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滄州 (古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滄州中國古代設置的一個治所在今河北省滄州市山東省濱州市地。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州冀州設置,治所在饒安縣(今河北省鹽山縣西南)。轄浮陽郡安德郡樂陵郡隋朝開皇三年(583年),漳河郡廢入滄州。大業三年(607年),以滄州改置渤海郡,治所在陽信縣(今屬山東省濱州市)。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徙治饒安縣,六年(623年),徙治胡蘇縣(今屬河北省滄州市)。貞觀元年(627年),復治清池縣(今河北省滄州市東南)。土貢:絲布、柳箱、葦簟、糖蟹、鱧鮬。戶十二萬四千二十四,口八十二萬五千七百五。下轄七縣:清池縣、鹽山縣長蘆縣樂陵縣、饒安縣、無棣縣乾符縣。管轄相當於今天河北省海河以南,靜海縣青縣交河以東,東光縣山東省寧津縣樂陵市無棣縣以北地區。唐朝時,從滄州境內,先後分出棣州景州。武德四年(621年),以滄州的陽信縣、滳河縣、樂陵縣、厭次縣置棣州。八年(625年),棣州廢,四縣還隸滄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復以滄州的厭次縣,德州之滳河縣、陽信縣置。貞元三年(787年),以滄州的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置景州。長慶元年(821年),景州廢,縣還滄州。長慶二年(822年),復以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南皮縣景城縣置。大和四年(830年),景州又廢,縣還滄州。景福元年(892年),復置景州。

宋朝之後轄境有所變動。元朝延祐改治長蘆鎮(今河北省滄州市)。明朝初年以清池縣省入滄州。屬京師河間府清朝雍正後為不轄縣的散州。1913年改為滄縣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區劃 開皇元年 區劃 大業3年
滄州 冀州 渤海郡
樂陵郡 浮陽郡 渤海郡 陽信縣 樂陵縣 饒安縣
清池縣 鹽山縣 南皮縣
無棣縣 滳河縣 厭次縣
蒲台縣
陽信縣 樂陵縣 浮陽縣 饒安縣
高城縣
南皮縣
唐朝滄州轄縣
618年 饒安縣[1]清池縣鹽山縣無棣縣[2]樂陵縣南皮縣
619年 饒安縣清池縣鹽山縣無棣縣樂陵縣南皮縣陽信縣[3]厭次縣[4]滳河縣來屬)
621年 饒安縣無棣縣鹽山縣改屬東鹽州樂陵縣陽信縣厭次縣滳河縣改屬棣州清池縣南皮縣改屬景州,新設鬲津縣[5]
623年 饒安縣無棣縣鬲津縣胡蘇縣樂陵縣陽信縣厭次縣滳河縣來屬)
623年 胡蘇縣(改治)、饒安縣無棣縣鬲津縣樂陵縣陽信縣厭次縣滳河縣
627年 胡蘇縣饒安縣樂陵縣[5]陽信縣厭次縣滳河縣改屬德州景城縣鹽山縣清池縣南皮縣長蘆縣魯城縣來屬,廢除無棣縣鬲津縣
627年 清池縣(改治)、饒安縣樂陵縣陽信縣景城縣鹽山縣南皮縣長蘆縣魯城縣胡蘇縣改屬觀州
634年 清池縣饒安縣樂陵縣陽信縣景城縣鹽山縣南皮縣長蘆縣魯城縣(重設無棣縣
643年 清池縣饒安縣樂陵縣景城縣鹽山縣南皮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陽信縣改屬棣州弓高縣東光縣胡蘇縣來屬)
728年 清池縣饒安縣樂陵縣景城縣鹽山縣南皮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弓高縣東光縣胡蘇縣
742年 清池縣饒安縣樂陵縣景城縣鹽山縣南皮縣長蘆縣[6]魯城縣無棣縣弓高縣東光縣胡蘇縣(改名臨津縣
772年 清池縣饒安縣樂陵縣鹽山縣南皮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景城縣改屬瀛州
775年 清池縣饒安縣樂陵縣鹽山縣南皮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景城縣來屬)
789年 清池縣饒安縣樂陵縣鹽山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南皮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景城縣改屬景州
821年 清池縣饒安縣樂陵縣鹽山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南皮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景城縣來屬)
822年 清池縣饒安縣樂陵縣鹽山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南皮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景城縣改屬景州
828年 清池縣饒安縣鹽山縣長蘆縣魯城縣樂陵縣無棣縣改屬棣州
829年 清池縣饒安縣鹽山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來屬)
830年 清池縣饒安縣鹽山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南皮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景城縣來屬)
850年 清池縣饒安縣鹽山縣長蘆縣魯城縣無棣縣南皮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景城縣改屬瀛州
875年 清池縣饒安縣鹽山縣長蘆縣魯城縣(改名乾符縣)、無棣縣南皮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
892年 清池縣饒安縣鹽山縣長蘆縣乾符縣無棣縣南皮縣臨津縣弓高縣東光縣改屬景州
唐朝滄州刺史

註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