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醫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主題首頁主題首頁  從哪裏開始從哪裏開始

醫學主題

生命之星
生命之星

醫學,是處理健康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以治療和預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和提高人體自身素質為目的。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但也有說法稱預防醫學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復健醫學為第三醫學。醫學的科學面是應用基礎醫學的理論與發現,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然而,醫學也具有人文與藝術的一面,它關注的不僅是人體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會模式」是廣為接受的理論,而其他如「生理心理靈性社會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醫療」也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隨着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的人文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醫學倫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初確原則方法論:「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在信息化時代,醫學需要用信息表達,其表達的模型結構至今未定義。

特色條目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它的症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早期最明顯的症狀為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和步態異常,也可能有認知和行為問題;失智症在病情嚴重的患者中相當常見,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也會發生重性抑鬱障礙焦慮症。其它可能伴隨的症狀包括知覺、睡眠情緒問題。帕金森氏症帶來的主要運動症狀合稱為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氏症的成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普遍認為和遺傳與環境因子相關。家族中有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人較可能得到此病。病患主要的運動症狀導因於中腦黑質細胞死亡,使相關腦區的多巴胺不足。細胞死亡的原因目前瞭解很少,但已知和神經元蛋白質組成路易氏體的過程有關。帕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治癒,初期症狀常用L-多巴治療;隨着病程惡化則必須增加劑量,但又可能因此產生不自主抽動為首的異動症。對於藥物無效的嚴重患者,可以考慮神經外科腦深層刺激手術。帕金森氏症確診後的預期餘命約為7-14年。英國醫師詹姆士·帕金森在1817年發表的《論震顫性麻痺》中最早描述了此病。

更多關於「帕金森氏症」……

特色圖片

大腦的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
大腦的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
作者:

大腦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簡稱:CT),從頭顱的底部到頂部。拍攝採用了靜脈注射造影劑。

圖片來源:烏普薩拉大學醫院放射科。由Mikael Häggström提供的大腦。它拍攝於2007年3月23日,除了同側偏盲,沒有發現其他奇怪的症狀。至今無進一步的症狀出現。

更多關於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

分類

相關主題

維基專題

維基媒體計劃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