沒完沒了。
其次我個人以一個台灣人的立場出發觀察,繁體與正體兩種稱呼在台灣都有人使用,但說真的沒有幾個人會很在乎這件事,會有正體中文這樣的稱呼是台灣的教育部推廣的(只不過馬英九名氣大,很多人以為是他帶頭的,其實應該不是,應是某些文化人士提倡,教育部與馬英九先後響應)事實上近期以來也逐漸成為一種正式稱呼,許多報章開始使用這個詞,但是是不是帶有政治意味?我不這樣認為,會使用正體這樣的稱呼是相對簡體字而來,其標榜的是「正統的中文文字」的意義,是一種從文化出發的想法並不是出於政治動機,是提醒大家以中文的字體來說,繁體中文是正統的中文字這樣的角度,就以部分人的角度來看(這裡強調這不是我個人意見),被稱為繁體中文其實是貶抑,繁體就是正統傳統的中文字,支持正體中文字的人認為簡體字不是正統的中文字,是政治上人為的政策結果,不是一種正常的文化演變,例如樓上提到的台、才、只等這些是自然演變,早在中國政府推動簡化字政策前就存在的,但是現有的簡體字許多是人為創造然後由政府推行的,因此他們認為兩者不可相提並論,因此推動正體中文的稱呼,成為台灣教育部、部分政治人物與許多文化人士大力提倡的一種稱呼,當然以實用的角度出發,簡體字使用者較多,書寫也省事,但是簡體字不是正統的中文字,把正體字稱之為繁體字與簡體字相提並論,這對某些台灣文化界人士來說是不可以原諒的,當然多數的人對此事沒啥感覺的,只有少數敏感人士特別厭惡繁體一詞,以上所述是我所知正體中文一詞的來源,提供討論者參考。我個人認為,正體中文一詞實際上已經逐漸在台灣文化界與教育界形成共識,事實上我也從來沒看過有任何台灣人反對正體中文一詞(恕我孤陋寡聞,我真的沒見過反對意見),反而是贊成者居多,由此觀點出發,使用台灣正體一詞,應是台灣主流看法。我個人認為既然此次增加港澳繁體標籤主要是為了方便不同地區繁體使用者在區別上方便,使用當地成為主流的名詞應是正確做法,當然海峽對岸的朋友許多人可能看了認為刺眼,真的這麼困擾的話,要改無不可吧?!反正台灣多數人根本不在意,只不過是什麼是主流使用的詞應是百科應該採用的,這是我的看法,畢竟標籤是為了使用者的區隔方便,用該使用群地區正確的詞才是正確吧?
至於上面有朋友提到台灣教育部的辭典提到繁體一詞等等,其實正體中文一詞的產生恐怕是這兩三年的事,台灣教育部編寫辭典是在這之前。 --robinhou 18:33 2006年11月28日 (UTC)
- 大部分我是同意,但我不太同意正不正統這種東西,傳統的「正統」觀念,不是一個好東西,是被利用來打擊異見的利器,就像某些宗教很喜歡強調正信,其實也是在打擊新興宗教。不過,即使如此,我這裡的論述層面和「真實事求是」及「travel」講得不同,希望二位在這裡別引用我的話,若有空我會直接和你們對話。
- 至於是誰先推廣的是另一回事,喊得最大聲的的確是馬英九。未命名 18:53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您說的也是,正統不正統的確是一種本身就帶有一點偏見的東西,搞不好一開始直接英翻中成「傳統中文」還比較好些呢,現在這樣的稱呼講繁體有人不滿意,講正體有人不爽,真的是莫名其妙何苦來哉。
- 的確馬英九是很大聲,不過我想那是他本身的媒體能見度高,故我們會這樣認為,在他之前就有人提倡並見諸媒體,馬英九隻不過是跟著喊而已,搞得看起來就好像是馬英九大力提倡,當然可能是因為我很討厭馬英九所以會這樣想...--robinhou 19:15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我覺得把討論轉移到「政治正確」上就是一個錯誤. 目前的討論內容來看,大陸對於「台灣正體」的用法政治未必正確,台灣對於「繁體」的用法也是政治不太正確,因此以政治正確的理由來討論,永遠不會有結果。
何況,中文wikipedia又不是大陸或台灣的網站,為什麼要遵守那裡的主觀性的政治正確呢?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42 2006年12月1日 (UTC)
- 您說的有道理,但是就我看來,會從繁體改成正體,然後引發一連串問題,這些通通都是政治正不正確導致的結果,反對繁體與反對正體的看法基本上多少都帶有些微的政治角度,所以啦,如果不想辦法找一個更好的名詞替代,我認為這個討論永遠沒完沒了,就算辦了投票也沒有,因為永遠都會有人提出意見--robinhou 17:11 2006年12月1日 (UTC)
- Shizhao的這句話「中文wikipedia又不是大陸或台灣的網站,為什麼要遵守那裡的主觀性的政治正確呢?」說的很有道理。--travel 17:18 2006年12月1日 (UTC)
- 中文維基不僅僅只有台灣用戶,「正體」這個詞會有政治、地域偏向,本身就違反避免地域中心、中立的觀點兩項方針。維基作為國際網站用「正體」屬於偏向台灣用戶,請行政員考慮行動。64.94.46.59 14:09 2006年12月22日 (UTC)
這邊的網民以訛傳訛,台灣人稱呼「正體中文」的比例極少!台灣教育部的「正體字」解釋跟正統一點關係都沒有
[編輯]「正體中文」一詞我的印象是先出現在 Mozilla Taiwan 的翻譯者的個人發明,後來隨著 Mozilla 的 fans 推廣。但不代表使用 Mozilla 中文版的人就認同這種翻釋。所以至今還是小眾用法。這種命名方式就跟國民黨政府把 Mandarin 叫做「國語」一樣彆扭!! 語言、文字跟桌、椅、車子、電腦、作業系統、牛肉麵一樣,每個人都在用,誰實力強,誰就是老大,把 OS 叫做正宗作業系統就會讓更多人認祖歸宗嗎?誰是老大也不重要,重點是要如何溝通?要求香港人、馬來西亞人、或美國人說「國語」不會很怪嗎?這種取名方式,我覺得帶有自己安慰的性質。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所說的「正體字」,是指跟那個字的起源或演進符合,每一個筆畫都可以有涵義的字。至於因為人偷懶省筆或寫錯的字,因為是有頭有臉的人寫的,(或是人家取名字為了筆畫而造字),一直流傳下來,這個就不是正體字,是同一個字的其他以訛傳訛或習用的寫法。這跟什麼政治正統一點關係都沒有! 請大家不要再以為台灣人都喜歡叫「正體中文」了。厭惡但沒時間也不想理會的可能才是台灣主流。--Neil68 00:20 2006年12月14日 (UTC)
- 恐怕不是以訛傳訛,而是有些人在故意模糊事實。若在台灣也是小眾所用的名詞,那當然不適合在維基使用。此外,這名詞不適合在維基使用的因素還有此名詞被馬英九一宣傳,有了政治意味;這名詞歧意多、不中立等。--真實事求是(☎) 14:55 2006年12月14日 (UTC)
- 其實我還蠻同意你說的「有些人在故意模糊事實」,因為有大量「正體中文」的沙豬在這裡推銷他們的「正體中文」稱呼,連帶使得這裡的香港或大陸的人以為台灣就叫做「正體中文」。其實沒有,完全沒有!台灣外交部的官方網頁我看也是承包網頁的人的個人意見,就看看外交部怎麼答覆。如果來到台灣,找人問「正體中文」,我看 90% 以上沒聽過什麼叫「正體中文」(就算馬英九曾在電視前推銷,恐怕他的 fans 也不會記得這件事)。畢竟在台灣,能有時間上網不斷推銷這種說法的,就是那一些族群。他們的聲音可以在這裡大聲叫,但這就是網路特性,一家小店也可以在網路上搞得像世界級企業。事實上,主流用法根本沒注意到那小角落的聲音,而不是不反對。因為根本還不成氣候。結果他們花時間(專職的??)拚命堅持,用投票法決定百科全書的編輯,這種多數暴力,真的很荒謬。網路上搞投票最好笑!你要調查意見,取樣要有代表性,討論的事務跟投票人要有切身相關。隨便號召一群同好來投票表決,真是完全強姦了民主投票的意涵!--Neil68 04:57 2006年12月15日 (UTC)
- 所以這次「正體字」事件表面上看是小事,其實性質很惡劣,包括欺騙、不尊重甚至污辱恐嚇其他地區的維基人(你可以看一看我的討論頁)、包庇錯誤、扣帽子、將政治帶入維基、漠視維基規則等。這也是為何我反對到底的原因。沒得商量、妥協,手段實在是太惡劣了,如果讓他們得逞,那中文維基就沒有了將來,這次很可能只是投石問路之舉,如果小的搞成功,將來就搞大的。必須在這次事件上遏止他們繼續惡搞。我甚至認為這次是中文維基設立以來的最惡劣事件。
- 其實我還蠻同意你說的「有些人在故意模糊事實」,因為有大量「正體中文」的沙豬在這裡推銷他們的「正體中文」稱呼,連帶使得這裡的香港或大陸的人以為台灣就叫做「正體中文」。其實沒有,完全沒有!台灣外交部的官方網頁我看也是承包網頁的人的個人意見,就看看外交部怎麼答覆。如果來到台灣,找人問「正體中文」,我看 90% 以上沒聽過什麼叫「正體中文」(就算馬英九曾在電視前推銷,恐怕他的 fans 也不會記得這件事)。畢竟在台灣,能有時間上網不斷推銷這種說法的,就是那一些族群。他們的聲音可以在這裡大聲叫,但這就是網路特性,一家小店也可以在網路上搞得像世界級企業。事實上,主流用法根本沒注意到那小角落的聲音,而不是不反對。因為根本還不成氣候。結果他們花時間(專職的??)拚命堅持,用投票法決定百科全書的編輯,這種多數暴力,真的很荒謬。網路上搞投票最好笑!你要調查意見,取樣要有代表性,討論的事務跟投票人要有切身相關。隨便號召一群同好來投票表決,真是完全強姦了民主投票的意涵!--Neil68 04:57 2006年12月15日 (UTC)
馬英九對正體字的談話,供大家參考。--真實事求是(☎) 15:33 2006年12月24日 (UTC)
台灣教育部的正式回覆
[編輯]承辦單位:國語會
回覆內容:
○先生 您好!
對於 您關心臺灣語言文字發展的精神,至感敬佩。
有關「正體字」、「繁體字」名稱乙節說明如下:本部自民國62年即開始進行國字整理工作,85年公告並推行國字標準字體楷、宋母稿,國民中小學科書亦採用本部頒定之標準楷體字。相關字辭典則以「正字」、「異體字」稱之。「正字」是指據本部於民國70年間所整理的常用、次常用、罕用等三正字表;「異體字」則是指對應正字的其他寫法。
有關「繁體中文」、「正體中文」兩種說法,通行使用多年,在國際上繁體字、傳統字的用法也十分通行,並未造成混淆不清的情形,不必刻意求其整齊劃一,刻意修改或強調,並無任何實質的意義。所提供http://tinyurl.com/ymyxnl 網址 (有關正體、繁體、簡體等討論意見)與相關建議,業留供本部辦理相關業務時參考,並致謝忱。
敬祝 平安快樂!
教育部敬復
先謝謝教育部用非常快的速度回覆了我的問題! 接下來是我的解讀:
(抱歉, 上面提供的網址改成全形字, 不然會被維基當 spam 擋掉...)
以最主要的兩段來說, 第一段是事實的描述, 這正是大家所熟知的「正字」解釋, 就是筆畫正確、符合造字原理的字。
至於第二段, 則跟第一段毫無因果關係! 所謂 "通行使用多年" 是的確出現很多年 (我先在 Firefox 的中文化看到「正體中文」的說法), 但教育部國語會並沒有說這種說法是不是正確, 只是說 "未造成混淆不清"。我只能說, 基於馬英九是中國國民黨主席, 教育部國語會內應該也是信仰分歧吧...。基本上「國語會」本身的稱呼即有很大爭議!! 能在裡面任職的人也是能夠包容各種聲音, 慢慢朝理想推進的, 否則光是自我介紹「在國語會任職」就很彆扭了。我的結論就是: 教育部現在尚無能力強勢主導某種用法, 可是教育部的回覆顯然並不認為「繁體中文」是錯誤用法, 因為教育部的回文中並無對這三種稱呼進行解釋。不過官方用法會變成民間用法的最終託辭, 我將再努力請教育部、外交部、僑委會等單位至少改稱為「中文版」就好, 不必成為仿效的對象。--Neil68 05:47 2006年12月27日 (UTC)
台灣正體的稱呼極不恰當,要求恢復繁體
[編輯]依泅水大象的說法,正體字這稱呼在台灣尚有爭議,也不及繁體字這稱呼普及,顯然在台灣只是一種小眾的稱呼,台灣正體這名詞更可視為某些台灣維基人的原始研究,維基用這名詞很不恰當,。
另外,中文維基是屬於地球人的,繁體字更是全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財富,繁體字的使用不只是港台澳,六千萬海外華人中不少使用繁體字,現在繁體變成台灣正體,那使用繁體字的海外華人到底是在使用甚麼字?當然不會是在使用「台灣正體」。台灣正體這麼不中立,政治化的原始研究名詞,竟然會成為中文維基的介面用詞,某些台灣維基人的這種作法,是會使中文維基與陳水扁一樣淪為國際笑柄的。
而且,介面改名這麼重要的事,某些台灣維基人竟然在沒有與其他維基人商量,舉行投票的情況下,就自行改名,顯然很不尊重其他地區的維基人,錯把中文維基當成台灣維基。--真實事求是(☎) 12:17 2006年11月27日 (UTC)
- 不好意思!我堅持「台灣正體」或「正體中文」這個名稱。什麼「繁體」中文?應該是「煩體」(麻煩的字體)中文吧!--中華英雄 12:50 2006年11月27日 (UTC)
- 請真實事求是兄不要扭曲解讀我的原意,我的意思只是說,在台灣對於使用『繁體』還是『正體』這種爭論,一般人根本興趣缺缺不想理會,並沒有大陸朋友們想像的那麼『一面倒』,雖然學界對此有各種不同的主張,但是真正大聲呼籲某種用法才是正確的人士,多少都帶有一些政治上的意圖,這只是告訴大家一個現況而已,怎會over-generalize到說這是原始研究,好歹支持『正體』這用法的馬英九也是國內數一數二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因此我相信背後支持此用法的台灣人還是有些數量,在此我得嚴正撇清,真實事求是兄的發言與我的原意差了十萬八千里,請別拿雞毛當令箭到處亂射!
- 事實上,長期以來我對於畫面右上角那個語言轉換標籤的寫法趕到困惑,為何不乾脆用個『中國大陸』『台灣』『港澳』『新加坡』或用各地區的旗幟當標籤就好?為何非得在上面寫個正體還是繁體之類畫蛇添足的文字,然後再繞著這文字轉呀轉地吵鬧不休,是嫌版上太平靜沒事找事做嗎?在很多多語言的網頁上大家都很習慣看到國旗就代表不同語言版本的意思,我相信維基百科的用戶天天出入各大網站,沒幾個人看不懂這樣的標示方式的!--泅水大象 訐譙☎ 13:21 2006年11月27日 (UTC)
- 「雞毛當令箭到處亂射!」?泅水大象何必自貶,把自己的發言視為雞毛?不過承蒙你提醒,我倒覺得這次私自將繁體轉為違反維基精神,充滿政治味道的名詞--正體字的台灣管理員倒真的是「把雞毛當令箭」,管理員有權力違反維基的規則嗎?我認為這位管理員必須被罷免。
- 我如何曲解你的原意了?你說的不就是「正體字」這名詞在台灣島內也「有爭議,不是大眾使用的名詞,鼓吹者具有政治意圖」,既然如此,對懂得維基規則的一般人而言,自然會得出不適合在維基使用這結論。如果思想深刻的泅水大象兄得出的結論竟然相反,我倒要請教為何「有爭議,不是大眾使用的名詞,鼓吹者具有政治意圖」的名詞可以在維基介面上使用。
- 「乾脆用個『中國大陸』『台灣』『港澳』『新加坡』或用各地區的旗幟當標籤」?真想不到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泅水大象會做出這建議,要知道使用中文者不只以上地區,全世界的國家都有華人居住,並且現在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很多非華裔都在學習中文,難道所有地區的人都要設自己的分頁?那維基豈非有幾百個分頁?若不設分頁難道這些人一上來就要做出政治選擇?要支持『中國大陸』『台灣』『港澳』還是『新加坡』?如此一來,中文維基就因為某些台灣人的緣故,成為世界笑柄了。其實這種混擾現在就已經出現了,試想一個使用繁體的海外華人現在上來維基,看到分簡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請問他應該到那個介面?所以說,台灣人再胡鬧下去,中文維基就如台灣的政治一般,成為世界的笑柄。--真實事求是(☎) 11:24 2006年11月30日 (UTC)
- SElephant的語氣很不友好。比如「請別拿雞毛當令箭到處亂射!」,希望你不要挑釁,請你向真實事求是道歉。
- 而且你說的「沒幾個人看不懂這樣的標示方式的!」也是把你的個人觀點強行推廣,很不禮貌。請你注意你的言行。--travel 17:28 2006年11月27日 (UTC)
- 我看到你說的那兩句挑釁的話語很有問題,就指出來了,和你所謂的個人恩怨沒有直接的關係,你不要胡亂揣測。--travel 14:53 2006年11月28日 (UTC)
- 上邊巳經在討論了,為什麼又另開相同的題目?--Onsf 13:25 2006年11月27日 (UTC)
- 回應真實事求是兄:我知道真實事求是兄充滿不平的語調,是因為「正」字被用到,所以忌妒了。你大概想著:「台灣或中華民國乃位於黃土境外,乃是一角之嶼,乃是南蠻國家,怎能逾越身份的使用「正」字呢?」講老實話,我跟你一樣對「正體字」這三個字也頗感冒,總覺得正體字的推行是較不重視本土化的臺北市牽著民進黨教育部鼻子走。真兄,你可能對這事情了解不深,才會發出如此不平。臺北市祭出正體字與仿中國的羅馬拼音的等等語言措施,其實在很深層一面是為了在「去中國化」或「台灣本土化」浪潮下,反操作的去「維護中國文化」。換個角度來說,「正體字」或相對的「異體字」稱呼對你們是鴨霸了點,因為相較起來你們習用的簡體字就「名不正,言不順」。不過,再怎麼說,包含正體字﹔臺北市教育局所推動的很多語言政策,其所維護與發揚的基本根基可是站在您那邊的啊,我覺得去反對「跟自己一國」的語言名稱或文字政策,是有些愚蠢。另外,你別說「阿扁」淪為國際笑柄的這種話,因為這類型的話,只適合出現於政治論壇,在維基上,這種文字並不太適合。假使真要說鬧笑柄,你擁戴或維護的中國政府鬧出的也不會太少。--winertai 04:27 2006年11月28日 (UTC)
- winertai既然承認「正體字」是鴨霸了,又何必說支持「正體字」這個名稱的人是站在中國大陸那邊的?明顯是鴨霸,還要打著友軍的旗號掩人耳目,還要別人接受,做人何必那麼虛偽呢?--travel 15:03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我向來看不懂Travel的文字,要論虛偽,我不及閣下萬分之一。至少,我不曾虛偽的幹過隱身分罵人,鬥不過人就搞恫嚇人、罷免人、找人小辮子的勾當。關於這討論,我不知你哪隻眼睛看到我要別人接受正體字的話語,看來閣下除了我先前建議的要去看心理醫生外,大概也要去看看眼科。--winertai 16:14 2006年11月28日 (UTC)
- winertai既然承認「正體字」是鴨霸了,又何必說支持「正體字」這個名稱的人是站在中國大陸那邊的?明顯是鴨霸,還要打著友軍的旗號掩人耳目,還要別人接受,做人何必那麼虛偽呢?--travel 15:03 2006年11月28日 (UTC)
-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把標籤做成「正體/繁體」,一樣也是四個字,而且照顧了前面有人提出的,此繁體不一定只用於台灣,也用於海外華人區的問題。--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08 2006年11月28日 (UTC)
- 這個建議不錯,值得考慮。--travel 15:16 2006年11月28日 (UTC)
- 這名稱的問題,根本就是我先前講的,中國維基朋友認為台灣正體的這稱呼侵犯了宗主的地位,也明顯違反的中立原則,而這看法在他人看來,僅是小事一樁。如果照這樣說來,任何名詞修正或退讓都是無濟於事的,也就是正體兩字消失或存在的零和情況。所以Louer兄的提議,我並不看好。--winertai 16:29 2006年11月28日 (UTC)
- 「而這看法在他人看來,僅是小事一樁。」這句話里的「他人」是哪些人?為什麼他們覺得這只是一件小事?--travel 17:25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既然沒有啥偏好,也覺得是小事一椿,那就改回原來的繁體好了。大家都高興。--travel 18:29 2006年11月28日 (UTC)
- 說了半天,原來你前面說的「至少我相信有不少台灣的用戶與我一樣」云云是在忽悠。--travel 19:30 2006年11月28日 (UTC)
- 哦,是這麼回事情呀,原來你的那個「不少人」還是個少數派。--travel 19:58 2006年11月28日 (UTC)
嘿嘿,我看把標籤都改成「中國大陸正體」「台灣正體」「港澳正體」「新加坡正體」好了,大家都作正體,也免得台灣維友專美把別人都比下去了。這個提議還真不錯,自己先(+)支持一下。--lvlLll2cl3rl3l~|留言 23:50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既然都是正體,互除一下,正體都可以消掉了,就剩大象兄上面的提案了。:D --Theodoranian|虎兒 =^-^= 03:52 2006年11月29日 (UTC)
- Theodoranian的話很有問題,哪裡來的「就剩大象兄上面的提案了。」?他也不想想他回復的這個段落的標題是什麼。看來他真的像他自己評價自己的那樣。而且句尾那個醜陋的表情符號也用的莫名其妙。--travel 22:18 2006年11月30日 (UTC)
- 所謂的「正體」與「港澳繁體」都是同一東西,部分人好像沒有專重過港澳和海外華人的感受。Dobs 05:00 2006年11月29日 (UTC)
- SElephant的評價真是肉麻。--travel 22:23 2006年11月30日 (UTC)
- 發現firefox2用的是「正體中文(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Onsf 18:37 2006年11月29日 (UTC)
- 重申一次,我認為如果決定使用的名稱是正體,那就應該把港澳亦改為正體,如果決定用繁體則把台灣改為繁體,現在看起來像兩種不同的文字系統,實不恰當。於一頁當中,不應同時使用兩種不同名稱,會使讀者感到混亂,應統一取其中一種。--Onsf 18:39 2006年11月29日 (UTC)
- 特別是上方討論巳表示清楚,正體是「正統的中文文字」的意義,港澳地區使用的亦是正統的中文文字,如前所說只是譯名等不同,但文字上是沒有差別的,現在港澳地區卻使用「港澳繁體」而非正體,給人的印象卻是說港澳地區的文字不是「正統的中文文字」,這明顯是不正確的。簡體的話是把「正統的中文文字」作簡化而生,所以叫作簡體沒有問題。但香港使用的文字卻不是把「正統的中文文字」繁化而成的!--Onsf 18:49 2006年11月29日 (UTC)
- 不論如何,港澳地區人士的確稱他們使用的文字為「繁體」,請不要把台灣某部分人的觀點(什麼「正體」、「港澳繁體」)強加在他人身上。Dobs 03:55 2006年11月30日 (UTC)
- 特別是上方討論巳表示清楚,正體是「正統的中文文字」的意義,港澳地區使用的亦是正統的中文文字,如前所說只是譯名等不同,但文字上是沒有差別的,現在港澳地區卻使用「港澳繁體」而非正體,給人的印象卻是說港澳地區的文字不是「正統的中文文字」,這明顯是不正確的。簡體的話是把「正統的中文文字」作簡化而生,所以叫作簡體沒有問題。但香港使用的文字卻不是把「正統的中文文字」繁化而成的!--Onsf 18:49 2006年11月29日 (UTC)
- 好詭異,SElephant明明是台灣人,為何要把一個香港用戶的話當成令箭?--travel 22:26 2006年11月30日 (UTC)
- 令箭是你自己用過的詞語,請你不要不認帳。既然是提醒,本來可以用友好的語氣,你為什麼要用什麼「好詭異」之類的挑釁詞語?Dobs是在討論問題,請你不要污衊別人是在罵人。--travel 15:59 2006年12月1日 (UTC)
我認為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恢復「繁體」界面,中文維基有兩個介面是不能動的,簡體與繁體,那是為全球用簡體與繁體者而設,現在某些台灣維基人以「台灣正體」占據「繁體」介面的做法不能接受。
至於要不要設「台灣正體」介面,正體字這不中立的名詞是否適合在維基使用,那可慢慢討論。即使是有13億人口的大陸人,要求將簡體正名,欲設「大陸規範漢字」介面,那也只能另設,而不能將簡體介面直接換成「大陸規範漢字」介面,台灣維基人們,不覺得你們霸占繁體介面的做法很霸道,過分,不為維基著想嗎?請管理員正視此事。--真實事求是(☎) 04:45 2006年12月2日 (UTC)
這個標題是開了吵架的嗎?
[編輯]有人不討論問題,就在這邊挑人態度、挑人語氣,嫌人醜陋、嫌人肉麻。這是故意在挑起吵架嗎?我建議有關正體繁體的討論現在停止。--Theodoranian|虎兒 =^-^= 03:07 2006年12月1日 (UTC)
- 有人吵架不是關閉討論的理由。維基的生命力在於互相尊重,因此持不同意見的人能在此基礎上交流、溝通,最終達成互相理解、提出解決的意見。現在當務之急是停止爭吵,就事論事解決問題。--Alexcn 17:53 2006年12月1日 (UTC)
- 我的意見就是這個討論串因為有發展成為爭吵趨勢,因此希望大家可以冷靜幾天。(以下的言論不予回應,以免有違我發言的初衷。)--Theodoranian|虎兒 =^-^= 06:54 2006年12月2日 (UTC)
- 有人吵架不是關閉討論的理由。維基的生命力在於互相尊重,因此持不同意見的人能在此基礎上交流、溝通,最終達成互相理解、提出解決的意見。現在當務之急是停止爭吵,就事論事解決問題。--Alexcn 17:53 2006年12月1日 (UTC)
- Theodoranian一向喜歡拉偏架,打著中立的幌子,偏向台灣人。這一次也不例外,他只提醜陋和肉麻,卻不提掉下來的雞毛。最先挑釁的是SElephant,也就是Theodoranian嘴裡的大象兄,他自然是站在一邊的了,可是現在卻要拉架,能不偏嗎?而且,爭吵歸爭吵,可以停止爭吵,你又有什麼權力要求別人停止對於繁體字的討論?--travel 16:08 2006年12月1日 (UTC)
- 反對你的就是拉偏架啦,要討論,怎麼帶哩,態度很重要,尤其是用文字在溝通的時候。態度不好,不要怪到別人身上。不能理性討論的,本來就可以停止,等到各方整理一下思緒之後再繼續。你把這理當討論區?那你來錯地方。--cobrachen 16:27 2006年12月1日 (UTC)
- 反對我本身並不是拉偏架,但是拉偏架確實是拉偏架,關於拉偏架的證據,我已經說明了。我本身態度不好,這個已經被Ktsquare等人指出來了,我也承認。但是既然要打著幌子來拉架,就不要偏,其他人身上的雞毛也要被批評。--travel 16:34 2006年12月1日 (UTC)
- 我覺得要討論問題應該要理性的面對,像小孩子一樣的你一言我一句的,根本不是討論,簡直就是吵架,也許有幾個人寫的文字比較刺眼,但是這不代表我們討論時也就可以跟著使用刺眼的文字來以牙還牙,我希望能夠回歸正題討論,不要每個人嘴裡都像含了炸藥似的吵來吵去,請適可而止!--robinhou 16:50 2006年12月1日 (UTC)
- 在網路論壇其他地方,Travel大言不慚的帶有槍口那幾個字,就可能構成永遠封禁的命運,遑論其他對人不對事的「因應」卑劣語氣。反正,我是認為網路跟現實世界一樣,「要臉怕不要臉」、「要命怕不要命」--winertai 05:15 2006年12月1日 (UTC)
- 我說了什麼人就什麼對付,我也不是亂來,winertai你自己幹了什麼你自己明白,用不著在這裡裝無辜。當然我前面有些話說重了一些,如果你確實受到了傷害,那麼我可以向你道歉。--travel 16:13 2006年12月1日 (UTC)
- 打了人一巴掌再來道歉,那都已經顯現不出誠意,而且如果多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麼,說別人如何如何更是站不住腳,要講理,想過再講,講了又要道歉,那你為什麼不先考慮過再講?--cobrachen 16:39 2006年12月1日 (UTC)
- 我打那個人一巴掌的行為是錯的,但是不要以為那個人就是完全無辜了,我說過什麼人就什麼對付,我不是亂來。我的行為有需要反省的地方,其他人同樣有錯誤。不要偏袒一邊。--travel 16:46 2006年12月1日 (UTC)
- 別人有錯不代表你就可以打巴掌,也不代表你打巴掌就可以被接受。既然知道自己是錯的,那就先反省你自己。你的問題是你該反省的,而不是不反省的時候還要指著別人說:你為什麼不糾正其他人的錯誤。你的錯是你的錯,不需要去提到其他人。如果同意與你不同意見的叫做偏袒,那麼,這根本不是什麼理性的討論,終止了也好。你對這個投票的結果有意見就去發起另一次投票啊,光在這邊罵人你就對了?--cobrachen 16:50 2006年12月1日 (UTC)
你說的很對,別人有錯不代表我可以打他巴掌,我應該先反省我自己。謝謝指教。--travel 16:52 2006年12月1日 (UTC)
看了這麼一大長串討論,說真的,這樣下去根本沒完沒了,況且這次的更動是有投票過的,如果有人覺得不妥,應當理性發表意見,看是不是要再投票一次,而不是使用攻擊性的言詞來討論問題,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robinhou 03:16 2006年12月1日 (UTC)
- 感謝Ktsquare的指教,關於您的意見,我在上面回應了一下。--travel 16:17 2006年12月1日 (UTC)
"正體"是要給臺灣人看的吧 既然這樣就應該尊重臺灣人的意見,維基不應該為了大陸仔的意見而改了臺灣人的慣用法,另外,臺灣人比較習慣條目用注音排序,但維基確只用漢語拼音,不知道可不可以考慮增加注音地目錄?--Rabbit 15:19 2006/12/2
字形轉換還是用詞轉換?
[編輯]繁簡轉換應當是用於字形的轉換,而不是不同用詞的轉換。現在的問題是把不同的用詞與不同地域之間的不同用詞等同,而不同地域之間使用的字形又有不同。這些問題糾纏在一起,使得問題看上去很複雜。如果把字形和用詞的問題分開來看,可能簡單一點。很明顯,中文世界只存在兩種字形,或者叫書寫方式:一個是簡體,一個是繁體(或者叫正體,無所謂)。而不同的用詞不僅僅存在於簡體體系和繁體體系之間,也存在於這兩個書寫體系內部,比如大陸不同省份之間,大陸與新加坡,港台之間,甚至不同的人對用詞也有自己的選擇。所以,用詞不同的問題是獨立於繁簡兩種書寫體系的。用繁簡轉換的辦法來處理不同用詞這一併不相關的問題,是不合適的,因此造成現在這麼多爭執。在沒有繁簡轉換的時候,或者在同一書寫體系內部,我們對於不同用詞的處理原則是「先到先得」。為什麼我們對於不同的用詞不繼續採用這個早就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現在的轉換標籤的爭吵,本質上說就是把字形的不同和用詞的不同這兩個問題混淆起來再加上地域中心的思維導致的。我的建議:繁簡(簡正)轉換機制只適用於字形的轉換;用詞不同的問題用「先到先得」政策處理。對不同的問題以不同的政策處理,回歸問題的本源。--Alexcn 07:05 2006年12月2日 (UTC)
- 我認為在加入港澳地區的標籤之後(記得轉換標籤啟用初期還有個新加坡的選項),轉換標籤的作用已從字碼的不同向前邁進到用詞的不同,因此才會提出在標籤上只保留地區別而不提字碼別的主張,這點有部分算是符合Alexcn兄的說法。因此再次呼籲大家考慮一下只使用地區別作為標籤,把簡體、繁體、正體的紛爭丟一旁別理會的處理方式,畢竟點選入台灣與港澳的標籤後讀者原本就預期會看到繁(正)體字碼,點入中國大陸與新加坡後會看到簡體字碼,在頁面上有寫沒寫作用差別不大,但不寫卻可以免除很多紛爭,大家應該尋找解決問題的折衷方法,而不是吵到最後就離題了。--泅水大象 訐譙☎ 08:42 2006年12月2日 (UTC)
- 我的意見是繁簡轉換隻處理字形,用詞不同不必轉換。用詞本身和字形是兩個問題,如果港台陸之間需要轉換,那麼他們內部的不同用詞是不是也要轉換?用詞轉換是沒有必要的。而且用詞轉換嚴重依賴的中文分詞技術很不成熟,按詞轉換會生成很多莫名其妙的轉換結果。--Alexcn 09:06 2006年12月2日 (UTC)
- 我贊同Alexcn的意見,不可因用詞不同而設不同頁面,中國地域廣大,各地用詞多有差異,再加上遍布全球的海外華人,若都因用詞不同而要求設分頁,那將有幾百個分頁。
- 我的意見是,設簡體/繁體分頁就可以了。即使討論投票結果還是要設用詞轉換分頁,也不可占著簡體/繁體分頁,因為這是屬於全球使用簡、繁二體者的分頁。
- 現在繁體分頁被台灣正體占去的做法並不可取,是否要設台灣正體分頁,或正體字這不中立的名詞適不適合在中文維基使用,可慢慢討論,當務之急應先恢復繁體標籤,以尊重、方便全球的繁體字使用者。--真實事求是(☎) 08:22 2006年12月4日 (UTC)
- 我覺得問題是一樣的,繁體分頁不存在被台灣正體佔據的問題,因為繁體有兩個分頁,一個是香港一個是台灣,我想討論到這裡應該是有兩個主要議題,一是需不需要依地區用語的不同設立地區分頁,二是如果要設需不需要使用台灣正體這樣的名稱。
- 我的意見是需要設地區分頁,理由很簡單,中文維基的系統原本就支援四種用字,依據Help: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處理一文中「用字模式選擇」一節的說明:「目前中文百科系統支持中文的zh-cn(中國大陸用字),zh-tw(台灣用字),zh-hk(香港用字),和zh-sg(新加坡用字)四種用字模式。」也就是說這根本就是原本的功能,只不過原本分頁只有設zh-cn與zh-tw,後來經過投票增加了zh-hk的分頁,然後zh-tw又改叫台灣正體於是引發一連串問題,其實我們要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原本的繁體分頁是zh-tw,這根本上不尊重zh-hk的使用者,所以會投票增設分頁,因此基本的功能是應該繼續使用的,該討論的是zh-tw要叫什麼名字,我覺得上面的名字很不錯,直接叫台灣用字、香港用字、中國大陸用字如何?否則簡繁正副這樣的用詞老是會被有心人貼上標籤,繼續使用會沒完沒了的--robinhou 09:03 2006年12月4日 (UTC)
- 我已多次說明,世界上使用繁體字者的不單居住在台灣、香港、澳門三地(你漏了),遍布全球的海外華人甚至非華裔多有人使用繁體,我已多次說明為何你還是視而不見?台灣正體占了繁體頁面的做法極不恰當,請不要歧視這些繁體字使用者。設地區分頁的做法會使事情更糟,因為使用中文者遍布全球,若都要求設地區分頁,中文維基將會有幾百個分頁,貽笑大方。
- 「台灣用字、香港用字、中國大陸用字」的稱呼不準確,在大陸,香港,台灣都有簡繁二體的使用者,大陸用字?是指簡體還是繁體?大陸使用繁體者就該受到忽視嗎?沒有必要去遵照不合理的「原本功能」,「Wiki」的精神就是不斷改進。若認為zh-cn、zh-tw不尊重其他使用簡/繁體字者,可以轉名為zh-jt、zh-ft,改進是將錯誤改成正確,而不是要正確去迎合錯誤。
- 真實事求是兄的意見是:維基根本從開始之前就不要預設四種用字模式?是這樣的意思嗎?(有錯請糾正)
- 先澄清一點,我沒有忽視繁體使用者有很多地方都有這件事實,我想我說的跟你說的是兩回事,系統原本就有四種用字模式,而這種分別應該是原本的系統的設定,如果你有看過Help: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處理內的說明,就可以知道這樣的分別是為了解決用字的差異等等問題,而這次的分頁問題基本上也是根源在這基礎上產生的,除非你要更動系統,否則地區分頁一定要設的,不設的話,zh-hk的使用者有時會看到zh-tw的系統,這不是很怪異嗎?你說這樣的分別是歧視其他繁體使用者,那我也只能說請當初設這四種用字模式的人出來解釋一下好了,為何這樣做?系統應是有其極限的,還是說我們硬要將繁體的介面統一為一種,這樣才不是歧視其他地區的使用者?
- 我也請真實事求是兄不要忽略了繁體的介面有兩種,zh-tw與zh-hk,台灣正體沒有獨佔繁體介面,以前的那個繁體介面跟本就是zh-tw,只是兩種的其中一種,結果zh-hk的使用者在介面裡面找不到可以使用的分頁,被說是歧視zh-hk使用者,所以才要投票設立新的分頁啊
- 我想討論這麼多,理由應該都是討厭正體兩個字吧,那真的如此就找幾個好一點的詞,請管理員辦個投票,看是要回復繁體還是繼續叫正體,還是要改叫其他的詞,大家的立場都表述的差不多了,再講下去扯再多都是浪費大家的時間。--robinhou 13:45 2006年12月4日 (UTC)
- 我的意思是,系統只是一種器具,是人用器具,以人為考慮重點,而非以器具為考慮重點。維基要否設地區分頁,不是依系統名稱來決定的,更沒有了四個系統就一定要設四個地區分頁的道理。有了系統就必須要設分頁,那就象有了槍就一定要殺人一樣,說得通嗎?
插一下話,在參數設置中,介面語言和中文字體兩項目前還是以繁體、簡體來區分的。如果這裡有結論而結論不是以繁簡來區別的話,屆時那邊順便也改改。--百楽兎 15:18 2006年12月4日 (UTC)
- 如果要修改那邊的文字,則需要在Names.php中作出修改。我個人認為zh-cn和zh-sg的值為【中文(簡體)】及zh-tw和zh-hk的值為【中文(繁體)】是一項很嚴重的錯誤。建議更改zh-cn為【中文(中國)】;zh-sg為【中文(新加坡)】;zh-tw為【中文(台灣)】;zh-hk為【中文(香港)】。另外同時設立zh-hans【中文(簡體)】和zh-hant為【中文(繁體)】。--Shinjiman ⇔ ♨ 07:50 2006年12月5日 (UTC)
- 作為要求新增zh-hk標籤 (即現在的「港澳繁體」標籤)的提議者,我是根據在我加入中文維基前已有的四個語系zh-cn, zh-tw, zh-hk, zh-sg來構想出將中文維基的用字按地理位置來劃分的想法的,我認為一個人的用字是受地理和文化因素影響的,並以此為本提議中文維基頁面上加入一直被忽略但大量被使用的zh-hk的標籤。雖說真實事求是兄的主張 - 「簡體」、「台灣正體」和「港澳繁體」三個標籤難以代表全球漢語使用者的用字差異 - 是合理的,但在zh-tw長期佔據中文維基的繁體的情況下,zh-hk使用者利益受到漠視,本人不得以才提出要求zh-hk需從zh-tw獨立出來 (僅指在中文維基的用字系統中而不是文化上的完全割裂),並與眾維基人討論按地理位置來分開三種最常使用的語系。討論中我對zh-tw標籤的繁體/正體命名持開放態度 (不過我堅持港澳沒有所謂的「正體」),也沒有成為最後命名zh-tw跟zh-hk標籤的人,然而此舉卻在我的預期外引發了繁/正之爭,實屬不幸。為免zh-cn, zh-tw, zh-hk淪為維基人政治立場上的意氣之爭,本人提議將現在的「簡體」、「台灣正體」和「港澳繁體」標籤,改為「中國」、「台灣」和「港澳」,以消弭兩岸維基人在政治立場上的紛爭。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2:37 2006年12月5日 (UTC)
- 「中國」、「台灣」和「港澳」反而會造成政治立場上的紛爭吧!
- 不過我關注的不是這裡,您說「在zh-tw長期佔據中文維基的繁體的情況下,zh-hk使用者利益受到漠視」,我記得編輯中文維基最多的是港澳朋友啊,目前為止,這個論點幾乎都是空泛的指摘,而未有具體的說明,可不可以舉個例?未命名 13:04 2006年12月5日 (UTC)
- 我已於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中多次為設立zh-hk標籤的合理性辯護,尋找一下應該可以找到您想要的答案,目前中文維基已新增了zh-hk標籤,事過境遷,我希望大家能集中精力冷靜解決目前的繁/正之爭的問題。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3:17 2006年12月5日 (UTC)
- 雖然我當時投的贊成票,但我對其他人贊成的原因還是一頭霧水,事實上,該討論頁正是我指的「幾乎都是空泛的指摘,而未有具體的說明」,是不是可以舉個例,這樣造成了什麼不方便?如果所謂的不方便是指「看到很多台灣用語」,那麼我只是要說明,即使是zh-tw我們也「看到很多港澳用語」,甚至不只是「很多」而是「更多」。未命名 02:44 2006年12月6日 (UTC)
不太董為什麼一定要使用繁/正/簡體的名稱,為何不能就使用「中國大陸用字」、「台灣用字」、及「港澳用字」的名稱呢?兩岸三地由於繁簡字體以及用字遣辭的不同,所以需要繁簡字辭轉換,而根據使用者來源地所分劃的轉換標籤名稱有何不妥?對於海外非兩岸三地的華人來說,並不會有什麼不尊重的地方,因為到頭來居住在海外並且能流利的使用中文也關心中文世界大小事的華人,終究是來自於兩岸三地其中之一,因此用字遣辭的習慣應該是與其來源地相同,那自然的將會選擇他們熟悉的轉換選擇。太多事情本身並沒有任何外加涵義,太多事物的意義都是人為附加上去的,別想太多了吧,想太多只會讓事情搞得更複雜,最後就不了了之收場也不是大家樂見的。-- Nikopoley✪尼可波里|☝《舉手發言》 17:24 2006年12月6日 (UTC)
- 海外華人覺得受不受尊重,由他們自己判斷,不是由你來斷定的。試想如果一個海外華人用繁體字,他又不喜歡台灣和港澳,那他要用什麼頁面?而且,使用中文者還有很多非華裔,他們又將如何做選擇?為什麼中文維基要人做這種莫名其妙關於地區的選擇?而且「中國大陸用字」這種名詞不夠準確,誰規定大陸人不可以在維基用繁體字?所以維基基本上要保留簡,繁二體頁面,方便也尊重全球簡,繁二體使用者。現在台灣正體取代繁體的做法,就如河南簡體取代簡體頁面一樣不恰當。
- 嗯,好吧,我承認我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說的。因為我在台灣長大學的是繁體中文台灣字詞,如果你要我看繁體的大陸用詞的話我會頭昏,就算我在美國住了這麼多年,認識了一堆大陸人朋友,雖然講的都是國語/普通話/Mandarin,但是聽他們說話時的用字遣詞還是會讓我聽不懂大陸人在說什麼,如果你跟我說打印機,我會面露三條斜線然後跟你說"那是印表機啦"。兩岸三地這麼多年的隔離所造成的用字遣詞的不同並不是一個繁/簡轉換介面就能簡單的解決的。而大陸內部不同省份的用字差異不可能比兩岸三地之間的差異大,就像一個北京人跟我說"計算機",我會想他在說calculator,但是武漢人及蘇州人朋友就會跟我說"他是指computer啦"。況且非中文母語使用者也得找個來源學中文吧,如果他選擇的是大陸教材,那麼他學的當然會是簡體及大陸用字,港台方面便同理可證。我個人對正/繁體的名稱沒有意見,這兩個詞對我來說代表一樣的東西。不過當然以上言論都只是我的一己之見,猶如英文一般It's just my 2 cents.--不值錢的兩分錢。-- Nikopoley✪尼可波里|☝《舉手發言》 20:32 2006年12月7日 (UTC)
- 既然我們在維基能接受不同的觀點,為什麼不能容忍不同的用詞方式?何況不同的表達方式也是寶貴的知識,至少我自己是很樂意知道別處人是如何遣詞的,所以我一直用的是「不轉換」。--Alexcn 15:10 2006年12月8日 (UTC)
- 關於閩南語、粵語、吳語、文言文維基的情況,我並不反對各種語言維基的成立。其實閩南語、粵語、吳語、文言文等應該屬於語言,就像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都是語言,互不相屬,但是屬於同一個語言家族。-- Nikopoley✪尼可波里|☝《舉手發言》 20:32 2006年12月7日 (UTC)
- 中國各地的名詞差異並不小,以馬鈴薯為例,就有山藥蛋(華北)、土豆(東北)、洋芋(西北)、洋番芋(江浙一帶)等稱呼。而海外華人,尤其是移民年代比較久遠的也會產生本身的名詞,例如我們馬來西亞華人就把菜市場稱為巴剎,機車稱為摩托車等。差距並不會比台、港二地小。以設地區分頁來解決名詞有異問題,將沒完沒了。所以我才建議,乾脆只設簡,繁二體頁面即可,即使要設地區分頁,也應該保留簡,繁二體頁面,以方便,尊重其他還沒設地區分頁者。
對標籤轉換的幾個疑問
[編輯]到底是誰改動了標籤?管理員能夠輕易的改動標籤嗎?知情者請說明。--真實事求是(☎) 10:02 2006年12月6日 (UTC)
- http://wiki.gdrain.workers.dev/w/index.php?title=MediaWiki:Variantname-zh-tw&action=history --travel 11:02 2006年12月6日 (UTC)
- MediaWiki:Variantname-zh-tw的近期歷史:
- 繁體被User:Kevinhksouth改成台灣正體
- 台灣正體被User:Theodoranian改成TW正體
- TW正體被User:Shizhao改成正體
- 正體被User:Ran又改成台灣正體
- MediaWiki:Variantname-zh-tw的近期歷史:
- disable狀態被User:Kevinhksouth改成港澳繁體
- 各位管理員的行為很怪異。完。64.94.46.34 14:04 2007年1月2日 (UTC)
- MediaWiki:Variantname-zh-tw的近期歷史:
何時方要改正錯誤,恢復繁體頁面?
[編輯]繁體字的使用者不只是台灣、香港、澳門三地,以台灣正體取代繁體頁面的做法,與用河南簡體取代簡體頁面的做法一樣,其錯誤是不辯自明的。
我認為,繁/簡體頁面乃為全球使用簡/繁體者而設,是中文維基必備的二個頁面,即使要設地區頁面,必須另設而非占有此二頁面,所以繁體頁面必須馬上恢復。至於要不要設地區分頁,正體字適不適合在維基使用,那可慢慢另外討論。馬上改正錯誤,恢復繁體頁面是當務之急。--真實事求是(☎) 06:59 2006年12月9日 (UTC)
在Wikipedia:文明中有一段文字
「任何人數居多的群體都保證不會侵害其他的個體——維基人謹慎地避免諸如中國中心、漢族中心、男性中心、異性戀中心等等的各種傾向;同時任何人數佔劣勢的群體都保證不會無故懷有受迫害的心理,也不應該要求額外的權利——中國海外人士、少數民族、女性和同性戀人士等等不會僅僅因為人少而覺得受到排擠和歧視。」
由於維基在大陸被封,台灣人在維基已非少數,中文維基要提防的已非中國中心,而是台灣中心。現在繁體頁面被台灣正體佔領的做法,顯然已經嚴重侵犯到其他使用繁體字者的權利,是嚴重違反維基文明的行為。不了解行政員為何不馬上採取行動改正?--真實事求是(☎) 03:44 2006年12月10日 (UTC)
[建議]關於字體轉換標籤名稱的折中方案
[編輯]現在關於字體轉換標籤名稱的方案似乎變成了僵局。因此我在這裡提出新的折中方案,乾脆把上面的「不轉換 - 簡體 - 台灣正體 - 港澳繁體」改成「不轉換 - 字體1 - 字體2 - 字體3」之類的吧!這樣有如下好處:
- 避免為簡體繁體殘體正體之類的名稱爭執不休;
- 避免出現字體轉換標籤名稱覆蓋面有限而產生爭議;
- 避免出現標籤上標註的是地名還是政治名之爭;
- 考慮到全球各地使用中文的用戶感受,不至於出現某種標籤「占用」另一種標籤的情況;
- 避免現在頁頂標籤欄明顯超長(對管理員而言)。
字體1、字體2、字體3分別對應目前的哪種標籤,我個人無所謂。另外,對於標籤的新名稱,我有如下方案:
- 阿拉伯數字順序方案:「字(體)1、字(體)2、字(體)3、字(體)4」,依此類推。中間的「體」字可省略。
- 英文字母順序方案:「字(體)A、字(體)B、字(體)C、字(體)D」,依此類推。中間的「體」字可省略。
- 漢字數字順序方案:「字(體)一、字(體)二、字(體)三、字(體)四」,依此類推。中間的「體」字可省略。
- 漢字天干順序方案:「字(體)甲、字(體)乙、字(體)丙、字(體)丁」,依此類推。中間的「體」字可省略。
歡迎大家探討。--漢龍對話 08:52 2006年12月10日 (UTC)
補充:如果非要爭這個1號標籤,乾脆把1號標籤給「不轉換」好了。本來很簡單的事情弄得現在這麼麻煩,真是頭大。--漢龍對話 11:43 2006年12月10日 (UTC)
- 看似很好,不過我想知道是正體(繁體)搶一號的頭香還是簡體搶一號的頭香?要麼象選舉一樣舉行抽籤如何?--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9:04 2006年12月10日 (UTC)
- 我上面已經表明了我的態度——無所謂。--漢龍對話 09:18 2006年12月10日 (UTC)
- 還是標地名最好。但是,如果標政治名,就應該都標政治名;如果標地名,就應該全標地名。如:中國大陸/港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中華民國。如果僅僅因為寫「台灣」都覺得是台獨都認為是台獨的話,那該如何稱呼九州島南面呂宋島北面那個36000平方公里的島?TW島?--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0:27 2006年12月10日 (UTC)
- 估計您沒有仔細看前面的討論。有大陸和港澳台地區以外的維基人認為現在字體轉換標籤上註明「台灣」「港澳」的方式值得商榷,因為還有大量使用繁體/正體的網民位於港澳台以外的其他地方。所以我才提出以上的新方案,希望儘可能的避免或者減少爭執。--漢龍對話 11:43 2006年12月10日 (UTC)
- 不是,我的建議是乾脆廢掉字體的標籤,只寫地名。--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1:47 2006年12月10日 (UTC)
- 如果按照您所說的在標籤上只寫地名,那麼在新加坡使用簡體的網友,就應該選擇「中國大陸」標籤嗎?這樣肯定會被當作「中國中心」。而同樣的道理,在海外唐人街的那些使用繁體/正體的網友,選擇「台灣」或者「港澳」標籤,會不會有「台灣中心」或者「港澳中心」的嫌疑?--漢龍對話 12:04 2006年12月10日 (UTC)
- 所以說中文維基基本上必須有二頁面,繁體與簡體,讓全球使用繁簡二體者使用,首要之急是必須儘快恢復繁體頁面,而正體字,地區分頁的問題可以慢慢討論,我不了解為何到現在行政員還沒採取行動。現在繁體頁面被取消的做法已經嚴重的違背wikipedia:文明--真實事求是(☎) 10:24 2006年12月11日 (UTC)
- 如果按照您所說的在標籤上只寫地名,那麼在新加坡使用簡體的網友,就應該選擇「中國大陸」標籤嗎?這樣肯定會被當作「中國中心」。而同樣的道理,在海外唐人街的那些使用繁體/正體的網友,選擇「台灣」或者「港澳」標籤,會不會有「台灣中心」或者「港澳中心」的嫌疑?--漢龍對話 12:04 2006年12月10日 (UTC)
- 不是,我的建議是乾脆廢掉字體的標籤,只寫地名。--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1:47 2006年12月10日 (UTC)
- 估計您沒有仔細看前面的討論。有大陸和港澳台地區以外的維基人認為現在字體轉換標籤上註明「台灣」「港澳」的方式值得商榷,因為還有大量使用繁體/正體的網民位於港澳台以外的其他地方。所以我才提出以上的新方案,希望儘可能的避免或者減少爭執。--漢龍對話 11:43 2006年12月10日 (UTC)
- 還是標地名最好。但是,如果標政治名,就應該都標政治名;如果標地名,就應該全標地名。如:中國大陸/港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中華民國。如果僅僅因為寫「台灣」都覺得是台獨都認為是台獨的話,那該如何稱呼九州島南面呂宋島北面那個36000平方公里的島?TW島?--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0:27 2006年12月10日 (UTC)
- 我上面已經表明了我的態度——無所謂。--漢龍對話 09:18 2006年12月10日 (UTC)
- 若是標籤中寫「字1」、「字2」... 等,我想會讓很多人難以理解,特別是一般的讀者和新用戶。沒有人知道究竟1、2、3...這些編號到底是什麼意思,而且看起來很像未完工的東西。我支持「不中舉的秀才」提出的標示地名做法。--MIKE 11:54 2006年12月10日 (UTC)
那些標籤所代表的變數(variant)分別為zh、zh-cn、zh-tw、zh-hk,本來就具有地域性,硬是要把地域性排除掉反而會表裡不一,只是眼不見為淨罷了。--百楽兎 12:08 2006年12月10日 (UTC)
- 我個人認為添加港澳繁體本身就是個很失敗的決定,各地的方言都難以避免,是不是也應該支持什麼北京簡體,河北簡體之類的提議,但既然維基人已經達成共識,我也僅是表示異議而已,或許我也會在適當的時候依照維基規則,提請刪除該標籤。此外,再對上面幾點發表一些意見,首先堅決反對使用所謂123的代碼,維基新人還要先學習一下才能讀懂,只是憑添麻煩。我認為所謂簡體字與正體字沒什麼地域區別,保留原來的簡體正體表示方法即可,至於港澳繁體,就叫港澳繁體算了。其次對於排序,我認為既然港澳繁體後來出現,如果短期內無可預見的同類標籤再度增長,那一般會遵循後來後置的原則。--Ffn 15:16 2006年12月10日 (UTC)
是不是可以分別稱為『正體』和"簡字正體",我相信這樣稱呼不會有人搞不清楚各代表什麼意思;而且你正我也正,就沒有政治不正確的問題了吧?67.103.245.50 03:14 2006年12月15日 (UTC)
12月12日
[編輯]有關自動轉換標籤的檢討及討論
[編輯]前言:在2006年10月27日至11月10日進行了一次關於「應否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的投票,前後引來不少維基人關注以至激烈討論,我們亦在上一次投票時制定於一個月後重新檢討機制。事隔一個月,至今仍有不少爭論聲音,主要是對「繁體」和「簡體」一詞的應用存在紛歧,此外也有海外維基人對於「台灣正體」一詞表示陌生,但又因用語不同,不想使用「港澳繁體」。因此,為平息爭議,我們正式從過往的討論中考慮,有建議以下新方案:
- 1a「簡體、繁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
- 1b「簡體、繁體、台灣、港澳」
- 1c「簡、繁、台、港澳」
- 2a「中國大陸、台灣、港澳」
- 2b「中、台、港澳」
- 3a「中國大陸、台灣、港澳、新加坡」
- 3b「中、台、港澳、新」
- 4a「簡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
- 4b「簡體、台灣、港澳」
- 4c「簡體、台、港澳」
解釋:
- 1a、1b、1c是針對海外維基人而新設「繁體」標籤,轉換表則是使用zh-hant,對於一些港、台兩地共用的名詞轉換,會以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為準,但若為一些港、台兩地不同的名詞轉換,會以先到先得的形式顯示,就是按條目中的名稱作繁簡轉換。1b、1c分別是1a的簡化版本。
- 2a、2b則是以地區分列,讓正體和繁體之間的爭議減低,只以地域主要用語分視。2b是2a的簡化版本。
- 3a、3b與2a、2b相若,只是增加了新加坡一地區,加強各地區轉換的方便性。3b是3a的簡化版本。
- 4a、4b則是以維持目前的顯示方式為主。4b、4c是4a的簡化版本,同時取消了正體和繁體一詞,讓爭議減少。
請在下面繼續討論,盡可能以達成共識為目標,並專重他人。若有其他不同的方案歡迎提出,如對各方案仍存在紛爭,我們將會再次舉行一次選舉,以多數社群意見表決。Stewart~惡龍 14:29 2006年12月12日 (UTC)
- 我覺得字的選用畢竟跟詞的地域風格是兩回事。言繁簡或言正簡,是指字體的不同。但今天要分的應該是不同地域風格的使用者,希望看到他們熟悉的字、詞,我覺得2a、2b、3a、3b會是比較好的,也比較不會有正不正、繁不繁的理解爭論問題,不過新加坡我是比較懷疑目前有需要獨立出來,新加坡的華語雖是官方語言之一,但國語是馬來文、行政語言是英語,個人以為當新加坡名稱分歧的量到相當程度,也很多新加坡用戶有需要,再分出去就好了。--魔法設計師 14:46 2006年12月12日 (UTC)
- 百科全書用政治方法(投票)解決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文字是文字,中文就是簡體字和繁體字(標準稱呼「傳統中文字集」,俗稱「繁體字」),用語是用語,香港有香港用語,台灣有台灣用語,年輕人有年輕人用語,黑道有黑道有語。文字和用語是獨立的,用數學語言說就是正交,可以拓展出一個二維平面來。文字只是用來看和唸,詞彙才是各區域的發明、創造、和教育。貼心的詞彙轉換和文字沒有關係,台灣用語也可以用簡體字寫出來。文字的選擇是基於視覺的感受和認知辨識,用語的選擇是為了快速瞭解內容。熟悉各地區語言文字的人可能偏好原始文章,一看就知道是哪裡的觀點。貼心的轉換功能已破壞了這識別性,何況詞彙的快速流通可能很快就模糊了區域性。硬要將二維展為一維,那就請同時註明區域和文字。至於「正體中文」一詞,並非當今主流,管理員不可依個人政治偏好強迫推廣小眾觀念,這種管理員已違背維基基本精神。--Neil68 18:37 2006年12月12日 (UTC)
- 樓上說的有道理。而且英文維基也沒有為了美國人把「colour」轉換成「color」,為了英國人把「color」轉換成「colour」。反正都能看懂。-下一次登錄 01:29 2006年12月13日 (UTC)
- 我也比較同意上面的說法。另外,wikipedia的所有語言版本都是遵循ISO 639標準的,因此我們的設置同樣也應該遵循這個標準。我不清楚zh-hant是否已經在標準里,但是zh-hant針對的是字的繁簡不同,而不是用詞。此外,中國大陸和簡體嚴格來說不能對應的,大陸也可以出版繁體字的書籍(當然主要是與中國古代有關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2 2006年12月13日 (UTC)
- 其實我跟上面幾位(魔法設計師、Neil68、百無一用是書生、印象中還有Alexcn)有共同的一點,就是,正/簡(或曰繁/簡)是漢字形體的分別,中國大陸/台灣/港澳/新馬則是現代標準漢語書面語的用語分別。前者用zh-Hant/Hans表示,後者用zh-CN/TW/HK/MO/SG/MA表示,並且兩組可以任意交叉使用,只不過我們最常用的是zh-Hant-TW, zh-Hant-HK, zh-Hans-CN三種。
- 其實我不喜歡把後者的地區用語轉換用得過多過濫;有的情況在我看來,是在人為操控資訊,例如「梵蒂岡」會被變成「教廷」,但兩者並不等同(順便還會帶出「梵蒂岡城國」變成「教廷城國」的錯誤名字」),或者我們的用戶「威巴士」會被變成「威公車」(這真有點過分了),而且我也很不喜歡把標題的名字的用T標籤換掉。
- 我認為,我們在利用維基的正簡轉換系統時,應該注意形體上的zh-Hant/Hans,與用語上的zh-CN/TW/HK,兩類的分別。zh-Hant/Hans轉換表,是用於處理簡化字「多字合一」的帶來的分詞問題(例如正體要用「划船」「前仆後繼」「人云亦云」「天后座」,至於「這只是」/「這隻是」的問題好像還無法解決);zh-CN/TW/HK轉換表,是用於處理不同地區的用詞用語問題(例如「在手动字词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兩者應該嚴格分開,也就是說,zh-Hant不會處理「在手动字词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或者竄動「梵蒂岡/教廷」「巴士/公車」的問題,而僅是純粹處理多合一簡化字與正體字對應問題。而維基介面,我希望僅提供字體的轉換連結(zh-Hant/Hans),zh-Hant不等於zh-TW;而對於地區用語,則僅在用戶參數設置中提供。因此提出下列幾個附加選項,供各位參酌:
- 5a「簡、正」(地區用語在用戶選項提供;zh-Hant不等於zh-TW)
- 5b「簡、繁」(地區用語在用戶選項提供;zh-Hant不等於zh-TW)
- 5c「簡體、正體」(地區用語在用戶選項提供;zh-Hant不等於zh-TW)
- 5d「簡體、繁體」(地區用語在用戶選項提供;zh-Hant不等於zh-TW)
- 5e「簡化字、正體字」(地區用語在用戶選項提供;zh-Hant不等於zh-TW)
- 5f「簡化字、繁體字」(地區用語在用戶選項提供;zh-Hant不等於zh-TW)
- 至於海外維基人(新馬、亞洲、歐洲、美洲等)是否知道「正體」或「繁體」,我想不必考慮,看到「體」字就知道這是traditional Chinese(或者就目前來講,看到「台灣」二字也知道這是traditional Chinese),因此我覺得海外維基人應該不是問題。--roc (talk) 04:42 2006年12月13日 (UTC)
- 若沒有進一步共識,我將於1星期後——12:00 2006年12月20日(UTC+8)再發動一次投票,以社群表態去決定最終定案,以消除持續的爭辯。Stewart~惡龍 14:23 2006年12月13日 (UTC)
- 這種事情不能表決,也不用表決。為什麼不能表決?因為網路上的投票完全不客觀,在維基這種隨時可以註冊的地方更荒謬。為什麼不用表決?只要想想爭議為何而起?把對的改成錯的當然很多人要跳出來。你再把名字改回去,看看發出聲音的人會不會那麼多?各位看到這篇的朋友,請再去看Wikipedia talk:頁頂自動轉換標籤,裡面還有相當多的論述。理由都說了,如果不能做決策,選擇錯誤最少的方案,而要訴諸表決的話,顯然不是能力不足就是別有目的。--Neil68 05:25 2006年12月15日 (UTC)
- 支持魔法設計師、Neil68、百無一用是書生和roc的意見。字形轉換和用詞轉換應該分開處理。轉換標籤的名稱相比較而言只是細枝末節。希望這裡的討論先確定是否將字形轉換和用詞轉換分離處理,然後再考慮標籤的名稱問題。用詞轉換和字形轉換其實並不是同一個問題,比如一個大陸人完全可能希望看到繁體的維基,卻未必希望看到港澳台的用詞。另外,我私下裡認為,用詞轉換在某種意義上不符合維基精神。請看一個貌似荒謬的假設:用類似當前繁簡轉換的技術,在維基里只要給不同、乃至對立的觀點加上標籤,那麼甚至觀點也可以轉換。於是每個人選中自己的「觀點標籤」,整個維基就都是自己順眼的觀點,那麼維基就天下太平再無爭吵,大家各取所需,井水不犯河水,維基的NPOV居然就如此輕鬆地實現了?!請想一想,支持用詞轉換的理由——「讓各地中文用戶看到自己熟悉的用詞方式」,這和上面這種用「觀點」轉換的辦法讓用戶只看到自己喜歡的觀點,在本質上有多少不同?
最後,我非常贊同Neil68的看法,投票表決也許是看起來最方便的辦法,但遠不是彌合分歧、達成共識的正道。--Alexcn 13:23 2006年12月22日 (UTC)- 這個假設純屬猜測,用詞轉換的長遠目標是希望盡量透過不斷改善中的用詞轉換表來自動轉換條目中的用詞,其次才以手動方式解決,可減少很多人為操作和干擾的成分。如果有人偏要在此上花心思搞事將之轉換為「觀點的轉換」,相信廣大有理智的維基人也會馬上幫忙解決。若不設立用詞轉換,問題並不是「讓人看不慣」那麼簡單,事實上有很多用詞上的差異令外人根本不知道它代表什麼,令中文維基變成一本令人費解的百科全書。 --kknews 13:36 2006年12月22日 (UTC)
- 我想kknews沒有理解我的意思。事實上我是做了這麼一組類比:(不同觀點,它的處理方法)<->(不同用詞-它的處理方法)。為什麼能作這種類比,因為這兩者在一點上共通的,那就是對自我中心的堅持:一個是對自己贊同的觀點的堅持,另一個是對自己習慣的語境的堅持。那麼,對這兩者的處理方法也應該構成一組類比。對於自己觀點的堅持,我們有NPOV原則,這個原則要求我們放棄對自我的執著,認清對方觀點的價值,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對雙方做出中立的表述;如果我們認為NPOV原則在處理觀點的自我中心上是有效的,那麼對於用詞和語境的堅持,我們也應該以相通的原則來解決:那就是放棄自己的堅持,合理地共存。前面我假設的那種荒唐的「觀點轉換」,就是把當前處理用詞的方法平移到對立觀點的處理上去,這樣我們可以認清對於同樣是堅持自我的兩個問題,我們現行的兩種處理方法和原則(NPOV和用詞轉換)是如何自相矛盾的。
所以,我的意見是,僅僅保留字形的轉換,而讓不同的用詞方式合理的共存:在同一個頁面上只能使用一種名稱,對各種名稱做充分的消歧義保證不同用詞之間的聯繫。
另外,kknews和很多人都提到不同用詞的差別影響閱讀的問題,而我認為,這種不同恰恰是一種值得傳播的知識,而用詞轉換無疑是剝奪了讀者學習這種知識的機會。請設想,當您閱讀遇到生詞生字的時候,是責怪編者沒有用您熟識的字詞來表達,還是去查字典辭典?何況,在維基,這個查字典的動作更是簡單到只需點一下wiki link。--Alexcn 14:43 2006年12月22日 (UTC)
- 我想kknews沒有理解我的意思。事實上我是做了這麼一組類比:(不同觀點,它的處理方法)<->(不同用詞-它的處理方法)。為什麼能作這種類比,因為這兩者在一點上共通的,那就是對自我中心的堅持:一個是對自己贊同的觀點的堅持,另一個是對自己習慣的語境的堅持。那麼,對這兩者的處理方法也應該構成一組類比。對於自己觀點的堅持,我們有NPOV原則,這個原則要求我們放棄對自我的執著,認清對方觀點的價值,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對雙方做出中立的表述;如果我們認為NPOV原則在處理觀點的自我中心上是有效的,那麼對於用詞和語境的堅持,我們也應該以相通的原則來解決:那就是放棄自己的堅持,合理地共存。前面我假設的那種荒唐的「觀點轉換」,就是把當前處理用詞的方法平移到對立觀點的處理上去,這樣我們可以認清對於同樣是堅持自我的兩個問題,我們現行的兩種處理方法和原則(NPOV和用詞轉換)是如何自相矛盾的。
- 這個假設純屬猜測,用詞轉換的長遠目標是希望盡量透過不斷改善中的用詞轉換表來自動轉換條目中的用詞,其次才以手動方式解決,可減少很多人為操作和干擾的成分。如果有人偏要在此上花心思搞事將之轉換為「觀點的轉換」,相信廣大有理智的維基人也會馬上幫忙解決。若不設立用詞轉換,問題並不是「讓人看不慣」那麼簡單,事實上有很多用詞上的差異令外人根本不知道它代表什麼,令中文維基變成一本令人費解的百科全書。 --kknews 13:36 2006年12月22日 (UTC)
- 支持魔法設計師、Neil68、百無一用是書生和roc的意見。字形轉換和用詞轉換應該分開處理。轉換標籤的名稱相比較而言只是細枝末節。希望這裡的討論先確定是否將字形轉換和用詞轉換分離處理,然後再考慮標籤的名稱問題。用詞轉換和字形轉換其實並不是同一個問題,比如一個大陸人完全可能希望看到繁體的維基,卻未必希望看到港澳台的用詞。另外,我私下裡認為,用詞轉換在某種意義上不符合維基精神。請看一個貌似荒謬的假設:用類似當前繁簡轉換的技術,在維基里只要給不同、乃至對立的觀點加上標籤,那麼甚至觀點也可以轉換。於是每個人選中自己的「觀點標籤」,整個維基就都是自己順眼的觀點,那麼維基就天下太平再無爭吵,大家各取所需,井水不犯河水,維基的NPOV居然就如此輕鬆地實現了?!請想一想,支持用詞轉換的理由——「讓各地中文用戶看到自己熟悉的用詞方式」,這和上面這種用「觀點」轉換的辦法讓用戶只看到自己喜歡的觀點,在本質上有多少不同?
- 這種事情不能表決,也不用表決。為什麼不能表決?因為網路上的投票完全不客觀,在維基這種隨時可以註冊的地方更荒謬。為什麼不用表決?只要想想爭議為何而起?把對的改成錯的當然很多人要跳出來。你再把名字改回去,看看發出聲音的人會不會那麼多?各位看到這篇的朋友,請再去看Wikipedia talk:頁頂自動轉換標籤,裡面還有相當多的論述。理由都說了,如果不能做決策,選擇錯誤最少的方案,而要訴諸表決的話,顯然不是能力不足就是別有目的。--Neil68 05:25 2006年12月15日 (UTC)
- 區分不同地區的用詞就是為了讓各種用詞和平共存於中文維基,反之讓作者自己選擇用詞反而會令部分堅持自己用詞的人引發編輯戰。維基是為讀者服務的,我們不能期望所有讀者在看到陌生用詞之後可以馬上了解它的意思,我想大部分讀者想要知道的是條目的內容而不是想要知道其他地區的用詞。由於一條條目中可以有很多編者,若每個編者都堅持自己使用自己的用詞,不是會讓讀者看得眼花花嗎?這樣的一個條目絕對不符合百科全書的資格。
- 此外,只要點選一下上面的用詞轉換標籤就可以看到其他語系的用詞,何以有剝奪學習其他用詞之理? --kknews 15:18 2006年12月22日 (UTC)
- 「區分不同地區的用詞」真的就能「和平共存」了?這種和平共存在我看來跟種族隔離有的一比。真正的用詞共存,應該像觀點的共存那樣,是有交流、互相理解的,而不是各自劃個圈,不相往來。我們的觀點要NPOV、要理解共存,不要「觀點轉換」;同樣我們的不同用詞也應該要交融要共存,不要用詞轉換。--Alexcn 04:36 2006年12月23日 (UTC)
- 選項會不會太多了?這會不會導致票源太過分散而使得最後通過的方案其實是少數人的方案?是不是可以把投票分成兩次,一次決定要分成兩種或四種,一次決定要叫什麼名字。67.103.245.50 06:04 2006年12月22日 (UTC)
- 反對這項在尚未準備好時倉促發起的投票。64.94.46.59 14:01 2006年12月22日 (UTC)
關於5a, 5b, 5c, 5d, 5f
[編輯]將字型和用詞兩者分開處理是很好想法,不過我認為這5a, 5b, 5c, 5d, 5f幾個標籤並不適當,因為讀者若要更改用詞就必須要成為中文維基的註冊用戶。當初新增「港澳繁體」標籤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讓非註冊用戶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想看的地區用詞 (基於非註冊用戶無法使用zh-hk及瀏覽器的自動語系判定技術不成熟)。另一方面來說,若非註冊用戶選擇zh-Hant,那到底他會看到的是zh, zh-cn, zh-tw, zh-hk還是zh-sg? 若將之預設成zh-tw或zh-hk,恐怕又會出現某種語系霸佔另一種語系的爭議。
無論如何,5a, 5b, 5c, 5d, 5f的選項都會令非註冊用戶出現無法選擇地區用詞的情況。我們也不應推辯說瀏覽器的自動語系判定可以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這技術仍有缺憾 (不是住在香港的人就一定會用語系設定為香港的電腦,同理海外華人若使用英文電腦那自動判定又該如何處理?),另一方面它剝削了讀者自己選擇閱讀哪種地區用詞的權利,5a, 5b, 5c, 5d, 5f只是一堆令問題本末倒置的選項。
我再次強調zh-tw與zh-hk用詞上的分別並不是colour和color的分別那麼簡單 (你知道什麼是格魯吉亞或喬治亞嗎?),有必要就不同地區用詞上的差異給予讀者選擇的權利,有人說中國方言甚多,一一分野浪費資源而反對按地域分類,但我們目前只就一早已有的zh-cn, zh-tw, zh-hk, zh-sg進行區分,並沒有其他方言要求加入。試想想,若不分野 (不讓讀者選擇),那我們應以大陸、台灣還是香港的用詞作為中文維基的主要用詞? (或者有人會提出讓作者自己自由選擇)這情況下若有人看不慣一個條目中某地區的個別用詞,而將它改為自己熟識的用詞,會不會又因此而爆發編輯戰或大陸與台灣的政治爭論? (就最近爆發的所謂「中共派遣管理員」的無謂爭論來看,若某類條目出現大量大陸或台灣用詞,很可能又有人會指責中文維基已被北京或台北滲透等等,令爭議點由「條目的觀點」擴散至「條目的用詞」)因此,像2a, 2b, 3a, 3b那樣以地域區分用詞是最好的,不過將字型和用詞分開處理的想法也很好,例如用簡體一樣可以看到台灣和香港的特有用詞,至於我們應怎樣做才可以做到這點 (在同時確保非註冊用戶的選擇權之下),就要大家一起討論了。不過,我們也要注意zh-cn, zh-tw, zh-hk的正確作用是「用詞的區分」,不可被有心人仕將之演變為「觀點的區分 (如以不同語系看同一條條目會看到不同的內容等等)」。 --kknews 19:30 2006年12月21日 (UTC)
- 這個是無法避免的問題,5a, 5b, 5c, 5d, 5f系列的選項會造成zh(即zh-hant),這個轉換表只包含港澳(zh-hk)以及台灣(zh-tw)都相同的用語轉換,我個人也不太支持,甚至認為是一種倒退,且解決不了「繁體」與「正體」之爭的問題。Stewart~惡龍 06:05 2006年12月22日 (UTC)
- 我覺得應該將兩件事區分開來,要否設地區分頁及能否用正體字這名詞,不可混為一談。2a、2b、3a、3b不可行,使用漢字者不祇上述地區,並且要一個不屬於上述地區的中文使用者選擇上述地區,不尊重且有氾政治化的嫌疑,也違背了wikipedia:文明。--真實事求是(☎) 11:22 2006年12月22日 (UTC)
- 這些東西,不一定要所謂的「解決」的,只要不反感就可以接受了
另外,Stewart兄,似乎你對於zh-hant的用途還是抱著轉換「用語」而不是轉換「用字」的想法呢!--翔風·艾倫·獲加☆有事找我*^-^* 11:24 2006年12月22日 (UTC)- 即使按照真實事求是你的要求即時將繁體和簡體頁面恢復,也只會馬上遇上一個問題,就是zh-hant到底應被預設為zh-tw還是zh-hk? 若勉強將之預設為兩者其中之一,那不是又出現了你所謂的zh-tw或zh-hk壟斷了所有繁體使用者的情況嗎?那是不是又違背了你自己經常強調的wikipedia:文明呢?請注意我們並沒有一種能夠中立於zh-tw及zh-hk的語系可以被預設成zh-hant。當然,我們非常樂見zh-Hans和zh-hant的作用在於僅轉換字型而不轉換用詞 (同時維持zh-cn, zh-tw, zh-hk的情況下),不過以目前中文維基的系統架構來說,zh-Hans和zh-Hant似乎僅能被設為地位等同於zh-cn, zh-tw, zh-hk,暗示zh-Hant的預設用詞必須從zh-tw或zh-hk兩者當中選擇。
- 所謂按照地區劃分並不代表這會剝削海外華人的權利,「大陸用詞」、「台灣用詞」和「港澳用詞」等名稱僅代表了當中各所含的用詞是從該地區發明並以此為中心向外散佈的,以「大陸用詞」來命名由大陸發明的專有用詞並無不當,當中也沒有暗示這三個語系就是漢語的全部。
- 我們不應拘泥在「繁體」、「正體」之爭上,那是部分政治意識過盛的人所挑起的無謂爭論而已,不要誤踏他們的陷阱。避開他們所設的政治炸彈的最好方法就是從文化層面入手,以地域來命名zh-cn, zh-tw, zh-hk等標籤。 --kknews 13:01 2006年12月22日 (UTC)
- 您這是為「台灣正體=zh-tw」從而強制占用全球非簡體中文使用者的轉換標籤找到了理由。64.94.46.59 14:01 2006年12月22日 (UTC)
- 這些東西,不一定要所謂的「解決」的,只要不反感就可以接受了
- 我的意見是,使用中文者遍布全球,用詞有異的問題不單發生在港台之間,若因此要設地區分頁,將沒完沒了。最好的方法是接受,即簡,繁體一例用一樣的詞,用詞不必轉換,只是字形轉換而已。即使要設地區分頁,那也必須要有簡、繁二體,只轉換字形的公用分頁,以讓全球沒有地區分頁的維基人使用的。人家英文維基也沒有搞美式英文,澳式英文,能夠求同存異,顧全大局,為什麼港台人就做不到呢?用詞有異的問題,以及條目名稱要用何用詞,可以商討,基本上若是大眾化的事物,就使用最普遍的詞,地區性的事物,可以考慮用當地華人用詞即可。其他地區的用詞,可用「又稱...」的方式在條目內文內列出。
- 所謂正、繁之爭議,只是在台灣島內的爭議,而且是小小的爭議,並無延伸到島外,因台灣島內小小的正、繁爭議,全球化中文維基就因此要改變簡繁體的使用更是滑稽,這才是你所說的「誤踏他們的陷阱」,讓他們成功的將台灣的政治操作影響維基。即使是地區分頁,我認為「台灣正體」的標籤也不能設立,因為正體字在台灣島內也有爭議,還是等台灣島內人士達成共識,他們政府宣布在台灣繁體字就稱正體字,再來改變也不遲,現在的「台灣正體」標籤,其實對反對正體字這名詞的台灣人也很不尊重。
- 在格魯吉亞條目中當然可以註明格魯吉亞別稱喬治亞,可是一但格魯吉亞或喬治亞的名稱出現在其他條目上那我們又該如何?在其他條目上一一註明嗎?不會很礙眼嗎?所有人編輯時也會記得要註明嗎?就怕一些敏感的條目若只出現大量大陸用詞,又會被海外媒體批評中文維基被北京滲透等云云。最後,作為香港人,我不支持以「正體」命名繁體,不要以為我用繁體留言就支持「正體」。 --kknews 05:11 2006年12月23日 (UTC)
- 同一條目內部只使用一種名稱,初次出現時註明其他名稱。至於「一些敏感的條目若只出現大量大陸用詞,又會被海外媒體批評中文維基被北京滲透等云云」,我看不出來有什麼好怕的,媒體無知我們也要給他們綁架麼。另外好像這裡很少有人擔心有人說條目被香港或者台灣滲透?檢視一下對中立原則的理解吧。--Alexcn 05:26 2006年12月23日 (UTC)
- 在格魯吉亞條目中當然可以註明格魯吉亞別稱喬治亞,可是一但格魯吉亞或喬治亞的名稱出現在其他條目上那我們又該如何?在其他條目上一一註明嗎?不會很礙眼嗎?所有人編輯時也會記得要註明嗎?就怕一些敏感的條目若只出現大量大陸用詞,又會被海外媒體批評中文維基被北京滲透等云云。最後,作為香港人,我不支持以「正體」命名繁體,不要以為我用繁體留言就支持「正體」。 --kknews 05:11 2006年12月23日 (UTC)
- 我不是認為Kknews你支持正體,而是指出正繁體的爭議被有心人誇大了,實際上正繁體的爭議還遠遠沒有達到需要被維基重視的程度,更不要談在維基標籤上使用正體字這名詞了。
繁體與正體·歧視·偏見
[編輯]建議還在爭論的維基人來看這個: 蔡志浩的《繁體與正體》
改稱"Simplified"與"Traditional"會不會好一點?
[編輯]儘管這是「中文」維基百科,但是「正體」/「繁體」的爭端始終要結束。既然有人支持「正體」,有人支持「繁體」,那麼乾脆全部改成英文「Simplified」、「HK/Macau Traditional」、「TW Traditional」、「Sg Simplified」(這個可選)。--Алексеевский Talk to me 13:35 2006年12月23日 (UTC)
以地區取代字型的方法根本行不通,也觸犯了維基規則,2a、2b、3a、3b 等選項應該消去
[編輯]以地區取代字型的方法為何根本行不通,其實我前面已經提到多次,但發現很多人沒有留意到或不了解,又重複提出相同的意見,所以在此做出詳細解釋:
1.地區取代字型雖然避開了字體的爭議,但不準確,因為來自相同地區的人,使用何種字體是沒有限制的,大陸人也可以使用繁體,港澳人也能用簡體。若以地區取代字型,一個使用繁體的大陸人,難道他要上「台灣」或「港澳」頁面?或者選擇不上維基?難道維基不歡迎他們?
2.華人遍佈全世界,使用中文者也不僅華裔,以地區取代字型,那豈非要設幾百個地區分頁?若規定祇能設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地區分頁,其他地區的人祇能擇其一來使用,顯然是很霸道的作法,嚴重違反了wikipedia:文明。而且要上中文維基者選擇地區,有將維基政治化的嫌疑。以地區取代字型也很有地區中心的味道在,多少違背了維基的中立原則。
3.根本不需要為了避開字型的爭議而使用地區標籤,繁簡體的稱呼早就為全球大部分人所接受,包括廣大的台灣民眾在內,所謂正、繁之爭議,其實只是在台灣島內的爭議,而且是小小的爭議,並無延伸到島外,正繁體的爭議被有心人誇大了,實際上正繁體的爭議還遠遠沒有達到需要被維基重視的程度,更不要談在維基標籤上使用正體字這名詞了。
因台灣島內小小的正、繁爭議,全球化的中文維基就因此要改變簡繁體的使用,甚至避開使用字體改用地區做標籤,根本沒有必要如此大動作,其實這是誤中了某些人將台灣政治爭議帶到維基的圈套。
即使是地區分頁,我認為「台灣正體」的標籤也不能設立,因為正體字在台灣島內也有爭議,還是等台灣島內人士達成共識,他們政府宣布在台灣繁體字就稱正體字,再來改變也不遲,現在的「台灣正體」標籤,其實對反對正體字這名詞的台灣人也很不尊重。
若有遺漏,請大家補充。--真實事求是(☎) 16:23 2006年12月23日 (UTC)
- winertai說台灣教育部已經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要求所有機關學校,以後「不得將正體字誤稱為繁體字」。台灣教育部附和的台灣官方已經祭出「繁體字」是錯誤稱呼的公文或法規(例如:《文書處理實施要點》)。既然台灣官方已經確認在台灣繁體字就叫正體字,那「台灣正體」四個字,已經有了正當性,而除此之外的標籤,沒有跟台灣官方的必要,自然應當沿用簡繁體的稱呼。--真實事求是(☎) 15:25 2006年12月24日 (UTC)
- 看到 winertai 寫的那些話,我花了很多時間努力去找教育部的官方文件,是有稱呼「正體中文」的電子報(出現少少幾次),但沒看到相關規定。winertai 所舉出的仍是台北市教育局還有其他台北市局處的規定,希望 winertai 能提供更明確台灣教育部的規定。不然我目前仍認為這只是台北市地方政府的習慣的「叛逆」作風。--Neil68 06:22 2006年12月27日 (UTC)
維基人:就這樣維持現狀,誰為此負責?
[編輯]就這樣維持不符方針的不中立現狀?這個「探討」要到什麼時候才有人負責……64.94.46.32 05:51 2006年12月25日 (UTC)
- 當初這個標籤在投票的時候,我就已經提出避免地域中心的質疑。為了方便中文使用者而在mediawiki增加繁簡兩種不同的字體,其顧慮是正當的;但是,在mediawiki增加所謂港台標籤則是公開藐視避免地域中心政策。以英文維基百科為例,美式英文與英式英文有很大的差異,但從不會在mediawiki搞個什麼莫名奇妙的「USA」「British」的標籤。政策明白指出你不能假設讀者來自哪個區域,即便繁體讀者大多來自港台地區,你也不能隨便將繁體字冠上港台的名義。
- 這個投票進行時我就已經對此提出警告:當我們要實行一個會影響到所有的人介面的舉動時,要考慮到的不只是對部分讀者的影響(就好像有部份香港維基人稱這只是與「香港人的利益」有關,不會傷害到其他人的利益,這樣的論調聽了熟悉嗎?),而是應該考慮到這樣的舉動對所有人造成的影響、有無違反既有的政策、是否會引發更多負面的後果。對我而言這兩個標籤在最初投票時就是沒有正當性的,因為那已經公然違背了基於中立政策的地域中心方針。遺憾的是部分維基人基於地域中心偏見推銷這兩個標籤,短短不到幾個月,圍繞這兩個標籤引起的爭議已經浪費了不知道多少時間,連個繁體正體都可以引起那麼多毫無意義的糾紛。現在為了收拾殘局而要搞另外一個投票,只不過是證明了我當初提出的警告,實在諷刺。Lecter 咖啡館♨ 06:47 2006年12月26日 (UTC)
很多人根本就不明白,不是不想將上面標籤簡單地分繁體簡體,不是不想避免區域化,而根本就是Mediawiki將字分為zh-cn、zh-tw及zh-hk等。假如恢復以前的繁體標籤,繁體標籤將會由zh-tw獨佔,並不能代表繁體的全部。並非來自台灣的繁體使用者,想使用繁體時卻被導向帶有台灣用詞的zh-tw,相信這並不是理想的安排。 -- Kevinhksouth (Talk) 12:10 2006年12月26日 (UTC)
- 應是技術服從維基的原則做出改變,而非維基為了技術而改變原則,沒有Mediawiki設定錯了就必須一錯到底的道理。你說的問題已經有包括我在內的人提出解決的設想,需要解決的是技術問題,我在這裡重提一遍:
- 維基應有供全球人使用,基本的二頁面,即簡及繁體,已有人建議設hans及hant來供此二頁面使用,而此二頁面祇做字型轉換,不做用詞轉換。
- 對於有不同用詞的概念,要用何詞可商討解決。在條目題目,大眾化的事物可用多數人的用詞;區域性的事物可考慮用當地華人的用詞。而條目內容若有不同用詞的概念,必須全用同一個用詞,採取先到先得的方式解決。此用詞首次出現時,可掛號寫出其他地區的用詞,但若已有內部連接,就沒有這種必要。
- 請容我對「基本的二頁面」有些許意見。是否必須只有此「基本的二頁面」呢?而其他的頁面就不可以呢?這實在有點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把用詞轉換都放到頁頂自動轉換標籤其實只為方便用家而為之舉,多加幾個標籤只作用詞轉換,跟用作字型轉換的標籤,只是實際使用的人數比較少,作用本質無沒大分別。現在的糾紛似乎在於「正」「繁」之爭,取消所有標籤其實無補於是,頂多是以「先到先得」而回復「繁體」標籤。但不代表討論會就此告終呢。 --218.102.93.124 15:43 2006年12月26日 (UTC)
如果非要鑽研,因漢字的多義性,我們能隨意解釋。
- 繁體
- 正面解釋:繁榮、繁多、繁華
- 反面解釋:繁複、繁瑣、繁雜
- 簡體
- 正面解釋:簡潔、簡捷、簡便
- 反面解釋:簡陋、簡略、簡單
由此我認爲維基人被慫恿用「正體」這個詞,是因爲「正」這個字不易反面解釋,便於偏向台灣的政治正確。64.94.46.39 06:44 2006年12月25日 (UTC)
「如果非要鑽研」確可能如此,但如果稍加鑽研,就知道簡體字又有「簡化字」的稱呼。繁體字如果依此推論就是「繁化字」,一些人的不滿之處正在於此,不必假定此等理論必定與政治正確有關。 --218.102.93.124 15:25 2006年12月26日 (UTC)
- 從來就沒有「繁化字」的稱呼,無需去理會這種沒有根據,缺乏智慧的聯想而產生的不滿。若連這種缺乏根據的聯想也能做為理由,那香港的「香」字在廣東話中也有「死」的意思,「香港」這詞會令人誤解為「死港」,香港是否因此要改名?--真實事求是(☎) 12:05 2006年12月30日 (UTC)
- 一,上句218.102.93.124是我留的,主要是不希望有人認為「反對繁體」一定是因為政治正確。
二,閣下可能可以十分肯定「繁簡」相對之下繁體不是「繁化」的意思,但很多人都不能呢,除非閣下有確實的證據。我想來也覺得「繁化」一說有其合理的地方。想起來小時候,80年代的香港是用「正筆簡筆」或「深筆簡筆」是形容的,「繁體」是來自微軟的譯法,但原因就不明。我想歷史中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問題,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是向前望。所以我的想法是大家不應拘泥於海峽對岸的人是否有貶低自己之意,而是應該極力創造一個大家都覺得沒有貶低自己的多贏方案,才可以達到共識,總比閣下花盡口水說服所有人「繁體」沒有貶低之意來得快和有效。 --Cosferia 07:25 2006年12月31日 (UTC)- 上面我是指「繁體從來就沒有「繁化字」的稱呼」。繁化字的稱呼是有的,那是指歷史上某些繁化的漢字1,現在的簡體由繁體簡化而來,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把繁體認識為繁化字當然就是謬誤,這應該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事,而你竟說「閣下可能可以十分肯定「繁簡」相對之下繁體不是「繁化」的意思,但很多人都不能呢」,你應要提出證據,到底是很多甚麼人把繁體誤認為繁化字,這些人為甚麼連這種簡單的常識都搞不清楚?--真實事求是(☎) 08:00 2006年12月31日 (UTC)
- 我承認沒有甚麼證據證明,只是我都對此有疑問而已,但這不代表你所言的就是「常識」。這一句「簡體由繁體簡化而來」,並沒有考慮未有簡體之前的情形。「繁體」二字不是與生俱來的,其出處正是使人疑惑的地方。我可以想到的出處是因為新造的是簡體,原有的就是繁體,但這只是對比的結果,沒有考慮到未有簡體之前已有繁體,用楷書寫了數百年的事實。
總括而言,我的目的不是要說正體是正宗一類說話,只是想說明「繁體」的稱呼並不是理所當然。閣下覺得「繁體」的稱呼是理所當然的常識,是「誰都知道的事情」,而沒有提出繁體出處沒有貶義的證據。我覺得這應該要有證據支持才是。--Cosferia 07:11 2007年1月1日 (UTC)- 這標題不是我開的,我從來沒說過繁體沒有任何問題,64.94.46.39不也提出正、反二面的解釋嗎?我只是說相對而言,用繁體的問題比正體少很多,我支持用簡繁體的因素有:
- 我承認沒有甚麼證據證明,只是我都對此有疑問而已,但這不代表你所言的就是「常識」。這一句「簡體由繁體簡化而來」,並沒有考慮未有簡體之前的情形。「繁體」二字不是與生俱來的,其出處正是使人疑惑的地方。我可以想到的出處是因為新造的是簡體,原有的就是繁體,但這只是對比的結果,沒有考慮到未有簡體之前已有繁體,用楷書寫了數百年的事實。
- 上面我是指「繁體從來就沒有「繁化字」的稱呼」。繁化字的稱呼是有的,那是指歷史上某些繁化的漢字1,現在的簡體由繁體簡化而來,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把繁體認識為繁化字當然就是謬誤,這應該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事,而你竟說「閣下可能可以十分肯定「繁簡」相對之下繁體不是「繁化」的意思,但很多人都不能呢」,你應要提出證據,到底是很多甚麼人把繁體誤認為繁化字,這些人為甚麼連這種簡單的常識都搞不清楚?--真實事求是(☎) 08:00 2006年12月31日 (UTC)
- 一,上句218.102.93.124是我留的,主要是不希望有人認為「反對繁體」一定是因為政治正確。
繁化字當然有,由「自」字變成「鼻」字就是繁化漢字。現在討論的什麼繁體/正體/簡體/簡化字,實在沒有一個詞語能使我滿意。之所以用繁體和簡體(簡化?)的原因是這兩個名字較多人知道它是什麼而已。--Hello World! 14:53 2007年1月6日 (UTC)
關於開此投票的一點擔憂
[編輯]目前投票選項的地域性很強,無法保證投票人的投票立場,最有可能的預見結果即,哪個地區人多相應選項勝出。全民投票是件很民主的事情,但很多時候民主其實是可怕的,西方成熟的民主政治中,會有眾議參議的區別,也會有需要首腦獨裁的情況。
在網絡環境下,這個矛盾確實很難解決,而且很多時候會與維基的體制有關,簡潔可行的解決辦法我還沒有想出,在此,也拋磚引玉向各位維基人求教了。--Ffn 13:13 2006年12月26日 (UTC)
- 我建議的設立簡繁二體公用頁面一事,已經有很多維基人贊同了,我看無需投票也可先進行此事。至於要否設立地區用詞分頁,能商討解決就商討解決,若不能才用投票解決。--真實事求是(☎) 10:54 2007年1月1日 (UTC)
對地區用詞分頁的看法
[編輯]地域用詞分頁的設計很有問題,除了不符合維基的避免地域中心外,還違反了文明,因為一地區的人要用簡或繁體,用何用詞,是自由的,在維基大陸人也可以用繁體,港台人也可以用簡體,同樣的,大陸港台人也可用對方的用詞,這在兩岸三地頻繁來往的今天,用詞混用更顯平常。而且甚麼才是正宗的港台地區用詞,也不容易確定,例如在台灣,女朋友也叫馬子,到底那一個才是台灣用詞?
至於習不習慣的問題,維基是全球化的網頁,上維基來就應「享受」全球化的味道,如果要看港台用詞,何不去閱讀港台刊物?上維基還要求必須要看到自己熟悉的地區用詞,就像一香港人到東京旅行,不去吃拉麵、壽司、天婦羅,還成天要求吃碗仔翅、臭豆腐、魚蛋粉,喝鴛鴦,每天晚上都要打五圈一樣,那又何必到東京旅行?乾脆留在香港爽快。--真實事求是(☎) 10:54 2007年1月1日 (UTC)
- 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是出自於條目內容的,而且主要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用來描述中文維基百科的用詞自動轉換並不完全適用。世界上有全球化,同時亦存在反全球化,為什麼就要對港台用詞存有偏見?「中國大陸的維基人的確也可以使用繁體」不錯,所以維基早就設有了貼心的轉換標籤,你不會因為現行的安排而不能看到繁體版,因有轉換頁存在。女朋友和馬子均是台灣用詞,只是前者可作書面語,後者是俗稱而不能。這個例子不太適合,更地道的廣州話用語你要看看粵語維基百科,不過大概還有對港澳繁體、台灣正體的用詞不同不能接受吧。認同有時兩岸四地用語混用,但還是不能忽視當中的差異,不是說我們不能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而是為了更尊重各地差異而設立自動轉換,這才是符合各地維基人利益的求同除異態度。事實上我對於大家選擇哪一種方案均表示專重,但對閣下所提及的例子感覺有偏原意。Stewart~惡龍 20:37 2007年1月2日 (UTC)
- 現在的問題就是缺乏一個公用的繁體版,不是所有地區的人都喜歡、都能接受全是港、台用詞的頁面的。其實這件事令我最不能接受的是,香港和台灣人祇顧自己要看到本身地區用詞,竟然沒有顧及其他地區的繁體字使用者,佔用了「繁體」。就算是只有zh-tw或zh-hk,但連關心此事的發言也沒有看到,地域中心心態之強,令人吃驚。你說設立地區用詞分頁是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請問這是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的態度,表現嗎?--真實事求是(☎) 12:07 2007年1月3日 (UTC)
- 享受個屁?上維基不是為了要看世界如何全球化,百科全書的作用當然是用來查閱的。拿東京來比喻中文維基是對香港人的重大侮辱,東京是外國人的地方,用外國人的語言,沒有人會說香港遊客的語言,也沒有商店會賣香港食物,要求別人說中文、提供港式食物當然不合理。反之中文維基是個有說中文的人、有中國文化的網站,它完完全全的是一個中文網站而非外國網站,香港用詞為何不可與其他用詞一起出現在中文維基上?按照真實事求是拿外國的東京比喻中文維基來說的話,香港人對中文維基來說就是「外國人」,是「遊客」,而非「公民」,所以香港用詞不應出現在中文維基裏,要來中文維基的香港人應該跟隨大陸人、台灣人這些「公民」所訂的標準。
- 我不知道為何大家仍不了解各地用詞差異之大是不可能簡單以「全球化」一詞便說過去的,而且還處處想要削弱中文維基上的香港人的權益,巴不得消滅港人。我認為真實事求是的言論已嚴重地侮辱中文維基上的香港人,要求他馬上就傷害各地人民感情的言論道歉。 --kknews 17:59 2007年1月3日 (UTC)
- 現在的問題就是缺乏一個公用的繁體版,不是所有地區的人都喜歡、都能接受全是港、台用詞的頁面的。其實這件事令我最不能接受的是,香港和台灣人祇顧自己要看到本身地區用詞,竟然沒有顧及其他地區的繁體字使用者,佔用了「繁體」。就算是只有zh-tw或zh-hk,但連關心此事的發言也沒有看到,地域中心心態之強,令人吃驚。你說設立地區用詞分頁是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請問這是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的態度,表現嗎?--真實事求是(☎) 12:07 2007年1月3日 (UTC)
- 就「缺乏一個公用的繁體版」一事,首先我重申我沒有反對,只是認為要取消現存的台灣、香港用詞轉換表是有點倒退。需知道即使是中國大陸地區用語(zh-cn),有時跟港澳地區一樣,有時跟台灣地區一樣,有時卻別具一格。因此轉換表對於各地華文地區使用者除了是方便外,更是一種需要,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明白一些字裡行間的他地用語,例如是專業的電腦詞彙,對於初學者絕對是困難,難道我們要每個詞也要使用「網際網絡(又稱因特網或互聯網)」的方式顯示?!至於說「地域中心心態之強」,我不明白為什麼專重各地語言文化會被說成這樣,再者「繁體頁」(zh-hants)的建立也是為照顧海外中文閱讀者,我已經就skype及維基百科各討論中的意見而在投票頁上加上選項,而且我一向不認為「簡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三種選項便代表了全球中文閱讀者,但肯定此三種是最大主流,故此連「新加坡」(zh-sg)的選項也應要求而加上。關於「請問這是尊重其他地方的文化的態度,表現嗎?」我認為我本身並沒有忽略到任何一種意見,只是希望你能考慮改變一下思維,想想其他維基人的選擇權。誠心希望閣下能理解。Stewart~惡龍 18:24 2007年1月3日 (UTC)
對轉換標籤的檢討開始了沒?
[編輯]在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結果執行中,有「新安排將在一個月後(2006年12月17日)檢討」之句,不知檢討有沒有在進行?--真實事求是(☎) 12:07 2006年12月21日 (UTC)
- 開設了新的投票頁——Wikipedia:投票/頁頂自動轉換標籤。Stewart~惡龍 13:49 2006年12月21日 (UTC)
- 中文維基不僅僅只有台灣用戶,「正體」這個詞會有政治、地域偏向,本身就違反避免地域中心、中立的觀點兩項方針。維基作為國際網站理應不用「正體」。
- 剛剛想到的一個新法子,有關的轉換標籤能否利用圖像顯示?如果可以的話,用圖像又是否可作為另一種的解決方式?--Shinjiman ⇔ ♨ 18:07 2006年12月21日 (UTC)
- 有人提出過,但後來以「高化台灣」「青天白日滿地紅不能上首頁」為由拒絕了。--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2:04 2006年12月22日 (UTC)
- 不是以上述理由反對,維基是中立,避免政治化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若有必要當然可以上首頁;若無必要也不可故意為了政治理由放到首頁(正體字能不能用亦同此理)。反對的理由是以地區取代簡、繁體不準確,因為大陸地區的人也可用繁體;台灣、香港人也可用簡體,若以地區分,一個用繁體的大陸人難道要去台灣頁面?另外一個反對理由是,設立地區分頁到底合不合適的問題,關於這點之前已經討論很多,你可翻看之前的討論。
- 據我所知,正體字這名稱在台灣使用者是小眾中的小眾,繁體這名詞也早就為台灣民眾所接受,我到過台灣,現實生活中也有接觸到台灣人,印象中他們也是用繁、簡體等稱呼,正體字的說法我只在某個教歷史的台灣教授口中聽過一次,左圖右史對台灣很感興趣,可以對正體字這名詞考察一翻,到現在為止其來龍去脈還不清楚。把它搞清楚了,可否在維基使用就清楚了。--真實事求是(☎) 08:48 2006年12月22日 (UTC)
- 有人提出過,但後來以「高化台灣」「青天白日滿地紅不能上首頁」為由拒絕了。--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2:04 2006年12月22日 (UTC)
- 地圖、圖像均一樣會引起爭議,還是確切討論吧...Stewart~惡龍 06:45 2006年12月22日 (UTC)
- 圖象太小,有些看不清呢。再說了選了哪個似乎對別的都不公平。而且中正紀念堂和天安門都是政治色彩濃厚的地方。中國的景點實在太多。台灣的可以是101,香港的應該是維港,新加坡應該是人魚獅比較有代表性。--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1:48 2006年12月22日 (UTC)
- 中國大陸可以使用長城(沒有爭議吧),台灣就不清楚了。--Алексеевский Talk to me 13:38 2006年12月23日 (UTC)
- 圖象太小,有些看不清呢。再說了選了哪個似乎對別的都不公平。而且中正紀念堂和天安門都是政治色彩濃厚的地方。中國的景點實在太多。台灣的可以是101,香港的應該是維港,新加坡應該是人魚獅比較有代表性。--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1:48 2006年12月22日 (UTC)
用腳本節省空間
[編輯]直接畫5個標籤太占網頁空間了,可以用JavaScript在頂部製作功能:
不轉 | 簡體 | 繁體[地區] |
直接點擊「繁體」會進入zh-TW狀態。 當點擊[地區]後變成
不轉 | 簡體 | 台灣/港澳[字體] |
點擊「台灣」後變成
不轉 | 簡體 | 台灣正體[字體] |
點擊「港澳」後變成
不轉 | 簡體 | 港澳繁體[字體] |
再次點擊[字體]則會返原始狀態:
不轉 | 簡體 | 繁體[地區] |
這樣既節省空間,也能滿足政治正確需求。64.94.46.10 06:20 2006年12月26日 (UTC)
- 你的提議不錯,如此能夠避免因設立地區用詞頁面使得標籤雜亂的問題。再綜合之前的其他建議,即公用的簡、繁二體頁面用hans和hant,此二頁面只轉換字形,不轉換用詞,我看那就差不多了,多數人應能接受,只剩技術問題需要解決。hant設立後,建議將「直接點擊「繁體」會進入zh-TW狀態」改成「直接點擊「繁體」會進入hant狀態」。
- 維基是不考慮政治正確的。任何政治正確都違反了中立的原則,陷入了地域中心。--真實事求是(☎) 10:07 2006年12月26日 (UTC)
關於設立簡繁公用頁面
[編輯]之前關於簡繁頁面的討論,我提出需設簡繁二體公用頁面,此看法已與部份維基人取得共識。以下是相關意見之整理,大家可看看有甚麼要補充的。
中文維基使用者來自全球各地,即使設再多的地區分頁也難以包括所有地區,是以需設立簡繁二體公用頁面。
而現在只有港澳台頁面卻無公用繁體頁面,已嚴重違反文明方針,必需盡快做出改進。
設立後就包括「不轉換」、「繁體」、「簡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五個方式。
簡繁頁面將做出以下設定:
- 設立zh-Hans及zh-Hant作公用字體轉換,轉換可直接對應的漢字
- zh-CN、zh-SG、zh-TW、zh-HK作為地區用詞轉換,轉換地區用詞及已分化漢字
祇做繁簡字體轉換、自會面對一個概念有不同詞項的問題,以下是關於不同詞項的解決方法。
條目題目
商討解決,大眾化的事物可考慮用多數人的用詞;區域性的事物可考慮用當地華人的用詞。其他用詞應以「也稱……」或「在(地區名稱)……稱」列出。命名常規。
條目內容
- 一條目內,除為說明地區用詞不同,同一概念表現全用同一詞項。(如「網際網路」無論寫成什麼在zh-TW中均轉為「網際網絡」)
- 若詞項無條目,可括弧(也稱……)、(某地區稱……)或註解的方式列出其他詞項;若已有條目,就沒必要了。
維基各條目內有各種用詞,喜歡整齊劃一者可能會不習慣。但我卻認為有以下幾種好處。
- 此為中文維基的特色,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最佳註腳。
- 可讓讀者增加不同地區中文用詞的知識。
- 在了解尊重各自用詞的過程中,可默化潛移的培養維基人尊重不同地區的人、物、文化的良好態度。
- 避免維基產生更多地域中心色彩濃厚的地區用詞分頁。
- 有些地區的人為了讓其用詞更多的在維基顯現,會努力創造更多的新條目。--真實事求是(☎) 10:16 2007年1月1日 (UTC)
公用繁體頁面必須設立的理由
[編輯]除港澳台三地外,據統計至少有2000萬海外華人使用繁體字,而使用繁體字者應遠不止此數,因為很多海外華人兩岸三地的書籍,電視節目都有接觸,6000萬海外華人中不少是簡繁都通的,另外也有大陸人喜歡用繁體,總和起來人數不少。
之前的繁體是zh-tw,轉台灣用詞,所以港澳維基人才要求另設港澳繁體,用香港用詞。同理,現在其他地區使用繁體者也未必能夠接受台港用詞,但若全都如香港維基人般設立自己的地區用詞分頁,又會使維基複雜化,所以我認為最好方法是另外設立一個公用的繁體頁面,即然600多萬的香港人可以設立自己的地區用詞分頁,至少有2000萬人的其他地區的繁體字使用者祇不過要求設立一個公用的繁體頁面,我不認為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此事。
另外,現在要其他地區使用繁體者必須依附在「台灣正體」及「港澳繁體」的作法,個人認為已經有歧視的味道,嚴重違反了wikipedia:文明中「不會僅僅因為人少而覺得受到排擠和歧視。」的規定。--真實事求是(☎) 15:30 2007年1月3日 (UTC)
和議區
[編輯]若支持以上意見請和議,讓此設想早日進入解決技術問題的階段。--真實事求是(☎) 10:16 2007年1月1日 (UTC)
- (+)支持,這個構想很好。現在的處理方式實際上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下一次登錄 13:15 2007年1月1日 (UTC)
- (+)支持,條目內容提議已經引發爭端,請先解決轉換標籤問題。--- 量子公民™talk 13:29 2007年1月2日 (UTC)
- (+)支持強烈支持。目前的詞彙繁簡轉換存在很大的問題,正體字的當機立斷竟然被自動轉換成簡體的「死機立斷」(路易西安納購地)。建議只保留字體的轉換,取消單詞的自動轉換。另外,單字的繁簡對應也要好好修改一下,乾隆竟然被簡化成「干隆」。正體字的干,左側偏旁應該是十日干,而非「乾」字的十日十。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4:16 2007年1月3日 (UTC)
- 提案有點多,條目標題和內容的部分持保留。贊同在台港之外,另成立公公用繁體按鈕的提議原則上贊成,但實際的技術上希望可以克服。(標籤可能會有維護上的問題)--ffaarr (talk) 08:16 2007年1月8日 (UTC)
- (+)支持,支持設立不轉換詞匯的版本,即應有 zh-hant, zh-tw, zh-hk 三個選項。--Hello World! 12:01 2007年1月13日 (UTC)
- (+)支持,直接取消地區詞轉換,採用重定向,條目中說明其他地區用法,和重新定義命名規則Wikipedia talk:馬新簡體標籤顯示民意調查#我提供的解決方法來解決.--Ksyrie 01:31 2007年1月28日 (UTC)
反對區
[編輯]有反對意見者請提出,若沒有任何反對意見,以上設想將實現。--真實事求是(☎) 10:16 2007年1月1日 (UTC)
- (-)反對,在未解決我各項疑問前,我不希望所謂的「簡單處理」是最好的處理--翔風·艾倫·獲加☆有事找我*^-^* 17:59 2007年1月2日 (UTC)
- (-)反對,不少詞彙非純粹條目名稱,如:台灣使用「計畫」,香港使用「計劃」,加上一些常用的人名、地名,如:中國大陸使用「布什」,香港使用「布殊」,台灣使用「布希」。這些詞彙經常在不同的條目、模板中頻繁出現。假使取消地區性用詞自動轉換,我認為是一個倒退。而且亦未解決到「正體」、「繁體」之爭。Stewart~惡龍 18:21 2007年1月2日 (UTC)
(-)反對,這個提議不成熟。--Jasonzhuocn...台灣社群Blog18:26 2007年1月2日 (UTC)- 看到阿仁的意見後,我收回我的反對票。--Jasonzhuocn....台灣社群 07:29 2007年1月7日 (UTC)
- (-)反對:我原本並不反對為了照顧台灣與港澳地區以外的用戶之權益,另外開一個繁體公版的提案,在我原本的預想中這個繁體公版是會直接忽略zh-tw或zh-hk標籤,不對裡面的內容作轉換而已,但並不會影響使用這兩套標籤系統的用戶在閱讀上的便利性。以這樣的提案來說,我頂多只是擔心實際開此公版之後,會有多少非台灣或港澳地區的用戶真的願意貢獻力量去維護它的問題。但是,我在仔細看了上面那提案的詳細內容,尤其是『條目內容』裡面那三條規則之後,卻突然意識到此提議其實是在建議取消目前現有的台灣正體與港澳繁體兩個轉換版本或至少為這樣的可能性鋪路,硬性規定所有人都要用那統一的公版(因為很顯然,現有的轉換標籤功能根本無法在滿足這樣的規則下,又同時能在台灣與港澳版上順利進行轉換),因此很遺憾在有人提出更有建設性、更能符合大部分用戶使用便利性的版本之前,我必須對目前的提案投出反對票(特別強調的是,我反對的是目前的提案細節,而非反對建立一個繁體公版)。--泅水大象 訐譙☎ 18:49 2007年1月2日 (UTC)
- (-)反對: 建議太敏感,很容易觸動中港台不同網民的神經,反而影響維基運作。--Yau 21:51 2007年1月2日 (UTC)
- (-)反對: 我非常能理解真實事求是兄的初衷,但是我對具體實施方案仍有一定的保留,具體原因放在討論底部。-- ran(留言) 22:32 2007年1月2日 (UTC)
- (-)反對: 不理解這樣和現在的處理有什麼本質區別。轉換了會有人說不該轉,不轉有人會說看不懂。不滿意的人總會有。現在這樣蠻好。 - Munford 02:15 2007年1月3日 (UTC)
- (-)反對:我想補充的是中文維基百科現在的用戶主要有三類:第一是使用國語簡體的中國內地用戶或海外用戶;第二是使用國語正體/繁體的台灣地區用戶;第三是使用繁體粵語書面語編寫的港澳地區用戶,而不分拆中文維基百科的情況下,就應該同時兼顧此三類用戶,設立繁簡轉換和地區轉換。地區轉換除了是因為粵語和國語語言問題(譯名等),其實也因為台灣地區有獨特的用語。(註:港澳地區使用的粵語書面語跟國語的相似度、比粵語口語的接近得多。)TThk 13:58 2007年1月3日 (UTC)
- (-)反對,如果確實存在某種不同於中港台地區的「用語圈」,自然可以添加新的轉換標籤。但人為的製造一個公用繁體或公用簡體,我看不出對什麼人有好處。北美,歐洲,或者其他地區的華人都沒有創造自己的「用語圈」,無非是沿襲中港台地區的詞彙。目前的這個建議,實際上對誰都沒有用處。--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53 2007年1月3日 (UTC)
- (-)反對,階段不適宜進行,我理解真實事求是兄的說話,但是由於人名方面,很難使他人接受慣用的譯名,假如真實事求是能夠居於香港或台灣幾年的話,就明白原因,將會你會看到主頁是George W Bush(對,用拉丁字就是王道),因為沒有譯名的差異。而濱崎步可能會出現「濱崎あゆみ」不中不日的笑話。--費勒姆 費話連篇 06:14 2007年1月4日 (UTC)
- (-)反對,我認為沒有存在的必要。假設一篇文章被港台兩地的編輯者都編輯過,將會造成兩地用語的混亂,例如:象牙海岸條目中,可能一下稱該國家為「象牙海岸」,一下稱之為「科特迪瓦」。沒有一本百科全書的文章會這樣寫。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14:04 2007年1月4日 (UTC)
- (-)反對,為免造成混亂,維持現狀最好。--Iflwlou 16:14 2007年1月5日 (UTC)
意見區
[編輯]有補充的意見請列在這裡。--真實事求是(☎) 10:16 2007年1月1日 (UTC)
- 具體實現除了用腳本節省空間也可以設計成列表框(ListBox),就像參數設置里那樣。--- 量子公民™talk 13:29 2007年1月2日 (UTC)
- 條目內容提議也許會讓部分人感覺太嚴,建議優先解決轉換標籤違反維基方針的問題。--- 量子公民™talk 13:29 2007年1月2日 (UTC)
- 對不起,沒看懂「簡繁公用頁面」是什麼東西,是準備替代現在的繁簡轉換標籤麼,最好有個簡要說明,還有這種提議放在這裡當然快捷一些,但是涉及維基的基本風格,呈現方式等根本問題,不是開一個正式投票好一些。--Ffn 14:02 2007年1月2日 (UTC)
- 回上面的Ffn,由於使用繁體者不祇港台澳三地,在之前的討論有多人同意要設公用繁體頁面,在台港人堅持保留地區用詞分頁的情況下,產生的折衷的方案是設不轉換、簡體、繁體、台灣正體、香港繁體五個標籤,我現在建議的是簡、繁二體公用頁面的設計,由於還在討論階段,先不設正式投票頁面,先看看各位的反應,現在看到這樣的反應,顯然還不到正式投票的時候。--真實事求是(☎) 11:22 2007年1月3日 (UTC)
- 1、整齊劃一隻能代表嚴格,不代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2、增加不同地區中文用詞的知識應該靠維基詞典,而不應該是百科全書;
3、只會激化少數人的心理不平衡心理;
4、用詞分頁只是針對現有的詞彙而言,不一定要針對新的詞彙;
5,不符合邏輯關係
--翔風·艾倫·獲加☆有事找我*^-^* 17:59 2007年1月2日 (UTC)
(!)意見,希望User:真實事求是修改投票內容。目前的提議範圍過大,不易達成共識,可以先投票實現用腳本節省空間(或列表框)方案,其他暫時不變。--- 量子公民™talk 04:30 2007年1月3日 (UTC)
本投票中文轉換實現
[編輯]條目題目、條目內容 兩部分提議超出範圍,仍希望真實事求是撤下它們。
發現投票內容似乎沒說清,探討一下:
目的是修改MediaWiki的中文轉換程序。
修改前
實體 | zh | zh-CN | zh-TW | ||
ddd | zh-SG | zh-HK | |||
標籤 | 不轉換 | 簡體 | (無) | 台灣正體 | 港澳繁體 |
修改後
將實體拆分為兩層,字體與地區。
字體 | zh | zh-Hans | zh-Hant | ||
地區 | zh | zh-CN | zh-TW | ||
zh-SG | zh-HK | ||||
標籤 | 不轉 | 待定 |
具體實現可用腳本節省空間或類似參數設置里的列表框。反對事情還沒清楚先開始無謂的大戰。--- 量子公民™talk
- 現時的轉換應該是這樣的:
實體 | zh | zh-CN | zh-TW | ||
zh-SG | zh-HK | ||||
語言 | 中文 | 中文(中國) | 中文(新加坡) | 中文(台灣) | 中文(香港) |
見ZhConversion.php以及LanguageZh.php。從當中可見到zh-SG的轉換表繼承zh-CN轉換表,以及zh-HK轉換表繼承zh-TW轉換表是當中的一個最主要的轉換問題。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要從這裡著手。--Shinjiman ⇔ ♨ 07:59 2007年1月4日 (UTC)
- 我覺得最理想應該如此吧:
字體 | zh | zh-Hans | zh-Hant | ||||
地區 | / | zh-CN | zh-SG | / | zh-TW | zh-HK | |
效果 | 不轉換 | 純簡體 | 中國大陸用語簡體 | 新加坡用語簡體 | 純繁體 | 台灣用語繁體 | 港澳用語繁體 |
- 即是有7種不同的選擇(「不轉換」即是完全不轉換;「純簡體」和「純繁體」即是純粹轉換繁體字和簡體字,不做用語轉換)。問題只是頁頂沒有可能全部顯示這7個選擇。 -- Kevinhksouth (Talk) 12:08 2007年1月4日 (UTC)
對真實事求是兄所提議的公用分頁的一點拙見
[編輯]變更轉換方式非管理員權限
[編輯]另,改標籤名稱和改轉換方式是兩件全然無涉的事情,改標籤的名稱由管理員可做更改。改轉換方式卻是MediaWiki的程式工程師的任務,在中文維基百科發起討論或做民意調查,能夠展現各種不同意見的聲音,但對轉換方式可能沒有強制效力。以上僅就標籤名稱衍生而來的轉換方式提議發表一點小看法。--Jasonzhuocn...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將於近期成立 1/6協會發起人會議18:53 2007年1月2日 (UTC)
- 可能你沒有看之前的討論,我做這些建議的原因在之前的討論早已多次說明。簡單解釋一下你的疑問,我說的違反文明,是指現在繁體頁面被港、澳、台三地人士佔去,這已經嚴重違反了Wikipedia:文明中的一段「擴展地講,任何人數居多的群體都保證不會侵害其他的個體——維基人謹慎地避免諸如中國中心、漢族中心、男性中心、異性戀中心等等的各種傾向;同時任何人數佔劣勢的群體都保證不會無故懷有受迫害的心理,也不應該要求額外的權利——中國海外人士、少數民族、女性和同性戀人士等等不會僅僅因為人少而覺得受到排擠和歧視。」
- 使用繁體的海外華人據統計有2000萬,而現在維基竟然沒有頁面讓其使用。所以我提議必須設立繁體公用頁面。以上是公用頁面的設定,並無牽涉到地區用詞分頁的問題。我認為既然是公用,就無需也不能轉換用詞,因為若要轉換用詞,就必須規定用那一個地區的詞,既然都是某個地區的用詞,那就不是公用頁面了。其他的請看回之前的討論,很多觀點我已重覆多遍。--真實事求是(☎) 11:02 2007年1月3日 (UTC)
- 有關的傳統字(繁體)公用頁面根本就從未設立過,在以前的[繁體]頁面標籤只是將字詞轉換為台灣用語。--Shinjiman ⇔ ♨ 13:09 2007年1月3日 (UTC)
- 上面的「恢復」已改成「設立」,手快之誤。我知道之前的繁體是zh-tw,轉台灣用詞,所以港澳維基人才要另設港澳繁體,用香港用詞。但使用繁體者不單是台港澳三地,其他人也與香港維基人一樣,未必會接受台港用詞,但若全都如香港維基人般設立自己的地區用詞分頁,又會使維基複雜化,所以我認為最好方法是另外設立一個公用的繁體頁面,即然600多萬的香港人可以設立自己的地區用詞分頁,至少有2000萬人的其他地區的繁體字使用者(不祇這數,很多大陸人也喜歡用繁體,而且海外華人多簡繁都懂)祇不過要求設立一個公用的繁體頁面,我不認為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此事。--真實事求是(☎) 15:06 2007年1月3日 (UTC)
- 有誤解的地方,先說聲抱歉,以上回應兼覆真兄同日於Wikipedia talk:投票/頁頂自動轉換標籤#對地區用詞分頁的看法的討論段落。Jasonzhuocn....台灣社群 16:20 2007年1月3日 (UTC)
- 上面的「恢復」已改成「設立」,手快之誤。我知道之前的繁體是zh-tw,轉台灣用詞,所以港澳維基人才要另設港澳繁體,用香港用詞。但使用繁體者不單是台港澳三地,其他人也與香港維基人一樣,未必會接受台港用詞,但若全都如香港維基人般設立自己的地區用詞分頁,又會使維基複雜化,所以我認為最好方法是另外設立一個公用的繁體頁面,即然600多萬的香港人可以設立自己的地區用詞分頁,至少有2000萬人的其他地區的繁體字使用者(不祇這數,很多大陸人也喜歡用繁體,而且海外華人多簡繁都懂)祇不過要求設立一個公用的繁體頁面,我不認為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此事。--真實事求是(☎) 15:06 2007年1月3日 (UTC)
- 有關的傳統字(繁體)公用頁面根本就從未設立過,在以前的[繁體]頁面標籤只是將字詞轉換為台灣用語。--Shinjiman ⇔ ♨ 13:09 2007年1月3日 (UTC)
Ran的看法
[編輯]關於是否應該取消港澳轉換,是否應該取消用詞轉換的問題,我其實蠻能理解真實事求是的初衷的,現在轉換的詞語越來越多,引申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麻煩,再加上港澳繁體的添加,讓人覺得中文維基會被各地用語之間的轉換淹沒。不過,我覺得取消用詞轉換並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
兩岸用詞區別的本質,和英美之間的,或者大陸以內(如南北之間)的詞彙差異並不一樣
[編輯]英美之間有不少用詞區別,如卡車在英國叫lorry,在美國叫truck;中國內部也有不小的用詞差異,南北各地的用詞各不相同,但是英文維基並沒有實行英美用詞轉換,中文維基也沒有實行北京簡體、上海簡體等用詞轉換。那麼中文維基為什麼還要實行大陸、香港、台灣之間的用詞轉換呢?
我認為,這是因為英美之間的還有中國內部的用詞差異,主要都是停留在方言、口頭語這一層面的差異,在書面語中,差異就小得多,並且可以互相理解;而大陸、香港與台灣卻已上升到「標準語」這一層的差異,主要因為三地都有各自的語言規範機構,各自的機構也沒有足夠的溝通,沒有將許多新造的譯名統一;不但如此,由於三地長期隔絕,許多有差別的詞語並不能互相看懂。
如:pants在英國指內褲,在美國指褲子,英美之間對話時,容易產生誤會;但是英美都能認同underpants只能指內褲,trousers只能指長褲,shorts只能指短褲,在書面語中也多用這些不容易引起誤會的詞語。又如:父親、母親、丈夫、妻子等家庭用語,還有馬鈴薯、番茄、小米、花生等作物,在中國各地有許多不同的稱呼,但是各地都能認同馬鈴薯、番茄、小米、花生為通用書面詞語,因此不需要轉換。兩岸之間其實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如上面所指的幾種作物,至少書面語在兩岸是相通的。我們需要轉換的,都是兩岸不相通,而且互相根本不能看懂的詞語。如:
- 一些現代科技有關的術語
- 一些商業品牌名稱
- 一些外國人名、地名
這些名稱在兩岸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譯詞,假如我們硬把所有的詞語改成一個國家/地區的用詞的話,其他地區的人不但看著會覺得彆扭,連理解都會成問題。
如: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中的譯名在簡體版和繁體版之間的差別非常大。假如我們硬將所有的譯名都改成一種標準的話,習慣另一種標準的人很有可能完全看不懂,這本身就不符合百科全書的職責。
- 反對,我那英語舉例,英語地域差異不見得比中文小,可是一直採用同一的命名法.--Ksyrie 21:18 2007年1月27日 (UTC)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創新意念的地方
[編輯]維基百科是百科全書,不是發表創新思想的地方,不是教授人家怎麼看懂對岸用語的地方。假如我們的讀者必須要學會看對岸的詞語,才能看維基百科的條目的話,那麼這所展示的並不是維基百科的成就,而是維基百科的失敗,只可能導致維基百科社區的分化。
詞語轉換,保證維基百科繁簡共存共榮
[編輯]當初為何要發起粵語、吳語、閩南語等維基百科?或者我們問得再深一層,當初為何要發起中文維基百科?原因很簡單,因為英語的句型並不能自動轉換成國語的句型,國語的句型也不能轉成粵語的句型。假如有人到英文維基去寫中文的文章的話,肯定會被別人拿掉,因為英語國家的人看不懂;而假如有人到國語維基寫粵語的文章的話,也會被人拿掉,因為粵語的句型不符合國語的句法,而且也沒有辦法轉換成國語的句法。(假如有AI翻譯軟體能完美地把文章從英文轉成中文,中文轉成英文的話,那麼我們不就不需要中文維基了嗎,英中共存豈不是更好?)
繁簡中文之所以還能夠並存,就是因為中文維基百科能夠相當完美地把同一篇文章轉成兩種或三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不但如此,轉換後的結果,能讓讀者看得非常習慣,就好像是在看自己國家/地區的出版物一樣順暢。大陸人用大陸詞語輸入的文章給台灣人看時,台灣人會覺得是台灣人寫的,不會覺得哪個地方的用詞有誤。(當然我這裡講的是理想情況,實際上大家只要看得習慣,不會覺得哪個詞語看不懂或者看得彆扭,就足夠了。)這是靠詞語轉換才能實現的,假如我們把詞語轉換取消了,那麼繁簡中文為何不能像英文和中文一樣,開設兩個不同的維基百科呢?
繁體合併才是真的不尊重繁體用戶;繁體公版沒有根據,操作起來會有困難
[編輯]繁體假如要合併,那麼用語必須要採用港澳,台灣當中的一個。無論採取哪一個,都會對另外一邊不公平,這才是真正的不尊重繁體用戶。
而關於設立繁體公版的問題,這個提案雖然看似很公平,照顧到了港台以外的繁體用戶(包括我在內),但是操作起來卻會有相當的困難,因為世界上除了香港、澳門、台灣以外,根本就不存在另外一個使用繁體而又有定義標準字體、標準用字、標準用詞、標準譯名的國家或地區。試想,這個繁體公版應該用哪一個「裡/裏」字?用哪一個「著/着」字?對外國人名應該如何翻譯,是用台灣譯名,香港譯名,還是把大陸譯名繁體化?總之,我覺得既然有香港繁體和台灣繁體存在,那麼繁體公版不但沒有存在的需要,也沒有存在的根據。
詞語轉換應該有嚴格的標準,新加坡簡體改設為新馬簡體;但是詞語轉換不應該取消
[編輯]當然,詞語轉換泛濫,容易滋生地域中心主義,所以對於哪種詞應該轉換,應該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界定。比如有A詞在大陸用,B詞在台灣用,C詞兩邊都用且又適合書面語的話,那麼就應該用C詞,在C條目中解釋A、B,同時A和B之間不需要轉換。
還有,我個人認為,新加坡簡體和大陸簡體之間的差別不大,近年來新加坡採用簡體中文,中文標準大多以中國大陸為凖,所以新加坡簡體轉換應該取消,目前新加坡簡體並沒有設標籤,卻無人提出意見,就足夠證明這一點的可行性。
至於香港繁體轉換和標籤的去留,我認為應該讓港、澳的維基人來決定。
以上是我的想法,請不要見笑。-- ran(留言) 06:31 2007年1月3日 (UTC)
- 你對地區用詞分頁的設立提供了很好理論依據,但似乎沒有注意之前的討論,公用簡繁體頁面並不牽涉到地區用詞分頁的問題。要建立公用繁體頁面是因為使用繁體者不祇港台澳三地,現在這些人似乎無容身之地,所以在港台人堅持要設立地區用詞分頁的情況下,產生了一個折衷方案,就是另設一個繁體公用頁面給其他地區的繁體使用者。要其他地區的繁體使用者祇能選擇使用台港地區用詞分頁是違反wikipedia:文明的,建立繁體公用頁面能夠紓解此一問題。既然是公用,我認為轉換字型就好,用詞無需也不能轉換,因為若要轉換用詞就必須規定用那一地區的詞,那就成了另外一個地區分頁了,所以才有上面的設想,不是無故創新。不會去動台灣正體與香港繁體,請放心,這裡要討論的是公用的簡繁體頁面。--真實事求是(☎) 11:44 2007年1月3日 (UTC)
- 假如繁體公版只作單字轉換的話,那麼用戶所看見的就是大陸、港澳、臺灣用語大雜燴,完全依原作者的用詞來決定,這樣並不見得對台港以外的繁體用戶更加公平。-- ran(留言) 15:47 2007年1月3日 (UTC)
- 我倒認為「大雜燴」的公版,比起要人去用純台灣、香港用詞公平多了,雜顯示大家平等,誰都不是主,沒有誰必須以誰為標準的問題,而在台灣正體、港澳繁體,台灣、香港用詞可是那裡的主人,高高在上。而且以維基是全球化的網站這一點來說,沒有頁面容納除港、澳、台之外的繁體使用者,在情在理是說不過去的,也違背了維基「海納百川」的原則。說真的,若我是初來乍到新人,看到現在的轉換標籤,又是台灣正體、又是港澳繁體,我會驚訝於一個網上百科全書竟然有這麼強烈的地域色彩,更離譜的是竟然沒有頁面容納我這其他地區的繁體字使用者,我會認為維基的管理人員很有問題,然後拂袖而去。
- 假如繁體公版只作單字轉換的話,那麼用戶所看見的就是大陸、港澳、臺灣用語大雜燴,完全依原作者的用詞來決定,這樣並不見得對台港以外的繁體用戶更加公平。-- ran(留言) 15:47 2007年1月3日 (UTC)
- 事實上這個還只是技術性問題,但我真正擔憂的是頁面上一些常用詞彙如:
- 我認為大雜燴並不能給任何人提供額外的便利,公版文章前後不連貫,一會兒用香港詞一會兒用台灣詞,難道海外華人就更容易看懂?而且我已經說過,詞彙教育不是維基百科的職責。假如讀者必須一邊學單詞一邊看條目,這只能表示維基百科做得很失敗。-- ran(留言) 08:04 2007年1月7日 (UTC)
- 繁體公版是一定要設立的,這是對其他繁體字使用者的尊重。對海外華人來說,純台灣詞彙,純香港詞彙也是「必須一邊學單詞一邊看條目」,沒有甚麼不一樣。現在維基要其他繁體字使用者去學習、適應純台灣,純香港詞彙就是一種很失敗的作法,為何不見你反對?公版不一樣的情況是可以使用各地的詞彙,不一定要以台灣,香港的用詞為標準,在編輯時比較自由,方便。
- 我認為大雜燴並不能給任何人提供額外的便利,公版文章前後不連貫,一會兒用香港詞一會兒用台灣詞,難道海外華人就更容易看懂?而且我已經說過,詞彙教育不是維基百科的職責。假如讀者必須一邊學單詞一邊看條目,這只能表示維基百科做得很失敗。-- ran(留言) 08:04 2007年1月7日 (UTC)
我想同時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使用者說些話,我雖然國籍上是馬來西亞公民,但我家在新山,離新加坡只有約2公里多而已,從我家去新加坡,如果沒有塞車,15-20分鍾便可到了,基於歷史因素,加上一半的時間在新加坡長大和受教育,一半的親戚是新加坡人,對於象我這樣的一個馬來西亞人,新加坡的感覺是非常特別的,我不懂得如何形容.我想老一輩和那些有雙邊關係的新加坡人可以很容易理解我的感受,我想這些人對馬來西亞的感覺大概也是如此.所以,是的,新加坡簡體和中國大陸簡體確實有別,而且差別可以很大,不能取消,而且取消新加坡簡體似乎等同否定馬來西亞簡體,也就等同否定8-9百萬馬新華人的存在。這比香港還要多。阿仁 08:10 2007年1月7日 (UTC)
- 我們所指出的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絕對沒有小題大作,真實事求是在不了解狀況之下,往往發表針對香港人的言論,真是令人很失望。 --kknews 13:14 2007年1月7日 (UTC)
- 先要澄清一下,zh-hk與zh-tw的存在跟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在「港澳繁體」的標籤出現前zh-tw跟zh-hk就已經存在了,你不要因為大家反對你的提議就對zh-hk大造文章。以前大家是因為沒有選擇才被迫使用他們不習慣的字詞,現在我們都習慣使用地區用詞轉換了,不應該倒退回去。 --kknews 17:03 2007年1月7日 (UTC)
- 我了解zh-cn、zh-sg、zh-hk與zh-tw早就存在。但那次「港澳繁體」標籤的投票確實考慮欠周詳,沒有顧慮到港澳台之外的繁體字使用者,祇想到自己的方便。所以我認為既然因此造成他人的不便,那是否要做出補救呢?最好就是那次投贊成票的人主動去幫助設立公版繁體,這才是負責任的維基人!才是真正的好漢!
- 先要澄清一下,zh-hk與zh-tw的存在跟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在「港澳繁體」的標籤出現前zh-tw跟zh-hk就已經存在了,你不要因為大家反對你的提議就對zh-hk大造文章。以前大家是因為沒有選擇才被迫使用他們不習慣的字詞,現在我們都習慣使用地區用詞轉換了,不應該倒退回去。 --kknews 17:03 2007年1月7日 (UTC)
我對於本問題的關切與大象相同。希望各位在討論時,不要忘了每個條目都只有一篇文章,並不是真的有數個版本,讓條目看起來不同的有兩種東西,一是「字詞轉換表」,那是針對大規模的轉換,要在這個層次上設置繁體公版時就會先面臨到要用台灣、香港或其他地區為預設的問題。除了轉換表之外,第二種讓文章看起來不同的東西是「標籤」,用在條目內的轉換,包括了普通標籤、T標籤與A標籤,即使我們可以用zh-hant做為與zh-tw、zh-hk一起加入標籤內的代碼,但是zh-hant也必然要面對用哪一個當預設的問題。換句話說,即使設立繁體公版,並不能解決所謂的預設問題。在我看來,如果要加新馬標籤我並不反對,但是這不是一個公平/不公平的問題,真要公平,那乾脆把中文維基給拆了,拆成中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文(中國香港、澳門)、中文(台灣)、中文(新加坡)、中文(馬來西亞),兄弟登山,各自努力。--Theodoranian|虎兒 =^-^= 15:24 2007年1月7日 (UTC)
- 維基是以語種分的,不是以地區分的,真的能夠設立(中國香港、澳門)、中文(台灣)、中文(新加坡)嗎?--真實事求是(☎) 16:53 2007年1月7日 (UTC)
- 如果各位真的覺得各地區所使用中文彼此之間有那麼大差距的話,那把各地中文視為不同的語言也不是不可以。就看大家怎麼想吧!我建議大家的討論時盡可能謹慎、口氣不要太激烈、不要使用太多比喻,以免在自己眼中看起來是不知道犯了什麼禁忌,實際上卻是不經意地得罪了其他群體。--Theodoranian|虎兒 =^-^= 09:07 2007年1月8日 (UTC)
真實事求是:假如海外繁體用戶看香港繁體和台灣繁體的時候,都是一邊學單詞一邊看條目,那麼海外繁體用戶自己使用的是什麼標準呢?難道是「大雜燴」標準麼?海外繁體用戶在接受中文基礎教育時,總得有個曾經遵循過的標準吧?這個標準可能是大陸詞語,新馬詞語等等,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提議設立大陸繁體,新馬繁體,而是要搞誰也看不懂的大雜燴繁體?
而且按照以上的討論趨勢,看來我們得設立十幾種轉換標籤?三種字體(不轉換、簡體、繁體)乘五種用詞(大雜燴、大陸、港澳、台灣、新馬)等於十五,總之標籤放在頁面上邊是肯定不行了,恐怕要挪到左邊。從原則上我不反對,但是我也希望大家在不停地添加新的標籤的同時,能夠考慮一下實施和維護的困難。-- ran(留言) 19:45 2007年1月7日 (UTC)
- 海外華人的用詞並沒這麼簡單,可參考下面阿仁的總結。很多海外華人是大陸港台的書籍,電視節目都看的。我不認為他們使用文字會故意去分那個是香港用詞,台灣用詞,混合用詞其實才符合許多地區的用詞習慣。且現在大陸港台來往密切,用詞混合現象也進一步加劇,搞不好最後也成為你說的「大雜燴」。我想加拿大也混有來自大陸、台灣、香港的移民,其實也算是個「大雜燴」,我不太了解為何你對「大雜燴」這麼反感?可否告之一二?「大雜燴」有甚麼不好嗎?「大雜燴」其實換句話就是「海納百川」。
- 即使是「大雜燴」,公用簡繁頁面可以供以下人士使用:
- 讓沒有地區轉換標籤,但又不想用現有地區轉換標籤者使用。例如現在的狀況,其他地區的繁體字使用者至少有公版使用。而不是不知何去何從?
- 讓反對設立地區轉換標籤者使用。
- 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地區用詞很重要的,有些人更認為如此堅持詳分地區用詞根本就是鑽牛角尖,所有用詞都為我所用不是更好?語言是流通的,尤其是資訊發達的現代,真的有必要堅持純地區用詞嗎?「大雜燴」真的這麼不好嗎?--真實事求是(☎) 10:58 2007年1月11日 (UTC)
其實我在上面的意見也說過,不過再在這說一次,要成立zh-hk的標籤的目的主要是因為香港與台灣語言的差異,也因為此導致人物等譯名、用字的不同,希望大家不要王集中在地區方面再爭議。分拆非全因地域性問題,而是因為語言和字體的問題,如下:
- zh-cn 使用簡體、國語的用戶
- zh-tw 使用繁體、國語的用戶
- zh-hk 使用繁體、粵語書面語的用戶(粵語口語跟書面語差異大,而書面語與國語只有用字的差別)
因此若不想把維基地區化,考慮更改以語言及字體為名也是一個考慮的方法。TThk 11:38 2007年1月9日 (UTC)
新加坡簡體/馬來西亞簡體
[編輯]早在1年前,我就已經提出將新加坡簡體更名或是另設馬來西亞簡體,新加坡簡體本質上馬來西亞沒有差別,由於歷史因素新加坡中文本來就是從馬來西亞中文發展過來的,而維基百科上只設新加坡簡體,這有矮化馬來西亞之嫌,馬來西亞的中文使用者比新加坡多至少2-3倍,馬來西亞的中文也比新加坡發達.只因為這裡多數人不了解馬來西亞而這樣設立中文維基,對馬來西亞中文使用者非常不公平。最重要的是中文維基百科上的馬來西亞使用者多過新加坡使用者,不要告訴我那些剛剛從中國大陸或台灣搬去新加坡的,那些不算是新加坡使用者!!!因為他們使用的中文絕對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不一樣!700百萬香港人可以有自己的繁體頁面,600百多萬的馬來西亞人為甚麼不可以擁有,新加坡只有2百多萬。還有那些提出取消新加坡簡體的,請你去了解及尊重別國的國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加起來比香港人還要多,至少接近900百萬,而且這還不包括印尼的華人,如果要取消新加坡簡體的,也請取消香港繁體!
現在看到這樣的討論,說實話,我非常生氣!!!你們這些大陸人,台灣人和香港人只會維護你們本身的利益和方便!!!完全忽略了維基百科是個國際大家庭,不是地區百科全書!!!你們把你們各自的地方色彩帶入維基,使維基百科出現強烈的地方色彩!!!!
我沒法再忍受這一年多來,我提出的要就不被這裡的人重視.只因為這裡多數人是大陸人和台灣人!!!我現在強烈要求,請立刻設立馬來西亞簡體或是將新加坡簡體更名為馬新/新馬簡體,或者我將發動馬來西亞各報章關注關於維基百科矮化馬來西亞中文使用者之嫌.二,我會發信給維基媒體基金會關注這件事.三,我從此不再貢獻中文維基百科,直到此事的到解決。
第二個方法,支持設立簡體和繁體公版,但不廢除港台繁體版,那些反對公版的,你們就會考慮到你們自己地區的文化色彩,而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老實說對你們的行為我感到很反感!!!這根本就是違反維基百科的精神!!!我在這裡特別針對台灣人和香港人,發現從你們的討論,你們真的好自私,你們就只會顧及維護你們本身的文化色彩,如果你們那麼喜歡你們自己本身地方色彩的語言的話,去向維基媒體基金要就將中文維基分家,分成中國維基,香港維基和台灣維基..到時候我在設立一個馬來西亞維基!!
我可以理解真兄的感受,我也是馬來西亞人,老實說要我將繁體歸類為台灣或香港,我覺得很不舒服,我一直在問我自己,繁體幾時變成了台灣或香港的專利?我要特別強調,繁體/正體不是台灣人或是香港人的專利,繁體是屬於每個要使用它的人。維基百科這樣的分類等同說繁體一定要是台灣或是香港的,沒有別的,請問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繁體,我要放在那裡?中國大陸的繁體又要如何?中國大陸的繁體何時變成台灣的?以及海外華人的繁體?海外華人絕對不屬於香港或台灣的?那些還有中華民國國籍或是香港護照的海外公民不算海外華人.所以這是非常荒謬的,我不是台灣人也不是香港人,為甚麼我用的繁體一定要歸類為台灣或香港!除非這裡變成台灣大百科或是香港大百科,這樣便沒話好說。
對不起,身為管理員不該這樣說話,但是以上的討論讓我非常不爽,我無法再忍受各地維基人只維護本身地方的行為!這對中文維基百科的發展不利!乾脆將中文維基分家好了.
請注意維基百科不能因為某個地區的人比較多而將那個地區使用的語言定位法定或官方語言,而排除其他語言,更不能因為某地區的人因為在維基的人數不夠多,就當作不存在,這是超荒謬的!如果要以人數頂奪的話,請取消所有的繁體,只設立簡體而已,反正2300萬加700萬的台港人在13多億的大陸人中是超微不足道的,當作不存在好了.如果台灣人和香港人放棄使用本身的中文,而一律改用中國大陸版的中文,那麼我也放棄使用馬來西亞版的中文,如果台灣人和香港人想繼續使用自己的中文,那麼請你們尊重我身為馬來西亞人想使用馬來西亞中文的權力,請不要剝削我的基本權力!--阿仁 07:00 2007年1月7日 (UTC)
- 不好意思,假如我對新馬簡體的理解不夠深,我在此向你致歉,同時我也想說明一下,我並非是想維護大陸中心主義或者港台中心主義,我本人就住在加拿大,所以我絕對不會認為中文維基是中港台維基。
- 不過關於公版的問題,我之所以反對,主要是因為我覺得沒有可行性,假如設立的話並不會給中港澳台新馬以外的用戶提供便利,最終會顯得多餘,僅此而已。-- ran(留言) 07:55 2007年1月7日 (UTC)
- 好吧...接受你的道歉.老實說,看了大家的言論後,真的一肚子氣,尤其是當中不少發言來自管理員和一些我認識的維基人,真的教我很生氣。對於公版的設立,我原來的想法是那些非中港台澳新馬的人,他們的中文歸於何處?不過現在再想了一會兒,發現我之前忘了一樣東西...那就是』不轉換』的功能...其實那些沒法歸類可以直接納入不轉換,不知道這樣是否行得通?又或者,繁體公版的設立是以不轉換為基礎,也就是以一對一的繁體為基礎,不以任何地區用語為基礎,或者繁體公版可以以1949年前中華民國的用語為基礎,因為我敢說,現在海外華人繼承下來的繁體中文是1949年前中華民國的中文,而且1949年前所有的中文基本上都是統一的,從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到中國大陸,基本一率使用中華民國的用語,我不清楚英治香港,所以不敢發言.中文開始分裂的時期應該是從中共執政後,先是有大陸和台灣的差別,再來因為當時馬新和中國斷絕關係,使得中文和中共的中文出現分歧,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獨立運動和民族運動等也使得中文出現更多的分歧.此時台灣的發展也讓本身和之前的中華民國有差別.至於其他地區的海外華人,也根本就是剛剛從中華民國移民過來的,所以自然使用中華民國用語.我猜想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的中文應該算是標準的繁體中文,所以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中文是當今所有中文使用者的祖先?不知大家覺得如何?阿仁 08:44 2007年1月7日 (UTC)
- 不轉換頁面簡繁體都有,並非所有人都能適應,公版簡繁體必須成立。以不轉換和繁體公版對應,可以考慮,這是最簡單的方法,避開了很多技術問題。以1949年前的用語為公版繁體的標準會有問題,因為有些用詞已經淘汰、有些新詞當時還沒有,且來自各地區的人未必能夠適應這些用詞。
- 好吧...接受你的道歉.老實說,看了大家的言論後,真的一肚子氣,尤其是當中不少發言來自管理員和一些我認識的維基人,真的教我很生氣。對於公版的設立,我原來的想法是那些非中港台澳新馬的人,他們的中文歸於何處?不過現在再想了一會兒,發現我之前忘了一樣東西...那就是』不轉換』的功能...其實那些沒法歸類可以直接納入不轉換,不知道這樣是否行得通?又或者,繁體公版的設立是以不轉換為基礎,也就是以一對一的繁體為基礎,不以任何地區用語為基礎,或者繁體公版可以以1949年前中華民國的用語為基礎,因為我敢說,現在海外華人繼承下來的繁體中文是1949年前中華民國的中文,而且1949年前所有的中文基本上都是統一的,從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到中國大陸,基本一率使用中華民國的用語,我不清楚英治香港,所以不敢發言.中文開始分裂的時期應該是從中共執政後,先是有大陸和台灣的差別,再來因為當時馬新和中國斷絕關係,使得中文和中共的中文出現分歧,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獨立運動和民族運動等也使得中文出現更多的分歧.此時台灣的發展也讓本身和之前的中華民國有差別.至於其他地區的海外華人,也根本就是剛剛從中華民國移民過來的,所以自然使用中華民國用語.我猜想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的中文應該算是標準的繁體中文,所以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中文是當今所有中文使用者的祖先?不知大家覺得如何?阿仁 08:44 2007年1月7日 (UTC)
- 其實設立簡繁體公版的最大阻礙在於,「簡體」已經被「台灣正體」及「香港繁體」綁住了。因為用詞轉換是A詞對B詞,所以A頁面及B頁面都必須用標準用詞,若「簡體」不設標準用詞,「台灣正體」及「香港繁體」將會大受影響,出現很多非台灣及香港用詞。但我認為上次的投票祇決定「港澳繁體」要否設立,港台人不能以此限制「簡體」頁面的去向。「港澳繁體」的設立,除了造成很許多繁體字使用者的不便外,看來還令「簡體」失去了自由。--真實事求是(☎) 12:49 2007年1月7日 (UTC)
- 那麼就不要綁了,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討論兩人三腳中間的那個結要怎麼打才你不痛我也不痛,或是你痛一點我痛一點?我建議先分成簡繁兩種字體版,各字體下再依地域來分。如果簡繁兩種字體版之間有某種機制可以維持同步,那很好。如果不行,各做各的也沒什麼不好。等到問題理清楚了,解決了,再回頭來合併也不晚。這一分,簡繁兩體的公版母版自然而然就成立了,也不用誰被誰綁住而感到委曲,也不再有『自製』變『自製』、『克制』變『剋制』、『只是』變『隻是』這些清也清不完的不是bug的bug。67.103.245.50 06:35 2007年1月9日 (UTC)
- 其實設立簡繁體公版的最大阻礙在於,「簡體」已經被「台灣正體」及「香港繁體」綁住了。因為用詞轉換是A詞對B詞,所以A頁面及B頁面都必須用標準用詞,若「簡體」不設標準用詞,「台灣正體」及「香港繁體」將會大受影響,出現很多非台灣及香港用詞。但我認為上次的投票祇決定「港澳繁體」要否設立,港台人不能以此限制「簡體」頁面的去向。「港澳繁體」的設立,除了造成很許多繁體字使用者的不便外,看來還令「簡體」失去了自由。--真實事求是(☎) 12:49 2007年1月7日 (UTC)
Stewart的意見
[編輯]之前以為討論已經告一段落而設了投票頁,後來我明白到有想繼續討論的而凍結投票。現時又有人另立投票了,而且選項收窄了,令人不解。關於只設繁體和簡體的不妥之處我不妨再舉例子,一些詞彙如:台灣用「計畫」、香港用「計劃」;中國大陸用「布什」,香港用「布殊」,台灣用「布希」。這些詞彙經常穿插於條目的字裡行間,要是用之前提及的方式「計畫(計劃)」;「布什(香港稱布殊,台灣稱布希」是可以,但頻繁地出現在每個條目中會是怎樣的情況可以想像。希望大家能考慮這一點。真實事求是兄之前擔心只設台灣正體或港澳繁體有欠公平,未有照顧海外中文使用者,而又擔心大量增加其他地區的中文轉換頁又會造成過多現象,我希望再重申一次「簡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是三大主流用語地區,再加上「繁體」(zh-hants)後更幾乎是照顧了絕大部份使用者。最後一點是「繁體」(zh-hants)事實上即使完善了,但在部份字彙上如果因港澳及台灣地區用詞不同可能會造成繁體轉換表(zh-hants)真空而缺乏轉換,最終只能從簡體轉換表中作單字轉換,即使每次也在繁體轉換表中加上XXX或yyy之類的自動轉換,仍會出現一些爭議問題。 Stewart~惡龍 19:28 2007年1月3日 (UTC)
- 這裡的主要目的是討論,收集各種意見,論格式、操作也不符合Wikipedia:投票,本打算若多人支持我的意見,我會與你商量,讓你將在Wikipedia:投票/頁頂自動轉換標籤內的選項範圍收窄,然後舉行正式投票。現在既然是如此結果,自然不會對你設的投票做出任何要求,請繼續舉辦你的投票,我認為現在大家也討論得差不多了,收回之前的反對。
Shizhao的意見(關於其他姊妹計劃)
[編輯]另外,請大家注意其他姊妹計劃的繁簡轉換問題。我認為討論時應該一併考慮。對於上面的一些討論,在其他姊妹計劃可能會有另外的問題。例如wikisource,就完全沒有繁簡用詞轉換的必要,只需要字的轉換就可以。也就是說wikisource不需要區分zh-tw, zh-hk,而只需要區分zh-hans和zh-hant。wikitionary可能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47 2007年1月6日 (UTC)
- wiktionary不應作繁簡轉換。之前那邊就討論過這會影響wiktionary收錄日語。--Hello World! 15:08 2007年1月11日 (UTC)
- 還有,我覺得wikibooks可以直接繼承wikipedia的轉換表,不知道可否用技術方法實現。-- ran(留言) 08:19 2007年1月7日 (UTC)
- 在以前都有過一番的討論:Wikipedia talk:繁簡處理#正簡體轉換、繁簡體轉換和Help talk: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處理#關於繁簡預設轉換。當中Zhengzhu曾提及到:
此舉不但不能減少維護工作,反而這種的工作負擔還增加了不少。--Shinjiman ⇔ ♨ 09:04 2007年1月7日 (UTC)我將程序修改了,zh-hk將會自動採用zh-tw的轉換表,下次程序更新時就會體現出來。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維護工作。-Zhengzhu 12:59 2005年3月18日 (UTC) [4]
- 在以前都有過一番的討論:Wikipedia talk:繁簡處理#正簡體轉換、繁簡體轉換和Help talk: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處理#關於繁簡預設轉換。當中Zhengzhu曾提及到:
- 此外,當中Zhengzhu亦提及過:
看來這個問題還需要詳細解釋一下。目前系統仍然支持四種書體,即zh-cn,zh-sg, zh-tw 和 zh-hk,在個人參數裡可以隨意選擇。界面部分只顯示兩種,主要是出於美觀考慮。在具體轉換的時候,四個轉換表都是有效的,根據每個用戶的選擇。但是考慮到很多zh-tw適用的轉換,在zh-hk里也適用,所以向zh-hk轉換時會先參考zh-tw的轉換表,再使用zh-hk的轉換表。這樣大部分維護工作可以在zh-tw進行,對zh-hk的維護則只用處理zh-tw和zh-hk之間的差異。-Zhengzhu 15:09 2005年4月15日 (UTC)
- 可能他未能了解到台港之間的差異是比想像中少,故此才作出此舉。從他的討論可看出他是慣用簡化字的,不知台港之間的用詞也不足為奇。--Shinjiman ⇔ ♨ 09:14 2007年1月7日 (UTC)
- 我認為根本就是當時引入繁簡轉換(設立zh-cn、zh-tw、zh-hk、zh-sg四個版本)時,未有仔細考慮到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才導致現時才出現爭論。原因可能是繁簡轉換已是當時的重大突破,不想節外生枝,也可能是當時港澳維基人仍是維基社群的少數,因而未有提出這些問題。換句話說,這些爭論本來最早可以在剛引入繁簡轉換時便出現,但卻潛伏到現在才爆發出來。因為繁簡轉換要推行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所以要找一個大家滿意的共識就比剛引入繁簡轉換時困難得多了,更可能涉及繁簡轉換系統的修改。 -- Kevinhksouth (Talk) 12:51 2007年1月7日 (UTC)
- 可能他未能了解到台港之間的差異是比想像中少,故此才作出此舉。從他的討論可看出他是慣用簡化字的,不知台港之間的用詞也不足為奇。--Shinjiman ⇔ ♨ 09:14 2007年1月7日 (UTC)
- zh-hk必須從zh-tw裏分割出來,zh-hk盲目跟從zh-tw只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kknews 13:02 2007年1月7日 (UTC)
- 建議取消非外語人名、地名類的單詞轉換,例如「軟體」、「軟體」,在港澳繁體版和簡體版,「軟體動物」顯示成「軟體動物」。另外,關於乾(漢語拼音gān)和幹,簡化字同時以「干」代表,但乾唸qián的時候就不會簡化為「干」,而是保持原貌。建議取消簡化字一字代多字的自動轉換,只保留一字代一字的繁簡轉換,以免造成錯誤,例如「後」錯誤顯示為「後」,「里」錯誤顯示為「裡」,「髮」錯誤顯示為「發」等--Ws227 22:34 2007年1月7日 (UTC)
- zh-hk和zh-tw的問題,主要是詞匯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把寫在系統上的大部分詞匯轉換移走,只剩下繁簡單字轉換,和如 ws227 所以說的「以後」、「皇后」、「乾隆」一類明顯不過的詞匯轉換(此種詞匯轉換源於繁簡多一對應,不是源於hk、cn和tw的用詞不同)。之後,zh-hk、zh-tw、等等都可以建立在 zh-hant 之上。(如可改程式的話,可設以下版本: zh-hans, zh-hant, zh-hk, zh-tw 幾個。zh-hans, zh-hant 不涉及任何詞匯用字上的轉換)--Hello World! 15:00 2007年1月11日 (UTC)
總結
[編輯]看了大家的討論,以及大雜會的的問題,我有以下看法: 馬新兩國雖然以簡體中文為標準中文,並且有一定的規則。但是兩國的民間人士仍有不少使用繁體。針對這問題,我認為同時設立【馬新簡體】及【馬新繁體】兩個不同的標籤最好不過了,另一方面,由於【馬新簡體】一般上都有被』規劃』,所以一般上不會有太多問題,相反的【馬新繁體】是沒人「管」的地區,而一般新馬人寫繁體時,很多時候以簡體為標準,然後以一對一的方法換成繁體,但是因為沒人「管」,加上喜歡使用繁體的新馬人士,其教育背景也大不同.
- 1.最明顯的使用繁體最多的自然就是那些在台灣留學的馬來西亞人和新加坡人,這些人很自然的會使用台灣繁體,以台灣繁體為標準,
- 2.另一種人就是去香港留學或香港做生意,以及從小到大看港劇,受香港文化影響較多的人,這類人通常住在馬來西亞中部,比如吉隆坡,巴生港口一帶,這些人的日常用於是粵語,所以這些人寫繁體字的時候以香港為標準,
- 3.第3種人是那些老一輩新馬公民,他們有不少是1949年前從中國移民過來的,也有不少是本土出生,但不管如何,這些人所使用的繁體,是1949年前中華民國教育局規劃的,因為當時新馬的華文學校的課本基本上是中華民國教育局編寫的,
- 4.第4種人,就是像我這樣的人,不受過台灣教育,也不太受香港文化影響,1949年後出生,我的中文純粹是以馬新簡體為標準,只因喜歡繁體,所以使用繁體,所以寫繁體是一對一的換過來。
總結以上的馬新繁體,可以說馬新繁體是個「大雜會」,既然馬新繁體本來就是個大雜會,何不乾脆將那些無法規劃的繁體也納入其中,因為本來就是個大雜會,由於文章只有一個版本,所以馬新繁體以不轉換版本為標準,也就是說當中的所有的辭彙是以原來在【不轉換】的情況下為標準,而將那些在【不轉換】情況下的簡體字以一對一的方法換成繁體,所以在詞彙上馬新繁體是個大雜會,但是字體上是標準正體。 馬新繁體看起來似乎很「亂」吧,但事實上,在馬新兩國,這裡的繁體的本來就是那麼「亂」,維基百科是紀錄事實的工具,不是去修改或規劃別人語言的工具,【馬新繁體】中的「大雜會」及「亂」可以很切帖的反應出馬新兩國繁體社會的原來面貌,讓那些沒去過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的人感受當地人使用繁體字時就是這個樣子。阿仁 20:58 2007年1月7日 (UTC)
- 我覺得目前的境況是大家都過於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如換一個角度,大家都捨棄一些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夠達成共識?或者實現一個更好的辦法?我的建議是乾脆所有地區用詞的轉換標籤都不要,只保留不轉換、zh-hans, zh-hant三個標籤,其中zh-hans, zh-hant也只做字對字的轉換。同時採用sr wikipedia的轉換方式,使用http://wiki.gdrain.workers.dev/zh-hans/ http://wiki.gdrain.workers.dev/zh-hant/ URL。而不同地區的用詞完全在用戶設置里自己設置zh-cn, zh-tw等,對於匿名用戶則根據瀏覽器語言設置來判斷(也就是目前的方式)。這樣雖然犧牲了各地用戶的部分利益,但是也達到了一種巧妙的平衡:大家都失去了一些東西,但是也避免了地域中心。大家都面臨自己設置語言環境的問題。
但是字上只是一個初步的構想,還有很多細節性的問題沒有考慮。另外一種做法更複雜一些,就是分兩層,第一層只有字的轉換:zh-hans, zh-hant,第二層才是詞的轉換。例如在http://wiki.gdrain.workers.dev/zh-hant/ 下,可以再設置台灣、港澳等繁體標籤。
此外,我認為繁簡體標籤的使用應該有一個標準,目前來說也就是遵循ISO 639。只有在一個大家共同遵守的約定前提下,才可以進行討論,否則根本無法達成一致,只能是自說自話。
返回到現實來,所有的討論都涉及到了技術上的變。在技術沒有變化之前,目前恐怕只能維持現狀了。恐怕又要像繁簡轉換之前一樣,技術構想持續討論,只是等待技術上的實現。--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28 2007年1月8日 (UTC)
- 沿著阿仁和大家的思路,我發覺如果增設語言標籤能解決問題的話,那麼在我的認知範圍內,就應該增設【中國大陸繁體】和【廣東珠三角簡體】兩個標籤,理由如下:1、【中國大陸繁體】:在中國大陸1960年代之前受教育的老人,一些台資、港資公司上班的員工,一些和台港澳常有生意往來、文化交流的人士,大多都在使用繁體,或至少簡繁混雜使用。而人數也遠遠超過【港澳繁體】的使用人數,單單那些1960年代之前受教育的老人就以億計。2、【廣東珠三角簡體】:廣東珠三角屬粵語區,當地的電視台、電台以及一些報紙大多用粵語的譯名,這些譯名和【港澳繁體】的譯名相同,和【中國大陸簡體】的譯名有很大差別,如「貝克漢」而不是「貝克漢姆」(見南方都市報)、如「冼拿」而不是「塞納」(見廣州日報)、如「朗拿度」而不是「羅納爾多」(見羊城晚報)。【廣東珠三角簡體】的使用者以千萬計,肯定也超過【港澳繁體】的使用人數。
- 全世界有十多億華人,估計很快就有其它維基人沿著香港維基人、阿仁和我以上的思路繼續挖掘,那麼僅以【港澳繁體】的標準來入選,我估計到最後整個首頁只會剩下字體轉換標籤,所以我覺得增設語言標籤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便複雜化。
- 同時我覺得書生的這個提議很好:「只保留不轉換、zh-hans, zh-hant三個標籤,其中zh-hans, zh-hant也只做字對字的轉換」,也正如他所說的「這樣雖然犧牲了各地用戶的部分利益,但是也達到了一種巧妙的平衡:大家都失去了一些東西,但是也避免了地域中心。大家都面臨自己設置語言環境的問題。」,所以我支持書生的這個提議。--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3:06 2007年1月11日 (UTC)
- 不行,我已說過這樣會犧牲了非註冊使用者,也剝削了他們選擇用詞的權利,頁面上的標籤必須存在,這樣也方便了在文章中添加手動轉換標籤的人,因為他們必須不斷在不同地區用詞之間切換來了解其他地區的用詞,及確認所添加的轉換是否顯示正確。若每次都要在參數設置中轉換,對他們來說太麻煩了。 --kknews 13:22 2007年1月11日 (UTC)
- 我認為上面的意見雖然立意良好,但卻忽略了務實問題。雖然很多人都以『使用這種用語版本的人口有XX萬』來作比較,但事實是有使用這些用語習慣的參與者數量卻非常稀少或甚至根本找不到(我實在很好奇維基百科的編輯參與者裡面,有誰是在1950年之前受過教育的?)雖說參與者的比例與閱讀者的比例不見得成正比,但某語版的參與者如果太少,就會缺乏人手幫忙增添該語版的用語轉換標籤,變成特別成立了一個用語轉換版本卻完全沒有實用度的狀況。很顯然,目前有在幫忙進行轉換標籤用語訂正的用戶,大都集中在zh-cn, zh-tw與zh-hk三種版本上,因此假如zh-hans、zh-hant甚至zh-sg、zh-my這些標籤如果真的建立,也不見得會有幾個人願意幫忙監督,這是第一大隱憂。
- 第二大隱憂則是曾經一度發生在轉換標籤還沒有制訂前,很多新來乍到但不熟悉當時雙字碼並行政策的參與者,會很習慣性的在看到自己不熟悉的用語時,立刻將其刪除修改成自己看得習慣的用法,甚至全文轉碼都時有所見,也造成很多老維基人疲於奔命只為了將這些『無知的無心破壞』給回復。我可以預見如果大部分初來的用戶看到的都是大雜燴版本的zh-hans、zh-hant的話,他們才不會乖乖的到用戶個人設定頁去把偏好設定成zh-cn、-tw、-hk,也不會想辦法接納其他地區用語習慣的差異,他們十之八九第一個動作就是動手亂改,然後我們還得花更多時間去將錯誤的修改改回來。所以除非有很嚴謹的配套措施,否則我可以預見這種太過烏托邦的理想作法一旦實現,下場就是一團混亂。基本上我不反對大家爭取自己的權益,只是想提醒大家,當權益爭取到時,各位是否願意相對地貢獻自己的心力在維持這些爭取到的利益上(例如真的花時間幫忙增添轉換標籤),而不是抱持著『只要把別人的利益剝奪掉跟我一樣爛就叫公平』的想法在思考這件事。此致。--泅水大象 訐譙☎ 13:42 2007年1月11日 (UTC)
- 如 zh-my-hans, zh-my-hant, zh-sg-hans, zh-sg-hant 沒有人維護的話,就乾脆用 zh-hans 和 zh-hant 算了。亦,如沒有 zh-my-hans, zh-sg-hans 的話,也不見得需要有 zh-cn. 以我所見,只弄以下四個便夠了: zh-hans, zh-hant, zh-hk, zh-tw --Hello World! 15:04 2007年1月11日 (UTC)
反對因為不夠人維護就不設立的想法,有沒有人使用和有沒有必要設立是兩回事。而且現在不夠人不代表以後不夠人。而且,請問設立了,就算目前不夠人維護,請問隱憂在何處?會破壞維基馬?microsoft word有很多功能,但是很多功能很多人都沒有用,這些功能會對microsoft word造成隱憂嗎?整個維基百科的條目,很多本來就不夠人維護,請大象兄注意,維基百科沒有條例規定任何會員或管理員一定要按時維護,而是大家依據自己的時間自己決定要不要花時間維護。你說這樣的話,我覺得你非間接性的強人所難,還有,設立新馬標籤不一定只有新馬使用可以維護,其他地區也可以維護,就好像台灣標籤不一定只有台灣人可以維護,誰都可以。而且你說這樣的話,我覺得你帶有地區中心的味道,請你顧及地區使用者的感受,因為你這樣的話讓我覺得,在不足夠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人的情況下,一切由大陸人,台灣人和香港人當家作主!這就是我現在看了你這番話之後的感受。你還不如乾脆告訴我以後我的發言和條目一切都要使用台灣用詞,因為我的新馬用詞因無人維護,所以通通要變台灣用詞,沒有在維基百科的容身之處。
至於廣東珠江的例子,我覺得這不是個國家也不是個獨立地區,拿這樣的地區和新馬兩個獨立國家比較不太適合,就算香港也有本身獨立大陸以外的特性,但廣東沒有。
我舉個我一直以來非常不高興的例子,這條目骨痛熱症,中港台使用一律稱為登革熱,但是在新馬,沒有人使用登革熱一詞,恐怕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詞,因為我開始寫這條目的時候我自己也並不知道中港台使用登革熱一詞。新馬兩國所有的媒體,官方文件等都使用骨痛熱一詞。在各種標籤的設立下,現在這條目在【不轉換】的情況下也使用登革熱一詞,這對新馬兩地使用者非常不公平,這讓寫這條目的作者我非常憤怒!我覺得這簡直是歧視新馬中文使用者。而且本來說好【不轉換】的標題依據主要原創者的母語習慣,我覺得這非常好,也鼓勵大家開創更多新條目,如果其他地區覺得不舒服的話,就使用標籤轉換,然而現在【不轉換】下也要被某地區霸佔,把其他地區排在外,你說我可以不出聲嗎?我現在的感受就是新馬使用者不被尊重,台灣想要使用本身地區的用詞,我是非常尊重,香港人要使用我也尊重當地人,大陸人要使用我也尊重,我重來都不去修改任何條目原來的辭彙,就是因為我尊重各地用詞習慣的不同,我也覺得這樣可以讓維基多姿多彩,讓讀者認識不同中文使用者的用詞習慣,維基百科本來就是要推廣知識,讓讀者學東西,但是讓我失望的是,很多中港台使用者,並不抱著尊重其他用戶習慣的態度,只以自身文化為中心。如果骨痛熱條目原來被中港台使用者編寫而使用登革熱一詞,我絕對不會去修改,最多只在文中加入一小段說明,但是當反過來的時候,你們卻那麼強硬的要修改。這例子就明顯的襯托出很多中港台使用者沒有包含別人的精神。
我不想再浪費時間去教大家如何互相尊重,最後,我只想問那些反對的人,請問,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使用者的語言使用習慣在維基百科有無容身之處?我可以很坦承的告訴大家,新馬使用者在中文維基的人數的確不夠去維護這東西,很需要各地使用維護,我雖然很想花更多時間維護維基,但我個人也沒有可能有那麼多時間去維護,因為我的主要任務是讀書,不是寫維基百科,我不想荒廢我的學業,因為荒廢我的學業隨時可以危害到病人的安全亦可以讓我失去當一名醫生的資格。我在目前的階段只能有時間提意見,要不要接受大家自己判斷好了,要將這裡變成以個國際性質的多元化中文維基,好像英文維基那樣,還是只是個中港台維基,好像日語韓語維基那樣,大家自己決定好了。
【不轉換】【簡體】【正體】【港澳】【台灣】【新馬簡體】6個標籤,所有標籤以不轉換為藍本,所有的新條目必須在不轉換的狀態下開創,各自地區的標籤在不轉換頁面設定,繁體公版以不轉換原文用詞為藍本,以先到先用原則為標準,只是字體是繁體字,沒有地區的規定,這樣就不用新馬繁體了,在不轉換的先到先用原則下,也請各地使用者示出包含精神,也培養大家的包含精神,其他的標籤就像現在這樣,在不轉換的原文設定,那些看【不轉換】不舒服的人,特別是香港人和台灣人,就麻煩你們自己去按【港澳】或【台灣】的標籤。如果新馬簡體沒有足夠的人維護,那麼新馬簡體就以不轉換原文先為標準,只是字體是簡體,至到有人去修改。經過我說了那麼多,如果大家還是覺得【新馬簡體】和【正體】兩個標籤沒有必要存在的話,我想我在維基百科的存在也沒有必要了,反正各地區只要所謂的』自己人』來突顯』自己文化』的力量,我在任何地方又不能當』自己人』,這裡已經成了中港台維基,和我原來知道的中文維基背道而馳了,在這樣排外的情況,我想向那些曾經支持我的人說聲謝謝,請願諒我不想在這樣的地方苟且偷生,對不起,那些反對的人的反對理由真的只顧自己,讓人覺得很心寒。——阿仁 01:20 2007年1月12日 (UTC)
- 先說明一下,我對於是否設立 zh-sg 或 zh-my 意見是中立。我知道討論這種東西定會引起很大爭議,但起碼我們先要取個共識。我見討論了這麼久,似乎有個共識是,先設立 zh-hans 和 zh-hant ,處理單字轉換和繁簡多一轉換,再在此基礎上建立 zh-cn, zh-tw, zh-hk, zh-sg, zh-my. 標簽問題只是個版面設計問題,容後再討論可以嗎?當前急務並不是在討論應否放6個標簽、或究竟應寫正體還是寫繁體,而是要解決詞匯被過度或胡亂轉換的問題。 --Hello World! 01:45 2007年1月12日 (UTC)
- 大象兄的意見值得考慮。那麼不知道兩層轉換的設想是否可行?第一層轉換隻有繁體簡體字的轉換標籤,當進入轉換為簡體時,出現第二層標籤,包括各地簡體的轉換。
另外,我覺得還是應該以地區和國家現有的漢字標準為準。例如大陸只有簡體的標準,那麼只設zh-cn等等。希望大家先研究一下以漢語為官方語言地區的各種漢字標準或其他官方的規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37 2007年1月12日 (UTC)
- cn, hk, sg, my, tw, 和 hans, hant 根本是兩樣東西。如果要設立兩層轉換,而又要兼顧以後會有使用者使用的話,在程式上便要預留 zh-hans-my, zh-hant-my, 甚至是 zh-hant-cn, zh-hans-hk 等供人選擇。--Hello World! 01:54 2007年1月12日 (UTC)
設立兩個層次也是不錯的意見,先有繁體和簡體,然後在繁體和簡體下設立各地區,只要可以容納各地區使用者的方案我都支持.
- 【不轉換】-
- 1.【簡體】
- 【中國大陸】、
-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管理馬來西亞中文的是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去年已經出版了一本規範後的用詞手冊,新加坡主要是媒體管理,特別是聯合早報.至於兩國之間有沒有差別,目前我看不出來,新加坡由於歷史因素受馬來西亞影響,目前更因為很多處理新加坡華文事務的人,往往都有馬來西亞背景,所以新馬之間並沒有甚麼差異。如果說標準的話,那麼新馬兩國只有簡體標準沒有繁體標準。而新馬的簡體是以中國大陸為藍本,只是用詞不同。
- 2.【繁體】
- 【香港】、
- 【台灣】-阿仁 01:59 2007年1月12日 (UTC)
- 1.【簡體】
不轉換/簡/正(繁)或可用一個標籤或按鈕來輪換,不必做成三個標籤,可以省點空間。67.103.245.50 02:35 2007年1月12日 (UTC)
- To 阿仁兄:請不要這麼激動!我想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打從一開始我就從來沒有反對過繁體公版的設置,我只是想提醒大家除了單純的『理念』之外,實務與可能發生的新問題也是值得三思以求周全,只要凡事都是三思後才上路,我都沒有意見。在你的發言中有提到,目前使用新馬用語習慣的參與者數量的確有限不足以確保該用語版本的維護,並認為維護的任務應該是由所有的維基人一同來分擔,這點很抱歉我必須有點不客氣的指出,你的想法實在有點太粗糙了——我想反問,除了新馬地區的用戶之外,其他地區的用戶就算想幫忙訂正標籤,我們該如何知道新馬地區的習慣用法是怎樣?所以到頭來該用法標籤的轉換,還是要該地區的用戶自己去搞定才行,這是其他人想幫也幫不上忙的。這也是我說的,除了爭取權益之外,也別忘了相對的要有所貢獻,維基百科並不適合光只是高談闊論但卻沒有動手做的人(註:這句話並沒有針對任何人,或說,所有人都應該被包含在針對範圍內)。
- 還有,如果各位有常在幫忙轉換標籤的維護的話,就會留意到轉換標籤也有一定要填入預設值的問題,以目前的狀況為例,預設值是無論任何狀況下,當動用到轉換標籤時,一定要填入zh-cn標籤的內容,而zh-tw或zh-hk則必須要二選一,轉換功能才能正常,如果今天發生的用詞落差是出現在港澳與台灣用語之間,某個用戶可能只會輸入zh-tw與zh-hk標籤的內容但卻忘了zh-cn標籤,其結果是台灣與港澳的用戶可以看到正常轉換,但大陸的用戶反而會看到轉換標籤原始碼而出錯。因此,除非有人願意像User:Kknews那樣到處去添加預設轉換值的內容,否則轉換版本越多出錯的機會就越大。這只是一個『提醒』,我從沒有說過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反對增添適合新馬地區用戶專用的轉換版面(如果我的發言會帶給人家我反對繁體公版或新馬版本的感覺,在此嚴正澄清我絕對沒有此意)。
- 至於頁面上的標籤設置,我傾向於將所有存在的轉換版本都顯示在畫面上,其理由就如同我之前提過的,避免不熟悉政策的新用戶在看不習慣其他地區用語時亂改造成更大的混亂。在各個版本的建議之中,我覺得書生兄所建議的兩層顯示應該會是比較適當的作法。--泅水大象 訐譙☎ 04:01 2007年1月12日 (UTC)
- 有些時候zh標籤甚至會被人故意刪除,最初的時候是因為我看到在「不轉換」下有些文章會出現錯誤,所以才增加zh標籤的,雖然現在就算沒有zh標籤也不會出現錯誤了,可是不必刪除zh吧。這幾天不斷增加地區用詞轉換,很累人,快瘋了。 --kknews 13:53 2007年1月12日 (UTC)
- 至大象兄,如果現在不設,新馬使用者或了解新馬用詞的用戶就算想要貢獻也沒法貢獻,就算只有一個人寫一個條目的標籤,至少已經有人開始去做,只是需要時間增加而以,如果你一開始就要求很多人才可以動工的話,那麼中文維基百科就不會有今天了,請你回想中文維基開版時只有多少人貢獻,難道維基媒體要說,等中文維基夠人才開版嗎?當時開版又有誰可以保證一定會花時間維護?同樣的道理,開設新標籤也要從0開始,不能以這種因不夠人而不設,這種理論讓人看了很生氣,因為你已經直接剝奪了我偶爾想要貢獻的權力.如果開設並不會對維基造成利益衝突,而且只會帶來好處,你的理由根本不能成立.順便說一下,你應該用你的理由去要求維基媒體關閉那些小型語言維基百科,還有那些方言百科,反正就如你所說,沒人維護,所以不該存在.另外,誰說只有新馬公民才了解新馬,記得去年就有一個台灣人寫了不少馬來西亞的東西,她懂得比我還要多。雖然目前只發現一位,但我相信,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存在,所以不要做這種假設來削弱別人。--阿仁 00:40 2007年1月13日 (UTC)
- To 阿仁:如同我一直在強調的,我從沒有反對設置繁體公版或新馬版本標籤過呀!之前的發言都只是想要提醒大家在討論太多的理念問題之餘,要多注意務實,只是如此而已。因此,我不是很懂你一直在反駁我的用意是什麼,而且我也認為你曲解了部分我想要表達的意思(我說大家要記得爭取到權益以後也要盡義務,這跟反對大家爭取權益不是同義吧?)--泅水大象 訐譙☎ 08:19 2007年1月13日 (UTC)
- 我不高興的是你明明知道我目前本來就沒有那麼時間處理維基百科的站務,而你給我的感覺就是你一直抓著我這點不放,一定要我執行我自己提出的計畫不可,而我如果沒法花太多時間處理,那就不應該成立,直接說白了就是我所提出來的任何意見,只要我不能處理或是沒人可以幫忙處理,都不應該成立,所以雖然你沒有直接反對,但是你用這樣的理由來反對,已經非間接性的反對了。你這些理由看似沒有時間的人就乾脆別說話,反正說了等於白說。-阿仁 18:02 2007年1月13日 (UTC)
- 算了,如果你認為所有意見不與你完全一致的人都是在反對你的話,那就繼續這樣認為好了。該表達的意見已經說得很多我也不想再重複了,至於旁人看了覺得誰的意見有道理,就由他們去決定吧!--泅水大象 訐譙☎ 18:52 2007年1月13日 (UTC)
- To 阿仁:如同我一直在強調的,我從沒有反對設置繁體公版或新馬版本標籤過呀!之前的發言都只是想要提醒大家在討論太多的理念問題之餘,要多注意務實,只是如此而已。因此,我不是很懂你一直在反駁我的用意是什麼,而且我也認為你曲解了部分我想要表達的意思(我說大家要記得爭取到權益以後也要盡義務,這跟反對大家爭取權益不是同義吧?)--泅水大象 訐譙☎ 08:19 2007年1月13日 (UTC)
在港台內部也有不同譯名
[編輯]之前看到有人稱地區分頁要成立是由於港台之間有大量用詞不同,尤其是翻譯的名詞方面,若不分開將會對閱讀造成極大困難云云。但我隨便查了查,發現其實在港台內部也有這種現象,
台灣
香港
原來在港台內部就有這種現象,照理說港台人該早已該適應這種不同譯名的情況,不會因此對閱讀造成太大的困擾才是,何必又一定要設立地區分頁來絕決這問題呢?用祇轉換字體的簡繁公用頁面不就好了嗎?這樣也不用花時間,精力去搞用詞轉換;維基也不必增加太多的標籤。
還有,港台用詞之間的不同到底是多少?我覺得有沒有1%也值得懷疑。真的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的設地區分頁嗎?本來就雜,何不祇用簡繁公用頁面呢?--真實事求是(☎) 17:07 2007年1月13日 (UTC)
不同地區間用詞差異有多少?既然你那麼想知道的話,我就大發慈悲告訴你吧,隨便找就可發現一堆。知道了以後就請不了解狀況又在說三道四的人閉嘴。
國家:
非洲
乍得/查德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
尼日利亞/奈及利亞
塞拉利昂/獅子山
毛里求斯/模里西斯
津巴布韋/辛巴威
埃塞俄比亞/衣索比亞
肯尼亞/肯亞
盧旺達/盧安達
索馬里/索馬利亞
坦桑尼亞/坦尚尼亞
亞洲
北韓/朝鲜
南韓/韩国
老撾/寮國
馬爾代夫/馬爾地夫
哈薩克/哈萨克斯坦
吉爾吉斯/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塔吉克斯坦
土庫曼/土库曼斯坦
烏兹别克/乌兹别克斯坦
阿塞拜疆/亞塞拜然
塞浦路斯/賽普勒斯
格魯吉亞/喬治亞
卡塔爾/卡達
沙特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也門/葉門
大洋洲
新西蘭/紐西蘭
湯加/東加
瑙魯/諾魯
歐洲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维那/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
黑山/蒙特內哥羅
聖馬利諾/圣马力诺
斯洛文尼亞/斯洛維尼亞
美洲
哥斯達黎加/哥斯大黎加
危地馬拉/瓜地馬拉
洪都拉斯/宏都拉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千里達及托巴哥
城市:
薩拉熱窩/塞拉耶佛
第比利斯/提比里西
阿比讓/阿必尚
萬象/永珍
阿布賈/阿布札
拉各斯/拉哥斯
雅加達/耶加達
悉尼/雪尼
除以上城市外,更多請參看各國首都列表。
人物:
美國
布殊/布希/布什
切尼/錢尼
侯賽因/海珊
克林頓/柯林頓
尼克遜/尼克森
詹森/強森
蘇聯 (俄國)
赫魯曉夫/赫魯雪夫
史太林/史達林/斯大林
戈爾巴喬夫/戈巴契夫
葉利欽/葉爾欽
古巴
卡斯特羅/卡斯楚
捷·古華拉/切·格瓦拉
英國
貝理雅/布萊爾
馬卓安/約翰·梅傑
戴卓爾夫人/柴契爾夫人
阿拉伯
賓·拉登/本·拉登
飲食:
三文治/三明治
沙律/沙拉
蛋黃醬/美乃滋
薄餅/披薩/比薩餅
啫喱/果凍
益力多/養樂多
牛油/奶油/黃油 (Butter)
忌廉/奶油 (Cream)
芝士/起司/乳酪 (Cheese)
乳酪/優格/酸奶 (Yoghurt) (如果沒有地區用詞轉換機制,你能分辨出原文所指的是這四種奶製品中的哪一種嗎?)
蘋果批/蘋果派
雲呢嗱/香草
曲奇/餅乾
其他概念:
阿爾蓋達組織/基地組織
波斯灣戰爭/海灣戰爭
的士/計程車/出租車
巴士/公車
乒乓球/桌球 (Table tennis)
桌球/撞球/台球 (Billiards) (跟奶製品的問題差不多)
荷李活/好萊塢
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很抱歉弄了一個那麼長的列表,但為了避免大家被一些生事者誤導,本人才出此下策。)
花一點點時間就找到一大堆同意不同字的詞語了,當然實際上不只這麼少,還要想知道更多嗎?請自己去找吧。
請強迫我們接受陌生用詞的人,把這個表裏的所有詞語記熟再說廢話。
我強烈抗議有部分不了解狀況的維基人處處針對用詞轉換機制,並強迫他人接受陌生的用詞,我對此非常憤怒。讓讀者自己選擇地區用詞是維基人的共識,請停止對此的挑戰,並將討論帶回如何解決「繁體」、「正體」之爭的問題上。 --kknews 18:47 2007年1月13日 (UTC)
- 強迫?我連管理員都不是,新馬人在維基的人數又不及港台多,能夠強迫甚麼人?Kknews言重了,也被怒火遮蓋了眼睛,我只是在討論而已。也請不要敵視與你意見相反的人,這裡只是一個網上百科全書而已。在維基是有言論自由的,即使是真的不了解我認為也可以發言,不要去限制任何人發言。我提出了質疑,你就依理反駁就好。不要憤怒,大家只是在討論。可喜的是在維基事情會越辯越明。
- 說了你可能不相信,你舉的例子我倒是大部分都認識,各地譯名有異的事我早就知道,因為我有上網看各地新聞,新馬的譯名,與中港台也有異,老實說這些以我個人而言,這些從來不是個問題。可能對某些人而言會有問題吧?我不是已經說過由於港台人的強烈意願,我已不反對地區分頁的設立嗎?這裡只是因為發現原來港台內部也有不同譯名,某些人之前給的理由好像站不住腳,所以覺得應該要進行討論而已。但因地區分頁的設立造成的地區分頁越設越多及令維基管理更加困難的問題,還是需要留意的。以我個人而言,我還是傾向維基只有公用簡繁體就好。
- 現在維基最主要的問題在公用簡繁體頁面的設立,「正」「繁」之爭由於之前winertai說台灣教育部已經支持正體的稱呼,我認為「台灣正體」四字已有其正當性,但其他地區沒有必要跟台灣,還是繼續沿用繁體比較好。--真實事求是(☎) 11:41 2007年1月16日 (UTC)
- 一方面說什麼「我已不反對地區分頁的設立」、另一方面又說「反對地區標籤的設立不叫居心叵測」,這不是有陰謀那是什麼呢?從台灣和中國大陸譯名差異甚大來看,同樣使用普通話 (國語)也可以有如此差異,證明你的推論不合理。我們從一開始就叫人不要把粵語維基和香港譯名混為一談,到場你還找這個來說,顯然是找麻煩。 --kknews 14:13 2007年1月23日 (UTC)
- 這不用你擔心,我平時上的台灣網站比香港網站還要多。地區用語標籤就是要消除地域中心,指責我地域中心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kknews 16:11 2007年1月23日 (UTC)
香港內部譯名其實也正受內地的譯名「侵佔」,少量親中機構的用字更為嚴重;但是直至目前,十個香港人最少九個不認識布什這譯名,而吉尼斯世界紀錄,我是香港人,也從未聽過,百個香港人也可能沒有一個認識,這些譯名也不在銷量較高及收視高的大眾傳媒中出現,故香港內部對於常用的譯名並沒有分歧;可能出現不協調的,就只有少見報的體育運動員而已。
至今,我仍然認為中文維基只需設立兩種對換表,粵語與國語,及繁體及簡體。至於設立公用頁面問題,仍擔心「先到先得」的問題,及如何處理現有條目的問題;若處理不當,必有一場大混戰。TThk 17:42 2007年1月13日 (UTC)
- 我認為在國際環境下,香港人,台灣人也好,誰都好,請你們不要整天只想要用自己的名稱,既然這是國際環境,大家應該花一點時間去學別人的用詞。偶爾也接受別人的用詞。阿仁 17:52 2007年1月13日 (UTC)
- 如果想要學習別人的用詞,在現行機制下,我們只要按一下上面四個地區用詞轉換標籤就知道別人的用詞了。相反,將標籤移除 (百無一用是書生)、甚至將地區用詞轉換機制完全取消 (真實事求是),才是剝奪我們學習別人用詞的機會和選擇權的方案。我們不可能假設真實事求是所倡議的「大燴雜」模式下,同一個條目裏的用詞必然是「大燴雜」的,因為我們難以排除有人將所有用詞統一的可能性,在用詞統一又沒有選擇權的情況下,我們未必有機會知道其他地方的用詞。 --kknews 19:20 2007年1月13日 (UTC)
- 那就麻煩了,寫個沒有人看得懂的百科出來,誰看得懂?不要以為你自己看得懂很多各地用詞就把同一個標準加在別人身上啊。 --kknews 14:13 2007年1月23日 (UTC)
- 有時又不一定叫侵佔,雖然主權移交後香港傳媒碰上陌生的外語名,都只會參考大陸的譯名,少數情況下(例如想介紹台灣的新產品/概念)才用台灣的譯名(怎說都好,都是國音譯名)。其實我覺得沒甚麼不妥,近者有葉爾欽、普京等名字以國音(提供者極可能是大陸官方)譯,遠者有可口可樂那些……您可以說,不應抹殺粵音的譯名,可是呢,問題在於粵音譯得很不一致,時常有錯漏,而且其他不懂粵語的華人讀者未必看得明白。設立對換表、轉換表,我都不反對,可是想說點弦外之音:漢字不表音,做譯名特別麻煩,長遠計未來什麼新造譯名都得用國音,既可避免混亂,又免除轉換和溝通的麻煩。無論考慮普世認受程度和語音本身,國音遠遠優勝粵音。--Xieza 18:10 2007年1月13日 (UTC)
- 真兄的四個例子,小甜甜布蘭妮在臺灣的藝名,應從台灣代理發行的唱片公司;布希譯名從中華民國外交部;金氏記錄好像也是有他在台灣專有的名字。台灣有臺灣的標準,香港有香港的標準,標籤分立是必須的,不能夠要求查閱的使用者註冊一個帳號登入後才能看到正確的譯名。--Jasonzhuocn....對話~Blog 18:39 2007年1月13日 (UTC)
不同意「十個香港人最少九個不認識布什這譯名」、「吉尼斯世界紀錄百個香港人也可能沒有一個認識」之說,這只反映香港相當一部分人少接觸其他地區的資訊,對其他地區的名詞一無所知(這有些可笑,某些人覺得自己不知道、不認識的事,其他香港人都同樣不認識),但這些名詞在香港什少出現卻是真的。--Dobs 15:59 2007年1月23日 (UTC)
二次總結及技術討論
[編輯]經過以上討論,我想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不反對設立【不轉換】【簡體】【公版繁體】【港澳】【台灣】【馬新簡體】6個標籤,既然如此,我希望大家可以集中討論如何設立及其技術問題,不要再討論是否要拆掉xx地區的標籤。因為這必然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論以及傷害該地區的用戶。另外,我知道user:zhengzhu是寫這個系統的人,但是目前有誰可以去修改這個系統?大家也提出自己對於技術問題的看法吧。阿仁 22:32 2007年1月13日 (UTC)
- 如果「馬新簡體 (zh-sg)」的內容能夠跟zh-cn有分別的話我想維基人是不會反對設立的,可是以目前zh-sg的用詞轉換率及使用率來看,zh-cn與zh-sg兩者幾乎無差異,難以自成一國。即使今天我們成功增加了zh-sg的標籤,恐怕明天也會有別的維基人以「zh-cn與zh-sg沒有差異」為由要求刪除zh-sg (例如像真實事求是那樣誤以為zh-tw跟zh-hk沒有差異而處處攻擊zh-hk的人)。因此,星馬人仕若要其他維基人接受zh-sg (及防止生事者質疑),我建議你們在提案增設zh-sg標籤之前,應該馬上去增加zh-sg轉換表的內容及各條目內的zh-sg手動轉換,用行動向所有維基人證明zh-cn跟zh-sg的差異及其獨立存在的必要,否則zh-sg將會處處受到挑戰。當zh-sg的內容增加至一定水平後,不但生事者無法為難zh-sg,其他維基人也會歡迎zh-sg標籤的設立。 --kknews 22:54 2007年1月13日 (UTC)
我只能說我時間有限,如果你有空的話,很歡迎你幫忙維持,我不想再浪費時間辯論誰的東西應該被拆掉。我希望大家可以專注技術問題,那些有時間來挑戰是否要拆掉任何地區標籤的人,不如把時間花在維護這些標籤上。阿仁 02:45 2007年1月14日 (UTC)
主人的名稱問題--亞細安
[編輯]這是我最近發現的,亞細安是新馬兩國的稱呼,也由於新馬兩國是亞細安的發起國和當今成員國,故這組織的正式名稱應該依從主人,中港台稱東協或東協,現在的問題是,這是主人名稱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地區用詞差別,根據英語維基的做法,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直接依據主人的名稱,以主人作為整篇文章的用語,這做法也非常公正。但是中文維基多了個轉換標籤,是英語所沒有的,我現在的問題是,在轉換標籤下,大家是否也應該尊重主人的名稱,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轉換標籤不應該使用,只是在文章中說明各地區對該組織的稱呼。因為我現在的感覺是亞細安在被轉換成其他地區如大陸簡體或香港繁體的環境下,就會顯示東南亞國家協會,這個稱呼在新馬兩國沒人使用,這讓我感覺到整個條目非常以中國或香港為中心,好像我的國家的名稱也要讓中國來取名...總之這種感覺很奇怪,因為中國不是成員國,中國應該依從主人的名稱,就好像中國人不喜歡日本人稱呼中國為支那,儘管日本人解釋支那並沒有歧視的涵意,但中國人希望有決定本身名稱的權力,同樣的,別人也一樣。我希望大家就這問題討論,我想這種情況並不只有這條目才出現。
另外我希望大家記得,基本上所有的維基,以主人名稱為本,不管其他名稱多麼的受歡迎,但應該以官方為本。由於其他維基沒有轉換標籤的問題,故在轉換標籤下,我本人的看法是,希望大家也尊重主人對自己的稱呼。 ——阿仁 04:58 2007年1月14日 (UTC)
- 英國現任首相的官方中文譯名是「貝理雅」,可是大陸和台灣依然譯為「布萊爾」。我認為長夜無風在有爭議的名稱上加上地區用詞轉換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A|zh-hans:东南亚国家联盟;zh-hk:東南亞國家聯盟;zh-sg:亚细安;zh-tw:東南亞國協;}-)。既然大家要求zh-sg標籤的設立,那麼也不應該干涉其他地區的用詞,加入轉換後zh-sg下依然會顯示亞細安,我想這樣已經解決了zh-sg使用者被迫閱讀另一種用詞的問題,干涉他地用詞是非常不合適的。這裏最嚴重的問題是,「亞細安」一詞對中港台三地民眾來說跟本完全沒聽過。 --kknews 05:19 2007年1月14日 (UTC)
現在的問題不是干涉其他地區用詞.為甚麼你這個香港人就不能尊重一下我的國家,為甚麼你就不能尊重我的國家給自己的組織取的名稱,為甚麼你一定要修改不可。我不喜歡別人稱呼我為某某名字,為何你一定要那麼稱呼,你就不能尊重主人嗎?連百度百科都使用亞細安,英文版的做法也一律尊重主人,為甚麼香港人要這種特權,請你尊重別人。如果中文版在這裡出了個新的規定可以不尊重主人,那麼中文維基就已經違反的維基的中立原則,而且以後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所以名從主人是泛維基的做法。阿仁 06:03 2007年1月14日 (UTC)
- 這跟我是否香港人無關,請你冷靜一點。所謂軒一髮而動全身,從剛剛我沒有參與的編輯戰來看,在沒有共識之下隨便更改異地的用詞是很容易會引起爭議的。既然我們有地區用詞轉換機制可用,為何不可大家退一步加入-{A|zh-hans:东南亚国家联盟;zh-hk:東南亞國家聯盟;zh-sg:亚细安;zh-tw:東南亞國協;}-的轉換呢?異地使用者是沒有權去更改別人的用詞的,請尊重當地使用者的習慣,正如我們尊重zh-sg使用者而加入「亞細安」一詞的轉換一樣。還有,我不知道你為何一遇上不合意的事就大動肝火、甚至失去理性,我認為身為管理員應有身為管理員的冷靜和沉著,如果你繼續以這種語氣討論下去,相信我們的討論不會有和平的結果。 --kknews 06:16 2007年1月14日 (UTC)
- 我已經說明了,這不是標籤問題,而我希望的是,在維基百科上,其他地區的用戶應該尊重主人的名稱,而不是另外為主人取名字,這個例子就好比韓國的首爾.請名從主人。我不知道我為甚麼沒法冷靜,我先說聲抱歉,只是我覺得這幾天來,特別是你和大象的言論,讓我覺得你們有不斷在壓住我的感覺,加上這裡除了真兄以外根本就沒有其他馬來西亞人或新加坡人,而其他台灣人,香港人或大陸人似乎也不體諒我的感受幫忙說話,所以我整個感覺就是你們這幫台灣人,香港人只顧照顧自己的利益,非常自私,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既然你那麼強烈,所以我才決定以強烈手法回應。有得罪之處還請願諒。如果我不強烈回應,你們就只會一直壓過來。要是馬來西亞人的在維基的人數也象香港或台灣一樣多,我想這種問題早就被解決,就算有這種問題,會有很多人出來說話,然而,除了我和真兄外,就已經不會有人照顧新馬人的感受了,根本就沒有人說些公道話,而你們所謂的公道話,就是要先維護本身的利益,只要本身的利益受到傷害,就會去踩別人。阿仁 06:27 2007年1月14日 (UTC)
- 這同時讓我回顧英文維基的做法,。英語的用詞不同,說實話,其實比中文還要麻煩,但他們並沒有標籤,而是以條目原來的作者或是內容為主來決定名稱,不象中文那樣,香港人寫別人事情的條目是還堅持使用香港人用語...這種情況在英語維基一定被強烈反對和糾正。阿仁 06:33 2007年1月14日 (UTC)
- 從亞細安條目的討論頁中可以看到,以前大家就知道名稱應該命名為亞細安,可是因為眾多提出者,沒有一個是馬來西亞人或新加坡人,所以根本沒有人去理會,還堅持讓這個條目以中港台為中心的名稱命名了那麼久,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就算在知道事實的基礎上,這裡眾多維基人還是不忘以自己本身的地區為中心來編寫文章,這讓我很失望,也讓我很擔心中文維基的未來,我希望各位維基人,如果你們真的認同維基的精神,請你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不要以自身為中心,請暫時拋開你來自某某地區的思想,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寫去感受.請顧慮這是一個中立的百科全書,不是某某地區的百科全書。阿仁 07:33 2007年1月14日 (UTC)
- 這同時讓我回顧英文維基的做法,。英語的用詞不同,說實話,其實比中文還要麻煩,但他們並沒有標籤,而是以條目原來的作者或是內容為主來決定名稱,不象中文那樣,香港人寫別人事情的條目是還堅持使用香港人用語...這種情況在英語維基一定被強烈反對和糾正。阿仁 06:33 2007年1月14日 (UTC)
- 請大家停止修改亞細安,不管你們的地區如何稱呼,亞細安是該組織的中文官方名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教育課本是如此編輯的。請以官方名稱為標準。這是維基百科的最基本原則,請各地管理員嚴格遵守。阿仁 06:46 2007年1月14日 (UTC)
- 這與首爾不同,各地媒體均已改用首爾,維基百科同樣使用首爾很正常。但是「亞細安」一詞的確在東南亞以外的地區根本就沒有被使用,而我們所做的只是以地區標籤顯示最常用的名稱,我覺得沒有甚麼問題。 「-{A|zh:亚细安;zh-hans:东南亚国家联盟;zh-hk:東南亞國家聯盟;zh-sg:亚细安;zh-tw:東南亞國協;}-」 這樣的標籤,預設(不轉換時)還是會顯示亞細安,只有用了cn, tw及hk地區轉換才換上當地最常用的名稱。而且,維基百科並沒有責任糾正其他地區最常用的名稱並不是官方名稱的問題,只須在條目客觀敘述中台港民眾均沒有使用官方名稱的事實便已足夠。 -- Kevinhksouth (Talk) 07:57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現在不是要糾正其他地區的用戶,只是維基百科應該以官方名稱作為標準名稱,這是泛維基的做法阿.現在的問題是中文維基多了個標籤的問題,難道在有標籤的情況下,大家可以不用官方名稱,而以自己的地區為中心嗎,這就是我要帶出來的問題。如果大家都認為,在各自標籤下,可以以本身地區為中心而編輯文章,那麼維基百科在各自標籤下,便不是NPOV了。阿仁 08:05 2007年1月14日 (UTC)
- 「亞細安是新馬兩國的官方名稱」是只有媒體在用嗎?! 有沒有政府在使用的Reference?! 以方便加到條目中。「新馬兩國是亞細安的發起國和當今成員國」但不表示該兩國家或組織有聲明一定要用他們的官方名稱吧?! 「東南亞國協」或「東南亞國家協會」不是也取其意思嗎?! 反而「亞細安」是一種音譯...如果「東南亞國協」或「東南亞國家協會」含有負面或中傷意思,我才建議修改。Stewart~惡龍 08:12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不知道要去那裡弄個官方文件給你,因為都是用英文寫的,但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教育部出版的課本是使用亞細安一詞,希望這樣可以滿足你。沒錯,「東南亞國協」或「東南亞國家協會」正也取其意思,而且我本人也認為這個名稱比亞細安更來得恰當,但事實上這並非新馬兩國所使用的詞,另外,要求我找參考加到文章中會不會強人所難,難道說,你寫香港條目的時候,我也應該要求你加個參考告訴所有的新馬人,那個條目的官方名稱叫香港特別行政區嗎? 新加坡旅遊局的網站不知道夠不夠滿足你: http://www.visitsingapore.com/publish/stbportal/zh/home/getting_around/touring_the_region/asean_tourism_-_unlimited.html 阿仁 08:29 2007年1月14日 (UTC)
投票
[編輯]既然大家對這個問題有較嚴重的分歧,那就通過投票來解決吧。
- 反對使用標籤轉換
- 支持使用標籤轉換
- 意見
我其實覺得在沒有確定是否官方中文名稱之前未有需要投票,不過還是表態一下...Stewart~惡龍 08:31 2007年1月14日 (UTC)
- 不是給了個新加坡旅遊局的網址嗎...新加坡旅遊局是新加坡政府的...而且新馬兩國的課本的確使用這詞,請不要請人所難,我現在不再新加坡或馬來西亞沒法拿課本給你看.阿仁 08:35 2007年1月14日 (UTC)
哈,被我找到了,這是新加坡教育部的網站,看看亞細安獎學金一欄,請大家注意,新加坡政府使用亞細安一詞,而不是東協或東協...這是官方的獎學金,名稱叫亞細安獎學金,這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最家喻戶曉的獎學金.
- 新加坡教育部:
http://www.singaporeedu.gov.sg/cn/htm/mis/faq02.htm
-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
http://www.confucianism.org.my/html/yaxian_index.htm
- 馬來西亞針織廠商會:
http://www.mkma.org/zw/newsletters/2005/Sept%202005/index.htm
- 這是新加坡政府的文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致詞,整篇文章由新加坡政府自己翻譯,請注意文中只用亞細安一詞。http://www.gov.sg/NDRally2006(Chinese)v2.pdf 阿仁 08:46 2007年1月14日 (UTC)
- 將「Asean」稱為「東協」是有充足理由的,請看「第三屆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的官方網站、「第四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官方網站,這個峰會和博覽會都是中國和Asean各國互動的盛會,中國、Asean各成員國和Asean的首腦都有出席,而沒有Asean的認可,這些網站都不可能以「東協」來稱呼「Asean」。--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9:02 2007年1月14日 (UTC)
這例子不好,這根本就是中國的網站...這個網站所使用的中文名稱根本不需要成員國的認可,另一方面,我從來都沒有說過新馬兩國反對使用這一詞,只是新馬兩國不會使用這一詞.在中國不是成員國的情況下,你是否應該尊重成員國的習慣呢?阿仁 09:23 2007年1月14日 (UTC)
- 這些名稱是會議的名稱,而不僅僅是網站的名稱,而會議是中國與Asean的互動會議,怎麼不需要Asean的認可?再請看以下的圖片,[5]、[6]、[7],網上還有很多,因為中國和Asean互動的會議非常多,請些都是現場的照片。
- 既然你認為新馬兩國的習慣應該尊重,很自然中國大陸的習慣也應該尊重,而這樣的譯名又是得到東協的認可的,所以我認為用A標籤註明中國大陸的用法是有充分理由的。--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9:52 2007年1月14日 (UTC)
- 這是我隨便在網上找的http://www.nanning.gov.cn/1871/2006_11_24/1871_173264_1164331659354.html
可見,中國大陸也使用亞細安一詞...在中國大陸政府部門也使用亞細安和東協一詞的同時,而且不是只有那麼一個而已哦,還有很多呢,兩者如要選其一,你是否應該選擇有官方身分的那個呢?--阿仁 10:22 2007年1月14日 (UTC)
東協一詞在新馬的出現是因為最近中國崛起才有的...以前,我小時後從來都沒有看過東協一詞.阿仁 12:28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所設計的公用簡繁二頁面,就有建議「地區性的事物可用當地華人的用詞」。我看將來在不轉換、簡體、繁體用亞細安,港台地區分頁就用他們的譯名。對了,現在地區分頁的成立難以阻擋,為公平起見,也是時候該設立大陸簡體了,大陸內部的用詞也有異,有沒有必要設立多個頁面?--真實事求是(☎) 12:07 2007年1月16日 (UTC)
- 只要建了有人維護,也沒什麼不好。只是不知會不會又有人抱怨簡體公版被一堆地區頁面綁死了,失去了自由。67.103.245.50 03:47 2007年1月17日 (UTC)
反對舉行投票
[編輯]這種投票根本沒有意義,因為那些住在該地區的用戶,就算違反維基百科的精神,你們還是一定支持你們的地區...而且你們人那麼多...這根本就是不公平。阿仁 08:32 2007年1月14日 (UTC)
- 我也不太認為目前需要投票,但對於你說我們一定怎麼怎麼的感到有點先入為主,既然你不相信社群,相信我們只是一直偏幫什麼,我也無話可說...唉...Stewart~惡龍 08:57 2007年1月14日 (UTC)
- 不是我不相信社群,我一開始就很喜歡這裡,可是現在才發現你們只顧自己而已,難道不是嗎,你們這批香港人,從一開始要求設立港版繁體,到現在你們一直只顧著維護自己的港版,有時候,我很懷疑你們這批香港人,到底來維基的目的和在?是來把維基百科香港化的?還是來壯大香港人的聲音??要是你認為你自己還是個公平的人的話,請你暫時拋開你身為香港人的角色,以其他國家人民的角度去看這件事,你再來告訴我你的看法.或許我整個過程中有些激烈,得罪之處也希望大家包含,可是我希望大家也考慮到我的心情,我現在以一個馬來西亞人面對這裡廣大的台灣和香港人,我並沒有後援,因為在這裡真的沒有甚麼馬來西亞或新加坡人.老實說,我已經很累了,已經快要放棄了...阿仁 09:06 2007年1月14日 (UTC)
- 如果經過我舉了那麼多官方文件後,大家還反對的話,我真的無語了....阿仁 09:06 2007年1月14日 (UTC)
- 這個議題因為人數比例差異很巨大的原因,目前來說以參考性質的民意調查取代投票會比較合適。希望能夠先把討論氣氛緩一緩,靜一靜審視一下前幾天的討論再回來討論,別太激動了。不是每位朋友都能每天都盯著維基的最新的討論。想嘗試下個討論整理都需要一段時間,內容太多幾天之內難以消化。--Jasonzhuocn....對話~Blog 09:26 2007年1月14日 (UTC)
- 這不是先入為主而是什麼呢?明顯地Seasurfer對香港人有嚴重的偏見。我們只顧維護zh-hk標籤?如果不是有生事者不斷攻擊zh-hk標籤的話,我們需要花那麼多功能天天在這裏舌戰嗎?我們來維基是把這裏香港化?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會去增加那麼多的zh, zh-cn, zh-tw, zh-hk的手動轉換標籤嗎?在「亞細安」事件上我們沒有以香港人的身份思考,而是以所有人的利益思考,你可以問問看,有多少zh-cn跟zh-tw的用戶知道「亞細安」一詞?或者讓我反過來說吧,請你暫時拋開你身為馬來西亞人的角色,以所有zh-cn, zh-tw, zh-hk, zh-sg的用戶的角度去看這件事。
- 「亞細安」一詞無論對zh-cn, zh-tw, zh-hk的用戶來說都很陌生,被群起而攻之也是理所當然的,維基人只會按事實而非人種定斷是非,將數量甚多的反對者全部定義為「地域中心者」或人多欺人少,顯然是一種被害妄想,或企圖轉移視線,淡化反對聲音眾多的事實。 --kknews 09:27 2007年1月14日 (UTC)
你會說亞細安一詞對中港台三地的人很陌生,難道你使用的東南亞國家協會一詞對馬新兩國的人來說就不陌生嗎?你說我先入為主,你現在所提出來的」陌生論」,不就是你以你自己的角度去看嗎,你有想過,生為成員國的國民看到自己的組織被取個陌生的名字,而取名的人是個沒關係的非成員組織,你覺得我感受如何,你們整天所謂的陌生,就是中港台以外的就是陌生,可是我們新馬來說,新馬以外的也是陌生阿...難道我看你們港人的文章時候,我不覺得陌生嗎,很多用詞跟我原來的用詞不一樣...不要以為只有中港台的人才會有陌生的感覺,我們看你們的文章時也覺得很陌生.阿仁 09:46 2007年1月14日 (UTC)
所以才會有地區用詞轉換機制的存在,既然你認為中港台的條目陌生,又那麼想要增設zh-sg頁頂標籤,那麼你更應該去為zh-sg爭取更多利益,如增加轉換內容、頁頂標籤等,而不是去修改異地的用詞,然後讓它們全變成自己的用詞。在已有zh-sg的情況下,還說陌生實在是很奇怪。「東協」一詞不是由我們少數維基人發明的,它是中港台三地對於ASEAN一字普遍認同的翻譯。 --kknews 09:56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從來都沒有想要修改他人用詞,例如,馬新稱骨痛熱症,中港台稱登革熱,由於這只是地區不同的緣故,骨痛熱並不屬於任何一國的國民所有,所以在中港台的標籤下,我不但不反對改為登革熱,也非常贊同,只是在不轉換的情況下,應當保留原文...但是亞細安一詞不一樣...是一個屬於新馬等國家的組織,而且這組織不屬於中港台的...而且新馬本來就有個官方中文名字...所以維基百科應該使用官方中文名字才是,這不就是維基的官方立場嗎?你如果想要推翻我使用官方名字的看法,請你先推翻整個維基社群使用官方名字的原則.我不明白為甚麼我要向非官方名字妥協...另外不要拿布來爾當例子,我本來就不贊同這種做法,我一直認為維基應當使用官方名稱.有個統一性比較好.--阿仁 10:13 2007年1月14日 (UTC)
- 阿仁只列舉了「東協」是新、馬等國家的中文官方稱呼的證據,但並沒有列舉「東協」是ASEAN中文官方名稱的證據,而新、馬兩個國家並不能代表ASEAN。而在我列舉的ASEAN和中國交往的各項會議當中所用的名稱,都是以「東協」作為ASEAN的中文譯名,這表明ASEAN至少是認可這個中文譯名的。ASEAN認可的一個中文譯名,我就不知道有什麼理由不可以在維基上使用?--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0:33 2007年1月14日 (UTC)
我從來都沒有說新馬不認可阿..不要歪曲我的意思...但是認可後,也並不代表這是原來的名字,最多只能說不介意.阿仁 12:37 2007年1月14日 (UTC)
- 使用官方名稱不是唯一的準則,請參看Wikipedia:命名常規,名命時應使用最常用的名稱,也就是說,中國、香港使用「東南亞國家協會」,台灣使用「東南亞國協」,新加坡使用「亞細安」。為什麼不能以貝理雅作例子?是因為它對你不利嗎?那我提另一個例子吧,科特迪雅要求各國不要意譯其國名,可是台灣依然將之稱為象牙海岸,這又是一個違反「使用官方名字的原則」的例子。 --kknews 10:31 2007年1月14日 (UTC)
既然中港台要使用東協,那你們就用好了,但是不轉換情況下一定要保留亞細安.另外,不是只有新馬使用亞細安,汶萊和印尼和泰國的華人也使用.但是現在在不轉換情況下也顯示東南亞國家同盟,所以那些把我之前在不轉換情況下顯示亞細安移走的人,請你們幫移我回去.謝謝.阿仁 12:37 2007年1月14日 (UTC)
- 這倒沒所謂,zh跟zh-sg的內容就請你自己去編輯,但願zh-cn, zh-tw, zh-hk的內容不會再有更改。 --kknews 12:43 2007年1月14日 (UTC)
- 我就知道你會說這種自私的話,事實上你的行為就給我這樣的感覺,你只顧編香港標籤,我是真的不會編才來要求大家幫我編的,我已經很久沒有使用這些功能.再加上我之前已經試過了...我是真的不知道要怎樣在不轉換情況下顯示亞細安.阿仁 12:49 2007年1月14日 (UTC)
- 請勿人身攻擊,我回你的話時我看到的字是「既然中港台要使用東協,那你們就用好了,但是不轉換情況下一定要保留亞細安.另外,不是只有新馬使用亞細安,汶萊和印尼和泰國的華人也使用.阿仁 12:37 2007年1月14日 (UTC)」,那時候你還沒有要求幫忙 (那時候根本沒有但是現在在不轉換情況下......幫移我回去.謝謝.的字眼),我怎知道你不懂?只是後來你更改留言了,就變成這樣,請參看編輯記錄。另外最好也看看我編輯過後的「亞細安」是否合你「口味」。 --kknews 13:04 2007年1月14日 (UTC)
- 我記得當時你我出現編輯衝突...所以造成我必須按兩輪..阿仁 00:42 2007年1月15日 (UTC)
- 有些話請從對方的角度來想一想,來維基的人都是貢獻知識的,我認為「自私」這種性質在這裡較少。
- 為什麼有些人「只顧編香港標籤」,只是因為他們不清楚別的地區應該用什麼詞,留待他人編輯,這也是對別的地區的人的尊重。
- --Isnow 13:14 2007年1月14日 (UTC)
- 請勿人身攻擊,我回你的話時我看到的字是「既然中港台要使用東協,那你們就用好了,但是不轉換情況下一定要保留亞細安.另外,不是只有新馬使用亞細安,汶萊和印尼和泰國的華人也使用.阿仁 12:37 2007年1月14日 (UTC)」,那時候你還沒有要求幫忙 (那時候根本沒有但是現在在不轉換情況下......幫移我回去.謝謝.的字眼),我怎知道你不懂?只是後來你更改留言了,就變成這樣,請參看編輯記錄。另外最好也看看我編輯過後的「亞細安」是否合你「口味」。 --kknews 13:04 2007年1月14日 (UTC)
- 我就知道你會說這種自私的話,事實上你的行為就給我這樣的感覺,你只顧編香港標籤,我是真的不會編才來要求大家幫我編的,我已經很久沒有使用這些功能.再加上我之前已經試過了...我是真的不知道要怎樣在不轉換情況下顯示亞細安.阿仁 12:49 2007年1月14日 (UTC)
請參看上面我與大象兄的對話,我一向都有編輯zh, zh-cn, zh-tw, zh-hk的標籤的,以免有人以為我「只顧編輯zh-hk標籤」而大造文章。至於zh-sg我真的不知道它的用詞才沒有進行編輯,如果這樣也是罪過的話,那以後我只好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也追加zh-sg標籤。關於「亞細安」方面,因為你要求多多我才不敢自己改,在沒看到你的求助之前我認為讓你自己改是最好的了,不過後來既然你要求到了,我就好心改一改吧,只是不知道我改完後會否又會觸怒你。 --kknews 13:26 2007年1月14日 (UTC)
- 回阿仁,既然您是管理員的話,就請您維護一下 zh-sg 的轉換表好了,免得被其他國家的管理員改了後被您指責。說實在的,為什麼在「不轉換」的情況下要寫成「東協」呢?這與硬把別人的貢獻作繁簡轉換沒有兩樣。既然該標簽名叫「不轉換」,顯示的字就應該是貼文者所用的字,而不應該在標簽名字叫「不轉換」時,背後背著別人轉換。--Hello World! 15:26 2007年1月14日 (UTC)
- 如果只是一般的用詞,不涉及人,國家或組織,我也非常贊同保留原作者的用語,但在涉及當事國的情況下,應該名從主人,我想這是一個既本禮儀.尤其是當出現這種爭執的時候名從主人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阿仁 00:42 2007年1月15日 (UTC)
- 要重新強調的是,我不反對名從主人(相反地還應鼓勵),但請您弄清楚 (1) 標籤上的「不轉換」就是不轉換,寫明是「不轉換」就不應該轉換,該由撰寫原文的人決定。原文的人寫東協就是東協,寫東協就是東協。您要投訴的話就請向該撰文者投訴。(2) 該文不是已經名從主人地移到了東協去了嗎?(3) 引申下去,強要別人接受一個譯名也不是一個符合禮儀的做法。--Hello World! 08:55 2007年1月15日 (UTC)
- 如果只是一般的用詞,不涉及人,國家或組織,我也非常贊同保留原作者的用語,但在涉及當事國的情況下,應該名從主人,我想這是一個既本禮儀.尤其是當出現這種爭執的時候名從主人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阿仁 00:42 2007年1月15日 (UTC)
- 回阿仁,既然您是管理員的話,就請您維護一下 zh-sg 的轉換表好了,免得被其他國家的管理員改了後被您指責。說實在的,為什麼在「不轉換」的情況下要寫成「東協」呢?這與硬把別人的貢獻作繁簡轉換沒有兩樣。既然該標簽名叫「不轉換」,顯示的字就應該是貼文者所用的字,而不應該在標簽名字叫「不轉換」時,背後背著別人轉換。--Hello World! 15:26 2007年1月14日 (UTC)
- 既然基本目的已成,為免進一步的衝突,zh的內容就讓他去決定吧。zh的內容應以哪一種用詞作標準,本來就很有爭議性,這個問題就暫時閣置吧。我一般的做法是跟從原作者,不過有時候因為使用Copy & Paste的關係,zh的內容未必跟從原作者。 --kknews 15:52 2007年1月14日 (UTC)
謝謝你幫我改...只是不知道台灣標籤下為何顯示亞細安,是系統問題嗎?阿仁 00:42 2007年1月15日 (UTC)
另外,關於你之前提出的,科特迪雅的例子,老實說你不提我也不知道這例子的存在...我本身看法是名從主人,我的確認為如果該國政府已經要求世界各國不要使用象牙海岸的名稱,台灣當局的確應該嚴格遵守,因為我認為這是對該國人民的一種尊重...就好像韓國政府那樣要求大家不要用漢城...我們應該尊重的他們的意願.而且在維基百科這樣的國際環境下,我們更應該尊重別人...這些例子對我們這次的討論是否對我有利是毫無關係的.因為我從以前開始就一直傾向名從主人,假設有一天,香港人要為自己某個東西取個名字,如果新馬剛好又有別的名稱,我也會捨去新馬的名稱也改用香港人的名稱,因為我覺得這是對港人的一種尊重,港人的事情港人自己決定,其他人跟隨就好了.阿仁 00:42 2007年1月15日 (UTC)
- 也許是大家的觀點與角度不同,才爭吵了這樣久吧。在你假設的情況下,我傾向的做法反而是在zh-sg的轉換中顯示新馬的名稱,以對新馬人的一種尊重。大家對如何看待「尊重」出現了差別,就不難理解何以發生上面的衝突了。 -- Kevinhksouth (Talk) 00:52 2007年1月15日 (UTC)
- 阿仁是正確的,地區性的事物要叫甚麼名稱應是當地人做主,其他人跟隨就是。這就像某人要改名,其他人應該跟隨,而不是以習慣了、流傳廣為由仍然稱呼此人的舊名,很不禮貌。--真實事求是(☎) 12:17 2007年1月16日 (UTC)
馬新簡體標籤
[編輯]我嘗試一下取消MediaWiki:Variantname-zh-sg的「disable」(即重新啟用標籤),但為免影響大多數人的版面,故我同時改了MediaWiki:Common.css,從CSS的技術把它重新隱藏。如欲顯示zh-sg可在閣下的用戶的Monobook.css中加入li#ca-varlang-3 { display:inline; }
重新把它顯示。(從修改用戶 Monobook.css 的方法,各位也可自行決定顯示或隱藏哪個標簽,隱藏方法) --Hello World! 06:25 2007年1月17日 (UTC)
- 多是您瀏覽器內的Monobook.css未有更新。試更新瀏覽器的緩存。 --Hello World! 06:37 2007年1月17日 (UTC)
- 我這裡也是有馬新簡體的顯示,purge了仍然有。--瀑布汗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這裡涼爽) 07:55 2007年1月17日 (UTC)
- purge的動作只會更新HTML網頁,您要按Ctrl+F5或Shift+Ctrl+R(視乎瀏覽器設定)去連CSS也更新。我用Firefox 2和MSIE 6試過都沒有問題。--Hello World! 11:00 2007年1月17日 (UTC)
理論上那幾個繁體簡體的標簽上的字可透過修改 monobook.js / common.js 的方法改掉。遲些再研究。--Hello World! 14:41 2007年1月17日 (UTC)
港澳繁體變為#ca-varlang-4了。--Gakmo (Talk) 18:06 2007年1月17日 (UTC)
我還是沒法顯示...今天下午有顯示,為甚麼現在沒有了呢?為甚麼會這樣,有人知道嗎??阿仁 01:45 2007年1月18日 (UTC)
為甚麼要把他隱藏起來呢,這樣新用戶根本沒法知道...而且設定隱藏對新馬用戶不公平,因為其他地區都是不隱藏,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是對的????阿仁 01:52 2007年1月18日 (UTC)
我終於明白怎麼用了,我重新予設馬新簡體自動顯示,如同其他地區,讓用戶在第一接觸維基時便知道有馬新簡體這功能.呼...真累..花了老半天研究.阿仁 02:33 2007年1月18日 (UTC)
- 另外是否會影響版面的問題,基本上只有管理員級以上的會員的版面才看起來會很長,一般用戶的版面基本上挫挫有餘顯示所有的東西。阿仁 05:02 2007年1月18日 (UTC)
- 關於「而且設定隱藏對新馬用戶不公平」和「重新予設馬新簡體自動顯示」的問題,建議重來一趟投票;我把它重新隱藏的唯一原因是這個關於介面的改動並未經過投票。即使不進行投票,也建議各位了解一下為什麼以前要把「新加坡簡體」作隱藏。--Hello World! 09:33 2007年1月18日 (UTC)
- 已經有用戶向我反映了加入新馬簡體後頁頂顯得有點長了。這個改動並未經過投票確認,強烈建議先行回退,待發起投票並得到通過後才補回。 -- Kevinhksouth (Talk) 10:12 2007年1月18日 (UTC)
為什麼要把zh-hk放到最後呢?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則,zh-hk應該放在zh-tw的右面、zh-sg的左面吧。 --kknews 11:43 2007年1月18日 (UTC)
- 先後次序是系統預設的--Hello World! 12:55 2007年1月18日 (UTC)
強烈反對投票..你們在維基人數已經佔優勢,你們這種思想就已經不公平了,所有地區應該一視同仁,如果香港標籤可以不隱藏,那麼新馬也一樣.你們這批香港人根本就在歧視新馬人.請弄清楚這裡是維基百科,不是香港百科.另外,再怎麼說新馬華人人數比港澳還多.如果那些人覺得過長,那麼就自己在自己的電腦設定好了,但是不應該剝削其他人的權力.阿仁 17:18 2007年1月18日 (UTC)
- 如果大家覺得標籤長,我本人是認為普通用戶如果使用1024x768的螢幕或以上,應該是剛剛好的.但是可以考慮修改標籤名,比如改成這樣【不轉換】【大陸】【台灣】【馬新】【港澳】,也就是去掉簡體繁體之類的字眼,反正那些字眼有時也是多餘的.阿仁 17:41 2007年1月18日 (UTC)
- 我倒是認為不用改字眼。能否調整一下欄目的寬度呢?--Xieza 15:57 2007年1月20日 (UTC)
你們根本沒有經過投票,這項本應無效,但管理員卻要自行加入,像獨裁和不民主,還有我用1280x1024,畫面都被扯開了。--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02:59 2007年1月21日 (UTC)
- 這裡來來去去只有一個人在認為如果舉行投票,必定會得出他不喜歡的結果云云。我只是懶得與他作編輯。--Hello World! 12:20 2007年1月21日 (UTC)
很奇怪。加入「港澳繁體」的時候,要擾攘了大半個月的討論和投票,才能付諸實行。反而「馬新簡體」在沒有任何詳細討論及投票表決之前,便已經加上去了,而且並沒有甚麼人提出反對,這是為甚麼呢?此例一開,是否以後作出重大改動時,管理員可以憑一己之見即時作出更改,而毋須經過社群討論和表決呢?管理員理應有責任回退任何未經社群共識的重大改動。我只是因為早前積極處理「港澳繁體」,為了避嫌,以及避免有偏幫香港維基人而打壓馬新維基人的指責,我才沒有作出回退。但為何其他管理員卻無動於衷,默許這次未經表決、未確認得到社群共識的改動呢?再重申一次:我並非反對「馬新簡體」,現在的問題只是未確認得到社群共識,而確認的方法就是以投票表決。 -- Kevinhksouth (Talk) 14:47 2007年1月22日 (UTC)
我認為,這事件不能投票,因為在這裡新馬維基人仍處於少數,而且是極少數的那種,所以投票不公平,只能達成共識而已.不是每件事情都要拿來投票的.為甚麼我那麼沒信心,這也是被你們這幾個香港人聯手逼出來的,你們的語氣和態度讓我覺得有不斷被壓的感覺,要我如何相信你們.阿仁 01:53 2007年1月23日 (UTC)
- 如果大家堅決要公投,我也沒話好說,我絕不會參與投票,因為我的立場已經很清楚,馬新中文的地位和中港台應該平起平坐,在任何情況下沒有理由被矮化,馬新兩國也是大中華地區以外唯一大量使用中文的國家,如果連香港這種只有地區地位的地方語言都能給予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這種國家級的地位,新馬兩國身為兩個主權國家,而且人數比香港還多,在維基只因當前人數不夠多,而被矮化,那麼這是維基百科最大的笑話.另外或許香港人聽了會不舒服,那些常常拿地區不同來比較的人,說甚麼以後會有更多大陸不同地區的人也來搞這種事情,如廣東珠海地區,我必須讓大家認清一個事實,在中港澳台新馬當中,真正屬於地區地方語言的只有港澳而已,因為港澳不是國家,只是中國大陸的兩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才是真正的國家.所以請大家不要再常常使用地區一詞啦,比如大陸地區,台灣地區,馬新地區等等...因為大陸,台灣,新馬嚴格上不能算是地區,不能算是一個國家內的地區語言...只有港澳才符合地區的資格,港澳的中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地區的地方語言.所以以後如果中國大陸某某省某某地區也要求某某標籤,不要拿新馬當例子,因為新馬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新馬是受世界各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承認的主權國家.真正在維基上的開闢地區標籤的劈山祖師是香港地區,也只有港澳標籤算是地區語言,中華人民共和國簡體,中華民國正體和馬新簡體全都是國家級的語言,這4個國家都有國家級的指定機構規劃中文.阿仁 02:41 2007年1月23日 (UTC)
- 過長:可削 「編輯本頁」 成 編輯,「計劃頁面」成 計劃頁。 ---Hillgentleman | 書 03:17 2007年1月23日 (UTC)
- 恩,完全贊同你的看法,或者我們也可以試著學文言文那樣...反正中文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也喜歡你嘗試解決問題的態度,好過某些人腦海里就整天想要將別人踢出局.阿仁 03:51 2007年1月23日 (UTC)
- 你這樣是在一切決定前便假設了前提:香港人必然會反對新增zh-sg,可是事實不見得是那樣,總會有香港人有不同的意見的,不可能所有香港人都會反對。可是,如果你真的那麼希望我們反對的話,我們也樂意依照去做。只是,假設情況真的是你宣稱的那樣的話,中文維基除了香港人外,還有大陸維基人跟台灣維基人,他們加起來也不會比香港維基人少,如果提議合理的話應該會受到大陸和台灣的維基人支持,那麼你為什麼要害怕投票呢?還是說你自己也清楚知道設立zh-sg標籤的理據原本就站不住腳,大部分大陸和台灣的維基人也不會認同呢?可是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就不單是香港人的問題了,那把所有的責任全部都推到香港人身上,並不斷攻擊我們,又有何居心呢?不要忘記,是你的同胞真實事求事先攻擊我們,我們才不得不防衛的,現在你也加入攻擊我們,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反過來說馬來西亞華人在歧視香港人呢?如果在我們防衛自己的合理權益時無心得罪到馬來西亞華人,請多多見諒,我們絕對不是存心跟各位作對,只是我希望一些人不要混淆視聽、顛倒是非,隨便把各種罪名加諸在香港人身上。 --kknews 06:58 2007年1月23日 (UTC)
- 那請你去對你的同胞阿仁說,如果他認為我及其他香港人要求投票就是在歧視馬來西亞人的話,那理解就過於狹隘,希望阿仁能夠放開胸懷,不要再以被害妄想的心態抹黑我們,那我也不會「誤解」你們了。 --kknews 13:43 2007年1月23日 (UTC)
不需要投票,依理而言,新馬的用詞即然與台港澳一樣與其他地區有異,那自然是可以設標籤的,否則就是違反了wikipedia:文明。每一次相同事例都要投票,很浪費資源。要麼全都不設地區標籤,要麼用詞有異的地區全都可設地區標籤,若差別待遇就是違反文明。香港不是實行習慣法的嗎?這點應該了解吧。--真實事求是(☎) 12:55 2007年1月23日 (UTC)
- 真實事求是恐怕曲解了習慣法的含義了, 如果在一個目前發生的狀況需要群眾參與處理, 就算這狀況的處理手法是已經出現過先例, 這還是需要一個"主持人"(例如法庭的法官)決定是否按照先例來處理現在的狀況 (雖然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會得到同意), 但不可能在不公告群眾的情況下自行執行處理手法. -- 同舟 16:30 2007年1月29日 (UTC)
港澳繁體本身也要經由投票而成的,所以新馬應該一樣。我本身也是個香港人,但是我也支持多一種標籤,不過維基上每一件大修改也要徵同各人的意見,所以先設立投票吧。--エンオウイ (talk) 14:16 2007年1月23日 (UTC)
同AP71,是次更變未經過討論和投票,建議暫時隱藏或回退。--minghong 16:49 2007年1月23日 (UTC)
不能因為個別人仕的執著影響大局
[編輯]縱觀各人的意見,在大部分人都認為有必要舉行投票的情況下,真實事求事和阿仁兩人卻不斷發出反民主的聲音,從「亞細安」爭議起就不斷拒絕舉行投票,背後的原因很簡單,無不是他們都把所有人都當作敵人,或連自己也對提議沒有信心,知道自己的提議根本站不住腳,沒有多少人會支持他們,因此拒絕投票。不僅如此,二人還不斷散發抹黑的言論,意圖損害某一族群的名聲來混淆視聽,好讓他們為拒絕投票找到理由。維基是個尋求共識的地方,我們認同若在普遍認同下可不舉行投票而實行,然而在目前爭奪不休的情況下,舉行投票是唯一可解決問題的方法。否則,Wikipedia:投票就可被人隨意解釋,在狀況對自己不利時就以「反文明」等理由拒絕投票,如果維基變成那樣的話,那我們以後大概做什麼事也不用投票就可隨意決定了。不管怎樣,在這議題上舉行投票都符合中文維基的利益,首先,所有維基人都不用因為個別一、兩個人的執著而被剝奪選擇是否設立的權利;第二,對倡議設立zh-sg標籤的人來說,一但投票獲得通過,zh-sg標籤的設立將更有合理性及合法性,日後將可減少很多針對zh-sg的攻擊,面對責難時也可有依據辯解。試想想,連經過投票才設立的zh-hk標籤也連番受生事者挑戰了,那麼未經投票的zh-sg標籤日後所面對的挑戰不會比zh-hk少。不管怎樣,我們不能讓真實事求事及阿仁個別的兩人來決定中文維基的大事,像是否增設zh-sg標籤這樣的問題上必須由所有維基人來決定,因此當務之急是把zh-sg標籤移除或隱藏,待投票通過後才重新放回去。 --kknews 13:43 2007年1月23日 (UTC)
- 我覺得kknews應該對增加維基了解,而不是在無知的情況下胡亂指責他人。
- 首先,維基不是民主試驗場,內文規定「尋求共識的主要方法是討論,而不是投票。投票有時雖然有助表明共識,但應該小心運用,而其結果不應該強制是永久的。」
- 在英文維基就說得更明白Don't vote on everything
- 在Wikipedia:投票中也有「維基百科不是一種民主政治。一般情況下通過取得共識(consensus)達成的決議要優於一個嚴格的多數表決制(majority rule)的結果。但是,有時候對於某些事情使用投票方法,可以很快表明不同維基人的立場,而且可以顯示什麼意見是大多數人支持的,以此來幫助儘快的達成共識。共識是經由一群理性的維基人討論而產生的。投票不是被禁止,但應該小心使用。」
- 所以我與阿仁認為不需要浪費資源去投票,是非常符合維基規則的。反倒是kknews與你的同志們在無知的情況不斷的違反、破壞維基的規則。港澳繁體標籤的設立用投票解決根本就是錯誤,違反維基精神的作法。
- 明顯的,這句是「Don't vote on everything」而不是「Don't vote on anything」,有些爭議性的事情總要投票決定的。從現時所謂的「民意調查」的結果來看,顯然是你們想要看到的結果。如果兩位一開始能夠對自己的提議更有信心,不去攻擊別的族群,也樂於先聽取各方意見而後行,也不會有今天的結果。至於,事實如何,我想各位從兩人種種言行可以看清楚,我就不必多說了。 --kknews 12:53 2007年1月25日 (UTC)
- 你竟然不道歉,看來我高看你了。
- 明顯的,這句是「Don't vote on everything」而不是「Don't vote on anything」,有些爭議性的事情總要投票決定的。從現時所謂的「民意調查」的結果來看,顯然是你們想要看到的結果。如果兩位一開始能夠對自己的提議更有信心,不去攻擊別的族群,也樂於先聽取各方意見而後行,也不會有今天的結果。至於,事實如何,我想各位從兩人種種言行可以看清楚,我就不必多說了。 --kknews 12:53 2007年1月25日 (UTC)
- 明顯的是,在討論中,你們已經提不出任何理由來反對新馬簡體,那為何還要進行投票?結果已經討論出來了。與投票不同的是,在討論中,反對是必須要列出理由的,而投票放一個(-)反對就可以了,很明顯用討論解決是比投票恰當的,投票很容易形成「多數暴力」的現象,要知道多數未必就是正確,若多數就是正確,那中國人就是全世界最正確的,而印度人則第二正確。如果你反對設立新馬簡體,請給出你的理由,若沒有任何人能夠給出站得住腳的理由,那新馬簡體就可馬上成立,已經在討論中解決了,完全沒有進行投票的必要。
- 更明顯的是,港澳繁體標籤的設立明明有很多東西需要探討,有很多反對意見,那些意見也還言之成理,為何會倉促以投票解決,結果搞到怨聲連連,對其他維基人造成巨大影響,結果讓正體字這政治味道濃厚的名詞進入維基,最嚴重的是竟然沒有頁面讓港台之外的繁體字使用者,嚴重違反了wikipedia:文明,將來還可能造成中文維基地區標籤氾濫,讓中文維基成為國際笑柄,這就是用投票解決問題帶來的惡果!
- 那就奇怪了,zh-hk標籤是在有充分討論的情況下才開始進行投票的,當時舉行投票的目的就是希望收集更多意見,以及防止獨裁,完全合法、合理。至於今天種種的爭議,我認為是部分人一時大意沒有從其他人的角度思考,或對問題理解不足才會造成的,zh-sg日後也會遇上相同的問題。反之,zh-sg標籤在沒有充分討論下就直接放上去,不管有多少人支持或反對,都很容易被視為獨裁者的行為,其公正性當然會令人質疑,因此我們才不管怎樣也要爭取投票。我之前也提出過,隨便成立zh-sg後會面對很多挑戰,因此舉行投票證明其合法性是其中一個減少日後爭執的方法。我建議你放下成見從另一個角度看,投票儘管無法消除所有爭議,但它仍不失為一個減少日後面對種種麻煩的方法,無論對中文維基還是zh-sg使用者也是有利的。
- 另外,「正體」一詞不是我們創造的,我們也不會用這個名稱,把這個問題的責任放在我們身上是很不公道的。無論如何,在有zh-hk標籤之前,zh-cn及zh-tw早已經開始稱為「簡體」和「繁體」了,在台灣一片「政治正確」的聲音下,不管zh-hk有否設立,遲早也會有人要求把上面的「繁體」改成「正體」而爆發爭議的。 --kknews 14:45 2007年1月25日 (UTC)
- 「不管有多少人支持或反對,都很容易被視為獨裁者的行為,其公正性當然會令人質疑,因此我們才不管怎樣也要爭取投票」
- 真實事求是, 你真是語出驚人, 竟然認為台灣正體的出現是香港人的責任, 從頭到尾正體這詞都是部分政治感強烈的臺灣人的傑作, 香港人也只是寂默地接受了, 你就將別人的問題找另一戶來背黑鍋!? 請你向全香港人道歉! -- 同舟 13:28 2007年1月29日 (UTC)
- 首先,上面的討論我從沒有說過全都是香港人的責任,請不要在維基耍摸黑的骯髒手段。還是你與kknews一樣,沒有仔細看討論就無知的亂說話。
- 至於香港人有沒責任,由於沒有地區標籤的設立也不會有正體字的介入,香港人當然有責任。而且台灣正體四個字是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的投票的結果執行,裡面有以下這段:
- 「在尊重投票結果下,香港用語轉換表的頁頂標籤將被加入,並按多數人的意見,將新增的標籤命名為「港澳繁體」,舊有的台灣用語轉換表的頁頂標籤,則由「繁體」更名為「台灣正體」。
- 「台灣正體」的是那次投票產生出來的結果,香港人有沒有責任?你自己說。--真實事求是(☎) 15:13 2007年1月29日 (UTC)
- 真實事求是, 你真是語出驚人, 竟然認為台灣正體的出現是香港人的責任, 從頭到尾正體這詞都是部分政治感強烈的臺灣人的傑作, 香港人也只是寂默地接受了, 你就將別人的問題找另一戶來背黑鍋!? 請你向全香港人道歉! -- 同舟 13:28 2007年1月29日 (UTC)
- 你是, 你的回答仍舊是寫下「香港人有沒有責任?你自己說。」, 那次投票時所有人的焦點都是在是否加上香港繁體轉換標籤而沒有理會「台灣正體」的問題性. 你尊貴的意見一刀切認為這是全都是香港人的責任, 你說投票不公正有漏洞, 但是次投票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和意見, 並不是只依靠你單方面認為的法西斯主義而通過, 一個月後你很有意見的為什麼不動員投票將「台灣正體」改為「台灣繁體」? 另外請你引述文章時請將前面的「討論期經過延長後,支持一方已詳細解釋清楚反對一方提出的質疑,但反對一方卻沒有新論點作出反駁。」都包括進去, 不要只拿對你有利的內容來攻擊別人. 最後我不反對加上新馬, 反正現在的佈置也沒有了之前的排板問題, 最好盡早決定是否將其他地區漢語都加進去, 免得以後又發生這種無益的爭論. -- 同舟 16:04 2007年1月29日 (UTC)
我沒有說過全都是香港人的責任,在早前的討論我甚至沒有提到香港人三字。Sameboat不要「生安白造」。對我而言「台灣正體」的事已由討論解決,如果你有意見大可自己搞投票,沒有必要我來做。我認為討論最重要的是誠意,就事論事,不要用各種策略來對付對手,這裡又不是政壇或商場,只是一個網上百科全書,有異見者不是敵人,不需要用手段,策略來對付人。
依討論過程來看,討論是於10月18日開始,10月27日就開始投票,間隔不過十天,10月28日贊成票就超過反對票的總數,即13票,大局已定。
而且投票的舉行沒有列在公告欄,很多其他地區的人都不知道,但在香港維基人佈告板就明確列出。這樣的操作手法,什麼「支持一方已詳細解釋清楚反對一方提出的質疑,但反對一方卻沒有新論點作出反駁。」根本就是門面話而已。--真實事求是(☎) 08:04 2007年1月30日 (UTC)
想說明以下幾點:
- 1.希望阿仁在說別人地區中心時換個角度想想,說別人地區中心等如是一種人身攻擊,假使我說你是新馬中心也是一樣道理的。想想大家來維基的目的吧,不是為了排斥對方吧?!
- 2.我支持中文維基百科應照顧不同人仕的需要,尤其是少數社群的意見,但是阿仁幾次以這種理由不接受投票,及多次作出一些未經社群共識的改動,是不是指社群共識不重要?大眾社群的意見便一定不合理?我們從來沒有反對說新馬簡體絕對要不得,但這種重大改動至少要有其他維基人和議吧,現在我卻連應有的討論也看不見...而真實事求是兄提到「要麼全都不設地區標籤,要麼用詞有異的地區全都可設地區標籤」假若這是文明,我不能接受,這種非黑則白的立論我不明白如何可以在這裡起到關係,而且也沒道理拉到香港的習慣法來。香港也是有投票制度的。
- 3.我是支持可設zh-sg的,也將提議設到之前的投票頁中可見,是早在真實事求是兄提出認為應改為zh-hant和zh-hans時。然而,香港人卻在此一位置被看成逢新馬維基人必反的情況。
最後還是建議大家不妨放低成見,事實上討論已進行多時,若沒有進一步的方案,我建議還是採取投票,將各個不同的方案提出並表決出認為最符合各個維基人及讀者利益的。Stewart~惡龍 18:11 2007年1月23日 (UTC)
你要清楚的知道,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拿來投票的.不投票不等同不尊重整個維基社群.共識也是一種尊重大家的方法.阿仁 23:32 2007年1月23日 (UTC)
標籤過長問題
[編輯]若加語言標籤會過長,可否把語言標籤改成下拉式選單方式?這樣方式是否要改動Mediawiki程式碼?--Ellery 16:01 2007年1月23日 (UTC)
反對投票
[編輯]- 1.馬新不比港澳,港澳是地區不是國家,既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言自然受到承認,那麼同樣是國家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當然也要自然給予同等地位.不要把新馬當成像港澳一樣的地區.所以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投票.
- 2.我是為了避免多數暴力.這種事情太明顯了不用解釋.就這樣,我不想在這件事情上浪費時間.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並不反對,所以我現在只需要一個共識.阿仁 23:28 2007年1月23日 (UTC)
- 某人在維基百科上發動甚麼港人大團結這種口號,就已經是多數暴力的前兆,我如果承認以投票的方式來決定馬新中文的命運,等同給予馬新中文在維基百科上滅亡的機會.阿仁 23:55 2007年1月23日 (UTC)
- 引文:'"但是,有時候對於某些事情使用投票方法,可以很快表明不同維基人的立場,而且可以顯示什麼意見是大多數人支持的,以此來幫助儘快的達成共識。" --( Wikipedia:投票 )
- 投票(en:straw poll, 民意調查) 為輔助達成共識之工具。投票結果不是共識。參閱元維基上之文。---Hillgentleman | 書 23:40 2007年1月23日 (UTC)
民意調查的想法不錯.但是要特別強調,是民意調查不是投票.阿仁 00:01 2007年1月24日 (UTC)
歡迎大家踴躍參與.阿仁 00:21 2007年1月24日 (UTC)
為什麼不用中文
[編輯]我還是覺得…轉換系統是有必要存在的。
文章是要用文字來表達的,什麼字都可以。 對一個會八國語言的人來說。 只要看得懂字,同一篇文章的語意,用什麼字都會得到一樣的意思。
真正會有問題的是:語意,而不是用什麼字。 不要把名詞當形容詞用。
中文就是中文。 繁體跟簡體只是一個形容詞。
為了統一中文語意的名詞問題,應該要用轉換器。如:計算機=電腦=computer,這部份只能靠維基來建設。 為了地區性的形容詞彙,則應當另設一個詞彙轉換表。如:未經簡化的中文字,叫繁體中文,已經簡化的中文字,叫簡體中文。我記得網站可以自動語言選擇,看是那個地區的人在看文章。 為了語法問題,譬如有人提到檢討這詞的問題:這是動詞,一樣的,可以用轉換表的方式來達成,不過這個轉換表必需維基來提供,但是由個地方的人來維護。
如果在這裡吵的是兩種字體的名字,還是一樣,繁簡的用法是我比較樂見的。 因為他只是個字,不是詞彙。 字沒有形容上或表示名稱上的問題。詞彙才有。
至於,有人說中文古文…我不得不說,我古文也還可以。 我能寫文言文作文。
不過我比較懷疑,今日,文言文如何通行全世界? 對我來說文言文只是中文的一個語法,就像絕句,律詩一樣。
很多的中文方言,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古字太多,而且一個字就可以是一個動詞,或形容詞。 這問題就反應在港澳的中文上。
我打這篇只是一個參考。 大家想想看。
這讓我想到一件事…華人一盤散沙………… 我翻譯過一次,2005年的歐盟版,我最後選擇了日文的漢字翻譯。而且,我最後沒有把翻譯給放上正式的版面。
結論:
入口只有一個:維基中文或中文維基。 每遍文章都加一個繁簡轉換,來轉換字。 名詞統一。 標簽可以有新馬,港澳,台灣,中國。來因應不同地方的語法。
澳門繁體
[編輯]為什麼要增加「澳門繁體」轉換標籤?難道港澳之間也有差異?-- By LNDDYL.(留言) 2014年10月2日 (四) 04:1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