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十個編輯維基百科的簡單規則
維基百科是一个線上百科全書计划,現在包含1,455,678篇中文文章。它可能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知識集合,當然更是人們最廣泛瀏覽的網站。維基百科可以由任何擁有網路的人進行編輯,但它是否提供可靠的資訊呢?《自然》期刊2005年的一篇研究發現,科學主題的維基百科文章選集與由專家編輯的百科全書具備相似水準[1],表明由志願者形成的社群可以產生和維持令人訝異的準確內容。
無論好壞,人們在網路上搜索生物医学的資訊時,都會被引導到維基百科[2]。因此,科學界越來越需要與維基百科接觸,以確保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準確無誤。對於科學家而言,撰寫維基百科是履行公眾參與和分享專業知識的絕佳方式。例如,一些維基百科中的科學家已經成功將生物知識與維基百科結合起來,以增進大眾認知[3][4]。這反過來又鼓勵使用者透過維基百科更廣泛地訪問關連訊息。其他人則使用維基模組來開發自己的協作數據庫[5][6][7][8]。閣下進入維基百科的第一步可能相當艱巨,但在這裡提供些能使編輯過程更順利的提示。
規則一﹒註冊帳號
[编辑]雖然任何訪問者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但創建帳戶提供許多好處。首先,它為您提供隱私和安全。雖然違反直覺,但使用自建名稱登入編輯者實際上比匿名編輯者更能匿名。我們中的幾個人選擇將個人帳戶與真實身份連起來。如果閣下選擇在維基百科上放棄假名,好奇的網絡搜索者(包括未來的同事、學生或雇主)可能會對閣下的編輯歷史進行無限期的審查。如同在學術界,良好的聲譽有助於維基生涯。通過登錄,閣下可以創建良好編輯記錄,如果有固定且有信譽的身份,與其他人溝通和協作將更容易。最後,註冊帳戶可以使用加強的編輯功能,包括監控之前編輯過文章的「监视列表」。
規則二﹒熟悉五大支柱
[编辑]有一些大原則-被稱為「五大支柱」-是所有編輯都被期待能在維基百科寫作時遵守它們。也許對科學家來說,最重要的是維基百科並不是原創思想或研究的出版者。因此,這也不是推廣所愛理論或分享未發表研究的場所。這也不是一個闡述個人理論的肥皂盒或一個辯論爭議性問題的戰場。在這方面,維基百科從根本上與其他類型的新媒體(如博客)不同,並不鼓勵個人見解。為維基百科寫作是一種享受;是科學熱情的自然延伸。但是,意見分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特別是在討論該如何改進文章的頁面上。請對待其他編輯為合作者,即使在意見分歧時也保持尊重與文明態度。如果閣下發現特定互動開始有壓力,只需要先登出並下次再回來。 與大多數科學工作不同,維基百科沒有最後期限。
規則三﹒大膽不輕率
[编辑]任何維基系統的生存和成長都需要眾人參與。維基百科的規模無與倫比,但其持續成功取決於成千上萬志願者的經常投稿。因此,維基百科敦促所有用戶都大膽編輯:如果閣下發現錯誤,請更正它。如果可以改善文章,請這樣做。然而,重要的是區分大膽與輕率。請從小處開始嘗試。完全重寫科学史之前,先對現有文章進行微調修改。許多新的編輯對改變維基百科感到恐慌,擔心他們可能會犯錯。這種保留是可以理解的,但毫無根據。最糟糕的情況是,第一次編輯不被認為是改進條目,而被回退。如果真發生這種情況,將其視為積極學習的過程,並詢問該名回退者的建議。
規則四﹒瞭解目標讀者
[编辑]維基百科主要並不針對專家;因此,文章中的技術細節解釋水平必須與非專家了解這些細節的能力相當。在提供科學內容時,想像正为高中學員撰寫詳盡的科學評論。以平易近人、毫無術語的方式解釋複雜想法可能是個令人驚訝的挑戰。但這种努力是值得的。試想當閣下編寫一份手稿或教授本科生時,能够獲得的好處。
規則五﹒不違反著作權
[编辑]除了少數情況下,幾乎所有維基百科的內容都可以自由讓任何人重複使用、修改和發佈。因此,維基百科不接受非自由內容。一些期刊,包括公共科学图书馆內的,或與維基百科屬於相同公開授權的文件大部分的授權不可直接使用,只有清楚標明授權的部分可以使用。儘管可能很誘人,但請避免將文本或圖片從閣下最新的評論文章(或其他任何人的)複製到維基百科中。它將很快被識別為侵犯版權,並被標記為需要立即刪除。閣下可以授予維基百科許可使用個人擁有的資料,但這個過程是不可逆轉的,很可能相當耗費時間。通常建議用更簡單的語言重寫文本或重新繪製圖形使其更容易閱讀,這也將確保它更適合維基百科的非專家讀者(見規則四)。
規則六﹒引用、引用、引用
[编辑]為了保持最高的標準,維基百科有嚴格的收錄準則,要求資料可供查證。這透過規定維基百科的敘述須明列其可靠來源(但參見關於過度自我引用的規則七和八)。大多數科學家處於容易取得廣泛文獻的幸運位置,且擅長引用資料來支持他們的寫作。由於未經驗證的內容可能隨時會從維基百科上移除,請為未來可能受到其他編輯挑戰的每個聲明提供引用來源。如果可能,優先考慮次要來源(如評論或書籍章節),因其廣泛回顧過相關第一手研究。因容易取得,維基百科的科學文章是尋求專家資訊的外行人士絕佳切入點。通過閣下的引用資料(例如生物數據庫或開放期刊),還可以提供直接链接到可靠、自由訪問的線上資源,其他編輯可以快速驗證相關內容,讀者也可以立即訪問與主題相關的詳細權威來源。
規則七﹒避免無恥自我行銷
[编辑]許多人都試圖撰寫或編輯關於自己的維基百科文章。抵制那種衝動。如果閣下值得列入百科全書,最終會有人寫一篇關於閣下的文章。記住,與個人網頁不同,維基百科傳記不屬於個別人士。一個精心製作、頌揚美德的自傳很容易迅速積累原本不願公佈的訊息。閣下或許已有篇維基百科傳記,但它包含希望更正的錯誤資訊。該如何做到這一點而不違反規則?維基百科指南鼓勵閣下在相關討論頁面上提供訊息,但請允許其他編輯將其添加到文章內容中。在撰寫同事、導師、競爭對手、個人發明或計畫之前,請再想一想。這樣做會使閣下陷入利益衝突,並容易出現非刻意的偏見。如果閣下選擇編輯的任何文章有個人或經濟利益,請在相關的討論頁面上聲明,並留意可以提供更客觀視角的編輯建議。
規則八﹒分享專業,但不自恃專家
[编辑]撰寫個人學術專長的科目不是利益衝突;確實,這是我們最有效地為維基百科貢獻的地方。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吉米·威爾斯告訴《自然》期刊,專家們能細膩地撰寫具體細節,從而顯著提高文章品質[1]。撰寫個人專業領域的文章時,可以從同行評議的期刊中引用閣下發表過且值得注意的材料,但請依常理而行(並重新審閱規則七)。例如,如果閣下在《新西蘭乳業研究雜誌》中有篇討論牛奶中核糖核酸含量的文章,卻相當晦澀且從未被引用過,那麼在維基百科「核糖核酸」、「乳」、「家牛」 和「哺乳動物的演化」條目中引用這篇文章就不是一個好主意。偶爾,閣下可能會與另一位編輯人員互動,他們顯然不會與閣下一樣對文章主題有相似的專業知識。對於專家來說,這往往令人沮喪,而且是維基百科上學術焦慮的主要來源[1]。在這種情況下,請記住,閣下僅會被按提供給維基百科的文章內容來評估,而不是依據個人身份、專業資格或職業生涯中取得的成就。專業知識應能使閣下以中立的方式書寫,並提供可靠、獨立的來源,以支持每一個主張。無論擁有多少學位,如果不提供驗證資料,閣下的文稿將理所當然地被挑戰。
規則九﹒中立書寫與合理比重
[编辑]維基百科的所有文章應該具有公正的語氣和內容。寫作時,要陳述事實以及值得關注的看法,但不要把個人意見當作事實。許多維基百科的新來者會被吸引到有爭議的文章,那些人們持相反觀點的地方。直到熟悉維基百科的政策前(見規則三),應避免這些文章,而先專注於編輯更容易保持冷靜的文章。許多給維基百科寫條目的科學家不了解,中立觀點與主流科學觀點不同。當書寫複雜問題時,應嘗試涵蓋所有重要的觀點,並按合理比重分配段落大小,而不是相等比重。例如,一篇關於有爭論題目的科學文章應該同時描述科學共識和重要的邊緣理論,但不是以相同深度或暗示兩者同等權重的方式撰寫。
規則十﹒尋求協助
[编辑]維基百科對沒有經驗的編輯者可以是個混亂的地方。學習維基標記—指示軟體如何呈現頁面的語法—剛開始可能會令人望而生畏,縱使最近啟用的新編輯工具欄變得更加容易使用,且可用性開發正在進行中。相關的方針和指引(老練的編輯者有使用縮略詞引用它們的惱人傾向)也可能難以理解。值得慶幸的是,維基百科社區大力讚揚新的編輯。還可通過多種方式獲得指導,包括服務台、特定IRC頻道和互助客棧。
相關條目
[编辑]- Wikipedia:參與貢獻 –提供資訊與資源來幫助瞭解如何使用、發表意見或撰寫文章
- Wikipedia:方針列表 –清楚完整的方針清單
- Wikipedia:指引列表 –清楚完整的指引清單
- Wikipedia:专题委员会/专题指引 –維基百科專題的介紹
- Wikipedia:八個編輯我們百科全書的簡單規則
参考文献
[编辑]本文某历史版本已通過正式同行評審,並在學術期刊發表。 |
- ^ 1.0 1.1 1.2 Giles J. Internet encyclopaedias go head to head.. 自然 (期刊). 15 December 2005, 438 (7070): 900–1. PMID 16355180. doi:10.1038/438900a.
- ^ Laurent MR, Vickers TJ (2009) Seeking health information online: does Wikipedia matter? J Am Med Inform Assoc 16: 471–479.
- ^ Daub J, Gardner PP, Tate J, Ramskold D, Manske M, et al. (2008) The RNA WikiProject: community annotation of RNA families. RNA 14: 2462–2464
- ^ Huss JW 3rd, Orozco C, Goodale J, Wu C, Batalov S, et al. (2008) A gene wiki for community annotation of gene function. PLoS Biol 6: e175. doi:10.1371/journal.pbio.0060175
- ^ Hoffmann R (2008) A wiki for the life sciences where authorship matters. 自然-遗传学 40: 1047–1051.
- ^ Mons B, Ashburner M, Chichester C, van Mulligen E, Weeber M, et al. (2008) Calling on a million minds for community annotation in WikiProteins. Genome Biol 9: R89.
- ^ Pico AR, Kelder T, van Iersel MP, Hanspers K, Conklin BR, et al. (2008) WikiPathways: pathway editing for the people. PLoS Biol 6: e184. doi:10.1371/journal.pbio.0060184.
- ^ Hodis E, Prilusky J, Martz E, Silman I, Moult J, et al. (2008) Proteopedia - a scientific 'wiki' bridging the rift betwee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iomacromolecules. Genome Biol 9: R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