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编辑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自闭症意识月”活动中,一群学生及他们的家庭成员挂起写有“是差异不是缺陷!我们是一个整体”并且带有不同颜色的拼图块的牌匾
一群学生及他们的家庭成员出席“自闭症意识月”活动,以提升市民对自闭症人士的认识。

在维基百科中,有部分维基人患有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本论述试图让维基人更加了解他们,并尝试帮助其融入社群。

自闭症维基人在参与维基百科时,有一定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困难。维基百科作为百科全书,也有吸引他们前来参与编写的因素。社群应该给予他们空间,必要时给予体谅。社群也应了解到他们和自身之间的差异,以利和平共处。

维基百科是终极蜜罐!如果研究人员的任务是设计个工作环境或业余空间,专门用来吸引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他们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案肯定就是维基百科!

就像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弹性运用,我们最好先不要把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障碍设想成“疾患”或“障碍”,因为实际上这些症状只是思考过程的方法有所不同。贴标签会改变我们思考事情的方式,令人产生偏见;其实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障碍只是比较“少见”,就好像有些头发或眼睛的颜色比较“特别”而已。

注意维基编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该拿确诊自闭症当作借口,替自己在维基百科上的不当行为来辩护。

脑部的连接

[编辑]

人类的脑部有数以百万计的神经纤维,以及神经间的连接(像开关一样)。脑部不同区域发挥不同功能,某些部分的神经连接较为紧密(活跃),某些部分则较为稀疏(不活跃)。

每个人的脑部都是独特的。神经连接较为紧密的部分能够使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技巧、能力和天赋都比一般人或正常水平高。连接较为稀疏的部分可能导致一个人在另外一些方面的技巧、能力和天赋都比一般人或正常水平要低。这是正常现象,不同人的脑部构造都各有不同。这也说明为什么有些人数学成绩较优秀,有些人体能较强、有些人擅长艺术,有些人在历史、地理的表现较出色。

我们的大脑是生命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某件事物。倘若我们学习了新技能或对脑中既存的技能多加训练,脑部对该技能的连接将会强化,这有点像可以自己重组线路、必要时自行扩充硬件设备的电脑。如果我们脑部的某部分受到损害,在适当的训练和帮助下,其他部分可以建立新的线路来适应这种损伤(到某种程度)。换句话说,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天赋,或在某个领域有出色表现。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适应的事物,就算经过相关训练,也未必能学会所有技能。

解释自闭症患者与大多数人之间的异同

[编辑]

当我们用电脑来比喻脑部构造及功能时[1],大多数人(所谓“神经典型者”)脑部的“典型区域”有比较密集(活跃)的线路,“特定区域”则有较稀疏(不活跃)的线路,人们把这当成标准,视为一般人天生的“默认设定”。孤独症谱系(包括阿斯伯格障碍)患者则没有那么“典型”,他们在脑部“典型区域”的线路比较稀疏(不活跃),而“特定区域”的线路则较为密集(活跃,甚至过度活跃)。这使得他们看起来和一般人很不同。如果让“神经典型者”脑部典型区域线路的“活动”暂时减少(或是特定区域线路变得活跃),那么神经典型者感知世界的方式,就会更像自闭症患者。[2][3][4][5][6][7]

我们只能这样概括说明:

  • 通常孤独症谱系患者的脑部,有些区域的神经线路比大多数人稀疏,例如:内建专门用来处理“人际互动”(及相关功能)的区域。因此对他们来说,有些事情并不像“神经典型者”那样自然而然地就做得到。
  • 通常孤独症谱系患者,拥有大多数人所没有的某些天赋;但是每位患者的“天赋包”并不相同,如同孤独症谱系也有许多种组合类型。他们操作语言的方式不同于大多数人,经常忍不住从字面上理解事情,并且过度注重细节。他们往往想要什么就说什么,并希望别人也这样做。这就是孤独症谱系患者的“默认设定”。

这表示有时候沟通会产生误会。

想像一下有三个人听同一首音乐,但使用不同的音响系统。第一位的系统调升高音,降低中音及低音;第二位调升中音,降低高音及低音;第三位则是调升低音,降低中音及高音。就好像一个房间里有两位自闭症患者和一位神经典型者,明明听的是同一段音乐,彼此听起来却完全不同,他们就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是又无法调整耳朵构造,所以如果没人意识到这是系统不同造成的,最后就会搞得彼此都觉得另外两位是愚蠢、固执、懒惰、疯狂或有的没的,不然怎么会无法正确理解自己所听到的东西?(请见盲人摸象的故事)

只要我们了解这些差异,处理起来就比较容易,甚至能加以妥善运用。

孤独症谱系患者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专注在大多数人无法掌握的事情上。这个特质有正面也有反面。

反面的效果是,孤独症谱系维基编辑真的很难放下坚持,让事情顺其自然。远比神经典型者要困难得许多,好像口渴得不得了,却不许喝面前的饮料。但这不是继续这样做的借口,孤独症谱系维基编辑必须觉察,并特别注意这样的状况。神经典型者维基编辑则应该友善且明白地提醒,帮助他们放手;或许可以帮他们找个更有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

正面的效果是,“值勤中”的孤独症谱系编辑可能是最不知疲倦的研究者和问题修复者。在强迫症患者擅长的各种维基任务里,孤独症谱系编辑也可以摘金夺银。他们能够在短短几天内从头到尾完成一篇典范条目。一旦他们着迷上瘾,事情就会轻而易举

孤独症谱系编辑可能拥有惊人的数据储存记忆。强大记忆力的反面效果是,现实生活中残留的负面回忆及情感包袱,可能会成为阻碍。正面效果是,一旦孤独症谱系编辑理解维基政策,就会里里外外了解透澈,并且可以想出许多解释方法,这对于同自闭症新手编辑打交道时很有帮助。神经典型者维基编辑训练自闭症新手编辑时,最好的帮手就是资深孤独症谱系老编。

为什么维基百科可能吸引自闭症患者?

[编辑]

维基百科不强制要求社交互动

[编辑]

孤独症谱系患者的主要特征是社交互动困难。而自闭症编辑在贡献维基百科时,无需与任何人会面。这对自闭症患者很有吸引力,因为他们知道唯一“必要”的互动,仅限于编辑间的书面交流。维基社群固然也有线上视讯会议或线下讨论交流,一来这些会议以自愿参加居多,二来这些会议都可以事先准备,在对自闭症患者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可以减少偏见。

网络上没有人可以评判行为或外表

[编辑]

自闭症患者较常出现用来自我刺激的“刻板行为”,例如拍手、在椅子上摇晃、用脚敲打地板、绕着物体旋转、按照色彩光谱或笔盒位置之类的顺序来整理蜡笔,诸如此类。别人看到这些行为,往往会产生负面判断,觉得这人“怪怪的”,甚至心生恐惧。从自闭症患者的角度来看,能够匿名写作,就不会受到外界对于个人固着行为或外表的评判,这是维基百科很有吸引力的一点。哪怕自闭症维基编辑面无表情、缺乏眼神交流、经常被误认为自私、对他人不感兴趣或极度害羞,其他维基编辑或是读者是看不到的。

自闭症患者偏爱检索和分类

[编辑]

专家指出,孤独症谱系患者在儿童时期通常喜欢收集和分类物品。随着年岁渐长,如果他/她的身心功能有达到水平之上,儿时习惯经常会转化成资讯收集及分类,这在信息时代有优势。维基百科则是提供了完美界面让自闭症编辑可以好好发挥。[8][9]

自闭症患者可以通过贡献来减轻压力并提高自尊心

[编辑]

种种原因造成许多自闭症患者的自尊心低下。他们的人生旅程经常充满各种打扰、学业失败、各式各样的“耻辱”、聘雇时的歧视及工作压力,大约只有10%的人能够维持稳定的工作。艰难的人生经历不免让自闭症患者怀疑自己在社会中的“用处”。尚未确诊的自闭症患者即使在某个领域能力卓越,但是从非自闭症的角度或是标准化的社会观点来看,他们的能力不只难以表现,甚至让大家产生无能甚至弱智的印象。

为维基百科做出贡献有助于减少这种外来压力,以及对社会没有贡献的自卑感,进而提高自尊心,例如将文章提交条目评选,并从维基社群获得对于相关完成工作的回馈。学术界对于某些条目的肯定,对于撰写条目的自闭症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无价的潜在帮助。

维基百科自闭症参与者的特点

[编辑]

有些维基参与者之所以透露(甚至公开声明)自己是自闭症患者,通常是为了解释参与维基百科时的相关反应,因为对多数维基人来说,这些反应可能看起来很奇怪。自闭症患者具有广泛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会影响维基百科人之间的关系甚至贡献。自闭症特征可能五花八门,常见的说法是“你可能认识某位自闭症患者,但是无法了解整个自闭症,顶多知道某种自闭症样态而已。”想完整了解自闭症参与者遇到什么问题,必需从外在(非自闭症人士如何感受和行为举止)及内在(自闭症患者的想法)的元素来交叉检视。特别是自闭症患者对于本身内在投射的形象,通常有非常敏锐的认识,并且会不断反思(通常是事后回想而非预先考虑)自己与他人的互动状况。了解并分享这些知识很有帮助,更能改善与自闭症患者的关系。

由于自闭症相关特征(无论是普遍的、罕见的或是依前后脉络而出现的)究竟是优势、劣势或视状况而定,尚有争议。本文仅根据自闭症患者在线上协助维基百科全书时,他们的贡献会是优势或劣势,来界定某些特点,以大致说明自闭症患者和大多数人之间的明显差异。维基专案自闭症参与者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情况,实际感受这些特点比起其他维基参与者,究竟是有利或不利。

请注意,理论上,想要学习对维基专案作出贡献,并不强制要求用口头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阅读或观察效法其他参与者的作为来学习。另外,维基媒体专案也有涉及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例如分类、纠正常见拼写错误等。

自闭症特点对于协助维基专案的优势

[编辑]

特殊兴趣

[编辑]

自闭症患者通常对特定领域有长期的强烈兴趣,并且投入大量心力于其中,就是所谓的“特殊兴趣”。[10] 很难解释为什么自闭症患者会专注于某个特殊兴趣领域。根据自闭症患者的说法,特殊兴趣不该被当成“狂热”或“痴迷”,比较像是减轻压力的方式;悠游在某个世界中令人倍感安心及愉悦,但这很难向大家“解释”。Tony Attwood认为,确诊阿斯伯格障碍的男孩和女孩分别对恐龙和马有特殊兴趣(请注意,《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2013年)已经删除阿斯伯格综合症的项目,将之纳入自闭症疾患的谱系中)。许多自闭症维基人感兴趣的可能是自己特别擅长的特殊领域。特殊领域不限于单一主题,类比来说比较像是调色板,可能有多种颜料可以调配。特殊兴趣也非一成不变,可以变换、大幅减少,甚至新增。 自闭症患者对于感兴趣领域中的相关事物,有非常强烈的行为动机。动机甚至强大到可以促使自闭症维基编辑,在几天内就把“没有这个标题的条目”,编撰达到“特色条目”的水准。这种推断相当合理:当自闭症编辑专注于特定主题时,会把这项工作凌驾在其他事物之上。反而要考量他们成瘾的风险,哪怕之前维基人(无论是不是自闭症患者)因为无法停止编辑而饿死或渴死的状况已经被排除在外。(电玩迷、维基迷和疯狂指数测试的受害者就懂我们在说什么!)

较没有情绪偏见

[编辑]

自闭症维基编辑倾向于尊重中立观点(除非他一开始打定主意以激进方式为诉求来编辑,例如有关于“自闭症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条目)。自闭症患者较偏好确切的事实而非情感,也就较不会受到偏见的影响。[11] 这种倾向的问题是自闭症患者在编写条目时,比较无法感同身受,也就难以揭橥条目中潜藏的“内在创伤”。自闭症维基编辑缺少生动、外显或明显的情绪反应,含藏着他们惯于通过对相关机制的理解,有意识地“消融”情绪的认知过程。

发现可疑的更动、错误或类别不符

[编辑]

自闭症患者通常可以比大多数人更快速且更有效地发现既定环境中奇怪或错误的模式[11],因此可以在大量文本或代码中,发现拼写错误、类别不符并加以更换。理论上来说,这有利于处理复杂的启发树(例如维基物种、范畴树等)和数据(例如维基数据

完美主义和诚实倾向

[编辑]

自闭症患者通常是完美主义者,并且就根本结构上就倾向诚实[12],欺骗及撒谎都是不自然的。[13]自闭症患者通常不会有意图地在维基百科上编写错误资讯,也不会谎报自己的动机(例如隐以中立观点之名行广告之实)。完美主义者倾向于全面彻底地处理条目,直到每个最小细节都达到完美。自闭症患者的“谎言”往往基于错误的信念,也就是他们的确相信自己说的是真的,或是以为想好好融入社群就应该撒谎。所以理论上, 自闭症维基编辑患者在参与维基项目时,比较少出现欺骗的行为。

自闭症特点对于协助维基专案的劣势

[编辑]

对读者难有同理心

[编辑]

好的条目应考虑读者的体验,依潜在读者的知识背景和需求来介绍一个主题,但自闭症光谱的编者有时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过度堆叠专有名词,或是依自己偏好的方式来写条目。如此写成的条目对大多数读者并没有助益。

情绪障碍

[编辑]

自闭症患者经常感到有压力、焦虑[14]、各种情绪障碍[15]和过敏,特别是对于噪音。[16]这些特性可以说明自闭症参与者相较于其他参与者,对于某些事情的反应(夸大或无感)不成比例。 例如,自闭症患者讨厌人家攻击他们的特殊兴趣,因为这些对自闭症患者的心理平衡及身份投射是很重要的。[17]例如经过审核或相关程序,判定这些特殊兴趣不该纳入维基百科的范畴,对于自闭症患者而言将是糟糕的体验,并经常当成是在攻击患者本人。所以某些评论对于非自闭症人士来说不过像是一段故事,自闭症患者的感受却极为负面。影响可能很严重,比如失眠好几天、自残,甚至自杀[18](尽管维基专案并没有纳入相关数据)。此外,自闭症患者在管理维基百科时,与其他参与者的沟通或冲突处理上,可能也会感到十分困难。

对于幽默及请求,解读不同

[编辑]

某些自闭症患者因为对幽默的理解不同而恶名昭彰,例如过分执著于句子的“字面意义”。 虽然在写作上,这个特点不像口语中那么明显,还是可以解释为什么自闭症参与者可能会觉得受到嘲弄甚至是人身攻击时,却不是(或不一定是)制造幽默的人故意为之。为了维持自闭症维基人和非自闭症维基人的和平关系,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个特点,要更加相信每个维基人都是善意的,同时尊重自闭症维基人“我们可能就是比较没有幽默感”的决定。 自闭症参与者对于其他人提出“请求”的理解,有可能与提出者想表达的颇为不同。所以,自闭症维基人最好养成习惯,有问题就请对方说清楚;非自闭症维基人则应该尽量把请求讲明白。这样可以避免冲突并保持祥和的气氛。

难以调派任务

[编辑]

自闭症患者通常难以组织或和管理自己的优先事项。如果好几个人提出各种请求,自闭症维基人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法加以整理,通常以没有回应收场。请不要认为这种“没有回应”是自闭症患者瞧不起您,稍待一会儿,不要犹豫并礼貌地重新提出请求。

常规和习惯

[编辑]

许多自闭症患者遵循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常规和习惯。自闭症患者太过于重视这些习惯,导致任何“中断”都会使他们感到压力或不安。原则上自闭症患者的常规与维基百科的规则并不冲突(除非他们变更规则,或另行规定条目的呈现方式),反而是大家可以放心的理由(他们可能特别遵守规则)。

诸如“资讯框”模版、或是用同样的模式来呈现资料来源(模板:Harvard citation),甚至用表格来编排条目;选择不同模板或改变条目编排都可能会让自闭症编者产生巨大的压力。自闭症患者比起大多数非自闭症患者,更容易对维基百科新的界面设计“Vector”感到困扰,而更倾向沿用旧的外观。

自闭症患者常有这个特征,严重程度不同而已。但是像电影《雨人》中的雷蒙那样,一旦错过最喜欢的节目就会大发雷霆,则是极端的例子,不具代表性。

在维基世界中与自闭症人士相处

[编辑]

维基编者如果有蓄意破坏、恶作剧、扰乱条目和侮辱他人的行为,不论是不是自闭症人士,我们都不欢迎。所以维基人即使被诊断为自闭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也不能拿来当作进行上述行为的借口。

另一方面,维基社群里有些编者虽然被诊断为自闭症,还是表现优异,甚至成为管理员。 事实上在维基百科的编者中,自闭症和阿斯伯格人士所占的比率很可能比想像中的高,也比现实世界中遇到的机会高。因为维基百科算是自闭症人士的“蜜罐”。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 神经典型编者需要注意,比起现实世界,在维基百科遇到自闭症人士的可能性要高很多,因此最好能了解如何与他们有效合作。
  • 自闭症编者需要注意,不需要为了自己确诊自闭症感到羞耻。这里还有很多跟你一样的自闭症人士。确诊自闭症没什么大不了,只是不能把确诊当成借口实施破坏行为。

所有维基人,不论是神经典型编者或是自闭症编者,都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像力,找到替代方式来解释同一件事情。要设想与您交谈的人,思考方式或许与您相去甚远。

  • 运用能够刺激大脑其他部分运作和思考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进行理解。例如通过声音、颜色和形状的方式。
  • 尽可能地避免曲解或歧义的情况发生。自闭症编者很容易从字面上理解事物,导致他们很容易误解您想表达的意思。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您可以使用一些非常清晰的字眼(如“请”、“不要”、“永不”等等),避免使用让人感到模棱两可的字眼(如“也许”、“应该”、“可以”等)。许多常见的问题都来自对于字面的误解,即使出于善意。
  • 总是值得用新颖和另类的方式来重新说明事物,寻求不同的解释也是好的,让思维独特的人提供意见更是如此。争议解决指引是个寻找不同解方的好地方,有助于厘清事情。
  • 如果您是神经典型编者,请不要让别人猜测你的想法。如果某项事物非常重要,请直接说明。自闭症编者或许很难理解为什么要隐藏重要讯息。如果阁下不把该说的话说出来,自闭症编者很可能会认为您真的没什么要说的。
  • 向自闭症编者解释事情时,请避免加上多余的含义,他们或许会因此曲解阁下的意思。

事实和讯息对自闭症编者来说非常重要,宛如具体的事物一样,是能够“拥有”和“放弃”的。由于许多自闭症编者认为自己拥有“了解事物”和“牢记事物”的能力,因此当他们发现自己认知的并非正确的事实,会觉到打击很大,感觉就好像自己的东西被偷走骗走了一样,令人异常沮丧。正因如此,向他们解释事情真假时要保持柔和,您可以这样解释:“以前确实是你说的那样没错,但最近人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当自闭症编者突然发现以往的理解是错误的,或许情绪会像小孩子被告知“圣诞老人是不存在的”一样;既定认知受到严重冲击,也是导致他们较为情绪化的原因。请注意,我们不是要摧毁他们以往的认知,而是要给予更好的事实,两者区别十分巨大。不要搞得像“我刚刚烧了你的房子”,建议像“我刚刚帮你买了新房子”。

了解和忍耐

[编辑]

对于非自闭症人士来说,很重要的是了解自闭症并不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和天赋,也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外表。不应该把自闭症当成“缺陷”,应该当成是“差异”。[19]

与神经典型编者相比,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编者的“缺陷”,主要在于语言和人际直观的交流方面。与自闭症编者相比,神经典型编者在资料的处理、记忆、编程、索引及快速取用,可能也算有“缺陷”。换句话说,两者各自都算是有功能失调的区域。

正如自闭症人士不像神经典型者那样擅长语言和人际交往一样,神经典型者也不像自闭症人士(或部分学者综合症)那样擅长资料的处理。正因为两者间的差异并非那么巨大,才导致了彼此经常失去耐性,觉得对方是在搞破坏、不坦率、不真诚、有毛病。

对于两者的相同和差异,可以用两台不同的电脑类型作为例子。A电脑拥有非常直观的使用者界面,但是处理数据的能力稍差;B电脑能够快速处理及储存许多数据,但是使用者界面相对而言比较糟糕。两部电脑的电源是相同的,只是预设安装的软件不同,难以说明孰优孰劣。

关于孤独症谱系到底是什么,神经典型者总是有许多“虚构想像”,对大家造成许多问题,启蒙教育是唯一解答。总而言之,请勿将自闭症和“缺陷”、“智力障碍”划上等号。请记住,神经典型者和高功能自闭症并没有谁比较“细汉”,彼此各自有其优势和劣势。两部电脑充其量只是处理器上电流的回路区域有所不同而已。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your-brain-does-not-process-information-and-it-is-not-a-computer. 
  2. ^ Koenig; Tsatsanis; Volkmar. The development of autism: Perspectives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Mahwah, NJ: Erlbaum. 2001: 81–101. 
  3. ^ Minshew, NJ. Brief report: Brain mechanisms in autism: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6, 26 (2): 205–209. PMID 8744486. doi:10.1007/BF02172013. 
  4. ^ Sugranyes, Gisela.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Meta Analysis of the Neural Correlate of Social Cognition. PLos ONE. 2011, 6.10 (E25322): e25322. Bibcode:2011PLoSO...625322S. doi:10.1371/journal.pone.0025322. 
  5. ^ Dapretto, M.; Davies; M.S.; Pfeifer; J.H.; Scott; et al. Understanding emotions in others: Mirror Neuron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Nature Neuroscience. 2006, 9 (1): 28–30. PMC 3713227可免费查阅. PMID 16327784. doi:10.1038/nn1611. 
  6. ^ Snyder; et al. Savant-like skills exposed in normal people by suppressing the left fronto-temporal lobe (PDF) 2 (2).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149–158. 2003 [2012-04-07]. 
  7. ^ Snyder; et al. Savant-like numerosity skills revealed in normal people by magnetic pulses (PDF) 35. Perception: 837–845. 2006 [2012-04-07]. 
  8. ^ Vermeulen 2013,第71-72页.
  9. ^ Attwood 2010,第200页.
  10. ^ Voir le chapitre qui y est consacré dans Attwood 2010.
  11. ^ 11.0 11.1 Mottron, Laurent. The power of autism. Nature. 2011-11, 479 (7371). ISSN 0028-0836. doi:10.1038/479033a (英语). 
  12. ^ Attwood 2010,第134页.
  13. ^ Attwood 2010,第131页.
  14. ^ Attwood 2010,第9-10页.
  15. ^ Jonathan A. Weiss et Yona Lunsky. Group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for adul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and anxiety or mood disorder: a case series. Clinical 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 2010, 17 (5): 438–446. doi:10.1002/cpp.694 (英语). .
  16. ^ Attwood 2010,第155页.
  17. ^ Vermeulen 2013,第70页.
  18. ^ 35 % des adultes autistes diagnostiqués Asperger ou à haut niveau de fonctionnement ont déjà fait au moins une tentative, d'après cette étude canadienne : Melissa Paquette-Smith, Jonathan Weiss et Yona Lunsky, History of Suicide Attempts in Adul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Crisis 35 (4) (Toronto, Canada), 2014, 35 (4), doi:10.1027/0227-5910/a000263 (英语) .
  19. ^ Baron-Cohen S. Is Asperger syndrome necessarily viewed as a disability?. Focus Autism Other Dev Disabl. 2002, 17 (3): 186–91. doi:10.1177/10883576020170030801. A preliminary, freely readable draft, with slightly different wording in the quoted text, is in: Baron-Cohen S. Is Asperger's syndrome necessarily a disability? (PDF). Cambridge: Autism Research Centre. 2002 [2008-12-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7 December 2008). 
  20. ^ 也欢迎举止得体的神经学典范编者前来,尤其是当他们需要自闭症编者的帮助时,这里有许多可以提供额外帮助和建议的自闭症编者talk page stalkers,而且很显然他们知道你会遇到哪些挑战。

延伸阅读

[编辑]