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州
雲南政權 |
寧州,中國古代州名。西晉泰始七年(271年)置[1]。刺史鎮建寧郡。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除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東晉、南朝宋、齊時轄有今雲南省全境、貴州省中西部地區。梁中期以後廢。北周置南寧州。隋初置南寧州總管府,後廢,其地入濮部、六詔。
建置沿革
[編輯]西晉
[編輯]寧州在漢代、三國時為益州南中之地。漢置益州郡、永昌郡。蜀漢析置興古郡及雲南郡,改益州郡為建寧郡。西晉泰始七年(271年),晉武帝以益州地域廣大,分建寧、興古、雲南與交州之永昌郡置寧州,領四十五縣。太康三年(283年)省寧州,其地復入益州,置南夷校尉管轄。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州,領建寧郡、興古郡、雲南郡、永昌郡,又分建寧郡七縣置益州郡,割益州之牂牁郡、越巂郡、朱提郡來屬,共八郡。永嘉中,分牂牁郡置平夷郡、夜郎郡,分朱提郡置南廣郡。寧州刺史王遜分興古郡置西平郡。
東晉十六國
[編輯]十六國時,寧州為成漢所據。李壽分興古、雲南、永昌、牂牁、越巂、朱提及河陽郡置漢州。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滅蜀,寧州復為東晉所有。因避桓溫父桓彝之諱,改平夷郡為平蠻郡。晉成帝時,分建寧郡置建都郡,分河陽郡置西河陽郡。咸康四年(338年),分牂牁、夜郎、越巂、朱提四郡置安州。咸康八年(342年),省寧州,罷永昌郡,越巂郡還屬益州。
南朝
[編輯]南朝劉宋置寧州,領建寧郡、晉寧郡、牂牁郡、平蠻郡、夜郎郡、朱提郡、南廣郡、建都郡、西平郡、西河陽郡、東河陽郡、雲南郡、興寧郡、興古郡、梁水郡十五郡。
南齊時,寧州領建平郡、南廣郡、南朱提郡、南牂牁郡、梁水郡、建寧郡、晉寧郡、雲南郡、西平郡、夜郎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平蠻郡、興古郡、興寧郡、西阿郡、平樂郡、北朱提郡、宋昌郡、永昌郡、益寧郡、南犍為郡、西益郡、江陽郡、犍為郡、永興郡、永寧郡、安寧郡、東朱提郡、安上郡三十郡。
寧州刺史
[編輯]- 晉朝寧州刺史
- 鮮于嬰(271年-274年)
- 李毅(302年-306年)
- 李秀(307年-309年)
- 李釗(309年)
- 王遜(310年-323年)
- 王堅(323年-325年)
- 尹奉(325年-333年)
- 謝恕(335年-338年)
- 爨頠(346年-348年)
- 毛穆之(357年-362年)
- 周仲孫(363年-371年)
- 費統(375年-390年)
- 桓安民(392年)
- 毛璠(397年-404年)
- 毛瑗(405年)
- 朱客子(411年-414年)
- 劉宋寧州刺史
- 應襲(422年-427年)
- 周籍之(428年-430年)
- 徐循(438年-439年)
- 周萬歲(439年-443年)
- 垣閎(453年-454年)
- 尹懷慎(454年-458年)
- 杜叔文(458年-459年)
- 符仲子(459年-460年)
- 費景緒(460年-461年)
- 費伯弘(461年-464年)
- 蕭惠開(464年-466年)
- 孔玉(470年-474年)
- 劉延祖(474年-477年)
- 柳和(477年-479年)
- 蕭齊寧州刺史
參考書目
[編輯]- 王隱,《晉書地道記》,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
- 《晉太康三年地記》,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
-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宋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南齊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畢沅,《晉書地理志新補正》,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
- 王仲犖,1980,《北周地理志》,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